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80章 隱藏人物

關燈
燕王對外稱自己病的快要死了,但是做了一個夢,魂都到了黃泉路上,親爹高祖皇帝帶著岳父大人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昭靖王沐英等等配享太廟的大明開國大將,一路沖殺過來,將他救起。

高祖皇帝托夢給燕王,說如今大明朝廷被奸臣所誤,建文帝被奸臣蒙蔽,奸臣羅織罪名,囚禁五位皇叔、逼死湘王一家,大明皇室怨聲載道,山河搖擺,要他回去鋤奸臣,匡扶正義。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觀是封建社會的主流,燕王要反,不能劍指建文帝,就得拿建文帝的身邊的人開刀。

燕王自稱夢醒之後,立刻腰不痛了,腿不瘸了,口鼻也不歪斜了,一口氣連吃三大碗幹飯了!

誰是奸臣呢?第一個當然是搖旗吶喊一定要削藩的黃子澄和方孝孺等文臣,其次,就是羅織罪名、囚禁皇叔、逼死湘王一家子的曹國公李景隆。

所以燕王打出來的旗號是清君側,鏟除君王身邊的奸臣,解救被蒙蔽的侄兒建文帝,所以叫做“奉天靖難”。

建文帝:我謝謝您了!

建文一年,七月初六,燕王府開始起事,先是砍了建文帝的內應葛誠,然後燕王手下大將張玉、朱能在半夜突然分別進攻北平的九道城門——藩國城池由朝廷軍隊鎮守,燕王府府兵只負責保護王府。

天快亮時,燕王府的府兵奪下八道城門,唯有東直門仍舊負隅頑抗。

正膠著時,老將唐雲卸劍解甲,單槍匹馬進城門,對東直門的守將說:“皇上已經允許藩王各制一方,汝等速速退下!”

守將見老將軍都歸順了燕王府,山窮水盡,天高皇帝遠,沒有救援,所以順著臺階下,全部放下武器投降,歸於燕王府。

於是,天亮的時候,北平的九道城門皆被燕王府所控制,北平城的百姓一夜醒來,這個曾經是前朝都城的古老城市已經變了主人。

不過,對於北平百姓而言,天高皇帝遠,燕王在北方深耕多年,他們把稅收交給了皇帝,但是他們卻把心給了燕王府。

第二天早上,巷子口支起了早點攤子,炸出第一鍋油條,蒸出第一籠包子,用鹵水點出第一鍋豆腐腦,人們起床倒夜壺、買早點,和平時的生活沒有什麽兩樣。

為何?

因為燕王府在燕地有著無與倫比的威望。

北平雖是元朝的都城,且開平王徐達——也就是燕王妃徐氏之父當年第一次北伐攻城之時,元朝皇帝對常勝將軍徐達的威名聞風喪膽,居然對都城都沒有設防,直接帶著後宮嬪妃,文武百官棄城逃跑,奔向草原,真是從那裏來,到那裏去。

而且在逃跑途中把太子買的裏八刺給弄丟了,被大明俘虜,一直到洪武十一年元帝駕崩,洪武帝才把北元太子放回去,和一群皇叔爭奪帝位。洪武帝還真是會調教人,這個回歸的太子絕地求生、一路逆襲諸位皇叔,居然真的殺出重圍,奪到了帝位,成為北元皇帝。直到北元內訌,他被同胞所殺,成吉思汗建立的赫赫有名的黃金家族失去了統治權,從崛起到衰亡,也不足百年時間。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且說徐達攻城,元帝棄城逃跑,徐達不費一兵一卒攻下元朝都城,元朝在徐達手裏覆滅。都城大都因而免於戰火,保持了原狀。

且徐達進城,約法三章,三項紀律八項主意要牢記,手下北伐軍秋毫無犯,違令者斬,愛惜百姓,因而深得北平人民愛戴。

徐達真正實現了兵法中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洪武十三年,燕王帶著燕王妃就藩北平,深得北平百姓歡迎,主要原因是燕王妃徐氏乃徐達的嫡長女。她的父親曾經善待這個城市,百姓認為徐達的女兒也會給這個城市謀福祉。

可是,當燕王夫妻來到這座前朝都城時,這座昔日的都城已經破敗不堪了,早就沒有當年的氣象。

每個國家的都城都是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當然也是財富的中心,由於大明的都城設在南方的應天府,前朝都城一下子喪失了天然優勢,城市gdp急轉而下,加上北元總是擾變,騷擾百姓,掠奪人口和家財,財富得不到保障,有錢人大量南遷,這個城市瀕臨崩盤。

北平百姓迫切期望燕王府能夠讓這座城市起死回生。

所謂餓了三天的橘貓還是胖,爛船還有三斤釘,燕王府沒有辜負百姓的期待,將北平城恢覆了生機。

燕王首先是練兵,守護邊境長城,阻攔北元越境騷擾,搶奪財富。

燕王和岳父徐達一樣,軍紀嚴明,嚴禁騷擾百姓,若在訓練府兵時傷害田地,都會給予翻倍的補償。

燕王軍紀嚴明到什麽地步?曾經有上官貪墨軍士軍餉,被舉報後,燕王扔給被貪墨軍餉的普通士兵一人一把刀,然後又給貪腐的上官一把刀,要他們“公平決鬥”,用實力把自己的軍餉奪回來。

結局當然是上官死在憤怒軍士的亂刀之下,開膛破肚,場面甚是震撼。有了底層軍士的支持,燕王府府兵簡直鐵板一塊,燕王指哪打哪,眼中只有燕王,不曉得朝廷是何物。

軍糧不夠,燕王也不加賦,將糧食問題轉移到百姓身上,他親自脫下盔甲,挽起褲腳,揮著鋤頭和軍隊一起開墾荒地,進行屯田,自給自足。倘若開到肥沃的土地,還會把良田讓給周圍百姓,帶著軍隊去荒地再行開墾,不與民爭利。

燕王府府兵就這樣成了鐵軍,燕王帶領軍隊數次北伐,轉守為攻,終於在洪武二十年取得“金山之役”的勝利,逼盤踞東北的北元大將納哈出投降,燕地邊關從此得到安寧。以前為了逃避戰亂的百姓也紛紛回到故土,重新開始生活。

有了和平,燕地gdp開始回溫,逐年上升,加上以前的根基,這塊被南方成為苦寒之地的東北方有著不輸江南的繁榮。

無能的君王各有不同,換著花樣的敗家,賢明的統治者各個相似。比如都擅長搞水利建設。沐春治理雲南的時候大興水利,修橋鋪路和水渠,這些功績讓他雖死尢生,雲南百姓為他建了祠堂,把他當做神靈膜拜供奉。

燕王和沐春一樣,燕地最重要的河流灤河的河道狹窄,蓄水差,旱季幹到冒煙,顆粒無收,一到雨季就成了大海,淹沒莊稼和房屋,兩岸百姓靠著灤河活著,也深受灤河之苦,這條母親河就像得了失心瘋,好的時候對子女甚是寵愛,一旦發瘋,不是旱就是澇,任由子女活活餓死。

燕王對這條母親河“對癥下藥”,治理灤河,從拓寬河道開始。

燕王拿出了屯田開荒耕地的架勢,再次身先士卒,光著雙腿踏進灤河的淤泥,揮起鐵鍬就開挖,河底的淤泥是最好的肥料,軍隊把淤泥挖上岸後,百姓自發拉到自家田地裏,甚至不少百姓自帶幹糧,下河幫助軍隊擴寬河道。

軍民齊心,灤河這個“瘋母”被治愈了,變得溫柔起來,兩岸變沃野,受益者甚眾。

就這樣,燕王府沒有辜負燕地百姓的期盼,為燕地謀福祉,鎮守大明邊關的九個藩地,燕地無論經濟財力軍力,還是凝聚力向心力都是最強大的。

而且,更要命的是,燕王府還有一個大殺器般的隱藏人物:道衍禪師,一個和尚。

這個和尚還是胡善圍一直崇拜的詩人,他的《獨庵集》裏的詩詞,胡善圍倒背如流。常遇春屠殺蘇州城時,成千上萬的難民朝著臥佛寺奔逃,唯有這個和尚逆流而行,打開寺門營救百姓,也是這個和尚扶起了背著女兒倒地的胡榮,要他去寺廟裏躲避。

史載:“蘇州城破日,常遇春入齊門,所過屠戮殆盡。徐達入閶門,不殺一人。至臥佛寺,兩帥相遇,達始戒遇春勿殺。”

正因這個和尚,七歲的胡善圍才能活下去。

各位看官還記得孝慈皇後下葬孝陵之時,突然風雨大作,道路難行,眼看要誤了下葬的吉時,高祖皇帝氣得要殺人,送葬隊伍裏的高僧宗泐靈機一動,說了四句偈語:“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西方諸佛子,齊送馬如來”的往事嗎?

偈語過後,宗泐帶領手下八大高僧一起念經祈福,也是神了,一通經書過後,雨止雲開,送葬隊伍繼續前行。

高祖皇帝由此平息了怒火,覺得妻子有上天庇佑,便將念經的八個高僧分別指給八個藩王,要他們跟著藩王們回到藩地,建立寺廟,為孝慈皇後祈福。

這其中就有道衍禪師,他被分給了燕王……緣,妙不可言。

道衍禪師就這樣開始了他神奇的從政之路,在跟著燕王啟程去燕地的時候,道衍禪師躊躇滿志,他寫了一首詩《十月一日金陵發船之北平》:

石頭城下水茫茫,獨上官船去遠方。食宿自憐同衛士,衣缽誰笑雜軍裝

夜深多櫓聲搖月,曉冷孤桅影帶霜。歷盡風波難苦際,無愁應只為賓王。

道衍禪師得到了燕王禮遇,這位和尚很少和燕王談經書,他更擅長搞政治,燕王佩服得五體投地,將道衍禪師封為上賓,是燕王府智囊團的核心人物。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召開了“奉天靖難”誓師大會,慷慨激昂的念著道衍禪師操刀的討伐檄文:

“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之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橫起大禍。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後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續無窮。一旦殘滅,黃天後土,實所共鑒。”

燕王一下子把自己說成了孝慈皇後的兒子,這也不算錯,反正從禮法上,所有兒子都是孝慈皇後的兒子。

意思是說,分封諸子,建立藩國是高祖皇帝立的規矩,可是現在奸臣要削藩,這是違背了高祖皇帝的意願啊。皇上被奸臣給蒙蔽了。

“《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道衍禪師把《皇明祖訓》都搬出來了,造反造的有理有據。一下子從倫理上把造反變成了討伐奸臣。

討伐檄文念完了,三軍揮著兵器歡呼,刀槍劍戟震天響,樂極生悲,震動了頭頂的瓦片,只聽見哐當一聲,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燕王的腳邊!

這個……此乃不吉之天象啊!

就當燕王尷尬之時,道衍禪師跑出來鼓掌,“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換下象征親王的綠瓦片,而改換使用天子的黃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規制,太子府還有親王府都用綠瓦,只有皇帝住的地方才能用黃色琉璃瓦。

道衍禪師此言一出,說的很有道理,方才震驚的三軍重振旗鼓,又開始歡呼,大叫“必勝!必勝!”

然而,一片歡呼聲後,突然刮起一陣妖風,原本晴好的天氣立刻黑雲壓城城欲摧!眼瞅著要下大雨了!

燕王:賊老天!你他媽玩我!

剛剛鼓起的士氣頓時再次跌落,道衍禪師又揮著雙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飛龍在天!真龍即將出世!”

也是神了,話音剛落,烏雲大開,太陽重新鉆了出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