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開天辟地
關燈
小
中
大
當天晚上,宰執大臣們都沒回家,他們找來了宮中的大太監史志聰和鄧保吉,提出了個自宋朝建立以來,開天辟地第一次有人提出來的要求。文彥博要求內侍隨時通報皇帝的病情,不許隱瞞,不許遲緩。
理由充分,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上病成這樣,大臣們必須心裏有數。
看著很忠心,沒想到被大太監們一口駁回,皇宮內部的事,輪不到你們宰相說話,該幹嘛幹嘛去,別給自己找禍!
實事求是地說,太監們的話沒錯。皇宮內外一條門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之所以要徹底分離開,不光是皇帝的男性心理作祟,拒絕任何給自己戴綠帽子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有人身安全,更有政治安全。
古往今來,能帶著人馬隨意出入皇宮的,只有董卓、曹操等亂臣賊子,想篡位的。其餘想隨時掌握皇宮內部消息的,也都不是善類。就像這時,文彥博看著是忠心耿耿,可如果開了這個先例,以後皇帝只要有個小病小災,他就隨時掌控皇宮,這個天下姓趙還是姓文?
道理誰都懂,有的人猶豫了,比如富弼。文彥博卻大吼一聲,當了一回吹風機,他在史志聰的耳朵邊吼了一大通的道理。這很平常,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道理”,根本就壓不服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最後的一句話――來人,帶他去直省官署簽字,立軍令狀。以後宮裏的事兩府大臣不知道,就砍了他。
史志聰立即就服了,不僅答應每天匯報病情,就連當天晚上皇宮各個城門要關閉時,他都要守門的去找文彥博說話,關不關城都由您做主!
文彥博很清楚,這不是服,而是不得不服,看來會有後患。不過他管不了這麽許多了。當天他站在暗夜裏的皇宮門前,遙望宮闕,心懷陛下。皇上,明天要是能見您一面,該有多好啊!
如願以償,第二天他就真的見著皇帝了。初七日,大清早的皇帝突然間披頭散發地沖出皇宮,嘴裏還高喊著:“皇後和張茂則謀大逆!”
文彥博、富弼的頭發瞬間頂起了官帽,大逆……那不僅是造反,還要刺王殺駕!皇帝是連滾帶爬地沖出來申請政治避難了,臣子們還等什麽,還不沖上去救人?
卻見昨天的一幕重演,皇帝顫抖的手一直向前伸著,內侍們一擁而上,把他牢牢按住,集體轉身,返回了皇宮。留下了外面一大片的大臣們發呆。
同志們,看架勢,皇上剛才喊救命倒也像哈……正想著,太監們回頭說了句話,讓他們從頭頂涼到了腳心。“相公們還是為官家頒赦消災吧。”
頒赦,指大赦天下,除了幾項十惡不赦的大罪之外,所有犯人都可以回家,重新當良民。一般來說,不到最後一步,是不會動用這一招兒的。這代表著所有的大內禦醫都絕望了,皇上病治不了,得老天爺開恩才能奏效!
陰雲蓋頂,兩府大臣們覺得天塌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局面是宋朝自建立以來從沒有過的惡劣。皇上瘋魔了,連個太子都沒有,偌大的國家誰來管理?頭疼中,才顯出了誰是與眾不同的,文彥博瞬間就把麻煩轉嫁給了太監們。
他提出了第二個要求。大赦先等等,沒過初十,不許驚擾天下,誰知道幾天之中會有怎樣的轉機。先在皇宮內院的大慶殿裏設醮,向上天祈禱。兩府大臣自今日起,就留在大內裏過夜,日夜值班,隨時對皇帝負責。
太監們目瞪口呆,別說是宋朝,就算唐朝、兩晉或者漢朝,都沒有大臣們拉幫結夥在皇宮裏過夜的,尤其是皇上病危,群龍無首的時候,不說政治上的後果,你們這票人讓滿宮的嬪妃們的聲譽都飄紅染色?!
大太監史志聰忍無可忍,說了一句。“相公們,這事沒有先例,只管不妥吧?”
文彥博冷冷地回答。“現在這樣的情況,難道有先例可查嗎?”
太監們集體閉嘴,誰都知道再聊下去,就又是軍令狀說話。算你狠,史志聰轉身就走,說來他真是丟人,太監們在宋朝的威風都被丟盡了,想想以前十全大太監王繼恩的時候,哪個宰相敢這樣猖狂?不過他很清醒,憤怒歸憤怒,他知道太監權力的最重要一環,現在歸零了,無論如何都沒法和外臣較量。
太監必須得有皇帝撐腰,才有威力。
史志聰忍了,大臣們在皇宮內院裏住了下來。也許是祈禱起了作用,第二天初八,仁宗的神智稍微恢覆了些,能走出崇政殿和大臣們見一面。一面之後,馬上又消失了,大臣們盯著寢宮的大門開始交換眼色。
各位同仁,都到這步了,還留著這扇門幹嘛?
一天之後,大臣們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最後一層遮蓋物――寢宮大門。這時史志聰又沖了上來,不管怎麽說,你們不能到皇上的臥室裏吧?卻不料剛想說話,就被富弼吼了回來:“宰相安可一日不見天子!”
史志聰終於一衰再衰,衰到底,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了,直接被吼聲趕跑,躲進皇宮的更深處。從這一天起,不僅兩府大臣可以隨意出入皇宮,問候到皇上的床邊,就連兩制官都能每天到內東門問安,百官們不管職稱大小,每5天也可以進入一次。
皇宮徹底開放,成了宋朝高檔菜市場。
這樣一來,好處很明顯,壞處也立竿見影。皇上的病情公開化了,別說什麽官方病例,官場裏的小道消息像風一樣快,瞬息之間就流竄了宋朝全境,其間當然少不了北京大名府的前宰相賈昌朝。賈大佬狠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這事兒很熱鬧嘛,怎麽能少了他?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都是天生地造,為他定做的好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幾天之後,兩府大臣們正聚集在皇宮裏說事,突然間闖進來兩個人。按說這時天大地大,宰執權力最大,可這兩個人誰也不敢輕視,因為他們代表著上天。
宋朝的司天官,專門管理緝查官方民間各種各樣的逆天悖理的事兒的人,整個就是神仙在人間的代表。比如天上偶然劃過一道流星,他們都有權警告皇上,這是上天看你不順眼,馬上自我檢討,你都做過什麽壞事了?
這時他們闖進來,說了一句話。“國家不當穿河於北方,致聖體不安。”河,指的是六塔河,它在開封之北。司天官精確計算過了,以官方的風水感應方位,就是你們亂挖,才把皇上挖病的!
提到六塔河,文彥博的腦子裏瞬間就閃出了一條關系網。六塔河――黃河――治水方案――賈昌朝,賈昌朝――宮中侍講――好多太監――皇上病了!
政治鬥爭的水平,一定要建立在對官場系統的了解上。文彥博從萬千頭緒裏準確地挑出了敵對分子,賈昌朝賊心不死,要利用當年他在皇宮裏當侍講時結識的太監們搞事,借皇帝生病的機會,來搞垮六塔河計劃。
分析出原因,文彥博選擇了沈默。真正的危險還沒臨頭,這兩個司天官突然來喊了一嗓子,像威脅不是威脅,像控訴不像控訴,真正的目的是什麽?
謎底還沒揭開呢……
幾天之後,謎底揭曉。這兩個人又闖進來了,這次不僅重申了六塔河開挖必須停工,還遞交了一份解決辦法--請皇後聽政,這是解決目前狀態的唯一正解!
緊接著大太監史志聰出現,從春節開始就灰頭土臉的太監大佬變得容光煥發,他從後宮帶來了一份書面材料,命令宰執大臣們全體走人,從皇宮內院滾出去,恢覆國體。
實事求是地講,這兩條意見都是正確的。在中國的封建時代,皇後與皇帝是敵體,兩人是平等的。雖然男權至上,皇帝可以休老婆,但相比於宰執大臣,皇後仍然神聖無比。
所有大臣,都不過是她的家臣!
由此可以推論出,文彥博、富弼等人不經皇後允許就私自闖進皇宮,賴著不走,而且作威作福,呵斥內侍,這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現在用書面文字叫他們滾出去,都是相當溫和,甚至懦弱的表現了。
那麽宰執大臣們是什麽反應呢?富弼怎樣不清楚,文彥博還是很平靜,他靜靜地聽完司天官的發言,打發他們先回去聽信。接過了史志聰交過來的文件,仔仔細細地看,然後臉上浮現出了欣喜的表情,緩緩地點頭,像是鼓勵,又像是如釋重負,以前所未見的和藹,請史大太監暫時回避。
一切跡象都像文彥博屈服了,賈昌朝的連環計得逞,以皇後壓服宰執,一舉毀掉六塔河計劃,甚至給稍後可能進行的大清算留下了伏筆。這樣的大逆不道,罷官都是輕的吧?!
危機臨頭,怎麽化解?一般人能看出危機在哪裏,再想出保全自身的辦法,就是相當了不起了。可文彥博不這樣。這人的本事之一,就是“驅敵為奴”大法。能讓他的敵人為他辦事。
最開始是先做了一個小動作,說來那就是史志聰犯的錯了。史太監畢竟不是十全大太監王繼恩那樣在殘酷的鬥爭環境裏成長起來的人才,他沈醉在樂觀的前景裏,沒註意到文彥博一邊表示讚賞,一邊卻把文件穩穩地……收進了懷裏。
這樣重大的決策,沒有當場和其他宰執大臣們宣布!更何談商議和執行?
等到這兩撥人分批支走之後,文彥博的反擊立即展開,他火速宣召那兩個司天官回來覲見,見面之後劈頭蓋臉地喝問:“爾等今日有話想說?”
“是。”兩人還是那麽硬氣。
文彥博大怒:“天文異變,這是你們的職責,可以講。可國家大事是你們有權過問的嗎?你們犯罪當斬!”
兩個司天官當時冷汗就下來了,他們何嘗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有權說話,卻無權下命令,這時宰相發怒,真要砍他們的話,無論是賈昌朝,還是史志聰,除非是皇後,要不然沒人能救得了。可皇後為他們求情……這個夢不現實!
說話間文彥博把文件拿了出來,交給其他大臣們傳閱,只見文件就像病毒,誰看了誰發抖,個個臉色變青。突然間集體怒吼:“奴敢僭言,何不斬之!”這都是幾十年官場歷練出來的老官僚了,危機指數瞬間就都讀懂。你死我活的時刻到來,絕對不能手軟。
可文彥博卻反對,他說了一句話,就讓全體同僚都安靜了下來。“若殺這兩人,於中官不安。”小心皇後陛下抓狂。
大家一下子就都明白過來了,他們進宮本來就是無視皇後的威權,這時再殺了提意皇後聽政的人,難道真是要逼著皇後跟他們勢不兩立?
可問題是現在已經勢不兩立了,之所以還平靜,只是因為曹皇後是那麽的賢德,一輩子也沒發過一次火。現在怎麽辦,要讓局勢不繼續惡化,讓曹皇後繼續平靜,得怎麽辦呢?
大臣們冥思苦想,文彥博已經轉臉,突然向那兩個司天官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該怎麽辦,你倆知道嗎?
兩個小辦事員頓時一陣惡寒,後悔得直想哭。他們別的不知道,自己的腦袋快搬家了還是清楚的。真希望時光能倒流,玩什麽政治投機啊,老老實實地活著比什麽都強!
不想死,就得聽話,文彥博給他們指了條路,仍舊還是發揮他們的特長,到六塔河挖掘工地上去,一定要“好好”地計算啊,這個工程到底和皇上的病有沒有關系……傻子都知道調查的結果。這兩個司天官連夜出京趕赴現場,經仔細勘測、精密計算,發現了個根本性地失誤。
以前的推論是錯的,因為六塔河的方位是東北,而不是正北,和皇上的病沒有半點的幹系!
緊接著好運臨頭,皇上在正月十四那一天,就像突然昏倒一樣,突然間神智清醒,能上班見人了。這樣一來,局勢徹底翻轉,皇後根本沒有理由走上前臺了,賈昌朝、史志聰的計劃徹底流產。這還不算完,尤其絕妙的是仁宗有了點小變化。他從這一天起就面無表情,沈默不語,對誰都不說一個字。
就算在上朝辦公時,也只是點點頭,或者搖搖頭而已。在這種局面下,想一想寫奏章彈劾宰執進大內的臣子們得多郁悶,皇上連理都不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皇帝臉上的表情在一點點地恢覆,政府在一天天地正常工作,六塔河那邊的工程更是緊鑼密鼓地實施,終於到了竣工的那一天。六塔河竣工,就意味著黃河上游8年前決堤的商胡終於可以了合龍了。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四月初一日,商胡順利完工,奔騰肆虐的黃河水終於變得溫順,千裏之外的六塔河把她多餘的水量分走,一切步驟按部就班,實現著最初的計劃。千年水禍就此解決,文彥博、富弼還有李仲昌等治水人員終於成功了!
打住,只成功了幾個時辰。幾個時辰之後,突然間河水猛漲,不可遏制,商胡在剛剛合龍不久,連民工和士兵都沒有從堤上撤下來時,就重新崩潰。國家近8年的討論,半年的施工,數百萬貫的錢財,千百條的人命瞬間就被洪水吞沒。
讓歐陽修說中了,商胡再次決口,原因就在下游負責減水的六塔河。它實在是太小了,剛開始時還好,一旦商胡合龍,水流量突然間增大,它幾乎是立即就支撐不下去了。
滾滾洪水倒卷回上游,造成了商胡重新決堤的悲劇。
事故出現,根本沒法挽救。宋朝當局只能聽之任之,讓洪水想怎麽流就怎麽流,這回算是徹底放棄了。從這之後,黃河不止不一次地決堤,它恢覆了遠古無人時的狀態,循地理地貌,自己完成了從新找路入海的工作。
那是在4年之後,再一次在大名府附近決堤,黃河向東分出了一條支流,它下接界首河,在冀、魯之間入海。這樣黃河在北宋年間就變樣了,她成了一條二股河,中下游之後,形成了北路、東路兩條水流。這就像老天爺跟中國人開的玩笑。
你們想要的,他老人家都給了。六塔河減不了水,這條東流來減,但仍然有代價。這條東流實際上走的是西漢時期黃河改道時的一條舊路,朝代更疊,早就荒廢,它比原來的故道更加為害,這是後話,以後再說。
回到開封城裏,出了這樣的大事,就算賈昌朝這些政敵不追究,禦史臺、知諫院的言官們也不會放過。他們連名上書,要求嚴懲治水失職人員。
治誰呀?文彥博、富弼都在郁悶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大內、皇後都得罪了,可結果呢?居然搞到了這步田地。可也沒什麽,在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面前,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還是由文彥博出面,他使出了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能用的兩大政壇絕招。
這兩招一旦用出來,就從來沒有失效的時候。
第一招,永不認錯。
請大家留意,可以去隨意翻人類各國歷史,每一個叫得響的大人物,從來都沒有說過自己做錯過什麽的時候。人可以死,主張可以被打倒,但信念永遠無敵!這一點表現在文彥博的身上,就是誰也沒犯錯,連黃河本身都是無辜的。什麽?你真的要追究?嗯,給你看官方文件,六塔河計劃是皇上禦筆親批的,我們都是辦事人,你想連皇上也追究嗎?
查一下資料,會看到事故直接現任人的處罰決定。以李仲昌和內侍張懷恩為例,李仲昌原為殿中丞,被“降”為大理寺丞;張懷恩原為供備庫副使,被“降”為內殿承制。幾乎跟沒有處罰一樣。
這一頁就算揭過去了。真正厲害的是第二招。
第一招讓人敢怒不敢言,第二招可以讓人精神抖擻,興趣盎然地忘記憤怒,重新和宰執大臣們打成一片。那就是傳說中的無敵招數――轉移視線。
這一招不是誰都能用的,唯其威力強大,所以難度極高。使用者得準確地判斷出周圍空間裏裏彌漫的空氣是什麽味道的,大眾的意願裏有著怎樣的可乘之機。才能尋隙覓縫,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
這還不算,歷史上能成功地使用這招的人,還必須在那個時段裏超級幸運。因為能轉移公眾視線的事情實在不多,都是屬於可遇不可求那類性質,不僅得有心,還得有那個命,才能找得到。
文彥博就是那個既有心,又有命的人。這時整個文官系統都對他們這屆領導班子怒目而視,那麽要怎樣才能讓他們重新緊緊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呢?命題很覆雜,操作卻極簡單。
只要找到比他更讓文官集團厭惡的人就成了。而這個人,已經整整讓宋朝所有文人厭惡了4年之久――當時西府大臣,樞密使狄青。
4年以來,狄青讓每一個文人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果詳細排列的話,他不僅讓東京城裏的頂級達官顯貴們難受,就連整個宋朝的風氣都隨之改變。每次他上街,立即就會出現堵塞現象。人潮翻滾,大家爭著目睹宋朝自建國以來第一位面有黥文的平民宰執。
那時節,每個百姓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仰慕,還有共同出身的認同。他們爭著傳頌這位百戰將軍有多神勇,是漢人裏少有的好漢。更不用說京城內的禁軍,每當此時,他們都激動得難己克制,這是整個武將群落的驕傲,近百餘年的欺壓和屈辱了,終於有了個揚眉吐氣的兄弟!
這些都讓文官們憤怒,準確地說,是發自心底的不安。文彥博都看在眼裏,在六塔河決口,黃河水災加劇的局勢下,他靜靜地坐在東府中書省裏,仔細計算狄青的敵人到底有多少,文官集團裏有誰恨他到了哪一步。
首先就是韓琦。
這位狄青在西北戰場上的老領導,在慶歷新政失敗後,貶出京城好多年了,最近又調了回來。只是職務低了好多,變成了兩府之外的三司使。心高氣傲,連排名在範仲淹之後都無法容忍的韓相公,居然成了原下屬,一個殺胚賊配軍狄青的下級,這讓他實在忍無可忍!
但還得忍,朝廷名分排在那兒。可韓琦自有他的招數,讓狄青難受。
話說宰相自古為百官之首,自唐代以來,有個規矩叫“禮絕百僚”。就是說,官員不論長幼,見了宰相都要跪下磕頭,而宰相平身受拜,只需欠身拱手就可以,送客從來不下臺階。
這個規矩被富弼打破了,他當上宰相之後,無論是官員覲見還是布衣來訪,均待之以同樣禮節,送客出門,一定要客人上馬離去之後,才返回府第。這種謙謙儒雅的君子之風,也感染了當時的朝臣,據說韓琦也一改當年作風,變得非常和藹可親。
只是對狄青除外。
他還像當年對下屬那樣,雖然多了幾分客氣,但絕無對侍兩府大臣應有的尊重。而狄青呢?他是個面子很矮的人,心理總是不那麽官僚。就像不願去掉當年面上留下的黥文那樣,也不願意官升脾氣長,對韓琦指手畫腳。於是他還是像從前那樣,經常去拜見韓琦的老母,並且與韓琦的兒子們平輩相稱。
時間一長,心裏也難免郁悶。他說出了一句話:“我與韓琦功業官職相當,彼不過多一進士及第罷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也正是文官憤怒的根本原因。何況他還得罪了另外一個人。
當年韓琦得中高榜,長街誇官,同時狄青犯罪入伍。當時別的士兵哀嘆,彼等如此榮耀,我們就像糞土。狄青卻說,不見得,還得看能力如何。另一場景,韓琦在西北當著狄青的面殺了他的好友焦用,並且叫囂:“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
兩件事都與一個人有關,就是韓琦那屆,以狀元唱出東華門外的那位好男兒――王堯臣。這位了不起的狀元帥哥比韓琦都郁悶,他是狄青的正牌下屬,樞密院副使,正好歸狄青管!
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堯臣每天看著狄青就氣不打一處來,怎麽瞧怎麽難受。於是化禮節為問候,每天重覆一句話:“樞相大人,可真是愈加鮮明了。”註意目光,他盯著狄青臉上的金印。
天長日久,狄青終於火了。某天狄青突然微笑,註視著王堯臣。那目光曾讓黨項人發抖,讓儂智高崩潰。狄青說:“你要是喜歡,我就送你兩行,怎麽樣?”
王堯臣臉漲得通紅,半個字都說不出來。東華門外唱出來的好男兒,終於還是被個傻大兵給壓倒了。這不是王堯臣一個人的恥辱,這是整個進士系統,文官集團的恥辱!
當然這也包括文彥博本人,對於狄青他也恨得牙癢癢的。總是有人把他和狄青比,當年收覆貝州一城,就當了宰相,拿什麽和狄青平覆整個南方相比?欺世盜名,名不附實,只要有狄青在,他渾身上下哪兒都難受。這時他平心靜氣,仔細衡量,終於到了拿狄青開刀的時候。
不僅是說他需要,文官系統需要,就連老天爺最近都很幫忙。
這一年宋朝天災人禍不斷,兩者還不好分界。比如黃河水災,造成這樣的後果,天災大些,還是人禍大些?至少沒有六塔河的折騰,黃河還不會分岔吧?
說天災,天子之命系於天,所以皇帝病了,完全可以歸在上天降災裏;第二就是黃河,之後五月份開封地段下了整整一個月的大雨,城裏能飄的東西都飄起來了,比較松軟的也都泡爛了,市民出行基本都得劃船;到了七月份,突然間有一條一丈多長(地面目測)的彗星劃過天際,其亮度經久不散,直到八月份才走。緊接著太陽也出事了。
八月初一,出現了日蝕……簡直是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回頭說人禍,宋朝文官集團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目光久久地凝視在狄青的身上。在這種力度,和超級淵博的學問指導下,狄青的一言一行都閃爍著巨大的問號。
首先狄青的家裏出事了,好好的宅院,突然間在半夜裏“怪”光沖天,把開封府都驚動了。一時間街頭巷尾都在傳說和回憶中,這其中以宋朝的頂級文人兩制中的知制誥劉敞的總結最到位,他神色慌張地找到了當時的開封府尹、東京城市長王素。
“大人請翻閱五代史,唐朝的叛將,殺人惡魔朱溫當年的住宅就在狄青家附近。在他造反前夕,曾經發生過夜裏怪光出屋的現象。鄰裏還以為著了火,去救,卻什麽事也沒有。大人明鑒,現在狄青家的事是不是有些相像呢?”
王素很想說,像,真的很像。不過開封府裏有當天夜裏的備案記錄。那是狄青家的管家一時疏忽,把事兒給辦劣了。當時開封城有規矩,不論高門士紳,如果夜裏要做醮事(燒紙錢之類),要先通知廂吏,這樣就不會引起火災恐慌。
狄大管家給忘了,結果樞密府裏煙火升騰,外面人等奔走相告,來救火啊,去通知開封府!事情就是這麽個經過。但是坊間新聞的升級性是無敵的,第二天煙火就變成了怪光,緊接著怪光已經沒法吸引眼球,大家想了想,這樣吧,讓狄青家的狗長出犄角來怎麽樣?
這樣就比較新鮮靈異了吧!
第二件事,說來真讓狄青欲哭無淚。簡單地說,和開封城這次的雨災有關。說來這也怪趙光義,當年死活不讓他哥哥遷都,結果開封城這個地勢平緩,戰時無險可守,水來了也一馬平川的大操場就變成了個比較淺的人工湖。
人人都在水裏泡著,百姓沒辦法只能忍,達官顯貴都往高處搬。其中狄青選了個非常平民化,甚至集市化的地方――相國寺。
提起相國寺,一般來說,總在前面加上個“大”字。即大相國寺,它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建築學地位,以及名人效應。比如說,它最早的前身是戰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公子無忌即信陵君的故宅。不過拜通俗小說之賜,中國人都知道寺內有塊菜園子,一個叫魯智深的胖大和尚在那兒空手拔起棵垂楊柳……呵呵,但是說點實際的,大相國寺在北宋時期在中國無人不知,被東亞所有種族所向往,不是由於它的佛教禪林地位多麽崇高,而是它的經濟效應無與倫比。
帝國四面八方向開封汴梁匯集的水路碼頭,據資料考證,都有一個共同的終點站,那就是宋朝京城裏富裕的出家人居住區,大相國寺。這裏繁華,這裏嘈雜,這裏非常有錢,可也非常的沒品味。於是低調的狄青就選擇了在這裏避水災。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他走到哪裏都是平民的焦點,何況還到了平民數量超級多的大相國寺。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千萬雙眼睛的註視下,他就是宋朝當時的邁克爾·傑克遜,就是不老的傳奇劉德華。其結果就是他的行蹤暴露了,另一些傳說迅速流傳開來。
傳說裏外面瓢潑大雨,狄青在相國寺的正殿裏行走坐臥,這副場景是多麽的令人神往啊――神聖莊嚴的殿堂,魁偉英武的軍方第一人高視闊步,軒昂往來,讓外面的黎民百姓看得如醉如癡。尤其是當時的主人公還身披著一領黃色的衣袍。
這還是狄青嗎?這分明是趙宋的開國之祖趙匡胤!
真是罪大惡極,駭人聽聞,宋朝的文官集團迅速達成了統一意見。立國百餘年後終於出現了一個頂風作案的奸雄,一旦讓他得勢,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已經加身了)勢必就會重演,那時刀兵四起,國將不國,連帶著我們的幸福生活也將徹底泡湯。
同志們,我們還等什麽,還不聯合起來,把狄青消滅在相國寺裏?
一呼百應,出手的人很多。簡短節說,選出最有名望,打擊力度最大的兩個人作代表。他們就是宋朝的頂級文人,兩制官中各一位。
知制誥劉敞,翰林學士歐陽修。
劉敞從始至終對這件事超熱心,在狄青家“怪”光沖天之夜充當報警人去見開封府尹王素之後,又集中精力給皇上寫了封奏章。內容把狄青周圍近年來所有的奇聞怪事列總了一下,就像個才出土新發現的唐人小說似的,最後歸納出一個主題――“……今外說紛紛,雖不足信,要當使無後憂,寧負青,無使負國家。”
他全是出自一片愛國忠君之心,才要讓狄青下地獄的。盡管自己也說,沒有實際根據。
比較無厘頭,相比之下,歐陽修大才子的文章才有點看頭。“真學士”曾經專門提筆寫過一篇命題論文,名字就叫做《論狄青》。文章裏仔細回顧了狄青出人頭地的官方記錄,說他出自行伍,號為勇武,在西北戰場上所向披靡,在兩廣平叛,挽回國家局勢。
非常的客觀,之後還特別地聲明了一下,狄青當樞密使4年來,沒有任何過錯。這是不是成了一篇歌頌狄青好榜樣的樣版戲了呢?且慢,國手布局,步步緊逼,他誇你的時候,小心棒子已經提到了手裏。筆鋒一轉,但是,“蓋軍士本是小人……”,他真是老毛病改不了,什麽事都從君子、小人的分界線上來說事。在歐陽大才子的心裏,所有軍人都是奸詐、無德、低級、危險的劣等分子!
之後的話可想而知了,他論述了狄青多麽的得軍心,更得民心,長此以往,險過剃頭。並且還有了上古時的中華玄學的總根據來印證――“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以此類推,現在又是發洪水,又是下大雨,都是武將們帶來的禍患,上天給我們示警呢。
所以請陛下急早準備,把狄青貶出朝廷。這是為天下做好事,也是對狄青本人的愛護。免得以後出了大事,不得不殺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理由充分,國不可一日無君,皇上病成這樣,大臣們必須心裏有數。
看著很忠心,沒想到被大太監們一口駁回,皇宮內部的事,輪不到你們宰相說話,該幹嘛幹嘛去,別給自己找禍!
實事求是地說,太監們的話沒錯。皇宮內外一條門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之所以要徹底分離開,不光是皇帝的男性心理作祟,拒絕任何給自己戴綠帽子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有人身安全,更有政治安全。
古往今來,能帶著人馬隨意出入皇宮的,只有董卓、曹操等亂臣賊子,想篡位的。其餘想隨時掌握皇宮內部消息的,也都不是善類。就像這時,文彥博看著是忠心耿耿,可如果開了這個先例,以後皇帝只要有個小病小災,他就隨時掌控皇宮,這個天下姓趙還是姓文?
道理誰都懂,有的人猶豫了,比如富弼。文彥博卻大吼一聲,當了一回吹風機,他在史志聰的耳朵邊吼了一大通的道理。這很平常,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道理”,根本就壓不服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最後的一句話――來人,帶他去直省官署簽字,立軍令狀。以後宮裏的事兩府大臣不知道,就砍了他。
史志聰立即就服了,不僅答應每天匯報病情,就連當天晚上皇宮各個城門要關閉時,他都要守門的去找文彥博說話,關不關城都由您做主!
文彥博很清楚,這不是服,而是不得不服,看來會有後患。不過他管不了這麽許多了。當天他站在暗夜裏的皇宮門前,遙望宮闕,心懷陛下。皇上,明天要是能見您一面,該有多好啊!
如願以償,第二天他就真的見著皇帝了。初七日,大清早的皇帝突然間披頭散發地沖出皇宮,嘴裏還高喊著:“皇後和張茂則謀大逆!”
文彥博、富弼的頭發瞬間頂起了官帽,大逆……那不僅是造反,還要刺王殺駕!皇帝是連滾帶爬地沖出來申請政治避難了,臣子們還等什麽,還不沖上去救人?
卻見昨天的一幕重演,皇帝顫抖的手一直向前伸著,內侍們一擁而上,把他牢牢按住,集體轉身,返回了皇宮。留下了外面一大片的大臣們發呆。
同志們,看架勢,皇上剛才喊救命倒也像哈……正想著,太監們回頭說了句話,讓他們從頭頂涼到了腳心。“相公們還是為官家頒赦消災吧。”
頒赦,指大赦天下,除了幾項十惡不赦的大罪之外,所有犯人都可以回家,重新當良民。一般來說,不到最後一步,是不會動用這一招兒的。這代表著所有的大內禦醫都絕望了,皇上病治不了,得老天爺開恩才能奏效!
陰雲蓋頂,兩府大臣們覺得天塌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局面是宋朝自建立以來從沒有過的惡劣。皇上瘋魔了,連個太子都沒有,偌大的國家誰來管理?頭疼中,才顯出了誰是與眾不同的,文彥博瞬間就把麻煩轉嫁給了太監們。
他提出了第二個要求。大赦先等等,沒過初十,不許驚擾天下,誰知道幾天之中會有怎樣的轉機。先在皇宮內院的大慶殿裏設醮,向上天祈禱。兩府大臣自今日起,就留在大內裏過夜,日夜值班,隨時對皇帝負責。
太監們目瞪口呆,別說是宋朝,就算唐朝、兩晉或者漢朝,都沒有大臣們拉幫結夥在皇宮裏過夜的,尤其是皇上病危,群龍無首的時候,不說政治上的後果,你們這票人讓滿宮的嬪妃們的聲譽都飄紅染色?!
大太監史志聰忍無可忍,說了一句。“相公們,這事沒有先例,只管不妥吧?”
文彥博冷冷地回答。“現在這樣的情況,難道有先例可查嗎?”
太監們集體閉嘴,誰都知道再聊下去,就又是軍令狀說話。算你狠,史志聰轉身就走,說來他真是丟人,太監們在宋朝的威風都被丟盡了,想想以前十全大太監王繼恩的時候,哪個宰相敢這樣猖狂?不過他很清醒,憤怒歸憤怒,他知道太監權力的最重要一環,現在歸零了,無論如何都沒法和外臣較量。
太監必須得有皇帝撐腰,才有威力。
史志聰忍了,大臣們在皇宮內院裏住了下來。也許是祈禱起了作用,第二天初八,仁宗的神智稍微恢覆了些,能走出崇政殿和大臣們見一面。一面之後,馬上又消失了,大臣們盯著寢宮的大門開始交換眼色。
各位同仁,都到這步了,還留著這扇門幹嘛?
一天之後,大臣們一步步走向了皇帝的最後一層遮蓋物――寢宮大門。這時史志聰又沖了上來,不管怎麽說,你們不能到皇上的臥室裏吧?卻不料剛想說話,就被富弼吼了回來:“宰相安可一日不見天子!”
史志聰終於一衰再衰,衰到底,連說話的權力都沒有了,直接被吼聲趕跑,躲進皇宮的更深處。從這一天起,不僅兩府大臣可以隨意出入皇宮,問候到皇上的床邊,就連兩制官都能每天到內東門問安,百官們不管職稱大小,每5天也可以進入一次。
皇宮徹底開放,成了宋朝高檔菜市場。
這樣一來,好處很明顯,壞處也立竿見影。皇上的病情公開化了,別說什麽官方病例,官場裏的小道消息像風一樣快,瞬息之間就流竄了宋朝全境,其間當然少不了北京大名府的前宰相賈昌朝。賈大佬狠抽了自己一個大嘴巴,這事兒很熱鬧嘛,怎麽能少了他?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都是天生地造,為他定做的好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幾天之後,兩府大臣們正聚集在皇宮裏說事,突然間闖進來兩個人。按說這時天大地大,宰執權力最大,可這兩個人誰也不敢輕視,因為他們代表著上天。
宋朝的司天官,專門管理緝查官方民間各種各樣的逆天悖理的事兒的人,整個就是神仙在人間的代表。比如天上偶然劃過一道流星,他們都有權警告皇上,這是上天看你不順眼,馬上自我檢討,你都做過什麽壞事了?
這時他們闖進來,說了一句話。“國家不當穿河於北方,致聖體不安。”河,指的是六塔河,它在開封之北。司天官精確計算過了,以官方的風水感應方位,就是你們亂挖,才把皇上挖病的!
提到六塔河,文彥博的腦子裏瞬間就閃出了一條關系網。六塔河――黃河――治水方案――賈昌朝,賈昌朝――宮中侍講――好多太監――皇上病了!
政治鬥爭的水平,一定要建立在對官場系統的了解上。文彥博從萬千頭緒裏準確地挑出了敵對分子,賈昌朝賊心不死,要利用當年他在皇宮裏當侍講時結識的太監們搞事,借皇帝生病的機會,來搞垮六塔河計劃。
分析出原因,文彥博選擇了沈默。真正的危險還沒臨頭,這兩個司天官突然來喊了一嗓子,像威脅不是威脅,像控訴不像控訴,真正的目的是什麽?
謎底還沒揭開呢……
幾天之後,謎底揭曉。這兩個人又闖進來了,這次不僅重申了六塔河開挖必須停工,還遞交了一份解決辦法--請皇後聽政,這是解決目前狀態的唯一正解!
緊接著大太監史志聰出現,從春節開始就灰頭土臉的太監大佬變得容光煥發,他從後宮帶來了一份書面材料,命令宰執大臣們全體走人,從皇宮內院滾出去,恢覆國體。
實事求是地講,這兩條意見都是正確的。在中國的封建時代,皇後與皇帝是敵體,兩人是平等的。雖然男權至上,皇帝可以休老婆,但相比於宰執大臣,皇後仍然神聖無比。
所有大臣,都不過是她的家臣!
由此可以推論出,文彥博、富弼等人不經皇後允許就私自闖進皇宮,賴著不走,而且作威作福,呵斥內侍,這都是十惡不赦的大罪。現在用書面文字叫他們滾出去,都是相當溫和,甚至懦弱的表現了。
那麽宰執大臣們是什麽反應呢?富弼怎樣不清楚,文彥博還是很平靜,他靜靜地聽完司天官的發言,打發他們先回去聽信。接過了史志聰交過來的文件,仔仔細細地看,然後臉上浮現出了欣喜的表情,緩緩地點頭,像是鼓勵,又像是如釋重負,以前所未見的和藹,請史大太監暫時回避。
一切跡象都像文彥博屈服了,賈昌朝的連環計得逞,以皇後壓服宰執,一舉毀掉六塔河計劃,甚至給稍後可能進行的大清算留下了伏筆。這樣的大逆不道,罷官都是輕的吧?!
危機臨頭,怎麽化解?一般人能看出危機在哪裏,再想出保全自身的辦法,就是相當了不起了。可文彥博不這樣。這人的本事之一,就是“驅敵為奴”大法。能讓他的敵人為他辦事。
最開始是先做了一個小動作,說來那就是史志聰犯的錯了。史太監畢竟不是十全大太監王繼恩那樣在殘酷的鬥爭環境裏成長起來的人才,他沈醉在樂觀的前景裏,沒註意到文彥博一邊表示讚賞,一邊卻把文件穩穩地……收進了懷裏。
這樣重大的決策,沒有當場和其他宰執大臣們宣布!更何談商議和執行?
等到這兩撥人分批支走之後,文彥博的反擊立即展開,他火速宣召那兩個司天官回來覲見,見面之後劈頭蓋臉地喝問:“爾等今日有話想說?”
“是。”兩人還是那麽硬氣。
文彥博大怒:“天文異變,這是你們的職責,可以講。可國家大事是你們有權過問的嗎?你們犯罪當斬!”
兩個司天官當時冷汗就下來了,他們何嘗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有權說話,卻無權下命令,這時宰相發怒,真要砍他們的話,無論是賈昌朝,還是史志聰,除非是皇後,要不然沒人能救得了。可皇後為他們求情……這個夢不現實!
說話間文彥博把文件拿了出來,交給其他大臣們傳閱,只見文件就像病毒,誰看了誰發抖,個個臉色變青。突然間集體怒吼:“奴敢僭言,何不斬之!”這都是幾十年官場歷練出來的老官僚了,危機指數瞬間就都讀懂。你死我活的時刻到來,絕對不能手軟。
可文彥博卻反對,他說了一句話,就讓全體同僚都安靜了下來。“若殺這兩人,於中官不安。”小心皇後陛下抓狂。
大家一下子就都明白過來了,他們進宮本來就是無視皇後的威權,這時再殺了提意皇後聽政的人,難道真是要逼著皇後跟他們勢不兩立?
可問題是現在已經勢不兩立了,之所以還平靜,只是因為曹皇後是那麽的賢德,一輩子也沒發過一次火。現在怎麽辦,要讓局勢不繼續惡化,讓曹皇後繼續平靜,得怎麽辦呢?
大臣們冥思苦想,文彥博已經轉臉,突然向那兩個司天官露出了迷人的微笑,該怎麽辦,你倆知道嗎?
兩個小辦事員頓時一陣惡寒,後悔得直想哭。他們別的不知道,自己的腦袋快搬家了還是清楚的。真希望時光能倒流,玩什麽政治投機啊,老老實實地活著比什麽都強!
不想死,就得聽話,文彥博給他們指了條路,仍舊還是發揮他們的特長,到六塔河挖掘工地上去,一定要“好好”地計算啊,這個工程到底和皇上的病有沒有關系……傻子都知道調查的結果。這兩個司天官連夜出京趕赴現場,經仔細勘測、精密計算,發現了個根本性地失誤。
以前的推論是錯的,因為六塔河的方位是東北,而不是正北,和皇上的病沒有半點的幹系!
緊接著好運臨頭,皇上在正月十四那一天,就像突然昏倒一樣,突然間神智清醒,能上班見人了。這樣一來,局勢徹底翻轉,皇後根本沒有理由走上前臺了,賈昌朝、史志聰的計劃徹底流產。這還不算完,尤其絕妙的是仁宗有了點小變化。他從這一天起就面無表情,沈默不語,對誰都不說一個字。
就算在上朝辦公時,也只是點點頭,或者搖搖頭而已。在這種局面下,想一想寫奏章彈劾宰執進大內的臣子們得多郁悶,皇上連理都不理!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皇帝臉上的表情在一點點地恢覆,政府在一天天地正常工作,六塔河那邊的工程更是緊鑼密鼓地實施,終於到了竣工的那一天。六塔河竣工,就意味著黃河上游8年前決堤的商胡終於可以了合龍了。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四月初一日,商胡順利完工,奔騰肆虐的黃河水終於變得溫順,千裏之外的六塔河把她多餘的水量分走,一切步驟按部就班,實現著最初的計劃。千年水禍就此解決,文彥博、富弼還有李仲昌等治水人員終於成功了!
打住,只成功了幾個時辰。幾個時辰之後,突然間河水猛漲,不可遏制,商胡在剛剛合龍不久,連民工和士兵都沒有從堤上撤下來時,就重新崩潰。國家近8年的討論,半年的施工,數百萬貫的錢財,千百條的人命瞬間就被洪水吞沒。
讓歐陽修說中了,商胡再次決口,原因就在下游負責減水的六塔河。它實在是太小了,剛開始時還好,一旦商胡合龍,水流量突然間增大,它幾乎是立即就支撐不下去了。
滾滾洪水倒卷回上游,造成了商胡重新決堤的悲劇。
事故出現,根本沒法挽救。宋朝當局只能聽之任之,讓洪水想怎麽流就怎麽流,這回算是徹底放棄了。從這之後,黃河不止不一次地決堤,它恢覆了遠古無人時的狀態,循地理地貌,自己完成了從新找路入海的工作。
那是在4年之後,再一次在大名府附近決堤,黃河向東分出了一條支流,它下接界首河,在冀、魯之間入海。這樣黃河在北宋年間就變樣了,她成了一條二股河,中下游之後,形成了北路、東路兩條水流。這就像老天爺跟中國人開的玩笑。
你們想要的,他老人家都給了。六塔河減不了水,這條東流來減,但仍然有代價。這條東流實際上走的是西漢時期黃河改道時的一條舊路,朝代更疊,早就荒廢,它比原來的故道更加為害,這是後話,以後再說。
回到開封城裏,出了這樣的大事,就算賈昌朝這些政敵不追究,禦史臺、知諫院的言官們也不會放過。他們連名上書,要求嚴懲治水失職人員。
治誰呀?文彥博、富弼都在郁悶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大內、皇後都得罪了,可結果呢?居然搞到了這步田地。可也沒什麽,在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面前,是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還是由文彥博出面,他使出了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能用的兩大政壇絕招。
這兩招一旦用出來,就從來沒有失效的時候。
第一招,永不認錯。
請大家留意,可以去隨意翻人類各國歷史,每一個叫得響的大人物,從來都沒有說過自己做錯過什麽的時候。人可以死,主張可以被打倒,但信念永遠無敵!這一點表現在文彥博的身上,就是誰也沒犯錯,連黃河本身都是無辜的。什麽?你真的要追究?嗯,給你看官方文件,六塔河計劃是皇上禦筆親批的,我們都是辦事人,你想連皇上也追究嗎?
查一下資料,會看到事故直接現任人的處罰決定。以李仲昌和內侍張懷恩為例,李仲昌原為殿中丞,被“降”為大理寺丞;張懷恩原為供備庫副使,被“降”為內殿承制。幾乎跟沒有處罰一樣。
這一頁就算揭過去了。真正厲害的是第二招。
第一招讓人敢怒不敢言,第二招可以讓人精神抖擻,興趣盎然地忘記憤怒,重新和宰執大臣們打成一片。那就是傳說中的無敵招數――轉移視線。
這一招不是誰都能用的,唯其威力強大,所以難度極高。使用者得準確地判斷出周圍空間裏裏彌漫的空氣是什麽味道的,大眾的意願裏有著怎樣的可乘之機。才能尋隙覓縫,達到自己的個人目的。
這還不算,歷史上能成功地使用這招的人,還必須在那個時段裏超級幸運。因為能轉移公眾視線的事情實在不多,都是屬於可遇不可求那類性質,不僅得有心,還得有那個命,才能找得到。
文彥博就是那個既有心,又有命的人。這時整個文官系統都對他們這屆領導班子怒目而視,那麽要怎樣才能讓他們重新緊緊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呢?命題很覆雜,操作卻極簡單。
只要找到比他更讓文官集團厭惡的人就成了。而這個人,已經整整讓宋朝所有文人厭惡了4年之久――當時西府大臣,樞密使狄青。
4年以來,狄青讓每一個文人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果詳細排列的話,他不僅讓東京城裏的頂級達官顯貴們難受,就連整個宋朝的風氣都隨之改變。每次他上街,立即就會出現堵塞現象。人潮翻滾,大家爭著目睹宋朝自建國以來第一位面有黥文的平民宰執。
那時節,每個百姓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仰慕,還有共同出身的認同。他們爭著傳頌這位百戰將軍有多神勇,是漢人裏少有的好漢。更不用說京城內的禁軍,每當此時,他們都激動得難己克制,這是整個武將群落的驕傲,近百餘年的欺壓和屈辱了,終於有了個揚眉吐氣的兄弟!
這些都讓文官們憤怒,準確地說,是發自心底的不安。文彥博都看在眼裏,在六塔河決口,黃河水災加劇的局勢下,他靜靜地坐在東府中書省裏,仔細計算狄青的敵人到底有多少,文官集團裏有誰恨他到了哪一步。
首先就是韓琦。
這位狄青在西北戰場上的老領導,在慶歷新政失敗後,貶出京城好多年了,最近又調了回來。只是職務低了好多,變成了兩府之外的三司使。心高氣傲,連排名在範仲淹之後都無法容忍的韓相公,居然成了原下屬,一個殺胚賊配軍狄青的下級,這讓他實在忍無可忍!
但還得忍,朝廷名分排在那兒。可韓琦自有他的招數,讓狄青難受。
話說宰相自古為百官之首,自唐代以來,有個規矩叫“禮絕百僚”。就是說,官員不論長幼,見了宰相都要跪下磕頭,而宰相平身受拜,只需欠身拱手就可以,送客從來不下臺階。
這個規矩被富弼打破了,他當上宰相之後,無論是官員覲見還是布衣來訪,均待之以同樣禮節,送客出門,一定要客人上馬離去之後,才返回府第。這種謙謙儒雅的君子之風,也感染了當時的朝臣,據說韓琦也一改當年作風,變得非常和藹可親。
只是對狄青除外。
他還像當年對下屬那樣,雖然多了幾分客氣,但絕無對侍兩府大臣應有的尊重。而狄青呢?他是個面子很矮的人,心理總是不那麽官僚。就像不願去掉當年面上留下的黥文那樣,也不願意官升脾氣長,對韓琦指手畫腳。於是他還是像從前那樣,經常去拜見韓琦的老母,並且與韓琦的兒子們平輩相稱。
時間一長,心裏也難免郁悶。他說出了一句話:“我與韓琦功業官職相當,彼不過多一進士及第罷了。”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也正是文官憤怒的根本原因。何況他還得罪了另外一個人。
當年韓琦得中高榜,長街誇官,同時狄青犯罪入伍。當時別的士兵哀嘆,彼等如此榮耀,我們就像糞土。狄青卻說,不見得,還得看能力如何。另一場景,韓琦在西北當著狄青的面殺了他的好友焦用,並且叫囂:“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兒!”
兩件事都與一個人有關,就是韓琦那屆,以狀元唱出東華門外的那位好男兒――王堯臣。這位了不起的狀元帥哥比韓琦都郁悶,他是狄青的正牌下屬,樞密院副使,正好歸狄青管!
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堯臣每天看著狄青就氣不打一處來,怎麽瞧怎麽難受。於是化禮節為問候,每天重覆一句話:“樞相大人,可真是愈加鮮明了。”註意目光,他盯著狄青臉上的金印。
天長日久,狄青終於火了。某天狄青突然微笑,註視著王堯臣。那目光曾讓黨項人發抖,讓儂智高崩潰。狄青說:“你要是喜歡,我就送你兩行,怎麽樣?”
王堯臣臉漲得通紅,半個字都說不出來。東華門外唱出來的好男兒,終於還是被個傻大兵給壓倒了。這不是王堯臣一個人的恥辱,這是整個進士系統,文官集團的恥辱!
當然這也包括文彥博本人,對於狄青他也恨得牙癢癢的。總是有人把他和狄青比,當年收覆貝州一城,就當了宰相,拿什麽和狄青平覆整個南方相比?欺世盜名,名不附實,只要有狄青在,他渾身上下哪兒都難受。這時他平心靜氣,仔細衡量,終於到了拿狄青開刀的時候。
不僅是說他需要,文官系統需要,就連老天爺最近都很幫忙。
這一年宋朝天災人禍不斷,兩者還不好分界。比如黃河水災,造成這樣的後果,天災大些,還是人禍大些?至少沒有六塔河的折騰,黃河還不會分岔吧?
說天災,天子之命系於天,所以皇帝病了,完全可以歸在上天降災裏;第二就是黃河,之後五月份開封地段下了整整一個月的大雨,城裏能飄的東西都飄起來了,比較松軟的也都泡爛了,市民出行基本都得劃船;到了七月份,突然間有一條一丈多長(地面目測)的彗星劃過天際,其亮度經久不散,直到八月份才走。緊接著太陽也出事了。
八月初一,出現了日蝕……簡直是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回頭說人禍,宋朝文官集團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目光久久地凝視在狄青的身上。在這種力度,和超級淵博的學問指導下,狄青的一言一行都閃爍著巨大的問號。
首先狄青的家裏出事了,好好的宅院,突然間在半夜裏“怪”光沖天,把開封府都驚動了。一時間街頭巷尾都在傳說和回憶中,這其中以宋朝的頂級文人兩制中的知制誥劉敞的總結最到位,他神色慌張地找到了當時的開封府尹、東京城市長王素。
“大人請翻閱五代史,唐朝的叛將,殺人惡魔朱溫當年的住宅就在狄青家附近。在他造反前夕,曾經發生過夜裏怪光出屋的現象。鄰裏還以為著了火,去救,卻什麽事也沒有。大人明鑒,現在狄青家的事是不是有些相像呢?”
王素很想說,像,真的很像。不過開封府裏有當天夜裏的備案記錄。那是狄青家的管家一時疏忽,把事兒給辦劣了。當時開封城有規矩,不論高門士紳,如果夜裏要做醮事(燒紙錢之類),要先通知廂吏,這樣就不會引起火災恐慌。
狄大管家給忘了,結果樞密府裏煙火升騰,外面人等奔走相告,來救火啊,去通知開封府!事情就是這麽個經過。但是坊間新聞的升級性是無敵的,第二天煙火就變成了怪光,緊接著怪光已經沒法吸引眼球,大家想了想,這樣吧,讓狄青家的狗長出犄角來怎麽樣?
這樣就比較新鮮靈異了吧!
第二件事,說來真讓狄青欲哭無淚。簡單地說,和開封城這次的雨災有關。說來這也怪趙光義,當年死活不讓他哥哥遷都,結果開封城這個地勢平緩,戰時無險可守,水來了也一馬平川的大操場就變成了個比較淺的人工湖。
人人都在水裏泡著,百姓沒辦法只能忍,達官顯貴都往高處搬。其中狄青選了個非常平民化,甚至集市化的地方――相國寺。
提起相國寺,一般來說,總在前面加上個“大”字。即大相國寺,它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建築學地位,以及名人效應。比如說,它最早的前身是戰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公子無忌即信陵君的故宅。不過拜通俗小說之賜,中國人都知道寺內有塊菜園子,一個叫魯智深的胖大和尚在那兒空手拔起棵垂楊柳……呵呵,但是說點實際的,大相國寺在北宋時期在中國無人不知,被東亞所有種族所向往,不是由於它的佛教禪林地位多麽崇高,而是它的經濟效應無與倫比。
帝國四面八方向開封汴梁匯集的水路碼頭,據資料考證,都有一個共同的終點站,那就是宋朝京城裏富裕的出家人居住區,大相國寺。這裏繁華,這裏嘈雜,這裏非常有錢,可也非常的沒品味。於是低調的狄青就選擇了在這裏避水災。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他走到哪裏都是平民的焦點,何況還到了平民數量超級多的大相國寺。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千萬雙眼睛的註視下,他就是宋朝當時的邁克爾·傑克遜,就是不老的傳奇劉德華。其結果就是他的行蹤暴露了,另一些傳說迅速流傳開來。
傳說裏外面瓢潑大雨,狄青在相國寺的正殿裏行走坐臥,這副場景是多麽的令人神往啊――神聖莊嚴的殿堂,魁偉英武的軍方第一人高視闊步,軒昂往來,讓外面的黎民百姓看得如醉如癡。尤其是當時的主人公還身披著一領黃色的衣袍。
這還是狄青嗎?這分明是趙宋的開國之祖趙匡胤!
真是罪大惡極,駭人聽聞,宋朝的文官集團迅速達成了統一意見。立國百餘年後終於出現了一個頂風作案的奸雄,一旦讓他得勢,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已經加身了)勢必就會重演,那時刀兵四起,國將不國,連帶著我們的幸福生活也將徹底泡湯。
同志們,我們還等什麽,還不聯合起來,把狄青消滅在相國寺裏?
一呼百應,出手的人很多。簡短節說,選出最有名望,打擊力度最大的兩個人作代表。他們就是宋朝的頂級文人,兩制官中各一位。
知制誥劉敞,翰林學士歐陽修。
劉敞從始至終對這件事超熱心,在狄青家“怪”光沖天之夜充當報警人去見開封府尹王素之後,又集中精力給皇上寫了封奏章。內容把狄青周圍近年來所有的奇聞怪事列總了一下,就像個才出土新發現的唐人小說似的,最後歸納出一個主題――“……今外說紛紛,雖不足信,要當使無後憂,寧負青,無使負國家。”
他全是出自一片愛國忠君之心,才要讓狄青下地獄的。盡管自己也說,沒有實際根據。
比較無厘頭,相比之下,歐陽修大才子的文章才有點看頭。“真學士”曾經專門提筆寫過一篇命題論文,名字就叫做《論狄青》。文章裏仔細回顧了狄青出人頭地的官方記錄,說他出自行伍,號為勇武,在西北戰場上所向披靡,在兩廣平叛,挽回國家局勢。
非常的客觀,之後還特別地聲明了一下,狄青當樞密使4年來,沒有任何過錯。這是不是成了一篇歌頌狄青好榜樣的樣版戲了呢?且慢,國手布局,步步緊逼,他誇你的時候,小心棒子已經提到了手裏。筆鋒一轉,但是,“蓋軍士本是小人……”,他真是老毛病改不了,什麽事都從君子、小人的分界線上來說事。在歐陽大才子的心裏,所有軍人都是奸詐、無德、低級、危險的劣等分子!
之後的話可想而知了,他論述了狄青多麽的得軍心,更得民心,長此以往,險過剃頭。並且還有了上古時的中華玄學的總根據來印證――“水者陰也,兵亦陰也,武臣亦陰也。”以此類推,現在又是發洪水,又是下大雨,都是武將們帶來的禍患,上天給我們示警呢。
所以請陛下急早準備,把狄青貶出朝廷。這是為天下做好事,也是對狄青本人的愛護。免得以後出了大事,不得不殺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