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息國內叛亂
關燈
小
中
大
王德用。
他的名字早就成了傳說中的一部分。少年時千裏奔襲,把李繼遷趕出青、白池老巢;28年前澶淵大戰,他和父親王超指揮定州大陣,近15萬精兵,截斷了蕭太後和遼聖宗的退路,種種威脅,終於讓遼國簽下了“澶淵之盟”。在宋朝,乃至於在遼國和西夏方面,他和真宗朝末期、仁宗朝劉娥當政的十年間的名將曹瑋一個等級。
兩個遼國使者一聽,立即來了興趣。一定要去拜見。
走進澶州城,兩個遼國人大吃一驚。他們這次來要挾的理由之一就是宋朝不守規矩,在邊境線增兵、修堡、挖溝,可雙方都心知肚明,增的是民兵,根本不構成威脅。這時澶州城裏布滿了正規軍,大街小巷上警戒森嚴,完全是戰時標準。這是怎麽回事?
宋朝早有準備,根本就是在準備打仗?
帶著滿肚子的問號,他們見到了傳說中的少年英雄。王德用這時須發皆白,已經整整62歲了。花甲老將威風不減當年,遼國的使者一見面就奉送了一頂高帽子。
“您的大名我們真是久仰了,今天相見,實在幸運。今年澶州這一帶大豐收,都是您治理得好啊。”
王德用微微一笑,做過樞密使的人,宋朝的頂級高官,什麽樣的客套話沒見過?他很輕松地就把話題引入正軌。
“我們的天子聖明仁德,所以才連年豐收。”
沒滋味的套話,精彩的在下面,王德用把他們引進客廳,談話中給他們介紹了一些在座的名流。這些名字,就讓蕭英、劉六符聚精會神甚至警惕戒備地靜聽(竦聽)。
原樞密使王德用現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再過些日子就加封為定州兼三路都部署,總領北方軍事;以前的三司使程琳,現在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再兼河北安撫使;前宰相陳執中知青州,兼青、淄、濰等州安撫使,這三個頂級人物之外,還有大批量的人員職務調動。方向只有一個,向北。
這些都清晰無誤地顯示出宋朝正在向東北方向集結力量,面對威脅,宋朝選擇了強硬對抗。
這之後,才有的遼國使者對富弼的私下聊天。這兩個人先是把遼國皇帝真正的目標說了出來。有兩個,要麽把土地交出來。
要麽,把宋朝的公主嫁過去。兩者必得其一。
土地和公主,先不要說土地,宋朝立國以來的確丟失過,比如西夏方面的靈州。但是公主,宋朝不是唐朝,更不是漢朝。漢朝從劉邦開始,歷代君主就有市井無賴的氣息,為人做事的時候只講手段,難得講到品味和正規。比如劉邦見著儒家弟子,就把他們高高的帽子抓下來當眾撒尿。漢武帝的朝廷標新立異,大男人裸體穿著紗料上殿,居然大為欣賞。
尤其那時更沒有後來的所謂道學理教,女子再婚,甚至私生子,都沒有什麽不光彩。比如漢人的絕世名將霍去病,一點都不隱瞞自己是私生子,並且是奴仆所生的私生子身份。所以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北方蠻族。
當然了,他們做這種事時同樣的不正規,通常都用宮女代替;
唐朝,是一個胡漢難分的時代。李氏王朝的皇室血統裏就帶有胡人血脈,由此衍生出後來一次次地向異族求援,來平息國內叛亂。直到出現安祿山,胡人終於尾大不掉,挖出了唐朝覆滅的大坑。在這種心態下,他們不介意與異族人通婚。
何況他們的強者身份,也讓通婚沒有屈辱感。
但是宋朝不行,趙匡胤、趙光義雖然出身平民,但向往文化。禮教大防,漢本位思想,都在這時覆蘇,後來的程朱禮學能在宋朝發芽壯大,絕不是偶然的。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尤其是這時宋朝處於劣勢,如果通婚,就是比戰敗求和,丟失領土更大的奇恥大辱!
說出了條件,兩個遼國人很可能看到了富弼憤怒的神色,他們立即又加了一句話。“可從,從之。不從,更以一事塞之。王者愛養生民,舊好不可失也。”
能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算了,找個理由搪塞過去,您可千萬別發火,咱們兩國的友好關系才是最重要的。還得指望您辦事哪。
進了開封城,這兩人的嘴臉再次變化,和剛到邊境線上差不多。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當然給仁宗皇帝跪下磕頭是免不了的,說出來的話卻完全是上國身份。
怎樣,笑話這兩個契丹人嗎?千萬別,人家的使者功夫很地道。臺面上一套,臺下面一套,身上帶著使命呢,兩面三刀是這個活兒的基本功。
本著契丹的國書精神,他們要求宋朝先得把以往幾十年虐待遼國的理由解釋清楚,捎帶著又來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臨場發揮。
劉六符說,你們南朝總在邊境挖溝幹什麽?不就是提防著我們的騎兵嗎?告訴你們,那半點用都沒有,我們扔點蘆葦了、稻草了就能跳過去。實在想來狠的,我們索性把溝堤挖開,10萬騎兵每人扔一包土就足以填平它!
說完甩手下殿,留下宋朝君臣在那兒喘粗氣。好半天,趙禎問,大家說話,問題怎麽答,溝的事怎麽辦,是不是遼國人真的容不下它,有它就能招來10萬騎兵外加土包子?還是說我們修這些工事完全是掩耳盜鈴,除了讓人笑話,根本半點用都沒有?
註意,從這時開始,歷史就變得非常兒戲,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富足最強大的國家,討論最嚴肅最重大的領土問題時,使用的手段、說法、提問、解答,都像小孩子在做游戲。之所以會這樣,不是說宋朝和遼國在退化,這一代的君主都是廢物。而是揭露了一個真相,這個真相在當時只有少數幾個人能看破,但不包括趙禎和耶律宗真。要在隨後進行的各種爭端中,他們才會漸漸地明白。可那時早已事過境遷,發生過的,早已無法更改,更絕對沒辦法後悔。
這些爭端,決定了宋、遼、西夏三國的國運走勢。
看著最怯懦無能的,最吃虧屈辱的,反而最平安穩定。五千年歷史裏最被人向往的傳說盛世就在之後形成;最強悍進取的,最朝陽奮發的,變得一蹶不振,之後一百多年裏剩下的歷史再沒有半點值得驕傲的業績留下;至於那個最想占便宜,也真正兩邊都占了便宜的,它吃的虧最大,之後亡國滅種的大禍就種在這時!
這都是後話,現在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麽。
首先是智力問答,遼國的提問,由宋朝的頂級文人,前狀元、現翰林學士王拱辰答辯,王大人翻閱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很快找到了一個遼國的小紕漏。
他說,太宗皇帝當年打下北漢之後的確突然進攻了幽州,但那是在另一個突然發生的情況下,才做出的決定。遼國人先是表示中立,派正規使者到行軍大營中送禮物、套交情,可是另一邊又悄悄地發兵支援北漢,被我們發覺,才在石嶺關發生激戰,我們的郭進將軍大獲全勝。在這個歷史橋段裏,我們宋朝完全是被迫應戰,至於進攻幽州。
面對挑釁,我們還不能發洩一下嗎?
關於邊境上的水溝問題,王拱辰的看法是不理會。理由很簡單,契丹人要是真的把防騎溝渠看得一錢不值,他們就會閉嘴不說了,留著開戰時突然襲擊,那是多大的好處?現在說了,不過是口頭威脅而已。理都不要理,當什麽都沒聽到。
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要挾勒索。
面對遼國人的戰爭威脅,宋朝還價。割讓領土是絕不可能的,聯姻的事小有商量,正牌的公主就別做夢了,宗室旁枝的女孩兒或許可以。宋朝能答應的,只有加錢。在每年的30萬兩之上小有浮動。除此以外,再沒商量。
四月初七日,富弼跟著遼國使者上路,去遼國和耶律宗真面談。臨行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宋朝決定給富弼升官。這是慣例,當年澶淵大戰時,宋朝的談判使者是曹利用,身份只是樞密院的一個小辦事員,為了國家的體面,臨時升職到閣門祗候、崇儀副使。這時富弼是右正言、知制誥,已經相當的高了,尤其是知制誥,僅次於翰林學士。
照例升官,水漲船高,升他為禮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這就接近了宋朝頂級官場,可以說一步登天。讓人心跳,多少人做夢都在盼著,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熬資格的無恥老官,居然跑到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就因為年紀大了,沒機會進入兩府,實在是不甘心,實在是想要啊——
富弼的回答是,國有急難,臣唯命是從,來往奔波,是臣的職責,為什麽要用官爵來賄賂我?(奈何逆以官爵賂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的名字早就成了傳說中的一部分。少年時千裏奔襲,把李繼遷趕出青、白池老巢;28年前澶淵大戰,他和父親王超指揮定州大陣,近15萬精兵,截斷了蕭太後和遼聖宗的退路,種種威脅,終於讓遼國簽下了“澶淵之盟”。在宋朝,乃至於在遼國和西夏方面,他和真宗朝末期、仁宗朝劉娥當政的十年間的名將曹瑋一個等級。
兩個遼國使者一聽,立即來了興趣。一定要去拜見。
走進澶州城,兩個遼國人大吃一驚。他們這次來要挾的理由之一就是宋朝不守規矩,在邊境線增兵、修堡、挖溝,可雙方都心知肚明,增的是民兵,根本不構成威脅。這時澶州城裏布滿了正規軍,大街小巷上警戒森嚴,完全是戰時標準。這是怎麽回事?
宋朝早有準備,根本就是在準備打仗?
帶著滿肚子的問號,他們見到了傳說中的少年英雄。王德用這時須發皆白,已經整整62歲了。花甲老將威風不減當年,遼國的使者一見面就奉送了一頂高帽子。
“您的大名我們真是久仰了,今天相見,實在幸運。今年澶州這一帶大豐收,都是您治理得好啊。”
王德用微微一笑,做過樞密使的人,宋朝的頂級高官,什麽樣的客套話沒見過?他很輕松地就把話題引入正軌。
“我們的天子聖明仁德,所以才連年豐收。”
沒滋味的套話,精彩的在下面,王德用把他們引進客廳,談話中給他們介紹了一些在座的名流。這些名字,就讓蕭英、劉六符聚精會神甚至警惕戒備地靜聽(竦聽)。
原樞密使王德用現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再過些日子就加封為定州兼三路都部署,總領北方軍事;以前的三司使程琳,現在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再兼河北安撫使;前宰相陳執中知青州,兼青、淄、濰等州安撫使,這三個頂級人物之外,還有大批量的人員職務調動。方向只有一個,向北。
這些都清晰無誤地顯示出宋朝正在向東北方向集結力量,面對威脅,宋朝選擇了強硬對抗。
這之後,才有的遼國使者對富弼的私下聊天。這兩個人先是把遼國皇帝真正的目標說了出來。有兩個,要麽把土地交出來。
要麽,把宋朝的公主嫁過去。兩者必得其一。
土地和公主,先不要說土地,宋朝立國以來的確丟失過,比如西夏方面的靈州。但是公主,宋朝不是唐朝,更不是漢朝。漢朝從劉邦開始,歷代君主就有市井無賴的氣息,為人做事的時候只講手段,難得講到品味和正規。比如劉邦見著儒家弟子,就把他們高高的帽子抓下來當眾撒尿。漢武帝的朝廷標新立異,大男人裸體穿著紗料上殿,居然大為欣賞。
尤其那時更沒有後來的所謂道學理教,女子再婚,甚至私生子,都沒有什麽不光彩。比如漢人的絕世名將霍去病,一點都不隱瞞自己是私生子,並且是奴仆所生的私生子身份。所以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北方蠻族。
當然了,他們做這種事時同樣的不正規,通常都用宮女代替;
唐朝,是一個胡漢難分的時代。李氏王朝的皇室血統裏就帶有胡人血脈,由此衍生出後來一次次地向異族求援,來平息國內叛亂。直到出現安祿山,胡人終於尾大不掉,挖出了唐朝覆滅的大坑。在這種心態下,他們不介意與異族人通婚。
何況他們的強者身份,也讓通婚沒有屈辱感。
但是宋朝不行,趙匡胤、趙光義雖然出身平民,但向往文化。禮教大防,漢本位思想,都在這時覆蘇,後來的程朱禮學能在宋朝發芽壯大,絕不是偶然的。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尤其是這時宋朝處於劣勢,如果通婚,就是比戰敗求和,丟失領土更大的奇恥大辱!
說出了條件,兩個遼國人很可能看到了富弼憤怒的神色,他們立即又加了一句話。“可從,從之。不從,更以一事塞之。王者愛養生民,舊好不可失也。”
能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算了,找個理由搪塞過去,您可千萬別發火,咱們兩國的友好關系才是最重要的。還得指望您辦事哪。
進了開封城,這兩人的嘴臉再次變化,和剛到邊境線上差不多。高高在上,趾高氣揚,當然給仁宗皇帝跪下磕頭是免不了的,說出來的話卻完全是上國身份。
怎樣,笑話這兩個契丹人嗎?千萬別,人家的使者功夫很地道。臺面上一套,臺下面一套,身上帶著使命呢,兩面三刀是這個活兒的基本功。
本著契丹的國書精神,他們要求宋朝先得把以往幾十年虐待遼國的理由解釋清楚,捎帶著又來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臨場發揮。
劉六符說,你們南朝總在邊境挖溝幹什麽?不就是提防著我們的騎兵嗎?告訴你們,那半點用都沒有,我們扔點蘆葦了、稻草了就能跳過去。實在想來狠的,我們索性把溝堤挖開,10萬騎兵每人扔一包土就足以填平它!
說完甩手下殿,留下宋朝君臣在那兒喘粗氣。好半天,趙禎問,大家說話,問題怎麽答,溝的事怎麽辦,是不是遼國人真的容不下它,有它就能招來10萬騎兵外加土包子?還是說我們修這些工事完全是掩耳盜鈴,除了讓人笑話,根本半點用都沒有?
註意,從這時開始,歷史就變得非常兒戲,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富足最強大的國家,討論最嚴肅最重大的領土問題時,使用的手段、說法、提問、解答,都像小孩子在做游戲。之所以會這樣,不是說宋朝和遼國在退化,這一代的君主都是廢物。而是揭露了一個真相,這個真相在當時只有少數幾個人能看破,但不包括趙禎和耶律宗真。要在隨後進行的各種爭端中,他們才會漸漸地明白。可那時早已事過境遷,發生過的,早已無法更改,更絕對沒辦法後悔。
這些爭端,決定了宋、遼、西夏三國的國運走勢。
看著最怯懦無能的,最吃虧屈辱的,反而最平安穩定。五千年歷史裏最被人向往的傳說盛世就在之後形成;最強悍進取的,最朝陽奮發的,變得一蹶不振,之後一百多年裏剩下的歷史再沒有半點值得驕傲的業績留下;至於那個最想占便宜,也真正兩邊都占了便宜的,它吃的虧最大,之後亡國滅種的大禍就種在這時!
這都是後話,現在看看他們都做了些什麽。
首先是智力問答,遼國的提問,由宋朝的頂級文人,前狀元、現翰林學士王拱辰答辯,王大人翻閱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很快找到了一個遼國的小紕漏。
他說,太宗皇帝當年打下北漢之後的確突然進攻了幽州,但那是在另一個突然發生的情況下,才做出的決定。遼國人先是表示中立,派正規使者到行軍大營中送禮物、套交情,可是另一邊又悄悄地發兵支援北漢,被我們發覺,才在石嶺關發生激戰,我們的郭進將軍大獲全勝。在這個歷史橋段裏,我們宋朝完全是被迫應戰,至於進攻幽州。
面對挑釁,我們還不能發洩一下嗎?
關於邊境上的水溝問題,王拱辰的看法是不理會。理由很簡單,契丹人要是真的把防騎溝渠看得一錢不值,他們就會閉嘴不說了,留著開戰時突然襲擊,那是多大的好處?現在說了,不過是口頭威脅而已。理都不要理,當什麽都沒聽到。
這樣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要挾勒索。
面對遼國人的戰爭威脅,宋朝還價。割讓領土是絕不可能的,聯姻的事小有商量,正牌的公主就別做夢了,宗室旁枝的女孩兒或許可以。宋朝能答應的,只有加錢。在每年的30萬兩之上小有浮動。除此以外,再沒商量。
四月初七日,富弼跟著遼國使者上路,去遼國和耶律宗真面談。臨行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宋朝決定給富弼升官。這是慣例,當年澶淵大戰時,宋朝的談判使者是曹利用,身份只是樞密院的一個小辦事員,為了國家的體面,臨時升職到閣門祗候、崇儀副使。這時富弼是右正言、知制誥,已經相當的高了,尤其是知制誥,僅次於翰林學士。
照例升官,水漲船高,升他為禮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這就接近了宋朝頂級官場,可以說一步登天。讓人心跳,多少人做夢都在盼著,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熬資格的無恥老官,居然跑到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就因為年紀大了,沒機會進入兩府,實在是不甘心,實在是想要啊——
富弼的回答是,國有急難,臣唯命是從,來往奔波,是臣的職責,為什麽要用官爵來賄賂我?(奈何逆以官爵賂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