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走油
關燈
小
中
大
一兩小時的功夫,苫布就完全被白雪覆蓋了。
等天亮的時候雪停了,陳凡趕緊把車停在路邊,把苫布上的雪掃下去。不然等出太陽了,把雪曬化了,流進車裏就麻煩了。
這麽一大筆國庫券,出手也是個麻煩。
幾個人商議半天,最後決定過完春節再出手,到時候看看哪個市場的行情更好。
一路上,童箏先送老範回家,接著又送陳凡、陳鋒哥倆回家。
等他自己往家趕時,已經晚上七八點鐘了。
“老哥,眼看快到家了,別著急啊,慢點開。”
“嗯,放心吧。拉這麽一車貴重東西,必須小心。”
第二天,陳凡到單位上班時,辦公室裏的老娘們兒們都是一臉的喜色。
正詫異時,大王燕問老溫:“溫科長啊,咱們能發多少年終獎啊?”
陳凡這才想起來,該發年終獎了。
“四五百元吧。”
“那麽少啊?聽說他們車間有的都能拿到2000多。”
獎金比工資多,甚至超過工資好幾倍,是這個時期的特色。
所以,當下人並不羨慕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在工人老大哥眼裏,他們就是一群LO逼。
一個月掙七八十元的死工資,還不夠工人老大哥一個零頭。
效益好的時候,一線工人年終獎拿個兩三千元根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事。
最誇張的是幹業務拿提成那些人。多的時候一年能賺十幾萬。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都很LO。
比如醫院、石油、郵電局等單位,他們的提成、獎金也相當驚人。
像郵電局幹電話安裝的,一年都能賺到十來萬。
過年前的這幾天裏,發完了年終獎又分各種東西。什麽大米、豆油、雞蛋、帶魚等等。
陳凡並不稀罕這些東西,但喜歡這種氛圍。
這有點像小孩子盼望過節時的那種心情。
跟童箏分手第二天,他突然就給陳凡打來電話。
“老弟!真讓你說對了!”
“啥?”
“哼!自己看報紙。”
陳凡打開報紙一看,銀行利息又往上調了,五年期百分之十五,八年期百分之十八。
印象中,這是前後三十年最高的利息了。
而且離上一次漲利息才沒多久。
上一次是9月1日。
而且跟上一次比,這一次的力度有點嚇人。
9月1日那次,五年期利息才10點幾,八年期的12點幾。
整體上調五六個百分點啊。
就像房價越調越漲一樣,通脹這玩意也是,越折騰也越來勁。
反正1989年春天的時候,搶購的風潮更加嚴重了。套現擠兌的人依然很多,這也意味著陳凡的國庫券生意也還能再火上半年。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子,三十走油迎新年。
這只是農村的說法,城裏人哪會做豆腐、粘糖瓜這些事,頂多是做面食、走油、殺雞殺鴨之類的。。
小年剛過,房前屋後都開始飄起油炸的香味兒,各家各戶開始走油了。
陳凡剛走進院子時,就聞到一股焦糊味兒,走進廚房一看,老媽正在炸地瓜丸子,不知怎麽就炸糊了,鍋裏的油也變得黑乎乎的。
幸好是用液化氣炸的,關掉就完事兒了。
看見陳凡回來,劉雅楠連忙吩咐:“去老董家看看你趙大媽忙不忙。”
這種事還得來找油炸專家。
陳凡小跑著來到老董家。
油炸專家趙大媽此時早就炸好一堆東西了,叉著腰收拾著。
“大媽,我媽問你有沒有時間?”
“是不是你媽炸地瓜丸子了?”
“哈哈,您鼻子真好使。”
“我都聞到糊味兒了,正想過去看看呢。”
不用陳凡帶路,趙大媽大步流星就往陳家過來了。
看見趙大媽過來劉雅麗如釋重負,指著盆裏的地瓜糊:“您看我這地瓜丸子是不是澱粉放少了?”
趙大媽伸手指捅了捅:“沒問題。”
“那是怎麽回事?”
趙大媽看看油鍋:“這鍋油算是廢了。”
“啊?”劉雅麗心疼不已。
“也沒事兒,放到一邊晾著,留著炒菜用。”
陳凡跟老媽一起把油倒到一邊的小盆裏,再將鍋好好刷一遍。
洗好鍋,打著火,又重洗倒上一鍋油。
趙大媽在一旁指揮著。
“等等!等油溫起來點。好了!可以下了!”
劉雅麗用手將地瓜糊團成丸子下到鍋裏,然後急吼吼地抓起罩淋,趙大媽連忙制止:“別啊!不能動!一動就散了!我明白了!你太著急了,丸子還沒成型呢,你一攪和可不就散了嘛!”
劉雅麗也恍然大悟:“是啊,我說怎麽老不成個兒呢。”
經過趙大媽指點一番後,劉雅麗終於得心應手了。
周邊的街坊鄰居中,劉雅麗的廚藝算是比較差的。
老董家趙大媽擅長走油,老姜家劉姨擅長面食。
晚上的時候還特意送來各種面食,有的是魚的形狀,有的是壽桃的形狀,這些東西統稱駒。
上班的時候,大家帶的也多是各種面食和油炸食品。
其實,這個時期的人也沒有誰天天頓頓吃食堂。
哪怕單位補貼一部分飯票。
就像沒人會三天兩頭到飯店吃飯一樣。
到飯店吃飯大家都稱為下館子,是一件稀罕事兒。
主要原因在於此時整個社會對糧食、蔬菜、肉類等各種食物的生產能力還不夠強大。
人們用在吃飯上的錢跟工資的比例還是略高的。
80年代末,在東北地區,人們的工資已經比80年代初高出好幾倍了。
主要不是體現在基本工資上。你要回家問你爹媽說你那時一個月工資是多少,他們多半說五六十、七八十之類的。但實際上,遠不止這些。
因為從80年代中期開始,各個廠礦企業開始講經濟效益了,獎金一般都比工資高。平均下來一個月兩三百很常見。
不過,用在吃飯上的比例還是有點高。
下館子,一個人起碼得四五塊錢。
最便宜三塊錢只能喝一碗混沌,當然是大湯碗,幹貨也比較多。
可混沌餡兒多半是五花肉。
這是當下最便宜的肉。
80年代以前,肥肉比瘦肉貴,所以有句話叫挑肥揀瘦。
80年代以後,老百姓生活漸漸提高了,人們更喜歡吃瘦肉,所以瘦肉開始比肥肉貴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會兒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了,豬也越來越肥了,瘦肉也就越來越少。
肥肉還能煉一煉油啥的,五花肉就不倫不類了,不良商家就用來以次充好。
這是飯店裏,食堂也大致相當。
在食堂吃飯,略好一點的話,得兩三塊錢。
差一點的也不會低於一塊錢。
工廠不是學校,你不可能買倆饅頭躲在宿舍裏沾大醬吃。
所以,大家時不時自帶飯菜到單位吃。
有時就帶點菜,到食堂買倆饅頭或買幾兩米飯。
“秀才!你看我家炸的鮁魚好不好吃?”
李青指著自己飯盒裏的鮁魚塊兒說。
“嗯,我嘗嘗。”陳凡舉起筷子。
“我也來一口!”
冷不防,一張長臉伸過來。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等天亮的時候雪停了,陳凡趕緊把車停在路邊,把苫布上的雪掃下去。不然等出太陽了,把雪曬化了,流進車裏就麻煩了。
這麽一大筆國庫券,出手也是個麻煩。
幾個人商議半天,最後決定過完春節再出手,到時候看看哪個市場的行情更好。
一路上,童箏先送老範回家,接著又送陳凡、陳鋒哥倆回家。
等他自己往家趕時,已經晚上七八點鐘了。
“老哥,眼看快到家了,別著急啊,慢點開。”
“嗯,放心吧。拉這麽一車貴重東西,必須小心。”
第二天,陳凡到單位上班時,辦公室裏的老娘們兒們都是一臉的喜色。
正詫異時,大王燕問老溫:“溫科長啊,咱們能發多少年終獎啊?”
陳凡這才想起來,該發年終獎了。
“四五百元吧。”
“那麽少啊?聽說他們車間有的都能拿到2000多。”
獎金比工資多,甚至超過工資好幾倍,是這個時期的特色。
所以,當下人並不羨慕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在工人老大哥眼裏,他們就是一群LO逼。
一個月掙七八十元的死工資,還不夠工人老大哥一個零頭。
效益好的時候,一線工人年終獎拿個兩三千元根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事。
最誇張的是幹業務拿提成那些人。多的時候一年能賺十幾萬。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機關事業單位都很LO。
比如醫院、石油、郵電局等單位,他們的提成、獎金也相當驚人。
像郵電局幹電話安裝的,一年都能賺到十來萬。
過年前的這幾天裏,發完了年終獎又分各種東西。什麽大米、豆油、雞蛋、帶魚等等。
陳凡並不稀罕這些東西,但喜歡這種氛圍。
這有點像小孩子盼望過節時的那種心情。
跟童箏分手第二天,他突然就給陳凡打來電話。
“老弟!真讓你說對了!”
“啥?”
“哼!自己看報紙。”
陳凡打開報紙一看,銀行利息又往上調了,五年期百分之十五,八年期百分之十八。
印象中,這是前後三十年最高的利息了。
而且離上一次漲利息才沒多久。
上一次是9月1日。
而且跟上一次比,這一次的力度有點嚇人。
9月1日那次,五年期利息才10點幾,八年期的12點幾。
整體上調五六個百分點啊。
就像房價越調越漲一樣,通脹這玩意也是,越折騰也越來勁。
反正1989年春天的時候,搶購的風潮更加嚴重了。套現擠兌的人依然很多,這也意味著陳凡的國庫券生意也還能再火上半年。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子,三十走油迎新年。
這只是農村的說法,城裏人哪會做豆腐、粘糖瓜這些事,頂多是做面食、走油、殺雞殺鴨之類的。。
小年剛過,房前屋後都開始飄起油炸的香味兒,各家各戶開始走油了。
陳凡剛走進院子時,就聞到一股焦糊味兒,走進廚房一看,老媽正在炸地瓜丸子,不知怎麽就炸糊了,鍋裏的油也變得黑乎乎的。
幸好是用液化氣炸的,關掉就完事兒了。
看見陳凡回來,劉雅楠連忙吩咐:“去老董家看看你趙大媽忙不忙。”
這種事還得來找油炸專家。
陳凡小跑著來到老董家。
油炸專家趙大媽此時早就炸好一堆東西了,叉著腰收拾著。
“大媽,我媽問你有沒有時間?”
“是不是你媽炸地瓜丸子了?”
“哈哈,您鼻子真好使。”
“我都聞到糊味兒了,正想過去看看呢。”
不用陳凡帶路,趙大媽大步流星就往陳家過來了。
看見趙大媽過來劉雅麗如釋重負,指著盆裏的地瓜糊:“您看我這地瓜丸子是不是澱粉放少了?”
趙大媽伸手指捅了捅:“沒問題。”
“那是怎麽回事?”
趙大媽看看油鍋:“這鍋油算是廢了。”
“啊?”劉雅麗心疼不已。
“也沒事兒,放到一邊晾著,留著炒菜用。”
陳凡跟老媽一起把油倒到一邊的小盆裏,再將鍋好好刷一遍。
洗好鍋,打著火,又重洗倒上一鍋油。
趙大媽在一旁指揮著。
“等等!等油溫起來點。好了!可以下了!”
劉雅麗用手將地瓜糊團成丸子下到鍋裏,然後急吼吼地抓起罩淋,趙大媽連忙制止:“別啊!不能動!一動就散了!我明白了!你太著急了,丸子還沒成型呢,你一攪和可不就散了嘛!”
劉雅麗也恍然大悟:“是啊,我說怎麽老不成個兒呢。”
經過趙大媽指點一番後,劉雅麗終於得心應手了。
周邊的街坊鄰居中,劉雅麗的廚藝算是比較差的。
老董家趙大媽擅長走油,老姜家劉姨擅長面食。
晚上的時候還特意送來各種面食,有的是魚的形狀,有的是壽桃的形狀,這些東西統稱駒。
上班的時候,大家帶的也多是各種面食和油炸食品。
其實,這個時期的人也沒有誰天天頓頓吃食堂。
哪怕單位補貼一部分飯票。
就像沒人會三天兩頭到飯店吃飯一樣。
到飯店吃飯大家都稱為下館子,是一件稀罕事兒。
主要原因在於此時整個社會對糧食、蔬菜、肉類等各種食物的生產能力還不夠強大。
人們用在吃飯上的錢跟工資的比例還是略高的。
80年代末,在東北地區,人們的工資已經比80年代初高出好幾倍了。
主要不是體現在基本工資上。你要回家問你爹媽說你那時一個月工資是多少,他們多半說五六十、七八十之類的。但實際上,遠不止這些。
因為從80年代中期開始,各個廠礦企業開始講經濟效益了,獎金一般都比工資高。平均下來一個月兩三百很常見。
不過,用在吃飯上的比例還是有點高。
下館子,一個人起碼得四五塊錢。
最便宜三塊錢只能喝一碗混沌,當然是大湯碗,幹貨也比較多。
可混沌餡兒多半是五花肉。
這是當下最便宜的肉。
80年代以前,肥肉比瘦肉貴,所以有句話叫挑肥揀瘦。
80年代以後,老百姓生活漸漸提高了,人們更喜歡吃瘦肉,所以瘦肉開始比肥肉貴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會兒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了,豬也越來越肥了,瘦肉也就越來越少。
肥肉還能煉一煉油啥的,五花肉就不倫不類了,不良商家就用來以次充好。
這是飯店裏,食堂也大致相當。
在食堂吃飯,略好一點的話,得兩三塊錢。
差一點的也不會低於一塊錢。
工廠不是學校,你不可能買倆饅頭躲在宿舍裏沾大醬吃。
所以,大家時不時自帶飯菜到單位吃。
有時就帶點菜,到食堂買倆饅頭或買幾兩米飯。
“秀才!你看我家炸的鮁魚好不好吃?”
李青指著自己飯盒裏的鮁魚塊兒說。
“嗯,我嘗嘗。”陳凡舉起筷子。
“我也來一口!”
冷不防,一張長臉伸過來。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