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何以清算,唯有兇殘
關燈
小
中
大
張商英,字天覺,四川新津人。本是個地方小官,按步驟發展的話,很可能終生都邁不過長江。之所以能名揚天下,就是由於脾氣性格的原因。
他很牛,首先長得帥,“長身偉然,姿采如峙玉”。在普遍矮小些的四川人中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第二,他才華高脾氣大,負氣倜儻,豪視一世,盡管官很小,只是通州主簿,可整個四川官場都對他發怵,說不過更罵不過,誰想誰頭痛。
不過也有用。
往回翻歷史,到章惇平荊蠻的時候,章大人沿江直下,把一窩一窩的蠻人攪得雞犬不寧,捎帶著把各級地方官也修理得七上八下。每到一地,不僅考核業務,更要談論學問,要知道章惇能和蘇軾交朋友,邊走邊玩邊聊天,這個過程需要龐大的知識、敏捷的文思才能讓友誼之花盛開不敗。這種水平和接近嶺南地區的地方小官接觸,能愉快才見鬼了。
不愉快,章大人就會讓對方加倍地不愉快。章惇一路轟鳴著碾過蠻區官場,嬉笑怒罵肆意張揚,大夥兒終於受不了了,一致決定,關門,放張商英。
兩個都很牛的人就是在這種氣氛下見面的。張商英那天穿著道士服,隨隨便便來見荊蠻戰區總長官,見面沒行官禮,只是作了個揖。之後兩人唇槍舌劍、口若懸河,互相噴了對方好幾朵蓮花,最後分出了勝負,章惇……竟然敗了。
失敗的章惇很興奮,好學識好膽魄,你在荊蠻太屈才了,我來推薦你進京去見王安石。張商英從此邁進了主流官場,成為新黨中的一員。
張商英不同於李清臣,後者是永遠做不了大事的,因為他的清高。清高者必孤傲,孤傲者必孤獨,孤獨的人沒法融入集體,更沒法集合大眾形成自己的團體。只憑個人,是不可能翻天覆地的。張商英與之相反,他積極地活在潮流裏,帶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在時代的大河裏盡情折騰。
司馬光宣稱“以母改子”時,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的人,在被貶職之前,對呂公著也很不恭敬。這時調回京城,到知諫院報到沒幾天,他提出了一個要求。
——神宗盛德大業,跨絕古今,都被司馬光、呂公著、劉摯等人結黨亂政敗壞了。九年之間,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打擊報覆,陷害了很多正直官員。現在我要求,開封城內各級部門,上至中書下到六部,九年間所有公文都建檔封存,除我以外不許任何人調用,以便勘察每一個官員的清濁邪正。
這個消息傳出去,開封城裏的官兒們集體發抖,這招兒是傳說中最兇殘的“滾湯泡老鼠,一窩全要死”大法,只要用上,基本上指誰打誰,百發百中。試想身為公務員,誰沒有點隱私呢?這樣抄大家老底的做法,簡直是集中營行為。
有人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沒事找事分化官員隊伍,在歷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在極力避免這種事,比如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後,把手下與袁紹暗自勾結的書信當面燒掉,一概不問,立即穩住了軍心士氣。兩軍對壘尚且這樣,和平年代怎麽可以主動窩裏反?
乍聽覺得說得有道理,可是哲宗居然同意了張商英的要求。至於為什麽,正是“和平”二字。
官渡之戰時,曹操打贏了都丟了半條命,再在自己的隊伍裏搞清算,純粹是嫌命長自殺。以為他不恨叛徒嗎,再恨也得先保住自己的事業。哲宗時代的宋朝不一樣,和平時期凈化官員隊伍,本身就是必要的。
說句難聽的話,對宋朝的文官就應該下狠手,100多年來的優待,讓他們比劉備入川之前的四川官場都放肆腐敗,必須得用諸葛亮治蜀的嚴厲手段,才能讓他們清醒。
張商英的工作進展得很快,在文山案海裏迅速找到了第一個目標。蘇軾,這個跑得最快的家夥中獎了,他真是太聰明了,知道自己在這九年裏做的事有多招人恨。
蘇軾的才名當世無雙,當上兩制官之後很多著名人士的官方著名文件都出自他手。比如前面提過的應司馬光之命寫給王安石之死的制文,裏邊明揚暗貶,寫成了陰陽兩面。讓推崇王安石的人能看到尊重,讓仇恨王安石的人也能看出鄙薄。
高,實在是高。把人氣得抓狂,還拿他沒辦法。誰讓人家的文采好呢,還有高滔滔罩著。但是啥事都怕萬一,高滔滔是人,她總要死的。而文采,永遠是文字獄的化肥+發酵粉。
在他寫的眾多精妙委婉晦明不定的制文中,有一篇是他怎樣推脫、怎樣解釋都邁不過的坎兒,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悲劇的開場白。
《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簡稱關於呂惠卿同志監外執行不得隨意走動剝奪政治權利的說明。
這篇制文是蘇軾主動,甚至爭著搶著寫的,為的就是在呂惠卿倒臺被貶出京城時出口惡氣。只是很奇怪,呂惠卿一生得罪人很多,基本上仇敵滿天下,可是和蘇軾之間並沒有發生什麽不共戴天的事。而蘇軾寫的這篇貶制,可以說是太不留情面了,準確地講,就是在罵人,並且在罵呂惠卿的同時,還罵了改革派裏的所有人。
全文很長,挑點經典詞。
——以“兇人在位,民不奠居”開始。兇人在位,指的是誰呢?宋神宗,還是王安石?之後轉到呂惠卿本人,說他“以鬥筲之才,諂事宰輔,同升廟堂”。行為上“樂禍而貪功,好兵而喜殺”。學問上“以聚斂為仁義,以法律為詩書”。罪行上“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反覆教戒,惡心不悛。”
接下來蘇軾越寫越高興,漸漸剎不住閘了,他忍不住把新黨集團拖出來集體受罵。
——“苛可蟗國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始與知己,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
這兩句話稍微翻譯一下,蘇軾說,只要能害國害民,呂惠卿之流踴躍出現頻頻點頭心有靈犀一起犯罪。當成功來臨他們喜悅時,互相摸摸手蹭蹭腳親密無間;生氣了有矛盾馬上翻臉,互相怒視拿目光殺死你。
最後一句總結。
——“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
大家看,蘇軾寫這些就過分了吧。呂惠卿犯錯,只管說呂惠卿好了,哪怕上面那些罵得再兇狠些,也沒人找他麻煩,可為什麽要借機打倒一片呢,畢竟有事說事,亂罵人是要負責任的。
蘇軾不管,他當時寫完這篇絕世好文之後仰天長笑大感舒暢,走出門去還喜形於色。有人問,蘇學士,您為什麽這麽開心呢?
蘇軾把剛寫好的貶制背誦一遍,之後加上了自己的感嘆——“三十年作劊子,今日方剮得一個有肉漢。”一個字,爽!
爽過之後是付賬,蘇軾在六七年之後被定案,他借職務之便公報私仇,還影射神宗皇帝,犯了大逆罪。證據確鑿,不用像烏臺詩案那樣押回京城受審,直接從定州免職,到新州(今廣東英德)去反省。
他是繼蔡確之後,第二個被貶過嶺南的大臣。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誰給他講情,連範純仁都閃得遠遠的,有多遠躲多遠,就算這樣仍然覺得不安全,幾天之後,範純仁和呂大防幾乎不約而同地寫了辭職信,主動申請外調。
京城沒法待了,太兇險!
不過,這並不是被張商英嚇的,張商英雖狠,但資歷不深,沒法撼動他們這個級別的大佬。他們之所以逃難一樣地躲出去,是因為一個比他們資歷深、影響大、從不妥協、從不手軟的人從江南趕回來了,很快就要進入開封。
章惇。
在宋朝目前還活著的官員中,章惇是資格最老的一輩了。王安石、司馬光等人死後,除了更老的文彥博之外,沒有誰能超過他。範純仁也好,呂大防也好,哪怕年齡相近,在職務上都是章惇的後輩。這還不算什麽,一般老前輩都慈祥,對後輩們很溫馨。
可章惇是特例。
章惇一生始終活在黑白世界裏,他認為對的,會永遠忠誠,比如對王安石和新法;他認為是錯的,就始終敵對到底,比如對司馬光和舊黨。在這兩者之間,絕不會有第三種情況發生。這種信念轉化成做事風格,就成了敵人的噩夢。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對不起,說錯了,章惇討賬時絕不會按數收錢,他總會附帶著巨額的利息,讓敵人傾家蕩產、死無全屍,這才是他的風格。
過往的事歷歷在目,九年裏舊黨倚仗著高滔滔對新黨人壞事做絕,都搞出人命了。這時章惇回京,一定只有一個目標——殺人。想到這一點,連範純仁這樣的和事佬都不敢往裏摻和。章惇來了,有多遠閃多遠,最好和這人永不見面。
他們料得很準,料到的每一點都發生了。章惇動身前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任命,回朝就是首相。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才,更是因為他的忠。哲宗最認可這樣的人。
另一點,滿朝大臣都和範純仁、呂大防想到了一塊兒,為了保住身家性命,這些人自掉身價,做了一件宋朝史上極其罕見、堪稱史無前例的事。
章惇抵達京城的那一天,全體朝臣都到城門外去迎接,一個個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可惜章惇無動於衷。開什麽玩笑,事到如今,想立功贖罪都不可能,只憑些奴顏婢膝就想過關?
從這時起,章惇的真名叫做扒皮章。
章惇上任,新黨人快速返京,當年熙豐舊人如蔡卞、周秩、翟思、上官均、林希、黃履、來之邵、郭知章、劉拯等人都回來了,他們占領了禦史臺、知諫院等關鍵部門,和張商英緊密配合,做事的效率是空前迅猛的。
紹聖元年四月章惇回京;五月提拔黃履為禦史中丞;五月十四日繼貶謫蘇軾之後,又一個新的清算目標出爐——殿中侍禦史郭進章追究元祐時期割讓西北四塞給西夏事。
大快人心,當年舊黨在宋朝對西夏始終處於戰略進攻態勢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四座邊寨的行為人神共憤,無數邊關將士用血肉換回來的城池,只為了和新黨唱反調,就無償地送給了敵人。不說實際上的物質損失,九年間兩國士氣、攻防的易位,就讓宋朝苦不堪言。
西夏人變得無比囂張,連他們的漢人皇太後梁氏都敢帶人闖進邊境殺人放火……這是奇恥大辱!章惇指示上任第一件事就辦這個,誰的責任一定要查清,一定要處理。
很快責任人名單列出來了,以司馬光、文彥博為首的11個人是主犯。其中司馬光、文彥博、趙禼、範純仁的責任最重,定為“挾奸、罔上”;孫覺、王存等剩下的人是從犯,罪名是“暗不曉事、妄議”。
宋哲宗看著這份報表,問了自己好多遍,他是想溫和的,可這件事能溫和嗎?!於國、於家、於先皇、於將士,無論哪一點,都沒法寬恕!
他同意從嚴從重處理。
在研究怎樣具體定罪期間,禦史臺已經發動了另一項彈劾。責問元祐年間前首相蔡確貶謫嶺南致死之事。第一,蔡確到底有沒有罪;第二,有罪,罪是否遇赦不赦必死於嶺南。
這是由誰指使的?為了什麽目的?
這兩問是極其致命的,直指當年最高權力核心的紛爭。其中最敏感的,可以歸為一句話——能把首相扳倒,只有職位比首相更高。高滔滔,除了她沒有第二個人能辦到。
言官直指要害,呂大防、劉摯、蘇轍、王巖叟等人一個不落,統統落網。不管他們現在處在什麽位置上,一律貶職。
貶制由林希執筆,文字風格向蘇東坡看齊。比如貶劉摯——“……始以傅會權臣,奉承風旨,既又密布私黨,倡導邪謀,論議交通,蹤跡詭秘。誣底聖考,愚視朕躬。”
說得挺狠,但句句屬實。在朝廷裏搞小集團,說他“密布私黨,倡導邪謀,論議交通,蹤跡詭秘”不虧他吧;幫著高滔滔廢除神宗新法,說他“誣底聖考”沒錯吧;眼裏只有高滔滔,小皇帝每天只能看見他的後背加屁股,說他“愚視朕躬”準確吧。
很解氣,更痛快的是貶蘇轍時的貶辭。
——“轍昔以賢良方正,對策於庭,專斥上躬,固有異志……垂簾之初,老奸擅國,置在言路,使詆先朝,乃以君父之仇,無覆子之義。”
開頭的幾句是說蘇轍的出身,他在考制科的時候和哥哥蘇軾分工明確,蘇軾捧、他貶,把仁宗時代的政府說得一錢不值,哪兒都是毛病。當時就犯了眾怒,頂級高官都是千錘百煉的,什麽手段沒見過,嚴格地說諂媚是可恥,反其道以忠貞嘴臉出現,拼死邀名的人更讓人煩。
立心不正。
後面的幾句是重點,翻譯成現代話,是說神宗死後,高滔滔垂簾聽政,老不死的奸賊擅自篡奪國家政權(老奸擅國),把蘇轍安排在言官的位置上,讓他詆毀誣蔑神宗朝。
老奸擅國,這是明白無誤地痛罵高滔滔,是新黨第一次攻擊這個誤國誤家既笨又狠不知所謂的死女人。面對這些,哲宗猶豫了。九年間的遭遇讓他恨高滔滔,可是一來他不想剛開始親政就手段暴戾,二來高滔滔終究是他的奶奶,家醜不可外揚,皇家的體面要緊。
看到哲宗猶豫,新黨集團感到了危機。在封建君主時代,如果不能得到當權者百分之百的支持,無論什麽樣的能人都不可能施展才華。最近的例子就是宋神宗與王安石、高滔滔對司馬光。
現在哲宗猶豫了,章惇等人再有想法也沒咒念。這是危機,天大的危機。但是,難道能走到一個人的面前,對他說,你奶奶太操蛋了,我們聯合起來做了她!
找踹吧。
但是新黨就有人這麽做了,還非常成功。張商英從堆積如山的文件裏走出來,召集大臣去見哲宗。他說:“願陛下無忘元祐時;章惇無忘汝州時;安燾無忘許昌時;李清臣、曾布無忘河陽時。”
這句話像一團烈火燒進了加油站裏,“轟”的一聲所有人的憤怒都被點燃。
汝州、許昌、河陽分別是章惇等人最初時的貶官流放地,而元祐九年是哲宗的受難日,更是他的恥辱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毒瘤不鏟除終有一天會再爆發。
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把壞事做盡目無皇帝的舊黨往死裏整!這條最高指示出爐,被新黨人迅速地執行了,只是在操作時稍微變了點形。他們做的是,連死了的也不放過。
七月,處理決定出臺,先說活的。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劉安世第二次貶謫,分別是郢州、蘄州、筠州、鄂州、南安軍。雖然還沒過嶺南,但全都到了長江兩岸。
並且把這些人的差遣全都革了。差遣,是宋朝官員的實際工作位置,從這一刻起,這些曾經的頂級大佬無官一身輕,除了一點點僅存的榮譽頭銜之外,實際上就是一群罪犯。
再說死的。
司馬光、呂公著是舊黨廢新法時的兩大領袖,兩人雖然已經死了,可是追贈的爵位、謚號、給子孫的恩例贈官都還存在。這些都是他們的犯罪所得,必須都收回。
全收回了,司馬光的“文正”謚號,那塊“忠清粹德”碑等都收回官方宣布作廢。
還沒完,關於各罪臣的子孫考核也在進行中。比如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純就被抓了典型,張商英在浩如煙海的文件堆裏翻出來他給高滔滔族人寫的誥詞。裏邊有“昔我祖妣,正位宸極”一句,把高滔滔推到了高無可高的巔峰位置。
哲宗大為惱火,高滔滔活著你們借勢猖狂,死了仍然大拍馬屁,合著什麽時候都不把我放在眼裏。貶職,滾得遠遠的。
到了這一步,相信大家的心裏也有些發毛了。清算運動真痛快,可是這樣搞下去,會不會把宋朝自殘了?畢竟窩裏反搞運動,實在是太傷元氣了。
不僅大家這樣想,歷代的史學大家們也這樣下了結論。他們說以章惇為首的新黨搞覆辟、搞清算,讓宋朝在元祐更化事件之後雪上加霜,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到底怎麽樣呢,我們有自己的眼睛,可以很輕松地得出正確的結論。
討論這一點,有件事是宋史裏重要的論據。幾乎每朝每代的宋史宗師們都要把它提出來議論一番,證明章惇他們是多麽的過分。
我們先看下事情經過。
章惇進京前是杭州的洞霄宮提舉,從江南趕赴開封時路過湖州(今浙江吳興)、越州(今紹興),在這兩州之間,有一位名士等著他。
江南陳瓘。
陳名士是位德藝雙馨的人,他走正統路線,考中了進士,當官之後主動放棄了待遇優厚的職田,到窮困地區工作。之後更上一層樓,覺得當官本身就是汙穢的,為了心靈的純潔,他幹脆辭職回了家。
聖潔到這種地步,沒法不讓人佩服。這樣的人在江邊站著專程等候,章惇也只好請他上船。
陳瓘是有所為而來的,作為一個名士,他有著崇高的追求。個人的名利是可以放棄的,天下的公益是必須維護的。他來就是為了指點章惇這次當首相,要怎樣辦公。
章惇沒發火,請他暢所欲言。
陳瓘指著所坐的這條船,說章相公,天下的形勢就像這條船啊。船行水面,如果一邊偏重,船體側傾,這條船能開走嗎?
章惇靜聽。
陳瓘講,很顯然不能。而把左邊的東西挪到了右邊,就是造成側傾的原因。
章惇沈默。
陳瓘也沈默。他的話非常清楚,他是以船的左右側來比喻朝廷裏的新、舊兩黨,左重則左傾,右重則右傾,兩者只有各安其位,互不幹涉,宋朝這條船才能開得平穩。
以章惇之才,完全聽得懂,可他沈默,就是不表態。一般來說,高人交談語不及三,多大的事兒都講究點到即止。現在章惇不入戲,陳瓘就該告辭走人才對。可是事關重大,他想了想,決定繼續往下說。
陳瓘主動問,現在章相進京主執天下大事,不知您先要做哪些事、後做哪些事呢?
章惇又沈默了很久,才終於回答。他說,司馬光是個巨大的奸邪,揭露他、批判他、扭轉他造成的損失是最重要的,必須最先做這件事。
陳瓘一聽,五內俱焚,他大叫了一聲:章相公,你錯了!(相公誤矣!)
章惇沒打斷他,讓他說完。
陳瓘說,章相你錯了,你這正是把左邊的東西往右邊搬,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也造成了船體偏重,早晚要翻。你真要這樣做了,天下人都要失望。
聽到這裏,章惇終於大怒,他聲色俱厲地質問:司馬光放著合法皇帝不輔佐,卻去投靠後黨。他獨斷獨行背叛先皇,肆意廢除前朝成法。誤國欺君到了這地步,他不是奸邪是什麽?!
這樣的質問只要稍微清楚往事,都會無言以對。因為章惇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可是不要急,在某些高人的嘴裏,什麽事都有新解釋。
陳瓘很平靜,他說:關於司馬光的事,如果你不懂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出發點,而去懷疑他的行為的話,那麽他或許真的有罪(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可是你把他定為奸邪,把他做的事都顛覆過來,那麽你禍害國家的程度,比他還要嚴重。
接下來是重點,陳瓘給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在當時階段,只有取消朋黨,不偏不倚,保持船體的中正平和,才是唯一的執政之道。
章惇聽後大感驚奇,思考很久,表示有道理。他保證回京之後,要把元祐時期的政治也兼收並取一部分,當然更不會大面積地搞清算活動了。最後為了表示敬佩和感謝,他留陳瓘吃了頓飯。
陳瓘下船走了,事情還沒結束,歷代的史書總要提到章惇之後的表現。他回到京城之後把答應過的事扔到一邊,對舊黨趕盡殺絕,實在是既無信又兇殘,是個反覆無常型的暴徒加小人!
好了,事情的經過都介紹過了,我們用自己的眼睛來審視一下。
陳瓘說得有道理嗎?看似有理,中國人一直不是“左傾”就是“右傾”,搞來搞去折騰幾千年了。每一次都血肉橫飛、自虐自殘,實在是讓人懷疑,這個民族的情緒內核到底怎麽了?
所以,左右平衡最正確。
那麽陳瓘就是對的了?見鬼,誰給他的權力,把新黨歸為“左傾”、舊黨歸為“右傾”的?誰說兩個對立的團體必須是左右對稱型的,為什麽就不會是舊黨是左或者右,而新黨是船中央?!
船是國家,利國利民整頓官場打擊豪強,誰做了對國家有利的,誰就站在了國家的中央。新黨過往的行為,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陳瓘這個所謂的平衡真理,根本謬不可言。
第二,他為司馬光開脫的理由實在可笑。“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見了活鬼!縱觀人類這幾千年的歷史,有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定下的法律裏規定過,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沒有主動犯罪,就不需要處罰的條文?
犯了罪,造成的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損失,拿一句沒有主觀意願就想徹底開脫?拜托腦殘無恥也要有個界限。
第三點是最無厘頭的,之所以我要著重地提出來,是發現它歷久彌新,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21世紀都有市場,實在沒法不重視它。
陳瓘說,不能顛覆司馬光的作為,不然章惇犯的罪會比司馬光更大,因為國家被再次折騰了。這個理論真讓人抓狂。
和電影《英雄》裏的理論多像啊,之所以不刺殺秦始皇,是因為“天下”。殺了始皇天下更加大亂,所以雖然嬴政殘暴,也比大亂好,就讓他去統一吧。
拋開屈辱談實際,秦國以殘暴得國,得國之後會變仁慈?它會變本加厲,逼著人民去推翻它。那時民眾所受的苦,比當時與嬴政死戰更大。
與此同理,依著陳瓘宋朝從此不折騰,哪怕司馬光犯罪做錯也忍著,像元祐九年間那樣對外怯懦、對內兇殘,國庫空虛、百姓被富豪剝削等缺陷都不去理會,好日子就降臨了?
腦子沒被門擠過的,都知道後果是安樂死吧。
第四點是附議,一個與事實無關、與誠實有關的細節。在前面的事件記敘中,陳瓘憂國憂民大展愛心,章惇被折服了,他連佩服加請吃,表現得很學生。
保證回京後會按陳瓘說的辦。
這是真實的嗎?陳瓘的這番說辭與熙寧年間新黨人呂惠卿、章惇與司馬光等人的論戰相比,是多麽的淺薄。當年呂、章等人只是初入中樞的新進人才,都能與宗師級的司馬光匹敵爭論不休,這時過去了近20年,章惇的人生經歷心靈厚度變得更加沈澱,居然會被這種不倫不類的小比喻折服?
奇哉怪也。
其實這是《宋史》裏常見的卑鄙手段,目的無外乎是糟蹋改革派的人格。例子很多,比如在《宋史·呂惠卿列傳》裏,記載著王安石晚年回首往事,痛恨呂惠卿窩裏反,搞垮了改革集團。郁悶難當,他往往書寫“福建仔”三字,流露自己的懊悔心情。
這就是假的。
呂惠卿樹自己的山頭,與王安石分大小是真的,可兩人從始至終沒有口出惡言。呂惠卿如此,王安石更是這樣。他是大宗師身份,怎麽可能背地裏罵人洩憤?如果不信這種推斷,可以讓事實說話。
呂惠卿貶職後曾經給王安石寫過信,信裏承認了錯誤,乞求王安石的原諒。王安石光風霽月,早就從政治圈裏抽身了,他不怨恨不責備,以一個退休老人的身份勉勵呂惠卿,要他努力工作,把以前的事都忘掉。
這是有據可查的,“福建仔”三字從何而出,誰是證人,有什麽物證?可居然寫進了宋史列傳裏,把王、呂兩人的格調同時貶低。
這種事太多了,算是宋史的一大特色吧。盡信書不如無書,想了解宋史的真相,一定要註意這一點。
回到紹聖年間的朝局上,在著名的七月清算之後,開封城漸漸恢覆平靜,可不要以為章惇心滿意足了。在他想來,這只是以眼還眼如數討賬,想真正兩清,舊黨還得給出九年的利息。
年底時重拳出擊。
以蔡卞為首,新黨組成的史學團隊耗時一年,拿出了新編的《神宗實錄》。這是針對由高滔滔主持,範祖禹、黃庭堅、秦觀等人修撰的第一本《神宗實錄》的反駁。新、舊兩本書差別非常大,簡單地講,神宗即改革,兩者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指導思想下,很多的事截然相反。
把這本書重寫,一來給神宗正名,二來給改革派正名,這是清算運動中的坐標,是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有了這個東西,章惇才能做到真正的隨心所欲。
之後的事是痛快淋漓的扒皮章成名經過。
先是把範、黃、秦等當年的主編貶職流放,接下來哲宗在第二年的郊祀大典上宣布,所有元祐時期的罪人遇赦不赦,永不錄用。再到年底,打擊面擴大,從元祐各大臣波及中層幹部,導致開封官場大換血,各個職能部門變成了新黨天下。
新黨集團從這時起,重新掌握了國家權力。
第三年,舊賬翻到了奶娘事件上,劉安世、範祖禹被再次降職,從長江邊貶到了廣東海南。這時章惇快意恩仇,看這些貶職的過程,扒皮章根本就沒把舊黨大臣當人看。比如劉安世從南安軍(今江西大庾)貶到英州(今廣東英德)時,章惇想了想,不經意間想起了一些傳說。
傳說劉安世命硬,他媽媽在懷孕期間進四川,從馬上摔進山谷,大家都以為她死定了,沒想到一棵大樹接住了她。這是沒出娘胎第一劫;長到10多歲時,劉安世得了眼病,遠近名醫束手無策,眼看著生活沒法自理變成殘疾,可是一位獸醫出現,居然把他治好了……之後否極泰來中進士當高官,位極人臣。
大家都說劉安世命真好。
是嗎……章惇看了看地圖,你命好,那再往南點,去昭州好了。
以此為例,把貶人當游戲。蘇軾字子瞻,好,去儋州;蘇轍字子由,查地圖沒有由州,找個形近字吧,由與田相近,貶他到雷州;劉摯字莘老,莘、新同音,貶他到新州。
其他人以此類推,九年間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元祐黨人成了章惇的玩具,生死榮辱全在他一念之間。回望屈辱,這是大丈夫牙眼相還、酬恩報怨,不亦快哉!
可向更遠處回首,當年滿懷興邦救國熱情的青年到了哪裏,這時滿心酷戾一意洩憤是他的本來面目嗎?
所幸的是,章惇始終沒有忘記新黨人的核心思想是什麽,他沒像那些卑汙的舊黨人那樣除了黨爭之外什麽都不做。在他的領導下,宋朝迅速煥發著生機,很快就取得了神宗朝都無法想象的輝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很牛,首先長得帥,“長身偉然,姿采如峙玉”。在普遍矮小些的四川人中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第二,他才華高脾氣大,負氣倜儻,豪視一世,盡管官很小,只是通州主簿,可整個四川官場都對他發怵,說不過更罵不過,誰想誰頭痛。
不過也有用。
往回翻歷史,到章惇平荊蠻的時候,章大人沿江直下,把一窩一窩的蠻人攪得雞犬不寧,捎帶著把各級地方官也修理得七上八下。每到一地,不僅考核業務,更要談論學問,要知道章惇能和蘇軾交朋友,邊走邊玩邊聊天,這個過程需要龐大的知識、敏捷的文思才能讓友誼之花盛開不敗。這種水平和接近嶺南地區的地方小官接觸,能愉快才見鬼了。
不愉快,章大人就會讓對方加倍地不愉快。章惇一路轟鳴著碾過蠻區官場,嬉笑怒罵肆意張揚,大夥兒終於受不了了,一致決定,關門,放張商英。
兩個都很牛的人就是在這種氣氛下見面的。張商英那天穿著道士服,隨隨便便來見荊蠻戰區總長官,見面沒行官禮,只是作了個揖。之後兩人唇槍舌劍、口若懸河,互相噴了對方好幾朵蓮花,最後分出了勝負,章惇……竟然敗了。
失敗的章惇很興奮,好學識好膽魄,你在荊蠻太屈才了,我來推薦你進京去見王安石。張商英從此邁進了主流官場,成為新黨中的一員。
張商英不同於李清臣,後者是永遠做不了大事的,因為他的清高。清高者必孤傲,孤傲者必孤獨,孤獨的人沒法融入集體,更沒法集合大眾形成自己的團體。只憑個人,是不可能翻天覆地的。張商英與之相反,他積極地活在潮流裏,帶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在時代的大河裏盡情折騰。
司馬光宣稱“以母改子”時,他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的人,在被貶職之前,對呂公著也很不恭敬。這時調回京城,到知諫院報到沒幾天,他提出了一個要求。
——神宗盛德大業,跨絕古今,都被司馬光、呂公著、劉摯等人結黨亂政敗壞了。九年之間,他們利用職務之便打擊報覆,陷害了很多正直官員。現在我要求,開封城內各級部門,上至中書下到六部,九年間所有公文都建檔封存,除我以外不許任何人調用,以便勘察每一個官員的清濁邪正。
這個消息傳出去,開封城裏的官兒們集體發抖,這招兒是傳說中最兇殘的“滾湯泡老鼠,一窩全要死”大法,只要用上,基本上指誰打誰,百發百中。試想身為公務員,誰沒有點隱私呢?這樣抄大家老底的做法,簡直是集中營行為。
有人跳出來反對,說這是沒事找事分化官員隊伍,在歷史上有很多的例子在極力避免這種事,比如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後,把手下與袁紹暗自勾結的書信當面燒掉,一概不問,立即穩住了軍心士氣。兩軍對壘尚且這樣,和平年代怎麽可以主動窩裏反?
乍聽覺得說得有道理,可是哲宗居然同意了張商英的要求。至於為什麽,正是“和平”二字。
官渡之戰時,曹操打贏了都丟了半條命,再在自己的隊伍裏搞清算,純粹是嫌命長自殺。以為他不恨叛徒嗎,再恨也得先保住自己的事業。哲宗時代的宋朝不一樣,和平時期凈化官員隊伍,本身就是必要的。
說句難聽的話,對宋朝的文官就應該下狠手,100多年來的優待,讓他們比劉備入川之前的四川官場都放肆腐敗,必須得用諸葛亮治蜀的嚴厲手段,才能讓他們清醒。
張商英的工作進展得很快,在文山案海裏迅速找到了第一個目標。蘇軾,這個跑得最快的家夥中獎了,他真是太聰明了,知道自己在這九年裏做的事有多招人恨。
蘇軾的才名當世無雙,當上兩制官之後很多著名人士的官方著名文件都出自他手。比如前面提過的應司馬光之命寫給王安石之死的制文,裏邊明揚暗貶,寫成了陰陽兩面。讓推崇王安石的人能看到尊重,讓仇恨王安石的人也能看出鄙薄。
高,實在是高。把人氣得抓狂,還拿他沒辦法。誰讓人家的文采好呢,還有高滔滔罩著。但是啥事都怕萬一,高滔滔是人,她總要死的。而文采,永遠是文字獄的化肥+發酵粉。
在他寫的眾多精妙委婉晦明不定的制文中,有一篇是他怎樣推脫、怎樣解釋都邁不過的坎兒,這成了他一生中最大悲劇的開場白。
《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簡稱關於呂惠卿同志監外執行不得隨意走動剝奪政治權利的說明。
這篇制文是蘇軾主動,甚至爭著搶著寫的,為的就是在呂惠卿倒臺被貶出京城時出口惡氣。只是很奇怪,呂惠卿一生得罪人很多,基本上仇敵滿天下,可是和蘇軾之間並沒有發生什麽不共戴天的事。而蘇軾寫的這篇貶制,可以說是太不留情面了,準確地講,就是在罵人,並且在罵呂惠卿的同時,還罵了改革派裏的所有人。
全文很長,挑點經典詞。
——以“兇人在位,民不奠居”開始。兇人在位,指的是誰呢?宋神宗,還是王安石?之後轉到呂惠卿本人,說他“以鬥筲之才,諂事宰輔,同升廟堂”。行為上“樂禍而貪功,好兵而喜殺”。學問上“以聚斂為仁義,以法律為詩書”。罪行上“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反覆教戒,惡心不悛。”
接下來蘇軾越寫越高興,漸漸剎不住閘了,他忍不住把新黨集團拖出來集體受罵。
——“苛可蟗國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始與知己,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
這兩句話稍微翻譯一下,蘇軾說,只要能害國害民,呂惠卿之流踴躍出現頻頻點頭心有靈犀一起犯罪。當成功來臨他們喜悅時,互相摸摸手蹭蹭腳親密無間;生氣了有矛盾馬上翻臉,互相怒視拿目光殺死你。
最後一句總結。
——“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
大家看,蘇軾寫這些就過分了吧。呂惠卿犯錯,只管說呂惠卿好了,哪怕上面那些罵得再兇狠些,也沒人找他麻煩,可為什麽要借機打倒一片呢,畢竟有事說事,亂罵人是要負責任的。
蘇軾不管,他當時寫完這篇絕世好文之後仰天長笑大感舒暢,走出門去還喜形於色。有人問,蘇學士,您為什麽這麽開心呢?
蘇軾把剛寫好的貶制背誦一遍,之後加上了自己的感嘆——“三十年作劊子,今日方剮得一個有肉漢。”一個字,爽!
爽過之後是付賬,蘇軾在六七年之後被定案,他借職務之便公報私仇,還影射神宗皇帝,犯了大逆罪。證據確鑿,不用像烏臺詩案那樣押回京城受審,直接從定州免職,到新州(今廣東英德)去反省。
他是繼蔡確之後,第二個被貶過嶺南的大臣。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誰給他講情,連範純仁都閃得遠遠的,有多遠躲多遠,就算這樣仍然覺得不安全,幾天之後,範純仁和呂大防幾乎不約而同地寫了辭職信,主動申請外調。
京城沒法待了,太兇險!
不過,這並不是被張商英嚇的,張商英雖狠,但資歷不深,沒法撼動他們這個級別的大佬。他們之所以逃難一樣地躲出去,是因為一個比他們資歷深、影響大、從不妥協、從不手軟的人從江南趕回來了,很快就要進入開封。
章惇。
在宋朝目前還活著的官員中,章惇是資格最老的一輩了。王安石、司馬光等人死後,除了更老的文彥博之外,沒有誰能超過他。範純仁也好,呂大防也好,哪怕年齡相近,在職務上都是章惇的後輩。這還不算什麽,一般老前輩都慈祥,對後輩們很溫馨。
可章惇是特例。
章惇一生始終活在黑白世界裏,他認為對的,會永遠忠誠,比如對王安石和新法;他認為是錯的,就始終敵對到底,比如對司馬光和舊黨。在這兩者之間,絕不會有第三種情況發生。這種信念轉化成做事風格,就成了敵人的噩夢。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血還血……對不起,說錯了,章惇討賬時絕不會按數收錢,他總會附帶著巨額的利息,讓敵人傾家蕩產、死無全屍,這才是他的風格。
過往的事歷歷在目,九年裏舊黨倚仗著高滔滔對新黨人壞事做絕,都搞出人命了。這時章惇回京,一定只有一個目標——殺人。想到這一點,連範純仁這樣的和事佬都不敢往裏摻和。章惇來了,有多遠閃多遠,最好和這人永不見面。
他們料得很準,料到的每一點都發生了。章惇動身前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任命,回朝就是首相。這不僅是因為他的才,更是因為他的忠。哲宗最認可這樣的人。
另一點,滿朝大臣都和範純仁、呂大防想到了一塊兒,為了保住身家性命,這些人自掉身價,做了一件宋朝史上極其罕見、堪稱史無前例的事。
章惇抵達京城的那一天,全體朝臣都到城門外去迎接,一個個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可惜章惇無動於衷。開什麽玩笑,事到如今,想立功贖罪都不可能,只憑些奴顏婢膝就想過關?
從這時起,章惇的真名叫做扒皮章。
章惇上任,新黨人快速返京,當年熙豐舊人如蔡卞、周秩、翟思、上官均、林希、黃履、來之邵、郭知章、劉拯等人都回來了,他們占領了禦史臺、知諫院等關鍵部門,和張商英緊密配合,做事的效率是空前迅猛的。
紹聖元年四月章惇回京;五月提拔黃履為禦史中丞;五月十四日繼貶謫蘇軾之後,又一個新的清算目標出爐——殿中侍禦史郭進章追究元祐時期割讓西北四塞給西夏事。
大快人心,當年舊黨在宋朝對西夏始終處於戰略進攻態勢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四座邊寨的行為人神共憤,無數邊關將士用血肉換回來的城池,只為了和新黨唱反調,就無償地送給了敵人。不說實際上的物質損失,九年間兩國士氣、攻防的易位,就讓宋朝苦不堪言。
西夏人變得無比囂張,連他們的漢人皇太後梁氏都敢帶人闖進邊境殺人放火……這是奇恥大辱!章惇指示上任第一件事就辦這個,誰的責任一定要查清,一定要處理。
很快責任人名單列出來了,以司馬光、文彥博為首的11個人是主犯。其中司馬光、文彥博、趙禼、範純仁的責任最重,定為“挾奸、罔上”;孫覺、王存等剩下的人是從犯,罪名是“暗不曉事、妄議”。
宋哲宗看著這份報表,問了自己好多遍,他是想溫和的,可這件事能溫和嗎?!於國、於家、於先皇、於將士,無論哪一點,都沒法寬恕!
他同意從嚴從重處理。
在研究怎樣具體定罪期間,禦史臺已經發動了另一項彈劾。責問元祐年間前首相蔡確貶謫嶺南致死之事。第一,蔡確到底有沒有罪;第二,有罪,罪是否遇赦不赦必死於嶺南。
這是由誰指使的?為了什麽目的?
這兩問是極其致命的,直指當年最高權力核心的紛爭。其中最敏感的,可以歸為一句話——能把首相扳倒,只有職位比首相更高。高滔滔,除了她沒有第二個人能辦到。
言官直指要害,呂大防、劉摯、蘇轍、王巖叟等人一個不落,統統落網。不管他們現在處在什麽位置上,一律貶職。
貶制由林希執筆,文字風格向蘇東坡看齊。比如貶劉摯——“……始以傅會權臣,奉承風旨,既又密布私黨,倡導邪謀,論議交通,蹤跡詭秘。誣底聖考,愚視朕躬。”
說得挺狠,但句句屬實。在朝廷裏搞小集團,說他“密布私黨,倡導邪謀,論議交通,蹤跡詭秘”不虧他吧;幫著高滔滔廢除神宗新法,說他“誣底聖考”沒錯吧;眼裏只有高滔滔,小皇帝每天只能看見他的後背加屁股,說他“愚視朕躬”準確吧。
很解氣,更痛快的是貶蘇轍時的貶辭。
——“轍昔以賢良方正,對策於庭,專斥上躬,固有異志……垂簾之初,老奸擅國,置在言路,使詆先朝,乃以君父之仇,無覆子之義。”
開頭的幾句是說蘇轍的出身,他在考制科的時候和哥哥蘇軾分工明確,蘇軾捧、他貶,把仁宗時代的政府說得一錢不值,哪兒都是毛病。當時就犯了眾怒,頂級高官都是千錘百煉的,什麽手段沒見過,嚴格地說諂媚是可恥,反其道以忠貞嘴臉出現,拼死邀名的人更讓人煩。
立心不正。
後面的幾句是重點,翻譯成現代話,是說神宗死後,高滔滔垂簾聽政,老不死的奸賊擅自篡奪國家政權(老奸擅國),把蘇轍安排在言官的位置上,讓他詆毀誣蔑神宗朝。
老奸擅國,這是明白無誤地痛罵高滔滔,是新黨第一次攻擊這個誤國誤家既笨又狠不知所謂的死女人。面對這些,哲宗猶豫了。九年間的遭遇讓他恨高滔滔,可是一來他不想剛開始親政就手段暴戾,二來高滔滔終究是他的奶奶,家醜不可外揚,皇家的體面要緊。
看到哲宗猶豫,新黨集團感到了危機。在封建君主時代,如果不能得到當權者百分之百的支持,無論什麽樣的能人都不可能施展才華。最近的例子就是宋神宗與王安石、高滔滔對司馬光。
現在哲宗猶豫了,章惇等人再有想法也沒咒念。這是危機,天大的危機。但是,難道能走到一個人的面前,對他說,你奶奶太操蛋了,我們聯合起來做了她!
找踹吧。
但是新黨就有人這麽做了,還非常成功。張商英從堆積如山的文件裏走出來,召集大臣去見哲宗。他說:“願陛下無忘元祐時;章惇無忘汝州時;安燾無忘許昌時;李清臣、曾布無忘河陽時。”
這句話像一團烈火燒進了加油站裏,“轟”的一聲所有人的憤怒都被點燃。
汝州、許昌、河陽分別是章惇等人最初時的貶官流放地,而元祐九年是哲宗的受難日,更是他的恥辱日。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毒瘤不鏟除終有一天會再爆發。
沒有什麽可猶豫的了,把壞事做盡目無皇帝的舊黨往死裏整!這條最高指示出爐,被新黨人迅速地執行了,只是在操作時稍微變了點形。他們做的是,連死了的也不放過。
七月,處理決定出臺,先說活的。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劉安世第二次貶謫,分別是郢州、蘄州、筠州、鄂州、南安軍。雖然還沒過嶺南,但全都到了長江兩岸。
並且把這些人的差遣全都革了。差遣,是宋朝官員的實際工作位置,從這一刻起,這些曾經的頂級大佬無官一身輕,除了一點點僅存的榮譽頭銜之外,實際上就是一群罪犯。
再說死的。
司馬光、呂公著是舊黨廢新法時的兩大領袖,兩人雖然已經死了,可是追贈的爵位、謚號、給子孫的恩例贈官都還存在。這些都是他們的犯罪所得,必須都收回。
全收回了,司馬光的“文正”謚號,那塊“忠清粹德”碑等都收回官方宣布作廢。
還沒完,關於各罪臣的子孫考核也在進行中。比如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純就被抓了典型,張商英在浩如煙海的文件堆裏翻出來他給高滔滔族人寫的誥詞。裏邊有“昔我祖妣,正位宸極”一句,把高滔滔推到了高無可高的巔峰位置。
哲宗大為惱火,高滔滔活著你們借勢猖狂,死了仍然大拍馬屁,合著什麽時候都不把我放在眼裏。貶職,滾得遠遠的。
到了這一步,相信大家的心裏也有些發毛了。清算運動真痛快,可是這樣搞下去,會不會把宋朝自殘了?畢竟窩裏反搞運動,實在是太傷元氣了。
不僅大家這樣想,歷代的史學大家們也這樣下了結論。他們說以章惇為首的新黨搞覆辟、搞清算,讓宋朝在元祐更化事件之後雪上加霜,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到底怎麽樣呢,我們有自己的眼睛,可以很輕松地得出正確的結論。
討論這一點,有件事是宋史裏重要的論據。幾乎每朝每代的宋史宗師們都要把它提出來議論一番,證明章惇他們是多麽的過分。
我們先看下事情經過。
章惇進京前是杭州的洞霄宮提舉,從江南趕赴開封時路過湖州(今浙江吳興)、越州(今紹興),在這兩州之間,有一位名士等著他。
江南陳瓘。
陳名士是位德藝雙馨的人,他走正統路線,考中了進士,當官之後主動放棄了待遇優厚的職田,到窮困地區工作。之後更上一層樓,覺得當官本身就是汙穢的,為了心靈的純潔,他幹脆辭職回了家。
聖潔到這種地步,沒法不讓人佩服。這樣的人在江邊站著專程等候,章惇也只好請他上船。
陳瓘是有所為而來的,作為一個名士,他有著崇高的追求。個人的名利是可以放棄的,天下的公益是必須維護的。他來就是為了指點章惇這次當首相,要怎樣辦公。
章惇沒發火,請他暢所欲言。
陳瓘指著所坐的這條船,說章相公,天下的形勢就像這條船啊。船行水面,如果一邊偏重,船體側傾,這條船能開走嗎?
章惇靜聽。
陳瓘講,很顯然不能。而把左邊的東西挪到了右邊,就是造成側傾的原因。
章惇沈默。
陳瓘也沈默。他的話非常清楚,他是以船的左右側來比喻朝廷裏的新、舊兩黨,左重則左傾,右重則右傾,兩者只有各安其位,互不幹涉,宋朝這條船才能開得平穩。
以章惇之才,完全聽得懂,可他沈默,就是不表態。一般來說,高人交談語不及三,多大的事兒都講究點到即止。現在章惇不入戲,陳瓘就該告辭走人才對。可是事關重大,他想了想,決定繼續往下說。
陳瓘主動問,現在章相進京主執天下大事,不知您先要做哪些事、後做哪些事呢?
章惇又沈默了很久,才終於回答。他說,司馬光是個巨大的奸邪,揭露他、批判他、扭轉他造成的損失是最重要的,必須最先做這件事。
陳瓘一聽,五內俱焚,他大叫了一聲:章相公,你錯了!(相公誤矣!)
章惇沒打斷他,讓他說完。
陳瓘說,章相你錯了,你這正是把左邊的東西往右邊搬,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也造成了船體偏重,早晚要翻。你真要這樣做了,天下人都要失望。
聽到這裏,章惇終於大怒,他聲色俱厲地質問:司馬光放著合法皇帝不輔佐,卻去投靠後黨。他獨斷獨行背叛先皇,肆意廢除前朝成法。誤國欺君到了這地步,他不是奸邪是什麽?!
這樣的質問只要稍微清楚往事,都會無言以對。因為章惇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可是不要急,在某些高人的嘴裏,什麽事都有新解釋。
陳瓘很平靜,他說:關於司馬光的事,如果你不懂他的內心世界、他的出發點,而去懷疑他的行為的話,那麽他或許真的有罪(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可是你把他定為奸邪,把他做的事都顛覆過來,那麽你禍害國家的程度,比他還要嚴重。
接下來是重點,陳瓘給出了他的解決辦法。他認為,在當時階段,只有取消朋黨,不偏不倚,保持船體的中正平和,才是唯一的執政之道。
章惇聽後大感驚奇,思考很久,表示有道理。他保證回京之後,要把元祐時期的政治也兼收並取一部分,當然更不會大面積地搞清算活動了。最後為了表示敬佩和感謝,他留陳瓘吃了頓飯。
陳瓘下船走了,事情還沒結束,歷代的史書總要提到章惇之後的表現。他回到京城之後把答應過的事扔到一邊,對舊黨趕盡殺絕,實在是既無信又兇殘,是個反覆無常型的暴徒加小人!
好了,事情的經過都介紹過了,我們用自己的眼睛來審視一下。
陳瓘說得有道理嗎?看似有理,中國人一直不是“左傾”就是“右傾”,搞來搞去折騰幾千年了。每一次都血肉橫飛、自虐自殘,實在是讓人懷疑,這個民族的情緒內核到底怎麽了?
所以,左右平衡最正確。
那麽陳瓘就是對的了?見鬼,誰給他的權力,把新黨歸為“左傾”、舊黨歸為“右傾”的?誰說兩個對立的團體必須是左右對稱型的,為什麽就不會是舊黨是左或者右,而新黨是船中央?!
船是國家,利國利民整頓官場打擊豪強,誰做了對國家有利的,誰就站在了國家的中央。新黨過往的行為,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陳瓘這個所謂的平衡真理,根本謬不可言。
第二,他為司馬光開脫的理由實在可笑。“不察其心而疑其跡,則不為無罪”,見了活鬼!縱觀人類這幾千年的歷史,有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定下的法律裏規定過,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沒有主動犯罪,就不需要處罰的條文?
犯了罪,造成的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損失,拿一句沒有主觀意願就想徹底開脫?拜托腦殘無恥也要有個界限。
第三點是最無厘頭的,之所以我要著重地提出來,是發現它歷久彌新,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21世紀都有市場,實在沒法不重視它。
陳瓘說,不能顛覆司馬光的作為,不然章惇犯的罪會比司馬光更大,因為國家被再次折騰了。這個理論真讓人抓狂。
和電影《英雄》裏的理論多像啊,之所以不刺殺秦始皇,是因為“天下”。殺了始皇天下更加大亂,所以雖然嬴政殘暴,也比大亂好,就讓他去統一吧。
拋開屈辱談實際,秦國以殘暴得國,得國之後會變仁慈?它會變本加厲,逼著人民去推翻它。那時民眾所受的苦,比當時與嬴政死戰更大。
與此同理,依著陳瓘宋朝從此不折騰,哪怕司馬光犯罪做錯也忍著,像元祐九年間那樣對外怯懦、對內兇殘,國庫空虛、百姓被富豪剝削等缺陷都不去理會,好日子就降臨了?
腦子沒被門擠過的,都知道後果是安樂死吧。
第四點是附議,一個與事實無關、與誠實有關的細節。在前面的事件記敘中,陳瓘憂國憂民大展愛心,章惇被折服了,他連佩服加請吃,表現得很學生。
保證回京後會按陳瓘說的辦。
這是真實的嗎?陳瓘的這番說辭與熙寧年間新黨人呂惠卿、章惇與司馬光等人的論戰相比,是多麽的淺薄。當年呂、章等人只是初入中樞的新進人才,都能與宗師級的司馬光匹敵爭論不休,這時過去了近20年,章惇的人生經歷心靈厚度變得更加沈澱,居然會被這種不倫不類的小比喻折服?
奇哉怪也。
其實這是《宋史》裏常見的卑鄙手段,目的無外乎是糟蹋改革派的人格。例子很多,比如在《宋史·呂惠卿列傳》裏,記載著王安石晚年回首往事,痛恨呂惠卿窩裏反,搞垮了改革集團。郁悶難當,他往往書寫“福建仔”三字,流露自己的懊悔心情。
這就是假的。
呂惠卿樹自己的山頭,與王安石分大小是真的,可兩人從始至終沒有口出惡言。呂惠卿如此,王安石更是這樣。他是大宗師身份,怎麽可能背地裏罵人洩憤?如果不信這種推斷,可以讓事實說話。
呂惠卿貶職後曾經給王安石寫過信,信裏承認了錯誤,乞求王安石的原諒。王安石光風霽月,早就從政治圈裏抽身了,他不怨恨不責備,以一個退休老人的身份勉勵呂惠卿,要他努力工作,把以前的事都忘掉。
這是有據可查的,“福建仔”三字從何而出,誰是證人,有什麽物證?可居然寫進了宋史列傳裏,把王、呂兩人的格調同時貶低。
這種事太多了,算是宋史的一大特色吧。盡信書不如無書,想了解宋史的真相,一定要註意這一點。
回到紹聖年間的朝局上,在著名的七月清算之後,開封城漸漸恢覆平靜,可不要以為章惇心滿意足了。在他想來,這只是以眼還眼如數討賬,想真正兩清,舊黨還得給出九年的利息。
年底時重拳出擊。
以蔡卞為首,新黨組成的史學團隊耗時一年,拿出了新編的《神宗實錄》。這是針對由高滔滔主持,範祖禹、黃庭堅、秦觀等人修撰的第一本《神宗實錄》的反駁。新、舊兩本書差別非常大,簡單地講,神宗即改革,兩者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指導思想下,很多的事截然相反。
把這本書重寫,一來給神宗正名,二來給改革派正名,這是清算運動中的坐標,是最重要的理論依據。有了這個東西,章惇才能做到真正的隨心所欲。
之後的事是痛快淋漓的扒皮章成名經過。
先是把範、黃、秦等當年的主編貶職流放,接下來哲宗在第二年的郊祀大典上宣布,所有元祐時期的罪人遇赦不赦,永不錄用。再到年底,打擊面擴大,從元祐各大臣波及中層幹部,導致開封官場大換血,各個職能部門變成了新黨天下。
新黨集團從這時起,重新掌握了國家權力。
第三年,舊賬翻到了奶娘事件上,劉安世、範祖禹被再次降職,從長江邊貶到了廣東海南。這時章惇快意恩仇,看這些貶職的過程,扒皮章根本就沒把舊黨大臣當人看。比如劉安世從南安軍(今江西大庾)貶到英州(今廣東英德)時,章惇想了想,不經意間想起了一些傳說。
傳說劉安世命硬,他媽媽在懷孕期間進四川,從馬上摔進山谷,大家都以為她死定了,沒想到一棵大樹接住了她。這是沒出娘胎第一劫;長到10多歲時,劉安世得了眼病,遠近名醫束手無策,眼看著生活沒法自理變成殘疾,可是一位獸醫出現,居然把他治好了……之後否極泰來中進士當高官,位極人臣。
大家都說劉安世命真好。
是嗎……章惇看了看地圖,你命好,那再往南點,去昭州好了。
以此為例,把貶人當游戲。蘇軾字子瞻,好,去儋州;蘇轍字子由,查地圖沒有由州,找個形近字吧,由與田相近,貶他到雷州;劉摯字莘老,莘、新同音,貶他到新州。
其他人以此類推,九年間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元祐黨人成了章惇的玩具,生死榮辱全在他一念之間。回望屈辱,這是大丈夫牙眼相還、酬恩報怨,不亦快哉!
可向更遠處回首,當年滿懷興邦救國熱情的青年到了哪裏,這時滿心酷戾一意洩憤是他的本來面目嗎?
所幸的是,章惇始終沒有忘記新黨人的核心思想是什麽,他沒像那些卑汙的舊黨人那樣除了黨爭之外什麽都不做。在他的領導下,宋朝迅速煥發著生機,很快就取得了神宗朝都無法想象的輝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