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 踏破賀蘭山缺 (2)

關燈
持著冷靜獨立的思維方式。當岳飛意識到在戰場上被孤立之後,發現只有劉锜處於能援助他的位置上。

劉锜沒有耽誤,他派自己的統制官雷仲率兵北上,去郾城救援岳飛。他們的行動已經足夠快速了,可是路途以及這場大雨阻礙了他們,當楊再興拼死一戰時,他們還在路上。

另一支是岳家軍前軍統制張憲率領的宋軍。

張憲駐軍在潁昌,郾城在潁昌府的東南端,而小商橋就在兩者之間。他距離岳飛的帥帳是最近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楊再興以生命為代價所爭取的時間就是留給他的!

張憲在暴雨中瘋狂趕路,當天夜裏就趕到了戰場,於次日淩晨向金軍發起攻擊。這是一次血腥的報覆,岳家軍的精銳部隊大部分在張憲的手裏,而所謂的精銳就是岳飛的親兵背嵬軍,他們每個人的心情都和楊再興一樣。

十二萬金軍在泥濘的小商河區域被擊潰,張憲銜尾疾追,追過小商河,追過臨潁縣,再追擊三十餘裏,才收兵回來。

回來後收拾戰場,尋找到楊再興的屍體。火化後發現裏面有鐵箭頭兩升……

這時是七月十四日的上午了,宋軍在哀悼楊再興。另一邊剛剛逃脫危險的金兀術突然間心情大好。他發現自己的腦子不僅健全,還會急轉彎。

誰說一定要擒殺岳飛才會讓利益最大化?

比如現在這樣,如果真的殺了岳飛的話,這些宋軍不僅不會崩潰,反而會瘋了一樣覆仇。那時玉石俱焚兩敗俱傷,金軍也得不到什麽好處。

而他的腦子拐了個彎之後,突然間異想天成,覺得如果把岳飛比作一座城的話,那麽攻城不能,可以圍城打援;如果援兵太強打不下來的話,可以圍魏救趙!

聯系實際,就是突襲岳飛的大本營郾城,哪怕不得手,也會造成各路宋軍向岳飛靠攏。這時突然殺向之前岳家軍所占領的那些城池,各個擊破的話,是不是機會大好成功在望呢?

這個想法讓金兀術興奮了起來,他再也不想耽誤哪怕一分鐘的時間。於是他當天就跑向了他認為最適合擊破的那個城市。

潁昌府。

根據之前的戰報,潁昌駐軍是張憲所部,而張憲剛剛還帶著全部主力在小商橋和他玩命,這時潁昌必定是空的。以十二萬……不,就算十萬吧,這樣的重兵攻城,如果每個金兵圍著城墻站好,一起用腳踹過去,城墻也會倒吧?

這麽想沒錯吧,應該沒錯吧,肯定沒錯吧?錯了。

實在是太悲催了!金兀術站在潁昌城下,發現自己居然錯了。他怎麽會錯呢,他的腦子是很健全的啊,前面的推理多麽正確、多有邏輯,不可能出錯啊?

可他怎麽就沒想到既然劉锜能派援軍、張憲能去救援、他能集結重兵重炮打岳飛的司令部,其他的岳家軍怎麽可能還在原地不動呢?

全局因為張俊、王德的撤軍而動蕩,岳飛迅速收縮戰線,此前沖在最前方的王貴一部在張憲率軍救郾城時,已經回到了潁昌城內。

這時城內有王貴、董先、姚政、胡清、馮賽等知名戰將,率領著三萬岳家軍,並且陣中有贏官人岳雲!

風雲跌宕的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的焦點集中在了七月十四日的潁昌府。對比之前的幾次戰役,你會發現這次戰鬥的意義比以往都重大。

它是獨一無二的。

在張俊、王德撤軍前,金軍要多方向防守,談不到重點針對岳家軍;張王撤退之後,事發突然,兩次郾城之戰、小商河之戰、臨潁之戰,這些戰鬥不管過程怎樣,結局如何,都是一個性質——岳軍防守,全力以赴保證帥帳的安全。

雙方投入的軍隊數量,戰鬥的地理位置更決定了這些戰鬥只是局部的,只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而潁昌之戰截然不同。首先雙方第一次成建制對抗。盡管岳家軍一方仍然存在著岳飛不在本陣、精銳背嵬軍四處分散等種種不利因素,但畢竟背依堅城,人數三萬。這是開戰以來絕無僅有的。

之後要註意的是潁昌府的地理位置。

它的背後就是宋朝舊都開封城,兩者之間並沒有州府級城市,這決定了它既是岳家軍收覆舊都占據河南的最後一塊跳板,也是金國方面保住河南一地的最後防線。

它是雙方的天王山,誰也輸不起。

至少金兀術是輸不起的,他豁出去了,帶來了能找到的全部兵力。其中步兵數量不詳,騎兵最少三萬,出戰的萬夫長有六人,他的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陣中,可以說這是河南境內的全部家當。

岳家軍一方稍顯慘淡。

兵力雖然達到三萬,可細化一下實在沒法樂觀。岳飛所部十二軍,潁昌府裏共有五軍,分別是中軍、踏白軍、游奕軍、選鋒軍、背嵬軍。其中中軍主力遠在西京河南府,選鋒軍主力在其統制官李道的率領下正趕往潁昌,背嵬、游奕兩軍的主力在張憲的手裏,踏白軍全軍都在,可惜他們是偵察兵。

作為全軍精銳的背嵬軍只有八百騎。

當天辰時岳家軍出城迎戰。城防由董先、胡清率領踏白軍負責,主將王貴帶著中軍、游奕軍兩部主力親自出戰,背嵬軍全都交給了岳雲。

決戰決勝由贏官人承擔。

八百騎背嵬軍沖向十餘萬金軍,這仿佛蜉蝣撼大樹,片葉阻長江,雙方的差距未免也太大了。可就是這樣,岳雲居然沖破了金軍的防線,深深地紮進了對方的本陣裏。陣勢動蕩,女真人有十萬餘軍力,居然沒法壓制他,這支不足千人的騎兵部隊殺進殺出,予取予奪。

這讓女真人震驚。一天之前他們還承受過楊再興的沖擊,以那人的勇力也不免葬身亂軍,全體覆滅。這個岳雲怎麽能隨心所欲,難道他遠遠強過了楊再興不成?當然不是,這時的岳雲沒有在決戰前的六天裏經歷兩次生死搏殺,沒有身受幾十處戰傷巡視防區,他與郾城第一戰時的楊再興相似,都縱橫於汪洋一樣不見邊際的金軍大陣中而鋒芒畢露。

更何況他身後帶著的部隊與楊再興截然不同。

漢之虎賁、唐之玄甲、宋之背嵬,這是各個時代裏軍隊的傳奇。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玄甲騎也不過才一千人左右,卻能定鼎國內立威突厥,鑄就天可汗的威名,到宋代時背嵬軍以更少的建制面對更加龐大的異族軍隊,任務是必須取勝。

岳飛曾派人傳令於長子:“不勝,先斬汝!”

岳雲自辰時出戰,過巳時,四個小時內出入敵陣數十回合,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身中戰傷百餘處,勝負未分,而身後有些亂了。

他的背後是主將王貴。這是岳家軍第三號實權人物,為中軍統制官。這人的膽略是有的,在北伐中能沖在張憲的前方,遠離本部收覆遙遠的西京洛陽,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此人在堅守信念上卻稍顯不足,這在不久之後造成了災難性的悲劇。生死攸關之時,他卻想到了後退。

背後是潁昌城,回城防守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關鍵時刻,充滿熱血的岳雲來到他身旁,要求他決戰到底,北伐已成孤軍之勢,尺寸之退必致潰堤之恨!

一語驚醒夢中人,王貴老於戰場,立即明白了眼前的形勢。過了河的卒子怎麽可以退,只要能耗掉對面的金軍,哪怕把潁昌城的岳家軍都拼光,都是值得的。

一切為了開封城,為了北伐攻勢的繼續。

戰局重新膠著,這時不只是岳家軍陷於困境,金軍一方的壓力更大。以絕對占優勢的兵力全軍參戰,整整一個上午過去,不僅居於下風,連都元帥的女婿上將軍夏金吾也在戰陣中被岳雲斬殺,這讓人震驚,更讓人憤怒。四太子殿下已經爆炸了,國恨家仇統統都有,金兀術沒有任何理由再一次撤退。那麽就用人命繼續去填,他不信攪肉機一樣的戰場會讓人多的那一方輸!

他想得沒錯,戰局一直很混亂。岳雲也好,背嵬軍也罷,他們能劈開重重阻擋殺進殺出,可實際的殺傷人數卻仍然有限,畢竟建制基數太少了,一旦對方重新整合,局面就會和上次一樣。這很像球賽裏的後衛所面對的宿命。

前鋒失敗多少次都沒事,後衛只要敗一次,就丟掉了一切。岳雲必須時刻保持進攻的態勢,他只要有一次陷在敵陣裏,那麽一切就都無可挽回。時間慢慢過去,已經接近正午。辰、巳、午,共三個時辰,也就是六個小時,這是怎樣的一種堅持。

戰場上的轉機出現在潁昌城的城墻上,岳家軍還有一部分人馬負責防守,為首的人是董先。他的名字遠不如牛臯、楊再興、張憲等人響亮,可他在歷史裏的印跡非常顯眼,只提一點,在岳飛第三次北伐因為糧草原因不得不班師時,為全軍壓陣後撤的人就是董先。

他阻擋追趕的李成,幾乎生擒這個當時號稱偽齊第一名將的叛徒。這時踏白軍出戰,成了壓垮金兀術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激戰六個小時,被岳雲、王貴耗盡了戰力的金軍再也沒法堅持,潮水一樣向北方敗逃。而岳家軍只是象征性地追擊了一下,金軍再也沒法做出別的反應。

留在潁昌城下的東西足夠多了,金軍當場陣亡了一個萬夫長,另一個叫粘汗孛堇的副統軍萬夫長重傷,擡回開封後死了。千夫長被格斃五人,活捉的女真千夫長阿黎不,漢人千夫長王松壽、張來孫及其他大小將官共七十八名。

七月十四日潁昌之戰結束,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是岳飛轉守為攻的日子,一個在傳說裏若隱若現,在分析裏可以證實,在懷疑者的眼中純屬虛構的戰鬥在進行中——朱仙鎮大捷。

朱仙鎮位於開封西南四十五裏處,在這裏,六百多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麽,有很多的爭議。有人說,在那裏岳飛以五百名背嵬軍大破金軍十餘萬眾。這個說法在史書中可以找到依據。

《宋史·岳飛》卷三百六十五中記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裏,與兀術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術遁還汴京。飛檄陵臺令行視諸陵,葺治之。”

這是正史。

看私史,南宋史家呂中在《中興大事記》一書中記載:“……其戰兀術也,於潁昌則以背嵬八百,於朱仙鎮則以背嵬五百,皆破其眾十餘萬。虜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稱,至以父呼之。”

不太可信的依據也很有來頭。

分別是《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三朝北盟會編》。這兩部史書號稱良史,是歷代以來研究宋史的重要依據。這兩本書對岳飛是持肯定態度的,但對第四次北伐的記錄則混亂不堪、殘缺不全,連潁昌之戰的記錄都缺失了一部分,更不用說朱仙鎮了。

於是反對的人找到了所謂的依據,借此認定朱仙鎮一事為子虛烏有。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順延著這條線繼續向上搜尋就會知道真相。

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例,它的作者是李心傳。李心傳於十四歲左右跟隨他父親李舜臣住在臨安,李舜臣時任宗正寺主簿,掌握官藏史書,李心傳近水樓臺,從小浸淫於此中,長大後科考不中,轉而寫成《要錄》一書。

不求功名者,立書之心頗正。據此看來,這本書應該可信。但是很不巧,他出生時岳飛已經被害二十七年了,他讀史時岳飛已蒙冤四十一載。這段時間裏秦檜等奸賊早已毀掉了幾乎全部關於岳飛的資料,逼得岳飛的後代想回顧先人的英烈事跡都無法找到官方信史的支持。

這種前提下,他寫了些什麽、遺漏了些什麽、缺失了什麽,不問可知。而岳飛的事跡散布在歷史的每一個角落裏,沒有誰能徹底抹殺,只要想找,它們一直都在。哪怕在敵人的史書裏,都有端倪可查。

《鄂國金佗稡編》卷十六《臨潁捷奏》中記載,七月十八日,臨潁縣東北,張憲“逢金賊馬軍約五千騎。分遣統制徐慶、李山、寇成、傅選等馬軍一布向前,入陣與賊戰鬥,其賊敗走,追趕十五餘裏”。

這一條為近代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所采信,但是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字“逢”。在他的書裏,是金軍來犯,張憲迎敵。

這一字之差,混淆了岳飛第四次北伐攻擊的最遠端在哪裏這一命題。臨潁縣的東北方正是開封城的方向,如果是“逢”敵於道,那麽張憲必然是在前進的路上。

而在這次攻擊中,張憲派出了四位統制官出戰,那麽至少是兩個到四個軍的兵力。參照之前的戰鬥可以輕易地得出結論,岳家軍要搞定五千名金軍,根本不會這麽大張旗鼓。如此兵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收覆故都開封。

這是臨潁方向。

另一個跡象在潁昌府。《宋史》卷三百六十八《牛臯傳》記載:“……金人渝盟,飛命臯出師,戰汴、許間,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成德軍承宣使。”

“汴、許間”,即開封與潁昌之間。在之前的記錄中我們知道,潁昌大戰牛臯並沒有參與。那麽為什麽他會因為“以功最”受賞呢?

他在何時戰鬥於開封、潁昌之間?只能在七月十四日之後。這證實了朱仙鎮之戰存在的真實性,朱仙鎮正是在汴、許兩地之間。

由此可見,潁昌決戰擊敗金軍主力之後,宋軍曾兵分兩路,分別由張憲、牛臯率領,從臨潁、潁昌兩條戰線向開封城挺進。在朱仙鎮一處與金軍交戰。

戰鬥是存在的,規模卻不是很大。記錄中顯示得很清晰,五千人左右的金軍。這與之前的第二次郾城之戰何其相似,前一次的大敗讓金軍只能派出這一點兒部隊。

而這支部隊在《金史》卷八十二《仆散渾坦傳》中可以找到蹤跡:“……天眷二年,與宋岳飛相據,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

鄢陵在潁昌東北,處於開封、朱仙鎮之南。朱仙鎮之南對金軍來說,已經是“深入”,可見岳家軍當時已經挺進到了那裏。

這也正符合了張憲的那次遭遇戰。

種種跡象表明,岳飛不滿足於潁昌之戰的結果,他要實現自己多年以來的夙願,收覆開封北渡黃河聯結河朔喋血虜庭!

為此他分兵進擊,向龜縮在開封城裏的金兀術發起了攻擊。

在此時的金軍一方,金兀術哀嘆:“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之挫衄。”他仿徨沮喪不知如何是好,惶惑中想到了向北方逃竄。

他的部下們,如金帥烏陵思謀無法抵眾,失去指揮權威,只能對部下們說:“毋輕動,俟岳家軍來即降。”借此穩定軍隊。

部將中,“金統制王鎮、統領崔慶、將官李覬崔虎華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衛龍虎大王下忔查千戶高勇之屬,皆密受飛旗榜,自北方來降。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

這是多麽驚人的局勢,是宋、金開戰以來十五年中從來沒有過的。另一方面,黃河以北的義軍風起雲湧已成燎原之勢,“在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等重要州郡範圍內,金人動息,山川險要,一時皆得其實。”

糧草物資方面,父老鄉親們自發地牽牛挽羊資助義軍,這一點是敵占區裏最關鍵的一點。反金迎宋的行動已經達到了“自燕以南,金號令不行,兀術欲簽軍以抗飛,河北無一人從者”的程度。

千載一時,萬事俱備。

當此時,岳飛心神激越,壯志將酬,他難得地喜形於色,對部下們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這是多年以來無數漢人的夢想,一直遙遙無期不可及,今天終於要實現了。

金兀術在忙著收拾行李準備跑路,開封城雖好,也只能放棄了。就在這時,宋軍的夢魘出現了,那個沒法解釋卻總在發生的荒誕無恥的事再一次出現了。又有漢人跳出來幫他,幫助這個手上沾滿了漢人鮮血的民族死敵。

一個漢人書生攔住了金兀術的馬,對他說,四太子別走,岳飛很快就會撤軍了。

金兀術不解。

書生說,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內部權臣當政,大將卻能在外立功的事。岳飛自保都成問題,還談什麽進攻?

金兀術恍然大悟。

幾乎也就在同時,這個書生的話被驗證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