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秦之磚瓦
關燈
小
中
大
九月,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糧食入倉,出口的貨物也裝上了出海的大船。
而這些產出則是換成了鐵錠、刀箭、大小鐵炮(火炮)、布匹,以及從一船船的新米、腌菜、鹹魚、梅子······這些東西在倭島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半個月之後,戰爭再一次開始了。
倭島的深秋還是比較溫和的,距離下雪還很遠,但是在這個兵強馬壯的時候,這也非常適合發動戰爭的時候。
以關東為核心勢力範圍的源氏和關西為主的平氏,雙方陳兵‘尾張國’,一場新的大戰正在醞釀當中。
不過由於實力的懸殊巨大,即使源氏妄圖‘挾天子而令諸侯’,但他卻沒有想明白這是一個禮樂崩壞的局面,人人問鼎的時期,沒有幾個人會真的在乎倭奴王的死活,相反,只要倭奴王一家全部死絕了,才是大家一起逐鹿的時候。
所以實際上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源氏的實力比不上平氏,甚至要不是有秦人的暗中支持,在一向以荒蕪著稱的‘關東’地區,源氏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來什麽像樣的勢力······
在倭島就要開始嚴酷的戰爭的時候,相隔六七千秦裏之外的大秦,卻是一片的喜慶景象。
秦人踏進新世界已經有六年的光景了,數百萬人踏進了那一片‘原始’的荒原。這些土地,即使他們還長滿了野草和樹木,但他們依舊大大緩解了國內的人口壓力,同時還為國內找到了巨量的工業原料、糧食以及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隨著蒸汽機的興起,大秦社會生產已經漸漸進入了大機器生產的時代。號稱工業奠基標志的輕工業之首——紡織業,也漸漸脫離了原來的手工紡織和風力、水力紡織,這意味著只要原料充足,紡織業的發展將不會在受到地理地勢氣候季節的影響。
不過受限於目前國內的鋼鐵產能,以及鐵路擴張的需求,大多數機械部件能夠有木頭代替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由木頭代替。普通的木料雖然便宜,但是使用成本卻是比較高昂,而高硬度的硬木有比較貴,其價格甚至不比鋼鐵便宜,不過這也不失為一個替代品······
但總的來說,在老燁的推動之下,大秦的機械水平還是達到了一個遠遠領先於世界的水平,按照工業‘母雞’的制造來看,最起碼在機械領域已經有了另一個時空十八世紀的水平。
最起碼‘天工院’當中的各類工業‘母雞’(車床、銑床、鏜床、鉆床、刨床、鍛錘什麽的)是一一具備的,而且還都是不要血本地鋼鐵產物。
上一輩子就是工科狗出身的老燁對於這些東西都非常地熟悉,什麽原理圖、結構圖、結構簡圖之類的東西不知道畫了多少。
雖然數控什麽的他完全不了解,也不太懂(當然了就算是懂也沒啥用),但是金工實習的時候用的可全都是普通的不能夠再普通的老式機床······但就是這些老式的東西,也不是現在就能夠做出來的。
但是現在,就算是那些上輩子早就差不多停產快要淘汰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卻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存在,最起碼人家一臺普通車床的加工精度能夠達到零點零一毫米。
而‘天工院’或者說整個大秦的機床也就是在形狀結構上和他上輩子見過的差不多。內裏面而卻是存在一兩百年的時代差,由於精度方面由於滑臺、滑軌、絲杠什麽的做工精度等級還不夠,也使得這些機床的加工誤差一個比一個大。
也就是鏜床、鉆床的加工精度最高,畢竟這玩意只要加工的時候刀具沒為題加工出來的就沒有啥太大的問題;而像車床、銑床的誤差那就老大了;刨床和銑床更是只能夠憑感覺走······
不過即使是這樣,對於這樣的程度身為這股機械浪潮的推動人的瀛思獨燁也已經非常滿意了。
即使以前大秦的底子本來就不錯,在加上自己領先了好幾個時代的知識,也只能夠提升這麽多了,畢竟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並不多,這些知識技術還是要他們這些‘本時空的土著’自己融會貫通才行。
不過隨著大量生產機械以及上萬臺蒸汽動力機械的普及,帶給大秦的變化以及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以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燒制行業(玻璃瓷器水泥)、造紙印刷業,以及造船業為代表的工業生產開始蓬勃發展。
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極大地壓縮了生產成本,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而且除了‘天工院’內部的高強度的機械生產,以及鐵軌運輸行業需要的大功率蒸汽機之外,民間的小商人也見識到了蒸汽機的好處,大約十馬力的小型化蒸汽機越來越受到民間商人的歡迎。
像‘十馬力’(秦制,)這樣的小型蒸汽機,在新世界尤其受歡迎。
特別是那些擁有數量巨大的土地平原的‘大地主’,普通人耕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還是用自己的牛馬來的合適,但是對於人員稀少的新世界,要經營數百畝的天地,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於是在以皇家為首的‘大秦農牧工商聯盟’就開始在新世界大量使用小型蒸汽機。
耕作、脫粒、裁木、打井、抽水、灌溉、打米磨面等等,一臺機器的效率有時候能夠頂頂替幾十人的工作量。而且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從五馬力的到二十五馬力的都有得選。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十馬力的最受歡迎,這個不大不小的單位比較適合多種工作······
這就叫作擴大內需!或者再淺薄一點,就是‘農、牧、工、商’之間的相互補足。工業的發展使得從事農業、牧業、漁業以及林業等第一產業的人口必然減少,而多出來了一個新興的‘工人’階級,也就是通俗的‘無產者’。
他們的勞動換來的不是最基礎的生活物資,而是不能吃飽穿暖的錢幣,但是這些錢幣卻能夠通過一種叫做‘購買’的行為,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比如說糧食、肉蛋、蔬菜水果······而這又反過來推動了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更新。
在老燁的要求之下,工與農或者工與牧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巨大的剪刀差,大肆收割其中的利潤。普通人或者換一個人也許可以這麽幹,但是他的名字叫做‘瀛思獨燁’,他的身軀是這個國家最高的領導人,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
而他的靈魂則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他的見識已經不是去取金銀能夠限制得了的。於是他選擇盡自己的努力來調和這其中的矛盾,最起碼在他還在的時候不能夠將這個平衡打破······
而除了機械發展十分迅猛之外,在物理、生物、化學、地理這樣的涉及領域更加廣泛的領域,目前發展得仍然十分緩慢。
簡單來說,上輩子老燁上高中的時候,他們的化學老師也只是要求他們會背‘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十六種元素、周期表的變化規律,以及其他集中生活當中常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明明就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但是卻找不到好的解釋方式的問題是十分苦惱的。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空氣當中的主要三種成分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但是當老燁像‘皇家學府’裏面的學生講解了之後,人家就好死不死問了一句:
“老師,你是怎麽知道的呢?”
好吧,問這個問題的一看就是一個不懂事的‘熊孩子’!我,我是怎麽知道?我能夠告訴你是我小學的‘科學’老師告訴我的?!
嗯,從這一點上看,這小子以後一定是一個大科學家!為了表示對善於提出問題、善於思考的人的鼓勵,這個原本就是遺孤的小孩被偉光正(蛋疼)的皇帝賜名為:‘秦瓦’。看起來就像是秦之磚瓦一樣。
沒辦法,教材重新編輯:秦歷XX年XX月XX日,‘大秦皇家學府’榮譽教授、‘天工院’墨學大家XXX,用XX試驗證明了XX氣體的存在,並確定了此種氣體的性質及作用······
而為了保險起見,其他的所有有根沒根、有底沒底,所有新興知識都找了人按了上去,只有是不是這個人,乃至於有沒有這個人都不重要,反正又不要求有人查證,只要有就是證據。
(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這些產出則是換成了鐵錠、刀箭、大小鐵炮(火炮)、布匹,以及從一船船的新米、腌菜、鹹魚、梅子······這些東西在倭島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半個月之後,戰爭再一次開始了。
倭島的深秋還是比較溫和的,距離下雪還很遠,但是在這個兵強馬壯的時候,這也非常適合發動戰爭的時候。
以關東為核心勢力範圍的源氏和關西為主的平氏,雙方陳兵‘尾張國’,一場新的大戰正在醞釀當中。
不過由於實力的懸殊巨大,即使源氏妄圖‘挾天子而令諸侯’,但他卻沒有想明白這是一個禮樂崩壞的局面,人人問鼎的時期,沒有幾個人會真的在乎倭奴王的死活,相反,只要倭奴王一家全部死絕了,才是大家一起逐鹿的時候。
所以實際上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源氏的實力比不上平氏,甚至要不是有秦人的暗中支持,在一向以荒蕪著稱的‘關東’地區,源氏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來什麽像樣的勢力······
在倭島就要開始嚴酷的戰爭的時候,相隔六七千秦裏之外的大秦,卻是一片的喜慶景象。
秦人踏進新世界已經有六年的光景了,數百萬人踏進了那一片‘原始’的荒原。這些土地,即使他們還長滿了野草和樹木,但他們依舊大大緩解了國內的人口壓力,同時還為國內找到了巨量的工業原料、糧食以及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隨著蒸汽機的興起,大秦社會生產已經漸漸進入了大機器生產的時代。號稱工業奠基標志的輕工業之首——紡織業,也漸漸脫離了原來的手工紡織和風力、水力紡織,這意味著只要原料充足,紡織業的發展將不會在受到地理地勢氣候季節的影響。
不過受限於目前國內的鋼鐵產能,以及鐵路擴張的需求,大多數機械部件能夠有木頭代替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由木頭代替。普通的木料雖然便宜,但是使用成本卻是比較高昂,而高硬度的硬木有比較貴,其價格甚至不比鋼鐵便宜,不過這也不失為一個替代品······
但總的來說,在老燁的推動之下,大秦的機械水平還是達到了一個遠遠領先於世界的水平,按照工業‘母雞’的制造來看,最起碼在機械領域已經有了另一個時空十八世紀的水平。
最起碼‘天工院’當中的各類工業‘母雞’(車床、銑床、鏜床、鉆床、刨床、鍛錘什麽的)是一一具備的,而且還都是不要血本地鋼鐵產物。
上一輩子就是工科狗出身的老燁對於這些東西都非常地熟悉,什麽原理圖、結構圖、結構簡圖之類的東西不知道畫了多少。
雖然數控什麽的他完全不了解,也不太懂(當然了就算是懂也沒啥用),但是金工實習的時候用的可全都是普通的不能夠再普通的老式機床······但就是這些老式的東西,也不是現在就能夠做出來的。
但是現在,就算是那些上輩子早就差不多停產快要淘汰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卻依然是遙不可及的存在,最起碼人家一臺普通車床的加工精度能夠達到零點零一毫米。
而‘天工院’或者說整個大秦的機床也就是在形狀結構上和他上輩子見過的差不多。內裏面而卻是存在一兩百年的時代差,由於精度方面由於滑臺、滑軌、絲杠什麽的做工精度等級還不夠,也使得這些機床的加工誤差一個比一個大。
也就是鏜床、鉆床的加工精度最高,畢竟這玩意只要加工的時候刀具沒為題加工出來的就沒有啥太大的問題;而像車床、銑床的誤差那就老大了;刨床和銑床更是只能夠憑感覺走······
不過即使是這樣,對於這樣的程度身為這股機械浪潮的推動人的瀛思獨燁也已經非常滿意了。
即使以前大秦的底子本來就不錯,在加上自己領先了好幾個時代的知識,也只能夠提升這麽多了,畢竟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並不多,這些知識技術還是要他們這些‘本時空的土著’自己融會貫通才行。
不過隨著大量生產機械以及上萬臺蒸汽動力機械的普及,帶給大秦的變化以及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以紡織業、采礦業、冶金業、燒制行業(玻璃瓷器水泥)、造紙印刷業,以及造船業為代表的工業生產開始蓬勃發展。
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極大地壓縮了生產成本,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而且除了‘天工院’內部的高強度的機械生產,以及鐵軌運輸行業需要的大功率蒸汽機之外,民間的小商人也見識到了蒸汽機的好處,大約十馬力的小型化蒸汽機越來越受到民間商人的歡迎。
像‘十馬力’(秦制,)這樣的小型蒸汽機,在新世界尤其受歡迎。
特別是那些擁有數量巨大的土地平原的‘大地主’,普通人耕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當然還是用自己的牛馬來的合適,但是對於人員稀少的新世界,要經營數百畝的天地,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於是在以皇家為首的‘大秦農牧工商聯盟’就開始在新世界大量使用小型蒸汽機。
耕作、脫粒、裁木、打井、抽水、灌溉、打米磨面等等,一臺機器的效率有時候能夠頂頂替幾十人的工作量。而且還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從五馬力的到二十五馬力的都有得選。
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十馬力的最受歡迎,這個不大不小的單位比較適合多種工作······
這就叫作擴大內需!或者再淺薄一點,就是‘農、牧、工、商’之間的相互補足。工業的發展使得從事農業、牧業、漁業以及林業等第一產業的人口必然減少,而多出來了一個新興的‘工人’階級,也就是通俗的‘無產者’。
他們的勞動換來的不是最基礎的生活物資,而是不能吃飽穿暖的錢幣,但是這些錢幣卻能夠通過一種叫做‘購買’的行為,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生活物資的價格上漲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比如說糧食、肉蛋、蔬菜水果······而這又反過來推動了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更新。
在老燁的要求之下,工與農或者工與牧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巨大的剪刀差,大肆收割其中的利潤。普通人或者換一個人也許可以這麽幹,但是他的名字叫做‘瀛思獨燁’,他的身軀是這個國家最高的領導人,是國家名義上的主人。
而他的靈魂則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他的見識已經不是去取金銀能夠限制得了的。於是他選擇盡自己的努力來調和這其中的矛盾,最起碼在他還在的時候不能夠將這個平衡打破······
而除了機械發展十分迅猛之外,在物理、生物、化學、地理這樣的涉及領域更加廣泛的領域,目前發展得仍然十分緩慢。
簡單來說,上輩子老燁上高中的時候,他們的化學老師也只是要求他們會背‘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十六種元素、周期表的變化規律,以及其他集中生活當中常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在這個世界當中,這種明明就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但是卻找不到好的解釋方式的問題是十分苦惱的。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知道空氣當中的主要三種成分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但是當老燁像‘皇家學府’裏面的學生講解了之後,人家就好死不死問了一句:
“老師,你是怎麽知道的呢?”
好吧,問這個問題的一看就是一個不懂事的‘熊孩子’!我,我是怎麽知道?我能夠告訴你是我小學的‘科學’老師告訴我的?!
嗯,從這一點上看,這小子以後一定是一個大科學家!為了表示對善於提出問題、善於思考的人的鼓勵,這個原本就是遺孤的小孩被偉光正(蛋疼)的皇帝賜名為:‘秦瓦’。看起來就像是秦之磚瓦一樣。
沒辦法,教材重新編輯:秦歷XX年XX月XX日,‘大秦皇家學府’榮譽教授、‘天工院’墨學大家XXX,用XX試驗證明了XX氣體的存在,並確定了此種氣體的性質及作用······
而為了保險起見,其他的所有有根沒根、有底沒底,所有新興知識都找了人按了上去,只有是不是這個人,乃至於有沒有這個人都不重要,反正又不要求有人查證,只要有就是證據。
(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