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誰是首相
關燈
小
中
大
這就不大好定性,到底是個反覆小人,還是個鐵面忠臣?但有個事實是最重要的,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劉娥生前,他並不是在人死了之後才耍兩面派。推算起來,趙禎是看中了他的膽量?
不得而知,但都扔到一邊吧,最精彩的人到了,實在是忍不住要快點說他。石中立,此人出身名門,太宗朝的樞密使石熙載是他的父親。這樣的家底,讓他不入科場就有了功名,不過相應的起步就低。事實上他的生平很蒼白,官方記載裏,他的列傳只有412個字,簡直是一掠而過。他的另一面就實在是人見人愛。
他是宋朝版的西漢東方朔、清朝紀曉嵐、現在的趙本山,其言其行,實在是太逗了。比如,大家一起去南禦園(北宋的皇家動物園)裏看獅子,飼養員說獅子每天要吃五斤以上的肉,結果有人小聲嘀咕:“我們這些人反倒不如獅子了?”
石中立哈哈一笑,那當然,我們只是園外郎,怎能和園中獅相比?旁邊眾人絕倒。當上宰執大臣之日起,就有人警告他,現在你是兩府大臣了,有點正形好不好?別再鬧了。
卻看見他一臉無辜,把拜相詔書拿了出來,你們看,這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敕命“可本官參知政事,餘如故。”皇上讓我一切照舊,關我什麽事?(宋朝的官職特點,參知政事只是他的差遣,他的官、職兩項與以前一樣)
對了,還忘了說盛度,盛度剛過了70大壽,比他大了4歲,卻一點都不敬老。某一天也成了石中立的笑料。那次盛度拿了一份文件進政事堂,剛要上交,石中立突然出現,一把搶了過去,煞有介事地問:“誰寫的?”
太嚴肅了,盛度當時就有點懵,小心翼翼地以官方語言回答:“度撰。”盛度嘛,度撰,卻不料身邊哄堂大笑,樞密使大人亂寫的……以上就是這些老人們的覆雜身世以及快樂生活。他們馬上就讓趙禎看到了什麽才是中國傳說中既慈祥又博學還特別和藹的老人們的真實本相。
天殺的,盡管為人要厚道,也仍然要看清,人到老年,往往又貪婪、又狹隘、既愛生病,還特別的會罵人,一點正經事都做不動了,還絕對的自以為是!
先從他們的日常工作說起,老人幫們真正做到了嚴肅、認真、積極、活潑,把中書省政事堂變成了一個讓人無法捉摸、應接不暇的精彩世界。
說嚴肅,兩位首相大人王隨、陳堯佐以身作則,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先練習一下怎樣使面部神經壞死。兩人見面必定鐵臉相對,火花四射。理由很充分,從拜相制頒布時起就埋下了導火索——咱倆到底誰小誰大?
誰是首相啊?
看年歲,陳堯佐大了整10歲,那可是花甲之年以上的10歲,多不容易。看資歷,陳大學長是當時所有進士的前輩,再看能力……嗯,能力就算了,兩人實在差不多。從哪點上陳也要先於王吧?但王很不服,以詔書為證,皇帝親提,王隨名列中書第一人,當然我是真正的首相!
於是兩人見面就掐,掐完了就生氣,一氣就病,病了就告假,休息好了繼續掐。如此惡性循環,趙禎也拿他們沒辦法,堂堂天朝上國,怎能讓宰相帶病工作?於是皇恩浩蕩,特詔王隨五日一朝,幾乎是一個星期只上一天班,至於陳堯佐,更是有樣學樣,更上層樓,誰讓他更老10周歲?
周而覆始,怒極而笑,當時人稱“中書翻為養病坊”,整個一個療養院!
再說認真。古語有雲——少年戒色、中年戒剛、老年戒貪。可見這是人類通病,所以犯了也就犯了,誰還真是聖人呢?但問題是你別認真的犯病啊!這些老人們對正經工作的態度非常統一,那就是盡量不生事,誰也別挑刺,我們都老了,要平安地保住晚節。
另一方面,就是都極其地慈祥。他們生了那麽多的子孫後代,都得在死之前安排好後路才行。具體表現,王隨照樣走在了前頭,他不僅提拔自己的子孫,還把親朋好友也塞進肥缺部門,並且還留意起了自己的來生。他“延納僧道,信奉巫祝。”把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崇敬個遍,至於外界的議論,活到他這個歲數早就都看開了。他“貽誚中外,怡然自居。”你們罵你們的,關我什麽事?
陳堯佐和韓億就沒他這麽出格,他們很務實。陳堯佐的兒子原是監左藏庫使,還沒任滿,就被老父親越級升職,做到了三門白波發運使,從此可以跑外了。
韓億更絕,他先是向皇上請命,我是參知政事了,可以蔭補自己的兒子了,請把我的兒子韓綜蔭為群牧判官。趙禎準奏,可是詔書都發下去了,韓億卻突然間反悔。陛下,韓綜的事先放一放,我想讓另一個兒子韓綱當這個官,行不?
……趙禎只覺得頭暈目眩,可真正嘔吐的事馬上就來了。那是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的科考,國家開科取士,可以說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大事之一了,卻不料鬧得啼笑皆非,笑話經久綿長。首先仁宗陛下心特軟,他登基之後看到常年考試、屢試不中的舉子就心疼,於是特下詔書,凡是考進士科過5次,年過50的,其他諸科考過6次,年過60的,進士科經過殿試3次、諸科經過5次,外加真宗朝禦試沒合格的舉子,都可以免試,直接當官。
多麽優厚,真是萬民稱頌,可事情過了頭就都是壞事。皇帝心軟,舉子們突然間海量增加,一窩蜂地沖進學堂混出身,再一窩蜂地沖進京城考試,他們認清形勢了,考試就像做官一樣,別管成績如何,只要不斷地考,就一定能出頭!
結果景祐四年這一科,逼著仁宗小下了一次狠手,非常例外地嚴格了些,落榜者相應地變多,但怨氣卻來自不平。這一科京試的解元居然是陳堯佐的兒子陳博古,韓億的四個子孫一齊應試,居然全部命中,無一落榜!
京師一片嘩然,各地舉子方言盡出,把上至兩府宰執,下到陳、韓的子孫後代都問候了一下,其中產生了些名詞佳句,還遷連到了老人幫之外的宰執大臣,比如說,同知樞密使王博文,還有龍圖閣學士王宗道。效果非常的好,居然穿透宮墻,讓皇帝本人也聽到了。
“天章故國三千裏,學士深宮二十年。殿院一聲河滿子,龍圖雙淚落君前。”
這是個典故,發生在範仲淹彈劾呂夷簡的同時,那時皇帝正心煩,兩位老臣卻找上了門。王宗道是宮中待制,一個文學侍從而已,年紀大了,20年都沒升過級。王博文更慘,他當場就哭了出來,說“臣老且死,不覆得望兩府之門矣。”
多絕望,多痛苦,可他當時是三司使!兩府之下的第一人,只比宰相矬半級而已!
沒辦法,仁宗陛下真是仁慈,那好吧,你們一個升龍圖閣,一個去做樞密副使,滿足你們的願望。但舉子們就更難受了,千裏考試只為官,原來官從眼淚來,我們十年寒窗,萬裏赴京,為的就是受虐待?!
陛下,您給個說法行不行?
陛下的處理方法極其經典,延續到今天都能看見。比如,球場比賽,上半場誤判了,不怕,下半場再次誤判,在另一方身上找回來就是了。至於公平,兩邊都吃虧了,這就是公平!
皇帝下密詔,內定了這次殿試的取士綱領,陳、韓兩家子弟,連同他們的門生派系的名次全部降級。結果倒黴蛋產生,名字叫範鎮。此人有真才實學,考官們都集體為他喊冤,但沒用,誰讓他是陳堯佐家門生的後代,本是禮部第一名,可在殿試唱名時,直到第79位才喊到了他。當時滿殿文武都捏了一把冷汗,因為有規矩,唱名過前三甲如果還沒有省元在內的話,可以抗聲自陳。
我是省元,你們不公!
但範鎮默默忍受,直到二甲79名進士唱到他時,才平靜地出班謝恩。這開了先河,也讓高高在上的皇帝,連同滿朝文武都記住了他。
嚴肅、認真、積極、活潑,老人們的日子就這樣過著,他們沈浸在自己的幸福生活裏,結果真的鬧到了天怒人怨,嚴重的程度達到了只要是與他們稍微沾連,無論什麽事、什麽人都跟著倒黴。
說人怨,這一年的五月九日是個好日子,天大的好消息,後宮傳喜訊,皇子誕生了。中書省得天獨厚,本就在皇宮裏辦公,立即全體出動,向皇帝道喜。很好,皇帝也很高興,但剛道過喜,小皇子立即就重返天庭,他竟然當天就死了!
趙禎欲哭無淚,生個兒子很簡單嗎?這是怎麽搞的?不管是誰搞的鬼,請問我可不可以感謝你家祖宗八輩?
再說天怒,天上會掉什麽?羅貫中會告訴你,流星,掉一個流星就是一個大人物要死。李繼遷點頭同意,對,我差點就被砸死。那麽天上一下子掉幾百顆流星要死多少人呢?那一年的七月八日,全開封的人,包括皇帝在內,就看到了一場流星雨從東北方掠空而過,向西南方墜落。
人人膽寒,要出大事了……結果在年底的十二月二日,河東方向大地震。據忻、代、並三州報告,地震過後墻倒屋塌,僅忻州一地就死19742人,傷5655人,損失牲畜5萬多頭,而且這還只是開始,地震的餘波直到第二年仍在繼續,“或地裂泉湧,或火出如黑沙狀,一日四五震,民皆露處。”
地震的危害,古今相同。
但是在宋朝,立即就有人把它跟政治上的貪婪腐敗聯系在了一起,言官、大臣集體上書,矛頭直指老年幹部療養所,那群吃人飯不幹人事的老東西。
一片彈劾聲中,最著名、最有力度的是知諫院右司諫韓琦。這是位真正的大人物,前面說過,他是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的進士,當年年僅18歲,名列探花。這只是表面上的榮耀,其人神采飛揚,上應天相,從進入考場開始,就強悍非凡,震人心魄。
臨近交卷,突然間悲劇發生。韓琦的卷子汙了,一大片墨水鋪上去,白紙變黑紙,卷子變廢紙!旁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馬上就會聽到韓琦的哭聲。要知道文章這個東西不是單純的文字,那是凝聚精神,融會知識,再調整情緒才能寫出來的東西,尤其關乎一生的考卷,那是四五天的時間裏全力以赴才完成的。馬上要交卷了,除非過目不忘,不然沒法重來!
但是這位18歲的少年鎮定自若,請再拿一份紙筆墨,我要重寫。只見他刷刷點點,臨危不亂,居然搶在交卷之前,把時文論政以及詩詞歌賦同時寫完。至於效果怎樣,一甲進士第二名!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做,就一定成功!未來強悍執拗的韓相公,在剛起步時就露出了真實本相。等到金殿唱名,光耀終生的時刻,另一件靈異事件發生。剛剛唱到韓琦名下,突然間司天監太史從外面沖了進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外面太陽下面突然出現五色祥雲,這是重大吉兆,彩雲托日,必主賢臣。
結果大家看向韓琦的目光都有些敬畏,這人到底是什麽托生的?
說眼下,韓琦的位置是範仲淹以前坐過的,右司諫的力度絲毫沒有減弱。他把王隨、陳堯佐、韓億等人以權謀私的醜行一件一件地抖摟出來,只差匯集成冊,不然就是另一幅《百官圖》。最後韓琦鄭重發問:“陛下,以祖宗八十年太平之業坐付庸臣,恣其壞乎?”太祖、太宗辛苦創業,就是為了讓他們隨便亂搞的?
仁宗像是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後問他,都罷免?
是,都罷免。
好,那麽你說說,換誰呢?
味道突然間變了,向右司諫咨詢中書省整體官員的任免,這是咨詢還是笑話,是憤怒還是恐嚇?但韓琦毫不含糊,你問了我就有回答。
您要正臣,可以選擇杜衍、孔道輔、胥偃、宋祁、範仲淹。您想要能臣,那麽請任用王曾、呂夷簡、蔡齊、宋綬,無論是誰,都比現在的人強!
毫不含糊,絕不膽怯。
但皇帝已不是當初年十六七,趙禎今年29歲,他牢牢地把持住皇帝的最基本權力——唯我獨尊。你們誰說什麽都只有錯,朕乾綱獨斷,自作主張大丈夫。
上面提到的人沒一個當選,老人幫是全體出局了,只有差遣、沒有實際升職的各歸本部,如韓億、石中立;太老的徹底出局,如王隨,彰信節度使、同平章事,這樣的職位半點實權都沒有,純粹養老;唯一古怪的是陳堯佐,這尊最老的菩薩居然以淮康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頭銜到鄭州去當地方官,不知是實在太受信任了,還是近來太討厭,讓他死得遠遠的,永遠別再出現。
上臺的人是張士遜、章得象、王鬷、李若谷,這是恢覆常制的東府中書省;樞密院方面是陳執中和王博文。前者是仁宗的老師,後者……前面說過的,“龍圖雙淚落君前”,此人終於名列兩府,身為宰執了。但好日子太短暫,剛剛36天之後,此人就死在了樞密院裏。
“臣老且死,不覆得望兩府之門。”太神奇了,此人當初的痛苦,是有預見的?
什麽都擋不住宋朝奔向更富強、更尊貴的理想社會的腳步,十一月轉眼就到,仁宗朝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郊祀大典開始了。這包含了太多的官員的努力,以及皇帝本人對中國式皇帝這個職務的辦公心得。即禮儀的重要性。
中國自稱為“禮儀之邦”,那麽請問,這只是單單指著中國人民從上至下都講文明、懂禮貌、時刻五講四美三熱愛還有八榮八恥,都做到,就算達標合格了?開玩笑,根本啥也不懂。
禮儀,實際上就是排場、以及什麽樣的人用什麽樣的排場的列單說明。中國古人相信,只要把各個階層的排場等級規定好,那麽秩序就有了,法制也就有了,從上至下,由尊到卑,誰聽誰的管,就一切分明。萬眾只有依靠這個來管理,才能避免、甚至杜絕武力造反,還有以下犯上沒大小的錯誤。
所以禮儀之邦,才時刻宣稱“兵者為不祥之物,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不像野蠻的西方社會,他們的宗教都是以權力為目的,以號召自己的信徒去侵略別國為手段,去掠奪財富,如十字軍的東征。
這樣深刻的認識,在宋朝幾十年後出世的大才子司馬光的著作裏會真正地細剖深挖,匯總成集,來教育以後萬世帝王,教他們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即皇帝可以沒有軍隊、沒有經濟、沒有一切,只要有禮儀,就萬事無憂!
“……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資治通鑒》第一卷開篇詞。
現在臨近而立之年的皇帝真的開竅入道了,請看這次的郊祀大典的排場級別。先是動員百官群策群力,前宰相宋綬為首,重新編繪了《鹵簿圖記》共十卷長文,把大駕出郊所需的玉輅倚仗、諸般法器一一作出詳細說明。
其中大駕鹵簿需動用20061人,各色車輅由太仆寺負責,輿輦、散扇、禦馬等由殿中省負責,六軍掌管槍仗,尚書省兵部負責指揮各支旗隊,司天臺負責鐘漏制作,太常司負責吹打樂器。再細化分配,各色旌旗、衣冠器物由朝服法物庫提供,軍服、弓箭由軍器庫、內弓箭庫提供。等等等等,林林總總,把大宋朝宮裏宮外,政界軍界都調動起來。為了現場完美,萬無一失,事先還繪制了《大駕鹵簿圖》,所有與會人員放下所有正常工作,按圖進行操練,出錯者……自己死去。
千辛萬苦,大典如期舉行,輝煌宏大,非常成功,大會現場還頒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決定。皇帝決定改元了,改“景祐五年”為“寶元元年”。年號很平常,但時間太經典,人們不禁回憶到了一段光輝燦爛的歲月,和那個人——宋太祖趙匡胤。
太祖陛下就是在景德六年的十一月時,改元為開寶,從此開創的一代盛世。現在仁宗陛下是不是也要追慕前賢,大展宏圖?結果好事連連,美妙的猜想還在繼續,現實中的成績已經出現。
禮儀之大,四海賓服,萬國來朝,桀驁不馴的黨項李元昊千裏迢迢,寫來了賀表,其言辭非常高雅謙遜,宋朝君臣展開細讀,心情隨著文字而變化,真是奇妙。
“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這是開篇,搞什麽?李元昊在強調他有皇帝血統,後魏的?
“……臣偶擬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塔、張掖交河,莫不從伏。”嗯?趙禎等人更暈,李元昊也在搞禮儀?衣冠、文字、禮樂、器用,非常地道啊,那麽多種族都臣服他了?
“……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輻輳屢期,山呼齊舉。伏願以一垓之地,建為萬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年號天授禮法延祚。”
一片癡呆,什麽,李元昊反了?!他已經是皇帝了,搶在了十一月宋朝大典之前建壇登基,這是個笑話,還是說我們搞禮儀太失敗,被人家搶了先機?
下面的文字千真萬確地繼續陳述——“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防之患。至誠瀝肯,仰俟帝俞。”
完了……這居然是真的。天理何在?道德、禮儀何在?我們已經在全力以赴地操辦禮儀了,排場都搞過了萬人次,可為什麽還出現了反叛?!
孔夫子啊,周公旦啊,你們所強調的、所傳授的萬世不移之法,難道不是真的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得而知,但都扔到一邊吧,最精彩的人到了,實在是忍不住要快點說他。石中立,此人出身名門,太宗朝的樞密使石熙載是他的父親。這樣的家底,讓他不入科場就有了功名,不過相應的起步就低。事實上他的生平很蒼白,官方記載裏,他的列傳只有412個字,簡直是一掠而過。他的另一面就實在是人見人愛。
他是宋朝版的西漢東方朔、清朝紀曉嵐、現在的趙本山,其言其行,實在是太逗了。比如,大家一起去南禦園(北宋的皇家動物園)裏看獅子,飼養員說獅子每天要吃五斤以上的肉,結果有人小聲嘀咕:“我們這些人反倒不如獅子了?”
石中立哈哈一笑,那當然,我們只是園外郎,怎能和園中獅相比?旁邊眾人絕倒。當上宰執大臣之日起,就有人警告他,現在你是兩府大臣了,有點正形好不好?別再鬧了。
卻看見他一臉無辜,把拜相詔書拿了出來,你們看,這上面寫得明明白白,敕命“可本官參知政事,餘如故。”皇上讓我一切照舊,關我什麽事?(宋朝的官職特點,參知政事只是他的差遣,他的官、職兩項與以前一樣)
對了,還忘了說盛度,盛度剛過了70大壽,比他大了4歲,卻一點都不敬老。某一天也成了石中立的笑料。那次盛度拿了一份文件進政事堂,剛要上交,石中立突然出現,一把搶了過去,煞有介事地問:“誰寫的?”
太嚴肅了,盛度當時就有點懵,小心翼翼地以官方語言回答:“度撰。”盛度嘛,度撰,卻不料身邊哄堂大笑,樞密使大人亂寫的……以上就是這些老人們的覆雜身世以及快樂生活。他們馬上就讓趙禎看到了什麽才是中國傳說中既慈祥又博學還特別和藹的老人們的真實本相。
天殺的,盡管為人要厚道,也仍然要看清,人到老年,往往又貪婪、又狹隘、既愛生病,還特別的會罵人,一點正經事都做不動了,還絕對的自以為是!
先從他們的日常工作說起,老人幫們真正做到了嚴肅、認真、積極、活潑,把中書省政事堂變成了一個讓人無法捉摸、應接不暇的精彩世界。
說嚴肅,兩位首相大人王隨、陳堯佐以身作則,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先練習一下怎樣使面部神經壞死。兩人見面必定鐵臉相對,火花四射。理由很充分,從拜相制頒布時起就埋下了導火索——咱倆到底誰小誰大?
誰是首相啊?
看年歲,陳堯佐大了整10歲,那可是花甲之年以上的10歲,多不容易。看資歷,陳大學長是當時所有進士的前輩,再看能力……嗯,能力就算了,兩人實在差不多。從哪點上陳也要先於王吧?但王很不服,以詔書為證,皇帝親提,王隨名列中書第一人,當然我是真正的首相!
於是兩人見面就掐,掐完了就生氣,一氣就病,病了就告假,休息好了繼續掐。如此惡性循環,趙禎也拿他們沒辦法,堂堂天朝上國,怎能讓宰相帶病工作?於是皇恩浩蕩,特詔王隨五日一朝,幾乎是一個星期只上一天班,至於陳堯佐,更是有樣學樣,更上層樓,誰讓他更老10周歲?
周而覆始,怒極而笑,當時人稱“中書翻為養病坊”,整個一個療養院!
再說認真。古語有雲——少年戒色、中年戒剛、老年戒貪。可見這是人類通病,所以犯了也就犯了,誰還真是聖人呢?但問題是你別認真的犯病啊!這些老人們對正經工作的態度非常統一,那就是盡量不生事,誰也別挑刺,我們都老了,要平安地保住晚節。
另一方面,就是都極其地慈祥。他們生了那麽多的子孫後代,都得在死之前安排好後路才行。具體表現,王隨照樣走在了前頭,他不僅提拔自己的子孫,還把親朋好友也塞進肥缺部門,並且還留意起了自己的來生。他“延納僧道,信奉巫祝。”把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崇敬個遍,至於外界的議論,活到他這個歲數早就都看開了。他“貽誚中外,怡然自居。”你們罵你們的,關我什麽事?
陳堯佐和韓億就沒他這麽出格,他們很務實。陳堯佐的兒子原是監左藏庫使,還沒任滿,就被老父親越級升職,做到了三門白波發運使,從此可以跑外了。
韓億更絕,他先是向皇上請命,我是參知政事了,可以蔭補自己的兒子了,請把我的兒子韓綜蔭為群牧判官。趙禎準奏,可是詔書都發下去了,韓億卻突然間反悔。陛下,韓綜的事先放一放,我想讓另一個兒子韓綱當這個官,行不?
……趙禎只覺得頭暈目眩,可真正嘔吐的事馬上就來了。那是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的科考,國家開科取士,可以說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大事之一了,卻不料鬧得啼笑皆非,笑話經久綿長。首先仁宗陛下心特軟,他登基之後看到常年考試、屢試不中的舉子就心疼,於是特下詔書,凡是考進士科過5次,年過50的,其他諸科考過6次,年過60的,進士科經過殿試3次、諸科經過5次,外加真宗朝禦試沒合格的舉子,都可以免試,直接當官。
多麽優厚,真是萬民稱頌,可事情過了頭就都是壞事。皇帝心軟,舉子們突然間海量增加,一窩蜂地沖進學堂混出身,再一窩蜂地沖進京城考試,他們認清形勢了,考試就像做官一樣,別管成績如何,只要不斷地考,就一定能出頭!
結果景祐四年這一科,逼著仁宗小下了一次狠手,非常例外地嚴格了些,落榜者相應地變多,但怨氣卻來自不平。這一科京試的解元居然是陳堯佐的兒子陳博古,韓億的四個子孫一齊應試,居然全部命中,無一落榜!
京師一片嘩然,各地舉子方言盡出,把上至兩府宰執,下到陳、韓的子孫後代都問候了一下,其中產生了些名詞佳句,還遷連到了老人幫之外的宰執大臣,比如說,同知樞密使王博文,還有龍圖閣學士王宗道。效果非常的好,居然穿透宮墻,讓皇帝本人也聽到了。
“天章故國三千裏,學士深宮二十年。殿院一聲河滿子,龍圖雙淚落君前。”
這是個典故,發生在範仲淹彈劾呂夷簡的同時,那時皇帝正心煩,兩位老臣卻找上了門。王宗道是宮中待制,一個文學侍從而已,年紀大了,20年都沒升過級。王博文更慘,他當場就哭了出來,說“臣老且死,不覆得望兩府之門矣。”
多絕望,多痛苦,可他當時是三司使!兩府之下的第一人,只比宰相矬半級而已!
沒辦法,仁宗陛下真是仁慈,那好吧,你們一個升龍圖閣,一個去做樞密副使,滿足你們的願望。但舉子們就更難受了,千裏考試只為官,原來官從眼淚來,我們十年寒窗,萬裏赴京,為的就是受虐待?!
陛下,您給個說法行不行?
陛下的處理方法極其經典,延續到今天都能看見。比如,球場比賽,上半場誤判了,不怕,下半場再次誤判,在另一方身上找回來就是了。至於公平,兩邊都吃虧了,這就是公平!
皇帝下密詔,內定了這次殿試的取士綱領,陳、韓兩家子弟,連同他們的門生派系的名次全部降級。結果倒黴蛋產生,名字叫範鎮。此人有真才實學,考官們都集體為他喊冤,但沒用,誰讓他是陳堯佐家門生的後代,本是禮部第一名,可在殿試唱名時,直到第79位才喊到了他。當時滿殿文武都捏了一把冷汗,因為有規矩,唱名過前三甲如果還沒有省元在內的話,可以抗聲自陳。
我是省元,你們不公!
但範鎮默默忍受,直到二甲79名進士唱到他時,才平靜地出班謝恩。這開了先河,也讓高高在上的皇帝,連同滿朝文武都記住了他。
嚴肅、認真、積極、活潑,老人們的日子就這樣過著,他們沈浸在自己的幸福生活裏,結果真的鬧到了天怒人怨,嚴重的程度達到了只要是與他們稍微沾連,無論什麽事、什麽人都跟著倒黴。
說人怨,這一年的五月九日是個好日子,天大的好消息,後宮傳喜訊,皇子誕生了。中書省得天獨厚,本就在皇宮裏辦公,立即全體出動,向皇帝道喜。很好,皇帝也很高興,但剛道過喜,小皇子立即就重返天庭,他竟然當天就死了!
趙禎欲哭無淚,生個兒子很簡單嗎?這是怎麽搞的?不管是誰搞的鬼,請問我可不可以感謝你家祖宗八輩?
再說天怒,天上會掉什麽?羅貫中會告訴你,流星,掉一個流星就是一個大人物要死。李繼遷點頭同意,對,我差點就被砸死。那麽天上一下子掉幾百顆流星要死多少人呢?那一年的七月八日,全開封的人,包括皇帝在內,就看到了一場流星雨從東北方掠空而過,向西南方墜落。
人人膽寒,要出大事了……結果在年底的十二月二日,河東方向大地震。據忻、代、並三州報告,地震過後墻倒屋塌,僅忻州一地就死19742人,傷5655人,損失牲畜5萬多頭,而且這還只是開始,地震的餘波直到第二年仍在繼續,“或地裂泉湧,或火出如黑沙狀,一日四五震,民皆露處。”
地震的危害,古今相同。
但是在宋朝,立即就有人把它跟政治上的貪婪腐敗聯系在了一起,言官、大臣集體上書,矛頭直指老年幹部療養所,那群吃人飯不幹人事的老東西。
一片彈劾聲中,最著名、最有力度的是知諫院右司諫韓琦。這是位真正的大人物,前面說過,他是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的進士,當年年僅18歲,名列探花。這只是表面上的榮耀,其人神采飛揚,上應天相,從進入考場開始,就強悍非凡,震人心魄。
臨近交卷,突然間悲劇發生。韓琦的卷子汙了,一大片墨水鋪上去,白紙變黑紙,卷子變廢紙!旁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馬上就會聽到韓琦的哭聲。要知道文章這個東西不是單純的文字,那是凝聚精神,融會知識,再調整情緒才能寫出來的東西,尤其關乎一生的考卷,那是四五天的時間裏全力以赴才完成的。馬上要交卷了,除非過目不忘,不然沒法重來!
但是這位18歲的少年鎮定自若,請再拿一份紙筆墨,我要重寫。只見他刷刷點點,臨危不亂,居然搶在交卷之前,把時文論政以及詩詞歌賦同時寫完。至於效果怎樣,一甲進士第二名!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要做,就一定成功!未來強悍執拗的韓相公,在剛起步時就露出了真實本相。等到金殿唱名,光耀終生的時刻,另一件靈異事件發生。剛剛唱到韓琦名下,突然間司天監太史從外面沖了進來,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外面太陽下面突然出現五色祥雲,這是重大吉兆,彩雲托日,必主賢臣。
結果大家看向韓琦的目光都有些敬畏,這人到底是什麽托生的?
說眼下,韓琦的位置是範仲淹以前坐過的,右司諫的力度絲毫沒有減弱。他把王隨、陳堯佐、韓億等人以權謀私的醜行一件一件地抖摟出來,只差匯集成冊,不然就是另一幅《百官圖》。最後韓琦鄭重發問:“陛下,以祖宗八十年太平之業坐付庸臣,恣其壞乎?”太祖、太宗辛苦創業,就是為了讓他們隨便亂搞的?
仁宗像是很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然後問他,都罷免?
是,都罷免。
好,那麽你說說,換誰呢?
味道突然間變了,向右司諫咨詢中書省整體官員的任免,這是咨詢還是笑話,是憤怒還是恐嚇?但韓琦毫不含糊,你問了我就有回答。
您要正臣,可以選擇杜衍、孔道輔、胥偃、宋祁、範仲淹。您想要能臣,那麽請任用王曾、呂夷簡、蔡齊、宋綬,無論是誰,都比現在的人強!
毫不含糊,絕不膽怯。
但皇帝已不是當初年十六七,趙禎今年29歲,他牢牢地把持住皇帝的最基本權力——唯我獨尊。你們誰說什麽都只有錯,朕乾綱獨斷,自作主張大丈夫。
上面提到的人沒一個當選,老人幫是全體出局了,只有差遣、沒有實際升職的各歸本部,如韓億、石中立;太老的徹底出局,如王隨,彰信節度使、同平章事,這樣的職位半點實權都沒有,純粹養老;唯一古怪的是陳堯佐,這尊最老的菩薩居然以淮康節度使、同平章事的頭銜到鄭州去當地方官,不知是實在太受信任了,還是近來太討厭,讓他死得遠遠的,永遠別再出現。
上臺的人是張士遜、章得象、王鬷、李若谷,這是恢覆常制的東府中書省;樞密院方面是陳執中和王博文。前者是仁宗的老師,後者……前面說過的,“龍圖雙淚落君前”,此人終於名列兩府,身為宰執了。但好日子太短暫,剛剛36天之後,此人就死在了樞密院裏。
“臣老且死,不覆得望兩府之門。”太神奇了,此人當初的痛苦,是有預見的?
什麽都擋不住宋朝奔向更富強、更尊貴的理想社會的腳步,十一月轉眼就到,仁宗朝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郊祀大典開始了。這包含了太多的官員的努力,以及皇帝本人對中國式皇帝這個職務的辦公心得。即禮儀的重要性。
中國自稱為“禮儀之邦”,那麽請問,這只是單單指著中國人民從上至下都講文明、懂禮貌、時刻五講四美三熱愛還有八榮八恥,都做到,就算達標合格了?開玩笑,根本啥也不懂。
禮儀,實際上就是排場、以及什麽樣的人用什麽樣的排場的列單說明。中國古人相信,只要把各個階層的排場等級規定好,那麽秩序就有了,法制也就有了,從上至下,由尊到卑,誰聽誰的管,就一切分明。萬眾只有依靠這個來管理,才能避免、甚至杜絕武力造反,還有以下犯上沒大小的錯誤。
所以禮儀之邦,才時刻宣稱“兵者為不祥之物,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不像野蠻的西方社會,他們的宗教都是以權力為目的,以號召自己的信徒去侵略別國為手段,去掠奪財富,如十字軍的東征。
這樣深刻的認識,在宋朝幾十年後出世的大才子司馬光的著作裏會真正地細剖深挖,匯總成集,來教育以後萬世帝王,教他們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即皇帝可以沒有軍隊、沒有經濟、沒有一切,只要有禮儀,就萬事無憂!
“……故曰天子之職莫大於禮也。”——《資治通鑒》第一卷開篇詞。
現在臨近而立之年的皇帝真的開竅入道了,請看這次的郊祀大典的排場級別。先是動員百官群策群力,前宰相宋綬為首,重新編繪了《鹵簿圖記》共十卷長文,把大駕出郊所需的玉輅倚仗、諸般法器一一作出詳細說明。
其中大駕鹵簿需動用20061人,各色車輅由太仆寺負責,輿輦、散扇、禦馬等由殿中省負責,六軍掌管槍仗,尚書省兵部負責指揮各支旗隊,司天臺負責鐘漏制作,太常司負責吹打樂器。再細化分配,各色旌旗、衣冠器物由朝服法物庫提供,軍服、弓箭由軍器庫、內弓箭庫提供。等等等等,林林總總,把大宋朝宮裏宮外,政界軍界都調動起來。為了現場完美,萬無一失,事先還繪制了《大駕鹵簿圖》,所有與會人員放下所有正常工作,按圖進行操練,出錯者……自己死去。
千辛萬苦,大典如期舉行,輝煌宏大,非常成功,大會現場還頒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決定。皇帝決定改元了,改“景祐五年”為“寶元元年”。年號很平常,但時間太經典,人們不禁回憶到了一段光輝燦爛的歲月,和那個人——宋太祖趙匡胤。
太祖陛下就是在景德六年的十一月時,改元為開寶,從此開創的一代盛世。現在仁宗陛下是不是也要追慕前賢,大展宏圖?結果好事連連,美妙的猜想還在繼續,現實中的成績已經出現。
禮儀之大,四海賓服,萬國來朝,桀驁不馴的黨項李元昊千裏迢迢,寫來了賀表,其言辭非常高雅謙遜,宋朝君臣展開細讀,心情隨著文字而變化,真是奇妙。
“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這是開篇,搞什麽?李元昊在強調他有皇帝血統,後魏的?
“……臣偶擬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塔、張掖交河,莫不從伏。”嗯?趙禎等人更暈,李元昊也在搞禮儀?衣冠、文字、禮樂、器用,非常地道啊,那麽多種族都臣服他了?
“……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輻輳屢期,山呼齊舉。伏願以一垓之地,建為萬乘之邦家……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年號天授禮法延祚。”
一片癡呆,什麽,李元昊反了?!他已經是皇帝了,搶在了十一月宋朝大典之前建壇登基,這是個笑話,還是說我們搞禮儀太失敗,被人家搶了先機?
下面的文字千真萬確地繼續陳述——“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防之患。至誠瀝肯,仰俟帝俞。”
完了……這居然是真的。天理何在?道德、禮儀何在?我們已經在全力以赴地操辦禮儀了,排場都搞過了萬人次,可為什麽還出現了反叛?!
孔夫子啊,周公旦啊,你們所強調的、所傳授的萬世不移之法,難道不是真的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