第十五章 最傳奇將軍 (1)
關燈
小
中
大
消息傳出,沒等友邦驚詫,沒等軍心振奮,先把士大夫們給惹火了。文官集團怒不可遏,戰爭爆發了?南宋挑起的?
這還把他們放在眼裏嗎?
這夥人在近二十年以來集體進化了,變得……很西晉。西晉士大夫清談誤國,導致五胡亂中原,開漢人第一次半境淪喪之先河。這實在是荒誕、渾蛋加三級,按說稍懂歷史的話,誰都不會重蹈覆轍。可中國歷史的特點就是螺旋式上升,發生過的事總會沒完沒了地再次發生,於是士大夫再次悠閑自在,不管世務。
究其原因,西晉清談是因為司馬氏壓制漢魏貴族,不允許其參政、議政,哪怕閑聊時出的錯都可能讓法場先彈琴再砍頭,於是大家都要學,會怎樣說話不著邊際、不著調。南宋也差不多,秦檜當政二十年,但凡有血氣者都會憋氣窩火致死,那麽剩下來的呢?
除了阿諛奉承,就是清談聊天。要不然還能再幹點什麽?
可這只是表面,這種生活無疑是非常舒適的,誰過上了都不想再改變。誰要是敢打擾到他們,這幫人立即就會變臉。
悠閑、清雅、高潔、手不沾錢、口不言利都不見了。他們會集狠毒陰損於一身,能赤膊上陣,能口吐蓮花,能做出一切人類難以想象的醜事。
這在不久的將來都會讓趙昚盡情品嘗,至於眼下,這票人在帝師副,宰相史浩的率領下集體造反,偏偏理由還正大光明。
史浩說:“我輩雖位處宰執,而朝廷出兵竟不得聞,如此留我輩有何用?”大家都辭職吧!說這番話時史浩的底氣還是很足的,趙昚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學生,這好比一頭大象如果從小就被拴在一根小木棍上的話,拴到成年,也會認為自己掙脫不開。於是不管走到哪裏,只要將一根小木棍插到土裏,將大象拴在上面,大象就不會動了。
同理,史浩相信趙昚會再一次不顧一切地挽留他,像上次哪怕損兵失地也不處罰,一定要留住他一樣。可惜這次他錯了。
趙昚能頂住爹的壓力,難道還會在乎一個老師?
史浩成功地把自己給辭退了。他走時孤零零的,並沒有大隊人馬跟著他一起回家種地。這很不符合之前文官集團的如火熱情,好像雷聲大雨點小似的。
可史浩很滿意。
同志們都很成熟啊,知道一時慪氣是幼稚的,保住了職位才能在關鍵時刻做事!這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給他的學生上一堂新課。
回到江淮前線。馬上就要北伐了,看一下張浚的準備。江淮之間的軍力號稱二十萬,這與完顏亮南侵時南宋在京口附近集結的兵力相當,按說是可信的。但是,同人不同命,同事不同時,什麽事都會有變化。上次是趙構下的令,所以是二十萬;這回是趙昚,數字也勾兌了。
正兵八萬,民夫五萬,這就是這一次北伐的全部軍力。
看著很少,但已經是張浚竭盡全力集結的了。為了這些,他招募兩淮地區十八至四十五歲的青壯組成神勁軍,駐防建康;招募福建、兩浙等地的青壯組成忠勇軍,駐防臨安;招募北方南下的流民組成忠毅、忠順、強勇、義勝等軍,分駐建康、鎮江、淮南、四川等地,以換取當地的正兵出戰。
國勢如此,張浚也算輾轉騰挪盡一切可能地拼湊了。
兵不多,將就必須強。此次北伐兵分兩路,兩位主將分別是李顯忠、邵宏淵。
李顯忠,綏德軍青澗城人,生於公元1109年,初名世輔,至南宋時趙構賜名叫“顯忠”。世人盡知,終宋一朝,“北宋缺將,南宋缺相”,這是導致南北兩宋始終無法振興的根本原因。而這也變相地證明了南宋時名將如雲的現實。
名將如雲,韓、岳、吳、張、劉、楊等不可勝計,可要論身世的傳奇性,首推李顯忠。在這一點上,連從士兵開始崛起的韓、岳、張三人都無法相比。
李顯忠家世極其顯赫,是唐朝皇室後嗣,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後人,世襲蘇尾九族、都巡檢史,典型的邊疆貴族。
入宋之後,李氏繼續借重他家長久以來的邊疆勢力,在陜西西安一帶守邊。李顯忠的父親叫李永奇。李顯忠的傳奇人生從出生起就開始了。
李夫人臨產時一連幾天不順利,李顯忠說啥都不落地。這時有個游歷的和尚路過,說這是位奇男子,要把劍、箭放在產婦的身旁,他才會出生。
果不其然,李顯忠由此問世。他出生時就能站立在自己的母親身旁。李顯忠長到十七歲時,宋、金交惡,金軍攻到了西軍的地盤上,李氏父子隸屬於鄜延軍,當時的經略使是王庶,李顯忠由此介入戰爭。他很勇敢,少年從軍,初戰即夜斬十七人,奪馬兩匹,剩餘的無法帶走,全被他砍斷馬蹄變成了廢物。
再大的能人,也會在時代的大潮裏浮沈。西軍一直游離在北宋滅亡的大勢之外,直到富平決戰時才與金軍開戰。
一戰輸了,從此退出舞臺。
川陜之王吳玠在蜀口外重立乾坤。而整個陜西淪陷在金軍的鐵蹄下,李顯忠父子也不例外。他們是痛苦的,尤其是李永奇,他當著金國的官,時刻想著覆國。當趙構逃到江南,金國立劉豫當兒皇帝時,機會來了。
劉豫命令李氏父子帶兵進開封城,組成當時兒皇帝的軍事班底。之後他們就沈默了,直到偽齊覆滅鄜延,李家都沒有半點作為。
消滅偽齊的是金兀術,四太子當時躊躇滿志,想要越過長江統一全中國。欲渡江先渡淮,某天金兀術率領萬騎馳騁於淮上,跑著跑著臨近了河邊,而李顯忠就在他的身旁。
李顯忠悄悄地和自己的親信吳俊說了幾句話,吳俊離開隊伍跑向了淮河邊。他去替李顯忠探了一下河水的深度,如果能騎馬渡水的話,李顯忠要生擒金兀術渡過淮河直奔長江,回歸南宋!
吳俊回來得很快,李顯忠縱馬過去小聲問,才知道吳俊遇到了麻煩,他的馬在河邊被竹子刺傷了,根本沒能下水。
時機真是稍縱即逝,金兀術不可能待在原地不動等著被抓,這個機會就這樣錯過了。李顯忠被金兀術任命為承宣使、同州知州。
要是沒有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剛才這一幕就會顯得很假很齷齪,沒一點點的事發跡象。光憑意淫就想當英雄啊?
可是李顯忠真的馬上就動手了。
他主管的是同州,這是金人往來的驛路,一條條“肥魚”時不時就會游過去一大群。李顯忠很挑嘴,他選的是最大最肥的那一條。
金軍陜西主將完顏撤離喝。
這是地位僅次於金兀術的金軍大將,大家都知道他,吳氏兄弟的死對頭,大名鼎鼎的啼哭郎君,金人開國第一代將領。
李顯忠決定幹一票大的,陜西境內還有比完顏撤離喝大的官嗎?他趁完顏撤離喝某次路過時突然襲擊,抓了就跑。他選擇的路線是渡洛水、渭水,經商州、虢州進入南宋。同時他的父親李永奇會在陜西延安附近起事,奪糧殺官造反。
後路早就安排好了,這些年他們一直暗地裏和四川吳氏有聯系。這時裏應外合,能迅速顛覆金人在西北的統治。
想得周全,幹得利索。李顯忠挾持完顏撤離喝直奔第一站洛水,渡過去就算成功一半,這條河至少也能絆住追兵一天半夜。
可恨的是,先被絆住的是他自己。他手底下的人像上次的吳俊一樣不靠譜,明明白白約好的渡船卻延期誤點了!
偏偏就誤了。
後邊追的金軍都快瘋了,那是他們的陜西元帥、最大的領導,說劫就劫了,這還了得?這幫人玩命地追,終於在洛水渡口追到了人。
雙方血拼。忘了說,李顯忠的特點就是戰鬥時超級兇猛,看戰鬥風格以及戰績,他很可能和韓世忠在同一水平線上。當時雙方在洛水渡口開戰,李顯忠的人很少,可每戰皆勝,一直從渡口殺到了陜西的某片高原上,完顏撤離喝仍然在他的手上。
只是追兵越來越多,並且只會越來越多,從陜西的四面八方會集到這片高地的下邊。李顯忠知道,他把天捅破了,為了陜西主帥的安全,金軍會不惜一切代價。
至此他清楚,挾持、突襲已經失敗。如果直接幹掉完顏撤離喝,事後金軍的報覆會讓整個陜西變成屍山血海。
李顯忠有亡命徒的特質,更多的卻是大將的全局觀。他選擇和完顏撤離喝交易,他可以放人,條件是撤離喝事後不許殺同州人,不許殺李氏族人。
啼哭郎君全答應了。
李顯忠挺壞的,放人時選了個懸崖峭壁,就把完顏撤離喝推了下去。可憐的元帥閣下一路翻滾,下邊的金軍全體大亂,搶著過去救人,李顯忠趁勢殺出了重圍。
話說想讓女真人守信用,比讓母豬上樹都有難度。李顯忠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迅速逃離陜西。
他帶著同州的家眷趕向郎延,離老家很遠就派人去通知父親。李永奇帶著老家全體族人與他會合,一起逃亡。結果他們像在洛水渡口時一樣倒黴,天降大雪,嚴重阻礙了他們的行程。
金軍果然追了上來,李家全族兩百餘口人只逃出了二十六人,李顯忠家破人亡。
以前是國仇,這時有了家恨,李顯忠瘋狂了!他心裏只有立即報仇這一個念頭,他沒有辦法忍受哪怕多一點點的時間!
他沒有按原計劃回歸南宋。當時是南宋紹興八九年間,宋、金正在講和,理智告訴他南宋絕不會允許他去攪局,更何談幫助。
李顯忠選擇了西夏。他帶著二十六名騎兵沖進西夏,求見西夏皇帝。他向西夏保證,如果能借給他二十萬騎兵,他將殺回陜西生擒完顏撤離喝,以陜西全境回報西夏!
西夏皇帝很動心,只是思前想後覺得不妥。“這樣吧,來個投名狀,你是不是真的有這種能力,先證明一下。”
當時西夏境內有個造反的部落首領,外號叫“青面夜叉”。這個夜叉擁兵自重,西夏國拿他沒辦法。李顯忠的投名狀就是砍了這個酋長,滅了這個部落。
李顯忠只帶了三千騎兵就出發了。漫天大雪,他晝夜疾馳,殺到夜叉的帳篷外,帶回來的不是夜叉的人頭,而是活的夜叉以及整個部落的服從。
西夏皇帝如獲至寶,這是難得一見的戰將,更是黨項人的幸運星。他當場拍板,借給李顯忠二十萬騎兵,去賭一直卡在西夏咽喉上的陜西五路!
李顯忠回來了,帶著二十萬黨項騎兵,回來和完顏撤離喝死拼,回來報仇來了!可是臨近延安,卻發現城頭上站著的是宋朝人。
第一次紹興議和成功了,這時的陜西五路已經歸還了南宋,不再是金人的土地了,城裏邊也沒有女真人的士兵,這讓李顯忠怎麽辦?
難道他率領西夏人馬去攻打南宋的城池嗎?!
那天李顯忠在延安城下大哭。時局變幻,他和他的家人在時代裏浮沈,誰能想到之前拼盡全家為國盡忠,轉眼間一切都顛覆了。
情緒穩定後,他意識到有一個大麻煩產生了。這二十萬黨項騎兵,他千辛萬苦借來覆仇的軍隊,現在成了一塊必須迅速甩掉的大包袱。請神容易送神難,尤其是比金國人更不講信義的黨項人,百餘年裏哪怕有蠅頭小利都會撲上來,何況這時金軍退走,南宋只派了文職官員過來接收。
完全是送到西夏嘴邊上的肥肉。
果然,黨項人非常坦誠地告訴李顯忠他們不走了。如果李顯忠自己不能履行合同把陜西五路拿給西夏,他們可以自己動手。
先動手的是李顯忠,地點是當時說事的現場——西夏軍方的主帥大帳裏。李顯忠拔刀就砍了過去,西夏的主帥躲得快,跑出了帳篷,副帥被他一把抓住,變成了人質。
這解決不了什麽問題,利益當前的黨項人什麽都舍得付出,一介副帥隨時都可以舍棄。轉眼間大帳外人馬調動,久負盛名的西夏王牌騎兵鐵鷂子登場。
這是明擺著欺負李顯忠人少,他當初逃亡時只有二十六騎,近日舊部回歸也只聚集到八百餘人,對比外面整整二十萬黨項騎兵,怎麽看都不值一提。
可賬不能這麽算,李顯忠的勇猛跟韓世忠有一拼,這輩子打的就是以少勝多的仗。他手舞雙刀,帶著自己的八百多人就沖了過去。當天與他對敵的有兩三萬以上的鐵鷂子,他居然破開重圍殺透鐵壁,像趕鴨子一樣驅趕他們沖向了西夏的主陣容。
這很可能是自從李元吳創建鐵鷂子騎兵之後,這支王牌騎兵軍團的最劣戰績。他們敗得不是淒慘的問題,而是過於醜陋。
鐵鷂子當場死亡過萬人,接著人馬踩踏導致整個大軍敗退,跑得那叫一個狼狽,並且在安全之後也沒敢再回頭挑戰,非常利索地回家吃飯,再不提陜西五路的事了。
這還不是全部。如果他們在逃跑中能回頭看上那麽一眼,或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李顯忠的隊伍也變得很累贅。他有八百多人,卻在追擊過程中搶劫收攏了四萬多匹戰馬!馬多了,但很混亂,能保持著隊伍不散架就謝天謝地了。
天知道他是怎麽在一片亂戰中做到這點的,不過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根據馬上就會發生的事情來看,李顯忠在西夏大軍主帥帳裏拔刀砍人時就預想到了這一點。
他不只是要趕黨項人回家,徹底消滅黨項人對陜西的想法,還要借黨項人的物資,做他最想做的事——報仇!
手裏有了四萬多匹優等戰馬,李顯忠底氣十足。他向周邊州縣放榜招兵,只要參軍,立即就給一匹馬。十天左右,他就有了四萬名部下。
借此兵力,李顯忠快意恩仇,把當年在鄜延幫助金人陷害他家族的人全抓到了,血祭親人。之後兵發耀州,那裏是金軍主帥完顏撤離喝的駐地。
李氏與金賊不共戴天,必殺之而後快!
李顯忠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憋足了勁要和撤離喝拼個你死我活,卻不料再一次砍在了空氣裏。啼哭郎君想起了懸崖峭壁自由落體的事,直接選擇了回避。
完顏撤離喝躲了。李顯忠快速追擊,他打定了主意,跑出了陜西那就進河南,總有追上女真人的時候!但是,命運又一次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他之前單槍匹馬想怎麽幹都成,可一旦兵力過四萬,還全是騎兵,就足以影響到國際形勢了。尤其是他這麽瘋狂地追人報仇,一旦真的把完顏撤離喝砍了,讓金兀術情何以堪,讓趙構情何以堪?
於是狂奔追人的李顯忠被人以更快的速度追上了。南宋四川宣撫吳玠的信使到了,帶來了臨安的最高指示:“兩國見議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軍赴行在。”
這就是結局。
李顯忠歸宋,先是吳玠接見,再是趙構接見,得到很多的歌頌和肯定,比如“忠義歸朝,惟君第一”;比如他的名字,從這時起,他才叫李顯忠;比如在鎮江府有了大批的賜田……李顯忠的軍籍、轄區在淮南西路一帶,具體隸屬於張俊部下。
淮南西路是金軍南下最頻繁的地段,張俊是南宋中興將領中最油滑的一位,兩者加在一起,就註定了李顯忠在南宋早期軍事生涯的尷尬。
他有大把的交戰機會,卻總是被限制。有時眼看著金兀術在周邊晃來晃去,卻沒法做出反應。他——得——聽——命——令。
第二次紹興議和成功,南宋殺岳飛、禁韓世忠、收兵權散家軍。在這一系列舉動中,說實話,李顯忠本是受益者。他是張俊的下屬,是唯一被提拔的軍方主管的屬下。他本人在趙構老娘回江南時覲見了一次,加封到保信軍節度使、浙東副總管,可以說是軍區副司令員了,前程無限遠大。
可惜,他仍然時刻想著和金國人死嗑。
李顯忠是老軍務,宋金戰場的死穴在哪兒他非常清楚。從川入陜,或者由陜入川,這決定著中原大江南北的國運走勢。
這是中國古代戰爭的鐵律。
他的仇家在陜西,他要回去殺完顏撤離喝。為此他精心炮制了一個作戰計劃呈上去,準備國恨家仇一起報,兩全其美。
當時秦檜還活著呢,趙構也正不死萬事足,李顯忠突然搞了這一出,實在是站到了國家民族的對立面,成了現行的破壞社會安定團結的罪犯。
李顯忠被剝奪了一切軍職,只掛了個宮觀使的閑職,下放到臺州居住。等他重新覆職時,已經另換了一片天地,秦檜死了,趙構老了,完顏亮上位,南侵開始。這時南宋才重新想到了他。在完顏亮主力大軍開動之前,李顯忠到了淮河前線。
第一戰,李顯忠率兩百餘名騎兵與五千金軍遭遇於大仁洲,關西將軍勇不可擋,首戰大勝。之後金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到,很快達到一萬。李顯忠稍有增援,卻難以相比。
還是寡眾懸殊,還是主動挑戰。遠離軍營十多年的李顯忠寶刀不老,率領騎兵沖擊剛剛渡過淮河的金軍。戰鬥從破曉時分一直延續到正午,李顯忠是愈久氣彌盛,“以大刀斫敵陣,敵不能支,殺獲甚眾,掩入淮者不可計”。給了完顏亮一個幹脆利落的開門撞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李顯忠之強,不下於中興名將,甚至個人之武勇要超過張、劉、楊、兩吳,直追韓、岳。
只是在全局掌控上一直沒有體現出深淺來。
張浚主持北伐,李顯忠是他點的頭一員大將,也可以說是北伐的主將。而北伐大舉不能只靠一個人,張浚為他配了個副手。
邵宏淵。
邵宏淵是河北大名府人,早年是韓世忠的部下,在淮南東路一帶和金軍見過很多陣仗,不過真正露頭還是在最近幾年。
準確地說,是南宋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南侵時。當時金軍的中路主戰場策略是兵分三路直擊江淮。
第一路由萬戶蕭琦率領十萬騎兵由花靨鎮出發,經定遠縣、藕塘關、清流關、滁州、真州,最後的目的地是揚州。之後奪取渡江口,襲擊建康,從而進占江南。
其他兩路跟邵宏淵沒關系,只說蕭琦。
蕭琦在金國眾多武將中名不見經傳,在《金史》中都找不著他,看資歷是原遼國貴族,蕭太後那邊的人,在金國勉強混上了個萬戶,是個很邊緣的人。可以說,要不是完顏亮把金國皇室殺得太狠了,搞得沒有人用,即使蕭琦再有能力,也輪不到他當中路先鋒官。
十萬金軍臨淮南,先是攻陷藕塘關。這在意料之中,可下一步蕭琦就讓人刮目相看,此人僅派出幾百名的騎兵去進攻滁州的西大門清流關。
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一日一夜破清流克滁州,一共帶了五千精兵!可是時移世遷,現在的清流關與滁州堅城再不是從前那樣了,幾百名金軍騎兵便攻克了清流關天險,之後十萬金軍進迫,滁州守將不戰而逃。
滁州之後是真州。
欲抵真州,先過滁河。這條河的寬窄適中水流頗急,要過去是小有難度的。蕭琦站在岸邊正在想是找船還是拆民房搭浮橋呢,有個當地入主動過來帶路了。這人叫歐大,很好心地說沒必要又拆又建的,那樣耽擱的時間太久了,有條旱路可以繞過這條河,直抵真州。
歐大的表情很漢奸,蕭琦信了。
十萬金軍從竹崗鎮繞道過滁河,過河之後發現前方是六合縣——路是沒有錯,只是走了個弓背路,繞大圈子了。
蕭琦惱火沖天,很驚訝地發現南宋官方零抵抗逃跑之餘,還有百姓敢阻撓金軍,他正猶豫著是要殺了這個歐大,還是將其當珍稀品收藏呢,前方來報,突然遇到了南宋正規軍的兇狠抵抗。
來的人就是真州守將,名叫邵宏淵。
在這之前,邵宏淵的履歷表和蕭琦的一樣粉嫩蒼白,都名不見經傳,找不出什麽光輝業績來。戰爭開始後兩人也有些相像,他們都出人意料。
蕭琦長驅直入,破天險克名城,如入無人之境,讓完顏亮非常驚喜。這一方面是他戰力頗強,更多的是南宋軍方集體墮落,以王權為首,臨戰即逃。
這時蕭琦的部隊跑得正歡,努力地奔向最重要的關口揚州,突然間,他的先頭部隊被狠狠地阻擊了。地點是真州城北門外的胥浦橋。
胥浦橋在今江蘇省儀征市西北七裏處,邵宏淵把自己的絕大部分部隊都派到了這裏,由三名將官負責,盡全力阻擊金軍前進。
這是開戰以來所罕見的,在一片懦弱齷齪不知所謂的畸形敗退大潮中,這顯得非常醒目。不僅阻擊,而且還出城阻擊,這很有主動挑戰的味道。
蕭琦應對得非常果斷,他命令全軍壓上,先是鋪天蓋地般的箭雨射擊,壓得宋軍無法擡頭,緊跟著大量的稻草被拋進河面,很快就沒有河了,金軍的鐵蹄直面邵宏淵的部隊。
邵宏淵是有一定硬度的,在十萬金軍的重壓前,他一直堅持到三位領軍將官全部陣亡,軍隊減員慘重,才下令退出戰鬥。
真州城是不能回了,那裏的軍力差不多全部頂到了胥浦橋,這時回去等於坐以待斃。邵宏淵率領殘部退向海邊。
獲勝的蕭琦也迅速脫離了戰場,真州近在眼前,可他視而不見。他的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打通江淮通道,為後面完顏亮的中軍主力奪取入江口。揚州才是他的目的地,真州以及前面的所有城池,對他來說都可有可無。
蕭琦一路向前,直抵揚州。在那裏他逼迫劉锜讓步,把揚州城拱手讓出。之後他窮追不舍,不僅想奪取入江口,還想趁機徹底擊敗宋兵主帥,消滅劉锜數十年威名,報當年順昌城之仇。於是他追,一直追到了皂角林……
宋兵主帥制造了一生中最後一役勝利,同時逼迫完顏亮轉移戰場到上游的采石磯,為虞允文之勝奠定了基礎。
回頭說邵宏淵。綜上所述可以知道,他打了一場很硬的仗,如果要形容一下的話,是硬得不能再硬了,不愧是韓世忠的兵!
可惜的是,他沒有韓世忠的霸氣,韓世忠一生不講理,可總是贏!這是沒法覆制的,他像老領導一樣能硬碰硬,卻失敗了。
金軍沒擋住,自己傷亡慘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個不合格的將軍。國難臨頭,只知一勇拼之,往好裏說,是精神可嘉;往壞了說……這根本不是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料嘛。
可是幾年過去,這一場戰鬥的結果乃至於意義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勝負結果變了,邵宏淵從失敗者變成了勝利者。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步司統制官邵宏淵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獲捷。”
很高明的文字游戲,亮點不只是最後的“獲捷”二字,還有“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的“拒”字。單看這句話,明明邵宏淵以一城之眾抗十萬金軍,使金軍遠離真州,連城門的邊都沒沾上。怎樣,兇猛吧,偏偏還就是符合史實。
蕭琦還真就沒殺進真州城去。
看意義,這是南宋鼎鼎大名的“中興十三處戰功”中的第十戰,成了永垂青史、萬古流芳的英雄楷模事跡。究其原因,很多人會輕易地得出結論,比如幾年後趙昚需要提升士氣,要羅列出一些數字,而數字在中國古代最出彩的一般就是“十三”。
像《孫子兵法》十三篇、漢分十三州什麽的。
所以要有“十三處戰功”,並且趙昚他老爹有嚴令,誰都可以上榜,唯獨岳飛不行,哪怕已經平反昭雪了,仍然不行!
所以東拼西湊,無中生有,把邵宏淵給弄進去了。那麽請問,為什麽蕓蕓眾生,三十餘年來無數的戰役,一個小小的邵宏淵能排進這前十三名,能和中興名將如吳氏兄弟、韓世忠等比肩齊名?
答案應該只有一個:
嫡系。
這是南宋官方所認可的人,需要樹立英雄榜樣的時候,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他。於是邵宏淵發光發熱,榮耀千古,光輝奪目。
之所以提到這個,是要給此次北伐的兩位主將作一次深層次的分析。北伐前,李顯忠明顯比邵宏淵高出三四層樓。官職、家世更是顯赫得多,比如連名字都是禦賜、鑲著金邊的。可是他在最重要的一點上有先天性缺陷。
李顯忠不是嫡系。
陜西李氏威猛強悍、膽勇無雙,是無可挑剔的戰士。可他和他的家族先降金再降偽齊,不管內幕怎樣,不管過程怎樣,這都是鐵打的歷史,無可更改。回歸南宋之後和官方也只有短暫的蜜月期,轉眼間就和秦檜、趙構相忤,被打入冷宮。
如此經歷,說得刻薄點,李顯忠就是個壯丁,需要時才被拉出來頂上去。官場是現實的,無數雪亮的眼睛都看清楚了這一點,於是北伐還沒出征就出事了。
邵宏淵造反。
邵嫡系把自己和李顯忠對比了一下,發覺哪怕能力差出去幾條街,都沒法掩蓋住他先天具有的優勢——嫡系。於是他不平衡了。
憑啥一定要讓他給李顯忠打下手,當二當家啊!
邵宏淵抗命,直接向張浚提出了條件,他也是主將,一定要與李顯忠平分秋色,不分大小。按說這是在找死,臨戰違命,完全可以使用戰場紀律,輕則罷免,重則砍頭。尤其主帥是以強勢著稱的張浚,他當年能把岳飛硬生生地壓制下來,這時一個小小的邵宏淵算什麽?
找死就讓他去死好了。
可怪事發生了,張浚居然收回成命,讓邵宏淵獨領一軍,允許其借機行事。也就是說,從這時起邵宏淵想幹什麽就可以幹什麽,誰也沒法約束他了。
而當初的命令是皇帝趙昚下達,由總指揮張浚頒發,向北伐全軍公布的。
北伐軍的軍紀從最開始就敗壞了。很多年以後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這一條被重點提了出來,覺得這是勝負之間的最根本原因。
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要看全部的細節,比如此次北伐的兵力組成以及進攻路線。此時南宋的軍隊兵種與北宋時不同了。北宋時開封城內隨時保持著編制龐大的禁軍,邊關上囤積著正規部隊,比如西軍,民間有廂軍以及民兵。
南宋軍隊主要分為駐屯大軍、禁軍、廂軍、土兵、弓手五種。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駐屯大軍是全國最精銳的部分,它們的前身是中興諸將的直系;禁軍淪為第二等,平時不上前線,實戰的機會很少;廂軍不值一得,相當於保安民警;反而是土兵、弓手等民間組織時常會帶來驚喜,比如魏勝等神奇大叔們,他們的戰鬥力不比駐屯大軍差。
這次北伐的軍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江淮都督府張浚下轄的建康、鎮江、池州、江州四支駐屯大軍;二是臨安禁軍中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兩部合軍。
追溯一下源頭,建康駐屯軍是原“油錘將軍”張俊的部隊,鎮江駐屯軍的前身是“韓潑五”韓世忠的部隊,池州駐屯軍是“草包衙內”劉光世的部隊,殿前司是“髯閹”楊存中的部隊。
熟悉宋史的人一眼可以看出,南宋最強的兩支部隊,鄂州、四川方面的兩支部隊都被排除在外,沒有參與這次北伐。
鄂州是出於歷史原因——岳飛是南宋永遠的傷疤,無論哪位皇帝,包括趙昚在內,都是能回避就回避。而且當初肢解岳家軍時南宋官方做得很完美,岳飛的部隊已經是回憶,再不是當年那支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的軍隊了。
四川方面更是一個死結。
這是個很怪的現象,幾乎每次南宋要舉傾國之力北伐時,四川都會突然出事,導致無法出戰。比如岳飛的第四次北伐,那時壯懷激烈軍力鼎盛,岳、韓、張、劉同時出兵,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展開戰場,如果不是內訌的話,金國註定了顧此失彼千瘡百孔。
如果那時四川也出兵的話,金國的側後方會壓力陡增,導致中原的防守薄弱。可那時四川主將吳玠突然猝死,無可奈何。
輪到了這一次,四川本來在吳璘的率領下長驅直入連勝拓地,可是史浩挖坑趙昚就跳,搞得吳璘把川軍的老底子都輸了大半。
川軍只能轉入防守,能保住西大門不破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四十多年以後,這樣的一幕還會再次上演。還是與吳家有關,理由和效果更加充實,局面擴大到了四川兵變,差一點和南宋劃清界限。
這是後話,回到眼前,張浚縱然雄心萬丈,也要受實際條件制約。北伐軍總共有八萬餘正兵,裏邊還包括了火頭軍、輜重兵等兩大塊非作戰人員,張浚的兵力不過六萬出頭而已。
這樣,決定了戰線無法全面鋪開。
南宋軍隊兵分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還把他們放在眼裏嗎?
這夥人在近二十年以來集體進化了,變得……很西晉。西晉士大夫清談誤國,導致五胡亂中原,開漢人第一次半境淪喪之先河。這實在是荒誕、渾蛋加三級,按說稍懂歷史的話,誰都不會重蹈覆轍。可中國歷史的特點就是螺旋式上升,發生過的事總會沒完沒了地再次發生,於是士大夫再次悠閑自在,不管世務。
究其原因,西晉清談是因為司馬氏壓制漢魏貴族,不允許其參政、議政,哪怕閑聊時出的錯都可能讓法場先彈琴再砍頭,於是大家都要學,會怎樣說話不著邊際、不著調。南宋也差不多,秦檜當政二十年,但凡有血氣者都會憋氣窩火致死,那麽剩下來的呢?
除了阿諛奉承,就是清談聊天。要不然還能再幹點什麽?
可這只是表面,這種生活無疑是非常舒適的,誰過上了都不想再改變。誰要是敢打擾到他們,這幫人立即就會變臉。
悠閑、清雅、高潔、手不沾錢、口不言利都不見了。他們會集狠毒陰損於一身,能赤膊上陣,能口吐蓮花,能做出一切人類難以想象的醜事。
這在不久的將來都會讓趙昚盡情品嘗,至於眼下,這票人在帝師副,宰相史浩的率領下集體造反,偏偏理由還正大光明。
史浩說:“我輩雖位處宰執,而朝廷出兵竟不得聞,如此留我輩有何用?”大家都辭職吧!說這番話時史浩的底氣還是很足的,趙昚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學生,這好比一頭大象如果從小就被拴在一根小木棍上的話,拴到成年,也會認為自己掙脫不開。於是不管走到哪裏,只要將一根小木棍插到土裏,將大象拴在上面,大象就不會動了。
同理,史浩相信趙昚會再一次不顧一切地挽留他,像上次哪怕損兵失地也不處罰,一定要留住他一樣。可惜這次他錯了。
趙昚能頂住爹的壓力,難道還會在乎一個老師?
史浩成功地把自己給辭退了。他走時孤零零的,並沒有大隊人馬跟著他一起回家種地。這很不符合之前文官集團的如火熱情,好像雷聲大雨點小似的。
可史浩很滿意。
同志們都很成熟啊,知道一時慪氣是幼稚的,保住了職位才能在關鍵時刻做事!這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給他的學生上一堂新課。
回到江淮前線。馬上就要北伐了,看一下張浚的準備。江淮之間的軍力號稱二十萬,這與完顏亮南侵時南宋在京口附近集結的兵力相當,按說是可信的。但是,同人不同命,同事不同時,什麽事都會有變化。上次是趙構下的令,所以是二十萬;這回是趙昚,數字也勾兌了。
正兵八萬,民夫五萬,這就是這一次北伐的全部軍力。
看著很少,但已經是張浚竭盡全力集結的了。為了這些,他招募兩淮地區十八至四十五歲的青壯組成神勁軍,駐防建康;招募福建、兩浙等地的青壯組成忠勇軍,駐防臨安;招募北方南下的流民組成忠毅、忠順、強勇、義勝等軍,分駐建康、鎮江、淮南、四川等地,以換取當地的正兵出戰。
國勢如此,張浚也算輾轉騰挪盡一切可能地拼湊了。
兵不多,將就必須強。此次北伐兵分兩路,兩位主將分別是李顯忠、邵宏淵。
李顯忠,綏德軍青澗城人,生於公元1109年,初名世輔,至南宋時趙構賜名叫“顯忠”。世人盡知,終宋一朝,“北宋缺將,南宋缺相”,這是導致南北兩宋始終無法振興的根本原因。而這也變相地證明了南宋時名將如雲的現實。
名將如雲,韓、岳、吳、張、劉、楊等不可勝計,可要論身世的傳奇性,首推李顯忠。在這一點上,連從士兵開始崛起的韓、岳、張三人都無法相比。
李顯忠家世極其顯赫,是唐朝皇室後嗣,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後人,世襲蘇尾九族、都巡檢史,典型的邊疆貴族。
入宋之後,李氏繼續借重他家長久以來的邊疆勢力,在陜西西安一帶守邊。李顯忠的父親叫李永奇。李顯忠的傳奇人生從出生起就開始了。
李夫人臨產時一連幾天不順利,李顯忠說啥都不落地。這時有個游歷的和尚路過,說這是位奇男子,要把劍、箭放在產婦的身旁,他才會出生。
果不其然,李顯忠由此問世。他出生時就能站立在自己的母親身旁。李顯忠長到十七歲時,宋、金交惡,金軍攻到了西軍的地盤上,李氏父子隸屬於鄜延軍,當時的經略使是王庶,李顯忠由此介入戰爭。他很勇敢,少年從軍,初戰即夜斬十七人,奪馬兩匹,剩餘的無法帶走,全被他砍斷馬蹄變成了廢物。
再大的能人,也會在時代的大潮裏浮沈。西軍一直游離在北宋滅亡的大勢之外,直到富平決戰時才與金軍開戰。
一戰輸了,從此退出舞臺。
川陜之王吳玠在蜀口外重立乾坤。而整個陜西淪陷在金軍的鐵蹄下,李顯忠父子也不例外。他們是痛苦的,尤其是李永奇,他當著金國的官,時刻想著覆國。當趙構逃到江南,金國立劉豫當兒皇帝時,機會來了。
劉豫命令李氏父子帶兵進開封城,組成當時兒皇帝的軍事班底。之後他們就沈默了,直到偽齊覆滅鄜延,李家都沒有半點作為。
消滅偽齊的是金兀術,四太子當時躊躇滿志,想要越過長江統一全中國。欲渡江先渡淮,某天金兀術率領萬騎馳騁於淮上,跑著跑著臨近了河邊,而李顯忠就在他的身旁。
李顯忠悄悄地和自己的親信吳俊說了幾句話,吳俊離開隊伍跑向了淮河邊。他去替李顯忠探了一下河水的深度,如果能騎馬渡水的話,李顯忠要生擒金兀術渡過淮河直奔長江,回歸南宋!
吳俊回來得很快,李顯忠縱馬過去小聲問,才知道吳俊遇到了麻煩,他的馬在河邊被竹子刺傷了,根本沒能下水。
時機真是稍縱即逝,金兀術不可能待在原地不動等著被抓,這個機會就這樣錯過了。李顯忠被金兀術任命為承宣使、同州知州。
要是沒有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剛才這一幕就會顯得很假很齷齪,沒一點點的事發跡象。光憑意淫就想當英雄啊?
可是李顯忠真的馬上就動手了。
他主管的是同州,這是金人往來的驛路,一條條“肥魚”時不時就會游過去一大群。李顯忠很挑嘴,他選的是最大最肥的那一條。
金軍陜西主將完顏撤離喝。
這是地位僅次於金兀術的金軍大將,大家都知道他,吳氏兄弟的死對頭,大名鼎鼎的啼哭郎君,金人開國第一代將領。
李顯忠決定幹一票大的,陜西境內還有比完顏撤離喝大的官嗎?他趁完顏撤離喝某次路過時突然襲擊,抓了就跑。他選擇的路線是渡洛水、渭水,經商州、虢州進入南宋。同時他的父親李永奇會在陜西延安附近起事,奪糧殺官造反。
後路早就安排好了,這些年他們一直暗地裏和四川吳氏有聯系。這時裏應外合,能迅速顛覆金人在西北的統治。
想得周全,幹得利索。李顯忠挾持完顏撤離喝直奔第一站洛水,渡過去就算成功一半,這條河至少也能絆住追兵一天半夜。
可恨的是,先被絆住的是他自己。他手底下的人像上次的吳俊一樣不靠譜,明明白白約好的渡船卻延期誤點了!
偏偏就誤了。
後邊追的金軍都快瘋了,那是他們的陜西元帥、最大的領導,說劫就劫了,這還了得?這幫人玩命地追,終於在洛水渡口追到了人。
雙方血拼。忘了說,李顯忠的特點就是戰鬥時超級兇猛,看戰鬥風格以及戰績,他很可能和韓世忠在同一水平線上。當時雙方在洛水渡口開戰,李顯忠的人很少,可每戰皆勝,一直從渡口殺到了陜西的某片高原上,完顏撤離喝仍然在他的手上。
只是追兵越來越多,並且只會越來越多,從陜西的四面八方會集到這片高地的下邊。李顯忠知道,他把天捅破了,為了陜西主帥的安全,金軍會不惜一切代價。
至此他清楚,挾持、突襲已經失敗。如果直接幹掉完顏撤離喝,事後金軍的報覆會讓整個陜西變成屍山血海。
李顯忠有亡命徒的特質,更多的卻是大將的全局觀。他選擇和完顏撤離喝交易,他可以放人,條件是撤離喝事後不許殺同州人,不許殺李氏族人。
啼哭郎君全答應了。
李顯忠挺壞的,放人時選了個懸崖峭壁,就把完顏撤離喝推了下去。可憐的元帥閣下一路翻滾,下邊的金軍全體大亂,搶著過去救人,李顯忠趁勢殺出了重圍。
話說想讓女真人守信用,比讓母豬上樹都有難度。李顯忠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想盡一切辦法迅速逃離陜西。
他帶著同州的家眷趕向郎延,離老家很遠就派人去通知父親。李永奇帶著老家全體族人與他會合,一起逃亡。結果他們像在洛水渡口時一樣倒黴,天降大雪,嚴重阻礙了他們的行程。
金軍果然追了上來,李家全族兩百餘口人只逃出了二十六人,李顯忠家破人亡。
以前是國仇,這時有了家恨,李顯忠瘋狂了!他心裏只有立即報仇這一個念頭,他沒有辦法忍受哪怕多一點點的時間!
他沒有按原計劃回歸南宋。當時是南宋紹興八九年間,宋、金正在講和,理智告訴他南宋絕不會允許他去攪局,更何談幫助。
李顯忠選擇了西夏。他帶著二十六名騎兵沖進西夏,求見西夏皇帝。他向西夏保證,如果能借給他二十萬騎兵,他將殺回陜西生擒完顏撤離喝,以陜西全境回報西夏!
西夏皇帝很動心,只是思前想後覺得不妥。“這樣吧,來個投名狀,你是不是真的有這種能力,先證明一下。”
當時西夏境內有個造反的部落首領,外號叫“青面夜叉”。這個夜叉擁兵自重,西夏國拿他沒辦法。李顯忠的投名狀就是砍了這個酋長,滅了這個部落。
李顯忠只帶了三千騎兵就出發了。漫天大雪,他晝夜疾馳,殺到夜叉的帳篷外,帶回來的不是夜叉的人頭,而是活的夜叉以及整個部落的服從。
西夏皇帝如獲至寶,這是難得一見的戰將,更是黨項人的幸運星。他當場拍板,借給李顯忠二十萬騎兵,去賭一直卡在西夏咽喉上的陜西五路!
李顯忠回來了,帶著二十萬黨項騎兵,回來和完顏撤離喝死拼,回來報仇來了!可是臨近延安,卻發現城頭上站著的是宋朝人。
第一次紹興議和成功了,這時的陜西五路已經歸還了南宋,不再是金人的土地了,城裏邊也沒有女真人的士兵,這讓李顯忠怎麽辦?
難道他率領西夏人馬去攻打南宋的城池嗎?!
那天李顯忠在延安城下大哭。時局變幻,他和他的家人在時代裏浮沈,誰能想到之前拼盡全家為國盡忠,轉眼間一切都顛覆了。
情緒穩定後,他意識到有一個大麻煩產生了。這二十萬黨項騎兵,他千辛萬苦借來覆仇的軍隊,現在成了一塊必須迅速甩掉的大包袱。請神容易送神難,尤其是比金國人更不講信義的黨項人,百餘年裏哪怕有蠅頭小利都會撲上來,何況這時金軍退走,南宋只派了文職官員過來接收。
完全是送到西夏嘴邊上的肥肉。
果然,黨項人非常坦誠地告訴李顯忠他們不走了。如果李顯忠自己不能履行合同把陜西五路拿給西夏,他們可以自己動手。
先動手的是李顯忠,地點是當時說事的現場——西夏軍方的主帥大帳裏。李顯忠拔刀就砍了過去,西夏的主帥躲得快,跑出了帳篷,副帥被他一把抓住,變成了人質。
這解決不了什麽問題,利益當前的黨項人什麽都舍得付出,一介副帥隨時都可以舍棄。轉眼間大帳外人馬調動,久負盛名的西夏王牌騎兵鐵鷂子登場。
這是明擺著欺負李顯忠人少,他當初逃亡時只有二十六騎,近日舊部回歸也只聚集到八百餘人,對比外面整整二十萬黨項騎兵,怎麽看都不值一提。
可賬不能這麽算,李顯忠的勇猛跟韓世忠有一拼,這輩子打的就是以少勝多的仗。他手舞雙刀,帶著自己的八百多人就沖了過去。當天與他對敵的有兩三萬以上的鐵鷂子,他居然破開重圍殺透鐵壁,像趕鴨子一樣驅趕他們沖向了西夏的主陣容。
這很可能是自從李元吳創建鐵鷂子騎兵之後,這支王牌騎兵軍團的最劣戰績。他們敗得不是淒慘的問題,而是過於醜陋。
鐵鷂子當場死亡過萬人,接著人馬踩踏導致整個大軍敗退,跑得那叫一個狼狽,並且在安全之後也沒敢再回頭挑戰,非常利索地回家吃飯,再不提陜西五路的事了。
這還不是全部。如果他們在逃跑中能回頭看上那麽一眼,或許結果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李顯忠的隊伍也變得很累贅。他有八百多人,卻在追擊過程中搶劫收攏了四萬多匹戰馬!馬多了,但很混亂,能保持著隊伍不散架就謝天謝地了。
天知道他是怎麽在一片亂戰中做到這點的,不過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根據馬上就會發生的事情來看,李顯忠在西夏大軍主帥帳裏拔刀砍人時就預想到了這一點。
他不只是要趕黨項人回家,徹底消滅黨項人對陜西的想法,還要借黨項人的物資,做他最想做的事——報仇!
手裏有了四萬多匹優等戰馬,李顯忠底氣十足。他向周邊州縣放榜招兵,只要參軍,立即就給一匹馬。十天左右,他就有了四萬名部下。
借此兵力,李顯忠快意恩仇,把當年在鄜延幫助金人陷害他家族的人全抓到了,血祭親人。之後兵發耀州,那裏是金軍主帥完顏撤離喝的駐地。
李氏與金賊不共戴天,必殺之而後快!
李顯忠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憋足了勁要和撤離喝拼個你死我活,卻不料再一次砍在了空氣裏。啼哭郎君想起了懸崖峭壁自由落體的事,直接選擇了回避。
完顏撤離喝躲了。李顯忠快速追擊,他打定了主意,跑出了陜西那就進河南,總有追上女真人的時候!但是,命運又一次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他之前單槍匹馬想怎麽幹都成,可一旦兵力過四萬,還全是騎兵,就足以影響到國際形勢了。尤其是他這麽瘋狂地追人報仇,一旦真的把完顏撤離喝砍了,讓金兀術情何以堪,讓趙構情何以堪?
於是狂奔追人的李顯忠被人以更快的速度追上了。南宋四川宣撫吳玠的信使到了,帶來了臨安的最高指示:“兩國見議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軍赴行在。”
這就是結局。
李顯忠歸宋,先是吳玠接見,再是趙構接見,得到很多的歌頌和肯定,比如“忠義歸朝,惟君第一”;比如他的名字,從這時起,他才叫李顯忠;比如在鎮江府有了大批的賜田……李顯忠的軍籍、轄區在淮南西路一帶,具體隸屬於張俊部下。
淮南西路是金軍南下最頻繁的地段,張俊是南宋中興將領中最油滑的一位,兩者加在一起,就註定了李顯忠在南宋早期軍事生涯的尷尬。
他有大把的交戰機會,卻總是被限制。有時眼看著金兀術在周邊晃來晃去,卻沒法做出反應。他——得——聽——命——令。
第二次紹興議和成功,南宋殺岳飛、禁韓世忠、收兵權散家軍。在這一系列舉動中,說實話,李顯忠本是受益者。他是張俊的下屬,是唯一被提拔的軍方主管的屬下。他本人在趙構老娘回江南時覲見了一次,加封到保信軍節度使、浙東副總管,可以說是軍區副司令員了,前程無限遠大。
可惜,他仍然時刻想著和金國人死嗑。
李顯忠是老軍務,宋金戰場的死穴在哪兒他非常清楚。從川入陜,或者由陜入川,這決定著中原大江南北的國運走勢。
這是中國古代戰爭的鐵律。
他的仇家在陜西,他要回去殺完顏撤離喝。為此他精心炮制了一個作戰計劃呈上去,準備國恨家仇一起報,兩全其美。
當時秦檜還活著呢,趙構也正不死萬事足,李顯忠突然搞了這一出,實在是站到了國家民族的對立面,成了現行的破壞社會安定團結的罪犯。
李顯忠被剝奪了一切軍職,只掛了個宮觀使的閑職,下放到臺州居住。等他重新覆職時,已經另換了一片天地,秦檜死了,趙構老了,完顏亮上位,南侵開始。這時南宋才重新想到了他。在完顏亮主力大軍開動之前,李顯忠到了淮河前線。
第一戰,李顯忠率兩百餘名騎兵與五千金軍遭遇於大仁洲,關西將軍勇不可擋,首戰大勝。之後金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到,很快達到一萬。李顯忠稍有增援,卻難以相比。
還是寡眾懸殊,還是主動挑戰。遠離軍營十多年的李顯忠寶刀不老,率領騎兵沖擊剛剛渡過淮河的金軍。戰鬥從破曉時分一直延續到正午,李顯忠是愈久氣彌盛,“以大刀斫敵陣,敵不能支,殺獲甚眾,掩入淮者不可計”。給了完顏亮一個幹脆利落的開門撞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李顯忠之強,不下於中興名將,甚至個人之武勇要超過張、劉、楊、兩吳,直追韓、岳。
只是在全局掌控上一直沒有體現出深淺來。
張浚主持北伐,李顯忠是他點的頭一員大將,也可以說是北伐的主將。而北伐大舉不能只靠一個人,張浚為他配了個副手。
邵宏淵。
邵宏淵是河北大名府人,早年是韓世忠的部下,在淮南東路一帶和金軍見過很多陣仗,不過真正露頭還是在最近幾年。
準確地說,是南宋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顏亮南侵時。當時金軍的中路主戰場策略是兵分三路直擊江淮。
第一路由萬戶蕭琦率領十萬騎兵由花靨鎮出發,經定遠縣、藕塘關、清流關、滁州、真州,最後的目的地是揚州。之後奪取渡江口,襲擊建康,從而進占江南。
其他兩路跟邵宏淵沒關系,只說蕭琦。
蕭琦在金國眾多武將中名不見經傳,在《金史》中都找不著他,看資歷是原遼國貴族,蕭太後那邊的人,在金國勉強混上了個萬戶,是個很邊緣的人。可以說,要不是完顏亮把金國皇室殺得太狠了,搞得沒有人用,即使蕭琦再有能力,也輪不到他當中路先鋒官。
十萬金軍臨淮南,先是攻陷藕塘關。這在意料之中,可下一步蕭琦就讓人刮目相看,此人僅派出幾百名的騎兵去進攻滁州的西大門清流關。
想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後周時期一日一夜破清流克滁州,一共帶了五千精兵!可是時移世遷,現在的清流關與滁州堅城再不是從前那樣了,幾百名金軍騎兵便攻克了清流關天險,之後十萬金軍進迫,滁州守將不戰而逃。
滁州之後是真州。
欲抵真州,先過滁河。這條河的寬窄適中水流頗急,要過去是小有難度的。蕭琦站在岸邊正在想是找船還是拆民房搭浮橋呢,有個當地入主動過來帶路了。這人叫歐大,很好心地說沒必要又拆又建的,那樣耽擱的時間太久了,有條旱路可以繞過這條河,直抵真州。
歐大的表情很漢奸,蕭琦信了。
十萬金軍從竹崗鎮繞道過滁河,過河之後發現前方是六合縣——路是沒有錯,只是走了個弓背路,繞大圈子了。
蕭琦惱火沖天,很驚訝地發現南宋官方零抵抗逃跑之餘,還有百姓敢阻撓金軍,他正猶豫著是要殺了這個歐大,還是將其當珍稀品收藏呢,前方來報,突然遇到了南宋正規軍的兇狠抵抗。
來的人就是真州守將,名叫邵宏淵。
在這之前,邵宏淵的履歷表和蕭琦的一樣粉嫩蒼白,都名不見經傳,找不出什麽光輝業績來。戰爭開始後兩人也有些相像,他們都出人意料。
蕭琦長驅直入,破天險克名城,如入無人之境,讓完顏亮非常驚喜。這一方面是他戰力頗強,更多的是南宋軍方集體墮落,以王權為首,臨戰即逃。
這時蕭琦的部隊跑得正歡,努力地奔向最重要的關口揚州,突然間,他的先頭部隊被狠狠地阻擊了。地點是真州城北門外的胥浦橋。
胥浦橋在今江蘇省儀征市西北七裏處,邵宏淵把自己的絕大部分部隊都派到了這裏,由三名將官負責,盡全力阻擊金軍前進。
這是開戰以來所罕見的,在一片懦弱齷齪不知所謂的畸形敗退大潮中,這顯得非常醒目。不僅阻擊,而且還出城阻擊,這很有主動挑戰的味道。
蕭琦應對得非常果斷,他命令全軍壓上,先是鋪天蓋地般的箭雨射擊,壓得宋軍無法擡頭,緊跟著大量的稻草被拋進河面,很快就沒有河了,金軍的鐵蹄直面邵宏淵的部隊。
邵宏淵是有一定硬度的,在十萬金軍的重壓前,他一直堅持到三位領軍將官全部陣亡,軍隊減員慘重,才下令退出戰鬥。
真州城是不能回了,那裏的軍力差不多全部頂到了胥浦橋,這時回去等於坐以待斃。邵宏淵率領殘部退向海邊。
獲勝的蕭琦也迅速脫離了戰場,真州近在眼前,可他視而不見。他的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打通江淮通道,為後面完顏亮的中軍主力奪取入江口。揚州才是他的目的地,真州以及前面的所有城池,對他來說都可有可無。
蕭琦一路向前,直抵揚州。在那裏他逼迫劉锜讓步,把揚州城拱手讓出。之後他窮追不舍,不僅想奪取入江口,還想趁機徹底擊敗宋兵主帥,消滅劉锜數十年威名,報當年順昌城之仇。於是他追,一直追到了皂角林……
宋兵主帥制造了一生中最後一役勝利,同時逼迫完顏亮轉移戰場到上游的采石磯,為虞允文之勝奠定了基礎。
回頭說邵宏淵。綜上所述可以知道,他打了一場很硬的仗,如果要形容一下的話,是硬得不能再硬了,不愧是韓世忠的兵!
可惜的是,他沒有韓世忠的霸氣,韓世忠一生不講理,可總是贏!這是沒法覆制的,他像老領導一樣能硬碰硬,卻失敗了。
金軍沒擋住,自己傷亡慘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個不合格的將軍。國難臨頭,只知一勇拼之,往好裏說,是精神可嘉;往壞了說……這根本不是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料嘛。
可是幾年過去,這一場戰鬥的結果乃至於意義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勝負結果變了,邵宏淵從失敗者變成了勝利者。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步司統制官邵宏淵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獲捷。”
很高明的文字游戲,亮點不只是最後的“獲捷”二字,還有“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的“拒”字。單看這句話,明明邵宏淵以一城之眾抗十萬金軍,使金軍遠離真州,連城門的邊都沒沾上。怎樣,兇猛吧,偏偏還就是符合史實。
蕭琦還真就沒殺進真州城去。
看意義,這是南宋鼎鼎大名的“中興十三處戰功”中的第十戰,成了永垂青史、萬古流芳的英雄楷模事跡。究其原因,很多人會輕易地得出結論,比如幾年後趙昚需要提升士氣,要羅列出一些數字,而數字在中國古代最出彩的一般就是“十三”。
像《孫子兵法》十三篇、漢分十三州什麽的。
所以要有“十三處戰功”,並且趙昚他老爹有嚴令,誰都可以上榜,唯獨岳飛不行,哪怕已經平反昭雪了,仍然不行!
所以東拼西湊,無中生有,把邵宏淵給弄進去了。那麽請問,為什麽蕓蕓眾生,三十餘年來無數的戰役,一個小小的邵宏淵能排進這前十三名,能和中興名將如吳氏兄弟、韓世忠等比肩齊名?
答案應該只有一個:
嫡系。
這是南宋官方所認可的人,需要樹立英雄榜樣的時候,總是會第一時間想到他。於是邵宏淵發光發熱,榮耀千古,光輝奪目。
之所以提到這個,是要給此次北伐的兩位主將作一次深層次的分析。北伐前,李顯忠明顯比邵宏淵高出三四層樓。官職、家世更是顯赫得多,比如連名字都是禦賜、鑲著金邊的。可是他在最重要的一點上有先天性缺陷。
李顯忠不是嫡系。
陜西李氏威猛強悍、膽勇無雙,是無可挑剔的戰士。可他和他的家族先降金再降偽齊,不管內幕怎樣,不管過程怎樣,這都是鐵打的歷史,無可更改。回歸南宋之後和官方也只有短暫的蜜月期,轉眼間就和秦檜、趙構相忤,被打入冷宮。
如此經歷,說得刻薄點,李顯忠就是個壯丁,需要時才被拉出來頂上去。官場是現實的,無數雪亮的眼睛都看清楚了這一點,於是北伐還沒出征就出事了。
邵宏淵造反。
邵嫡系把自己和李顯忠對比了一下,發覺哪怕能力差出去幾條街,都沒法掩蓋住他先天具有的優勢——嫡系。於是他不平衡了。
憑啥一定要讓他給李顯忠打下手,當二當家啊!
邵宏淵抗命,直接向張浚提出了條件,他也是主將,一定要與李顯忠平分秋色,不分大小。按說這是在找死,臨戰違命,完全可以使用戰場紀律,輕則罷免,重則砍頭。尤其主帥是以強勢著稱的張浚,他當年能把岳飛硬生生地壓制下來,這時一個小小的邵宏淵算什麽?
找死就讓他去死好了。
可怪事發生了,張浚居然收回成命,讓邵宏淵獨領一軍,允許其借機行事。也就是說,從這時起邵宏淵想幹什麽就可以幹什麽,誰也沒法約束他了。
而當初的命令是皇帝趙昚下達,由總指揮張浚頒發,向北伐全軍公布的。
北伐軍的軍紀從最開始就敗壞了。很多年以後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這一條被重點提了出來,覺得這是勝負之間的最根本原因。
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的,要看全部的細節,比如此次北伐的兵力組成以及進攻路線。此時南宋的軍隊兵種與北宋時不同了。北宋時開封城內隨時保持著編制龐大的禁軍,邊關上囤積著正規部隊,比如西軍,民間有廂軍以及民兵。
南宋軍隊主要分為駐屯大軍、禁軍、廂軍、土兵、弓手五種。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駐屯大軍是全國最精銳的部分,它們的前身是中興諸將的直系;禁軍淪為第二等,平時不上前線,實戰的機會很少;廂軍不值一得,相當於保安民警;反而是土兵、弓手等民間組織時常會帶來驚喜,比如魏勝等神奇大叔們,他們的戰鬥力不比駐屯大軍差。
這次北伐的軍隊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江淮都督府張浚下轄的建康、鎮江、池州、江州四支駐屯大軍;二是臨安禁軍中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兩部合軍。
追溯一下源頭,建康駐屯軍是原“油錘將軍”張俊的部隊,鎮江駐屯軍的前身是“韓潑五”韓世忠的部隊,池州駐屯軍是“草包衙內”劉光世的部隊,殿前司是“髯閹”楊存中的部隊。
熟悉宋史的人一眼可以看出,南宋最強的兩支部隊,鄂州、四川方面的兩支部隊都被排除在外,沒有參與這次北伐。
鄂州是出於歷史原因——岳飛是南宋永遠的傷疤,無論哪位皇帝,包括趙昚在內,都是能回避就回避。而且當初肢解岳家軍時南宋官方做得很完美,岳飛的部隊已經是回憶,再不是當年那支縱橫天下所向無敵的軍隊了。
四川方面更是一個死結。
這是個很怪的現象,幾乎每次南宋要舉傾國之力北伐時,四川都會突然出事,導致無法出戰。比如岳飛的第四次北伐,那時壯懷激烈軍力鼎盛,岳、韓、張、劉同時出兵,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展開戰場,如果不是內訌的話,金國註定了顧此失彼千瘡百孔。
如果那時四川也出兵的話,金國的側後方會壓力陡增,導致中原的防守薄弱。可那時四川主將吳玠突然猝死,無可奈何。
輪到了這一次,四川本來在吳璘的率領下長驅直入連勝拓地,可是史浩挖坑趙昚就跳,搞得吳璘把川軍的老底子都輸了大半。
川軍只能轉入防守,能保住西大門不破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四十多年以後,這樣的一幕還會再次上演。還是與吳家有關,理由和效果更加充實,局面擴大到了四川兵變,差一點和南宋劃清界限。
這是後話,回到眼前,張浚縱然雄心萬丈,也要受實際條件制約。北伐軍總共有八萬餘正兵,裏邊還包括了火頭軍、輜重兵等兩大塊非作戰人員,張浚的兵力不過六萬出頭而已。
這樣,決定了戰線無法全面鋪開。
南宋軍隊兵分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