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毀滅北宋的種子
關燈
小
中
大
雜魚都下線了,剩下的才是精英。在這期間王巖叟和他的同志們一直很安靜,當然這只是假象,他們的屬性是與眾不同的,從宋帝國誕生時起,就一直牢牢地占據著官場的統治地位。
他們被稱為“朔黨”。朔,泛指北方,具體些說的是黃河以北。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從秦、漢、隋、唐直到宋朝,都是士大夫階層的老根據地。無數的官僚士紳組成了無邊無際的關系網,牢牢地把持了歷朝歷代的政治、軍事、經濟的權力。
直到王安石變法,格局才被打破。大批的南方籍官員北上,以王安石為中心,呂惠卿、章惇、曾布、蔡確、李定等為骨幹,在15年期間統治了宋朝的中心。
老實說,這是北方士族前所未有的恥辱和危機,千多年的壟斷被打破,托拉斯帝國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點上,就決定了他們和洛、蜀兩黨在本質上的區別。
洛、蜀兩黨想的是恩怨鬥氣,朔黨要的是重返巔峰。
巔峰,前黨魁司馬光的確把新黨擊敗了,可是效果僅僅達到了削弱的程度。他本人和王安石同年死亡,算是互相抵消;呂惠卿、章惇、曾布、蔡確、李定等人仍然有很高的公職,新法運動只是兩年前的事,民間官場的影響都在,這些加在一起,他們隨時能夠卷土重來。
要怎樣才能把他們置於死地、徹底根除呢?這個命題是很難的,可絕對是必要的。王巖叟和他的同志們非常耐心地尋找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洛、蜀兩黨鬥得水深火熱時,機會終於來了。
歷史性的機會由一個官場的異類創造。這位異類名叫吳處厚,出身是很正規的,考上來的進士,出名的方式卻獨一無二,和宋仁宗生不出兒子有關。
皇帝生不出兒子,在古代絕不是醫學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人品道德問題。以此為準,像宋仁宗這樣幾十年生不出一個健康兒子的,那麽道德上的力度就要加大。
吳處厚有本事把力度加大到穿越時空,從北宋一下子返回到春秋戰國時。在那時地域最廣大的國家——“晉國”,曾經發生過一件事。
當時的晉國還沒有被趙、魏、韓三家瓜分,後來趙國的祖先,當時晉國的豪族趙氏被政敵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唯一的孤兒趙武在兩位義士程嬰、公孫杵臼的保護下活了下來,後來報仇雪恨,逐漸坐大,建立了趙國。
這件事很有名,在幾千年裏一直流傳,在近代,演化出了京劇裏著名的一出戲——《趙氏孤兒》。在古代它更是教科書裏必備的一章,它太符合儒家的“忠義”思想了。
很老舊的一件事,吳處厚給出了新解釋。他認為程、公孫兩人不僅僅是忠義的代表,更是愛護幼兒的典範,其巨大的愛心足以穿越千年保佑宋朝的皇子。為了讓這兩人開工,宋朝應該先有表示,給他們立廟,隆重地祭祀,之後就可以預備慶典,迎接仁宗的太子誕生了!
仁宗很高興,吳處厚有了前程。只是後來大家都知道,仁宗無論如何也沒生出兒子來,吳處厚的前程也就連帶著變得黯淡,在近20年的時光裏他大概都用在和程嬰、公孫杵臼討論為什麽沒把愛嬰行動進行到底上了。他的官運一塌糊塗,直到神宗都去世了,他還是個不入流的官場小芝麻。
哲宗當上了皇帝,他人生的曙光終於再一次降臨了,站在角落裏仰望權力之巔,他突然看到了一位熟人,元祐元年時的次相蔡確。
蔡確……想當年他還跟我學過賦啊,我們有師生之誼!吳處厚喜從天降,第一時間給次相寫信,深情追憶過去的時光,重溫當年難忘的友誼,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請給我一個大官當當吧——!!
等了很久,沒有次相的回音。蔡確早就把他忘光了,就算是當年學賦時,也不過是文士間的探討,還真把自己當成啟蒙授業的恩師了?巨大的落差讓吳處厚崩潰了,蔡確的形象變得惡毒,成了斷送他升官發財美夢的最大罪魁,他恨他!
可是峰回路轉,蔡次相拒絕他,王首相卻接納了他。王珪保薦他當上了大理寺丞,他真的一步登天了。重新回到天堂,吳處厚滿足了,他不再恨誰了,只要能一直保持這樣,哪怕不再升了,也很好。但是命運再一次拐彎,這一次蔡確主動找他了。
大理寺是宋朝的最高法院,理論上除了極少數的超特權階級,比如皇室成員及近親之外,全體國民的刑、民兩法的審理都由它負責。
吳處厚在這個位置上感覺非常優越,官是人上之人,最高法院的院長是官上之官!翻一下以前的案例,有多少曾經叱咤風雲的人物都在這裏摧眉折腰,他甚至可以幻想一下蔡確跪在他的辦公桌前受審的快感。
可惜好夢不長,很快他就知道了這個位子有多燙手。
一個案子發下來了,王安禮、舒亶互相指責對方貪汙。手捧卷宗,剛開始時吳處厚沒覺得心煩,首先這兩人都是官員,王安禮是前首相、新黨黨魁王安石的弟弟。嗯,來頭不小,可惜該弟弟和王安石不一樣,投靠的是舊黨。
吳處厚向四周望了望,元豐八年,還是新黨的天下,那麽簡單了,舒亶是堅定的新黨,不保他保誰?方向準確,正要操作,忽然傳來了一張神聖的紙條。首相王珪指示,王安禮是他的好朋友,要關照他。
吳處厚心領神會,王珪是首相加恩相,他的話是最高指示,必須照辦。可是緊急關頭又被擋住,又有指示到了,蔡次相說,舒亶是他的好朋友,你一定要關照。
關照誰?
拋開感情談利益,新黨的勢力裏不能當攔路石,分量明顯不夠,隨時能掉溝裏;可是恩相的話能違背嗎?畢竟王相公才是他的靠山。想來想去,他只有拒絕蔡確。
他相信這是正確的決定,一來報效了真領導;二來報覆了小怨恨,從哪方面來說,都讓他愉快加妥帖。事實證明他做對了,不久之後王珪投桃報李,對他的忠誠給出了回報,推薦他進入館閣。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他至少會是兩制官,與百官之首的宰執只有一步之遙。
美夢成真,美夢終於要成真了!但是,他的生命裏充滿了但是,王珪的推薦居然沒生效。他想不通,平時一位翰林當推薦者都足夠了,他有首相的推薦怎麽還會失敗?很快消息傳來,他一下子就僵硬了……原來是蔡次相不同意,投了堅定的一張反對票。
蔡確……蔡確!你不知道打碎一個人的美夢是多麽殘忍的一件事嗎?不明白那會讓碎夢者產生多麽巨大的怨恨嗎?不清楚那會給你帶來怎樣慘烈的報覆嗎?!
蔡確根本無動於衷,你是誰啊?摁死一只小螞蟻需要負責任嗎?需要嗎?你就是我生命裏偶然出現可有可無的一粒塵埃,全部使命只是為了我的大廈堆積出哪怕一微米的厚度。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還敢作對的話,不堅決摁死,怎能震懾其他塵埃,免得它們見樣學壞?
蔡確心安理得地生活著,半點都沒理會吳處厚的怨念,直到小半年之後,帝國換了主人,神宗死了,哲宗即位;權力機關跟著重組,王珪死了,首相換成了蔡確。
蔡確的記憶力非常好,在百忙中回憶起了生命裏的每一件事。他真正做到了對敵人“一個都不原諒,一個都不放過”,連吳處厚這樣的小人物都積極打擊。吳大院長被下放了,到漢陽去當知州。截止到這裏,蔡確已經兇殘地終結了一個官員的政治生涯。雖然官員的職位是不確定的,還有再升的可能,但是作為沒有背景、死了靠山的吳處厚來說,已經可以判定終身了。
所以蔡確沒有任何擔心,那就是一粒塵埃、一只螞蟻而已。可是一年半之後,他自己也被貶出京城,到安州當知州。
漢陽,今湖北武漢市西南;安州,今湖北安陸。人生機遇,殊為難料,從前兩人一個在天下,一個在地下,誰能料到居然有一天會變成平級的鄰居。
可就算這樣,蔡確仍然把吳處厚看成是空氣,平級只是表面現象,下放的中央領導和地方上的中層幹部有本質上的區別,資歷決定一切!老實說,這次蔡確是正確的,不管別的時代,至少在宋朝有宰執經歷的官員,哪怕到了地方上也有超然的身份。比如說富弼、韓琦、範仲淹、王安石,這些人都從宰相位置上掉下去過,但到哪裏都是爺。
於是蔡確繼續了對吳處厚的鄙視加折磨,哪怕是公務,都敢拒不執行。某次他境內的靜江廂軍要移防到漢陽去,他像忘了一樣就是不下命令。
吳處厚怒了,忍了又忍,實在忍不住。蔡確,當年在開封城裏我惹不起你,現在大家是平級了還混成了鄰居,你真以為還像從前嗎?你給我件紅外套,我就得宣布自己是地瓜?
鑒於蔡確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光是折磨吳處厚還遠遠達不到讓他消愁解悶、抵消貶職痛苦的程度,苦悶中他決定出去轉轉。當地沒什麽名山大川,只有一座小山還有些特色。它叫車蓋亭山。
車蓋亭,這三個字從蔡確登山走了一回之後,在中國的歷史裏變得非常有名。多有名呢,決定北宋的命運。
話說北宋四蔡無一凡庸,詩詞歌賦樣樣全能。當蔡確帶著滿腔的負面情緒爬了一天的山回到家後,他作了10首詩。因為他的地位,這些詩像長了翅膀一樣,在當地迅速流傳了開來。
吳處厚第一時間看到了,他捧著這10首詩看了很久很久,終於提筆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裏附帶了他對這10首詩的註解。
由於篇幅的原因,原詩不引用了。吳處厚像前些年的李定一樣,別有用心地曲解了,至少是誇張了蔡確詩裏的含義,說他諷刺朝廷,尤其是把高滔滔比成了武則天。
這封承載著吳處厚個人卑劣欲望的檢舉信送進了開封城,引起了一連串的劇烈反應。先是高滔滔,這位老年婦女自從當上太皇太後就一直處於亢奮狀態,每天與新黨鬥、與言官鬥、與鬥,讓她不停地在垂簾後面怒吼。這封信的出現讓她加倍地緊張,因為她最怕的是和舊賬本鬥。
她的權力來得不正,時刻都警覺著各方面的質疑。蔡確作為前宰相、新黨政敵的身份寫詩揭露她,很容易會掀起宋朝全國性的八卦浪潮,到時全民大討論,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蔡確曾經親身參與了皇位的更替,有太多的猛料加隱私可以提供,想到這些她沒法不發抖。
從重、從嚴、從快地辦了蔡確!
高滔滔以火線速度下達了處理蔡確的決定,可是卻被一幫人給阻止了。朔黨同仁們現身,機會來了,他們不動則已,一動則驚天動地,看似一點點的理由,足夠讓他們操作到打倒全部敵人,讓新黨萬難翻身的程度。
之前隱藏在王巖叟背後的人走上了前臺,朔黨領袖劉摯,三巨頭梁燾、王巖叟、劉安世,他們是北方政客的代表。在洛、蜀兩黨兩敗俱傷之後,他們牢牢地把持著宋朝的言官職位,在他們身後,是龐大精密的人脈網絡,覆蓋著宋朝軍、政、財各個角落。
吳處厚的信落在他們手裏,就絕不僅僅是蔡確一個人的事了。他們指出,蔡確作為王安石的重要黨羽、前首相,周圍聚集著一大批死黨,都是危害國家敗壞社會的奸邪小人,蔡確詩裏的含義是這個集團的共識思想,蔡確有罪,這些人個個都有罪。
朔黨由梁壽出面,把這些人的名單列了出來。蔡確、呂惠卿、章惇、曾布……新黨集團裏大小幹部都有份。由於這些人是王安石在熙寧、元豐年間提拔使用的,這份名單又叫做“元豐榜”。
要記住元豐榜,要記住它產生的過程和時間,這是一切爭鬥的源頭。世事覆雜,很多貌似很成熟的人總是說,爭鬥都是相互的,是沒有對錯的。不,物種起源都可以逆流追溯到幾百年前,發生過的具體事件怎麽會沒有對錯、沒有責任源呢?
元豐榜,是一切的源頭。
這份名單報上去,高滔滔頓時神清氣爽、老懷大暢。眾位北方愛卿,真乃國家的傳統棟梁,一切照辦。當然,為了突出重點,蔡確仍然要從重處理……嗯,算了,還是由哀家親自來辦。
高滔滔找來了首席元老文彥博,問怎麽處理蔡確。文彥博,歲月可以改變一個人,他就是例子。當年平定內敵支援西北的鷹派人物不見了,他對外非常的軟,第一個讚同司馬光割讓西北四城給西夏;對內異常的兇殘,他建議把蔡確貶過嶺南,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去當官。
宋朝時的嶺南地區是荒蠻之地,把半老的蔡確貶到那裏去,和當年貶寇準到海南一樣,是明擺著的政治迫害,要置蔡確於死地。
這個決定別說是新黨,在舊黨內部都通不過去。範純仁找到了逐漸升到權力核心的呂大防說,嶺南荊棘之地至今有七八十年沒有政治犯下放了,現在貶蔡確過去容易,我擔心不久之後鬥爭升級,我們一旦失手,也會有同樣的下場。
呂大防心驚肉跳,從熙寧到元祐,政壇風水已經換了三次,有沒有第四次誰說得準。想來想去,他帶人去見高滔滔,貶蔡確可以,換個人道點的地方成嗎?
不行!
高滔滔厲聲在垂簾後喝道:“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領袖發狠到這地步,誰還能說什麽,蔡確就這樣被貶到了南海之濱。隨後是元豐榜上的人,各位新法名人們註意了,從這時起他們身邊有無數只眼睛盯著,有天才的吳處厚為榜樣,鬼知道會有什麽樣的罪名掉下來,把誰砸成蔡確第二。
最小心的人是呂惠卿。他的處境是最尷尬的,舊黨視他為死仇,新黨看他是叛徒,裏外不是人,天下雖大,他卻沒一個朋友,還要提防每一個人。
怎麽辦,還要生存下去,百般無奈,只好嚴格要求自己。在9年之間,他小心到連一口涼水都沒喝過。他生怕自己稍一不留神得了感冒,都有人告發他在舊黨領導下的光明世界裏活得不快樂。生病絕不單單是身體的問題,心靈的陰暗才是主要原因!
其餘的人也比他強不到哪兒去,在不斷地折磨下,有些人消沈了,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有些人卻在沈默中積聚著怒火,這是不公平的。當年新黨上臺,大批的舊黨官員出京外職,可王安石從來沒有迫害過他們,甚至給的職位都是肥缺,才造成了後來他們陽奉陰違擾亂新法。
對舊黨的上層人物更是禮敬有加,司馬光、文彥博他們在洛陽過著王侯般的生活,從始至終既尊且富。可是舊黨上臺,居然對新黨大打出手,不僅後果殘酷,用的手段更是前所未見的卑劣。
新黨成員李定加害蘇軾的烏臺詩案被大肆宣揚,用大文豪、萬人迷的淒慘遭遇反襯新黨都是小人;車蓋亭詩案就被刻意地淡化了下去。兩相比較,同樣是文字獄,李定只打擊了蘇軾一個人,朔黨放了新黨全體所有人。誰是小人,什麽是惡毒,顯而易見了吧。
這樣的理念在新黨人心裏生成,隨著被壓抑的時間增加,怨恨、報覆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強,尤其是本來性格就強硬剛烈的那幾個人。這時施壓的人或許想不到,他們壓抑的是火山,壓力越大反彈就越大,等巖漿噴發出來時,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宋朝的政治風氣變得前所未有的狹隘兇險,這時唯一的人性光輝閃耀在首相呂公著的身上。他在一片肆虐報覆的瘋狂中向高滔滔提醒——“錄人之過,不宜太深。文景之治,網漏吞舟,且人才實難,宜使自新,豈宜使自棄耶。”
高滔滔難得地冷靜了一下,表示不再搞政治運動了。可是沒幾天,呂公著居然病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們被稱為“朔黨”。朔,泛指北方,具體些說的是黃河以北。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從秦、漢、隋、唐直到宋朝,都是士大夫階層的老根據地。無數的官僚士紳組成了無邊無際的關系網,牢牢地把持了歷朝歷代的政治、軍事、經濟的權力。
直到王安石變法,格局才被打破。大批的南方籍官員北上,以王安石為中心,呂惠卿、章惇、曾布、蔡確、李定等為骨幹,在15年期間統治了宋朝的中心。
老實說,這是北方士族前所未有的恥辱和危機,千多年的壟斷被打破,托拉斯帝國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在這一點上,就決定了他們和洛、蜀兩黨在本質上的區別。
洛、蜀兩黨想的是恩怨鬥氣,朔黨要的是重返巔峰。
巔峰,前黨魁司馬光的確把新黨擊敗了,可是效果僅僅達到了削弱的程度。他本人和王安石同年死亡,算是互相抵消;呂惠卿、章惇、曾布、蔡確、李定等人仍然有很高的公職,新法運動只是兩年前的事,民間官場的影響都在,這些加在一起,他們隨時能夠卷土重來。
要怎樣才能把他們置於死地、徹底根除呢?這個命題是很難的,可絕對是必要的。王巖叟和他的同志們非常耐心地尋找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洛、蜀兩黨鬥得水深火熱時,機會終於來了。
歷史性的機會由一個官場的異類創造。這位異類名叫吳處厚,出身是很正規的,考上來的進士,出名的方式卻獨一無二,和宋仁宗生不出兒子有關。
皇帝生不出兒子,在古代絕不是醫學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人品道德問題。以此為準,像宋仁宗這樣幾十年生不出一個健康兒子的,那麽道德上的力度就要加大。
吳處厚有本事把力度加大到穿越時空,從北宋一下子返回到春秋戰國時。在那時地域最廣大的國家——“晉國”,曾經發生過一件事。
當時的晉國還沒有被趙、魏、韓三家瓜分,後來趙國的祖先,當時晉國的豪族趙氏被政敵屠岸賈陷害,滿門抄斬。唯一的孤兒趙武在兩位義士程嬰、公孫杵臼的保護下活了下來,後來報仇雪恨,逐漸坐大,建立了趙國。
這件事很有名,在幾千年裏一直流傳,在近代,演化出了京劇裏著名的一出戲——《趙氏孤兒》。在古代它更是教科書裏必備的一章,它太符合儒家的“忠義”思想了。
很老舊的一件事,吳處厚給出了新解釋。他認為程、公孫兩人不僅僅是忠義的代表,更是愛護幼兒的典範,其巨大的愛心足以穿越千年保佑宋朝的皇子。為了讓這兩人開工,宋朝應該先有表示,給他們立廟,隆重地祭祀,之後就可以預備慶典,迎接仁宗的太子誕生了!
仁宗很高興,吳處厚有了前程。只是後來大家都知道,仁宗無論如何也沒生出兒子來,吳處厚的前程也就連帶著變得黯淡,在近20年的時光裏他大概都用在和程嬰、公孫杵臼討論為什麽沒把愛嬰行動進行到底上了。他的官運一塌糊塗,直到神宗都去世了,他還是個不入流的官場小芝麻。
哲宗當上了皇帝,他人生的曙光終於再一次降臨了,站在角落裏仰望權力之巔,他突然看到了一位熟人,元祐元年時的次相蔡確。
蔡確……想當年他還跟我學過賦啊,我們有師生之誼!吳處厚喜從天降,第一時間給次相寫信,深情追憶過去的時光,重溫當年難忘的友誼,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請給我一個大官當當吧——!!
等了很久,沒有次相的回音。蔡確早就把他忘光了,就算是當年學賦時,也不過是文士間的探討,還真把自己當成啟蒙授業的恩師了?巨大的落差讓吳處厚崩潰了,蔡確的形象變得惡毒,成了斷送他升官發財美夢的最大罪魁,他恨他!
可是峰回路轉,蔡次相拒絕他,王首相卻接納了他。王珪保薦他當上了大理寺丞,他真的一步登天了。重新回到天堂,吳處厚滿足了,他不再恨誰了,只要能一直保持這樣,哪怕不再升了,也很好。但是命運再一次拐彎,這一次蔡確主動找他了。
大理寺是宋朝的最高法院,理論上除了極少數的超特權階級,比如皇室成員及近親之外,全體國民的刑、民兩法的審理都由它負責。
吳處厚在這個位置上感覺非常優越,官是人上之人,最高法院的院長是官上之官!翻一下以前的案例,有多少曾經叱咤風雲的人物都在這裏摧眉折腰,他甚至可以幻想一下蔡確跪在他的辦公桌前受審的快感。
可惜好夢不長,很快他就知道了這個位子有多燙手。
一個案子發下來了,王安禮、舒亶互相指責對方貪汙。手捧卷宗,剛開始時吳處厚沒覺得心煩,首先這兩人都是官員,王安禮是前首相、新黨黨魁王安石的弟弟。嗯,來頭不小,可惜該弟弟和王安石不一樣,投靠的是舊黨。
吳處厚向四周望了望,元豐八年,還是新黨的天下,那麽簡單了,舒亶是堅定的新黨,不保他保誰?方向準確,正要操作,忽然傳來了一張神聖的紙條。首相王珪指示,王安禮是他的好朋友,要關照他。
吳處厚心領神會,王珪是首相加恩相,他的話是最高指示,必須照辦。可是緊急關頭又被擋住,又有指示到了,蔡次相說,舒亶是他的好朋友,你一定要關照。
關照誰?
拋開感情談利益,新黨的勢力裏不能當攔路石,分量明顯不夠,隨時能掉溝裏;可是恩相的話能違背嗎?畢竟王相公才是他的靠山。想來想去,他只有拒絕蔡確。
他相信這是正確的決定,一來報效了真領導;二來報覆了小怨恨,從哪方面來說,都讓他愉快加妥帖。事實證明他做對了,不久之後王珪投桃報李,對他的忠誠給出了回報,推薦他進入館閣。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他至少會是兩制官,與百官之首的宰執只有一步之遙。
美夢成真,美夢終於要成真了!但是,他的生命裏充滿了但是,王珪的推薦居然沒生效。他想不通,平時一位翰林當推薦者都足夠了,他有首相的推薦怎麽還會失敗?很快消息傳來,他一下子就僵硬了……原來是蔡次相不同意,投了堅定的一張反對票。
蔡確……蔡確!你不知道打碎一個人的美夢是多麽殘忍的一件事嗎?不明白那會讓碎夢者產生多麽巨大的怨恨嗎?不清楚那會給你帶來怎樣慘烈的報覆嗎?!
蔡確根本無動於衷,你是誰啊?摁死一只小螞蟻需要負責任嗎?需要嗎?你就是我生命裏偶然出現可有可無的一粒塵埃,全部使命只是為了我的大廈堆積出哪怕一微米的厚度。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還敢作對的話,不堅決摁死,怎能震懾其他塵埃,免得它們見樣學壞?
蔡確心安理得地生活著,半點都沒理會吳處厚的怨念,直到小半年之後,帝國換了主人,神宗死了,哲宗即位;權力機關跟著重組,王珪死了,首相換成了蔡確。
蔡確的記憶力非常好,在百忙中回憶起了生命裏的每一件事。他真正做到了對敵人“一個都不原諒,一個都不放過”,連吳處厚這樣的小人物都積極打擊。吳大院長被下放了,到漢陽去當知州。截止到這裏,蔡確已經兇殘地終結了一個官員的政治生涯。雖然官員的職位是不確定的,還有再升的可能,但是作為沒有背景、死了靠山的吳處厚來說,已經可以判定終身了。
所以蔡確沒有任何擔心,那就是一粒塵埃、一只螞蟻而已。可是一年半之後,他自己也被貶出京城,到安州當知州。
漢陽,今湖北武漢市西南;安州,今湖北安陸。人生機遇,殊為難料,從前兩人一個在天下,一個在地下,誰能料到居然有一天會變成平級的鄰居。
可就算這樣,蔡確仍然把吳處厚看成是空氣,平級只是表面現象,下放的中央領導和地方上的中層幹部有本質上的區別,資歷決定一切!老實說,這次蔡確是正確的,不管別的時代,至少在宋朝有宰執經歷的官員,哪怕到了地方上也有超然的身份。比如說富弼、韓琦、範仲淹、王安石,這些人都從宰相位置上掉下去過,但到哪裏都是爺。
於是蔡確繼續了對吳處厚的鄙視加折磨,哪怕是公務,都敢拒不執行。某次他境內的靜江廂軍要移防到漢陽去,他像忘了一樣就是不下命令。
吳處厚怒了,忍了又忍,實在忍不住。蔡確,當年在開封城裏我惹不起你,現在大家是平級了還混成了鄰居,你真以為還像從前嗎?你給我件紅外套,我就得宣布自己是地瓜?
鑒於蔡確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光是折磨吳處厚還遠遠達不到讓他消愁解悶、抵消貶職痛苦的程度,苦悶中他決定出去轉轉。當地沒什麽名山大川,只有一座小山還有些特色。它叫車蓋亭山。
車蓋亭,這三個字從蔡確登山走了一回之後,在中國的歷史裏變得非常有名。多有名呢,決定北宋的命運。
話說北宋四蔡無一凡庸,詩詞歌賦樣樣全能。當蔡確帶著滿腔的負面情緒爬了一天的山回到家後,他作了10首詩。因為他的地位,這些詩像長了翅膀一樣,在當地迅速流傳了開來。
吳處厚第一時間看到了,他捧著這10首詩看了很久很久,終於提筆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裏附帶了他對這10首詩的註解。
由於篇幅的原因,原詩不引用了。吳處厚像前些年的李定一樣,別有用心地曲解了,至少是誇張了蔡確詩裏的含義,說他諷刺朝廷,尤其是把高滔滔比成了武則天。
這封承載著吳處厚個人卑劣欲望的檢舉信送進了開封城,引起了一連串的劇烈反應。先是高滔滔,這位老年婦女自從當上太皇太後就一直處於亢奮狀態,每天與新黨鬥、與言官鬥、與鬥,讓她不停地在垂簾後面怒吼。這封信的出現讓她加倍地緊張,因為她最怕的是和舊賬本鬥。
她的權力來得不正,時刻都警覺著各方面的質疑。蔡確作為前宰相、新黨政敵的身份寫詩揭露她,很容易會掀起宋朝全國性的八卦浪潮,到時全民大討論,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蔡確曾經親身參與了皇位的更替,有太多的猛料加隱私可以提供,想到這些她沒法不發抖。
從重、從嚴、從快地辦了蔡確!
高滔滔以火線速度下達了處理蔡確的決定,可是卻被一幫人給阻止了。朔黨同仁們現身,機會來了,他們不動則已,一動則驚天動地,看似一點點的理由,足夠讓他們操作到打倒全部敵人,讓新黨萬難翻身的程度。
之前隱藏在王巖叟背後的人走上了前臺,朔黨領袖劉摯,三巨頭梁燾、王巖叟、劉安世,他們是北方政客的代表。在洛、蜀兩黨兩敗俱傷之後,他們牢牢地把持著宋朝的言官職位,在他們身後,是龐大精密的人脈網絡,覆蓋著宋朝軍、政、財各個角落。
吳處厚的信落在他們手裏,就絕不僅僅是蔡確一個人的事了。他們指出,蔡確作為王安石的重要黨羽、前首相,周圍聚集著一大批死黨,都是危害國家敗壞社會的奸邪小人,蔡確詩裏的含義是這個集團的共識思想,蔡確有罪,這些人個個都有罪。
朔黨由梁壽出面,把這些人的名單列了出來。蔡確、呂惠卿、章惇、曾布……新黨集團裏大小幹部都有份。由於這些人是王安石在熙寧、元豐年間提拔使用的,這份名單又叫做“元豐榜”。
要記住元豐榜,要記住它產生的過程和時間,這是一切爭鬥的源頭。世事覆雜,很多貌似很成熟的人總是說,爭鬥都是相互的,是沒有對錯的。不,物種起源都可以逆流追溯到幾百年前,發生過的具體事件怎麽會沒有對錯、沒有責任源呢?
元豐榜,是一切的源頭。
這份名單報上去,高滔滔頓時神清氣爽、老懷大暢。眾位北方愛卿,真乃國家的傳統棟梁,一切照辦。當然,為了突出重點,蔡確仍然要從重處理……嗯,算了,還是由哀家親自來辦。
高滔滔找來了首席元老文彥博,問怎麽處理蔡確。文彥博,歲月可以改變一個人,他就是例子。當年平定內敵支援西北的鷹派人物不見了,他對外非常的軟,第一個讚同司馬光割讓西北四城給西夏;對內異常的兇殘,他建議把蔡確貶過嶺南,到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去當官。
宋朝時的嶺南地區是荒蠻之地,把半老的蔡確貶到那裏去,和當年貶寇準到海南一樣,是明擺著的政治迫害,要置蔡確於死地。
這個決定別說是新黨,在舊黨內部都通不過去。範純仁找到了逐漸升到權力核心的呂大防說,嶺南荊棘之地至今有七八十年沒有政治犯下放了,現在貶蔡確過去容易,我擔心不久之後鬥爭升級,我們一旦失手,也會有同樣的下場。
呂大防心驚肉跳,從熙寧到元祐,政壇風水已經換了三次,有沒有第四次誰說得準。想來想去,他帶人去見高滔滔,貶蔡確可以,換個人道點的地方成嗎?
不行!
高滔滔厲聲在垂簾後喝道:“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領袖發狠到這地步,誰還能說什麽,蔡確就這樣被貶到了南海之濱。隨後是元豐榜上的人,各位新法名人們註意了,從這時起他們身邊有無數只眼睛盯著,有天才的吳處厚為榜樣,鬼知道會有什麽樣的罪名掉下來,把誰砸成蔡確第二。
最小心的人是呂惠卿。他的處境是最尷尬的,舊黨視他為死仇,新黨看他是叛徒,裏外不是人,天下雖大,他卻沒一個朋友,還要提防每一個人。
怎麽辦,還要生存下去,百般無奈,只好嚴格要求自己。在9年之間,他小心到連一口涼水都沒喝過。他生怕自己稍一不留神得了感冒,都有人告發他在舊黨領導下的光明世界裏活得不快樂。生病絕不單單是身體的問題,心靈的陰暗才是主要原因!
其餘的人也比他強不到哪兒去,在不斷地折磨下,有些人消沈了,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有些人卻在沈默中積聚著怒火,這是不公平的。當年新黨上臺,大批的舊黨官員出京外職,可王安石從來沒有迫害過他們,甚至給的職位都是肥缺,才造成了後來他們陽奉陰違擾亂新法。
對舊黨的上層人物更是禮敬有加,司馬光、文彥博他們在洛陽過著王侯般的生活,從始至終既尊且富。可是舊黨上臺,居然對新黨大打出手,不僅後果殘酷,用的手段更是前所未見的卑劣。
新黨成員李定加害蘇軾的烏臺詩案被大肆宣揚,用大文豪、萬人迷的淒慘遭遇反襯新黨都是小人;車蓋亭詩案就被刻意地淡化了下去。兩相比較,同樣是文字獄,李定只打擊了蘇軾一個人,朔黨放了新黨全體所有人。誰是小人,什麽是惡毒,顯而易見了吧。
這樣的理念在新黨人心裏生成,隨著被壓抑的時間增加,怨恨、報覆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強,尤其是本來性格就強硬剛烈的那幾個人。這時施壓的人或許想不到,他們壓抑的是火山,壓力越大反彈就越大,等巖漿噴發出來時,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宋朝的政治風氣變得前所未有的狹隘兇險,這時唯一的人性光輝閃耀在首相呂公著的身上。他在一片肆虐報覆的瘋狂中向高滔滔提醒——“錄人之過,不宜太深。文景之治,網漏吞舟,且人才實難,宜使自新,豈宜使自棄耶。”
高滔滔難得地冷靜了一下,表示不再搞政治運動了。可是沒幾天,呂公著居然病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