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四章 黨項人的發家史

關燈
驕傲的吐蕃人相信了,因為這實在合情合理。貓牛城下已經埋葬了三五萬的黨項騎兵,連他們的皇帝都束手無策,除了求和,還有什麽辦法?於是約定日期,大開城門,準備好了吐蕃美酒,以及等待宰殺的牦牛,要向天發誓的。

那天李元昊站在城門,只說了一句話:“我對你們的弱智表現非常欣賞。”然後揮軍直入,寸草不留,都給我殺光!貓牛城就這樣陷落,怪只怪吐蕃人的信息太閉塞了,完全不了解黨項人的發家史。

翻書回憶,李元昊他爺爺賺到的第一桶金是怎麽搞的?對了,是帶著親弟弟到宋軍銀州大營向曹光實詐降,從最開始就擺明了是詐降家族,那是祖傳的玩意兒。

旗開得勝,終於砸開了吐蕃人的院墻,李元昊毫不停頓,直線殺向了唃廝啰的老巢。第一步,就攻陷了前王城宗哥城,下一步攻占帶星嶺,目標直指青唐城(今青海西寧)。青唐城,那是唃廝啰最新的王城,他剛從邈川搬過去。

問題簡單化了,在李元昊和他的軍隊眼裏,唃廝啰已經是個死人,這樣的攻擊在以前發生過很多次,比如擊潰各部回鶻,把整個河西走廊掠入版圖,這一次也絕不可能例外。唃廝啰的反應也非常的配合,他龜縮在青唐城裏一動不動,把精兵從各地抽調集中,卻不是去迎敵,而是集結在鄯州(今青海西寧境內)。其結果就讓黨項人從心底裏開始對他蔑視。

放棄大半部領土,把舉國精兵擋在身前,完全是懦夫的行為,只顧自己的安全!那還等什麽,李元昊率軍強渡宗哥河(即湟水,今黃河支流西川河),主動出擊,只要擊破鄯州,河湟部吐蕃必將土崩瓦解,無論從實力上還是精神上,都被黨項人控制。

千秋偉業當前,李元昊證明了自己的確是位配得上勝利的君主。他沒被優勢沖昏了頭,渡河之後,他命令士兵做了一件關於整個戰局走向的大事。

未慮勝,先慮敗,他要士兵們在宗哥河的淺水處立下標識,以後不管是勝利了,還是出了什麽意外,在回軍時都有安全的退路。怎樣,這才是大統帥的風範,時刻都保持著非常的冷靜。

可這次的冷靜,是多麽的、多麽的,讓人抓狂啊。

話說鄯州城變成了加精版的貓牛城,集結了河湟部絕大多數精兵的實力,再加上背後王城裏讚普的號召,讓這場關乎吐蕃、黨項兩族命運走勢的大戰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超級戰爭,其規模沒有宋太宗趙光義圍困幽州時那麽大,但時間卻超出了太多太多。

前後相加,戰爭竟然連續鏖戰了200多天!最後李元昊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唃廝啰是個扮豬吃老虎的陰險派,他收縮兵力,放棄領土的做法,竟然是漢人們常用的堅壁清野!200多天的戰爭,超長的物資供給線,讓黨項人再也撐不住了,再不退兵,小心全軍都埋在吐蕃境內。

那就退吧。

原路返回,李元昊的黨項大軍回到了宗哥河邊,也找到了他們留下的淺水標識。就在這時,鋪天蓋地的吐蕃精兵不知從哪裏鉆了出來,反正絕對不是鄯州城方面的追兵,數量之多竟然在10萬人以上!面對這樣的伏兵,黨項人只有選擇倉皇渡河,越快越好,從那些淺水處沖過去!

於是千軍萬馬沖進河,成片的屍體浮上來,全都淹死了……天殺的吐蕃人,竟然悄悄地把他們放在淺水處的標識挪到了深水處,這時候突出奇兵攻擊,等於是迫使黨項人跳水自殺。

那一天李元昊僥幸逃生,他回頭看著滿河的屍體,還有對岸數不盡的軍械輜重欲哭無淚。歷史證明,他真的是小瞧了唃廝啰。這個吐蕃人早在他進抵鄯州城開始攻擊時,就把10萬大軍埋伏在了宗哥河邊,他的退路之上,無論前線多緊,都從來沒動用過這支力量,就是要在這時出其不意,讓宗哥河變成黨項人的墳場。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對黨項人的打擊是致命的。殘兵敗將逃回去,連同李元昊在內,都再不敢對河湟吐蕃正視。終唃廝啰一生,直到他去世為止,黨項人再沒敢對河湟用兵。他們看清楚了,唃廝啰就是李元昊的克星,通過戰爭的檢驗,在各個方面,兩人都是水火不容。

李元昊善攻,不擇手段,疾如烈火,進兵的速度、戰爭的胃口的確驚人。可縱觀唃廝啰,他奪回讚普實權,以及這次戰役的勝利,完全是靠了一個“忍”字。無論是李立遵、溫逋奇,還是李元昊,都是主動去挑戰他,被他絕地反擊,一敗塗地。

有這樣的人物屹立在西疆,不僅是李元昊的噩夢,更是中原的漢人、河西走廊裏殘存的回鶻散部等黨項敵方的幸福。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一直保持著河湟吐蕃的穩定、富強,該有多好!

可該死的是,吐蕃人的老毛病沒多久就又犯了。

百餘年前的噩夢重演,吐蕃再一次內部分裂。這一次的分裂級數是致命型的,沒人敢於冒犯的讚普被自己的親生兒子背叛。

唃廝啰原配夫人所生的長子瞎氈、次子磨氈角分別逃離青唐城,各自擁兵自重,盤踞高原,從此不受父親節制。為了安全,他們更選擇向父親的仇敵示好,其中次子做得最到位,經他同意,他的首席謀士郢城俞龍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李元昊的兒子,變成血肉至親。

緬顏事仇,報敵叛國!想不到一世英雄竟然生出了這樣的敗類,唃廝啰無可奈何,面臨分裂,他選擇後退,把自己的王城從青唐城後移,遷到了歷精城(今青海西寧西),就此讓出了戰爭的主動權。

這就是運氣,吐蕃人不戰自亂,讓李元昊平白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說到這裏,就要論述一下英雄與時勢的關系了,具體點就在於一個民族的興起的最大要素是什麽。那決不是出現了耶律阿保機、趙匡胤、李元昊、完顏阿骨打、鐵木真或者朱元璋、努爾哈赤等不世出的人物那樣簡單,而是歷史中看似巧合,實則必然的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機遇。

比如說,唐末不亂,耶律阿保機不可能趁機做大,讓他在李世民時期出生,他不過是個低眉折腰的蠻族小酋長;如果五代十一國不是亂到了極致,百姓們再也不堪忍受戰亂,再加上劉承佑砍了郭威、柴榮的全部兒子,趙匡胤終身就是個將軍命;如果不是百年和平把宋、遼兩國都圈養成了溫室動物,金兵再強,也沒辦法在13年之內就把兩個超級大國滅亡;鐵木真的運氣更好,統一了草原之後,四下裏一看,金,早就不是鐵血強國了,連南宋都拿不下來,而南宋,種種原因,讓它比北宋更加的富足,也更加的糜爛,蒙古鐵騎只管縱橫馳騁,世間早已沒有強敵……

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具體到李元昊的身上,從吐蕃人內亂自殘開始,命運之神就對他露出了笑臉,他沒有可能不成功,唃廝啰的兒子,還有趙禎以及他的臣子們都在推波助瀾,把他往歷史的風口浪尖上推。具體的做法如下。

宰執功力400年!

宋朝人應該知道李元昊和唃廝啰之間發生了什麽事,證據就是他們對唃廝啰的幫助,主要就在冊封。讓唃廝啰的地位在西北邊疆處節節攀升,雖然還沒有李元昊的王爵地位,也已經是節度使的級別。可除此以外就再沒有別的動作。

以宋景祐三年七月為限,這時範仲淹剛剛第三次離京,他引發的第一次朋黨之爭以慘敗收場,在西北邊疆上李元昊已經漠視吐蕃人的存在,開始掃蕩河西走廊中最後殘餘的回鶻力量。他先是攻下了瓜州(今甘肅安西東南),再向西進攻占沙州(今甘肅敦煌),至此達到了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回師途中再把肅州(今甘肅酒泉)占領,這樣在他的國土之內,真正達到了大一統,再沒有反抗的聲音和力量。

他所要做的,就是最後一次深呼吸,把軍事、經濟等戰爭要素再次整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期不久之後向南攻擊那片傳說中處於人類富裕之巔的國度——宋朝。可在宋朝國內,紛亂龐雜的家務事正攪得所有人心煩意亂。

先是一連串的死亡、報覆和罷官。

景祐三年的十一月四日,趙禎的第二養母,保慶皇太後楊氏駕崩了。他非常傷感,這是他童年時代真正意義上的慈母,沒說的,一切葬儀從優從厚,進謚號為莊惠,其身後事的標準只比劉太後稍差;

十二月,樞密院長官李諮也死了,樞密副使王德用升職,當年征戰黨項,和李繼遷生死相搏的少年英雄終於出人頭地,這是好事;

轉過明年,景祐四年的二月,趙禎的覆仇時刻到了。10多年以前,他所喜歡的那位王姓女孩兒的父親,大土豪、劉太後的姻親王蒙正終於被他抓到了把柄,被除名編管,一路發配到廣南,直到老死,不準回京;

到了四月,真正的鬧心事出現。教會範仲淹重新做人的副宰相王曾終於忍無可忍,和首相呂夷簡發生火並。其原因就在於呂夷簡成精了,被範仲淹瘋狂攻擊卻毫發無傷之後,他像是挺過一次殺蟲劑沒死的蟲子那樣,變得無所顧忌,收受賄賂,結黨營私,再不管就要尾大不掉了。

王曾實在是沒有辦法,以國家的名義,我們同歸於盡吧。

中書省裏吵群架,宰相集體罷免。招數是老招數了,可王曾做得風度翩翩。某一天,王曾來到皇帝面前,報告,首相呂夷簡收受賄賂,結黨營私。

賄賂……結黨?!趙禎一聽就火了,賄賂小意思,居然敢結黨?我煩什麽你們就來什麽,傳呂夷簡,要他當堂解釋。呂夷簡懵了,事情明擺著,不解釋,就是認罪,敢解釋,就是在爭論,一旦開口,罷免勢在必行!

可是又怎能沈默?急中生智,他只說了一句話,請王大人拿出證據來,我受了誰的賄,與誰結的黨?說實話,這非常的克制與冷靜了,但王曾表現得更絕。只見王大人一言不發,沒有什麽證據,何必要什麽證據?我要的就是和你的爭執!

沒有範仲淹《百官圖》式的具體指證,只有歐洲古代騎士一樣的挑戰風度。我把白手套輕輕地甩在了你的臉上,你不會疼,更不必擔心我會出口不遜,只是要你清楚明白地感覺到,我對你的蔑視和挑戰。爭執就這樣產生,所有人都看出了王曾絕不與呂夷簡共立朝堂的決心。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主角們還都保持著當朝重臣的風度,可其他人就沒這麽好說話。中書省政事堂裏的另兩位大佬,參知政事宋綬和蔡齊突然間怒火中燒,互相開炮。他們一個捧王曾,認為這是李沆之後的另一位聖相,是人間的正氣象征,必須保護和支持,何況呂夷簡獨霸朝綱,都快成一言堂了,還需要什麽證據?這是蔡齊。可宋綬認為呂夷簡是被冤枉的,就事論事嘛,沒有證據怎麽能亂講話?

爭吵終於開始。王曾的目的達到了,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四月間的宰相罷免行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首相、次相、參知政事,所有與爭吵有關的人員全體貶職,政事堂裏一下子空空蕩蕩。呂夷簡出判許州,王曾出判鄆州,都被趕出京城,宋綬降為禮部侍郎,蔡齊降為吏部侍郎,成為一般京官。

乍一看,中書省卷堂大散,在宋朝歷史上,真是頭一遭,非常爽。但激情過後就會發現小皇帝給自己挖了個坑。他養母留給他的成套的領導班子,到這時為止,都被他趕走了,以後要靠誰幹活兒,還真成了問題。

自力更生,物極必反。這8個字互不搭界,卻是這時趙禎的心理和選拔宰相的標準寫照。他決心按照自己的心靈走向來挑人,朝廷的辦公氣氛必須像開封雪後的開寶寺13級木塔之巔一樣,安寧又清靈。這就要在選人方面慎之又慎。

新宰相必須沈穩、善良、睿智,並且經驗豐富,歸納為一句話,就是資深。

資深到無與倫比。半個月後新官上任,就連樞密院也一體更新。人員名單如下:首先是一個改革,沒有首相和次相了,兩位宰相王隨、陳堯佐並列,不分大小;參知政事有三位,韓億、程琳、石中立(英明,再分派掐架,只會是2∶1,絕不會還平手);樞密使是盛度。

看年齡,這都是一些老人。王隨65歲、陳堯佐75歲、韓億66歲、石中立66歲、程琳50歲,盛度很吉祥,剛過70大壽。宋朝宰執年齡相加,這一屆竟然接近了400歲!

這是個空前絕後的紀錄,更絕的是這些人的特色和做派。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他的履歷平淡,但極有特色,可以作為典型來證明,一個進士出身的官員,在宋朝四平八穩往上升,能達到怎樣的高度。《宋史》中他的列傳裏記載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被派到京西路擔任轉運副使,臨行前,對當時的皇帝宋真宗趙恒致謝。感謝陛下,我父母都在洛中老家,去京西路當值,正好隨時侍奉,您真的太仁德了,感謝您!

這是孝順,在當時絕不是私人的小事。就在這時,宋朝那位仁宗年間最膾炙人口的開封府尹,華人歷史中最剛正不阿的清官,還在家裏盡孝呢。人家考上了進士,卻十年不出,只為盡孝,成為舉國矚目的道德典範,沒當官,這份孝順就足以讓官員們膽寒。這是誰?包拯包青天。

回頭說王隨,另一件事就是他在仁宗做太子時,曾經與大太監周懷政有些關聯,密切的程度可真是非同小可,周懷政被殺之後,他主動交代,曾經借給周懷政白銀……50兩!這是多大的數目啊,又是多麽結實的交情!

他竟然主動交代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多麽的謹小慎微。選他做宰相,打死都不會有當朝吵架,或者教訓皇帝的事發生。又乖又誠實,不用他用誰?

但是能力也非常的重要,這就是選陳堯佐的原因。陳堯佐首先是資深到恐怖的程度,別說是王曾和呂夷簡,就算是老宰相李迪、寇準俱在,在他面前都得自稱晚輩,他是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中的進士,早於王曾六榜,李迪七榜,是名正言順的大學長。並且要嚴重強調一下,不僅是他自己,他全家都資深得可怕。

古龍筆下的小李飛刀是“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顯赫得一塌糊塗,但和陳堯佐家比就太小兒科了。陳家是“兄弟三進士,名下兩狀元!”他哥哥陳堯叟、弟弟陳堯諮都是狀元,他家老爺子陳省華待客的時候,三個兒子站在身後侍候,弄得沒人敢登門!

但無論如何,那都是科考時的輝煌,與政治能力有什麽關系?人們能記住的,就是陳堯叟在澶淵之役時勸皇帝逃跑,結果被寇準摁倒一頓胖揍,至於小陳狀元,此時不提誰知道他是哪路神仙?這不陳二先生也得在古稀之年以後,才能站在宰相的行列之中,能力怎樣,至少競爭能力怎樣已經一目了然。

平心而論,韓億要稍強一些。他的強項就在於辦案,《宋史》裏他的列傳共有1304個字,前477個字就是他的辦案紀實。第一個,是他出任洋州的時候,把一個積壓多年的奪產事件了結。那是一個死了哥哥的混賬兄弟,把寡婦嫂子趕出門,再說侄子是外姓的種,以此奪產。並且賄賂地方官,讓他嫂子在十餘年裏有冤無處訴。韓億調出原始資料,找到了漏洞。當年的接生婆沒有辦案,以此為由,替寡婦把產業奪回。

第二個,就是扳倒王欽若(前有,不贅述)。除此之外,政績平平,但勝在了能和皇帝交心。不久前範仲淹上《百官圖》,把呂夷簡派系一個一個的揪出來亮相,同時推薦韓億升職,理由是積功而上,不附奸黨。卻沒想到韓億領不領情。

我不是呂黨,但也不是範黨!韓億立即進宮對皇帝表白,範仲淹跟我不熟,他說什麽我一概不知。趙禎很欣慰,這個臣子很成熟,就是他了,66歲,年齡不是問題,你就是參知政事了!

剩下的兩個是程琳和石中立。這兩人一個大名鼎鼎,一個是絕妙佳人。

說程琳,這個名字在“貍貓換太子”的戲裏是開篇的主角,那位把剛生下來的太子救出宮去的忠義太監陳琳的原型就是他。可在現實中,他是劉太後的親信,當年的宰執以下第一人,三司使。並且在任時做過一件聳動天下的大事,他把《武後臨朝圖》進獻給劉娥,勸她改天換地,廢掉宋朝的社稷。

但轉眼間就對劉娥的家屬大打出手,王蒙正的兒子打死了一個家丁,家丁的老婆報官了。案子一點都不覆雜,可說法太重大。當時程琳被降職到開封府,皇太後親自對他說,這是家丁之間的群毆,跟主人沒關系。程琳搖頭——奴仆無自專之理,就算是家丁幹的,主人一樣有罪。

王蒙正的兒子被依法處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