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請註意,現在我是皇帝 (1)
關燈
小
中
大
當天夜裏,趙匡胤就入住了原後周的皇宮內院。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絕對神秘且陌生的地方,無法猜度這一夜他睡得怎麽樣。不過,他肯定會遇到剛剛入葬兩個月的柴榮的鬼魂。
深宮空曠,寒雲漠漠,趙匡胤與柴榮的鬼魂冷冷相對。雙方都沒有什麽愧疚,或者什麽憤怒。誰欠誰的嗎?誰背叛了誰嗎?都談不到。
在沒有外人,也沒有所謂的道德約束時,人們才可以真切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誰規定的這座錦繡江山一定就是誰家誰姓的?
同樣,柴榮也不會對趙匡胤的手下留情而致謝,趙匡胤也曾殺人無數,他不殺柴榮的後人,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為了他自己的統治……所以一切盡在不言中吧。如果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交談,相信也是平淡而真摯的。
畢竟曾經擺在柴榮面前的問題,現在又都同現在趙匡胤的面前,而且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柴榮只有外憂,而沒有內亂,可是今天趙匡胤加班加點、起早貪黑演的這出戲,到頭來很有可能只會變成他自娛自樂的一出小游戲。
是皇帝了,可是誰承認呢?
不說此時都城之內有多少人是忠心擁戴,國內宛如諸侯的藩鎮們又有幾個肯於真心低頭?何況國境之外又有那麽多虎視眈眈的敵寇……唉,趙匡胤一定會在獨處的時候深深地嘆息——他第一次深切地感覺到,臥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於是,就從這一夜開始,趙匡胤心靈深處那團混沌不清的物質開始了衍生變化,他再不是以前那個人了。勇武、豪爽、披堅執銳爭戰以為樂的時代一去不覆返,他現在考慮的只有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鞏固他的皇權,進而去兼並天下。
其餘的,都無關緊要。
為了這個目的,趙匡胤要強制自己,必須變得更高更強;同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更要壓抑自己,很多不快樂、不願意去做的事,他也必須去完成。而且要快,快到必須從第二天就開始。
第二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趙匡胤正式登極坐殿,開工理事。首先大開庫房,搬出來無數的金銀財寶,這是事先答應給禁軍將士們的賞賜,必須立即兌現,不然小心大兵們自己出去再搶;之後又給所有參與演出的人員加官進爵,讓他們勞有所樂,且增強繼續為他勞動的信心及樂趣。
其中重要突出的幾個安排如下:
讓石守信接替韓通的班,任侍衛司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可以升官,雖然死了,也追任其為中書令,並以禮厚葬;至於侍衛司的原最高領導李重進,也水漲船高被升為中書令,變得和韓通平級,繼續留守駐地揚州,不必來朝。他的侍衛司工作嘛,就由韓令坤接替;趙匡胤本人的原職位殿前都點檢比較特殊,要由真正的親信,且有巨大號召力的人來做才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合適,那就是原來的副都點檢慕容延釗。
說起慕容延釗,真是讓趙匡胤又愛又怕,他既是趙匡胤的發小,從小“素以兄事”的親密戰友,但是其能力和威望也時刻讓趙匡胤小心提防。
不說別的,三天前大軍從都城開拔奔赴前線,據說是趙匡胤統兵八萬為中軍,慕容延釗為先鋒帶的兵是五萬,幾乎和趙匡胤兵力相當。這裏面就有玄機,因為事後證明,並沒有契丹兵聯合北漢入侵,那麽慕容延釗為什麽沒有出現在陳橋驛兵變現場?而且一直進兵,等到趙匡胤在今天第一次以皇帝身份登極坐殿升他的官時,他都已經帶兵到了河北真定!
不清楚慕容延釗知道自己被排除在圈子之外時的心情,不過自趙匡胤以下,趙宋江山所有的官家們都是小心精細的,這一點,讓歷朝歷代所有的中國人都無可奈何,甚至悲憤扼腕。慕容延釗又怎能特殊例外?
其他的任命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趙普和趙光義(從此,“匡”字成了禁忌,只許趙匡胤一人專用了)。趙普被提升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從趙匡胤幕府的私人身份變成了國家正式的官員。趙匡義更加一步登天,從內殿祇侯、供奉官都知,被直接提升為禁軍殿前司都虞侯。
這裏需要指出,內殿祇侯、供奉官都知,只是皇帝身邊一個稍有等級的侍候人的身份,談不到品級,更說不到身份。完全就是柴榮看在趙匡胤的面子上給他的一個小“恩蔭”,而且這個身份也絕對沒有隨軍出征的義務及資格。有資料顯示(北宋王禹的《建隆遺事》、趙普的《飛龍記》),趙光義根本就不在陳橋現場,當趙匡胤率三軍進入都城開封時,趙光義才率人“奔馬出迎”。
於是他在陳橋驛萬眾面前,攔住他哥哥的馬頭,說那句“請以剽劫為戒”的真實度就可想而知。但是他作為趙家除了趙匡胤本人之外,唯一的一位成年男性(趙光美此時才十歲),他的升官已經是極有必要且理所當然的了。
除此之外,趙匡胤還宣布把後周原有的朝臣們都原職留任,並派出使者向國內所有外鎮通告,不僅僅要說明自己已經當上了皇帝,更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除了皇帝換了之外,其實什麽都和往常一樣,大家都不必驚慌。
但是所有美好的諾言,至少在外表上看都和謊言挺像的,所以要是有人不相信的話,那可一點都不奇怪。但是誰也沒有料到,第一個公然跳出來要和趙匡胤掰掰手腕竟然不是李重進而會是李筠。
李筠,並州(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從軍,以勇力著稱,史稱能開百斤硬弓。在後唐時期已經名揚軍界,到了郭威的手下,更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幾乎以其一部之力來抵擋整個北漢。大家還記得他當年怎樣把劉崇拖住,給柴榮爭取的時間吧?真是既忠且勇,但是他為人卻有一個極大的毛病,他特別地註重資歷。
在他的心目中,你光有能力不行,你有成績還不行,你無論如何都不行,除非,這些再加上你有比他還要高的資歷,這樣才行。
當年的柴榮強不強?李筠就敢公然叫板,他擅自征用國家賦稅,招集天下亡命之徒,增強自己的實力。這還了得?柴榮派來的監軍實在忍不住說了他幾句,他的反應是立即暴跳如雷,把該監軍使關進了大牢。
事兒鬧大了,公開上報到了柴榮那裏。柴榮大怒,滿心地想暴打他一頓讓他長點記性,可是那時柴榮正以傾國之力與南唐爭奪江北,無論如何都不敢讓後院起火,於是也就只好僅僅寫了份公文扔給了潞州,臭罵了李筠幾句了事。
這明明是柴榮顧全大局,沒心跟李筠較真。可是在李筠的心裏可就不這麽想了,哈哈,以柴榮之強,都要對我妥協,說明我李筠真的是極其強大、非常特殊,且無人強惹的!現在你趙匡胤一個提不起來的小後輩竟然想爬到我的頭上,當我的皇帝?!憑什麽?還要我日日稱臣,天天朝拜,你做夢!
就這樣,在接待趙匡胤派到潞州傳旨的使者時,李筠一肚子的邪火無處排洩,終於都當場爆發了出來。但是說實話,場面一點都不火暴,只顯得十足膩歪的小家子氣。
先是李筠千不情萬不願,態度極其惡劣,但還是以臣子之禮跪接了趙匡胤的聖旨,史稱這是在他的兒子李守節和眾將士的苦勸之下,才勉強為之的。可是接著宴請使者時,他的舉動就讓所有人瞠目結舌了。他居然突然間拿出了一幅畫掛了起來,並且對著畫像傷心痛哭,沒完沒了。
當時沒有人不心驚肉跳,因為那幅畫上畫的居然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怎麽樣?不是柴榮是郭威,柴榮的資歷都不夠)
不知道當時的使者是哪位,史書中沒有記載,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有人惡心到要當堂嘔吐——大丈夫說反就反,說服就服。如果要反,就不要接旨,如果要忍,就不要在酒桌上裝女人掉眼淚,索性孫子裝到底,直到突然間翻臉拔刀子。像他這樣孫子也沒裝成,刀子也沒敢拔,這算是什麽?
這件事只有一個結果,讓趙匡胤知道了刀子可能藏在誰身上,從而早有準備;還有就是,李筠突然間接到了北漢皇帝劉鈞的一封密信(蠟書)。
劉鈞對他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李筠,我們合作吧。
李筠拿著劉鈞的密信覺得鬧心。反嗎?心裏真是沒底,趙匡胤是什麽人,他身在後周自然清楚,尤其是開封都城裏的禁軍人數、質量,都不是地方上的節度使所能相比的,這他都心知肚明;但是不反?又真的是於心不甘!何況,連死敵劉鈞都知道他要反了,還裝成個乖寶寶有什麽意思?還有誰能信呢?
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面臨重大抉擇,李筠再度苦悶,反覆地權衡啊思考啊,再思考啊權衡,於是歷史就又證明了一句老話的準確性——長考出臭棋。他最後作出來的決定讓人看不懂,他竟然把劉鈞秘密送來,僅限於當事幾個人所知道的密信上繳給了趙匡胤,希望用這個能夠證明,讓趙匡胤也讓天下人都明白,他對新興的宋朝還是非常的忠心耿耿。
於是就輪到趙匡胤郁悶了,他可真不知道自己是哪兒做錯了,讓李筠把他當成了個傻小子。這有點像是一邊打一邊拉,既示好又反抗吧?難道李筠是想弄到些更大的好處嗎?哼哼,可是要用謀反來要挾,這誠意就未免顯得太大了點。
說實話,趙匡胤這幾天心情不錯,他派到各地的使者們大都回來了,基本上消息都不錯。最壞的,當然就是李筠,但是李筠畢竟也當堂接了旨,不管打了多少的折扣,還是表示了臣服。
而最大的驚喜居然來自李重進。
李重進接旨,並主動向趙匡胤請示,自己是否可以按照慣例以節度使身份到開封覲見新任皇帝,來個當面謝恩?
趙匡胤都有點受寵若驚了。李重進是誰?那是早就有當天子資格的人,雖然被柴榮搶了先。但是一旦名分定下,李重進就絕對守信,再不反悔。不僅從來沒有背叛過柴榮,而且終柴榮一朝,他都東征西討盡心竭力……那麽,那麽現在李重進也會這樣對我嗎?
趙匡胤不禁幸福地幻想了一小會兒。於是,投桃報李,趙匡胤也決定給李重進一個天大的面子——回旨,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雖遠,同為一體。君臣名分,恒久不變,朝覲之儀,豈在一時?”
就這樣,至少在表面上,剛剛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後周時期最強的藩鎮力量暫時互致敬意相安無事。這讓趙匡胤著實在地松了一口大氣。
而且還有驚喜。是潘美,他第二次為趙匡胤充當使節。這回可不比上次回開封了,他要去見的人是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宿敵袁彥,這人原來是後周侍衛司的步軍都指揮使,現在在陜州(今河南陜縣)當土皇帝,史稱此人兇悍嗜利,且善甲兵,早有謀反之心。試想這樣的一個先朝大將,地方重鎮,以潘美一個無名小卒,能起到什麽作用?
但是結果是驚人的,潘美單騎入陜,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然把袁彥親自帶回了開封,當眾向趙匡胤表示了臣服。
這實在太讓趙匡胤驚喜了,潘美真是太體諒他了,知道他這時最需要的是什麽。袁彥的和平歸順等於給天下所有觀望者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讓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了,大宋天子氣度恢弘,不計前嫌,對任何臣子都一視同仁!
但是趙匡胤怎麽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一連串的喜訊之中,反叛會突然間就發生在他的身邊。
一支冷箭突然射了過來,就在目睽睽的開封城裏大溪橋上。當時趙匡胤在百官的陪同下,正坐著禦輦裏緩緩行進。
箭沒射中,但場面大亂,誰也不知道這一箭是從哪兒射出來的,更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箭。侍衛們拔出了刀,老百姓們又哭又叫,隨行的大臣們更加嚇得不知所措,可是趙匡胤卻在禦輦裏慢慢地站了起來,他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
笑話!千軍萬馬之中,無數血戰之後才活下來的人,還會在乎這區區的一支冷箭?但是趙匡胤的心理卻被沈重地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而且就在他的身邊。怎麽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就此大開殺戒,施展鐵腕政策?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敢於對天使咆哮,卻不見得也敢在惡魔面前叫板,所以,鐵腕一定會有效。
但是這樣一來,還能談到他的新朝風範嗎?他和之前半個世紀裏各個短命暴戾的小朝廷們有什麽不同?那一天,三十四歲,血性強悍,從未在戰場上示弱於人的皇帝又緩緩地坐下了,他命令保持安靜,繼續前進,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不僅如此,皇帝的心情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他給李筠寫了回信,高度地讚揚了李筠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並且表示相信李筠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忠心耿耿,為了表示感謝,他還特別加封了李筠的長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宋朝的天子不為已甚,不管是真的相信李筠沒有謀反之心,還是真的很忌晦李筠的那份超高的資歷,趙匡胤都以笑臉示人,一團和氣春風。
那麽就又輪到李筠出牌了,還是那個老問題,反?還是不反?到底反不反……李筠在同一個漩渦裏陷得越來越深,機遇和危險,一無所有或者贏取天下,這樣的反差可真是讓人抓狂!怎麽辦?到底怎麽辦?
關鍵的時刻,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站了出來,就算是為了他自己的命運,都得勸一勸他這砍自家樹根的老爹了。問題其實多簡單,想想能和潞州結盟的人有幾個?都可靠嗎?北漢的劉鈞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敵得過趙匡胤嗎?而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到頭來就只是以潞州一州之力來和宋朝全國對抗,這樣能贏嗎?
道理淺顯易懂,相信稍微有點智力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麽辦了。但是前提卻有一點,那就是理智還在。面對兒子的苦苦勸說,李筠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這樣下令——很好,你說得都對。這樣吧,我派你去開封,你親自去見一下趙匡胤,給我探個虛實明白,也順便可以給他謝個恩。
李守節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他真的沒法相信,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親給他下的。這時想必會有一個問題在他腦子裏自然生成了——老爸,我是你親生的嗎?
別怪李守節,換了誰都會這麽想。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種需要,它無所謂真假。不像愛情,必須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據需要會隨時調整,這時趙匡胤都已經明確地表態了,相信你,鼓勵你,並且獎勵了你,你還要再探什麽?而且還派你的兒子親自去探個“明白”?
你想明白什麽呢?想看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誠意,試試他會不會就此抓了你的兒子,來要挾你,讓你不得不聽話?還是到那時你還想著讓天下人再大吃一驚,你公然宣布——大家都聽清楚了,李守節根本就不是我的親生兒子,他趙匡胤愛殺就殺吧……徹底瘋頭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臉,無比正經地告訴兒子,他是認真的,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那好吧,可憐的李守節只好告別家人,獨自進京,去見一見新科皇帝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沒有讓他失望,第一句話就差點讓他昏了過去。
趙匡胤笑吟吟地問——“太子,汝為何而來?”
這一句,不僅讓李守節害怕,就連趙匡胤身邊的人也弄不明白了。為什麽之前要極力地安撫李筠,而現在又開門見山地點明李筠的反意?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嗎?
不,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內幕裏的事沒法讓所有人都知道。就在這時,趙匡胤已經收到了一個讓他差點昏過去的消息——李重進反了。
歷史證明,李重進才是那種嘴上叫哥哥,腰裏摸家夥的標準的造反貨色。他之前給趙匡胤編織了一個無比美好的假象,不僅臣服,而且心悅誠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裏他卻不僅僅磨快了刀槍,擴招了人馬,更加開始了著手聯絡同黨。
他瞄上了李筠。作為同齡人,李筠是什麽貨色他可比趙匡胤了解得太多了,沒有什麽試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結盟。在李重進的心裏,上戰場是殺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殺人,有什麽大不了的!至於皇位嘛,多年以來,他不可能不想,柴榮就算了,可是趙匡胤算是什麽東西?一個稍有戰功、剛剛露頭、乳臭未幹的暴發戶!趁著朝中無人,從孤兒寡婦手裏搶東西的無恥小人!
想著這些,李重進無論如何都沒法說服自己為趙匡胤工作……要知道,以上這些,除了趙匡胤家的打工仔,或者孔聖人再世的門徒之外,誰也沒法說李重進錯了。大丈夫頂天立地,說反就反。
難道真有誰是上帝的私生子嗎?憑什麽就要別人全身心地為之服務?李重進的造反,無論如何也說不上“反賊”二字,只不過,除了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個中國式的宿命之外,更加遺憾的是,過於硬朗的李重進又犯了知兵而不知人的本性式缺陷的老毛病,讓他沒等起跑,就已經輸定了。
從當時宋朝的最南端,頂在南唐國境邊上的揚州出發,穿越幾乎當時宋朝的整個國土,到達另一端,與北漢接壤的李筠所在地潞州。
這中間有多少關隘,多少盤查,而且要帶去的還是造反結盟的使命。李重進啊李重進,你怎麽就選不出一個稍微可靠點的人呢?
李重進派出去的人叫崔守珣,這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撲進了新任天子趙匡胤的懷抱。理由很簡單,第一,趙匡胤已經是皇上了,沒有必要再去燒李重進這個還冷著的鍋竈;第二,李重進犯了一個最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居然壓根就不知道,崔守珣與趙匡胤是老相識,你不派他出使,他都有可能當你的內奸!
於是就有下面這樣的對答:
趙匡胤:“……李重進終於還是反了……如果我賜給他丹書鐵券,保證永不相負,他能不能不反呢?”
崔守珣搖頭:“彼終無歸順之心。”
好了,趙匡胤完全明白了,他對崔守珣大加賞賜,並且許以官爵,要他回到揚州之後,不要勸李重進不反,而是要勸李重進一定要小心謹慎地反,盡量地拖延一下時間,這樣就足夠了。
打發走崔守珣之後,趙匡胤陷入了沈思。李筠和李重進,無論哪一個都是後周藩鎮的代表,他們如果造反,馬上就會變成整個國內人心順逆的風向標。所以不能再等了,養癰為患,不如一快揮之!
但是這很有難度,不是說擊敗他們就可以的,既要贏,還不能傷動自己的元氣,而且實際操作起來,既不能讓他們聯合起來,而且還不能由他趙匡胤先出兵……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趙匡胤的心胸寬廣如海,能容萬物。從來都是人負他,而不是他負人。
那麽就唯有讓李筠不得不反,立即就反!至於李重進,就只好聽天由命了……但願崔守珣撒謊和拖後腿的功夫足夠一流。
於是才有了趙匡胤對李守節的那句——“太子,汝為何而來?”
可憐的李守節被這迎頭一棒徹底打蒙了,他的解釋蒼白得沒有一點兒營養,無非就是再表忠心,絕無二心,請您務必相信……這樣的話半點都打動不了趙匡胤,他笑了笑,說出了一句不像是出自天子之口的話——“歸告汝父,吾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吾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吾耶?”
像不像是不系外的老朋友之間,爭個小東西取個樂而已?你看這東西你先不要,我拿了你又急,你就不能消消火,讓我一步?
哪像是在爭奪天下皇權的主宰,人間獨一無二的權力。每當翻閱史書,看到這裏,我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泛起了趙匡胤微微含笑的表情,那真是笑面含春威不露,一點殺機隱在心。讓誰都挑不出毛病。然後他就把送到了嘴邊的肥肉李守節給放了。是的,為什麽要殺他呢?這孩子一點危險都沒有,放他回去才最符合趙匡胤的利益。於是李守節就平安回到了潞州,給他的父親帶去了趙匡胤這些非常“溫柔貼心”的話。
可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李筠馬上就明白了趙匡胤想幹什麽,別看他嘴上說得雍容大度,這年頭哪怕稍微有點身份的黑道大哥都不會再動不動就叫囂著給我砍了誰誰呢。
於是,李筠終於可以對自己說,看,我說過了吧,最後還是得造反,一切都像當初我懷疑的那樣……我算得多準啊。
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4月,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正式造反。這時距離趙匡胤創建宋朝才剛剛過去了一百多天。
經過搜查案底,李筠幹造反的買賣還真是頭一次,不過沒吃過豬肉不要緊,五代十一國時遍地都是肥豬在跑,李筠對造反怎麽操作早就爛熟於胸了。
首先,他派人四處出擊,廣為收集、編輯了大量趙匡胤的反面教材。比如說趙匡胤怎樣對柴榮忘恩負義,用卑鄙可恥的陰謀詭計篡奪後周的江山,怎樣欺負可憐的孤兒寡婦等等等等,從根兒上追究宋朝的不合法性;然後再大力深挖趙匡胤家族都是怎樣的出身卑微渺小,根本就不配做皇帝,希望以此來喚醒民眾們沈睡的激情,來跟他一起造反,並且借機打擊趙匡胤的追隨者們的信心;
第二,他辦了件實際點的事。他把宋朝派來的監軍綁了,送給了太原的劉鈞,以此請劉鈞確信,這一次他是認真的,破釜沈舟,絕不回頭了;
第三,李筠還要聯絡後蜀的孟昶,他派人秘密穿越陜西,前去結盟,但是很不幸,他的使者雖然沒有背叛他,但是卻被宋朝的邊防卡給逮到了……
但是這都沒什麽,一切的較量都要在戰場上才能分出真正的輸贏生死,李筠手裏最大的籌碼不是所謂的天時或者人和,那都太假,他占了絕對的地利。
潞州,古稱上黨,高居太行山之脊,所謂“居天下之肩脊,當河朔之咽喉”,是絕對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他的手下更加不乏深謀遠慮之輩,謀士閭丘仲卿說得很清楚——開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下太行山,直抵懷(今河南沁陽)、孟(今河南孟州),堵塞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之路,據守洛陽,東向而爭奪天下。
但是誰知李筠聽了之後竟然非常生氣。閭丘,你怎麽把我最大的優勢給忘了?要時刻記得,我的資歷……資歷!什麽開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就算那是真的,也都是我的!
——“吾乃周朝宿將,與周世宗義同兄弟,禁軍軍校皆吾舊人,聞吾到來,必定倒戈歸順!”
面對這樣的自信,還有什麽可說的呢?真不知道一個人要失常到什麽程度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可惜當時沒有人在他耳邊輕聲地問上一句:“請問,就算此時周世宗本人覆活,開封的禁軍們是否會倒戈歸順?”
誰敢冒犯擁有如此輝煌巨大的資歷的人呢?何況李筠緊跟著又鬥志高昂地宣稱——“吾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不平哉!”
這裏請註意,所謂的儋珪槍,並不是李筠自己的武器,“儋珪”為李筠之愛將,擅使長槍。至於撥汗馬,是指一匹能馱著李筠日行七百裏的快馬。這兩樣東西就是李筠敢和趙匡胤叫板的最大本錢。看到這裏,有沒有想到呂布呢?奉先當年曾在坐困白門樓之前也說過“吾有畫桿戟、赤兔馬,天下誰敢近吾!”
祝福李筠吧,希望他也有三國時溫侯冠絕天下之神勇,而他的撥汗馬也千萬別用在逃命上,雖然看起來一天能跑七百裏,可真是不容易追啊。
公元960年4月,打著為後周報仇覆國旗號的李筠率先動手了,不管他之前做過了哪些腦筋秀逗的事,只要一回到戰場上,他作為一個傑出統帥的本能就指引著他取得了一個重大的勝利。
一戰即奪取了澤州城。
澤州,在潞州之西,面向太行山,這時李筠的局勢好得無與倫比——只要沖上太行,趙匡胤就再也沒有辦法阻止他。李筠以太行之險,一沖而下,直接就可占據黃河上游,進而控制沿岸的永豐、回洛、河陽等幾乎所有的重要糧倉,斷絕宋朝都城開封的漕運之路。
國家無糧,那是最致命的、無可救藥的硬傷,別說趙匡胤剛剛得國,人心不符。就算是他已經根深蒂固都沒法維持統治!
消息傳來,趙匡胤慌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以力求勝,必須取勝!命令——駐兵河北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與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立即率軍火速進討。一定要快,“勿縱李筠下太行山,急進師扼其關隘,破之必矣!”
而這時,又傳來了一個更壞的消息,北漢皇帝劉鈞已經親自率軍出太原,來援助李筠了。
好了,趙匡胤徹底冷靜下來了,看來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有餘地了,只有禦駕親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盡最快的速度把反叛蕩平,就像當年的柴榮那樣!
於是趙匡胤抖擻精神,重操舊業,把多半年沒動的刀槍盔甲再往身上套,一切都應該還挺熟悉……可就在這時,又一件鬧心的事發生了,讓他恨得牙根兒癢癢,忍不住都想抽出刀來先把這個混賬東西砍了祭旗再說,然後才領兵出發。
這個混賬姓王,名彥升。對了,就是在陳橋兵變當天把韓通全家都殺了的那位仁兄。話說趙匡胤登極,給所有與會人員都升官發財,唯獨對他不賞反罰。那麽罰了什麽呢?真的是很嚴重,趙匡胤說了,“終生不得授節鋮!”也就是說,王彥升你一輩子都別想當節度使!
但節度使是誰都能當的嗎?王彥升已經立了什麽大功,到了差一步就能當上節度使了嗎?這樣無厘頭的處罰,就好像某一天上帝對高天流雲說,你渾蛋!為了處罰你,罰你一輩子都別想當上國王!這有什麽實際意義嗎?
然後趙匡胤就任命他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負責在開封城裏日夜巡邏守護(怎麽樣,不是可靠的心腹不能幹這個活兒吧)。可是在一天晚上,王大指揮使不知哪根筋不對,一時興起,半夜三更猛敲宰相王浦家的大門,史稱“溥驚悸而出”。問他什麽事,他直接大模大樣進了王浦家,坐好了才說——巡夜是很辛苦地,到你這兒討杯酒喝。
王浦長出了一口氣,真怕啊,誰知道這個渾人是不是殺高官殺出癮來了。沒辦法,擺酒,而且親自作陪。可誰知道王彥升根本就不是幾杯酒就能打發得走的,他還要錢。據歷史記載,有說“彥升得白金千兩而退”的,也有說“彥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的,反正當天晚上王浦是沒死。第二天就把這事密告了趙匡胤。
趙匡胤這個氣,他壓了又壓,才勉強把火壓了下去。不過再不能留這樣的東西在都城裏了,尤其是在馬上就要禦駕親征國中無人的時候。結果王彥升被趕出了開封,到唐州去混飯吃。然後趙匡胤才能放心地集結軍隊,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和李筠比一比,看誰能先爬上太行山!
趙匡胤已經決心玩了命都要搶先爬上太行山了,可是李筠卻還在太行山腳下忙著跟劉鈞皮笑肉不笑地互相狗扯羊皮。
李筠攻下澤州城後,本想一鼓作氣去爬山,可是沒想到劉鈞聽到這個利好的消息後,馬上就帶人馬趕了過來。說是要以北漢精銳之師禦駕親征來支持李筠。李筠大為高興,怎麽說劉鈞也是一國之君啊,這麽給面子,那就等等他吧。
可是一見面,李筠大失所望。他可真的沒想到,幾年不見,北漢已經徹底貧困,都潦倒到這個地步了!只見堂堂的皇帝陛下只帶來了幾千人馬,而且人疲馬瘦,軍容不整,別說軍隊了,連他的鑾駕都寒酸簡陋得要命。
就這樣,劉鈞還大擺架子,要李筠以臣子之禮覲見!那天李筠的神經一定是在極度憤怒之後突然短路了,他真的以臣子之禮拜見了北漢皇帝劉鈞,而劉鈞投桃報李,封其為西平王(一字之差啊,差點就拍成平西王),然後兩人才談起了如何合作。但是遺憾的是無論怎樣都談不攏。
首先的問題是契丹,劉鈞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深宮空曠,寒雲漠漠,趙匡胤與柴榮的鬼魂冷冷相對。雙方都沒有什麽愧疚,或者什麽憤怒。誰欠誰的嗎?誰背叛了誰嗎?都談不到。
在沒有外人,也沒有所謂的道德約束時,人們才可以真切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誰規定的這座錦繡江山一定就是誰家誰姓的?
同樣,柴榮也不會對趙匡胤的手下留情而致謝,趙匡胤也曾殺人無數,他不殺柴榮的後人,並不是良心發現,而是為了他自己的統治……所以一切盡在不言中吧。如果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交談,相信也是平淡而真摯的。
畢竟曾經擺在柴榮面前的問題,現在又都同現在趙匡胤的面前,而且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柴榮只有外憂,而沒有內亂,可是今天趙匡胤加班加點、起早貪黑演的這出戲,到頭來很有可能只會變成他自娛自樂的一出小游戲。
是皇帝了,可是誰承認呢?
不說此時都城之內有多少人是忠心擁戴,國內宛如諸侯的藩鎮們又有幾個肯於真心低頭?何況國境之外又有那麽多虎視眈眈的敵寇……唉,趙匡胤一定會在獨處的時候深深地嘆息——他第一次深切地感覺到,臥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於是,就從這一夜開始,趙匡胤心靈深處那團混沌不清的物質開始了衍生變化,他再不是以前那個人了。勇武、豪爽、披堅執銳爭戰以為樂的時代一去不覆返,他現在考慮的只有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鞏固他的皇權,進而去兼並天下。
其餘的,都無關緊要。
為了這個目的,趙匡胤要強制自己,必須變得更高更強;同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更要壓抑自己,很多不快樂、不願意去做的事,他也必須去完成。而且要快,快到必須從第二天就開始。
第二天,公元960年正月初五,趙匡胤正式登極坐殿,開工理事。首先大開庫房,搬出來無數的金銀財寶,這是事先答應給禁軍將士們的賞賜,必須立即兌現,不然小心大兵們自己出去再搶;之後又給所有參與演出的人員加官進爵,讓他們勞有所樂,且增強繼續為他勞動的信心及樂趣。
其中重要突出的幾個安排如下:
讓石守信接替韓通的班,任侍衛司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可以升官,雖然死了,也追任其為中書令,並以禮厚葬;至於侍衛司的原最高領導李重進,也水漲船高被升為中書令,變得和韓通平級,繼續留守駐地揚州,不必來朝。他的侍衛司工作嘛,就由韓令坤接替;趙匡胤本人的原職位殿前都點檢比較特殊,要由真正的親信,且有巨大號召力的人來做才行,想來想去,只有一個合適,那就是原來的副都點檢慕容延釗。
說起慕容延釗,真是讓趙匡胤又愛又怕,他既是趙匡胤的發小,從小“素以兄事”的親密戰友,但是其能力和威望也時刻讓趙匡胤小心提防。
不說別的,三天前大軍從都城開拔奔赴前線,據說是趙匡胤統兵八萬為中軍,慕容延釗為先鋒帶的兵是五萬,幾乎和趙匡胤兵力相當。這裏面就有玄機,因為事後證明,並沒有契丹兵聯合北漢入侵,那麽慕容延釗為什麽沒有出現在陳橋驛兵變現場?而且一直進兵,等到趙匡胤在今天第一次以皇帝身份登極坐殿升他的官時,他都已經帶兵到了河北真定!
不清楚慕容延釗知道自己被排除在圈子之外時的心情,不過自趙匡胤以下,趙宋江山所有的官家們都是小心精細的,這一點,讓歷朝歷代所有的中國人都無可奈何,甚至悲憤扼腕。慕容延釗又怎能特殊例外?
其他的任命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趙普和趙光義(從此,“匡”字成了禁忌,只許趙匡胤一人專用了)。趙普被提升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從趙匡胤幕府的私人身份變成了國家正式的官員。趙匡義更加一步登天,從內殿祇侯、供奉官都知,被直接提升為禁軍殿前司都虞侯。
這裏需要指出,內殿祇侯、供奉官都知,只是皇帝身邊一個稍有等級的侍候人的身份,談不到品級,更說不到身份。完全就是柴榮看在趙匡胤的面子上給他的一個小“恩蔭”,而且這個身份也絕對沒有隨軍出征的義務及資格。有資料顯示(北宋王禹的《建隆遺事》、趙普的《飛龍記》),趙光義根本就不在陳橋現場,當趙匡胤率三軍進入都城開封時,趙光義才率人“奔馬出迎”。
於是他在陳橋驛萬眾面前,攔住他哥哥的馬頭,說那句“請以剽劫為戒”的真實度就可想而知。但是他作為趙家除了趙匡胤本人之外,唯一的一位成年男性(趙光美此時才十歲),他的升官已經是極有必要且理所當然的了。
除此之外,趙匡胤還宣布把後周原有的朝臣們都原職留任,並派出使者向國內所有外鎮通告,不僅僅要說明自己已經當上了皇帝,更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除了皇帝換了之外,其實什麽都和往常一樣,大家都不必驚慌。
但是所有美好的諾言,至少在外表上看都和謊言挺像的,所以要是有人不相信的話,那可一點都不奇怪。但是誰也沒有料到,第一個公然跳出來要和趙匡胤掰掰手腕竟然不是李重進而會是李筠。
李筠,並州(今山西太原)人,幼年從軍,以勇力著稱,史稱能開百斤硬弓。在後唐時期已經名揚軍界,到了郭威的手下,更被任命為昭義軍節度使,駐守潞州(今山西長治),幾乎以其一部之力來抵擋整個北漢。大家還記得他當年怎樣把劉崇拖住,給柴榮爭取的時間吧?真是既忠且勇,但是他為人卻有一個極大的毛病,他特別地註重資歷。
在他的心目中,你光有能力不行,你有成績還不行,你無論如何都不行,除非,這些再加上你有比他還要高的資歷,這樣才行。
當年的柴榮強不強?李筠就敢公然叫板,他擅自征用國家賦稅,招集天下亡命之徒,增強自己的實力。這還了得?柴榮派來的監軍實在忍不住說了他幾句,他的反應是立即暴跳如雷,把該監軍使關進了大牢。
事兒鬧大了,公開上報到了柴榮那裏。柴榮大怒,滿心地想暴打他一頓讓他長點記性,可是那時柴榮正以傾國之力與南唐爭奪江北,無論如何都不敢讓後院起火,於是也就只好僅僅寫了份公文扔給了潞州,臭罵了李筠幾句了事。
這明明是柴榮顧全大局,沒心跟李筠較真。可是在李筠的心裏可就不這麽想了,哈哈,以柴榮之強,都要對我妥協,說明我李筠真的是極其強大、非常特殊,且無人強惹的!現在你趙匡胤一個提不起來的小後輩竟然想爬到我的頭上,當我的皇帝?!憑什麽?還要我日日稱臣,天天朝拜,你做夢!
就這樣,在接待趙匡胤派到潞州傳旨的使者時,李筠一肚子的邪火無處排洩,終於都當場爆發了出來。但是說實話,場面一點都不火暴,只顯得十足膩歪的小家子氣。
先是李筠千不情萬不願,態度極其惡劣,但還是以臣子之禮跪接了趙匡胤的聖旨,史稱這是在他的兒子李守節和眾將士的苦勸之下,才勉強為之的。可是接著宴請使者時,他的舉動就讓所有人瞠目結舌了。他居然突然間拿出了一幅畫掛了起來,並且對著畫像傷心痛哭,沒完沒了。
當時沒有人不心驚肉跳,因為那幅畫上畫的居然是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怎麽樣?不是柴榮是郭威,柴榮的資歷都不夠)
不知道當時的使者是哪位,史書中沒有記載,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有人惡心到要當堂嘔吐——大丈夫說反就反,說服就服。如果要反,就不要接旨,如果要忍,就不要在酒桌上裝女人掉眼淚,索性孫子裝到底,直到突然間翻臉拔刀子。像他這樣孫子也沒裝成,刀子也沒敢拔,這算是什麽?
這件事只有一個結果,讓趙匡胤知道了刀子可能藏在誰身上,從而早有準備;還有就是,李筠突然間接到了北漢皇帝劉鈞的一封密信(蠟書)。
劉鈞對他說,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李筠,我們合作吧。
李筠拿著劉鈞的密信覺得鬧心。反嗎?心裏真是沒底,趙匡胤是什麽人,他身在後周自然清楚,尤其是開封都城裏的禁軍人數、質量,都不是地方上的節度使所能相比的,這他都心知肚明;但是不反?又真的是於心不甘!何況,連死敵劉鈞都知道他要反了,還裝成個乖寶寶有什麽意思?還有誰能信呢?
反,還是不反?這是個問題……面臨重大抉擇,李筠再度苦悶,反覆地權衡啊思考啊,再思考啊權衡,於是歷史就又證明了一句老話的準確性——長考出臭棋。他最後作出來的決定讓人看不懂,他竟然把劉鈞秘密送來,僅限於當事幾個人所知道的密信上繳給了趙匡胤,希望用這個能夠證明,讓趙匡胤也讓天下人都明白,他對新興的宋朝還是非常的忠心耿耿。
於是就輪到趙匡胤郁悶了,他可真不知道自己是哪兒做錯了,讓李筠把他當成了個傻小子。這有點像是一邊打一邊拉,既示好又反抗吧?難道李筠是想弄到些更大的好處嗎?哼哼,可是要用謀反來要挾,這誠意就未免顯得太大了點。
說實話,趙匡胤這幾天心情不錯,他派到各地的使者們大都回來了,基本上消息都不錯。最壞的,當然就是李筠,但是李筠畢竟也當堂接了旨,不管打了多少的折扣,還是表示了臣服。
而最大的驚喜居然來自李重進。
李重進接旨,並主動向趙匡胤請示,自己是否可以按照慣例以節度使身份到開封覲見新任皇帝,來個當面謝恩?
趙匡胤都有點受寵若驚了。李重進是誰?那是早就有當天子資格的人,雖然被柴榮搶了先。但是一旦名分定下,李重進就絕對守信,再不反悔。不僅從來沒有背叛過柴榮,而且終柴榮一朝,他都東征西討盡心竭力……那麽,那麽現在李重進也會這樣對我嗎?
趙匡胤不禁幸福地幻想了一小會兒。於是,投桃報李,趙匡胤也決定給李重進一個天大的面子——回旨,以正式公文的方式:“君主元首,臣僚股肱,相隔雖遠,同為一體。君臣名分,恒久不變,朝覲之儀,豈在一時?”
就這樣,至少在表面上,剛剛篡位成功的大宋天子和後周時期最強的藩鎮力量暫時互致敬意相安無事。這讓趙匡胤著實在地松了一口大氣。
而且還有驚喜。是潘美,他第二次為趙匡胤充當使節。這回可不比上次回開封了,他要去見的人是趙匡胤在官場上的宿敵袁彥,這人原來是後周侍衛司的步軍都指揮使,現在在陜州(今河南陜縣)當土皇帝,史稱此人兇悍嗜利,且善甲兵,早有謀反之心。試想這樣的一個先朝大將,地方重鎮,以潘美一個無名小卒,能起到什麽作用?
但是結果是驚人的,潘美單騎入陜,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然把袁彥親自帶回了開封,當眾向趙匡胤表示了臣服。
這實在太讓趙匡胤驚喜了,潘美真是太體諒他了,知道他這時最需要的是什麽。袁彥的和平歸順等於給天下所有觀望者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讓所有人一下子都知道了,大宋天子氣度恢弘,不計前嫌,對任何臣子都一視同仁!
但是趙匡胤怎麽也沒有想到,就在這一連串的喜訊之中,反叛會突然間就發生在他的身邊。
一支冷箭突然射了過來,就在目睽睽的開封城裏大溪橋上。當時趙匡胤在百官的陪同下,正坐著禦輦裏緩緩行進。
箭沒射中,但場面大亂,誰也不知道這一箭是從哪兒射出來的,更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箭。侍衛們拔出了刀,老百姓們又哭又叫,隨行的大臣們更加嚇得不知所措,可是趙匡胤卻在禦輦裏慢慢地站了起來,他望著來箭的方向冷笑,猛地拉開了衣襟,叫道——教他射,教他射!
笑話!千軍萬馬之中,無數血戰之後才活下來的人,還會在乎這區區的一支冷箭?但是趙匡胤的心理卻被沈重地打擊了,看來反對他的人不僅有,而且就在他的身邊。怎麽辦?是繼續寬大為懷,不予計較,還是立即全城搜捕,就此大開殺戒,施展鐵腕政策?
這的確是個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敢於對天使咆哮,卻不見得也敢在惡魔面前叫板,所以,鐵腕一定會有效。
但是這樣一來,還能談到他的新朝風範嗎?他和之前半個世紀裏各個短命暴戾的小朝廷們有什麽不同?那一天,三十四歲,血性強悍,從未在戰場上示弱於人的皇帝又緩緩地坐下了,他命令保持安靜,繼續前進,就當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不僅如此,皇帝的心情似乎也沒有受到影響,他給李筠寫了回信,高度地讚揚了李筠的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並且表示相信李筠會一如既往地對他忠心耿耿,為了表示感謝,他還特別加封了李筠的長子李守節為皇城使。
一切的跡象都表明,宋朝的天子不為已甚,不管是真的相信李筠沒有謀反之心,還是真的很忌晦李筠的那份超高的資歷,趙匡胤都以笑臉示人,一團和氣春風。
那麽就又輪到李筠出牌了,還是那個老問題,反?還是不反?到底反不反……李筠在同一個漩渦裏陷得越來越深,機遇和危險,一無所有或者贏取天下,這樣的反差可真是讓人抓狂!怎麽辦?到底怎麽辦?
關鍵的時刻,李筠的兒子李守節站了出來,就算是為了他自己的命運,都得勸一勸他這砍自家樹根的老爹了。問題其實多簡單,想想能和潞州結盟的人有幾個?都可靠嗎?北漢的劉鈞就算真心相助,他能敵得過趙匡胤嗎?而其他的人都在觀望,到頭來就只是以潞州一州之力來和宋朝全國對抗,這樣能贏嗎?
道理淺顯易懂,相信稍微有點智力的人都會知道該怎麽辦了。但是前提卻有一點,那就是理智還在。面對兒子的苦苦勸說,李筠的反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他居然這樣下令——很好,你說得都對。這樣吧,我派你去開封,你親自去見一下趙匡胤,給我探個虛實明白,也順便可以給他謝個恩。
李守節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他真的沒法相信,這命令竟然真的是他父親給他下的。這時想必會有一個問題在他腦子裏自然生成了——老爸,我是你親生的嗎?
別怪李守節,換了誰都會這麽想。
要知道,政治只是一種需要,它無所謂真假。不像愛情,必須得身心合一。政治只是政治,根據需要會隨時調整,這時趙匡胤都已經明確地表態了,相信你,鼓勵你,並且獎勵了你,你還要再探什麽?而且還派你的兒子親自去探個“明白”?
你想明白什麽呢?想看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很有誠意,試試他會不會就此抓了你的兒子,來要挾你,讓你不得不聽話?還是到那時你還想著讓天下人再大吃一驚,你公然宣布——大家都聽清楚了,李守節根本就不是我的親生兒子,他趙匡胤愛殺就殺吧……徹底瘋頭了吧?
但是李筠板起了臉,無比正經地告訴兒子,他是認真的,他真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那好吧,可憐的李守節只好告別家人,獨自進京,去見一見新科皇帝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沒有讓他失望,第一句話就差點讓他昏了過去。
趙匡胤笑吟吟地問——“太子,汝為何而來?”
這一句,不僅讓李守節害怕,就連趙匡胤身邊的人也弄不明白了。為什麽之前要極力地安撫李筠,而現在又開門見山地點明李筠的反意?這不是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嗎?
不,一點都不矛盾,只是內幕裏的事沒法讓所有人都知道。就在這時,趙匡胤已經收到了一個讓他差點昏過去的消息——李重進反了。
歷史證明,李重進才是那種嘴上叫哥哥,腰裏摸家夥的標準的造反貨色。他之前給趙匡胤編織了一個無比美好的假象,不僅臣服,而且心悅誠服、一服到底。可是背地裏他卻不僅僅磨快了刀槍,擴招了人馬,更加開始了著手聯絡同黨。
他瞄上了李筠。作為同齡人,李筠是什麽貨色他可比趙匡胤了解得太多了,沒有什麽試探,他直接派人去和李筠結盟。在李重進的心裏,上戰場是殺人,造反不外乎也是殺人,有什麽大不了的!至於皇位嘛,多年以來,他不可能不想,柴榮就算了,可是趙匡胤算是什麽東西?一個稍有戰功、剛剛露頭、乳臭未幹的暴發戶!趁著朝中無人,從孤兒寡婦手裏搶東西的無恥小人!
想著這些,李重進無論如何都沒法說服自己為趙匡胤工作……要知道,以上這些,除了趙匡胤家的打工仔,或者孔聖人再世的門徒之外,誰也沒法說李重進錯了。大丈夫頂天立地,說反就反。
難道真有誰是上帝的私生子嗎?憑什麽就要別人全身心地為之服務?李重進的造反,無論如何也說不上“反賊”二字,只不過,除了勝者王侯敗者賊這個中國式的宿命之外,更加遺憾的是,過於硬朗的李重進又犯了知兵而不知人的本性式缺陷的老毛病,讓他沒等起跑,就已經輸定了。
從當時宋朝的最南端,頂在南唐國境邊上的揚州出發,穿越幾乎當時宋朝的整個國土,到達另一端,與北漢接壤的李筠所在地潞州。
這中間有多少關隘,多少盤查,而且要帶去的還是造反結盟的使命。李重進啊李重進,你怎麽就選不出一個稍微可靠點的人呢?
李重進派出去的人叫崔守珣,這人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撲進了新任天子趙匡胤的懷抱。理由很簡單,第一,趙匡胤已經是皇上了,沒有必要再去燒李重進這個還冷著的鍋竈;第二,李重進犯了一個最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居然壓根就不知道,崔守珣與趙匡胤是老相識,你不派他出使,他都有可能當你的內奸!
於是就有下面這樣的對答:
趙匡胤:“……李重進終於還是反了……如果我賜給他丹書鐵券,保證永不相負,他能不能不反呢?”
崔守珣搖頭:“彼終無歸順之心。”
好了,趙匡胤完全明白了,他對崔守珣大加賞賜,並且許以官爵,要他回到揚州之後,不要勸李重進不反,而是要勸李重進一定要小心謹慎地反,盡量地拖延一下時間,這樣就足夠了。
打發走崔守珣之後,趙匡胤陷入了沈思。李筠和李重進,無論哪一個都是後周藩鎮的代表,他們如果造反,馬上就會變成整個國內人心順逆的風向標。所以不能再等了,養癰為患,不如一快揮之!
但是這很有難度,不是說擊敗他們就可以的,既要贏,還不能傷動自己的元氣,而且實際操作起來,既不能讓他們聯合起來,而且還不能由他趙匡胤先出兵……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趙匡胤的心胸寬廣如海,能容萬物。從來都是人負他,而不是他負人。
那麽就唯有讓李筠不得不反,立即就反!至於李重進,就只好聽天由命了……但願崔守珣撒謊和拖後腿的功夫足夠一流。
於是才有了趙匡胤對李守節的那句——“太子,汝為何而來?”
可憐的李守節被這迎頭一棒徹底打蒙了,他的解釋蒼白得沒有一點兒營養,無非就是再表忠心,絕無二心,請您務必相信……這樣的話半點都打動不了趙匡胤,他笑了笑,說出了一句不像是出自天子之口的話——“歸告汝父,吾未為天子時,任汝自為之;吾既為天子,汝獨不能小讓吾耶?”
像不像是不系外的老朋友之間,爭個小東西取個樂而已?你看這東西你先不要,我拿了你又急,你就不能消消火,讓我一步?
哪像是在爭奪天下皇權的主宰,人間獨一無二的權力。每當翻閱史書,看到這裏,我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泛起了趙匡胤微微含笑的表情,那真是笑面含春威不露,一點殺機隱在心。讓誰都挑不出毛病。然後他就把送到了嘴邊的肥肉李守節給放了。是的,為什麽要殺他呢?這孩子一點危險都沒有,放他回去才最符合趙匡胤的利益。於是李守節就平安回到了潞州,給他的父親帶去了趙匡胤這些非常“溫柔貼心”的話。
可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李筠馬上就明白了趙匡胤想幹什麽,別看他嘴上說得雍容大度,這年頭哪怕稍微有點身份的黑道大哥都不會再動不動就叫囂著給我砍了誰誰呢。
於是,李筠終於可以對自己說,看,我說過了吧,最後還是得造反,一切都像當初我懷疑的那樣……我算得多準啊。
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4月,原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正式造反。這時距離趙匡胤創建宋朝才剛剛過去了一百多天。
經過搜查案底,李筠幹造反的買賣還真是頭一次,不過沒吃過豬肉不要緊,五代十一國時遍地都是肥豬在跑,李筠對造反怎麽操作早就爛熟於胸了。
首先,他派人四處出擊,廣為收集、編輯了大量趙匡胤的反面教材。比如說趙匡胤怎樣對柴榮忘恩負義,用卑鄙可恥的陰謀詭計篡奪後周的江山,怎樣欺負可憐的孤兒寡婦等等等等,從根兒上追究宋朝的不合法性;然後再大力深挖趙匡胤家族都是怎樣的出身卑微渺小,根本就不配做皇帝,希望以此來喚醒民眾們沈睡的激情,來跟他一起造反,並且借機打擊趙匡胤的追隨者們的信心;
第二,他辦了件實際點的事。他把宋朝派來的監軍綁了,送給了太原的劉鈞,以此請劉鈞確信,這一次他是認真的,破釜沈舟,絕不回頭了;
第三,李筠還要聯絡後蜀的孟昶,他派人秘密穿越陜西,前去結盟,但是很不幸,他的使者雖然沒有背叛他,但是卻被宋朝的邊防卡給逮到了……
但是這都沒什麽,一切的較量都要在戰場上才能分出真正的輸贏生死,李筠手裏最大的籌碼不是所謂的天時或者人和,那都太假,他占了絕對的地利。
潞州,古稱上黨,高居太行山之脊,所謂“居天下之肩脊,當河朔之咽喉”,是絕對的兵家必爭之地。而他的手下更加不乏深謀遠慮之輩,謀士閭丘仲卿說得很清楚——開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不如下太行山,直抵懷(今河南沁陽)、孟(今河南孟州),堵塞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之路,據守洛陽,東向而爭奪天下。
但是誰知李筠聽了之後竟然非常生氣。閭丘,你怎麽把我最大的優勢給忘了?要時刻記得,我的資歷……資歷!什麽開封兵甲精銳,難與爭鋒,就算那是真的,也都是我的!
——“吾乃周朝宿將,與周世宗義同兄弟,禁軍軍校皆吾舊人,聞吾到來,必定倒戈歸順!”
面對這樣的自信,還有什麽可說的呢?真不知道一個人要失常到什麽程度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可惜當時沒有人在他耳邊輕聲地問上一句:“請問,就算此時周世宗本人覆活,開封的禁軍們是否會倒戈歸順?”
誰敢冒犯擁有如此輝煌巨大的資歷的人呢?何況李筠緊跟著又鬥志高昂地宣稱——“吾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不平哉!”
這裏請註意,所謂的儋珪槍,並不是李筠自己的武器,“儋珪”為李筠之愛將,擅使長槍。至於撥汗馬,是指一匹能馱著李筠日行七百裏的快馬。這兩樣東西就是李筠敢和趙匡胤叫板的最大本錢。看到這裏,有沒有想到呂布呢?奉先當年曾在坐困白門樓之前也說過“吾有畫桿戟、赤兔馬,天下誰敢近吾!”
祝福李筠吧,希望他也有三國時溫侯冠絕天下之神勇,而他的撥汗馬也千萬別用在逃命上,雖然看起來一天能跑七百裏,可真是不容易追啊。
公元960年4月,打著為後周報仇覆國旗號的李筠率先動手了,不管他之前做過了哪些腦筋秀逗的事,只要一回到戰場上,他作為一個傑出統帥的本能就指引著他取得了一個重大的勝利。
一戰即奪取了澤州城。
澤州,在潞州之西,面向太行山,這時李筠的局勢好得無與倫比——只要沖上太行,趙匡胤就再也沒有辦法阻止他。李筠以太行之險,一沖而下,直接就可占據黃河上游,進而控制沿岸的永豐、回洛、河陽等幾乎所有的重要糧倉,斷絕宋朝都城開封的漕運之路。
國家無糧,那是最致命的、無可救藥的硬傷,別說趙匡胤剛剛得國,人心不符。就算是他已經根深蒂固都沒法維持統治!
消息傳來,趙匡胤慌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以力求勝,必須取勝!命令——駐兵河北的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與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立即率軍火速進討。一定要快,“勿縱李筠下太行山,急進師扼其關隘,破之必矣!”
而這時,又傳來了一個更壞的消息,北漢皇帝劉鈞已經親自率軍出太原,來援助李筠了。
好了,趙匡胤徹底冷靜下來了,看來屋漏偏逢連夜雨……沒有餘地了,只有禦駕親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盡最快的速度把反叛蕩平,就像當年的柴榮那樣!
於是趙匡胤抖擻精神,重操舊業,把多半年沒動的刀槍盔甲再往身上套,一切都應該還挺熟悉……可就在這時,又一件鬧心的事發生了,讓他恨得牙根兒癢癢,忍不住都想抽出刀來先把這個混賬東西砍了祭旗再說,然後才領兵出發。
這個混賬姓王,名彥升。對了,就是在陳橋兵變當天把韓通全家都殺了的那位仁兄。話說趙匡胤登極,給所有與會人員都升官發財,唯獨對他不賞反罰。那麽罰了什麽呢?真的是很嚴重,趙匡胤說了,“終生不得授節鋮!”也就是說,王彥升你一輩子都別想當節度使!
但節度使是誰都能當的嗎?王彥升已經立了什麽大功,到了差一步就能當上節度使了嗎?這樣無厘頭的處罰,就好像某一天上帝對高天流雲說,你渾蛋!為了處罰你,罰你一輩子都別想當上國王!這有什麽實際意義嗎?
然後趙匡胤就任命他為鐵騎左廂都指揮使,負責在開封城裏日夜巡邏守護(怎麽樣,不是可靠的心腹不能幹這個活兒吧)。可是在一天晚上,王大指揮使不知哪根筋不對,一時興起,半夜三更猛敲宰相王浦家的大門,史稱“溥驚悸而出”。問他什麽事,他直接大模大樣進了王浦家,坐好了才說——巡夜是很辛苦地,到你這兒討杯酒喝。
王浦長出了一口氣,真怕啊,誰知道這個渾人是不是殺高官殺出癮來了。沒辦法,擺酒,而且親自作陪。可誰知道王彥升根本就不是幾杯酒就能打發得走的,他還要錢。據歷史記載,有說“彥升得白金千兩而退”的,也有說“彥升意在求貨,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的,反正當天晚上王浦是沒死。第二天就把這事密告了趙匡胤。
趙匡胤這個氣,他壓了又壓,才勉強把火壓了下去。不過再不能留這樣的東西在都城裏了,尤其是在馬上就要禦駕親征國中無人的時候。結果王彥升被趕出了開封,到唐州去混飯吃。然後趙匡胤才能放心地集結軍隊,準備無論如何都要和李筠比一比,看誰能先爬上太行山!
趙匡胤已經決心玩了命都要搶先爬上太行山了,可是李筠卻還在太行山腳下忙著跟劉鈞皮笑肉不笑地互相狗扯羊皮。
李筠攻下澤州城後,本想一鼓作氣去爬山,可是沒想到劉鈞聽到這個利好的消息後,馬上就帶人馬趕了過來。說是要以北漢精銳之師禦駕親征來支持李筠。李筠大為高興,怎麽說劉鈞也是一國之君啊,這麽給面子,那就等等他吧。
可是一見面,李筠大失所望。他可真的沒想到,幾年不見,北漢已經徹底貧困,都潦倒到這個地步了!只見堂堂的皇帝陛下只帶來了幾千人馬,而且人疲馬瘦,軍容不整,別說軍隊了,連他的鑾駕都寒酸簡陋得要命。
就這樣,劉鈞還大擺架子,要李筠以臣子之禮覲見!那天李筠的神經一定是在極度憤怒之後突然短路了,他真的以臣子之禮拜見了北漢皇帝劉鈞,而劉鈞投桃報李,封其為西平王(一字之差啊,差點就拍成平西王),然後兩人才談起了如何合作。但是遺憾的是無論怎樣都談不攏。
首先的問題是契丹,劉鈞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