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殖民東北
關燈
小
中
大
海風吹拂,五艘中等海船迎風破浪,經過一個星期的航行,終於抵達東北海上門戶,被稱為大蠣子彎的地方。
沒事研究著海船構造,張灝感覺大約重上百噸,船體呈飛鳥形,前尖後寬,這是中國獨有的技術,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艙底部設置的擼,此外還設計了流傳於宋朝時的輪漿,使之無論是行使的速度還是靈活性,幾乎可以稱之為獨步天下了。
張灝自然不知道,這種技術比之歐洲先進了幾百年,不過對於船體用的木材大為頭疼,航行大洋時顯得不太結實,尤其是對抗大風大浪的時候,往往顯得不堪一擊。
而李愚身為船員,對於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興趣,並取回來一些木料,他們自然不知道,這是木質極佳的橡木,最適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質。
後來無意中在東北發現,分布極廣的一種樹木和橡木材質幾乎相同,張灝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劄木,雖然比橡木直徑小得多,但用來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綽綽有餘,算是徹底解決木料的來源問題。
張灝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碼先期搶占能占領的所有地域,至於什麽仁義道德都是廢話,經過後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漢人來說,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為此到處燒殺搶奪。
所以培養民族尚武的鐵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約束千年的漢人,已經處在最危險的關頭,張灝目前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難題,但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裏,確是可以重新註入新的思想,一點點潛移默化的改變一些人的性格。
或許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徹底終結自己後代的貴族地位吧?張灝無聲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沒有遭遇大難的話,無疑都會一生富貴,至於再往下的後代子孫,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張灝可沒有朱元璋那種指望後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極端思想,事實證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況自己已經走在懸崖邊上,沒準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斬呢。
看來還得擁有權勢啊!張灝嘆了口氣,轉身望著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著一些問題。
很快,海船距離海岸線越來越近,張灝舒了口氣,望著遠處連綿的低矮山脈,郁郁森林,心情為之一振。
靠近海岸邊的山坡上被人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連海邊都用碎石泥土鋪墊過,海岸上建有碼頭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則能望見很多房屋,再往後都被山坡擋住了,什麽都看不見。
擡頭看看碧藍天空中到處飛翔的海鷗,早已感受到此處的溫暖氣候,極為適宜漢人居住,張灝興致昂揚,獨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著關於此地的一些歷史。
其實早在戰國時,東北就被視為漢人的領地,一直有百姓居住並設有官府,只可惜歷經朝代更替,或許因為氣候寒冷不適宜種植糧食,另外就是這裏到處都是異族林立,殺伐不斷,以至於漢人在這裏漸漸銷聲匿跡了。
三年前派人過來偵查時,最後送到張灝手中的情報,不禁令他欣喜如狂,這後世的大連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獵,顯然是有著漢人血統的,而原先曾居住過附近的一些朝鮮村子,卻都已隨著明朝崛起而全都遷走了。
料到是因為這裏還處在整個東北的海角,距離腹地比較遙遠,以至於人煙稀少,而沈陽一帶則是明朝重點統治的地域,一直駐有重兵守衛,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紛紛遷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幾個強大的鄰居消滅吞並掉了。
四戰之地,果然有他的好處,大連一帶竟然不是張灝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數民族,起碼未來十幾年內,不用擔心有異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離得老遠,除了幾個臣服於朝廷的游獵部族之外,幾乎沒有太大的威脅。
其實卻是張灝想得錯的,這整個大連一帶,在元朝虛弱時,原本都是朝鮮國趁機占有的領地,但後來被太祖朱元璋一頓恐嚇又派出大軍出關,嚇得朝鮮國王急忙把國人遷回鴨綠江以南。
朝鮮人自然不甘心丟失大片土地,當得知明朝軍隊北上征伐元蒙餘孽時,準備趁明軍不備給予致命一擊,以至於曾經調集全國兵力,號稱十萬大軍要和明朝來場大戰,只可惜,沒等出發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戰的文臣武將都被處死,直接導致這一帶就成了無主之地,被張灝撿了一個大便宜。
說是無主之地有些誇張,起碼都是明朝的領土,不過朝廷沒有心思經營這裏倒是真的,所有軍戶都是駐守在通往後世黑龍江一線,又因為有戶引國策的嚴格限制,山東那裏沒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舉家偷渡過來。
看到黑色土地,張灝心情興奮,這次準備在東北扶持漢人領地,大規模接納各地流民,因為有了玉米土豆,在輔以番薯小麥和水稻,想必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蔬菜什麽的不是難題,更何況海底都是海蟹魚蝦,附近海域藏有無數的海蠣子特產,就是這裏被稱為大蠣彎的由來。
至於玉米等糧食作物會不會因此傳入異族那裏,成為他們進攻漢族的有力保障,張灝倒是曾經為難過,但只要一想起歷史走向,再壞的結局也不過如此,因此張灝最終還是決定冒險一搏。
比起山東,大蠣子彎的氣候一樣溫暖,四季分明,冬日沒有嚴寒,夏日沒有酷暑,不過此時的氣溫還是比後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遼東其他地域,已經顯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著一件貂鼠鬥篷,望著岸邊黑壓壓的人群,張灝吩咐水手靠岸,今次過來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隊。
沿著木板當先走下船去,就見碼頭上站著幾位衣衫富貴的中年人,一見灝二爺過來,連同後面幾十個人全都跪倒磕頭。
“都起來吧。”
張灝含笑說道,望著岸邊同時跪倒的幾千人,並沒有想象中的威風八面,而是一股沈重的責任感湧上心頭。
“百廢待興啊!”張灝喃喃自語,神色間充滿感慨。
“二爺,終於盼到你老過來了。”
管家張二虎神色激動的說道,和身後幾位管家紛紛站起,含笑上前簇擁著張灝走至岸邊。
不習慣什麽演講,但張灝還是站在碼頭上,望著下面一群充滿朝氣的面孔,大聲道:“從現在起,這裏就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漢人的土地,任何異族也別想占有它,我張灝發誓,一定會保護大家的安危。”
一連三日,張灝帶人走遍了整個地區,實地考察地形地貌,最令人欣喜的,就是河流極多,又是天然的良港,作為起步東北的糧倉再好不過。
最先遷徙過來的一萬多百姓,除了工匠外,挑選的基本都是年輕人,幾乎全都是張家收留的孤兒,再就是從陸路遷過來的部族,人數多達二萬多人。
一處高地上早已修建好了一座簡陋城池,用來抵禦可能會遇到的危險,而從南方造船廠挖過來的工匠,則領著族人修建完畢一座小型船塢,用來簡單修理往來的海船。
因為人口驟然增加和沒有足夠的牧草,一時間把幾位管家鬧得手忙腳亂,幸好事先儲存了大量糧食,又有海船源源不斷的送來各種物資,不怕馬上進入冬季而餓死族人。
張灝並沒有設置官吏,而是按照家族軍事化來管理,所有十八歲以上的男丁都要訓練成軍,而婦女除了操持瑣事之外,還得學習一些技能,總之一句話,都得為了生存而努力。
孤兒們都要接受教育,將來好作為有用人才為家族效力,為將來大規模遷徙百姓而做好準備,牧民和當地百姓的孩子則要訓練成軍人,這是必然的選擇。
一早,遠處簡易木房裏傳來孩童們動聽的朗讀聲,張灝後背雙手站在空地上,聞著米粥的清香,問道:“學的都是什麽?”
張梁陪著過來,和胡凱兩人充作護衛,一左一右的站在張灝身邊,實際上這裏的首領就是張梁,只不過習慣性的又當起了親隨,管家張二虎笑道:“聽從二爺的吩咐,暫時學的詩經等書,主要教授娃子們識字寫字和算術,經史一類的粗淺學問。”
“嗯,標點符號和新式數字都傳授了吧?”張灝滿意點頭,又出言詢問。
“教了,咱家都學了好幾年的東西,自然要教給娃子們。”張二虎笑呵呵的連聲保證。
“過些日子會有一些書籍運送過來,還會有一些教書先生,到時這學堂上的事,你們都聽從人家的建議吧。”
張灝淡淡吩咐,過來的自然都是家中的丫鬟婦人和那些阿拉怕學者,他的構思是先設立五年期的族學,在另外根據孩子們的資質和興趣,分別成立綜合性的學堂,此外還有海事學堂和軍校,至於最高一級的大學,那得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總之要徹底和大海對面的世界不同。
“普通百姓都按人頭撥給田地,免費建造宅子,至於糧種和牲畜則由家族統一撥給,等以後有條件了,大家可以隨意買賣牲畜,田契由遼陽府統一發放,這樣就不怕他們擔心有什麽變故。”張灝想到一些跟過來的流民,馬上補充道。
張梁搶著說道:“二爺盡管放心,這裏是咱張家買下的私產,不會遇到什麽麻煩的。”
一想也是,這方圓百裏名義上都是用銀子買的,屬於合法擁有的土地,即使朝廷也不能任意幹涉,除了人口多一些,沒有設置一些官吏外,就仿佛是一個豪門的私人田莊。
估計只有瘋子才敢出來買這裏的田地吧,張灝嘿嘿一笑,至於後期設置流官也不怕,無非是去吏部打點一番而已。
“所有人都必須混在一起居住,不許有任何歧視,張梁,你一定要牢牢謹記。”
張灝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叮囑民族融合的註意事項,因為擔心文人告密,只能把所有的管理差事都交給自己的心腹負責,經營一應瑣事的幹練人手不缺,但卻獨獨缺少真正的內政型人才和能統籌全局事事精通的高人。
張灝深知思想上的碰撞最是激烈,不敢冒險的結納一些從小讀八股文章的讀書人,自己要傳播的知識,在他們眼中或許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看到張梁連聲保證,即使不放心,但張灝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沈聲道:“有什麽糾紛必須秉公執法,過些日子,王太平他們都會過來,到時刑律方面的事就交給太平,不許你們隨意插手阻攔。”
張二虎和張梁心中一驚,急忙恭敬的點頭應承,張灝這些年來禦下極嚴,他們自然不敢稍有違背。
對於領地上的安全問題張灝不太擔心,除了有張越的三千馬匪之外,附近十幾個衛所都是自家安插的官兵,在訓練出起碼五千人的精銳鄉勇,在這一帶自保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有戰馬多少匹,良馬多少匹?”張灝還是忍不住詢問。
“回二爺,呵呵。”張梁顯得很興奮,說道:“足足有一萬多匹良馬,其中戰馬三千匹,其他都是用來替代耕牛的,因為怕這裏沒有牧草,大部分的馬匹都留在大寧府。”
“好,就訓練出三千精銳騎兵,其他人全都培養成弓箭手。”張灝隨口定下兵種配置,至於需要的弓弩等武器,自然難不倒富可敵國的灝二爺。
並沒有準備訓練什麽方陣槍兵,這北方到處都是山脈草原,機動性差的步兵除了堅守外,並不適合小規模的戰爭,至於遭遇戰,弓箭手都是臂力突出的壯漢,扔掉弓箭抽出刀劍,比平常的士兵強力太多了。
“走,去武器作坊瞧瞧,還有其它的作坊,今日統統要看一遍。”
張灝興致高漲,當先朝城寨西北方走去,那裏已經建成若幹個作坊,將來更是會升級為工廠的,所有工匠都是這些年舉族招募而來的匠戶,明朝森嚴的等級制度,無疑為灝二爺輕易招募到大批工匠而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沒事研究著海船構造,張灝感覺大約重上百噸,船體呈飛鳥形,前尖後寬,這是中國獨有的技術,加上新研制的三角帆和船艙底部設置的擼,此外還設計了流傳於宋朝時的輪漿,使之無論是行使的速度還是靈活性,幾乎可以稱之為獨步天下了。
張灝自然不知道,這種技術比之歐洲先進了幾百年,不過對於船體用的木材大為頭疼,航行大洋時顯得不太結實,尤其是對抗大風大浪的時候,往往顯得不堪一擊。
而李愚身為船員,對於北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小木船非常感興趣,並取回來一些木料,他們自然不知道,這是木質極佳的橡木,最適合建造帆船的最好材質。
後來無意中在東北發現,分布極廣的一種樹木和橡木材質幾乎相同,張灝不知那是橡木同科的劄木,雖然比橡木直徑小得多,但用來建造小型海船自是綽綽有餘,算是徹底解決木料的來源問題。
張灝就是想殖民海外,起碼先期搶占能占領的所有地域,至於什麽仁義道德都是廢話,經過後世近代殖民痛苦的漢人來說,自然深知移民海外的重要性,哪怕為此到處燒殺搶奪。
所以培養民族尚武的鐵血性格格外重要,而被孔孟儒家之道約束千年的漢人,已經處在最危險的關頭,張灝目前沒有辦法去解決這個難題,但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裏,確是可以重新註入新的思想,一點點潛移默化的改變一些人的性格。
或許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徹底終結自己後代的貴族地位吧?張灝無聲的笑笑,反正自己往下的三代,假如沒有遭遇大難的話,無疑都會一生富貴,至於再往下的後代子孫,那就得自求多福了。
張灝可沒有朱元璋那種指望後人世世代代都是皇族的極端思想,事實證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何況自己已經走在懸崖邊上,沒準下一刻就得全家被斬呢。
看來還得擁有權勢啊!張灝嘆了口氣,轉身望著京城方向,默默的思索著一些問題。
很快,海船距離海岸線越來越近,張灝舒了口氣,望著遠處連綿的低矮山脈,郁郁森林,心情為之一振。
靠近海岸邊的山坡上被人為平整出一大片平地,就連海邊都用碎石泥土鋪墊過,海岸上建有碼頭和成排的木房,而那山坡上則能望見很多房屋,再往後都被山坡擋住了,什麽都看不見。
擡頭看看碧藍天空中到處飛翔的海鷗,早已感受到此處的溫暖氣候,極為適宜漢人居住,張灝興致昂揚,獨自站在前甲板上,回想著關於此地的一些歷史。
其實早在戰國時,東北就被視為漢人的領地,一直有百姓居住並設有官府,只可惜歷經朝代更替,或許因為氣候寒冷不適宜種植糧食,另外就是這裏到處都是異族林立,殺伐不斷,以至於漢人在這裏漸漸銷聲匿跡了。
三年前派人過來偵查時,最後送到張灝手中的情報,不禁令他欣喜如狂,這後世的大連竟然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村落,村民都是半耕半獵,顯然是有著漢人血統的,而原先曾居住過附近的一些朝鮮村子,卻都已隨著明朝崛起而全都遷走了。
料到是因為這裏還處在整個東北的海角,距離腹地比較遙遠,以至於人煙稀少,而沈陽一帶則是明朝重點統治的地域,一直駐有重兵守衛,而一些原先的小民族不是紛紛遷徙北方,就是早已被幾個強大的鄰居消滅吞並掉了。
四戰之地,果然有他的好處,大連一帶竟然不是張灝想象中的遍地都是少數民族,起碼未來十幾年內,不用擔心有異族入侵,那蒙古人更是離得老遠,除了幾個臣服於朝廷的游獵部族之外,幾乎沒有太大的威脅。
其實卻是張灝想得錯的,這整個大連一帶,在元朝虛弱時,原本都是朝鮮國趁機占有的領地,但後來被太祖朱元璋一頓恐嚇又派出大軍出關,嚇得朝鮮國王急忙把國人遷回鴨綠江以南。
朝鮮人自然不甘心丟失大片土地,當得知明朝軍隊北上征伐元蒙餘孽時,準備趁明軍不備給予致命一擊,以至於曾經調集全國兵力,號稱十萬大軍要和明朝來場大戰,只可惜,沒等出發就被害怕明朝的大臣阻止,所有主戰的文臣武將都被處死,直接導致這一帶就成了無主之地,被張灝撿了一個大便宜。
說是無主之地有些誇張,起碼都是明朝的領土,不過朝廷沒有心思經營這裏倒是真的,所有軍戶都是駐守在通往後世黑龍江一線,又因為有戶引國策的嚴格限制,山東那裏沒有海船,很少有百姓有能力或是敢舉家偷渡過來。
看到黑色土地,張灝心情興奮,這次準備在東北扶持漢人領地,大規模接納各地流民,因為有了玉米土豆,在輔以番薯小麥和水稻,想必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蔬菜什麽的不是難題,更何況海底都是海蟹魚蝦,附近海域藏有無數的海蠣子特產,就是這裏被稱為大蠣彎的由來。
至於玉米等糧食作物會不會因此傳入異族那裏,成為他們進攻漢族的有力保障,張灝倒是曾經為難過,但只要一想起歷史走向,再壞的結局也不過如此,因此張灝最終還是決定冒險一搏。
比起山東,大蠣子彎的氣候一樣溫暖,四季分明,冬日沒有嚴寒,夏日沒有酷暑,不過此時的氣溫還是比後世要寒冷的多,但比起遼東其他地域,已經顯得格外舒服怡人了。
身上披著一件貂鼠鬥篷,望著岸邊黑壓壓的人群,張灝吩咐水手靠岸,今次過來的海船,全都是自己的船隊。
沿著木板當先走下船去,就見碼頭上站著幾位衣衫富貴的中年人,一見灝二爺過來,連同後面幾十個人全都跪倒磕頭。
“都起來吧。”
張灝含笑說道,望著岸邊同時跪倒的幾千人,並沒有想象中的威風八面,而是一股沈重的責任感湧上心頭。
“百廢待興啊!”張灝喃喃自語,神色間充滿感慨。
“二爺,終於盼到你老過來了。”
管家張二虎神色激動的說道,和身後幾位管家紛紛站起,含笑上前簇擁著張灝走至岸邊。
不習慣什麽演講,但張灝還是站在碼頭上,望著下面一群充滿朝氣的面孔,大聲道:“從現在起,這裏就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漢人的土地,任何異族也別想占有它,我張灝發誓,一定會保護大家的安危。”
一連三日,張灝帶人走遍了整個地區,實地考察地形地貌,最令人欣喜的,就是河流極多,又是天然的良港,作為起步東北的糧倉再好不過。
最先遷徙過來的一萬多百姓,除了工匠外,挑選的基本都是年輕人,幾乎全都是張家收留的孤兒,再就是從陸路遷過來的部族,人數多達二萬多人。
一處高地上早已修建好了一座簡陋城池,用來抵禦可能會遇到的危險,而從南方造船廠挖過來的工匠,則領著族人修建完畢一座小型船塢,用來簡單修理往來的海船。
因為人口驟然增加和沒有足夠的牧草,一時間把幾位管家鬧得手忙腳亂,幸好事先儲存了大量糧食,又有海船源源不斷的送來各種物資,不怕馬上進入冬季而餓死族人。
張灝並沒有設置官吏,而是按照家族軍事化來管理,所有十八歲以上的男丁都要訓練成軍,而婦女除了操持瑣事之外,還得學習一些技能,總之一句話,都得為了生存而努力。
孤兒們都要接受教育,將來好作為有用人才為家族效力,為將來大規模遷徙百姓而做好準備,牧民和當地百姓的孩子則要訓練成軍人,這是必然的選擇。
一早,遠處簡易木房裏傳來孩童們動聽的朗讀聲,張灝後背雙手站在空地上,聞著米粥的清香,問道:“學的都是什麽?”
張梁陪著過來,和胡凱兩人充作護衛,一左一右的站在張灝身邊,實際上這裏的首領就是張梁,只不過習慣性的又當起了親隨,管家張二虎笑道:“聽從二爺的吩咐,暫時學的詩經等書,主要教授娃子們識字寫字和算術,經史一類的粗淺學問。”
“嗯,標點符號和新式數字都傳授了吧?”張灝滿意點頭,又出言詢問。
“教了,咱家都學了好幾年的東西,自然要教給娃子們。”張二虎笑呵呵的連聲保證。
“過些日子會有一些書籍運送過來,還會有一些教書先生,到時這學堂上的事,你們都聽從人家的建議吧。”
張灝淡淡吩咐,過來的自然都是家中的丫鬟婦人和那些阿拉怕學者,他的構思是先設立五年期的族學,在另外根據孩子們的資質和興趣,分別成立綜合性的學堂,此外還有海事學堂和軍校,至於最高一級的大學,那得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總之要徹底和大海對面的世界不同。
“普通百姓都按人頭撥給田地,免費建造宅子,至於糧種和牲畜則由家族統一撥給,等以後有條件了,大家可以隨意買賣牲畜,田契由遼陽府統一發放,這樣就不怕他們擔心有什麽變故。”張灝想到一些跟過來的流民,馬上補充道。
張梁搶著說道:“二爺盡管放心,這裏是咱張家買下的私產,不會遇到什麽麻煩的。”
一想也是,這方圓百裏名義上都是用銀子買的,屬於合法擁有的土地,即使朝廷也不能任意幹涉,除了人口多一些,沒有設置一些官吏外,就仿佛是一個豪門的私人田莊。
估計只有瘋子才敢出來買這裏的田地吧,張灝嘿嘿一笑,至於後期設置流官也不怕,無非是去吏部打點一番而已。
“所有人都必須混在一起居住,不許有任何歧視,張梁,你一定要牢牢謹記。”
張灝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叮囑民族融合的註意事項,因為擔心文人告密,只能把所有的管理差事都交給自己的心腹負責,經營一應瑣事的幹練人手不缺,但卻獨獨缺少真正的內政型人才和能統籌全局事事精通的高人。
張灝深知思想上的碰撞最是激烈,不敢冒險的結納一些從小讀八股文章的讀書人,自己要傳播的知識,在他們眼中或許都是大逆不道之事。
看到張梁連聲保證,即使不放心,但張灝也沒有其他的選擇,沈聲道:“有什麽糾紛必須秉公執法,過些日子,王太平他們都會過來,到時刑律方面的事就交給太平,不許你們隨意插手阻攔。”
張二虎和張梁心中一驚,急忙恭敬的點頭應承,張灝這些年來禦下極嚴,他們自然不敢稍有違背。
對於領地上的安全問題張灝不太擔心,除了有張越的三千馬匪之外,附近十幾個衛所都是自家安插的官兵,在訓練出起碼五千人的精銳鄉勇,在這一帶自保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有戰馬多少匹,良馬多少匹?”張灝還是忍不住詢問。
“回二爺,呵呵。”張梁顯得很興奮,說道:“足足有一萬多匹良馬,其中戰馬三千匹,其他都是用來替代耕牛的,因為怕這裏沒有牧草,大部分的馬匹都留在大寧府。”
“好,就訓練出三千精銳騎兵,其他人全都培養成弓箭手。”張灝隨口定下兵種配置,至於需要的弓弩等武器,自然難不倒富可敵國的灝二爺。
並沒有準備訓練什麽方陣槍兵,這北方到處都是山脈草原,機動性差的步兵除了堅守外,並不適合小規模的戰爭,至於遭遇戰,弓箭手都是臂力突出的壯漢,扔掉弓箭抽出刀劍,比平常的士兵強力太多了。
“走,去武器作坊瞧瞧,還有其它的作坊,今日統統要看一遍。”
張灝興致高漲,當先朝城寨西北方走去,那裏已經建成若幹個作坊,將來更是會升級為工廠的,所有工匠都是這些年舉族招募而來的匠戶,明朝森嚴的等級制度,無疑為灝二爺輕易招募到大批工匠而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