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章 前因――我本亂世一根草 (1)

關燈
中國這一段的歷史,從一個人的離家出走開始。

這個人叫趙匡胤,當時已經二十一歲了,娶了媳婦,也有了兒子,此前的生活平靜得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任何特別點的事發生(至少沒有記載)。二十一年啊,就這麽平淡無聊地活過來了,而且早婚早育,我有時會非常佩服他的耐性,換個人估計會被膩死。

但他是趙匡胤,從出生時就很不得了,據說聲光電俱有,色香味俱全,而且之前十個月,他老媽就宣稱,夢到了太陽鉆進了她的肚子(在中國,太陽好像隔個百八十年的就鉆進女人肚子裏一次)。最奇異的是,他生出來時體有金光,三日不散,而且胞衣如菡萏。

於是,這都成了他日後之所以偉大非凡的理由。

可憐的趙匡胤,這是多麽嚴重的異形胎加新生兒黃疸啊,一連黃了三天還沒好,還被人調侃了一千多年!

在這空洞無聊的二十一年裏,趙匡胤實在是一個再乖不過的好孩子,一切都無可挑剔。他幹過的唯一一件出點格的事,就是騎了一匹烈馬沖出城,結果腦袋命中城門,硬生生栽下馬來。旁觀的人嚇壞了,以為他這下死定了,卻不料他立即就跳了起來,不僅沒事,反而沖向那匹害他丟了面子的馬,騎上去,直到馬服了,面子找回來為止。

但是結果卻是郁悶的,千百年來從沒有人佩服他意志堅強,年紀輕輕就把鐵頭功練到爐火純青,反而大搞封建迷信,說有金甲神時刻守護,根本沒他本人什麽事。

話說,一個在冷兵器時代的軍營裏長大的男孩子,居然在二十一年的時光裏,才弄出來這麽一丁點的“光榮”事跡,他的折騰能力和頑劣性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本應該一直活在父母的身邊當個乖寶寶(這之前他也一直是這麽做的),那麽他為什麽要離家出走呢?

在99.9%的歷史記載裏,都說他是因為天生英才難自棄,實在是沒辦法寂寞,甚至是看到了五代十一國(不是筆誤,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五代十國,也可以是五代十一國,具體原因以後再說)時兵禍連連,生靈塗炭,他才不得已離開慈母妻兒,出去執行上天交給他拯救蒼生的神聖使命的。可是實際上呢?

非常簡單,他家窮,得出去找食吃了。

窮啊,在那個時代裏,連皇帝都沒覺得自己富裕過。翻開史書,滿紙都是禁販私鹽,五斤以上就處死;牛皮全歸國有(軍需),家存一寸或者販賣一寸,就處死;鑄錢太薄,十餘紋疊加起沒有以前一個厚,簡直就是薄鐵片子,而且敢私鑄就處死……至於水災、旱災、蟲災或者兵災時人怎麽活,那可真是有難度,如果能真實記錄下來的話,現在市面上的那些火暴暢銷,專門嚇小女生的惡心型恐怖片就可以歇菜了。

一點都沒有誇張,《人肉叉燒包》之類的片子只不過是些個體變態者的單獨行為,如果滿城,或者方圓幾百裏內都成了這種店鋪,且時刻營業的話,是什麽世界?請著重記住下面這句話:那——時——真——的——人——吃——人!

然後我們才會知道後來的趙匡胤有多麽的偉大。

那麽趙家人的具體生活是怎麽樣的呢?想想在這樣的世道裏,趙匡胤居然能活到二十一歲,還娶妻生子了,才不得已離家謀生,他家看來混得相當的不錯啊。

事實上也真的不錯。

趙匡胤的祖先可查的能追溯到他的高祖,名叫趙朓,生活在唐代,做過永清、方安、幽都這三個縣的縣令;曾祖父趙珽在唐代藩鎮勢力上升時期,歷任藩鎮屬官(註意,藩鎮),兼禦史中丞,在朝廷裏有一定地位;祖父趙敬生於唐末,文武兼備,出任營、薊、涿三州的刺史;父親趙弘殷在後唐莊宗皇帝李存勗手下任職,是禁軍中飛捷軍指揮使。

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趙家祖上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的顯赫富貴過,大都只是些縣市級的中層幹部。不過都挺油滑幹練,比較識時務。中央不行了,馬上就轉地方,漢族的朝廷不行了,馬上就給少數民族的政權打工,而且非常忠誠可靠。他們被各個時代的各個不同種族,不同朝代的領導人所信任和欣賞,時刻在皇帝身邊工作,包括趙匡胤。只不過他最後壞了規矩。

為了更好地了解趙匡胤的成長經歷,我們很有必要先知道他的生長環境,以及環境的不斷變化。

終結者朱溫

朱溫,諱晃,本名溫,宋州碭山人,本是農民。後來又叫朱全忠,不過他很討厭這個名字(根據他的行為和職業,這簡直就是在罵他),這是唐朝賜給他的,而他本來是黃巢的人。

黃巢起義,龍蛇混雜,朱溫是他的得力部下,一直幫著他攻進了長安當上了皇帝。但是黃巢馬上變了,簡單地說,他變成了剛剛逃跑的唐朝皇帝。此人天天和宮女混在一起,並且信任太監,其結果匪夷所思,他居然讓這些在唐朝後期能決定皇帝廢立的死太臨們重操舊業,在他的起義軍裏當上了監軍。

朱溫慘了,他像唐朝的將軍們一樣被壓制,被欺負,時刻被太監海扁。他冤,他不服,他不止一次地按照正常程序向他的陛下上報申訴,可是一點回音都沒有。因為都被太監們習慣性地截留了。

這時候朱溫的反應也是非常習慣性的,他本性勃發,不可遏制,一刀下去,讓太監又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身體部件——腦袋(後來發生的事可以證明,他把太監們恨到了極點,成了所有太監的噩夢),然後朱溫宣布向唐朝投降,成了宣武(汴洲,河南開封)戰區的節度使,馬上就向老上級黃巢開戰。

這個時候,朱溫並不孤單,他在戰場上有一個真正強有力的隊友,那就是強悍的世襲雇傭兵種族——沙陀人。

世襲雇傭兵種族——沙陀人

沙陀人真正走進中國的歷史,是在公元8世紀時。中國喪失了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之後,沙陀人從蒲類縣歸附了吐蕃,做了侵略中國的先鋒部隊,從此開始了他們的雇傭兵生涯。沙陀人工作認真,戰果輝煌,每戰必勝,給吐蕃人帶來了大批的戰利品和幾乎不受其他種族攻擊的威望。可是他們也證明了會工作的人,通常都不會處理工作關系的悲劇。他們過分的驍勇善戰,讓吐蕃人都心裏發毛,誰願意和千萬把如此鋒利的異族刀子在一起生活?於是,吐蕃人打算把他們南遷。

沙陀人幸運地事先得到了消息,他們在9世紀剛開始時,向不遵守工作合同的吐蕃人拔出了刀。一場火並,然後轉戰東奔,向中原投降。唐政府大喜過望,把他們安置在靈州(寧夏靈武)附近。從此,他們為漢族效力,同樣的驍勇善戰,同樣的所向無敵。向西曾經攻擊回紇汗國的王庭,向東遷移後,主要的工作變成了幫助唐王朝消滅國內的叛亂。

當黃巢的菊花盛開時,沙陀人的領袖名叫李克用。

李克用遵守工作合同,全力攻擊黃巢,不僅把黃巢趕出長安,而且窮追不舍。黃巢東撤,正好路過宣武戰區,也就是他老部下朱溫的地盤。一場大戰,結果是朱溫喊了救命,沙陀兵團聽見了。

李克用以河東戰區(山西太原)節度使的身份,親自率軍赴援。再次大戰,黃巢還是不敵,他再次跑路。李克用和朱溫也需要休整了,打掃戰場後,由朱溫盡地主之誼,在開封城裏,擺出豐盛大餐犒勞救命先生李克用。

事後證明,經常喜歡而且習慣動刀動槍的人,還是不要在一起喝酒的好。酒席筵上李克用喝高了,他怎麽看朱溫都是個灰孫子模樣,結果他笑嘻嘻地對朱溫說三道四,主要內容也就是說你真不是個男人,連一些被我打敗正在逃跑的土匪都打不過,而且還主動叫喚喊救命,真是沒種之類的慣例性的酒話……本來這或許沒什麽,哪個男人喝酒不吹牛?也或許這類話李克用也說習慣了,誰讓他兵強馬壯所向無敵,經常救別人的命呢?

可是朱溫受不了,他死盯著李克用,心理習慣性地陰冷。他看著李克用越來越放肆,甚至是非常享受他這時的難堪和憤怒的嘴臉,從牙縫裏迸出了兩個字:“關門。”

關的是城門,緊跟著朱溫拔出了刀子。一場火並,李克用沖了出去,可是他帶到城裏的弟兄,沒一個能活著出去。

這個梁子結死了。

這之後,朱溫窮追黃巢,逼得黃巢在狼虎谷(山東萊蕪)自殺。然後他數年苦戰,才擊敗了秦宗權(這是個人渣,是這個時代,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卑鄙狠毒的人,萬死不足以蔽其辜。他的部隊行軍,一向不帶糧草,只用車子裝載鹽和人的屍體,餓了就割肉烹食。他平時的行為也就可想而知),占領蔡州,又一口氣吞並了感化戰區(徐州,江蘇徐州)、天平戰區(鄆州,山東東平)、宣義戰區(滑州,河南滑縣)、泰寧戰區(兗州,山東兗州),成了很肥的軍閥。

之後,他好運連連,登峰造極,成了董卓、曹操以及袁紹的結合體。他突然間接到了當時的宰相崔胤的密信,命他帶兵進京救駕。朱溫大喜,天上真的掉下了餡餅,而且準確地砸中了他!

朱溫進京,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皇宮,根本沒興趣搭理皇帝,先把太監們斬盡殺絕。一共幾百人,全部死在刀下。其中不僅有兩個新任命的禁軍司令官,連絕大多數無權無勢、也屬於被迫害的小太監們也不放過。史稱當時哀號呼冤之聲,宮外數裏皆聞,把皇上和大臣們徹底震住,以後少廢無數口舌。接著朱溫下令,再把派到各戰區當監軍的太監們也都就地處決(這個命令各戰區的同志們通力合作,愉快合作!)。就這樣,為時一百四十九年(公元755-903年)的宦官統治天下的時代終於結束了。

在這一百四十九年裏,層出不窮的死太監們可以隨意廢立李世民的子孫,天下所有事情都由他們操辦,雖然他們也是人,也有人權和參政的欲望,但是做出來的事也真是他媽的太混賬了些(原諒我的粗口,比起這些太監的所作所為,我恨不得自己就是朱溫),真是死不足惜。只不過,誰也不會料到,幹掉他們的人居然會是朱溫,這也許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吧。

這之後,朱溫把長安拆了。長安城的宮殿和所有民宅全部拆毀,百萬市民立即赤貧。長安,這座先後作為中國首都長達一千零三十八年之久的顯赫巨城,就這樣被徹底毀壞,永遠喪失了被選為帝都的資格。朱溫帶著皇帝和長安全體市民一起回了他的老家根據地開封。

朱溫像曹操那樣把皇帝弄到手,卻沒耐心長時間地養著。僅僅四個月之後,他就幹掉了當時的皇帝李曄,立李曄的兒子李柷即位。三年後,他命令李柷禪讓。偉大的唐朝終於在名義上也徹底地滅亡了,後梁建立,國都開封。

這個消息讓天下亂上加亂,所有的節度使們一起大罵朱溫亂臣賊子,然後都忙著在自己的地盤自立為王,五代十一國正式開始。他們的帶頭大哥朱溫,在當了六年皇帝(死的前一年還屠城)之後,被他的兒子一刀幹掉。十一年後,記憶力很好的沙陀人等到了機會,他們這時的首領李存勗奇襲開封,把姓朱的人連根拔起。

沒有梁了,現在的主人又姓了唐。只不過,它們都是“後”。

這之前,北方的桀燕帝國,西邊的岐王國,都已經被李存勗先期做掉。如果去掉它們,加上北漢,那麽就是“五代十國”。如果保留它們,就是十一國。

出生在後唐

後唐莊宗李存勗之後是後唐明宗李嗣源,這位陛下喜歡幹的事是拜月梵香,同時喃喃自語,他通常都會這樣說——天啊地啊,你們都知道,俺本是個蕃種土包子,被人強迫的才做了皇帝,可不是俺自願的。你們就早點降下來個聖人吧,好把俺趕下臺。(某蕃人也,遇世亂為眾推戴,事不獲已,願上天早生聖人,與百姓為主)

歷史證明,他的確是個蕃種土包子,他忘了,偉大的天可汗李世民的身上就流淌著蕃種鮮卑人的血液,虧他還宣稱自己是大唐王朝的合法繼承人。

不過聖人真的降下來了,就在離他皇宮不遠的夾馬營。趙匡胤出生了,那一天是公元927年3月21日,為後唐天成二年。

李嗣源癡癡地等待,並不知道他的祈禱已經成功。他沒興趣東征西討,怕搶了未來聖人陛下的功勞,而沙陀人的軍威也讓其他的“皇帝”們對他沒興趣。就這樣,一連八年沒有戰爭,後唐境內風調雨順,連年豐收,李嗣源過的是小康生活,連帶著在他身邊討生活的趙匡胤一家也過得下去。

可是李嗣源畢竟老了,他死了,他的兒子李從厚接班。李從厚沒事找事,在公元934年做了一件事,表面上看很簡單,就是讓他的義兄李從珂搬個家。也不太遠,就是從陜西鳳翔搬到山西太原。按說太原總比鳳翔大,職務上也是平級調動,明明是偏向自家人,可李從珂的反應卻是突然抓狂,他直接起兵,攻陷洛陽,把本已經棄位逃跑的李從厚抓住幹掉。

李從珂真是瘋了嗎?當然沒有,雖然他義弟的皇帝寶座讓他流口水,可要他主動造反,還真沒這麽利索。只不過那個年月皇上如果讓節度使搬家,潛臺詞就是要你去死。一旦節度使離開根據地,失去自衛力量,在途中就可能被一紙詔書賜死。與其死得那樣窩囊,為什麽不明刀明槍地幹上一仗?

這是場流了血的政變,規模之大,包括換了皇上。可是像奇跡一樣,事變過後,趙匡胤一家人安安穩穩的,毫發無傷。最神奇的是一家之主趙弘殷居然還在新皇帝的禁軍中找了份差使,而且還是個官,一點都沒受影響(可見趙弘殷先生絕對沒有貼身保護當時逃難的主人李從厚陛下,他失職了)。

成長在後晉

不管怎樣,趙匡胤仍然在平安地長大。可是只過了三年,在他十歲時,發生了一件事。當時還是個小孩子的他絕對不會想到,這件事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麻煩,同時也是他子子孫孫永遠都搞不定的任務。起因是皇帝李從珂也犯了前任皇帝李從厚的毛病,要他的姐夫,河東戰區節度使石敬瑭也搬個家。

石敬瑭再度抓狂,但沒有馬上起兵。理由很簡單,他沒那個實力。可是他絕對不想等死!怎麽辦?討伐他的軍隊已經在路上了,千萬把刀子正在向他越逼越近!

一定要想出個辦法來……辦法有了。他想到了契丹,他要向契丹求救,用土地換生命——用中國的土地換他的生命!

燕雲十六州,幽、涿、薊、檀、順、瀛、莫、蔚、朔、雲、應、新、媯、儒、武、寰。東西約六百公裏,南北約二百公裏,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裏!被石敬瑭連同土地上的百姓,都斷送給了異族!更要命的是,我們千百年來倚為生命屏障的萬裏長城,已經徹底失去了功能。因為敵人已經越過了它,進入了中原。從此,燕雲十六州到開封,一馬平川五百公裏,再沒有一個險要的關隘可以阻擋敵騎,而我們要反擊,就要逆著地勢向上仰攻……下面的事情就簡單了,誰都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當時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大喜如狂,立即禦駕親征,動員全族力量幫助石敬瑭去擺平李從珂。

在這裏,實在沒有理由咒罵耶律德光乘人之危。換我,我也這樣做,我得為自己的子民和後代子孫謀富利!要怪,只能去怪那些對不起自己民族的敗類吧。

就這樣,後唐完蛋了,只有十四年,比朱溫建立的後梁還少了三年。末代的後唐皇帝李從珂帶著傳國寶璽登玄武樓***,在後唐的灰燼中後晉粉墨登場。這時的洛陽也殘破了,石敬瑭把帝都遷到了他的根據地開封,也就是汴京。趙匡胤的父親再次顯示了他的特長,他居然還是新皇帝的禁軍,仍然是個不大不小的官!(無意諷刺他,在亂世中求生存,為妻兒求溫飽,是一個男人的可貴本能。只不過他的確太突出了點)

趙匡胤隨著父母從洛陽來到了開封,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了新的生活。生活仍然平靜,這時的他會想到嗎?他現在生存著的這座城市,有一天,也會成為他的帝都,人們也會對他俯首膜拜,山呼萬歲……

石敬瑭當上皇帝了,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間心理變態,嚴重的程度在歷史上前無古人。

他先是認真履行了事先簽訂的買賣雙方合同,把燕雲十六州連同所有原住民都交割給了契丹。按說這樣就已經貨款兩清各不相欠了(契丹人都樂瘋了,這種急病亂投醫式的許諾,事後多半都不會認賬,哪怕只兌現了50%,都是無可救藥的老實人),可是他沒隔兩年,居然隆重地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這要求新奇別致得讓耶律德光都措手不及,使他兩頰飛紅、芳心忐忑。

“爹,讓我當你的兒子吧。”

這就是四十七歲的石敬瑭向三十七歲的耶律德光提出的要求。

還有什麽好說的?一個國家出了賣國賊一點都不稀奇,哪個民族哪個時期沒有過?不過這樣主動尋找外國主子,把國土像大白菜一樣送人,再恬不知恥地認人作父的行徑,有誰看見過嗎?就算是後世的賣國大盜袁世凱在簽割讓外蒙的二十一條時,也沒找個外國幹爹過過癮吧?

耶律德光實在是拿他沒有辦法,只好收下了這個兒子。而他的兒子當了七年的皇帝後,終於先他而去了。繼位的人是他兒子的侄子,名叫石重貴。這個孫子,就讓他心煩了。

石重貴承認是孫子,可是卻絕對不稱“臣”。也就是說,在私人關系上,你是我爺爺,可是在工作關系上我們是平等的!耶律德光哭笑不得,姓石的人可真是各有各的特色,那就隨他去吧。可是石重貴的下一個舉動,就不由得耶律德光不抓狂了。

石重貴把在後晉經商的契丹人全都抓了起來,不問青紅皂白一律砍頭,正式斷絕了兩國貿易。這還不算,石重貴整軍經武,動員全國軍隊,準備重溫沙陀人當年橫掃天下的雄風。他下旨——“生擒德光者,擢升節度。”

好了,耶律德光明白了,該做什麽已經完全清楚。他再次禦駕親征,沙陀人早已不是當年強悍無敵的雇傭兵種族了,契丹兵團沒費什麽勁,就搞定了開封。後晉,只立國十一年,就毀滅在當初締造它的恩主手裏。所有姓石的皇族,包括石重貴和他的家人、石敬瑭的老婆,也就是李從珂的姐姐,都被放逐到東北兩千公裏以外,絕對荒涼神秘的黃龍府(現在的吉林省農安,以後具體怎樣再也無法考證。)

這一年趙匡胤已經二十歲,他十九歲結婚,此時已經是個完整的成年男人了。他應該親眼目睹了契丹兵團進入開封城門,親眼看到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登上了城樓,微笑著向驚慌奔逃的開封百姓們說——我也是人,你們不要害怕,我來當你們的皇帝,讓你們休養生息。

當天日落時分,契丹皇帝退出開封城,駐兵赤岡。真是奇跡,契丹兵團雖然已經破城而入,但是並沒有順勢剽掠搶劫。趙家人仍然平安,毫發無損。只不過這時耶律德光自有契丹本族的禁衛軍,趙弘殷先生暫時失業。

耶律德光在赤岡換上了皇帝的新裝,中原的皇帝什麽裝扮,他就怎麽裝就扮。顧影自憐,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很地道的中原皇帝了——把中原和草原聯合起來管理不是很好嗎?而這種工作方式,他早就非常熟悉了。

公元916年立國的契丹至今已經三十一歲了,不算長,但耶律德光深知,漢人是契丹的命根子,他的國家之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紇,迅速成為超級大國,全靠漢人的貢獻。

這是個沈痛的現實,中原無休止的動亂,讓大批的漢人遠遠逃出國境,到草原沙漠上去討生活,不知不覺中,讓異族人迅速受益。而異族人也非常的關照他們,契丹從立國之始,政府就是雙套的。分為南院北院,南管漢人,北治契丹。

南院政府對漢人“照顧”得無微不至,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一種特殊的保護措施——保證漢人絕對沒辦法再逃回去。

就這樣,契丹成了有史以來,東亞大地上最最幸運的少數民族。想想他們的前輩,無論是匈奴,還是突厥,或者是回紇、吐蕃,哪一個不是垂涎於漢人的富裕,騎著馬舉著刀過來明搶?可結果往往是千辛萬苦搶到手,自己的身上也是血跡斑斑傷痕累累,更有甚者,偶爾碰上漢人出了個強硬的皇帝,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還要被反攻倒算。

哪一個比得上契丹?漢人先是自己送上門來幫助生產,把契丹養肥變壯,然後沙佗人突然間雙手獻上燕雲十六州,讓契丹人憑空得到巨大的財富和無窮盡的生產力,之後最絕的,是生怕契丹人突遇富貴沒法消化,後晉居然讓契丹人適應了整整十年,然後才由石重貴這個“孫子”把中原的腹地也斷送給了契丹。

這樣的機會哪裏是千載難逢?簡直是自有漢人以來的兩三千年裏,從來沒有給過異族人的機會!

耶律德光決心不走了,無論如何都不走了,一定要落地生根,把契丹就此真正的做強做大。他的具體措施是這樣的——首先讓開封穩定,並且從他開始改穿中原衣冠,從心理上先和漢人拉近距離。接著他把後晉的文武百官都召集起來,告訴他們每人官覆原職,薪水加倍,並把幾個知名人物另行委任新職。比如李崧為太子太師(這麽說這個人可以去管教和支持耶律德光兒子了?)兼任樞密使(更絕,他從此能管轄契丹軍隊了?),馮道為太傅(這是個神仙,以後細說)。

這樣一來,後晉的各位藩鎮大人們都松了一口大氣,這些擁兵自重的大佬,在石重貴和耶律德光的“家務之爭”中,多數沒有插手,所以兵力基本健全。這時,他們大多上表稱臣,讓耶律德光也松了一口大氣。

但是,只有一個人表現得很不積極。僅僅只是不積極,就讓耶律德光在開封寢食難安。這個人就是北京(今天山西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

劉知遠,沙陀人,是石重貴時期最強的藩鎮,兵力遠遠超過其他節度使。此人從小貧苦,以牧馬為生,長大後在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部下當兵,是真正的從生活底層做起,一步步爬到了一個軍人所能達到的極限高度。在無數的腥風血雨中,他逐漸擁有了一個獨特的,讓他可以真正屹立不倒的武器——沈靜。

以後發生的事情,證明了他的沈靜遠比這個時代最流行的勇敢機敏、兇狠殘酷等等暴力特征更加具有決定意義。

在這場戰爭中,劉知遠時刻關註戰局,可始終按兵不動。就在契丹人攻入開封,俘虜石重貴時,都仍然不肯支援,真正做到了冷眼旁觀,無動於衷。在大多數藩鎮對耶律德光稱臣時,他也只是派人到開封向耶律德光表示祝賀,僅此而已,再無其他。

耶律德光沈不住氣了,他知道有很多的人都在看著劉知遠。劉知遠不服,人心不固,已經有一些蕃鎮和後晉的大臣轉而逃往後蜀或者南唐了。不能再耽擱。耶律德光決定主動出擊。他沒有動兵,而是給劉知遠送去了一件禮物和一封信。

禮物是一支木拐,樣式和用料現在已經不可考證,不過運送的過程中,漢人驚奇地發現,所有的契丹兵將都給木拐讓路,就好像這支木拐正抓在耶律德光本人的手裏。由此可見這的確是一件殊榮。

劉知遠愉快地接受了禮物,據說當天就開始拄拐。至於那封信,就讓劉知遠沈默了。他真不知道,原來白癡也是種傳染病,耶律德光已經深深地被石氏父子給感染了。在這封信裏,耶律德光對劉知遠非常親切,親切的程度和重視的程度完全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我親愛的兒子知遠,你好嗎……”

劉知遠深深地呼吸,再深深地呼吸,信還是穩穩地拿在他的手裏,沒撕碎,沒罵娘,什麽事也沒有發生。耶律德光則繼續郁悶,他仍舊什麽回答都沒有得到。他納悶,為什麽?我做錯了什麽嗎?難道在中原,當別人的兒子不是件很光榮的事嗎?實在不解,他只好再次讓人帶話給劉知遠——你不事南朝,也不事北朝,究竟想幹什麽?

這次他很快就得到了回答,劉知遠用行動告訴了他。契丹人在公元947年正月攻入開封,劉知遠在公元947年2月10日,在山西太原稱帝。

的確是不事南朝,也不事北朝,大丈夫兵強馬壯,何須屈膝他人,更何況異族敵寇!

劉知遠稱帝,留給耶律德光的就只剩下了華山一條路了,那就是立即發兵,把劉知遠和太原蕩平。而且要快,不然劉知遠就會變成一塊磁鐵,把原本在觀望的,和已經投降的後晉所有勢力,都從他的身邊吸引過去!但是他卻不得不佩服劉知遠的膽子,要知道,這個時候河北、河南已經完全被契丹控制,關中諸藩鎮也已經多數歸降,劉知遠所在的河東三面受敵,就這樣都敢突然稱帝!

耶律德光驚怒之餘,既而非常自信,相信只要他發兵,就一定可以迅速地剿滅劉知遠。從而殺一儆百,平定中原。

但是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殺氣騰騰的耶律德光突然間發現他的兵都非常忙,原來他們一直都在作戰!這裏就要說說契丹兵團的軍餉制度了。契丹從來不給軍隊發餉,出兵打仗就是給士兵們發財的機會,掙多掙少看本事,這種方式按他們自己的行話講,叫“打草谷”。

這次契丹兵團前所未有地深入中原,最富庶的開封不許動,周邊市縣總可以打一打吧?結果契丹騎兵們每天都四面出動,隨意打劫,史書記載中原數百裏間,財產牲畜被一掃而空。而代價就是他們驚奇地發現中原的老百姓原來比石重貴的正規軍強悍得多,多者數萬,少亦千百,對他們群起反抗,讓契丹兵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沈重打擊。等到耶律德光想對劉知遠動手時,局面已經不可收拾。

審時度勢,耶律德光長嘆一聲,望著劉知遠的河東方向,露出了一絲極為覆雜詭異的笑容——劉知遠,你這算是什麽?稱皇爭霸的人有你這樣的嗎?我沒空搭理你了,你又不主動攻擊,我們就這樣算了嗎?也只好就這樣算了。你,可真是好運氣!

當機立斷,耶律德光再不留戀,馬上撤退。一路之上,契丹皇帝親自打草谷,也親身承受了中原百姓的回擊。當他走到河北省欒城縣境內的一片樹林時,突發暴病而死。此地被中原人命名為殺胡林,以此表示對耶律德光這個蠻族酋長的仇恨和戲弄。

但無論如何,作為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竭盡全力為本民族爭取利益,前後數次親征南下,為契丹當代取得夢想不到的富貴,也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享用不盡的遺產。平心而論,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只可惜現在契丹人已經絕跡滅種了,不然,他一定會像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滿族人的努爾哈赤那樣被永遠地懷念祭祀。

千年之後,我們不必再仇恨他了吧(他對漢人的殺戮遠遠沒有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那樣多)。但時光如果能倒流,在那個時代裏,我們也會向他全力以赴地扔出板磚,就算沒有,也會換成西紅柿。

耶律德光死後,契丹內部立即分裂。原因與中原局勢一樣,就是誰來當這個皇帝。而辦法也只有一個——就算是為了傳統,一番爭鬥都不可避免。於是契丹軍隊迅速離開漢地,趕回老家。

劉知遠順勢起兵,向開封進發。一路上暢通無阻,據後來的《資治通鑒》記載,是真正兵不血刃地進了京城。他的沈靜,終於使他成功,讓他在一個個關鍵時刻都等到了最合適的時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益。誠如耶律德光所言,自古稱皇爭霸,有他這樣的嗎?耶律德光地下有知,一定會極度郁悶。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原皇位,居然就像是憑空而落的餡餅,砸到劉知遠頭上的!但不管怎樣,劉知遠就是成功了,還無比的順暢,連反對者都沒有!

公元947年6月3日,開封,後晉的文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