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
關燈
小
中
大
鐵匠臺上,沒有使用北宋經常使用的木炭,而是煤炭,還是經過處理過的焦炭。
煤炭是植物在地下埋藏多年,最終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因為植物的不同,還有形成機理的不同,燃燒值也不同的。
在蒸汽機剛剛使用的時候,船用的煤炭,往往是熱量極高,這樣才能夠保證船舶的效率。
北宋的開采條件,甚至檢測方法,無法判斷出煤炭的熱力,不過,當把煤炭做了煉焦處理之後,熱力就可以較大的增加。
使用煤炭,是苗家莊鐵匠改革之中最大的變革,相對於木炭,煤炭的價格更低,特別是他們所處的位置,這可是大名府,後世河南山東交界的地方,是有大型煤田存在的。
大名府附近到時有不少煤礦,實際上,整個北宋,煤的使用量創了新高,在簡單的煉焦之後,焦煤的熱量上升,效率也開始提升了的,這也是鐵匠作坊的核心競爭力的。
實際上這個工藝,很多東西都調整的不多,可是最終的調整,就會展現到了造價上面。
在苗家莊的時候,最開始,還是跟普通的煉鐵差不多,後來逐步降低,在離開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不但效率高,浪費的減少,成本降低。
不過因為沒有使用高爐煉鐵,比起來大規模的煉鐵,成本降低的不多,交通便利,各方面都管理跟上,還有使用煤炭,減少的成本,提升的效率,最終一斤鐵的價格,最終達到了37文,比之前,最少下將了接近一半左右。
這不是極限,在趙信看來,如果能夠把高爐煉鐵和煉鋼結合起來,鐵的成本會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七八文的程度,這才是最符合客觀規律的價格。
只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趙信現在最關鍵的,是賺到錢。
實際上,37文的價格,競爭力非常的高,單純的鐵,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以70左右的價格,少10文一斤,基本上可以碾壓一切了,
看起來從80文降低到70文,這個幅度不多,所有的鐵制品,可不是一兩斤,一把鐵棍都有十來斤的重量,這種情況下,減少10文的成本,對於成品來說,可能就是一兩百文,這個價格非常的有誘惑力。
雖然說,定海軍千頭萬緒,趙信還是沒有離開,他需要先把這裏給捋順了,工業化的生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調整,這跟之前鐵匠的調整不太一樣。
原來的饅頭肥皂這些的東西,暫時沒有什麽可以提升的地方,畸變有,都是細微之間的,可是工業化生產,這不一樣,一點點的疏忽,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一點點的提升,就會讓成品率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在北宋這個時空,沒有人能夠替代他做出這個調整。
工業化生產,是一種全新無比的東西,比如說一些協調統籌,讓所有人都的投入到一個事情上面,讓每一個環節之中,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看起來,每一人的工作量沒有太大的提升,可是最終,整體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高,在一系列的環境之中,進行一些調整,這算到了每一個單位之中,就可以的提升不少。
估計,不可能如同之前,一下子腰斬,可是最少也可以壓縮個十文左右,也就是說,鐵的價格降低到30文以內。
10文左右,看起來不起眼,可是一天如果是40萬斤的話,一天就可以節約成本4000貫,在這個總量提升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的,最終的量能可怕到要命。
大型工業產品,別說是10文了,半文都是一個可怕到極點的數字,特別是量能突破的程度。
趙信為什麽選擇鐵,因為在一定的量能到達之前,鐵的需求量是不會減弱多少的,甚至伴隨著價格的降低,一些新的用途會開發出來。
比如說,北宋現在,鐵的用途大部分都是菜刀,農具,一些鐵棍等必須的鐵制品,還沒有進入到其他的領域。
可是當鐵的價格降低的時候,可以利用的領域也就會多了,比如說餐具,比如說各種的日常用品,甚至是一些機器工具。
鐵是一個可塑性很強,性能很卓越的一種材料,他可以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之中的各個領域,只不過因為價格高昂關系,還沒有大規模的運用到生活之中。
趙信在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工坊的情況之後,沒有離開大名府,而是留下來了,他需要親自的看看,這個冶煉的過程還有什麽要改進的地方,這對於他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關系到了最終的成本,而成本決定了利潤。
如果這個工坊,能夠全力以赴的話,每天可以生產40萬斤的鐵,他的成本每降低1文,就是400貫,而生產量每提升10萬斤,就又是很可怕收入提升。
200多個臺子,進展到了600多個,伴隨著人員的增多,一些問題開始出現。
比如說,之前在苗家莊從來都沒有出現的配合問題,已經出現了,煤炭,原料,鐵,鋼,這基本上,就是冶煉的幾個重點,之前小規模生產的時候,不容易出現他們之間的配合,在這裏出現了。
之前,鐵匠只是因為每月5貫的月俸而來的,現在,知道了這個提成的標準,每天400斤鐵的話,可以得到800文,一天就是快一貫,頓時投入了巨大熱情。
一些人延長的工作時間,一些人加大的工作強度,這就造成了基本上,每一個鐵匠臺,都微微的有些超出。
這是一個好事情,可是好事情匯聚到一起,就不好了,原料跟不上,鐵,鋼必須要一定的比例,煉制的過程也微微有些不同,而相對於鐵而言,鋼的性能更好,提成更高,很多人就少冶鐵,多煉鋼。
這是人之常情,是人都想要多賺點錢,這沒什麽,可是比例失調之下,原料沒有了,最終造成了長達1個時辰的徹底停擺。
這只是大規模冶煉遇到的第一個大的問題,其他的小問題,也層出不窮。
王松都被這樣的問題弄得是焦頭爛額了,這才600臺,就出現了這麽多問題,以後,跟趙信說的,1000臺,甚至兩班三班倒的時候,該有多少問題啊。
王松甚至求助於趙信,卻沒想到,趙信聽了王松的話之後,就笑了,他有些太杞人憂天了。
是工業生產,就必定會出現問題,而且各種各樣的問題還不少,怕的不是出問題,而是不出問題。
趙信不可能長時間的在這裏,定海軍,還有廂軍,這些都是千頭萬緒的,定海軍才是根基,大名府的鐵匠作坊,是為了賺錢而出現的,不能顧此失彼。
在大名府的時候,不能夠把問題處理完畢,等到趙信離開的時候出現那個麻煩可就大了。
他準備趁這個機會,做出一個標準,就跟之前的煉鐵一樣,總結出最適合的一條標準,大家按照這個來就好了。
原材料配比的問題,這是一個小問題,只是一個協調的問題,在布置的時候,流出來一定的餘量,並且強制的命令某些狀態之下,必須要做出來一部分的鐵。
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總結經驗,在王松目瞪口呆之中,整個鐵匠工坊規章制度,以肉眼看的到的速度,迅速的成型,從最初到最後,從簡單的物料的配比,到一些配合,甚至是工作的時間上面,都有詳細的要求。
總之規定的非常詳細的,事無巨細的。
對於任何人來說,改變都是不容易的,讓人從無序的工作轉為有序的工作,這是相當困難的,很容易就產生反彈。
可是這一點,在這個工坊之中,是沒有的,不是沒人挑戰之前的冶鐵規章,甚至那個規章也不是硬性的布置下來的,可是所有挑戰者都會受到懲罰。
或者勞動強度加大了,以前可能用8個時辰就可以做好的工作,現在10個時辰都未必能夠做的好的,而且產出也降低了,在加上一些廢品率,不但不賺錢,還虧錢。。
正是有這個例子,這個規章制度,也順利的推行下去,所有人都吃驚的發現,只是按照這個規則來,整個工坊不再亂糟糟的,一些不應該出現的浪費,就沒有出現,所有的東西都井井有條,該出現的東西就會出現,效率提升了3成都不止。
大規模生產,本應該比小批量的生產慢,因為人多了,相互出現影響,可是在趙信的調整之下,相互之間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反而產生了類似催化的效果,比如說,一些半成品,可以直接的送到另外的冶煉臺上,這有些類似於流水線,又有些不同的,讓效率增加。
本身一個臺大概是400斤的產量,增加到了570斤左右,效率提升,耗費降低,整個成本進一步的降低。
趙信很清楚,到了現在這種程度,規章制度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需要在逐步的生產和摸索之中,逐步的提升,雖然有空間卻不大。
他沒有打算在這個冶煉深入進去,將來必然會被煉鋼爐取代,差不多就得了,在生產量穩定了之後,他必須要考慮產品的方向了。10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煤炭是植物在地下埋藏多年,最終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因為植物的不同,還有形成機理的不同,燃燒值也不同的。
在蒸汽機剛剛使用的時候,船用的煤炭,往往是熱量極高,這樣才能夠保證船舶的效率。
北宋的開采條件,甚至檢測方法,無法判斷出煤炭的熱力,不過,當把煤炭做了煉焦處理之後,熱力就可以較大的增加。
使用煤炭,是苗家莊鐵匠改革之中最大的變革,相對於木炭,煤炭的價格更低,特別是他們所處的位置,這可是大名府,後世河南山東交界的地方,是有大型煤田存在的。
大名府附近到時有不少煤礦,實際上,整個北宋,煤的使用量創了新高,在簡單的煉焦之後,焦煤的熱量上升,效率也開始提升了的,這也是鐵匠作坊的核心競爭力的。
實際上這個工藝,很多東西都調整的不多,可是最終的調整,就會展現到了造價上面。
在苗家莊的時候,最開始,還是跟普通的煉鐵差不多,後來逐步降低,在離開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標準,不但效率高,浪費的減少,成本降低。
不過因為沒有使用高爐煉鐵,比起來大規模的煉鐵,成本降低的不多,交通便利,各方面都管理跟上,還有使用煤炭,減少的成本,提升的效率,最終一斤鐵的價格,最終達到了37文,比之前,最少下將了接近一半左右。
這不是極限,在趙信看來,如果能夠把高爐煉鐵和煉鋼結合起來,鐵的成本會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七八文的程度,這才是最符合客觀規律的價格。
只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趙信現在最關鍵的,是賺到錢。
實際上,37文的價格,競爭力非常的高,單純的鐵,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以70左右的價格,少10文一斤,基本上可以碾壓一切了,
看起來從80文降低到70文,這個幅度不多,所有的鐵制品,可不是一兩斤,一把鐵棍都有十來斤的重量,這種情況下,減少10文的成本,對於成品來說,可能就是一兩百文,這個價格非常的有誘惑力。
雖然說,定海軍千頭萬緒,趙信還是沒有離開,他需要先把這裏給捋順了,工業化的生產,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調整,這跟之前鐵匠的調整不太一樣。
原來的饅頭肥皂這些的東西,暫時沒有什麽可以提升的地方,畸變有,都是細微之間的,可是工業化生產,這不一樣,一點點的疏忽,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一點點的提升,就會讓成品率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在北宋這個時空,沒有人能夠替代他做出這個調整。
工業化生產,是一種全新無比的東西,比如說一些協調統籌,讓所有人都的投入到一個事情上面,讓每一個環節之中,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看起來,每一人的工作量沒有太大的提升,可是最終,整體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高,在一系列的環境之中,進行一些調整,這算到了每一個單位之中,就可以的提升不少。
估計,不可能如同之前,一下子腰斬,可是最少也可以壓縮個十文左右,也就是說,鐵的價格降低到30文以內。
10文左右,看起來不起眼,可是一天如果是40萬斤的話,一天就可以節約成本4000貫,在這個總量提升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的,最終的量能可怕到要命。
大型工業產品,別說是10文了,半文都是一個可怕到極點的數字,特別是量能突破的程度。
趙信為什麽選擇鐵,因為在一定的量能到達之前,鐵的需求量是不會減弱多少的,甚至伴隨著價格的降低,一些新的用途會開發出來。
比如說,北宋現在,鐵的用途大部分都是菜刀,農具,一些鐵棍等必須的鐵制品,還沒有進入到其他的領域。
可是當鐵的價格降低的時候,可以利用的領域也就會多了,比如說餐具,比如說各種的日常用品,甚至是一些機器工具。
鐵是一個可塑性很強,性能很卓越的一種材料,他可以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之中的各個領域,只不過因為價格高昂關系,還沒有大規模的運用到生活之中。
趙信在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工坊的情況之後,沒有離開大名府,而是留下來了,他需要親自的看看,這個冶煉的過程還有什麽要改進的地方,這對於他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關系到了最終的成本,而成本決定了利潤。
如果這個工坊,能夠全力以赴的話,每天可以生產40萬斤的鐵,他的成本每降低1文,就是400貫,而生產量每提升10萬斤,就又是很可怕收入提升。
200多個臺子,進展到了600多個,伴隨著人員的增多,一些問題開始出現。
比如說,之前在苗家莊從來都沒有出現的配合問題,已經出現了,煤炭,原料,鐵,鋼,這基本上,就是冶煉的幾個重點,之前小規模生產的時候,不容易出現他們之間的配合,在這裏出現了。
之前,鐵匠只是因為每月5貫的月俸而來的,現在,知道了這個提成的標準,每天400斤鐵的話,可以得到800文,一天就是快一貫,頓時投入了巨大熱情。
一些人延長的工作時間,一些人加大的工作強度,這就造成了基本上,每一個鐵匠臺,都微微的有些超出。
這是一個好事情,可是好事情匯聚到一起,就不好了,原料跟不上,鐵,鋼必須要一定的比例,煉制的過程也微微有些不同,而相對於鐵而言,鋼的性能更好,提成更高,很多人就少冶鐵,多煉鋼。
這是人之常情,是人都想要多賺點錢,這沒什麽,可是比例失調之下,原料沒有了,最終造成了長達1個時辰的徹底停擺。
這只是大規模冶煉遇到的第一個大的問題,其他的小問題,也層出不窮。
王松都被這樣的問題弄得是焦頭爛額了,這才600臺,就出現了這麽多問題,以後,跟趙信說的,1000臺,甚至兩班三班倒的時候,該有多少問題啊。
王松甚至求助於趙信,卻沒想到,趙信聽了王松的話之後,就笑了,他有些太杞人憂天了。
是工業生產,就必定會出現問題,而且各種各樣的問題還不少,怕的不是出問題,而是不出問題。
趙信不可能長時間的在這裏,定海軍,還有廂軍,這些都是千頭萬緒的,定海軍才是根基,大名府的鐵匠作坊,是為了賺錢而出現的,不能顧此失彼。
在大名府的時候,不能夠把問題處理完畢,等到趙信離開的時候出現那個麻煩可就大了。
他準備趁這個機會,做出一個標準,就跟之前的煉鐵一樣,總結出最適合的一條標準,大家按照這個來就好了。
原材料配比的問題,這是一個小問題,只是一個協調的問題,在布置的時候,流出來一定的餘量,並且強制的命令某些狀態之下,必須要做出來一部分的鐵。
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總結經驗,在王松目瞪口呆之中,整個鐵匠工坊規章制度,以肉眼看的到的速度,迅速的成型,從最初到最後,從簡單的物料的配比,到一些配合,甚至是工作的時間上面,都有詳細的要求。
總之規定的非常詳細的,事無巨細的。
對於任何人來說,改變都是不容易的,讓人從無序的工作轉為有序的工作,這是相當困難的,很容易就產生反彈。
可是這一點,在這個工坊之中,是沒有的,不是沒人挑戰之前的冶鐵規章,甚至那個規章也不是硬性的布置下來的,可是所有挑戰者都會受到懲罰。
或者勞動強度加大了,以前可能用8個時辰就可以做好的工作,現在10個時辰都未必能夠做的好的,而且產出也降低了,在加上一些廢品率,不但不賺錢,還虧錢。。
正是有這個例子,這個規章制度,也順利的推行下去,所有人都吃驚的發現,只是按照這個規則來,整個工坊不再亂糟糟的,一些不應該出現的浪費,就沒有出現,所有的東西都井井有條,該出現的東西就會出現,效率提升了3成都不止。
大規模生產,本應該比小批量的生產慢,因為人多了,相互出現影響,可是在趙信的調整之下,相互之間的影響,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反而產生了類似催化的效果,比如說,一些半成品,可以直接的送到另外的冶煉臺上,這有些類似於流水線,又有些不同的,讓效率增加。
本身一個臺大概是400斤的產量,增加到了570斤左右,效率提升,耗費降低,整個成本進一步的降低。
趙信很清楚,到了現在這種程度,規章制度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需要在逐步的生產和摸索之中,逐步的提升,雖然有空間卻不大。
他沒有打算在這個冶煉深入進去,將來必然會被煉鋼爐取代,差不多就得了,在生產量穩定了之後,他必須要考慮產品的方向了。10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