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章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關燈
這是句空前絕後的政治流氓話,“莫須有”,可解釋為也許有、可能有等。也就是說,岳飛父子三人的罪,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就是這樣,就可以判決定性為有罪了。

與其說骯臟,不如說跋扈;與其說醜惡,不如說霸道!這是明目張膽地草菅人命,談笑間像游戲一樣就草菅了岳飛的命。

當時韓世忠無可奈何,只能憤憤地說了句:“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就轉身離去。為岳飛鳴冤的舉動也到此為止。

一個民族的麻木、膽怯是多麽明顯,這在之前的北宋甚至南渡的初期是不可想象的。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幾年以來趙構、秦檜打壓風俗糜爛風骨的結果。

截至這裏,是傳統意義上的韓世忠為岳飛鳴冤的橋段。我總覺得裏邊另有味道,仔細想了想,或許是“莫須有”這句太過著名的“三字經”會有別的解釋方法。

何為莫須有,為什麽韓世忠聽到之後立即離去。只是被氣著了嗎?不,換個解釋聽聽。韓世忠問原因,一臉的激憤,而秦檜卻微笑著盯著他,輕輕地說:“……需要原因嗎?”

莫須有,需要有嗎?

我就是要殺了岳飛,這是皇帝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你來問,我就告訴你。需要有什麽原因嗎?再啰唆,明天就是你!

本就自身難保的韓世忠,除了轉身走開之外,還有別的路嗎?也只有在這種震懾之下,才不會再出現敢於為岳飛說話的人。

何為政治流氓,展示給世人看的是充滿陽光味道的向日葵,隱藏在真相背後的才是血淋淋的屍體。

至此,岳飛成了南宋的禁忌,他被關在大理寺的重犯牢裏,受酷刑、吃囚飯,不見天日,無人過問。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很快臘月近了。

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的臘月近了。

在這段時間裏,趙構並不是有意識地漠視岳飛。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他做得非常用心,在臘月將近時,事情終於接近圓滿成功了。

前面說過,當金兀術寫信過來罵人後,趙構心情大暢,派人過江,雙方接洽各取所需。趙構的誠意很足,除了文字功夫一如既往地到位之外,還考慮到了別的細節。

他親筆寫信告誡使者,女真人最看重的就是錢財,一定要註意禮物,要分出等級來。“軍前禮物不必用上等”“上等物留以待其國主”“恐左藏庫無佳帛,朕處有之。向張浚在川陜每歲進奉樗蒲、綾帛等皆在,朕未嘗用一匹”等。

換來的是金兀術的漫天要價以及欺騙。

金兀術給出的和平開價是以長江劃界,江北盡歸金國。如果實現的話,南宋的國土將大面積縮水,廣闊富庶的淮河流域將全部丟失。這些年來發生過無數次血戰的淮南西路、東路都不再是南宋的了。這實在是難以接受,哪怕趙構不要老爹、不要大哥、不要親媽、不要老婆,也不要岳飛,只渴望一點點可憐的安寧也不行,金兀術可不是慷慨之人。

使者團展開反攻,討價還價,奇跡一樣,他們居然成功了。這實在是匪夷所思,殺漢人如麻的金兀術在自己的軍營裏怎麽會被宋朝砍價成功呢?

據《金史》記載,是南宋的使者們不停地跪拜磕頭,“哀求甚切,於情可憐”,金兀術才“屈服”的——還能更無恥些嗎?

事關國土,居然磕幾個響頭就能過關,那這些年金兀術殺人的理由是什麽,是宋朝的禮儀低劣,讓他很不舒服嗎?

稍有理智的人腦海裏都會閃現出這樣一個畫面——金兀術高高在上,南宋使者匍匐在地,真的在跪拜哀求些什麽,而金兀術置之不理,滿臉高傲。

這個場景繼續、繼續,直到南宋使者突然擡頭,說:“金四兒啊,裝逼被雷劈,差不多就行了。上次不放你都過不了長江,你還真把自己當完顏阿骨打啊?”

金兀術瞬間崩潰,同意還價。

不管怎樣說,當時在金軍大營裏兩國達成了初步的和平條件。按程序,宋朝的使者團要盡快趕回臨安去報喜,可是臨行前像是有所預見一樣,他們私下裏拆開了金兀術寫給趙構的信。

果然有貓膩,金兀術在裏邊說:“……使者許我江北矣。”

南宋充滿了政治流氓,江北更有國家級無賴。金兀術把南宋使者團給誣陷了,拿著這樣一封信回去,趙構殺他們滿門都是可能的。

這一屆的使者團堪稱最彪悍,他們私拆國書發現貓膩,直接返回身找金兀術算賬:“金四兒,你不地道!”

四殿下的反應間接地證實了談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那一幕是真實的,殺人如麻、冷血威武的宗弼軟了,他因理屈而辭窮,老老實實重新寫了一封信,當面封好,交給南宋的國土談判員。

這個官員名叫魏良臣。

金國的虛弱處處側漏,完顏宗弼本人是軟蛋,他派出去的金國使者也一樣。從開封出發時,他們的船上插著一面大旗,上面寫著“江南撫諭”。這很牛,沒等南宋簽字就擺上了宗主國的架子。結果剛到鎮江府就被當地知府派人拔了下來,這可把魏良臣嚇得要死,金國使者們卻自動忽略,催著他盡快趕路去臨安。

一切以達成議和為主。

雙方都有誠意,這事就好辦了。再沒有波折,宋金兩國在三年後達成了第二次紹興和議,與三年前相比較,宋吃的虧更大。

條約規定,宋向金稱臣,金冊封趙構為皇帝;宋每年向金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自紹興十二年起,每年春季運至泗州交納;宋、金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金歸還宋徽宗棺槨、趙構的生母韋太後。

上述條款,把岳飛歷次北伐爭回的疆土,如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縣)、商州、虢州全部拱手奉敵:更西一點,當年吳玠浴血苦戰之和尚原、方原山等地也都在割讓之列。可以說南宋帝國在西南方面的屏藩自損大半,而在中路地段則完全龜縮於淮河流域內部。自淮至江一片坦途,除了拿人命堆之外,沒有任何堡壘。

如此苛刻還不算完,金國還有一些附加的小條款,林林總總如一道道枷鎖扣在宋人的頭上,其中最著名的一條就是——不許以無罪去首相。

這是秦檜官途的最大保障,至此趙構突然發覺,秦檜已經失控了,他再也沒有辦法把這位貼心得力的首相操控於股掌之間了!

這時是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離臘月還有近一個月。岳飛已經快蒸發掉了,他為帝國、民族所作出的貢獻都丟了,而他本人也消失在公眾的視線裏。

考慮到之前他已經被罷免所有軍職、官職,再參考自宋朝立國以來從未殺過任何大臣,似乎他的命運已經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他將被釋放,作為一介平民或者流放的罪民,平靜地在帝國的邊遠地區生存,直至靜悄悄地死亡。這樣,對帝國、對民族、對岳飛本人,甚至對趙構、秦檜等當權派都有好處。比如趙構可以被後世史書稱為昏君、賣國之君,卻不必頂著暴君、寡恩之君的大帽子。

這些問題後世人懂,當事人更清楚,畢竟他們是些對自身利益敏感在乎到了極點的人。於是趙構沈默,秦檜猶豫,遲疑的時間長達近一個月,直至年關將至的某一天。

那天,秦檜躲在書房裏,讓所有人退下,一個人吃著柑橘,若有所思。他的嘴在動,他的手在桌子上的橘皮間來回畫著,心亂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殺岳飛固所願也,可民心怎樣,軍心怎樣,萬事都有底線,眼見議和達成,再出亂子是不是得不償失……這時有人走了進來,看他這副樣子,不禁很是鄙視。

“老漢竟然如此缺乏果斷,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難啊!”

說話之人正是秦檜的老婆王氏。

這個北宋名相王珪的孫女,不知是遺傳了什麽樣的血氣而生。在她的身上找不到半點當年王珪雍容得有些愚鈍、溫良得不分是非的影子。她陰險刻毒,斬盡殺絕,在某種程度上比秦檜還要兇狠。她以一顆毒婦的險惡私心提醒秦檜,縱然岳飛是忠誠的,但他被關了這麽久,受盡酷刑與折磨,難道不會起報覆心?

寧殺錯,不放過。

秦檜恍然大悟,心中的亂麻瞬間理順。他伸手取過紙筆,隨意寫了一張便條,派人送去了大理寺。

萬俟卨心領神會,很快就交出了一份判決書。“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岳雲私罪徒”。不知出何用意,給岳雲留下了一條生路。

這份判決書上交皇宮,出來時卻被趙構稍微改動了一下:“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趙構把一切生路切斷,務必置岳飛父子於死地。

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當年的除夕之夜,獄中孤寂的岳飛突然被帶到大理寺正堂,萬俟卨等人拿出一份供狀讓他畫押。

岳飛明白這是他最後的時刻了,回望一生,註目眼前,滿腔的怨憤讓他提起筆來,寫下了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乾坤朗朗,蒼天在上,怎容得岳飛受此下場!天日昭昭,世有光明,但光明到底在哪裏?此時,岳飛對這個世界完全失望,只有把信念、把忠貞、把自己交托給虛無的上蒼來證明!

岳飛死了。

相傳他被毒死在大理寺院內的一座取名風波的小亭裏。名為風波,其實暗夜無聲。岳飛死於徹頭徹尾的陰謀裏,沒有一點點的公開。

沒有公開的判決書,由於行刑的突然,這幫劊子手盡管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也沒法及時走完程序。判決書要在第二天以倒填時間的方式來補辦,更沒有合法的程序……不僅是他,連被依軍法斬首的張憲、岳雲兩人也是被秘密處決的。

三位沒死於戰場的英雄,在這個夜晚無聲無息地被自己的國家殺害……這一年岳飛三十九歲,岳雲二十三歲,張憲年歲不詳。

岳飛被害後,按趙構的命令,他被草草地埋在大理寺的某個墻角下,世間將從此無人知道岳飛的下落,他將被毀屍滅跡。

趙構、秦檜只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還是在那天夜裏,人都散了之後,有一個獄卒悄悄地返了回來。他挖出了岳飛的屍體,一路過街穿巷,出臨安城西北的錢塘門,到了九曲叢祠附近北山山麓的一塊平地上。

岳飛被安葬在這裏,這位獄卒為他立了一座墳,墳前種下兩株橘樹作為標記,碑上刻的是“賈宜人之墓”。多年以後,當岳飛的沈冤被昭雪之時,這些都是尋找英雄屍首的證據。除此之外,岳飛遇害時手上還有一只翠玉戒指,是他的夫人送給他的信物。

岳飛死了,作為近千年以來強大到戰無不勝,完美到無可挑剔的英雄,他的死成了一個民族的心結。一個國家為了得到侵略者的施舍,會用殺掉自己最強、最忠誠的將軍為代價去取悅,而當時的形勢是這位將軍已經將侵略者擊敗!

這是為什麽呢?

做這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做到如此不留餘地的程度,秦檜或許可以用國賊漢奸來解釋,可作為南宋皇帝的趙構為什麽也會這麽做,難道他也是個漢奸嗎?

鑒於魯肅理論,任何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孫權不可以,能夠得出結論,趙構不是漢奸,因為這不符合他的利益。可他就是這麽幹了。

為什麽呢?

八百餘年以來,各個時代的專家學者、民間精英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試圖還原當時趙構的思維,他之所以殺岳飛不外乎下面幾種原因:

第一,岳飛不聽話。

可是宋朝官兒的特色就是不聽話。文官能當面痛罵皇帝,能寫奏章從靈魂到肉體全方面貶低皇帝,不僅不會被殺,還能既成名又得獎。至於武將,不聽話就更普遍了。比如同時期的四大將之一劉光世,此人無論是剿匪還是抗金,想幹才幹,不想幹就不幹,趙構硬是拿他沒辦法。

所以聽話與否,根本無關緊要。

第二,錢。

岳飛等四大將,再加上吳氏兄弟,成五大藩鎮之勢。不去說唐朝死於藩鎮的前車之鑒,只說當時趙構所面臨的局面。

南宋地域之小,對為一個正溯王朝來說已經不夠格了。再加上連年戰爭不止,軍費開銷巨大,五大藩鎮時刻伸手要錢,這如何得了?

尤其是各藩鎮轄區內軍、政、財三權全盤自負,各自擁有土地,並擁有酒、鐵、鹽等國家物質產品,如此一來此消彼長,趙構不收軍權,不撤三大將,不殺不廢韓、岳,眼見得國家將不國!

理由看似充分吧!

可宋朝從來都是以錢買權高薪養官,甚至拿錢養饑民成軍隊,全額支付軍人所有家屬開銷的國家。這是宋朝的立國之本。

錢少了就殺人,而且殺到如此厚黑、無恥、兇殘,只能說有幾分道理,卻不足以采信。

第三,上書請立皇太子。

這是歷年總結出來的第三大岳飛致死原因。具體經過是: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九十月間,也就是岳飛上廬山守孝,奉旨不得不下山領軍的兩三個月後。他和岳家軍的隨軍轉運使薛弼一起去臨安述職。他們坐船去的,在路上岳飛很嚴肅地對薛弼說,他要做一件大事。

之後岳飛經常一個人在船艙中提筆寫字,內容不許任何人看,直到進入臨安城。

岳飛當面把寫的東西念給趙構聽。據記載,念著念著岳飛突然間失態,他的聲音不再洪亮,他的手顫抖了,勉強把奏章讀完,臉色變得像死灰一樣。

這篇奏章是請趙構冊立皇太子。

趙構很安靜地聽完,很平淡地回答說:“愛卿你很忠誠,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將,這種事由你提出不合適。”

岳飛失魂落魄地出了宮殿。

薛弼在他之後覲見,一見面趙構立即把剛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會兒下朝之後去見見岳飛。因為岳飛似乎不大高興,需要人勸解一番。

第二天,趙構又把這件事告訴了當時的首相趙鼎。趙鼎大怒,嚴重鄙視岳飛的魯莽粗陋、不守本分,更進一步斷定這一定是岳飛的某些鄉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著取悅朝廷,哪知道適得其反。

以上即全部資料。

縱觀上述,每個稍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人都會嘆一口氣,唉,岳飛,這事真是辦拙了啊!國之將帥關註儲君,這是最犯忌的事,怎麽能輕易去碰呢?純粹是找死!

岳飛在朗讀中突然失態,這證明他那時才意識到這件事有多出格,後果有多麽嚴重。由此更能證明岳飛是多麽低能,像小學生一樣,送出狀紙的一剎那,才知道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是有一個細節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早在岳飛之前的六年,上虞縣的縣丞婁寅亮就曾經給當時正在流亡中的趙構上書,建議在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中選一位冊立為皇太子。

縣丞說得,岳飛說不得?

很多人會說,對,就是縣丞說得,岳飛說不得。因為縣丞手裏沒有兵,說什麽做什麽都無關大局。很好,有道理,但真正的內幕要在下一個原因中才知道對錯。

第四,迎二聖回國。

岳飛天天念著要把徽、欽二帝救回來,真要是成功了,置趙構於何地,難道要把皇位讓給老爹、哥哥嗎?

如果不讓的話,置封建禮法於何地?尤其是當初趙構就任大元帥,欽宗是命令他帶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為皇了,於情於理哪方面都站不住腳。

而岳飛念念不忘徽、欽,純粹是自絕於趙構。為了皇位,趙構必殺岳飛。

這觀點簡直錯到唐朝去了,只有唐朝人才會不知道宋朝事,稍微知道些事實的人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事實是自從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宋徽宗趙佶死在五國城之後,岳飛就在任何場合、文字中絕口不提迎回二帝的事了。

那不是因為徽宗已死,沒法迎回,而是當時女真人有個陰謀。他們聲稱要把欽宗或者欽宗的兒子趙諾送回開封,由他們重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趙構,建立所謂的宋室正溯。在此前提下,岳飛怎麽可能再提什麽迎回二帝之類的話?

那樣,等同於配合金國,做女真人的應聲蟲。

因此,岳飛從公元1136年之後,在任何場合都不再提迎回欽宗的話,在文字中也精心做了處理。比如就在請立皇太子風波的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的一份奏章裏,寫的是:“……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後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

說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說天眷不說具體人,一切終極利益都緊守趙構一人,岳飛在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

由此更證明了請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國欲扶植趙氏傀儡上臺時,岳飛主動提議趙構立養子為皇太子,這是無可挑剔的忠誠!

哪怕這會激起時值壯年的趙構的強烈不滿,岳飛為了國家的安定也會一往無前地去做,並且在做的過程中絕不會有上面所說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顫等醜態!

為了詆毀岳飛的形象,從古至今都有別有用心的人非常“專業”地去找所謂的證據。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原因到底是什麽?這時我們需要把自己的視線調整到一個新的角度,無法正面解釋的,不妨先設定它成立,即岳飛幸存著,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那時歷史會怎樣,趙構會怎樣。

歷史的車輪會一直滾動向前,就像個永動機一樣,沒完沒了地轉,直到所謂的和平條約被打破。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兩國之間從來沒有永遠的和平。這是條鐵律。一般來說,受過高等教育的趙構應該會知道。

但是他很不情願,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以及剛剛過去不久的成功案例,即北宋、遼之間的百年和平。參照那時的歷史,最初遼國也曾咄咄逼人,可是軍事對沖之後,兩相無利,只好互相妥協,並且一直妥協了下去。

這時金與南宋之間的強弱關系已經互換,與當年北宋、遼處於和平臨界點時很像,那為什麽不能創造又一個百年和平呢?

障礙就是岳飛。

前面提過北宋、遼的百年和平,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超長期友誼,雖說也曾經被人為地破壞過,好幾次滑向了戰爭的邊緣。試問一旦南宋、金之間出現這種狀況,必須說明的是,參照和平無永遠之鐵律,這是一定的。

如果岳飛在,局勢會怎樣?

這個命題不必去假設,因為它在十幾年後就發生了。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南宋屏藩盡廢、耆宿雕殘、國中無人,只好把老病將死的劉锜派上前線。可就是劉锜讓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當頭一悶棍。可以想象,當時如果岳飛仍在,以岳飛之能,以他不到五十歲的年齡,戰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南宋之勝可期。

可是之後呢?

挾大勝之餘威,岳飛會繼續展平生之抱負,於戰爭中大放異彩。趙構唯一的做法仍然和第四次北伐時一樣,硬生生地扼住岳飛前進的腳步……

歷史真的轉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飛會成功,岳飛仍然會繼續忠貞,不會借機造反報覆,可總這麽折騰,總踩在刀刃上過日子,誰都受不了吧!

於是問題再次回到原點。

想真正解決問題,只有殺掉岳飛!這是把目光放遠,放至無極遠,從根本處考慮問題得出的答案。如果想得平實些,事情就更簡單了。

王氏提醒秦檜捉虎容易放虎難,這是把事情看得很透的女人。與此同時,相傳還有另一個小人物也得出了同一個答案。

那是一個獄卒,他負責看守岳飛的牢房。某一天他像說閑話一樣對岳飛說:“皇帝既然已經把你下了重獄,就絕沒有放你的一天。”

皇帝與最強的將軍一旦反目,絕沒有再次共處的可能!這是另一條鐵律,放之四海皆準,絕無例外。

岳飛之死是必然的,置他於死地的是趙構的偷安、怯懦、陰毒心理,更是他本身超出時代限制的能力。他淩駕於同時期的所有戰將之上,無論宋、金,都找不出與之匹敵的人物。人們習慣性地把完顏宗弼當成他的敵人,把韓世忠當成他的夥伴,可這兩個人從能力到品德、志向都與之相距甚遠,根本沒有可比性。

金兀術不用說了,一個常敗將軍而已,一個戰場上的低能兒,說起陰謀策反什麽的倒是專家。而韓世忠也讓人失望,《宋史》關於他的評價是:“……世忠在楚州十餘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除此以外,不見他拓地覆疆,不見他兵鋒直逼舊都開封!愈是關鍵時刻愈見其軟弱,根本指望不上他。所以韓世忠可以活下去,他沒威脅。

岳飛就不一樣了。

說到功勞與業績,不得不提一下吳玠,他是唯一一個與岳飛相近的南宋將軍。南渡之後,他是最先重創金軍的人,是收覆失地、阻敵於國門之外、保全南宋於上流關鍵地帶的人。他的下場很不錯,是病死的。其實就算不死,他也不會到大理寺裏去吃牢飯。

因為吳玠沈迷於享樂。煉丹、女色,是他的最愛,甚至他還送過美女給岳飛,可是被岳飛拒絕了。他愛這些享樂高於生命。能英年早逝在這些東西之上的人讓趙構放心,這代表他是可以收買的!而岳飛和他的軍隊“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宣揚“文官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讓別人怎麽活呢?讓別人怎麽與他共存呢?

中國哪個朝代的文官沒愛過錢,武將沒怕過死呢?

岳飛死在自己的素質上。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他是一份過於高貴的禮物,本就不是南宋所能承受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