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十四章 燭光搖曳話當年 (2)

關燈
他的臺。這是惡果,讓他在洛陽時公開丟臉,且無可奈何,那麽就索性讓光美來成為第二個光義如何?

我把從來沒有權位的光美扶植起來,用來打壓光義。什麽?有人說,光美無法和光義對抗?為什麽沒有?光美無功勞,那麽光義有什麽功勞嗎?光美無根基,那更不在話下,由我來著意培養,比當初培養光義時還要用心,事情怎麽就不會成功!

而且一旦成功之後,光義被分權,從此老實,安心做人;而光美畢竟根基浮淺,我會吸取當初讓光義尾大不掉的教訓,把握好分寸。甚至他都不會像得勢的趙普那樣,想象一下,當初如果扶趙普壓光義,由趙普獨攬大權,那樣的日子就很好過嗎?

如果事情能按照這樣的設想去發展,那麽一切是多麽的美好啊……分掉了光義的權柄,就等於拿掉了他的野心,他和光美從此就都沒有了非分之想,就還是我的好兄弟。再加上之前,我派德昭去迎接錢俶,派德芳主持當天的迎接宴席,我的兒子們也會順利地走上前臺。於是,一天的雲彩就都會散開了……

更何況,我還做了另外的一件事,來壓制光義最有力的那部分力量,讓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地實施。

出征北漢,相信很多人都在想,趙匡胤為什麽要這麽的急呢?按照他以往的行動規律,每次滅掉一個割據大國之後,他都會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消化它,把當地的矛盾都解決,並改善那裏的國計民生,比如說用減稅、免稅之類的手段來把那片土地徹底大宋化。那麽為什麽在平滅南唐這樣的超級大國之後,趙匡胤僅隔半年就決定出兵北漢呢?

是被民眾國情等熱烈因素推動的嗎?有,但相信趙匡胤如果決意等待,誰也沒法強迫他。那麽是他徹底地輕視已經殘廢了的北漢,覺得只要出兵就一定能獲勝嗎?

可是全地球的人都知道,打北漢就是動契丹,再怎麽樣,趙匡胤也不會輕視那些來去如風的契丹鐵騎吧?那麽他到底在打著什麽主意?

諸多因素紛繁雜亂,如果一定要刨析疑團,相信下面的這個因素才是他諸多考慮中被最重視的一點。

他要借助另一場大的勝利,來繼續提升自己的威望,使之達到一個輝煌的,時人不可企及的頂點,然後無論自己再做出什麽事,都能壓制整個官場。比如說廢掉晉王,或許幹脆殺了趙光義。

就算不那麽暴烈,通過這次戰爭,也可以調動整個官場來為自己服務,把趙光義多年來當首都市長所培植起來的官場勢力下降到最低點……縱觀這一切,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趙匡胤還是在顧全著大局,他還是想著怎樣既平穩過渡,又能達到削弱趙光義,扶植自己兒子登臺的目的。

那麽這時,把目光轉向趙光義,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站在趙光義當時的立場上,想一想他已經是什麽處境了——眼見得趙匡胤的聲威會更加的震爍古今,如果這次的北伐成功,他的功業將直追千古一帝李世民,那時候無論趙光義曾經怎樣廣施恩惠、小心結交了多少的官場同仁,都不會再有人陪著他蹚渾水了;更何況三弟光美馬上就會在名利場中異軍突起,有趙匡胤的刻意栽培,這實在是太輕而易舉了……最要命的還是德昭與德芳,他們一個二十五歲,一個十七歲,早已成年,尤其是德昭,正宗的太子,而且連皇孫都生出來了,趙匡胤既然已經開始把他們往前臺推,就絕對沒有突然偃旗息鼓的道理。

那麽,他該怎麽辦呢?自古華山雖險,尚有一線之生機,而他,在這樣的局勢下再不使險招的話,等待他的就只有安樂死!

而所謂的險招會是什麽呢?歷史證明,趙匡胤是在事業處於輝煌的頂峰時突然死亡的,這真的是巧合嗎?

我們要追究,只能從曾經發生的那些有記載的事情裏來分析,事情從趙匡胤一步步地謙讓,想方設法地讓朝政的變化,權力的再分配變得平和些開始,所以他難免地從開封退讓到了洛陽,再從洛陽遷就回到了開封,可是變化卻沒有停止,他一直在努力,而且事實證明,他越來越接近成功——因為他至少還真正地掌握著當時的國政大權!

可是他唯一的漏洞,就是從來沒有想過他那個和善淳樸,教育良好的弟弟會突然間對他下殺手,以終結他生命的辦法,來阻止他計劃的完成。

綜上所述,趙光義殺兄,已可定案。千古之謎,就算沒有真憑實據,就算趙光義事發當夜沒有和他哥哥獨處飲酒,他都脫不了最大的主使者的幹系!

至於說到他是用怎樣的手法殺人的,就要根究於王繼恩和程德玄了。先看王繼恩,這個太監很不尋常,他是太祖的親信,同時也被宋皇後所賞識,事發當夜,皇後把召喚皇位繼承人這樣的大事都交給了他獨立去辦。可是他卻違背命令,自作主張去找了趙光義,並且親自帶著趙光義回到皇宮,逼迫皇後就範。這樣的表現,如果說他事先沒被趙光義所收買,成了二趙一黨的話,那連鬼都不會相信。

再看程德玄,此人當夜出現在晉王府門外絕非偶然,此人深通醫藥,再聯想到後來南唐李煜、吳越錢俶在太宗朝的死法,能讓人想到些什麽呢?

如果說是程德玄配藥,由王繼恩下毒,是不是很合理呢?當然,這一切的猜想都沒有意義,作案的細節在千年之後,甚至在當年都沒人會知曉,更不會有人公之於眾。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從宋朝當時的國朝大政,以及趙匡胤本人的各種施政方針來分析理解當事人們的處境,及他們的想法,還有他們可能舉取的行動。

是趙光義殺了他的哥哥,這是我再次重申的個人看法。下面,要探討的是總問題之二——趙光義就算沒殺他哥,得位可正?

這個問題似乎不太通順,因為既已確信是他殺了他的哥哥,那麽還問什麽“就算沒殺,得位可正?”

是的,但就得這樣問。試想,如果真是他殺的,那還談得到得位正不正嗎?他是個兇手,自然不正!所以要談得位正或不正,就只能先假設他沒殺人。

好了,我們就先假定他是個好人,來探討他的皇位是搶來的;還是憑空而落,靠運氣才砸到他頭上的;又或者是他生而幸運,投胎到了一位難說是賢明,還是偏心的女人的肚子裏,是靠上一代的臨終遺囑才合法得到的。

先說第二個可能——皇位憑空而落,是靠運氣砸到他頭上的。

理由,司馬光說,趙光義當晚閉門家中坐,富貴找上門,王繼恩送皇冠,程德玄推波助瀾,他完全是身不由己,最後還被他那年輕的,“少不更事”的小嫂子給強迫了一下,才勉為其難地接了他哥哥的班。

似乎很牽強,但是司馬光先生的字面意思就是這樣的。後世人等道德倫理敗壞,什麽事都往歪裏想,一心想在雞蛋裏挑出骨頭來,就算沒骨頭,也要先把雞蛋打碎再說,這樣,就實在和司馬先生沒有關系了。

但是非常遺憾,我們就是要往歪裏想。現在返回頭去看第一個可能——他的皇位是搶來的。

多簡單,就算一切完全像在趙光義死後二十二年才出生的司馬光所說的一樣,在一個最關鍵的地方都沒法自圓其說——宋皇後當時要叫的人是“德芳”,無論如何不是“德芳”他二叔!

趙光義可以說他什麽都是被迫的,一如他哥哥在陳橋兵變時的身不由己。但是別人給你什麽你就要什麽嗎?我給你口棺材你就躺進去?

所以趙光義你還是不要再裝了,搶的就是搶的,何況那一點都不丟人,搶,畢竟也是一種相當覆雜而且高難度的勞動付出,不是誰想做就都能做的。

只不過歷史證明,有些人是鼠竊,有些人是豪奪,人就是這麽的奇妙,就連搶東西,都能分出來人品裏的高低上下……所以該承認時要承認,無論是大丈夫還是真小人,共同的特點是“光明磊落”。

但是趙光義一定不會這麽想,他會喊冤,因為他會說,以及他的臣子們都必須替他說——他的皇位是由於他親愛的媽媽杜老太後的臨終遺囑才合法繼承過來的,而且其中所包含的政治意義是無比重大神聖,對當時整個漢民族社會的安定團結以及繁榮的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所有人的個人福祉和家庭完整都徹底依賴於這個遺囑的貫徹執行的程度!

這個遺囑,就是眾所周知,但又真假難辨的“金匱之盟”。

討論第三個可能性。

故事急速往回倒退,一直回到趙匡胤的生母杜老太後去世時,她臨終遺言,要大兒子本著“國有長君,家國之幸”的大前提,把皇位不傳子而“一傳光義,再傳光美,三傳德昭。”並且當場要兒子簽字畫押並由趙普監督生效,最後放在一個小金盒裏,並由宮人秘藏在皇宮內某處。

一言以蔽之,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任何人知道有這個“金匱之盟”的存在!

那要在趙光義當了五年皇帝之後,才由急於在政治上覆出的前宰相趙普突然提出來!

還有什麽疑問嗎?想一想當時趙普是什麽處境,他被死敵盧多遜已經壓制了七八年了,這期間不僅他度日如年,連他的兒子都要成為政治迫害的犧牲品了,隨時都可能家破人亡,他為什麽就不早點使出這招殺手鐧呢?

而趙光義在得知“金匱之盟”之前,一直都活在“篡位”和“殺兄”等惡性傳言的陰影裏,並且他已經第一次征燕雲失敗,德昭已經自殺,他背負的惡名以及軍國大事的壓力無比沈重,趙普如果有這樣的法寶,簡直可以隨時上報朝廷,讓自己鹹魚翻身。

他為什麽就是不做呢?

一句話,所謂的“金匱之盟”不過是個小小的政治把戲,它不過是趙普和趙光義之間的一個小小的交易——你讓我重新上臺,我讓你平安過渡。

其真相性,嘿嘿,不僅現在的人會不屑一顧,就算在當年,只怕也是路人皆知,對這樣劣等的把戲,實在沒必要評論,只需要……嗤之以鼻。

那麽有人會問,怎樣解釋趙光義登基之後,立即對趙光美的提拔呢?他就像當年趙匡胤對他一樣,封光美為齊王,任開封府尹兼中書令,位於宰相之上。這完全可以理解為他在遵守著“再傳光美”的“金匱盟書”嘛。所以,“金匱之盟”還是千真萬確地存在著的。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就證明著趙光義已經知道了“金匱之盟”的存在,所以他才這樣地遵守,對吧?那麽五年之後,趙普還在搞什麽呢?

這到底是趙普是個傻子,還是趙光義是個傻子?說到底,這件事如果再往下深究,就可以確定另一件事了,那就是——我們是傻子,還在這件事上浪費精力。

分析到這裏,公元976年10月20日那個夜晚裏到底發生過什麽事,基本上已經可以定性。那兩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一,趙光義殺了他的哥哥;二,趙光義得位不正。

這時歷史上唯一的正解就出現了,《遼史》,契丹人半點都沒含糊,直接說——“趙炅自立!”

幹凈利落。

但是要強調,關於第二點,我沒有半點對趙光義不滿的情緒。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去偷去搶卻不必有半點愧疚心理的東西就是——皇位。

甚至人類有史以來,發出的最多的歡呼聲,都送給了那些不擇手段,攝取皇位的人。眼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趙匡胤。他從七歲的小孩子柴宗訓的手裏搶到皇位時,難道人人都心悅誠服嗎?不見得吧,如果他之後不是雄才大略,給我們民族帶來了統一和穩定,我們會把他當作什麽呢?

所以,縱然是趙光義殺兄奪位,這也並不能就此把他定在恥辱狀上。請比較,雖然他殺兄的手段還不能確定,但是總好過李世民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殺了大哥和三弟吧?而天可汗可以永享英明,那麽趙光義為什麽就不能得到人們的原諒呢?

因為這裏面的一點點的小區別。

李世民不殺大哥和三弟,不僅得不到皇位,更連身家都保不住。趙光義卻沒有這份危機。

李建成、李元吉對李世民先下毒,再誣陷,更進一步要把秦王府諸將分散坑殺,一網打盡,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平日裏根本就談不到任何的兄弟恩義。

可趙匡胤是怎樣對待二弟的呢?《宋史》記載,趙匡胤對趙光義關懷備至,不僅在官職上讓二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比尊貴,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愛護得無微不至。

趙光義的家地勢很高,沒有水源,他哥哥遣工匠做大輪,“激金水註第中”,並且“數臨視,促成其役。”趙光義在皇宮裏喝醉了酒,沒法騎馬,他哥哥親自扶著他下殿階,看到他的侍衛“執鐙以出”,就賜那人以官職衣帶及器帛,以勉勵更盡職心。史書更記載,趙光義曾經重病,昏迷到連人都不認識了,趙匡胤急忙趕去,親自為他灼艾治療。當時趙光義在昏迷中仍然覺得疼痛,他哥哥的反應是取過點燃的艾絨在自己身上同樣的部位熏灼,來感應疼痛的程度……就這樣,從辰時一直治療到酉時,直到趙光義出汗蘇醒過來,趙匡胤才回宮。

恩義種種,難以盡數,至少可以說,趙匡胤對兒子都沒有對光義好。史書記載,直到他死,長子德昭都沒有封王,次子德芳更加僅僅是一州的防禦史……光義,光義,如此恩重如山的哥哥,你竟然也能忍心下手。這不是篡位,這是忤逆,這不是在爭權力,而是喪盡了天良!

也許在光義的心裏,他也是迫不得已,他有必須這樣做的理由。只是在那個大雪紛飛的深夜之後,他就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心靈,隨著一次泯滅所有良知的叛逆而幻滅,在那一夜之後,在背叛了他最最親愛的大哥之後,還有什麽是他做不出來呢?

殺德昭、殺德芳、殺光美……進而懷疑天下所有人,還有什麽難度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