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痛烈人生 屹立不倒 (2)
關燈
小
中
大
屈辱又悲涼。
能夠想象嗎,他自己親手提拔的,堪稱第一親信的臣子,都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這樣難堪。國勢真的頹唐了,人心,也可想而知!
叛亂、饑寒,這些難道他會不知道嗎?以趙光義的耳目之靈,蜀川的事已經快發作一年,無論如何臣子們不敢瞞著他!但是,作為他,是不能驚慌的,如果能在蜀川本境之內就把事情平息了,那才是上上大吉。何況這樣的事不是沒有過,叛亂早在幾年前就一次次地出現了。
雍熙三年時的八月,劍州一帶的饑民就曾經造反,“盜賊四起”,可終究被當地的官兵撲滅;四年時的九月,饒州一帶,也是“群盜”橫行;淳化二年,也就是兩年前,長江邊上的夔州,甚至都有數百名的官兵在造反……其實就在此時此刻,蜀川的叛亂又算是什麽,開封的東面,陳、穎、宋、亳等四州之間,連續三月大雨不斷,農田顆粒無收,大批的饑民早就在皇城附近造反了!
趙光義真的不知道嗎?查一下史書就能看到,那時他對一個月之後就被罷相的李昉怒吼:“卿等盈車受俸,豈知野有餓殍乎?”
你們這幫家夥一車一車地往家裏拉俸祿,知不知道在野外就有餓死的饑民?!
趙光義什麽都知道,但是他不得不裝傻充大……可恨的是,還有人在他面前擺起了名臣的架子,拿些聖賢話來砸他。但是現在終於裝不下去了,蜀川的告急文書終於以官方急報的方式傳進了開封。叛亂已經不可控制。在兩個月之前,王小波與西川都巡檢使張玘決戰,結果是兩人同歸於盡,可是起義的饑民們卻變得更加兇猛,他們推舉了王小波的妻弟李順為首領,隊伍進一步擴大,就在開封城歡慶上元佳節的時候,四川的中心重鎮成都已經被他們攻破。
李順在成都正式與趙光義分庭抗禮,不管歷史上怎樣定義,他自稱“大蜀王”,建國號“大蜀”,改元“應運”,並且建立了中央政權機構。他有中書令、樞密使、儀鸞使、軍帥等一整套班子,同時開始鑄造自己的銅錢“應運元寶”,鐵錢“應運通寶”。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絲毫的停頓,已經分兵四出,迅速擴大戰果,整個以前後蜀的地面,完全都在他的攻擊範圍之下!
趙光義無可奈何,只有馬上作出決斷應戰。但是,問題在最開始時就出現了,軍隊還有,主帥派誰呢?
歷來平蜀無功臣,那地方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國家,這時候裏憂外患,你信不信派錯了人,當年後唐時孟知祥監守自盜,霸占蜀川建立前蜀的事再重演一次?
何況手頭現有的將軍們,能讓他放心的,能力過硬的,也實在太少了。想來想去,他派出了他的殺手鐧——十全十美萬能大太監王繼恩。
這個人政治可靠,久經考驗,軍事能力?不要小瞧這位王公公,人家也是出生入死在前線的刀叢裏滾出來的人。前些年雍熙北伐時,知道是誰從前線給皇帝帶回來曹彬在岐溝關大敗崩潰的消息的嗎?就是這位王大公公。
尤其是他還有一個先天的,哪位將軍也無法競爭的中標優勢——他是太監。誰聽說過太監割據稱王的?好了,好處多多,越想越妙,但時間不等人,李順已經在蜀川遍地開花,瘋狂搶地了。他的兩路大軍,北路已經攻占了綿州(今綿陽)、閬州(今蒼溪縣東南)、巴州(今巴中)、劍州(今劍閣)等地;東路軍進展更快,已經攻占了遂州(今遂寧)、合州(今合川)、廣安軍(今廣安縣北)、渠州(今渠縣)、達州(今達縣)等地。
翻一下地圖就能看到,這樣一來北抵劍閣、南距巫峽(今巫山)的大片土地都已經過戶,不再姓趙,而是姓李了!
那麽宋軍這時還有嗎?他們在哪兒忍著呢?別忙,梓州(今四川三臺)、眉州(今眉山)等少數幾個城池還在宋軍的手裏,所有人都在裏邊縮著,等著援軍來救命。
十萬火急,趙光義抄起筆來,幾筆寫就一份詔書,委任十全大太監王繼恩全權處理川峽間一切事物的大權,然後一腳把他踢出京城,從開封城邊開始,你必須全速狂奔,去和李順搶哪怕一秒鐘的時間!
因為李順已經在玩最狠最致命的招數了。他搶在宋軍入川增援之前,率二十餘萬重兵奔向了兩個點。一個是囤積了大量宋軍有生力量的梓州;另一個,是劍門關……他要把入川的道路鎖死,而且還要把川內的所有宋軍都消滅。
這樣蜀川就真的是他的了。可是別忙,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次序。你先做哪一個?是一還是二?
就像圍棋,幾子落枰,已經固定了就是那幾個點位,可是先下哪個,後下哪個,結局完全不同。這時李順要做的,也是一樣。你先打梓州?還是先拿下劍門關?
李順的決定印證了一個真理——勝利極端勢利,無論你有多少的苦難和眼淚,都換不來它的垂青。
它只認對錯不認人。
李順第一時間派相貴率領著二十餘萬重兵撲向了梓州,一定要全殲龜縮在那裏的宋軍。至於蜀川的門戶,天險劍門關,他只是派出了幾千個人去攻打。
他從最開始就犯下了最嚴重的錯誤。這不僅決定了他的敗亡,更決定了他一定會迅速敗亡。至於為什麽這麽做,歷史上另有解釋,說當時劍門關上的宋軍只有幾百人,而且還都是老疲之兵。李順需要重視他們嗎?
以李順攻破成都的軍威,再加上十倍的兵力,更重要的還是從裏往外攻打劍門關,這些都加在一起,還不是手到擒來?
於是,幾千人的部隊足夠了……但是,必須深挖一下內因,才能看到這一次起義的必敗原因——見識和修養。
梓州的宋軍是十萬塊錢,隨手就可以拿到;而劍門關上有一百萬、一千萬甚至是一千個億,可是你們得等,大家猜,赤貧的川人們選哪個?
百分之一萬,必選梓州!這就是他們敗亡的根本!!
只貪眼前的小利……就像他們急瘋了頭一樣,剛剛嘗到了勝利的甜頭,立即就皇帝、樞密的大封官,無論怎樣都要先過把癮。緊接著劍門關和梓州就都成了他的噩夢。
劍門關的守將叫上官正。這人很強並且很幸運,他率領著幾百個老弱殘兵正準備拼命,結果先盼來了救星。救星名叫宿翰,是從成都城裏逃過來的敗兵,兩人合兵一處,立即超過了李順派來的幾千人。這樣還守什麽關?宋軍直接沖了出去,李順的幾千個人大敗,逃回去的只有三百人。而這些人逃回成都之後,全被李順殺了。原因是他們“驚眾”,應該說,這是起義軍第一次隱約地記起來,他們和職業軍人有什麽不同。
至於梓州,那可太不尋常了,事後連趙光義都納悶,我還有這樣的員工?
話說蜀川容易讓人感覺“安逸”,外地人去了時間長點也跟著安逸,於是開始放松。但是梓州的知府就不。他叫張雍,警覺得就像他才是造反的人。
李順沒進成都之前,他就開始琢磨著怎麽守城了。他先是訓練原有的城防部隊,覺得不夠,又臨時招募了四千多人;沒錢發餉,不要緊,他敢動用附近州縣的庫藏;發覺武器不夠,那更簡單,把廟裏的銅鐘給我化了,銅汁鑄成箭頭;再砍了大批的木料,準備大批的繩索,徹底備戰。並且向朝廷申請救兵。
這時他和上官正一樣的好命,同樣從成都敗退下來的都巡檢、內殿崇班盧斌帶著十州之兵路過他這裏,張雍的腦子來了個急轉彎,立即扣留。盧斌,你哪兒也別去了,我委任你為梓州監護之職,就在這兒給我看家!
這還不算,他還在城外新挖了條大溝,把附近的河水引了進來。這下子梓州城什麽都不缺了,連護城河都有了……這樣的一座城,已經沒有破綻,得用什麽樣的軍隊才能迅速攻破?
李順派來的那些不再饑餓的饑民嗎?結果八十多天過去了,梓州城巋然不動,四月中旬時,宋朝的援軍終於跨過千山萬水,從開封城來到了蜀川門前。十全十美大太監王繼恩率軍順利通過劍門關沖進了蜀川。
王繼恩變成了二十多年前的平蜀主帥王全斌,他走的路幾乎和前任一樣。先川北,由劍州開始進攻。他的副手曹習從葭萌關出發,進攻閬州。兩路勢不可擋,進展極速,很快劍州、閬州就相繼陷落,緊跟著他們攻向了綿州和巴州,進一步向成都逼近。
這時距王小波發動起義已經過去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此前節節勝利,不可阻擋的起義軍們怎麽了?他們的戰鬥力下降了這麽多嗎?還是王繼恩帶進川裏的人馬過分驍勇和龐大,超出了蜀川饑民的承受力?
不,兩樣都不是。第一,起義軍內部最核心的部分露出了它真正的底蘊,本應最強的那一點,變得讓人絕望;第二,在這個時間段裏,宋朝派進蜀川平叛的軍隊,最多只能算是二流角色,真正的精兵,就在王繼恩剛剛離開開封城時,就派向了另一個地方。
那邊的敵人,才是宋朝的心腹大患。從這時開始,它反覆無常,茍延殘喘,之後突然間壯大,一直糾纏了宋朝一百多年,直到最後把北宋的江山拖垮耗幹。
西夏,李繼遷。
人見人愛,丈人眾多的小吉吉自從上次惹火了大遼的蕭太後之後,似乎就沈默了。他一直很安靜,真的在悔過而且自新了?
才怪。在這一點上,趙光義是非常清醒的。狼,總能知道另一只食肉動物的真正心靈內幕。他從最開始就對李繼遷實行了控制,軍事上暫時做不到,那麽來更狠的。
經濟,可以不客氣地說,太宗時期的宋朝就已經是當時整個世界上最有實力進行經濟打擊的國度。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宋朝什麽都有,而遼、西夏甚至高麗,它們的出產都太單一。
針對西夏,宋朝只是一紙法令文書,就斷了黨項人的活路。他們有什麽?別提千年之後,寧夏地區馳名中外的五寶——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菜。在當時,他們只有兩樣東西——駿馬和青鹽。
黨項的戰馬宋朝這時還能得到一些,但是青鹽,宋朝突然說我們不要了。一瞬間,黨項人看著自己大批上好的青鹽堆成了山,可是都成了廢物!大宋有無邊無際的海岸線,煮海成鹽,說不用就不用,可是漢人的綾羅絲綢,大米白面,茶葉藥材,卻是黨項人少不了的。
怎麽辦?聰明的李繼遷在巨大的危機中看到了極其珍貴的機遇,太棒了,宋朝在給他送禮!他迅速召集黨項族人,為了共同的生存利益,大家請把刀拔出來,跟著我一起到宋朝的邊境去搶劫!
這個號召被全體通過,李繼遷終於當上了帶頭大哥,黨項人以空前的激情投入到了搶劫運動之中,收獲很大,死傷也很多,但是在生存的基礎上建立的同盟牢不可破,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了李繼遷的周圍。
不過論聰明,有誰想和宋朝人較量一下嗎?一紙文書,李繼遷就立即眾叛親離,而且被反攻倒算。
宋朝人突然說,很好,青鹽吃著順口,我們又要了……結果黨項人瞬間從李繼遷的周圍散開,爭著搶著回家拿鹽做生意,把這位老大扔在了茫茫戈壁灘上乘涼發呆,提著刀氣得說不出話來——弟兄們你們倒是想想啊,宋朝人是因為什麽才答應我們又開了鹽禁的,那就是因為我們抱成了團,拿起了刀!所以弟兄們我們要繼續奮鬥……
鬥你個頭,這些族人們不僅再不理他,其中有位叫高文岯的哥哥還掉過頭來,抽刀向他砍了過去。李繼遷氣得暈頭轉向,這都是些什麽人啊,他只好收拾人馬回自己的老巢,但是沒過多久,他的腦子裏就又有了一個新的計劃。
他越過了時代的鴻溝,瞄準了一個讓大宋、吐蕃、回鶻都膽戰心驚的目標,只要拿下了它,他瞬間就能變幻體態,再不是蟒蛇了,而是一條騰空而起,不可遏制的妖龍!
靈州,只要拿下了這一點,他立即就能成精。
翻一下地圖,靈州就是今天的寧夏靈武,現在它很平常了,就算在寧夏自治區本地,也排不進前五的位置。但是在歷史上,它的作用說有多大就有多大。它在公元前一九一年就由西漢帝國建立,是當時整片茫茫戈壁草原上的政治經濟中心;秦始皇時,在這裏築城,防衛匈奴;到北魏、隋朝,這裏的地位再次上升,是靈武路行軍大總管的駐地;到了唐朝,這裏變成了聖地。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就在這裏即皇帝位,重振大唐江山。
為什麽這麽重要,看一下地理位置就什麽都明白了。說位置,我們把之前所有文章裏誇誇其談的什麽“位於黃河上游、河套以西,土地肥沃,農牧兩宜……”的廢話都扔開,簡單點,它在宋朝版圖的左上方,李繼遷老祖宗的定難五州把它壓在了宋朝的邊境附近,它右邊稍上方,是夏州、銀州;它的上方稍偏左,就是懷州和靜州。這樣形象吧?
那麽又是什麽讓它比定難五州重要了那麽多呢?是因為當時的民族分布圖。它下邊的南方是宋朝、它西邊是河西走廊裏甘州的回鶻、它西南邊是吐蕃族的諸部,再加上它北邊的黨項人。怎樣?一目了然了吧,它就是道堤壩,至少四股洪水被它頂在了四面八方,哪一方面沖破了它,立即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勢力的均衡就會被打破。
現在很幸運,它還在宋朝的手裏,托遼國人的福,漢人的軍隊損失很大,趙光義暫時把它閑置,但只要稍有轉機,宋朝的軍隊就會沖出邊境,以靈州為基地,開拓大西北無邊的疆土。所以現在李繼遷就盯上了它,他不管這時的力量與局勢,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拿下它。
怎樣,這是個無理手,沒什麽道理就發力,但是他運氣就是這麽好,正好碰上了王小波的起義!無情的事實在那兒明擺著,如果你不管,那麽他就會成功……局勢逼迫,趙光義無論如何必須作出反應,他可真不想兩線同時作戰,但是不行,那好吧,他咬了咬牙,開始在他的將軍中挑選既能打,還聽話的貼心人。
老天保佑,他還有一位能與漢武帝的舅子將軍群落相媲美的將軍,一樣的驍勇,一樣的至親——李繼隆,他的大舅子。
就這樣,當年的三月份,李繼隆幾乎與王繼恩同時從開封城開拔出征,他的任務簡單明確,就是擊潰李繼遷,甚至擒斬李繼遷,必須將之在黨項的勢力連根拔起!
軍隊都派出去了,真的兩線作戰了……開封城裏的大宋皇帝趙光義變得沈默,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李繼遷、李順是他眼前的敵人,可更大的隱憂讓他接近崩潰的邊緣,怎麽辦?為了避免亡國,難道他真的要那樣做嗎?
趙光義的頭腦告訴他,他必須那樣做。可是只要稍微那樣想一下,他都會痛不欲生。他不懂,為什麽上蒼一定要這樣折磨他,越是驕傲自尊的人,就越要忍受這種最不能忍受的屈辱!
北方的死敵遼國人。誰敢把他們忘了嗎?只要這時遼國人突然出兵趁火打劫,宋朝就會三面受敵,局面立即崩盤。
趙光義不寒而栗,但思來想去,只有兩個辦法能讓他躲過這一劫。一個,是祈求上蒼讓遼國人突然集體失明,宋朝出了什麽事他們都視而不見;另一個,就是他心底裏不由自主升起的那個辦法……而且這個辦法如果要用,那麽就必須得快用,晚一點都會失去意義。
但他真的不甘心,他祈禱著奇跡能出現,那就是李繼隆和王繼恩能迅速結束戰鬥,把四川和西夏在短時間內全都搞定,這才能讓遼國人在根本上斷絕幻想!
但是談何容易,王繼恩面對的是遍地烽火,要全都澆滅必須得用大量時間,要不然就得用上非常手段。為此,趙光義下令,把劍南、東西川、陜路諸州上至官吏下至黎民,所有人欠朝廷的賦稅錢物都一筆勾銷,從心底裏瓦解起義軍的鬥志;另外嚴令王繼恩不許在外圍戀戰,要直取成都,擒賊擒王先抓住李順。
而李繼隆,他面對的就是蒼茫天地無邊的大漠,你去抓吧,騎著黨項駿馬的李繼遷就是一縷時聚時散的妖魂,或許你只有把全部宋朝的子民以及城池都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定難五州,把那片地兒擠得滿滿的,然後才能在人堆裏把李繼遷揪出來……
很荒誕,很黑色,但一點都不好笑。就從這時起,宋朝君臣齊心協力和時間賽跑,王繼恩在蜀川大地上攻城拔隘,一路勢如破竹直奔成都;李繼隆在唐代時的“參天可汗道”、“靈州大道”上,同時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快速突進,他的目標先是夏州,這是定難五州的中心點,正是由於戈壁荒原的龐大,才更要占據中心,四下撒網。只不過,他的大軍才動,西夏方面就得到了消息,等待他的是一個更加迷亂,甚至敵我難辨的局面,遠遠不是能用馬刀就能解決一切的。
至於皇帝趙光義,他在開封城內努力平緩著呼吸,鎮靜心神。他必須精確客觀地計算眼前,以及之後的每一方的每一時刻的戰局發展,來判斷在什麽時候去做那件讓他生不如死的決定。
西南、西北兩戰區同時開戰,但動作最快的人卻不是李繼隆和王繼恩,而是宋朝定難軍節度使兼職遼國西平王的雙料高官兩面派李繼捧。
李繼隆剛出國境,他的人就進了開封。對宋朝的皇帝說,他的保吉弟弟已經非常乖了,尤其是非常聽他這個大哥的話,完全是宋朝的忠實臣子,至於靈州……非常抱歉,保吉知道錯了,正在改正中……您給他次機會吧,為了擔保,也為了預先感謝您的仁慈,我特意貢獻五十匹黨項戰馬,您笑納,您開恩……趙光義的回答是,李繼隆,給我再加快點速度殺過去!
李繼隆的速度更快,李繼捧的反應是更更快加超覆雜。他第一個反應,是帶著親信,搬著財產,到了夏州城外,再不在城裏待著了。第二個動作,是派出了親信手下李光祚去找……李繼遷。
把宋朝的所有行動都告訴了這位“好兄弟”。
這就是他為什麽忙亂的根源。生存是需要智慧的,他此前做得非常好,當時的西夏裏,小遷遷、宋朝、遼國,哪個他都惹不起,可是他的腦子靈光一閃,我為什麽就一定要惹他們呢?和他們全都做朋友,難道就不好嗎?
於是他有了大宋的官職,更有遼國的頭銜,還和小遷遷也重歸於好。但是好日子就是這麽的短,大宋發兵了,他以前有多好,現在就有多糟,最起碼他還得保證李繼遷的安全,小遷遷一旦落網,他第一個就得被供出來。
還好,信送到了,他也到了城外,隨時都在觀察著李繼隆的進度,隨時都能逃跑,似乎很安全。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就在宋朝的大軍還離他很遠的時候,一天夜裏,他的營盤突然被人襲擊。突如其來,而且對方非常熟悉他們的建制和部署,完全沒法反抗,慌亂之中,他一個人逃回了夏州城,所有的親信外加財產,全被敵人一搶而光。
在夏州城頭上,他才看清楚,外面的敵人竟然是……他的好弟弟李繼遷。
李繼遷敏銳而現實,他對自己的前途不抱半點幻想。暴風雨就要到了,為什麽不給自己多加件衣衫呢?何況他的哥哥還搬出了夏州城,主動在城墻外面等著他!
吞下了這一口,就像吃進去一塊人肉,自己人的血脈,更快地迅速融合。來吧,李繼遷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麽,畢竟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承受國家級的打擊,但是他發誓要挺下去,哪怕是在草原上終年游蕩,或者是以別的什麽方式。
這些事都發生在宋軍趕到之前,但還不是最終結果。當天夜裏李繼捧在夏州城頭眼睜睜地看著堂兄弟李繼遷帶走了他的所有家當,轉過身來,就發現城裏原來的部下們也都變成了敵人。
他被關進了一間小黑屋子,被告知他會活下去,直到宋朝的大將軍李繼隆駕到。
完了……眾叛親離,身份曝光,李繼捧在黑暗中徹底認清了自己的命運。等待他的必將是死亡,還有比死亡更悲慘的屈辱。回首從前,是什麽讓他從定難五州之主,黨項人至少在名義上的君主落到了這步田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的李繼遷,一直在苦苦掙紮,可一直都活得生猛痛快!
只因為他一直都在投靠,都在找人來保護,就輸在了沒有一根堅硬的脊梁,變得一無所有,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丟光了……等他再見到光明時,他看見了宋軍征西主將李繼隆。宋軍其他的將軍們暴戾戲謔的眼神裏都明白無誤地透出了個“殺”字,可李繼隆只問了他一句話:你叫什麽?
那一天,李繼捧顫抖著說出了三個字:趙保忠。
好了,他的生命被延長,李繼隆下令把他打入檻車,押送開封,交給皇帝處置。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李繼遷和銀州城,李繼隆驅動大軍殺了過去,但是還沒到,他就勝利了。
李繼遷逃了,銀州城投降。
接到這個消息,李繼隆的心情瞬間惡劣到了極點。最壞的事情發生了,他可真沒料到,這個李繼遷竟然這樣的聰明,而且敢於決斷,把偌大的銀州說扔就扔了,老巢老家統統不要。
這樣都不如大戰一場,弄個兩敗俱傷。那樣的話,宋朝的援軍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西夏助戰,而李繼遷的人會死一個少一個,直至最後死光。但很明顯,李繼遷也看透了這一點,他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徹底地選擇了逃亡。從此茫茫大漠草原,塞外無邊大地,要怎樣去抓他?
沒辦法,李繼隆只有收拾心情,準備開始下一步的追擊搜捕,可就在這時,從開封傳來了新的命令。
命令的內容過分強悍新穎,讓見多識廣的李將軍都大吃一驚,雖然詔書上說,這樣做可以讓西夏的問題一勞永逸。
皇帝和首相呂蒙正決定,把夏州城毀掉,城裏的百姓都遷到別處去。這樣西夏叛黨的一個重要據點就沒了,以李繼遷的能力,他也絕對沒法再築城。他不是能跑嗎?好啊,這下子跑了和尚但是也丟了廟,看你哪兒多哪兒少?
李繼隆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為別的,朝裏的大佬們,你們在朝堂之上,拿自己的生活習慣去衡量黨項人,你們吃撐了吧?沒有城李繼遷有帳篷,大不了返祖得徹底點而已。可是我們漢人卻得要城,有這個夏州在,我們就可以駐軍,就能在定難五州裏紮下一根釘子,讓李繼遷想到哪兒都得繞道,時刻小心被絆倒。
李繼隆火速寫好工作報告,不僅反對拆毀夏州城,而且建議在銀州與夏州之間的南界山附近再增設一些土寨據點,把勢力加厚,這樣逐步蠶食,就能把西夏一點點地變成內地州縣,最起碼有了它們,還能切斷叛軍的糧道……但是朝廷的命令馬上回覆,李將軍,一切行動聽指揮,你的任務是抓住李繼遷,其他的不要你管。為了照顧你的面子,這次你的工作報告我就不公布了。
於是夏州城,昔日威名赫赫的統萬城,由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公元四一三年,驅使十萬人,晝夜不停歷時六年才築就的,連鐵錐全力穿刺都不能入墻一寸的空前堅城,就此被拆毀了。而李繼隆的下一步行動在歷史的記載裏查不到。
在他個人的《宋史》裏沒有,在《續資治通鑒長編》裏沒有,裏面只說,他曾經回答自己的部將說:“今保吉遠竄,千裏窮磧,難於轉餉。宜養威持重,未易輕舉地。”他在強調沒法有效地追擊,真的在戈壁草原上兜開了圈子,會把自己先餓死累死,不如保持攻擊態勢,在銀州城裏待著。
但是查不到他在什麽時候退的軍。歷史上沒有記載,也或許是四月間,他拆毀了夏州城之後,就親自押著李繼捧回了開封,因為在他的《列傳》中,有“既而繼遷遁去,擒保忠以獻。”的記載,似乎他親自向天子獻俘請功。
那麽他回師的日子就是在五月,那時趙光義親自責問李繼捧,李繼捧認罪,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宥罪侯。
但更可能是,他一直留在西夏很長的時間,因為在這之後的近三年的時間裏(當然,李繼隆不可能三年一直都駐軍境外),李繼遷都非常的乖,他不停地向宋廷請罪送禮,討好宋朝的皇帝。李繼隆的軍威,還有宋朝拆毀夏州城的決心都明顯把他嚇怕了。
但不管怎樣,宋朝沒能如願抓住李繼遷。勝利了,但是局面已經恢覆到了當年趙普送李繼捧回西夏牽制李繼遷之前的老樣子。
這真的是勝利嗎?
重心轉向大西南,蜀川方面的王繼恩成為焦點。他和副手曹習分兩路合擊成都,一路快速突破,行軍途中順手牽羊一樣派出了幾千人馬去梓州援助張雍,結果二十餘萬起義軍瞬間崩潰。
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起義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到底是出了什麽事?毛病就出在最核心的那個人身上——李順。
在歷史評價中,由於他攻破了成都,建立了政權,人們普遍把他的成就定位在王小波之上。但是,縱觀他的一生,他就是一支煙花,在綻放的最初的那一剎那,就已經散發出了所有的光芒和壯麗,在之後的所有時間裏,都只是剩下來的空殼子而已。
攻下成都之後,他把自己真的當成了皇帝,不管前線發生了什麽事,他都始終坐在成都城裏,讓自己的同夥去給自己擋災。
再看看歷史上成功的那些農民起義者,劉邦、朱元璋,甚至李自成,他們從始至終,幾乎從來沒有脫離過戰場,尤其在最關鍵的幾個戰役中,他們都站在隊伍的最前列。起義者的低端裝備和戰爭素養就決定了想成功、想生存,就必須身先士卒!
李順在玩失蹤,再看看農民軍的戰術。王繼恩入川之後,一路行軍,攻城拔隘,直到打到了成都城邊,都沒有經受過一次大規格的兵團決戰。起義軍的城池與城池之間根本就沒有聯系,隨便宋軍一一擊破,就像他們沒有統一的建制。
這樣的防禦,比當年的後蜀孟昶都不如。
五月六日,宋軍抵達了成都城下,即日攻城,十餘萬起義軍被當天擊潰,三萬餘人當場陣亡,成都就陷落了,一天都沒有支撐下來。這就是這次起義的成色,以饑寒反抗,因富貴失敗,他們一點都不壯烈。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王小波的驚世之言猶在耳邊,可惜,早就被“大蜀王”李順扔回到青城老家去了。多麽美麗的夢想,曾經那樣的讓人怦然心動,但最後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記錄——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
王小波起義就此結束,不管當天李順是不是真的戰死了,還是下落不明,在三十餘年後,才在廣州被抓遇害,都已無關緊要。
時光流逝,到了宋淳化五年,公元九九四年的九月,這時距離成都的陷落已經過去了近四個月,距李繼捧被押送京師,李繼遷棄城逃亡同樣過去四個多月,宋朝皇帝趙光義坐在開封城的皇宮裏,把人都趕走,他得靜靜地想一想,這時與開戰之前到底有什麽不同。
說西北,似乎很成功。在七月間,李繼遷派自己的親弟弟李延信進京上貢,青鹽拿不出手,帶來了好多匹上等的黨項駿馬,並且正式謝罪。在謝罪的表文中他率先表示應該把這段記憶刪除,為了誠意,他自稱仍為“趙保吉”。也就是說,他在強調他仍然是宋朝的臣子。
噓——此人竟然投降了……夠誠意,也很有面子。趙光義決定要給臣子改過的機會。他回覆詔書,也以趙保吉相稱,等於同意了李繼遷的認罪。
似乎這場戰爭沒白打,但是細想一下,李繼遷叛宋的最重要的兩個象征——遼國的義成公主和西夏國王的頭銜,仍然留在小遷遷的身邊,哪樣都沒向遼國退貨。
這就是輸贏的真正結果,李繼遷的腳仍然同時踩在宋、遼兩國的船舷上,什麽都沒有改變。一定要查一下真實的得失,那麽靈州已經安全了。雖然那也是暫時的。
看西南,趙光義的心情和他大哥當年的一樣,因為王繼恩這個大太監也完全覆制了當年的王全斌。他進入成都以後,“縱卒剽掠子女玉帛”、“殺人如戲謔”,把蜀川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能夠想象嗎,他自己親手提拔的,堪稱第一親信的臣子,都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這樣難堪。國勢真的頹唐了,人心,也可想而知!
叛亂、饑寒,這些難道他會不知道嗎?以趙光義的耳目之靈,蜀川的事已經快發作一年,無論如何臣子們不敢瞞著他!但是,作為他,是不能驚慌的,如果能在蜀川本境之內就把事情平息了,那才是上上大吉。何況這樣的事不是沒有過,叛亂早在幾年前就一次次地出現了。
雍熙三年時的八月,劍州一帶的饑民就曾經造反,“盜賊四起”,可終究被當地的官兵撲滅;四年時的九月,饒州一帶,也是“群盜”橫行;淳化二年,也就是兩年前,長江邊上的夔州,甚至都有數百名的官兵在造反……其實就在此時此刻,蜀川的叛亂又算是什麽,開封的東面,陳、穎、宋、亳等四州之間,連續三月大雨不斷,農田顆粒無收,大批的饑民早就在皇城附近造反了!
趙光義真的不知道嗎?查一下史書就能看到,那時他對一個月之後就被罷相的李昉怒吼:“卿等盈車受俸,豈知野有餓殍乎?”
你們這幫家夥一車一車地往家裏拉俸祿,知不知道在野外就有餓死的饑民?!
趙光義什麽都知道,但是他不得不裝傻充大……可恨的是,還有人在他面前擺起了名臣的架子,拿些聖賢話來砸他。但是現在終於裝不下去了,蜀川的告急文書終於以官方急報的方式傳進了開封。叛亂已經不可控制。在兩個月之前,王小波與西川都巡檢使張玘決戰,結果是兩人同歸於盡,可是起義的饑民們卻變得更加兇猛,他們推舉了王小波的妻弟李順為首領,隊伍進一步擴大,就在開封城歡慶上元佳節的時候,四川的中心重鎮成都已經被他們攻破。
李順在成都正式與趙光義分庭抗禮,不管歷史上怎樣定義,他自稱“大蜀王”,建國號“大蜀”,改元“應運”,並且建立了中央政權機構。他有中書令、樞密使、儀鸞使、軍帥等一整套班子,同時開始鑄造自己的銅錢“應運元寶”,鐵錢“應運通寶”。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沒有絲毫的停頓,已經分兵四出,迅速擴大戰果,整個以前後蜀的地面,完全都在他的攻擊範圍之下!
趙光義無可奈何,只有馬上作出決斷應戰。但是,問題在最開始時就出現了,軍隊還有,主帥派誰呢?
歷來平蜀無功臣,那地方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國家,這時候裏憂外患,你信不信派錯了人,當年後唐時孟知祥監守自盜,霸占蜀川建立前蜀的事再重演一次?
何況手頭現有的將軍們,能讓他放心的,能力過硬的,也實在太少了。想來想去,他派出了他的殺手鐧——十全十美萬能大太監王繼恩。
這個人政治可靠,久經考驗,軍事能力?不要小瞧這位王公公,人家也是出生入死在前線的刀叢裏滾出來的人。前些年雍熙北伐時,知道是誰從前線給皇帝帶回來曹彬在岐溝關大敗崩潰的消息的嗎?就是這位王大公公。
尤其是他還有一個先天的,哪位將軍也無法競爭的中標優勢——他是太監。誰聽說過太監割據稱王的?好了,好處多多,越想越妙,但時間不等人,李順已經在蜀川遍地開花,瘋狂搶地了。他的兩路大軍,北路已經攻占了綿州(今綿陽)、閬州(今蒼溪縣東南)、巴州(今巴中)、劍州(今劍閣)等地;東路軍進展更快,已經攻占了遂州(今遂寧)、合州(今合川)、廣安軍(今廣安縣北)、渠州(今渠縣)、達州(今達縣)等地。
翻一下地圖就能看到,這樣一來北抵劍閣、南距巫峽(今巫山)的大片土地都已經過戶,不再姓趙,而是姓李了!
那麽宋軍這時還有嗎?他們在哪兒忍著呢?別忙,梓州(今四川三臺)、眉州(今眉山)等少數幾個城池還在宋軍的手裏,所有人都在裏邊縮著,等著援軍來救命。
十萬火急,趙光義抄起筆來,幾筆寫就一份詔書,委任十全大太監王繼恩全權處理川峽間一切事物的大權,然後一腳把他踢出京城,從開封城邊開始,你必須全速狂奔,去和李順搶哪怕一秒鐘的時間!
因為李順已經在玩最狠最致命的招數了。他搶在宋軍入川增援之前,率二十餘萬重兵奔向了兩個點。一個是囤積了大量宋軍有生力量的梓州;另一個,是劍門關……他要把入川的道路鎖死,而且還要把川內的所有宋軍都消滅。
這樣蜀川就真的是他的了。可是別忙,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次序。你先做哪一個?是一還是二?
就像圍棋,幾子落枰,已經固定了就是那幾個點位,可是先下哪個,後下哪個,結局完全不同。這時李順要做的,也是一樣。你先打梓州?還是先拿下劍門關?
李順的決定印證了一個真理——勝利極端勢利,無論你有多少的苦難和眼淚,都換不來它的垂青。
它只認對錯不認人。
李順第一時間派相貴率領著二十餘萬重兵撲向了梓州,一定要全殲龜縮在那裏的宋軍。至於蜀川的門戶,天險劍門關,他只是派出了幾千個人去攻打。
他從最開始就犯下了最嚴重的錯誤。這不僅決定了他的敗亡,更決定了他一定會迅速敗亡。至於為什麽這麽做,歷史上另有解釋,說當時劍門關上的宋軍只有幾百人,而且還都是老疲之兵。李順需要重視他們嗎?
以李順攻破成都的軍威,再加上十倍的兵力,更重要的還是從裏往外攻打劍門關,這些都加在一起,還不是手到擒來?
於是,幾千人的部隊足夠了……但是,必須深挖一下內因,才能看到這一次起義的必敗原因——見識和修養。
梓州的宋軍是十萬塊錢,隨手就可以拿到;而劍門關上有一百萬、一千萬甚至是一千個億,可是你們得等,大家猜,赤貧的川人們選哪個?
百分之一萬,必選梓州!這就是他們敗亡的根本!!
只貪眼前的小利……就像他們急瘋了頭一樣,剛剛嘗到了勝利的甜頭,立即就皇帝、樞密的大封官,無論怎樣都要先過把癮。緊接著劍門關和梓州就都成了他的噩夢。
劍門關的守將叫上官正。這人很強並且很幸運,他率領著幾百個老弱殘兵正準備拼命,結果先盼來了救星。救星名叫宿翰,是從成都城裏逃過來的敗兵,兩人合兵一處,立即超過了李順派來的幾千人。這樣還守什麽關?宋軍直接沖了出去,李順的幾千個人大敗,逃回去的只有三百人。而這些人逃回成都之後,全被李順殺了。原因是他們“驚眾”,應該說,這是起義軍第一次隱約地記起來,他們和職業軍人有什麽不同。
至於梓州,那可太不尋常了,事後連趙光義都納悶,我還有這樣的員工?
話說蜀川容易讓人感覺“安逸”,外地人去了時間長點也跟著安逸,於是開始放松。但是梓州的知府就不。他叫張雍,警覺得就像他才是造反的人。
李順沒進成都之前,他就開始琢磨著怎麽守城了。他先是訓練原有的城防部隊,覺得不夠,又臨時招募了四千多人;沒錢發餉,不要緊,他敢動用附近州縣的庫藏;發覺武器不夠,那更簡單,把廟裏的銅鐘給我化了,銅汁鑄成箭頭;再砍了大批的木料,準備大批的繩索,徹底備戰。並且向朝廷申請救兵。
這時他和上官正一樣的好命,同樣從成都敗退下來的都巡檢、內殿崇班盧斌帶著十州之兵路過他這裏,張雍的腦子來了個急轉彎,立即扣留。盧斌,你哪兒也別去了,我委任你為梓州監護之職,就在這兒給我看家!
這還不算,他還在城外新挖了條大溝,把附近的河水引了進來。這下子梓州城什麽都不缺了,連護城河都有了……這樣的一座城,已經沒有破綻,得用什麽樣的軍隊才能迅速攻破?
李順派來的那些不再饑餓的饑民嗎?結果八十多天過去了,梓州城巋然不動,四月中旬時,宋朝的援軍終於跨過千山萬水,從開封城來到了蜀川門前。十全十美大太監王繼恩率軍順利通過劍門關沖進了蜀川。
王繼恩變成了二十多年前的平蜀主帥王全斌,他走的路幾乎和前任一樣。先川北,由劍州開始進攻。他的副手曹習從葭萌關出發,進攻閬州。兩路勢不可擋,進展極速,很快劍州、閬州就相繼陷落,緊跟著他們攻向了綿州和巴州,進一步向成都逼近。
這時距王小波發動起義已經過去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此前節節勝利,不可阻擋的起義軍們怎麽了?他們的戰鬥力下降了這麽多嗎?還是王繼恩帶進川裏的人馬過分驍勇和龐大,超出了蜀川饑民的承受力?
不,兩樣都不是。第一,起義軍內部最核心的部分露出了它真正的底蘊,本應最強的那一點,變得讓人絕望;第二,在這個時間段裏,宋朝派進蜀川平叛的軍隊,最多只能算是二流角色,真正的精兵,就在王繼恩剛剛離開開封城時,就派向了另一個地方。
那邊的敵人,才是宋朝的心腹大患。從這時開始,它反覆無常,茍延殘喘,之後突然間壯大,一直糾纏了宋朝一百多年,直到最後把北宋的江山拖垮耗幹。
西夏,李繼遷。
人見人愛,丈人眾多的小吉吉自從上次惹火了大遼的蕭太後之後,似乎就沈默了。他一直很安靜,真的在悔過而且自新了?
才怪。在這一點上,趙光義是非常清醒的。狼,總能知道另一只食肉動物的真正心靈內幕。他從最開始就對李繼遷實行了控制,軍事上暫時做不到,那麽來更狠的。
經濟,可以不客氣地說,太宗時期的宋朝就已經是當時整個世界上最有實力進行經濟打擊的國度。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宋朝什麽都有,而遼、西夏甚至高麗,它們的出產都太單一。
針對西夏,宋朝只是一紙法令文書,就斷了黨項人的活路。他們有什麽?別提千年之後,寧夏地區馳名中外的五寶——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菜。在當時,他們只有兩樣東西——駿馬和青鹽。
黨項的戰馬宋朝這時還能得到一些,但是青鹽,宋朝突然說我們不要了。一瞬間,黨項人看著自己大批上好的青鹽堆成了山,可是都成了廢物!大宋有無邊無際的海岸線,煮海成鹽,說不用就不用,可是漢人的綾羅絲綢,大米白面,茶葉藥材,卻是黨項人少不了的。
怎麽辦?聰明的李繼遷在巨大的危機中看到了極其珍貴的機遇,太棒了,宋朝在給他送禮!他迅速召集黨項族人,為了共同的生存利益,大家請把刀拔出來,跟著我一起到宋朝的邊境去搶劫!
這個號召被全體通過,李繼遷終於當上了帶頭大哥,黨項人以空前的激情投入到了搶劫運動之中,收獲很大,死傷也很多,但是在生存的基礎上建立的同盟牢不可破,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了李繼遷的周圍。
不過論聰明,有誰想和宋朝人較量一下嗎?一紙文書,李繼遷就立即眾叛親離,而且被反攻倒算。
宋朝人突然說,很好,青鹽吃著順口,我們又要了……結果黨項人瞬間從李繼遷的周圍散開,爭著搶著回家拿鹽做生意,把這位老大扔在了茫茫戈壁灘上乘涼發呆,提著刀氣得說不出話來——弟兄們你們倒是想想啊,宋朝人是因為什麽才答應我們又開了鹽禁的,那就是因為我們抱成了團,拿起了刀!所以弟兄們我們要繼續奮鬥……
鬥你個頭,這些族人們不僅再不理他,其中有位叫高文岯的哥哥還掉過頭來,抽刀向他砍了過去。李繼遷氣得暈頭轉向,這都是些什麽人啊,他只好收拾人馬回自己的老巢,但是沒過多久,他的腦子裏就又有了一個新的計劃。
他越過了時代的鴻溝,瞄準了一個讓大宋、吐蕃、回鶻都膽戰心驚的目標,只要拿下了它,他瞬間就能變幻體態,再不是蟒蛇了,而是一條騰空而起,不可遏制的妖龍!
靈州,只要拿下了這一點,他立即就能成精。
翻一下地圖,靈州就是今天的寧夏靈武,現在它很平常了,就算在寧夏自治區本地,也排不進前五的位置。但是在歷史上,它的作用說有多大就有多大。它在公元前一九一年就由西漢帝國建立,是當時整片茫茫戈壁草原上的政治經濟中心;秦始皇時,在這裏築城,防衛匈奴;到北魏、隋朝,這裏的地位再次上升,是靈武路行軍大總管的駐地;到了唐朝,這裏變成了聖地。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就在這裏即皇帝位,重振大唐江山。
為什麽這麽重要,看一下地理位置就什麽都明白了。說位置,我們把之前所有文章裏誇誇其談的什麽“位於黃河上游、河套以西,土地肥沃,農牧兩宜……”的廢話都扔開,簡單點,它在宋朝版圖的左上方,李繼遷老祖宗的定難五州把它壓在了宋朝的邊境附近,它右邊稍上方,是夏州、銀州;它的上方稍偏左,就是懷州和靜州。這樣形象吧?
那麽又是什麽讓它比定難五州重要了那麽多呢?是因為當時的民族分布圖。它下邊的南方是宋朝、它西邊是河西走廊裏甘州的回鶻、它西南邊是吐蕃族的諸部,再加上它北邊的黨項人。怎樣?一目了然了吧,它就是道堤壩,至少四股洪水被它頂在了四面八方,哪一方面沖破了它,立即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勢力的均衡就會被打破。
現在很幸運,它還在宋朝的手裏,托遼國人的福,漢人的軍隊損失很大,趙光義暫時把它閑置,但只要稍有轉機,宋朝的軍隊就會沖出邊境,以靈州為基地,開拓大西北無邊的疆土。所以現在李繼遷就盯上了它,他不管這時的力量與局勢,就是要出其不意地拿下它。
怎樣,這是個無理手,沒什麽道理就發力,但是他運氣就是這麽好,正好碰上了王小波的起義!無情的事實在那兒明擺著,如果你不管,那麽他就會成功……局勢逼迫,趙光義無論如何必須作出反應,他可真不想兩線同時作戰,但是不行,那好吧,他咬了咬牙,開始在他的將軍中挑選既能打,還聽話的貼心人。
老天保佑,他還有一位能與漢武帝的舅子將軍群落相媲美的將軍,一樣的驍勇,一樣的至親——李繼隆,他的大舅子。
就這樣,當年的三月份,李繼隆幾乎與王繼恩同時從開封城開拔出征,他的任務簡單明確,就是擊潰李繼遷,甚至擒斬李繼遷,必須將之在黨項的勢力連根拔起!
軍隊都派出去了,真的兩線作戰了……開封城裏的大宋皇帝趙光義變得沈默,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李繼遷、李順是他眼前的敵人,可更大的隱憂讓他接近崩潰的邊緣,怎麽辦?為了避免亡國,難道他真的要那樣做嗎?
趙光義的頭腦告訴他,他必須那樣做。可是只要稍微那樣想一下,他都會痛不欲生。他不懂,為什麽上蒼一定要這樣折磨他,越是驕傲自尊的人,就越要忍受這種最不能忍受的屈辱!
北方的死敵遼國人。誰敢把他們忘了嗎?只要這時遼國人突然出兵趁火打劫,宋朝就會三面受敵,局面立即崩盤。
趙光義不寒而栗,但思來想去,只有兩個辦法能讓他躲過這一劫。一個,是祈求上蒼讓遼國人突然集體失明,宋朝出了什麽事他們都視而不見;另一個,就是他心底裏不由自主升起的那個辦法……而且這個辦法如果要用,那麽就必須得快用,晚一點都會失去意義。
但他真的不甘心,他祈禱著奇跡能出現,那就是李繼隆和王繼恩能迅速結束戰鬥,把四川和西夏在短時間內全都搞定,這才能讓遼國人在根本上斷絕幻想!
但是談何容易,王繼恩面對的是遍地烽火,要全都澆滅必須得用大量時間,要不然就得用上非常手段。為此,趙光義下令,把劍南、東西川、陜路諸州上至官吏下至黎民,所有人欠朝廷的賦稅錢物都一筆勾銷,從心底裏瓦解起義軍的鬥志;另外嚴令王繼恩不許在外圍戀戰,要直取成都,擒賊擒王先抓住李順。
而李繼隆,他面對的就是蒼茫天地無邊的大漠,你去抓吧,騎著黨項駿馬的李繼遷就是一縷時聚時散的妖魂,或許你只有把全部宋朝的子民以及城池都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定難五州,把那片地兒擠得滿滿的,然後才能在人堆裏把李繼遷揪出來……
很荒誕,很黑色,但一點都不好笑。就從這時起,宋朝君臣齊心協力和時間賽跑,王繼恩在蜀川大地上攻城拔隘,一路勢如破竹直奔成都;李繼隆在唐代時的“參天可汗道”、“靈州大道”上,同時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快速突進,他的目標先是夏州,這是定難五州的中心點,正是由於戈壁荒原的龐大,才更要占據中心,四下撒網。只不過,他的大軍才動,西夏方面就得到了消息,等待他的是一個更加迷亂,甚至敵我難辨的局面,遠遠不是能用馬刀就能解決一切的。
至於皇帝趙光義,他在開封城內努力平緩著呼吸,鎮靜心神。他必須精確客觀地計算眼前,以及之後的每一方的每一時刻的戰局發展,來判斷在什麽時候去做那件讓他生不如死的決定。
西南、西北兩戰區同時開戰,但動作最快的人卻不是李繼隆和王繼恩,而是宋朝定難軍節度使兼職遼國西平王的雙料高官兩面派李繼捧。
李繼隆剛出國境,他的人就進了開封。對宋朝的皇帝說,他的保吉弟弟已經非常乖了,尤其是非常聽他這個大哥的話,完全是宋朝的忠實臣子,至於靈州……非常抱歉,保吉知道錯了,正在改正中……您給他次機會吧,為了擔保,也為了預先感謝您的仁慈,我特意貢獻五十匹黨項戰馬,您笑納,您開恩……趙光義的回答是,李繼隆,給我再加快點速度殺過去!
李繼隆的速度更快,李繼捧的反應是更更快加超覆雜。他第一個反應,是帶著親信,搬著財產,到了夏州城外,再不在城裏待著了。第二個動作,是派出了親信手下李光祚去找……李繼遷。
把宋朝的所有行動都告訴了這位“好兄弟”。
這就是他為什麽忙亂的根源。生存是需要智慧的,他此前做得非常好,當時的西夏裏,小遷遷、宋朝、遼國,哪個他都惹不起,可是他的腦子靈光一閃,我為什麽就一定要惹他們呢?和他們全都做朋友,難道就不好嗎?
於是他有了大宋的官職,更有遼國的頭銜,還和小遷遷也重歸於好。但是好日子就是這麽的短,大宋發兵了,他以前有多好,現在就有多糟,最起碼他還得保證李繼遷的安全,小遷遷一旦落網,他第一個就得被供出來。
還好,信送到了,他也到了城外,隨時都在觀察著李繼隆的進度,隨時都能逃跑,似乎很安全。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就在宋朝的大軍還離他很遠的時候,一天夜裏,他的營盤突然被人襲擊。突如其來,而且對方非常熟悉他們的建制和部署,完全沒法反抗,慌亂之中,他一個人逃回了夏州城,所有的親信外加財產,全被敵人一搶而光。
在夏州城頭上,他才看清楚,外面的敵人竟然是……他的好弟弟李繼遷。
李繼遷敏銳而現實,他對自己的前途不抱半點幻想。暴風雨就要到了,為什麽不給自己多加件衣衫呢?何況他的哥哥還搬出了夏州城,主動在城墻外面等著他!
吞下了這一口,就像吃進去一塊人肉,自己人的血脈,更快地迅速融合。來吧,李繼遷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什麽,畢竟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承受國家級的打擊,但是他發誓要挺下去,哪怕是在草原上終年游蕩,或者是以別的什麽方式。
這些事都發生在宋軍趕到之前,但還不是最終結果。當天夜裏李繼捧在夏州城頭眼睜睜地看著堂兄弟李繼遷帶走了他的所有家當,轉過身來,就發現城裏原來的部下們也都變成了敵人。
他被關進了一間小黑屋子,被告知他會活下去,直到宋朝的大將軍李繼隆駕到。
完了……眾叛親離,身份曝光,李繼捧在黑暗中徹底認清了自己的命運。等待他的必將是死亡,還有比死亡更悲慘的屈辱。回首從前,是什麽讓他從定難五州之主,黨項人至少在名義上的君主落到了這步田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的李繼遷,一直在苦苦掙紮,可一直都活得生猛痛快!
只因為他一直都在投靠,都在找人來保護,就輸在了沒有一根堅硬的脊梁,變得一無所有,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丟光了……等他再見到光明時,他看見了宋軍征西主將李繼隆。宋軍其他的將軍們暴戾戲謔的眼神裏都明白無誤地透出了個“殺”字,可李繼隆只問了他一句話:你叫什麽?
那一天,李繼捧顫抖著說出了三個字:趙保忠。
好了,他的生命被延長,李繼隆下令把他打入檻車,押送開封,交給皇帝處置。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李繼遷和銀州城,李繼隆驅動大軍殺了過去,但是還沒到,他就勝利了。
李繼遷逃了,銀州城投降。
接到這個消息,李繼隆的心情瞬間惡劣到了極點。最壞的事情發生了,他可真沒料到,這個李繼遷竟然這樣的聰明,而且敢於決斷,把偌大的銀州說扔就扔了,老巢老家統統不要。
這樣都不如大戰一場,弄個兩敗俱傷。那樣的話,宋朝的援軍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西夏助戰,而李繼遷的人會死一個少一個,直至最後死光。但很明顯,李繼遷也看透了這一點,他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徹底地選擇了逃亡。從此茫茫大漠草原,塞外無邊大地,要怎樣去抓他?
沒辦法,李繼隆只有收拾心情,準備開始下一步的追擊搜捕,可就在這時,從開封傳來了新的命令。
命令的內容過分強悍新穎,讓見多識廣的李將軍都大吃一驚,雖然詔書上說,這樣做可以讓西夏的問題一勞永逸。
皇帝和首相呂蒙正決定,把夏州城毀掉,城裏的百姓都遷到別處去。這樣西夏叛黨的一個重要據點就沒了,以李繼遷的能力,他也絕對沒法再築城。他不是能跑嗎?好啊,這下子跑了和尚但是也丟了廟,看你哪兒多哪兒少?
李繼隆出了一身的冷汗,不為別的,朝裏的大佬們,你們在朝堂之上,拿自己的生活習慣去衡量黨項人,你們吃撐了吧?沒有城李繼遷有帳篷,大不了返祖得徹底點而已。可是我們漢人卻得要城,有這個夏州在,我們就可以駐軍,就能在定難五州裏紮下一根釘子,讓李繼遷想到哪兒都得繞道,時刻小心被絆倒。
李繼隆火速寫好工作報告,不僅反對拆毀夏州城,而且建議在銀州與夏州之間的南界山附近再增設一些土寨據點,把勢力加厚,這樣逐步蠶食,就能把西夏一點點地變成內地州縣,最起碼有了它們,還能切斷叛軍的糧道……但是朝廷的命令馬上回覆,李將軍,一切行動聽指揮,你的任務是抓住李繼遷,其他的不要你管。為了照顧你的面子,這次你的工作報告我就不公布了。
於是夏州城,昔日威名赫赫的統萬城,由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在公元四一三年,驅使十萬人,晝夜不停歷時六年才築就的,連鐵錐全力穿刺都不能入墻一寸的空前堅城,就此被拆毀了。而李繼隆的下一步行動在歷史的記載裏查不到。
在他個人的《宋史》裏沒有,在《續資治通鑒長編》裏沒有,裏面只說,他曾經回答自己的部將說:“今保吉遠竄,千裏窮磧,難於轉餉。宜養威持重,未易輕舉地。”他在強調沒法有效地追擊,真的在戈壁草原上兜開了圈子,會把自己先餓死累死,不如保持攻擊態勢,在銀州城裏待著。
但是查不到他在什麽時候退的軍。歷史上沒有記載,也或許是四月間,他拆毀了夏州城之後,就親自押著李繼捧回了開封,因為在他的《列傳》中,有“既而繼遷遁去,擒保忠以獻。”的記載,似乎他親自向天子獻俘請功。
那麽他回師的日子就是在五月,那時趙光義親自責問李繼捧,李繼捧認罪,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宥罪侯。
但更可能是,他一直留在西夏很長的時間,因為在這之後的近三年的時間裏(當然,李繼隆不可能三年一直都駐軍境外),李繼遷都非常的乖,他不停地向宋廷請罪送禮,討好宋朝的皇帝。李繼隆的軍威,還有宋朝拆毀夏州城的決心都明顯把他嚇怕了。
但不管怎樣,宋朝沒能如願抓住李繼遷。勝利了,但是局面已經恢覆到了當年趙普送李繼捧回西夏牽制李繼遷之前的老樣子。
這真的是勝利嗎?
重心轉向大西南,蜀川方面的王繼恩成為焦點。他和副手曹習分兩路合擊成都,一路快速突破,行軍途中順手牽羊一樣派出了幾千人馬去梓州援助張雍,結果二十餘萬起義軍瞬間崩潰。
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起義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到底是出了什麽事?毛病就出在最核心的那個人身上——李順。
在歷史評價中,由於他攻破了成都,建立了政權,人們普遍把他的成就定位在王小波之上。但是,縱觀他的一生,他就是一支煙花,在綻放的最初的那一剎那,就已經散發出了所有的光芒和壯麗,在之後的所有時間裏,都只是剩下來的空殼子而已。
攻下成都之後,他把自己真的當成了皇帝,不管前線發生了什麽事,他都始終坐在成都城裏,讓自己的同夥去給自己擋災。
再看看歷史上成功的那些農民起義者,劉邦、朱元璋,甚至李自成,他們從始至終,幾乎從來沒有脫離過戰場,尤其在最關鍵的幾個戰役中,他們都站在隊伍的最前列。起義者的低端裝備和戰爭素養就決定了想成功、想生存,就必須身先士卒!
李順在玩失蹤,再看看農民軍的戰術。王繼恩入川之後,一路行軍,攻城拔隘,直到打到了成都城邊,都沒有經受過一次大規格的兵團決戰。起義軍的城池與城池之間根本就沒有聯系,隨便宋軍一一擊破,就像他們沒有統一的建制。
這樣的防禦,比當年的後蜀孟昶都不如。
五月六日,宋軍抵達了成都城下,即日攻城,十餘萬起義軍被當天擊潰,三萬餘人當場陣亡,成都就陷落了,一天都沒有支撐下來。這就是這次起義的成色,以饑寒反抗,因富貴失敗,他們一點都不壯烈。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王小波的驚世之言猶在耳邊,可惜,早就被“大蜀王”李順扔回到青城老家去了。多麽美麗的夢想,曾經那樣的讓人怦然心動,但最後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記錄——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均貧富的口號。
王小波起義就此結束,不管當天李順是不是真的戰死了,還是下落不明,在三十餘年後,才在廣州被抓遇害,都已無關緊要。
時光流逝,到了宋淳化五年,公元九九四年的九月,這時距離成都的陷落已經過去了近四個月,距李繼捧被押送京師,李繼遷棄城逃亡同樣過去四個多月,宋朝皇帝趙光義坐在開封城的皇宮裏,把人都趕走,他得靜靜地想一想,這時與開戰之前到底有什麽不同。
說西北,似乎很成功。在七月間,李繼遷派自己的親弟弟李延信進京上貢,青鹽拿不出手,帶來了好多匹上等的黨項駿馬,並且正式謝罪。在謝罪的表文中他率先表示應該把這段記憶刪除,為了誠意,他自稱仍為“趙保吉”。也就是說,他在強調他仍然是宋朝的臣子。
噓——此人竟然投降了……夠誠意,也很有面子。趙光義決定要給臣子改過的機會。他回覆詔書,也以趙保吉相稱,等於同意了李繼遷的認罪。
似乎這場戰爭沒白打,但是細想一下,李繼遷叛宋的最重要的兩個象征——遼國的義成公主和西夏國王的頭銜,仍然留在小遷遷的身邊,哪樣都沒向遼國退貨。
這就是輸贏的真正結果,李繼遷的腳仍然同時踩在宋、遼兩國的船舷上,什麽都沒有改變。一定要查一下真實的得失,那麽靈州已經安全了。雖然那也是暫時的。
看西南,趙光義的心情和他大哥當年的一樣,因為王繼恩這個大太監也完全覆制了當年的王全斌。他進入成都以後,“縱卒剽掠子女玉帛”、“殺人如戲謔”,把蜀川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