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章 契丹,朕賭你的全部! (2)

關燈
的兒子楊延玉戰死,岳州刺史王貴戰死,戰士們全部戰死……楊業孤身死戰,身中創傷數十處,手刃遼軍數十人,最後戰馬受傷,他躲進密林,一直緊追不舍的遼將耶律奚抵隱約看到了他的袍影,一箭射去,楊業終於傷重被擒。

遼國人贏了,生擒楊無敵,這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榮譽,竟然變成了現實。但他得到的只是楊業的屍體。楊業被擒,絕食三日而死,千年之後,在歷史上華人內憂外患最深重時,重新振興民族的偉人毛澤東對此評價——楊業戰死。

他是死在戰場上的,求仁得仁,求義得義,楊業或許是沒有什麽遺憾的吧!

追查他的死因,那天潘美和王侁到哪裏去了?史書記載,他們以為楊業已經戰勝,就順著原路沖上去,要爭楊業的功勞。走到半路時,知道楊業敗了,他們轉身就撤,沒留一兵一卒救援。說責任,潘美無論如何都推脫不掉,畢竟他是主帥,但如果翻開塵封的歷史,就會發現身為宋朝軍隊的主帥,很多時候只有兩個字——無奈。

並且,楊業的事並不是僅此一例的,他的死法,在宋朝的將軍們之中是非常流行的。楊業本人也深深地知道這一點,事實上,如果他不去死,等待他的命運將更加悲慘,就像郭進。

那位在白馬山上湍急冰冷的澗水裏硬生生擊敗契丹鐵騎的英雄,根本就不是病死的,而是自殺。原因就是他的監軍田欽祚。田欽祚在戰場上是一位英雄,他能“三千打六萬”讓契丹人灰頭土臉,可是在戰場下卻是另外一個人。他做了很多討厭的事,郭進剛烈,雖然管不了他,可總是對他怒形於色。於是史書記載:“欽祚以他事侵之,進心不能甘,自經死,年五十八。”

那麽是什麽事呢?當時郭進剛剛大勝,而且軍中資歷遠遠高出田欽祚,卻只選擇了自殺。也是性格像楊業這樣的有“缺陷”?還是形勢逼迫,讓他沒法解釋,只能以死明志?

要知道當時皇帝趙光義就在親征的途中,想解釋很容易,可是他卻不,唯一的根源就只能是解釋不通——謀反叛逆。就像王侁這時對楊業的懷疑。而且更巧合的是,當年田欽祚逼死郭進時,王侁就在場,一切操作都很熟悉。

至於潘美,他在王侁強迫楊業時能怎樣呢?主帥和副帥聯合起來反抗監軍?本來仗已經打輸了,回國算賬時,你信不信監軍大人的述職報告會讓你生不如死?要知道郭進的資歷並不比潘美差多少!

可惜、可嘆,千年之後,潘美倒成了楊業之死的唯一責任人。這個倒黴蛋,玩命打了四個多月的仗,攻城略地戰功最高,到頭來得到的卻只是一個妒賢嫉能、殘害忠良的罵名……

公元九八六年七月,各路宋軍陸續撤回國內,第二次北征就此結束。戰後盤點,宋朝能輸的都輸了,包括勝負本身、戰備物資、陣亡的將士,還有聲望、名譽以及士氣。

先說西路軍,楊業之死,讓宋軍丟了軍中之膽,耶律斜軫沒有尊重這位平生大敵,而是把他的首級斬下,先送往漠北遼廷請功,然後傳首邊疆,讓契丹軍隊和宋軍都看到楊無敵的下場。消息傳進開封,趙光義既愧且怒,把潘美連降三級,檢校太師變成檢校太保,然後繼續到邊疆站崗;至於王侁和劉文裕,被徹底罷免,消職為民,一個流放金州,一個流放登州,從此永遠別想再當官。

楊業,因為他的忠勇不屈,追贈為太尉、大同節度使,賜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碩,把他剩下的五個兒子都加官晉爵,繼續為國效力。

曹彬,這個戰爭失敗的最主要責任人,他的罪名是違抗皇命,喪失戰場紀律。按說這個罪名放在任何朝代都不必再審了,直接拉出去砍頭了事,不株連他全家就是皇恩浩蕩。可是趙光義開出的罰單真是讓人喘粗氣,居然只是降職,把他從節度使變成了右驍衛上將軍,然後以此為基準,崔彥進是右武衛上將軍,米信是右屯衛上將軍,其他的依次類推,人人有罰,之後各自上班,這件事從此結束。

怎樣?似乎在宋朝當武將也蠻好的吧。這樣的寬大,細查宋史,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宋朝不殺大臣。這是在趙光義剛剛登基的時候,根據他哥哥的“遺詔”留下來的規矩。這一點被忠誠地執行了,終北、南兩宋318年,被國家定罪誅殺的,據不精確統計,大概只有岳飛一人;第二,要想一下曹彬為什麽會反常,他像撞了邪一樣在戰場上忽進忽退,幾乎沒用耶律休哥動手,就把自己給溜死。他犯什麽病了?

更奇怪的是趙光義,這人更反常。他處罰完曹彬之後,只隔了一年,曹彬沒有任何功勞,他就突然提升其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完全恢覆了雍熙北伐之前的官職。再往後,曹彬又升到了平盧軍節度使。趙光義的兒子當了皇帝,曹彬就又成了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樞密正使,重新成為宋朝的第一軍人。

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以他一個喪師辱國,把國力軍力都徹底斷送的敗將,居然還得到了“良將第一”的美譽,他的女兒、孫女被成批地選進皇宮,成為皇後、太後,當上了宋朝的第一女人,在未來的歲月裏長久把握著宋朝的國朝大政,連皇帝都得聽她們的……這都是怎麽回事?憑什麽?

內幕和交易。

沒有白付的工錢,更沒有免費的忠誠。曹彬是個好員工,他完全是先幹活兒,再收費,趙光義沒法不喜歡他。他是為了皇帝的永遠正確,才背的黑鍋。

翻開《宋史》,當曹彬在戰爭之初突飛猛進時,趙光義就“訝其太速”;等到曹彬糧盡退卻時,趙光義驚愕“豈有敵人在前,而卻軍以援糧運乎?”等到曹彬再進時,他又指揮說千萬別再急進,要和米信合軍……,完全是一位絕世高手,他洞察一切先機,所有的失敗因素他都算到了,只是曹彬沒有聽他的命令,最後才失敗。

就算這都是真的吧,也在無形中露出了一個真相——趙光義隨時都在指揮著曹彬,曹彬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命令!

“遙控器”是肯定有了,至於他當時按的是什麽鍵,他自己知道,曹彬更知道,但是曹彬能對外界透露嗎?一個深沈、乖巧的人,懂得衡量利弊。曹彬選擇把一切都扛了下來,包括戰場廢物的罵名。他的行為證明了怎樣才能當官,那就是必須得維護皇帝的光輝形象。

陛下就是太陽,他光芒萬丈,至於我,只是太陽邊緣偶然產生的黑子,這次真的是給太陽抹黑了,我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最後,英明的陛下終究會為他真正忠心的黑子找回平衡的。

就這樣,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分內的事。至於失敗,嘿嘿——失敗不要緊,只要懂做人,別管死多少,我們還能生。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但是一支真正的軍隊,是隨便湊齊百十萬農民就能達到的嗎?柴榮、趙匡胤用了不下二十年,才給漢人留下了一支常勝不敗,敢於野戰爭勝的軍隊,這時已經被趙光義和曹彬全給敗光了!這就是現實,雍熙北伐就是我們民族歷史上又一個重要的“點”,這個超濃縮的匯聚時段所產生的可怕後果,要用盡後面一百多年的光陰才能稀釋淡化。

這期間國家得花費國民總值的七八成來養軍隊,而軍隊的來源卻是那些不得已扔下鋤頭上戰場的農民,地沒人種了,產業蕭條,國力下降。可是戰爭的威脅永遠都在,於是再增兵,從此惡性循環,沒完沒了……可是當時的宋朝君臣卻在忙著挽回影響。

歷史上有很多明眼人都在痛罵曹彬的無恥和趙光義的厚臉皮,但是來個換位思考。要曹彬實話實說,要趙光義下罪己詔?在國家空前大敗、敵人馬上就要報覆的時候,再來把皇帝的公眾形象、號召力降到最低點?

你想讓中國徹底散架吧?畢竟國難當頭,還是需要有一個帶頭大哥,領著中原百姓來等待契丹的報覆。如果曹彬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忍辱負重,擔下了罵名和責任的話,這份苦心,也就不枉了那個良將中的“良”字了。

至於雍熙北伐本身,倒是或許沒有什麽一定必敗,或者一定要譴責的地方。事後的諸葛亮沒有意義,失敗了誰都能總結出一定會這樣的理由。可是有一位前輩曾經這樣說過——有一種理想,兌現了說那是符合規律,落空了說這是違背常識;有一種表現,刑庭上說那是堅貞不屈,會場上說這是死不認錯;有一種賭博,贏肥了說是正義必勝;輸慘了說是冒險必敗……

所以還是把這事忘了吧,過去就是過去了,現在要做的是把牙咬緊點,明天契丹人就又會殺過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