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和平條約
關燈
小
中
大
戰爭結束,並不等於與戰爭相關的一切事情都已完結了。
可以說,戰爭結束之後,很多的實質性工作才到了關鍵階段。比如,同盟國集團國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簽署和平條約,成立一個致力於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在協約國集團戰敗國內的駐軍問題,以及為恢覆戰爭所造成的創傷所進行的國際援助。
這些,都需要坐下來談判。
至少,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德國與意大利對帝國單獨接受美國投降非常不滿,也不會立即以武力的方式與帝國對抗。
在這些問題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簽署全面和平條約。
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有爆發,一個關鍵的因數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交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條約,而不是和平條約,從而使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不但沒有得到化解,還變得愈發的激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用上億條性命換來的慘痛教訓。
戰爭不能化解仇恨,只能加深仇恨。要想使世界保持和平,就必須化解仇恨,而只有對等的談判,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仇恨,確保戰後的和平秩序。
據不完全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總共有一億零八百餘萬人喪生!
這其中,人員傷亡最慘重的就是俄羅斯,其總喪生人數為二千六百餘萬。其次是日本,總喪生人數為二千三百餘萬,然後是美國(一千三百餘萬),德國(七百六十餘萬),法國(五百三十餘萬),英國(五百二十餘萬),明帝國(四百六十餘萬),土耳其(四百一十餘萬),西班牙(三百七十餘萬),意大利(一百六十餘萬),另外,其他國家還有近一千四百萬軍民喪生!
當時,全世界的總人口才二十一億出頭!
也就是說,一場戰爭就導致全球超過百分之五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算上傷殘人員的話,則超過了百分之二十!
相對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人員僅三千餘萬,加上傷殘人員都不到一億。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實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教訓最為慘痛的一場戰爭。
戰後,不管是帝國,還是德國,乃至其他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和平的寶貴。
那麽,就必須為確保世界和平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國際機制與國際體系。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化解交戰雙方之間的仇恨。
簽署和平條約,成為了化解仇恨,防止戰爭再度爆發的關鍵因素。當然,和平條約必須通過談判獲得,而和平談判不是投降談判。如果仍然采取以強淩弱的方式進行談判,不但不能化解仇恨,還將激發新的仇恨。
從一開始,帝國就主張通過平等談判的方式來簽署新的和平條約。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眾多國家,包括戰敗國的擁護。因此,從七十八年(46年)六月十日開始,交戰雙方的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就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前期準備會議,就談判內容,以及談判方式進行了商討。
只不過,要想簽署一份對所有國家都平等的和平條約,確實很不現實。
不說別的,就連絕大部分帝國百姓都不支持蕭鼎昆的主張,認為這是蕭鼎昆在故意示弱,是在出賣帝國的利益。按照絕大部分帝國百姓的觀點,帝國用數百萬將士的生命,上千萬官兵的鮮血打贏了這場戰爭,就應該仿照數百年前的做法,消滅所有的敵對國,建立起一個以帝國為中心的新世界,重現當年的輝煌。
可以說,這也是絕大部分帝國百姓的夙願。
問題是,現在的國際環境能夠讓帝國重溫數百年前的美夢嗎?
當年,帝國全球殖民,把所有對手都打趴下的時候,帝國不但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還擁有占世界總量三分之二的強大國力,以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先進技術。可是現在,帝國即便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可帝國的國力在世界總量中僅有近一半的份額,且帝國的技術不再是獨一無二的了。
最重要的是,西方世界早已產生了獨立的民主思想,完成了工業革命,其民族意識已經非常強烈了。如果帝國在此時再次采用幾百年前的霸權手段,結果是再次與整個西方世界對抗,恐怕二十年後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可以說,維護和平,正是確保帝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手段。
在這個問題上,蕭鼎昆看得比誰都長遠。
帝國通過武力,或者說軍事打擊的方式獨霸全球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帝國想繼續保持全球頭號強國的地位,就得通過其他的方式方法來稱霸全世界,而不是利用堅船利炮。因此,確保和平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然,除了帝國內部的問題之外,同盟國集團的矛盾也很大。
比如,德國與意大利就堅決主張將協約國集團的幾個主要戰敗國納入到和平談判的範疇之內,認為作為戰敗國,這些國家沒有資格參加戰後的談判。
顯然,德國與意大利這麽做,就是要破壞以帝國為核心的世界體系,確立第二個核心。
實際上,德國與意大利也清楚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進行和平談判的重要性,不然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單獨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的駐外使節進行秘密接觸,希望通過雙邊和平條約的方式來向對方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對戰敗國產生影響。
只是,任何雙邊和平條約都不可能真正確保世界和平。
很簡單,雙邊和平條約最終必然演變成新的軍事同盟,而新的軍事同盟最終又必然演變成新的國家利益集團,從而再次將世界推入到對抗與戰爭的深淵之中,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在面對德國與意大利的挑釁時,蕭鼎昆采用了“排它原則”。
很簡單,如果德國與意大利與戰敗國簽署雙邊和平條約,帝國就將放棄與簽約國簽署任何與和平有關的條約。同時,帝國緊緊的團結住了土耳其等國家,並且與幾個主要戰敗國進行了聯合談判,為簽署集體和平條約打下了基礎。
在此政策之下,德意的如意算盤迅速落空。
在面對幾乎沒有一個戰敗國願意與之簽訂雙邊和平條約的情況下,德意不得不回到了集體和平條約的框架範圍之內。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戰敗國究竟應該還是不應該在和平條約中獲得相同的地位。
隨著談判深入下去,德意的態度也開始轉變了。
其實,在帝國開出了“高價錢”之後,德意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如果他們不答應給戰敗國在和平條約的範圍內提供同等的地位與待遇,那麽美英等國必然倒向帝國,甚至連法國與西班牙都將轉為親近帝國,疏遠德意。如果再考慮到歐洲幾個戰敗國國內民眾的情緒,德意更不敢隨心所欲的剝奪其基本權利。
和平條約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涉及的範圍。
最初的時候,蕭鼎昆希望將和平條約變成一份永久性的,且能夠用來維持世界和平的基礎性集體條約。但是到後來,蕭鼎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非常不現實。在帝國與德國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通過一紙條約來確保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另外,如果將太多的國家牽扯進來,必然使該條約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孕育的溫床。
因此,這份和平條約只針對以往的矛盾,而不針對今後的沖突。
也就是說,和平條約從根本上解決了交戰雙方在本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敵對關系,只用來修覆遭到破壞的關系,而不是為今後的和平發展提供基礎。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涉及到了交戰雙方數十個國家的和平條約逐漸失色。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能夠簽署一份集體和平條約,化解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也算得上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在德國不願意放棄成為世界大國,帝國又不願意在戰後面對一個新的對手的情況下,國家間的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因此任何形式的和平條約都不足以確保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從根源上來講,只要東西方文明的矛盾沒有消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和平。
而要真正的消除東西方文明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除了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之外,還需要更多的相互交流與相互理解,需要帝國從根本上放棄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時也需要德國等西方國家從根本上放棄挑戰帝國的思想。
顯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是帝國主導的東方世界,還是由德國領軍的西方世界,都不可能在立即放下數百年來的矛盾與仇恨,以世界大一統的廣闊胸襟來迎接未來的世界,來塑造未來的和平與繁榮。
當和平條約無法成為保護世界和平的基礎性文件後,蕭鼎昆只能退而求起次,把重點放在了成立一個用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性機構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可以說,戰爭結束之後,很多的實質性工作才到了關鍵階段。比如,同盟國集團國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簽署和平條約,成立一個致力於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在協約國集團戰敗國內的駐軍問題,以及為恢覆戰爭所造成的創傷所進行的國際援助。
這些,都需要坐下來談判。
至少,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德國與意大利對帝國單獨接受美國投降非常不滿,也不會立即以武力的方式與帝國對抗。
在這些問題中,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簽署全面和平條約。
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有爆發,一個關鍵的因數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交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條約,而不是和平條約,從而使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不但沒有得到化解,還變得愈發的激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用上億條性命換來的慘痛教訓。
戰爭不能化解仇恨,只能加深仇恨。要想使世界保持和平,就必須化解仇恨,而只有對等的談判,才能從根本上化解仇恨,確保戰後的和平秩序。
據不完全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總共有一億零八百餘萬人喪生!
這其中,人員傷亡最慘重的就是俄羅斯,其總喪生人數為二千六百餘萬。其次是日本,總喪生人數為二千三百餘萬,然後是美國(一千三百餘萬),德國(七百六十餘萬),法國(五百三十餘萬),英國(五百二十餘萬),明帝國(四百六十餘萬),土耳其(四百一十餘萬),西班牙(三百七十餘萬),意大利(一百六十餘萬),另外,其他國家還有近一千四百萬軍民喪生!
當時,全世界的總人口才二十一億出頭!
也就是說,一場戰爭就導致全球超過百分之五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算上傷殘人員的話,則超過了百分之二十!
相對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人員僅三千餘萬,加上傷殘人員都不到一億。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實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教訓最為慘痛的一場戰爭。
戰後,不管是帝國,還是德國,乃至其他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和平的寶貴。
那麽,就必須為確保世界和平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國際機制與國際體系。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化解交戰雙方之間的仇恨。
簽署和平條約,成為了化解仇恨,防止戰爭再度爆發的關鍵因素。當然,和平條約必須通過談判獲得,而和平談判不是投降談判。如果仍然采取以強淩弱的方式進行談判,不但不能化解仇恨,還將激發新的仇恨。
從一開始,帝國就主張通過平等談判的方式來簽署新的和平條約。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眾多國家,包括戰敗國的擁護。因此,從七十八年(46年)六月十日開始,交戰雙方的數十個國家的代表就在瑞士的日內瓦召開了第一次前期準備會議,就談判內容,以及談判方式進行了商討。
只不過,要想簽署一份對所有國家都平等的和平條約,確實很不現實。
不說別的,就連絕大部分帝國百姓都不支持蕭鼎昆的主張,認為這是蕭鼎昆在故意示弱,是在出賣帝國的利益。按照絕大部分帝國百姓的觀點,帝國用數百萬將士的生命,上千萬官兵的鮮血打贏了這場戰爭,就應該仿照數百年前的做法,消滅所有的敵對國,建立起一個以帝國為中心的新世界,重現當年的輝煌。
可以說,這也是絕大部分帝國百姓的夙願。
問題是,現在的國際環境能夠讓帝國重溫數百年前的美夢嗎?
當年,帝國全球殖民,把所有對手都打趴下的時候,帝國不但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還擁有占世界總量三分之二的強大國力,以及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先進技術。可是現在,帝國即便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可帝國的國力在世界總量中僅有近一半的份額,且帝國的技術不再是獨一無二的了。
最重要的是,西方世界早已產生了獨立的民主思想,完成了工業革命,其民族意識已經非常強烈了。如果帝國在此時再次采用幾百年前的霸權手段,結果是再次與整個西方世界對抗,恐怕二十年後就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了!
可以說,維護和平,正是確保帝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手段。
在這個問題上,蕭鼎昆看得比誰都長遠。
帝國通過武力,或者說軍事打擊的方式獨霸全球的時代已經過去,如果帝國想繼續保持全球頭號強國的地位,就得通過其他的方式方法來稱霸全世界,而不是利用堅船利炮。因此,確保和平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然,除了帝國內部的問題之外,同盟國集團的矛盾也很大。
比如,德國與意大利就堅決主張將協約國集團的幾個主要戰敗國納入到和平談判的範疇之內,認為作為戰敗國,這些國家沒有資格參加戰後的談判。
顯然,德國與意大利這麽做,就是要破壞以帝國為核心的世界體系,確立第二個核心。
實際上,德國與意大利也清楚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進行和平談判的重要性,不然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單獨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的駐外使節進行秘密接觸,希望通過雙邊和平條約的方式來向對方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對戰敗國產生影響。
只是,任何雙邊和平條約都不可能真正確保世界和平。
很簡單,雙邊和平條約最終必然演變成新的軍事同盟,而新的軍事同盟最終又必然演變成新的國家利益集團,從而再次將世界推入到對抗與戰爭的深淵之中,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在面對德國與意大利的挑釁時,蕭鼎昆采用了“排它原則”。
很簡單,如果德國與意大利與戰敗國簽署雙邊和平條約,帝國就將放棄與簽約國簽署任何與和平有關的條約。同時,帝國緊緊的團結住了土耳其等國家,並且與幾個主要戰敗國進行了聯合談判,為簽署集體和平條約打下了基礎。
在此政策之下,德意的如意算盤迅速落空。
在面對幾乎沒有一個戰敗國願意與之簽訂雙邊和平條約的情況下,德意不得不回到了集體和平條約的框架範圍之內。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戰敗國究竟應該還是不應該在和平條約中獲得相同的地位。
隨著談判深入下去,德意的態度也開始轉變了。
其實,在帝國開出了“高價錢”之後,德意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如果他們不答應給戰敗國在和平條約的範圍內提供同等的地位與待遇,那麽美英等國必然倒向帝國,甚至連法國與西班牙都將轉為親近帝國,疏遠德意。如果再考慮到歐洲幾個戰敗國國內民眾的情緒,德意更不敢隨心所欲的剝奪其基本權利。
和平條約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涉及的範圍。
最初的時候,蕭鼎昆希望將和平條約變成一份永久性的,且能夠用來維持世界和平的基礎性集體條約。但是到後來,蕭鼎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非常不現實。在帝國與德國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通過一紙條約來確保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另外,如果將太多的國家牽扯進來,必然使該條約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孕育的溫床。
因此,這份和平條約只針對以往的矛盾,而不針對今後的沖突。
也就是說,和平條約從根本上解決了交戰雙方在本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敵對關系,只用來修覆遭到破壞的關系,而不是為今後的和平發展提供基礎。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涉及到了交戰雙方數十個國家的和平條約逐漸失色。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能夠簽署一份集體和平條約,化解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也算得上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在德國不願意放棄成為世界大國,帝國又不願意在戰後面對一個新的對手的情況下,國家間的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因此任何形式的和平條約都不足以確保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從根源上來講,只要東西方文明的矛盾沒有消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和平。
而要真正的消除東西方文明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除了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之外,還需要更多的相互交流與相互理解,需要帝國從根本上放棄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時也需要德國等西方國家從根本上放棄挑戰帝國的思想。
顯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是帝國主導的東方世界,還是由德國領軍的西方世界,都不可能在立即放下數百年來的矛盾與仇恨,以世界大一統的廣闊胸襟來迎接未來的世界,來塑造未來的和平與繁榮。
當和平條約無法成為保護世界和平的基礎性文件後,蕭鼎昆只能退而求起次,把重點放在了成立一個用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性機構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