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其實就算沒有卡爾的出現與提議,林若青也早就在考慮將脂膏外銷出去。只不過現實問題又擺在眼前, 形成了一個兩男的局面。
沒想到在五月裏, 這事兒會從京城那邊迎來轉機。
之前元胡去聯系過的師兄程明寫了信過來, 在五月中旬寄到了元胡手上。信件內容也簡單, 一個是說明他願意過來杭城那邊,一個則是說明他在脂膏的保存上有了點進展。
因為之前吃過梁言的虧,元胡在程明那邊就很謹慎,程明倒是也問他要過兩個脂膏方子,不過都是最基礎的,沒什麽保密的部分。沒想到程明自個兒悶頭在藥谷研究了這麽久,倒還真的研究出了一些門道。
而開年以後朝廷正式接管了藥谷, 想來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催促了程明做下來杭城的決定。
對於程明的這個決定, 最高興的莫過於元胡了。一來是他有將功贖罪之感,畢竟前面的梁言出了問題,但是好歹程明還是來了,以後對於粉黛的助力也不會小。二來則是研制這些個東西, 中途也難免枯燥, 偶爾想找個能商量的也少有機會。
林若青那邊對粉黛的研制管得越來越少了,畢竟她若不是因為早前看了那麽些書,總結收集篩選,一開始也沒有那麽多方子能用。現在她幹脆也就從前人的肩膀上下來了,將這些東西全都交給了專業的去做,她樂得享受一些清閑。
今年算是特別的一年, 不僅僅是因為各種政策上的改變與生意上的轉型,而是兩個杭城之中以忙出名的夫妻都有些閑下來了。
這一閑下來也沒有去別的地方,就是去了年前陳彥帶著林若青去看過的院子裏。
那院子基本一個月要住三五天的,由是林若青還在後面特意開辟了一小塊菜地,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管著。不過一個月去看一次,那些小菜苗卻也茁壯成長著。
這少不了都是下面的仆從做的,不過林若青還是有種收獲的自豪感。陳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是林若青一手種的,不去戳穿她。
五月的太陽已經很暖,林若青站在太陽下沒一會兒臉上就沁出了汗珠。她提著裙子穿梭在菜地之間,另一只手提著一個小籃子,裏頭還放著一把剪刀。
陳彥穿過院子走向她,視線落在了林若青稍稍露出來的一截白皙的手腕上。
“現在摘菜?”陳彥站到她身前,語氣低低地帶著些疑問。
林若青點頭:“一會兒帶回家裏去。”她頓了頓道,“要告訴阿冕是我種的。”
陳彥笑起來:“你倒是會收買人。”
阿冕一天比一天大起來,如今已經是三歲多,能說會跳跑跑鬧鬧,對於自己爹娘三五不時撇下他們出門,自然疑問不少。
前兩天他們出來的時候阿冕便纏著林若青要跟來,林若青對阿冕是沒什麽法子的,實在是他一張小臉肉乎乎又白嫩嫩,正是最讓人疼的時候。
壞人還是陳彥做,他不過是稍稍沈下臉看了阿冕一眼,阿冕就老實了,最後眼裏含著一包淚珠子目送著林若青他們走了。
林若青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心疼阿冕,只不過出來住就好像獨家,一個月也就那麽幾天能夠有些自己的私人時間,她也不想帶上阿冕。
夫妻兩個腦袋湊在一起彎腰摘了兩根胡瓜。這還是開通商貿以後從邊關帶回來的,種出來長條一根,又圓滾滾,頗有些呆頭呆腦的。
林若青將胡瓜拿在手上掂了掂,仿佛就看見了成品胡瓜水,滋潤又養顏。
“我得給元胡也帶兩根。”然後讓他研究研究。
林若青說著又剪下來兩根胡瓜。
“我的呢?”陳彥在她身後問道。
林若青回頭看他:“什麽你的?”
陳彥抿唇看著她:“給阿冕帶又給元胡帶,怎麽不給我?”
林若青指了指旁邊的胡瓜架子:“這麽多,你摘吧。”
陳彥不說話了。
旁邊的奴婢見狀都謹慎地往後退了兩步,只有林若青還敢撲哧一聲笑出來,然後才伸手從籃子裏拿了一根新的出來,自己又掏出手帕將胡瓜擦了擦,然後一掰成兩半,遞給陳彥一半,自己又吃了一半。
“阿冕都沒你要哄呢……”林若青小聲嘀咕,轉頭過去重新在田埂之間穿梭起來。
陳彥走在她身後,手上還拿著和形象相差極大的半根黃瓜,和林若青一起有一口沒一口地吃著,哪裏看得出這是杭城頂富的夫妻。
林若青一邊走一邊想起事兒來,她回頭問陳彥:“爺那兒收了女工以後,可出了什麽事兒沒有?”
她自己手上女工就有一大堆,然而實在不具有代表性。畢竟粉黛和紡織廠裏是女工為主的地方,只能算是這大世界中的一個小世界。而外界的女工過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普遍現象。
陳彥道:“如今招收的女工都還是在做一些輕省的活,還並沒有出什麽事兒。”
陳彥的話雖然不多,但還是讓林若青察覺到了一個關鍵點。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年代裏面,男女地位的巨大差距很多也是由於生理上的先天限制。而後世的工業文明消解這一優勢以後,男女地位才開始真正逐漸往平等發展。
宋國現在就算是開始消除了一些對女性的限制,卻也是很輕微的方面,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提高生產力才能做到的。
可偏偏生產力這東西實現不了大跳躍,畢竟各種發明累積在一起才能推動一個時代的發展。
不過林若青也不覺得灰心,畢竟還是那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何況現在宋國整體都在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即便無法一蹴而就,但未來總是可期的。
林若青回到家裏,頭一件事情就是將阿冕和阿雲叫到跟前,又將自己從外面帶回來的瓜果遞給他們看。
“瞧,這都是我種的,現在知道娘在外面都幹什麽了吧?”
阿冕一手放在身後,一手巴到籃子上來,滿眼驚訝,然後開口就是甜甜地一句誇獎:“娘真厲害啊。”
阿雲也在旁邊點頭學著阿冕說:“母親厲害。”
林若青咳了一聲,心虛中有點滿足,她將阿冕給拉到自己旁邊,正要說話,卻聽見阿冕哎呦了一聲。
林若青一楞:“怎麽了?”
翠竹站出來告訴她:“小姐,小少爺他今天去練武場了,摔了一跤。”
阿冕將手掌攤開給林若青看,上頭擦破了一些,瞧著傷口是見了血的。
“小叔叔帶我練武,以後我每天去。”阿冕卻不覺得要哭要鬧,反而挺著胸脯滿臉豪氣,一副小男子漢的樣子。
他父親是常常告訴他的,等阿冕長大以後他就是這府裏頭當家的男子漢了,是要幫著母親撐起一片天的,怎麽好孱弱?
阿冕深以為然,因此志向遠大又充滿勇氣。
林若青被他這樣子給可愛到了,拉著他過來就在臉上親了好幾口,隨後又拉著阿雲親了一口。小姑娘也是白白嫩嫩的樣子,不過性格十分沈靜乖巧,林若青也是很喜歡的。
哄完了兩個孩子,林若青也沒有忘了回來之前自己在想的事兒,立刻就讓人傳了消息到粉黛的作坊和織布廠那邊,重點還在織布廠裏。
如果有誰能夠提出改進現有工具,提高生產效率的法子,立刻便獎一兩到一百兩的獎金,獎金多少視改進效果來定。
群策群力比一個人想破腦袋要好,歷史上可有不少的發現都是從普通人生活中來的。
織布廠裏的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進了其他並不在織布廠裏上工的普通百姓耳朵裏。便也有人去織布廠問了,要是不在織布廠裏的提出改進意見,是不是也有賞錢拿?
織布廠那邊的管事對這些個也已經很有經驗,當下點頭對著來人道:“只要是有改進的法子,且獨一份送過來的,那麽都能有賞錢。”
這話一出,動心思的就不僅僅是織布廠裏的人了。織布這活可不是什麽獨門手藝,只是沒有像織布廠做的這麽大的罷了,對這個有研究有些自己獨特技巧的人也不少的。
整個五月下旬,織布廠那邊就沒怎麽閑過。看大門的小廝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前後趕過來提改進意見的足足上百人,平均每天就有十個左右。
而這些人裏頭倒也真有不少人提出的意見不錯,最後被采納進去,不過他們帶過來的都是些小技巧,最多一個也就給了五兩銀子,大部分也就是一兩銀子罷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兩銀子可也是不少錢了,要曉得以前可沒人知道這還能換錢呢。
陳彥那邊聽說了織布廠這邊的熱鬧,也受到了一些啟發,當下也傳了差不多的消息下去。他手下的工種與行當就更加多了些,這一傳下去就真是三百六十行了。
霎時間杭城百姓都陷入了鉆研裏頭,無論是幹什麽的,無論是男女老少,每天除了上工吃飯就是琢磨著怎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給家裏換點錢回來。
民間的氛圍是一回事,官方的氛圍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從杭城知府那邊來看,他正在頭痛開放女子做工以後呈現上升的一些犯罪事件。目前還只是不少小摩擦,可誰保得齊後面會不會出什麽事?
也就是杭城現任知府是個膽子極大的,如果換個做事放不開的,什麽小事都要去京城請示皇帝,那一件事恐怕也能拖延上個三五載了。
而杭城知府覺得,既然現在杭城是特別的,而上面又下放了權力,那麽他自然要懂得運用。因此在六月裏頭就自己另外宣布下去杭城的許多律法加嚴,以前針對女子的幾條從律法上的束縛也解除了些。這麽一來,一些城裏村裏的混子二流子的都收斂了不少,畢竟現在官府那邊可是有風聲啊,連在路上見著大閨女大娘的,嘴巴上沾點便宜,如果被人告官,那是不蹲幾天也要吃一頓板子的。
一開始幾天還有不信這個的,結果沒成想這還真是一告一個準。連占點嘴巴便宜都這樣了,再往下那就更難說了不是,杭城治安一下好了不老少。
而杭城知府那邊閑了沒幾天,又覺得這樣似乎還有些不夠。
以前杭城雖然是有錢吧,可也沒有這兩年一般閑錢多。這兩年是明顯從商人和普通百姓那兒都收得多了些,官府手上就寬裕了。
而手上一有錢,人的心思也就活了。杭城知府想到杭城裏的新氣象,又覺得現在難得手上有皇帝給的權,此時不幹更待何時?
杭城裏頭書院不少,全國知名的更有。可是這些書院大多學費昂貴,且對入學條件也卡得十分嚴格,有錢都不一定能上的。
林若青家裏之所以在杭城有名號,也是因為她父親林遠在杭城的明遠書院授課,而這明遠書院又是她祖父創建的。即便是她父親林遠經營得不怎樣,可無法否認裏頭人才輩出,不乏能人的事實。
林家先不說富不富,書香美名卻是杭城無二的,這也是一開始林家和陳家結親會驚了那麽些人的緣故。
不過那都是旁的事兒了,現任的杭城知府是地地道道的杭城本地人,且是鄉下出身,最曉得普通農戶的生活如何。即便杭城已經是宋國上下最出讀書人的地方之一,可要說普通百姓識字的卻並不那麽多。
識字才能成材啊,就算不成材,那也是識字才能走得開不是。
針對這一點,知府想到庵堂和織布廠裏給工人和小孩授課的事兒,就覺得林若青不愧是林家的女兒,曉得讀書好啊。
既然讀書好,他現在有權又有錢,那怎麽不能建一個書院呢?不成,建一個還不夠,杭城這麽大的地方呢,一個哪裏夠,最好是每個鎮上都有,村落之間也能有。建成以後,也不用請什麽名師,鄉裏鄉間總是有個別老秀才的,奔著教一教孩子識字就行了,以後省得兩眼一抹黑不是。
知府越想越覺得是這麽一回事,當下覺得想做就要去做,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整個杭城就多了無數書院一般。
建立書院其實並不費錢,且除了真是窮到什麽都拿不出來的地方,大多數村落之間大可以湊錢一起蓋兩間房子。唯一就是教書先生以及教書先生的工錢,這個要官府出面幫忙協調。反正也不是什麽名師,工錢就簡單了,每年兩三百斤糧食,外加每月一些補貼,奔著教書去的老秀才就一抓一大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沒想到在五月裏, 這事兒會從京城那邊迎來轉機。
之前元胡去聯系過的師兄程明寫了信過來, 在五月中旬寄到了元胡手上。信件內容也簡單, 一個是說明他願意過來杭城那邊,一個則是說明他在脂膏的保存上有了點進展。
因為之前吃過梁言的虧,元胡在程明那邊就很謹慎,程明倒是也問他要過兩個脂膏方子,不過都是最基礎的,沒什麽保密的部分。沒想到程明自個兒悶頭在藥谷研究了這麽久,倒還真的研究出了一些門道。
而開年以後朝廷正式接管了藥谷, 想來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催促了程明做下來杭城的決定。
對於程明的這個決定, 最高興的莫過於元胡了。一來是他有將功贖罪之感,畢竟前面的梁言出了問題,但是好歹程明還是來了,以後對於粉黛的助力也不會小。二來則是研制這些個東西, 中途也難免枯燥, 偶爾想找個能商量的也少有機會。
林若青那邊對粉黛的研制管得越來越少了,畢竟她若不是因為早前看了那麽些書,總結收集篩選,一開始也沒有那麽多方子能用。現在她幹脆也就從前人的肩膀上下來了,將這些東西全都交給了專業的去做,她樂得享受一些清閑。
今年算是特別的一年, 不僅僅是因為各種政策上的改變與生意上的轉型,而是兩個杭城之中以忙出名的夫妻都有些閑下來了。
這一閑下來也沒有去別的地方,就是去了年前陳彥帶著林若青去看過的院子裏。
那院子基本一個月要住三五天的,由是林若青還在後面特意開辟了一小塊菜地,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管著。不過一個月去看一次,那些小菜苗卻也茁壯成長著。
這少不了都是下面的仆從做的,不過林若青還是有種收獲的自豪感。陳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是林若青一手種的,不去戳穿她。
五月的太陽已經很暖,林若青站在太陽下沒一會兒臉上就沁出了汗珠。她提著裙子穿梭在菜地之間,另一只手提著一個小籃子,裏頭還放著一把剪刀。
陳彥穿過院子走向她,視線落在了林若青稍稍露出來的一截白皙的手腕上。
“現在摘菜?”陳彥站到她身前,語氣低低地帶著些疑問。
林若青點頭:“一會兒帶回家裏去。”她頓了頓道,“要告訴阿冕是我種的。”
陳彥笑起來:“你倒是會收買人。”
阿冕一天比一天大起來,如今已經是三歲多,能說會跳跑跑鬧鬧,對於自己爹娘三五不時撇下他們出門,自然疑問不少。
前兩天他們出來的時候阿冕便纏著林若青要跟來,林若青對阿冕是沒什麽法子的,實在是他一張小臉肉乎乎又白嫩嫩,正是最讓人疼的時候。
壞人還是陳彥做,他不過是稍稍沈下臉看了阿冕一眼,阿冕就老實了,最後眼裏含著一包淚珠子目送著林若青他們走了。
林若青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心疼阿冕,只不過出來住就好像獨家,一個月也就那麽幾天能夠有些自己的私人時間,她也不想帶上阿冕。
夫妻兩個腦袋湊在一起彎腰摘了兩根胡瓜。這還是開通商貿以後從邊關帶回來的,種出來長條一根,又圓滾滾,頗有些呆頭呆腦的。
林若青將胡瓜拿在手上掂了掂,仿佛就看見了成品胡瓜水,滋潤又養顏。
“我得給元胡也帶兩根。”然後讓他研究研究。
林若青說著又剪下來兩根胡瓜。
“我的呢?”陳彥在她身後問道。
林若青回頭看他:“什麽你的?”
陳彥抿唇看著她:“給阿冕帶又給元胡帶,怎麽不給我?”
林若青指了指旁邊的胡瓜架子:“這麽多,你摘吧。”
陳彥不說話了。
旁邊的奴婢見狀都謹慎地往後退了兩步,只有林若青還敢撲哧一聲笑出來,然後才伸手從籃子裏拿了一根新的出來,自己又掏出手帕將胡瓜擦了擦,然後一掰成兩半,遞給陳彥一半,自己又吃了一半。
“阿冕都沒你要哄呢……”林若青小聲嘀咕,轉頭過去重新在田埂之間穿梭起來。
陳彥走在她身後,手上還拿著和形象相差極大的半根黃瓜,和林若青一起有一口沒一口地吃著,哪裏看得出這是杭城頂富的夫妻。
林若青一邊走一邊想起事兒來,她回頭問陳彥:“爺那兒收了女工以後,可出了什麽事兒沒有?”
她自己手上女工就有一大堆,然而實在不具有代表性。畢竟粉黛和紡織廠裏是女工為主的地方,只能算是這大世界中的一個小世界。而外界的女工過得如何才是真正的普遍現象。
陳彥道:“如今招收的女工都還是在做一些輕省的活,還並沒有出什麽事兒。”
陳彥的話雖然不多,但還是讓林若青察覺到了一個關鍵點。
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年代裏面,男女地位的巨大差距很多也是由於生理上的先天限制。而後世的工業文明消解這一優勢以後,男女地位才開始真正逐漸往平等發展。
宋國現在就算是開始消除了一些對女性的限制,卻也是很輕微的方面,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提高生產力才能做到的。
可偏偏生產力這東西實現不了大跳躍,畢竟各種發明累積在一起才能推動一個時代的發展。
不過林若青也不覺得灰心,畢竟還是那句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何況現在宋國整體都在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即便無法一蹴而就,但未來總是可期的。
林若青回到家裏,頭一件事情就是將阿冕和阿雲叫到跟前,又將自己從外面帶回來的瓜果遞給他們看。
“瞧,這都是我種的,現在知道娘在外面都幹什麽了吧?”
阿冕一手放在身後,一手巴到籃子上來,滿眼驚訝,然後開口就是甜甜地一句誇獎:“娘真厲害啊。”
阿雲也在旁邊點頭學著阿冕說:“母親厲害。”
林若青咳了一聲,心虛中有點滿足,她將阿冕給拉到自己旁邊,正要說話,卻聽見阿冕哎呦了一聲。
林若青一楞:“怎麽了?”
翠竹站出來告訴她:“小姐,小少爺他今天去練武場了,摔了一跤。”
阿冕將手掌攤開給林若青看,上頭擦破了一些,瞧著傷口是見了血的。
“小叔叔帶我練武,以後我每天去。”阿冕卻不覺得要哭要鬧,反而挺著胸脯滿臉豪氣,一副小男子漢的樣子。
他父親是常常告訴他的,等阿冕長大以後他就是這府裏頭當家的男子漢了,是要幫著母親撐起一片天的,怎麽好孱弱?
阿冕深以為然,因此志向遠大又充滿勇氣。
林若青被他這樣子給可愛到了,拉著他過來就在臉上親了好幾口,隨後又拉著阿雲親了一口。小姑娘也是白白嫩嫩的樣子,不過性格十分沈靜乖巧,林若青也是很喜歡的。
哄完了兩個孩子,林若青也沒有忘了回來之前自己在想的事兒,立刻就讓人傳了消息到粉黛的作坊和織布廠那邊,重點還在織布廠裏。
如果有誰能夠提出改進現有工具,提高生產效率的法子,立刻便獎一兩到一百兩的獎金,獎金多少視改進效果來定。
群策群力比一個人想破腦袋要好,歷史上可有不少的發現都是從普通人生活中來的。
織布廠裏的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進了其他並不在織布廠裏上工的普通百姓耳朵裏。便也有人去織布廠問了,要是不在織布廠裏的提出改進意見,是不是也有賞錢拿?
織布廠那邊的管事對這些個也已經很有經驗,當下點頭對著來人道:“只要是有改進的法子,且獨一份送過來的,那麽都能有賞錢。”
這話一出,動心思的就不僅僅是織布廠裏的人了。織布這活可不是什麽獨門手藝,只是沒有像織布廠做的這麽大的罷了,對這個有研究有些自己獨特技巧的人也不少的。
整個五月下旬,織布廠那邊就沒怎麽閑過。看大門的小廝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前後趕過來提改進意見的足足上百人,平均每天就有十個左右。
而這些人裏頭倒也真有不少人提出的意見不錯,最後被采納進去,不過他們帶過來的都是些小技巧,最多一個也就給了五兩銀子,大部分也就是一兩銀子罷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兩銀子可也是不少錢了,要曉得以前可沒人知道這還能換錢呢。
陳彥那邊聽說了織布廠這邊的熱鬧,也受到了一些啟發,當下也傳了差不多的消息下去。他手下的工種與行當就更加多了些,這一傳下去就真是三百六十行了。
霎時間杭城百姓都陷入了鉆研裏頭,無論是幹什麽的,無論是男女老少,每天除了上工吃飯就是琢磨著怎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給家裏換點錢回來。
民間的氛圍是一回事,官方的氛圍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從杭城知府那邊來看,他正在頭痛開放女子做工以後呈現上升的一些犯罪事件。目前還只是不少小摩擦,可誰保得齊後面會不會出什麽事?
也就是杭城現任知府是個膽子極大的,如果換個做事放不開的,什麽小事都要去京城請示皇帝,那一件事恐怕也能拖延上個三五載了。
而杭城知府覺得,既然現在杭城是特別的,而上面又下放了權力,那麽他自然要懂得運用。因此在六月裏頭就自己另外宣布下去杭城的許多律法加嚴,以前針對女子的幾條從律法上的束縛也解除了些。這麽一來,一些城裏村裏的混子二流子的都收斂了不少,畢竟現在官府那邊可是有風聲啊,連在路上見著大閨女大娘的,嘴巴上沾點便宜,如果被人告官,那是不蹲幾天也要吃一頓板子的。
一開始幾天還有不信這個的,結果沒成想這還真是一告一個準。連占點嘴巴便宜都這樣了,再往下那就更難說了不是,杭城治安一下好了不老少。
而杭城知府那邊閑了沒幾天,又覺得這樣似乎還有些不夠。
以前杭城雖然是有錢吧,可也沒有這兩年一般閑錢多。這兩年是明顯從商人和普通百姓那兒都收得多了些,官府手上就寬裕了。
而手上一有錢,人的心思也就活了。杭城知府想到杭城裏的新氣象,又覺得現在難得手上有皇帝給的權,此時不幹更待何時?
杭城裏頭書院不少,全國知名的更有。可是這些書院大多學費昂貴,且對入學條件也卡得十分嚴格,有錢都不一定能上的。
林若青家裏之所以在杭城有名號,也是因為她父親林遠在杭城的明遠書院授課,而這明遠書院又是她祖父創建的。即便是她父親林遠經營得不怎樣,可無法否認裏頭人才輩出,不乏能人的事實。
林家先不說富不富,書香美名卻是杭城無二的,這也是一開始林家和陳家結親會驚了那麽些人的緣故。
不過那都是旁的事兒了,現任的杭城知府是地地道道的杭城本地人,且是鄉下出身,最曉得普通農戶的生活如何。即便杭城已經是宋國上下最出讀書人的地方之一,可要說普通百姓識字的卻並不那麽多。
識字才能成材啊,就算不成材,那也是識字才能走得開不是。
針對這一點,知府想到庵堂和織布廠裏給工人和小孩授課的事兒,就覺得林若青不愧是林家的女兒,曉得讀書好啊。
既然讀書好,他現在有權又有錢,那怎麽不能建一個書院呢?不成,建一個還不夠,杭城這麽大的地方呢,一個哪裏夠,最好是每個鎮上都有,村落之間也能有。建成以後,也不用請什麽名師,鄉裏鄉間總是有個別老秀才的,奔著教一教孩子識字就行了,以後省得兩眼一抹黑不是。
知府越想越覺得是這麽一回事,當下覺得想做就要去做,摩拳擦掌恨不得明天整個杭城就多了無數書院一般。
建立書院其實並不費錢,且除了真是窮到什麽都拿不出來的地方,大多數村落之間大可以湊錢一起蓋兩間房子。唯一就是教書先生以及教書先生的工錢,這個要官府出面幫忙協調。反正也不是什麽名師,工錢就簡單了,每年兩三百斤糧食,外加每月一些補貼,奔著教書去的老秀才就一抓一大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