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章 《聖經》——受眾最多的預言書 (2)

關燈
的最好驗證。

此外,最讓所有人感到恐怖的末日預言,《聖經》也提到了各種跡象。

第一個跡象便是戰爭。《聖經》中寫道:“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這不僅是在指打仗的國度,更是在提醒其他人要聽到“打仗的風聲”,是要自保還是出面止戈,全都憑人們自己去作決定。

第二個跡象是內戰。《聖經》中寫道:“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這一句話,在當今世界上最為應驗。民族內部的攻訐,已經成為最為嚴重的內政問題,世界各國均無例外。

第三個跡象是天災。《聖經》中寫道:“多處必有饑荒和地震。”現如今,非洲地區和印度地區經常出現成片饑荒,地震現象更是頻頻發生,很難說明這些都不是末日的前兆。

第四個跡象是基督徒被迫害。《聖經》中寫道:“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因為信仰不同的原因,彼此之間便會起爭執以至於迫害基督徒。這在人類歷史上已經不算是什麽新聞了,尤其是以猶太人被迫害的慘案為血的教訓。

第五個跡象是道德淪陷。《聖經》中寫道:“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只因人們喪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才讓整個社會秩序陷於崩塌,在逐漸放棄了信仰之後,更放棄了自己所能把握住的未來。

第六個跡象則是旅游業的興盛和知識大爆炸。《聖經》中寫道:“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世,必有多人來往奔跑,知識就必增長。”這裏把人類文明的增長和知識爆炸當成世界末日的前兆來書寫,恰和當年當地害怕人類鑄造的通天塔危及自身的安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作為最不可思議的末日跡象,同時卻也有可能是最終導致人類文明走向覆滅的根源。科技的失控所帶來的災難,好萊塢的各種科幻大片早已經用盡口舌來向我們展示。或許,這就是《聖經》中對人類最後的預言。

人們可以偏執地認為這一切都只是《聖經》自圓其說的一種方式,因而真正能不能夠把《聖經》看成預言書,真正的重點要放在《新約》中的預言部分上。

耶穌再臨人世間

流傳於西方的各種預言中,最常見的類型便是世界末日。《聖經》中把這樣的劫難稱之為“天啟”。而所有的末日審判,最終的目的都不是要把人間變成地獄,而是要以上帝的名義對人類重新進行選擇,剔除糟粕。執行上帝審判的人,從來沒有被指出過是誰,但預言中卻從來不乏拯救世人的神者出現,這個人便是耶穌。

耶穌是基督教裏的核心人物,在基督教裏被認為是猶太《舊約》裏所指的救世主,即彌賽亞,他是神子和神的轉世。耶穌在傳教中經常宣揚如何才能夠進入天國,他是作為人類的拯救者的角色出現的。但根據福音書記載,在耶路撒冷的猶太祭司壓力下,耶穌被古羅馬猶太行省執政官彼拉多判處在十字架上釘死,並且死後覆活升入天國。

而在末日預言中,當人類面臨大的劫難的時候,上帝並不會把他的所有作品都毀掉,耶穌正是上帝派來人間甄選信徒的使者。因而,人們相信,末日之前耶穌一定會再一次降臨人間,以拯救蒼生。

但在歷史上破產的各種預言中,曾多次出現過耶穌再臨的預言,且耶穌降臨世間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只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預言尚還沒有一個變成現實。

1.《馬太福音》中有一段引自耶穌的話非常有趣,它是這麽說的:“我老實對你說,這裏站立著的一些人應該沒有體驗過死亡的滋味,直到他們看到來自其王國的‘聖子’。”這明顯暗示著末日審判會發生在這些人的一生當中。《啟示錄》也曾暗示一個更加逼近的最後審判日的到來:“我很快就來了,我的報答就是根據每一個人的工作把我賞給他們。”這個預言很明顯是個重口味的,第一段話有著死亡的意味,而第二段話若是仔細琢磨起來則更像是古代的淩遲之刑,著實過於血腥。

2.公元2世紀的時候,孟他努教教徒們紛紛認為耶穌基督即將重返人間,並在土耳其中部的安納托利亞建立了一個基地,以在此一起等待世界末日的到來。這樣的預言,在後世的各種預言中並不新鮮,但能夠讓所有的教徒都把此預言當成一件必定會發生的事情來看待,這足以說明了這位宗教領袖強大的演說和洗腦能力。

3.1814年12月25日,英國德文郡一位名叫喬安娜·蘇斯考特的女人自稱是先知,並斷言自己將是新耶穌之母。她還聲稱,自己將會在1814年聖誕節那天分娩。然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到60多歲都是處女之身,她仍然相信自己一定會成為新耶穌之母,因為聖母瑪利亞在誕生耶穌的時候也是個處女之身。盡管聽起來像是一派胡言,可還是有許多人非常相信蘇斯考特。

甚至到1927年的時候還有人在相信她的連篇鬼話。當時有人當著主教的面打開一個神秘的密封盒子,據蘇斯考特留下的遺言說,在這個盒子裏面留有一條重要的信息。然而,等盒子打開之後,裏面留著的內容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不是什麽驚世預言,而是一張彩票。

4.1847年8月7日,德國曾出現一支很小且被遺忘的邪教組織——和聲學教,其教父喬治·拉普堅信耶穌會在他死前重返人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拉普也未曾動搖過這種信念。他說:“我不知道尊敬的上帝是讓我見到耶穌呢還是讓我生命的最後一刻到來。”結果是後者應驗了。

耶穌是唯一一個自己決定要來到世間的人,也是極少數甘願受死的人。耶穌曾經說過,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人類而死:“人子來……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每年的聖誕節、覆活節都是以耶穌為主角的,前者是慶賀耶穌的出生,後者則為紀念耶穌從死裏覆活。

《聖經》中記載,耶穌雖然像犯人一樣被釘十字架,他死並不是因為他有罪,而是要按上帝的計劃替世人贖罪。現在他從死裏覆活,表示他為人類贖罪的行為獲得了成功。任何人只要信靠他,向他認罪,就可得上帝赦免。而耶穌的覆活,代表他勝過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人,都有永生,就是可以永遠和耶穌在一起。覆活確實令人有些費解和驚喜。人人都不免一死,但從來沒有聽過人能勝過死亡。若耶穌真的可以從死裏覆活,那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其重新降臨人世間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

可這個時間點究竟被定在什麽地方,恐怕所有的預言都只是一種猜測,在沒有發生之前,任何定論都是帶有預言者嚴重的主觀臆想,值得相信的程度將會被打上巨大的問號。

關於信仰和滅亡

在西方宗教中,巴比倫永遠都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

先知以賽亞曾經向巴比倫發預言說:“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神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阿拉伯人也不在那裏支搭帳篷;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臥在那裏。只有曠野的走獸臥在那裏;咆哮的獸滿了房屋;駝鳥住在那裏;野山羊在那裏跳舞。豺狼必在它宮中呼號;野狗必在它華美殿內吼叫;巴比倫受罰的時候臨近,它的日子必不長久。”

很明顯,這是對巴比倫衰亡的預言。2000多年前的巴比倫,正處於最興盛的時候,沒有人會相信僅僅憑借一個先知的預言,就會毀掉這麽一個繁榮的國度。然而,人們認為最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卻在現實中奇妙地應驗了。

古文明巴比倫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呢?

歷史記載,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占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裏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達。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幸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而在所有有關巴比倫最終消亡的原因推測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必定是內人。據說,當時的巴比倫民眾中淫亂現象十分嚴重,社會風氣日漸惡化,這個龐大的古文明最終因為自身的墮落而衰亡。

也就是說,人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才導致道德淪喪。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聖經》中提到的“神”竟然提前預知到這一點,而假借先知之口說出了恐怖的滅亡預言。

和巴比倫衰亡的預言相似,在一則2500多年前的預言中,神借先知以西結之口說:“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啊,我必與你為敵……他們必破壞推羅的墻垣,拆毀它的城樓;我也要刮凈塵土,使它成為凈光的磐石。它必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你不得再被建造,因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推羅本來是一古代有名的城市,那裏居住的人原來都是腓尼基人。腓尼基人在航海、經商和探險等方面,都有著超越常人的成就。推羅的城墻建築得很堅固,因為其位置在地中海東岸,占軍事上的重要地位,所以腓尼基人有著很強的自我防衛意識。

在它正強盛的時候,所有的腓尼基人都相信推羅城也必定會永遠存在下去的時候,神卻看到了推羅的罪大惡極,於是就借先知以西結發出預言,要刑罰他們。這一個預言剛剛從先知口中傳播出去,巴比倫就在公元前587年出兵圍困了推羅。後來兩個國家經歷了長達13年的爭鬥,巴比倫的軍隊最終才攻入推羅城。

但推羅國王早就預先把他的財寶搬運到一個海島上,巴比倫軍隊在進城之後根本就沒有得到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憤恨交加的他們把這城市完全拆毀了。到這裏為止,先知所做的預言中“拆毀它的城垣”這一部分完全得到了應驗。

而之後城市中荒涼的場景和不得再被建造的預言,卻還沒有應驗。並且,已經沒有人認為這段預言再有實現的可能了。畢竟,侵略軍沒有做下的事情,還有誰還會去註意一個荒城中的廢墟,甚至還要如此強暴地來破壞它以使它不能再生呢?

推羅城的廢墟,一直巍巍屹立了240年。

此時,亞歷山大王的名聲開始崛起。此前已經被毀滅的推羅城在海島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城池,但很不幸,他們再次被亞歷山大給盯上了。當亞歷山大來到城下後,推羅人並不肯投降,坐井觀天的他們以為城池建造在小島上,敵人必定不能渡過急水來到島上攻城。這便是最好的天塹。

但亞歷山大早已經下了攻城的命令。他把被毀掉的老城中的“木”、“土”、“石”拋在海裏,修了一條約有200尺寬的大路直通到島上,此後他便通過這條人造的通道對推羅城展開了進攻。如此一來,預言中提到的石頭、木頭都要被拋在海中的話便得到應驗。

而最末一段的預言提到的“使它成為凈光的磐石……作曬網的地方……不得再被建造”等似乎還沒有應驗。又經過了若幹年的時間,當年亞歷山大修路時拋進池塘裏的泥土都被雨水沖洗幹凈,不久就顯出石頭地,後來海邊的打魚人竟然在那裏開始曬起魚網。

此地自此之後終於變成了只是打魚人休息和勞作的地方了,而再也不是恢弘一時的城池。

兩個城市的覆滅,都在《聖經》中被準確預言了出來。這恰似是一場有關於信仰和滅亡的故事,只是這種故事在當今以及未來還會不會上演,不到最終的時刻,人們永遠都得不到答案。

尚未實現的預言

沒有《聖經》的啟示,人類對於逝去的漫長歲月將無可稽考,所剩下便只是那些無憑無據的猜想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了。《聖經》不僅忠實準確地記載了從世界受造之初的歷史,而且還將未來永恒世界的奇妙展示給世人。

信仰基督教的人,對《聖經》所言必定深信不疑,甚至有許多人窮盡了一生的精力去研究《聖經》中的各種預言,以此來讓自己成為一名預言家。威廉·米勒就是其中一位,可惜的是他的預言並沒有成為事實。

米勒只是一個農夫,但正是因為他的聰明好學而在牧師的引導下學會識字,他所接觸到的教材便是《聖經》。基於這個原因,《聖經》對他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後來,他也變成了一個牧師,開始向人們布道,講解《聖經》中神的旨意。然而,對這部經典越是熟知,他也就越發現其中的奧秘。尤其是《舊約》裏提到的種種跡象在《新約》中都得到了應驗,而《新約》中提到的跡象,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實現。

於是,米勒就突發奇想,他認為在《聖經》中一定提到了世界末日的存在。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苦苦研究。幾個月不出門之後,他終於發現了上帝敲定的毀滅地球的時間。他說,這一天應該是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5月21日的某一天。

米勒便把自己的結論印制成各種小冊子開始廣泛宣傳,後來又經過米勒追隨者的推論,這個重大的日子就定在了1843年4月23日。追隨者們紛紛變賣自己的家產而同米勒一起守候著世界末日的到來。他們聚集在教堂中,期望能夠得到上帝的恩惠。然而,1843年4月23日跟每個普通的日子一樣到來了。盡管他們懷著忐忑的心情,但這一天卻和平時沒有什麽兩樣。

失敗的預言讓米勒名譽掃地,然而卻讓更多人開始投入研究《聖經》以及預言的行列中來。後來者都相信,這次失敗的預言只是米勒個人的誤讀,並不能說明《聖經》中的預言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想成為第一個解開《聖經》預言的人,人們似乎開始樂此不疲地想要尋到世界末日的跡象。

其實,在全本《聖經》中,預言的數目可以達到千條之多,而其中絕大多數已按其所預言的時間與地點而準確應驗了。如許多國家的興亡更替,這些早就在有文字可查尋的歷史發生之前,《聖經》就做到了準確的預言。這已經完全超乎常人的智識了,而耶穌基督曾和藹地道出了上帝發預言的目的。他說:“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

由此推斷,《聖經》中所做的預言,反倒更像是上帝和人們開的一個玩笑,他只是用預言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值得信仰。

而在《聖經》中最知名的預言中,尚有還未實現的預言,依舊在一步步煎熬著人們信仰的力量。這些預言包括:第一,敵基督的出現。《聖經》中提到,世界上將會出現一個和基督作對的人,他將會抵擋主,高擡自己。

第二,耶穌的再臨。這已經不再是個新鮮的預言了,但在《聖經》中出現,確實是所有此類預言的最原始版本。《聖經》中提到,耶穌說,在末世你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召聚了來”。

第三,信仰者最終被拯救。《聖經》中提到:“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當主再來時,基督徒必能與主相遇。這恰是人們在天啟之前所能想到的景象,信仰者得拯救,這是上帝甄選的過程,也是末日開啟的前兆。

第四,地上有大災難。毫無疑問,這便是最後預言的結局了,一場災難後,便是眾人恐怖已久的世界末日。

因為相信當下的世界已經腐壞到極致的時候,必定會招致上帝的審判,因而在天啟之前,耶穌基督便會再一次從天國來到人間,《聖經》中提到:“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他是在甄選那些真正屬於上帝的子民,從而加以拯救。

只是類似的預言已經被所謂的先知們做出了許多次,迄今為止尚沒有成功的定論。盡管《聖經》有著龐大的閱讀基礎和宗教基礎,但在這一天還沒有到來之前,任何預言都不具備有足夠的說服力。因而,對於這些尚未實現的預言,人們除了多出一份虔誠之心外,別無其他選擇可循。

我們所能夠做的唯一事情,便是等待!

意指中國

很少有人會想到,在這部西方宗教經典中,會提到中國。中國人口龐大,在當今世界上,每五個人裏面就有一個是中國人,如果這部預言典籍對中國只字不提的話,似乎又說不過去。

那麽,《聖經》中究竟有沒有提到中國呢?

《以賽亞書》第1章第1節的記載,以賽亞是阿摩司之子。傳統認為以賽亞就是《以賽亞書》全書的作者。他的服務時期始於公元前720年,大約在公元前681年結束。《以賽亞書》的羊皮書卷被鑒定為與成書相距僅470年。這些書卷是從歷史典籍《死海古卷》中尋得的。有趣的是,這些古卷中竟有些漢字文物。

在《以賽亞書》中的記載中,也鮮明地提到了對中國的預言。

書中寫道:“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原文中的詞語是“sinim”,在被翻譯成中文的時候,譯者就直接翻譯成為了“秦國”。因為原文是希伯來文,從字根的意思上來解釋的話,現在英語中“China”一詞便是起源於“sinim”。

經過歷史學家的考據中可以發現,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始於秦王朝。而秦朝的出現,是在以賽亞之後的500年。以賽亞生活的時代,在中國還只是東周時期,那時的秦國只不過是一個諸侯國而已,若是以秦國來代表中國,未免就顯得過於武斷。也就是說,如果以賽亞要指代中國的話,必定會用東周。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當時秦國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對於西方人來說,這裏就是打開通往中國大門的鑰匙。按照如此理論去推算,似乎用秦國來指代中國,也並沒有什麽不合適。

耶穌基督也曾親自說過一句這樣的話:“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座席。”很明顯,“從東從西”乃是指外邦信徒而言。而以賽亞在把秦國作為中國的代稱的時候,是不是早已經預見到了其日後的強盛,甚至足以稱霸整個中原。

《聖經》中,曾準確地提到了巴比倫古國的滅亡,但在對於中國——或者稱之為秦國——的預言上,卻從來沒有提過動亂或者是消亡。以今天的中國版圖來看,秦朝時期的國土範圍基本仍保留在內。這也將可以理解成是《聖經》預言中很少提及到中國的一個原因所在,畢竟,預言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和災難相伴的。

這一切的答案,還是留給歷史和未來兩方面去評述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