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初裝費
關燈
小
中
大
上一世,陳凡是個孤陋寡聞的人。
年輕的時候還行,身為大學生,總能比同齡人看的略遠一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娶妻生子,經濟越來越拮據,人也日趨保守,漸漸就被時代淘汰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差。不會擺弄電腦,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上網。
都說窮則思變,其實人越窮膽子越小,思路也就越窄。就像潘曉說的,人生的路啊為何越走越窄。
盡管如此,陳凡多少也知道一些那個年代的發財之道,雖然是後知後覺。
房地產、股票之類的在八零年代末根本沒機會參與。
燕京、魔都、盛京、旅大之類一線城市眼下倒是開始有商品房了。
但不具有投資價值。
因為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房子的價格幾乎沒多大變化,增值的速度還跑不過銀行利息。
當然,海南是個特例,91年1500元每平米,兩年後猛漲到7500元每平米。
除了房子、股票之外,還有郵票、古董之類的。
但其實到了80年代末,人們已經學精了,大多知道這兩種東西可以增值。
此外,還有一種東西相當於準房地產。
這就是櫃臺。
早年間,全國各地的露天市場一般都實行松散式管理。
不論燕京、盛京、旅大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藍城這樣的小城市,基本都是自己買鐵皮房子,占據固定攤位,定期交很少的管理費。
隨著社會發展,攤位越來越貴,很多早期的攤位主都不做生意了,轉手當起了“房東”。
等蓋大樓以後,攤位變櫃臺,“房東”的資產坐地升值幾倍甚至幾十倍。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批人是最早吃到房地產紅利的人。
甚至在某些大城市,露天市場還沒拆遷,攤主都賺的盆滿缽滿了。
比如燕京的秀水街市場。
早年的攤主到90年代中期時,很多都已經不幹了,專門當“房東”。
這些個體戶本身就是社會上的無業游民,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二流子之類。
這一下鹹魚翻身,整天無所事事,開著小轎車到處溜達,成了一幫頑主。
到2003年的時候,秀水街市場蓋大樓。
這個時期,有關方面也學精了,設置各種條件,阻止攤主們隨意倒賣櫃臺,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在此之前,全國各地的攤主們顯然就是最早的炒房客,只是眼下他們自己還沒意識到。
陳凡在市場裏轉了轉,還真有人願意出手櫃臺。
哪個年代都一樣,幹實體的吭哧癟肚、摳腚咂手,賺點辛苦錢。真正賺錢的反而是投機倒把分子。
奶奶的,這一世讓老子也投機一把。
陳凡東打聽西問問,一口氣收了五個櫃臺。
兩個連著的一萬八收的,位置偏一點的7000,另外三個,分別是一萬、八千、九千。
收完櫃臺,陳凡直接就問其他攤主:“誰想租櫃臺?幫著問一下啊。”
那些攤主都楞住了。
有人甚至小聲說:“這他媽不煞筆吧?有這個錢還不如存銀行呢。”
確實,櫃臺租金還沒眼下的銀行利息多。
電話就留陳波她們那裏建材商店的號碼。
這也相當於讓陳波鍛煉鍛煉。
不給她設定價格,讓她自己去打聽,自己去斟酌。
離開西柳市場,陳凡直接往家走。
剛走到自家院子外面時,就看見李大牙家墻外有工人在忙碌著,好像在拉著什麽電線。
看了幾眼,陳凡才看出來了,李大牙家這是要裝電話了,連忙湊了過去。
陳凡其實早就想裝電話了。
兩個合作夥伴童大哥在旅大,老範在熊城,陳凡只能靠每周兩次上班的時間跟他們聯絡。
要不是工友、家人給力,好多事情都耽誤了。
可裝電話也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需要等半年。
有了電話以後,家裏也沒清凈日子了。
別人不說,像董狐貍、姜有軍這種三天兩頭會過來。
二流子老何那種沒皮沒臉的人更別提了。
因為東門裏這十幾戶人家中一部電話都沒有。
打電話得騎十幾分鐘自行車跑到城中心去。
眼下,既然李大牙家裝電話了,麻煩總會少一點,不如咱也裝上吧。
陳凡湊到一個正在布線的夥計面前:“嘿!哥們兒!既然線已經拉過來了,給我家也裝個吧。”
這夥計像沒聽到一樣不吭聲。
他穿著彪馬旅游鞋,蘋果牛仔褲,留著狼頭,儼然是個時髦青年。
神情也牛逼呼呼的。
當下,郵電局確實有資格牛逼。
獎金比工廠還高,幹戶外的還有業務提成,最多的時候一年能賺十來萬。
這會兒,王思沖在他們面前都算個屁。
陳凡連問兩遍,小哥才自言自語似地說了個字“等。”
“得等多久?”
“半年。”
“這也太久了,黃花菜都涼了個基霸。”
陳凡擡頭一看,李大牙站在門口向他擠眉弄眼,連忙走過去。
李大牙說:“哎呀,我也申請了半年呢。”
“時間太長了。”
“沒辦法,申請的人多。”
眼下雖然通貨膨脹很嚴重,但這其實也意味著更多機會。發財的人也越來越多,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
比如像李大牙這樣,雖然幹公職,但比個體戶還有錢,天天拿紅包拿到手軟。
還有些城市近郊的農戶,他們做生意早,眼下百萬富翁、十幾萬元戶也很多了。
“初裝費多少錢?”
站在門口,陳凡問道。
李大牙面目有些猙獰地比劃一下:“三千五。”
這麽多錢當然有些肉疼了。
“還行,不算貴。”
話音剛落,陳凡的眼角餘光就看到那牛逼呼呼的小哥投來詫異的目光。
三千五對一般老百姓來說確實有點多。
但其實在魔都、燕京這些大城市,這個時期的電話初裝費甚至能達到五六千元。
很多人都覺得郵電局之所以收這麽多錢,是有他們的苦衷的。
一是電話電信技術不發達,需要購買專利。
二是保有量太少,各種布線布網成本太高。
可固定電話是如此,一兩年後的大哥大又為何要收入網費呢。
大哥大剛出來的時候入網費都得一萬多。
要是按這種理論,3G、4G啥的,老百姓不得賣兒賣女啊。
說白了,還是這會兒的韭菜好割。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這會兒割的狠,後來也不會發展的那麽迅猛。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年輕的時候還行,身為大學生,總能比同齡人看的略遠一些。
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娶妻生子,經濟越來越拮據,人也日趨保守,漸漸就被時代淘汰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差。不會擺弄電腦,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上網。
都說窮則思變,其實人越窮膽子越小,思路也就越窄。就像潘曉說的,人生的路啊為何越走越窄。
盡管如此,陳凡多少也知道一些那個年代的發財之道,雖然是後知後覺。
房地產、股票之類的在八零年代末根本沒機會參與。
燕京、魔都、盛京、旅大之類一線城市眼下倒是開始有商品房了。
但不具有投資價值。
因為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房子的價格幾乎沒多大變化,增值的速度還跑不過銀行利息。
當然,海南是個特例,91年1500元每平米,兩年後猛漲到7500元每平米。
除了房子、股票之外,還有郵票、古董之類的。
但其實到了80年代末,人們已經學精了,大多知道這兩種東西可以增值。
此外,還有一種東西相當於準房地產。
這就是櫃臺。
早年間,全國各地的露天市場一般都實行松散式管理。
不論燕京、盛京、旅大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藍城這樣的小城市,基本都是自己買鐵皮房子,占據固定攤位,定期交很少的管理費。
隨著社會發展,攤位越來越貴,很多早期的攤位主都不做生意了,轉手當起了“房東”。
等蓋大樓以後,攤位變櫃臺,“房東”的資產坐地升值幾倍甚至幾十倍。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批人是最早吃到房地產紅利的人。
甚至在某些大城市,露天市場還沒拆遷,攤主都賺的盆滿缽滿了。
比如燕京的秀水街市場。
早年的攤主到90年代中期時,很多都已經不幹了,專門當“房東”。
這些個體戶本身就是社會上的無業游民,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二流子之類。
這一下鹹魚翻身,整天無所事事,開著小轎車到處溜達,成了一幫頑主。
到2003年的時候,秀水街市場蓋大樓。
這個時期,有關方面也學精了,設置各種條件,阻止攤主們隨意倒賣櫃臺,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在此之前,全國各地的攤主們顯然就是最早的炒房客,只是眼下他們自己還沒意識到。
陳凡在市場裏轉了轉,還真有人願意出手櫃臺。
哪個年代都一樣,幹實體的吭哧癟肚、摳腚咂手,賺點辛苦錢。真正賺錢的反而是投機倒把分子。
奶奶的,這一世讓老子也投機一把。
陳凡東打聽西問問,一口氣收了五個櫃臺。
兩個連著的一萬八收的,位置偏一點的7000,另外三個,分別是一萬、八千、九千。
收完櫃臺,陳凡直接就問其他攤主:“誰想租櫃臺?幫著問一下啊。”
那些攤主都楞住了。
有人甚至小聲說:“這他媽不煞筆吧?有這個錢還不如存銀行呢。”
確實,櫃臺租金還沒眼下的銀行利息多。
電話就留陳波她們那裏建材商店的號碼。
這也相當於讓陳波鍛煉鍛煉。
不給她設定價格,讓她自己去打聽,自己去斟酌。
離開西柳市場,陳凡直接往家走。
剛走到自家院子外面時,就看見李大牙家墻外有工人在忙碌著,好像在拉著什麽電線。
看了幾眼,陳凡才看出來了,李大牙家這是要裝電話了,連忙湊了過去。
陳凡其實早就想裝電話了。
兩個合作夥伴童大哥在旅大,老範在熊城,陳凡只能靠每周兩次上班的時間跟他們聯絡。
要不是工友、家人給力,好多事情都耽誤了。
可裝電話也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需要等半年。
有了電話以後,家裏也沒清凈日子了。
別人不說,像董狐貍、姜有軍這種三天兩頭會過來。
二流子老何那種沒皮沒臉的人更別提了。
因為東門裏這十幾戶人家中一部電話都沒有。
打電話得騎十幾分鐘自行車跑到城中心去。
眼下,既然李大牙家裝電話了,麻煩總會少一點,不如咱也裝上吧。
陳凡湊到一個正在布線的夥計面前:“嘿!哥們兒!既然線已經拉過來了,給我家也裝個吧。”
這夥計像沒聽到一樣不吭聲。
他穿著彪馬旅游鞋,蘋果牛仔褲,留著狼頭,儼然是個時髦青年。
神情也牛逼呼呼的。
當下,郵電局確實有資格牛逼。
獎金比工廠還高,幹戶外的還有業務提成,最多的時候一年能賺十來萬。
這會兒,王思沖在他們面前都算個屁。
陳凡連問兩遍,小哥才自言自語似地說了個字“等。”
“得等多久?”
“半年。”
“這也太久了,黃花菜都涼了個基霸。”
陳凡擡頭一看,李大牙站在門口向他擠眉弄眼,連忙走過去。
李大牙說:“哎呀,我也申請了半年呢。”
“時間太長了。”
“沒辦法,申請的人多。”
眼下雖然通貨膨脹很嚴重,但這其實也意味著更多機會。發財的人也越來越多,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
比如像李大牙這樣,雖然幹公職,但比個體戶還有錢,天天拿紅包拿到手軟。
還有些城市近郊的農戶,他們做生意早,眼下百萬富翁、十幾萬元戶也很多了。
“初裝費多少錢?”
站在門口,陳凡問道。
李大牙面目有些猙獰地比劃一下:“三千五。”
這麽多錢當然有些肉疼了。
“還行,不算貴。”
話音剛落,陳凡的眼角餘光就看到那牛逼呼呼的小哥投來詫異的目光。
三千五對一般老百姓來說確實有點多。
但其實在魔都、燕京這些大城市,這個時期的電話初裝費甚至能達到五六千元。
很多人都覺得郵電局之所以收這麽多錢,是有他們的苦衷的。
一是電話電信技術不發達,需要購買專利。
二是保有量太少,各種布線布網成本太高。
可固定電話是如此,一兩年後的大哥大又為何要收入網費呢。
大哥大剛出來的時候入網費都得一萬多。
要是按這種理論,3G、4G啥的,老百姓不得賣兒賣女啊。
說白了,還是這會兒的韭菜好割。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這會兒割的狠,後來也不會發展的那麽迅猛。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