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綜合條文 (1)

關燈
第二十一條

在本條約有效期限內,任何簽約國如果受其國家所面臨局勢之影響,出於國家安全角度的考慮而要求增加海軍軍力,則其餘簽約國應舉行會晤以討論修改條約相關條文的問題,並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制訂本條約修正案。

考慮到未來工業技術和科學的發展,合眾國(美國)在征求本條約其他簽約國意見後,將在本條約簽訂生效八年後,召開簽約國全體會議,考慮各方面變化,作出修改,使本條約適應此時之形勢。

第二十二條

無論何時,本條約任何簽約國之一如果處於戰爭狀態,且該戰爭的進程業已影響到作為該國國家安全保證的海軍軍力,則該國可以在通知本條約其他簽約國之後,在戰爭期間暫時終止執行本條約,但條約第一章第九條和第十三條除外。該國需向其他簽約國提出按照當時的緊急狀態需要擱置履行本條約的通知。其餘簽約過需要進行磋商,對條約中涉及自身的條款的變動和修改取得一致意見。如果這樣的磋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見,則任何一簽約國,在通知其他簽約國後,根據本國利益需要,亦可宣告在戰爭持續期間暫時終止執行本條約。但條約第一章第九和第十三條除外。

在停止執行條約期間,各簽約國應及時進行會晤和磋商,就該條約中有何項內容需作出修改進行協商。

第二十三條

本條約的有效期到1936年(明歷五百六十八年)8月8日位置。如果在條約有效期滿前兩年之內,沒有任何一個簽約國通知其他各方,要求最終終止本條約,則本條約有效期滿之後仍然有效,直到任何一簽約國提出聲明廢止該條約的意願滿兩年為止。此時該條約將被視作經過所有簽約國同意而宣告廢止。該聲明應該以書面形式提交給美利堅合眾國政府,之後將該聲明的可靠穩妥之抄件送交其他簽約國,並註明收到該聲明的確切時間。該聲明在被正式提交並評估之後,即從該日期起宣告生效。如果該聲明是由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提出,則該聲明應被提交給各簽約國駐華盛頓的外交代表。此聲明在被正式提交並評估之後,即從被提交給簽約國外交代表的日期起宣布生效。

在該聲明被提交之後一年之內,各簽約國應進行會晤。

第二十四條

本條約將被各簽約國按照與其本國正式立法相同的地位對待,在被所有簽約國正式批準後生效。該條約的正式批準工作應在華盛頓盡快進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應該向其他各簽約國提交本條約的正式副本。

本條約的法文、英文本和漢文本擁有同等效力,應本美國政府妥善保存於美國政府檔案館中,本條約的副本應及時提交給各簽約國政府。

前述全權代表處於彼此信任,特簽署此條約。

公元1921年(明歷五百五十三年)8月8日簽訂於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城。

戰前帝國主要戰艦年表(戰列艦篇)

戰列艦:

“戰列”一詞來源於風帆時代的“線列戰術”。

隨著火藥在戰爭中的推廣與應用,火炮逐漸成為了海戰的主要武器,炮戰取代了接舷戰,成為了海戰的主要形式。

風帆時代,戰艦上的火炮均置於兩舷,炮口指向側面。為最大限度的發揮火炮的威力,戰艦在交戰時,均需將側舷對準敵艦。為集中發揮艦隊的戰鬥力,戰艦以線列編隊。參加艦隊決戰,並且發揮重大作用的“主力艦”即為“戰列艦”。

憲宗皇帝年間,帝國海軍首次對“戰列艦”進行了明確定義。

按照當時的標準,只有裝備了重型火炮,且火炮數量超過六十門,用有三層火炮甲板的戰艦才能稱為“戰列艦”,並且擔任艦隊決戰的主力。

進入蒸汽時代之後,設置於戰艦側舷的火炮逐漸被炮塔所取代。

“戰列艦”的不但沒有因此被淘汰,反而逐漸成為了海戰中的絕對主力。“線列戰術”進一步發展,在艦隊決戰中,戰列艦仍然是絕對主力。

在無畏艦之前,世界各國的戰列艦都裝備有兩種,甚至三種口徑的主炮。

當時,帝國海軍對“戰列艦”重新定義。

裝備有重型火炮,且配備的裝甲能在常規交戰距離之內抵擋主自身主炮發射的炮彈,在艦隊決戰中擔任主力的戰艦才能稱為“戰列艦”。

隨著火炮、彈藥、裝甲技術的提高,二級主炮逐漸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明歷五百三十年(公元1898年),帝國海軍首先提出建造撤消二級主炮,統一主炮口徑,用統一配備的副炮取代其他火炮,裝甲能在一定範圍內抵擋住自身主炮發射的炮彈,具有全方向交戰能力的戰列艦。

這就是“無畏艦”的基本設計概念。

隨後,帝國海軍開始轉型。

新一代海上霸主就此誕生,新的海戰時代也就此到來。

無畏級:

“無畏”號:明歷五百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八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六日下水,十二月十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在太平洋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返回江南造船廠,進行唯一次大規模改進,錯過了於次年五月爆發的“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無畏”號退役,次年五月出售解體。

作為現代戰列艦的“鼻祖”,“無畏”號開辟了一個海戰時代。只不過,從更嚴格的意義上講,“無畏”號只是一艘帶有嚴重實驗性質的戰艦,並無優秀的戰鬥表現。

洞庭湖級(湖甲級):

“洞庭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七月十五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在太平洋活動。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江南造船廠,進行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一月返回艦隊,隨後在“爪哇海戰”中戰沈。

“大通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一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隨即奔赴北大西洋戰場。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大連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二月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奔赴北大西洋。後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萬子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三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受重創後,返回直布羅陀要塞進行簡單修理。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八日,在返回帝國,途徑亞松森島時傾覆沈沒。

該級戰列艦開創了帝國海軍主力艦“批量建造”的先河,並且為後來批量建造各級主力艦提供了大量的借鑒。另外,該級主力艦在第一次大戰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只是到大戰爆發時,其性能以嚴重落後,在強大的敵艦面前幾無招架之力。

太湖級(湖乙級):

“太湖”號:明歷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五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六月二十一日下水,十月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奔赴北大西洋。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鄱陽湖”號:明歷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二十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六月十四日下水,十月十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後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洪湖”號:明歷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十五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一日下水,十一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遭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十一日回到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十個月的大修與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四月八日重新服役,隨即參加“爪哇海戰”,並戰沈。

“青海湖”號:明歷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九月十二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八日下水,十二月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該艦因訓練操作不當,導致鍋爐爆炸,隨後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大修與改進,錯過了遠征北大西洋的機會。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在“爪哇海戰”中遭受重創,隨後再次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大修與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青海湖”號解除武裝,成為帝國海軍訓練艦。該艦也是帝國海軍前三級九艘無畏艦中,除帶有試驗性質的“無畏”號之外,唯一幸存到戰後的戰艦。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太湖”級只是“洞庭湖”級的翻版,除了某些細節設計上的差別之外,兩級主力艦的主要技術與性能指標基本上沒有區別。

因為“鄱陽湖”號比“太湖”號早八日服役,所以該級戰列艦也被稱為“鄱陽湖”級。

興凱湖級(湖丙級):

“興凱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七月一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八日下水,九月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北海”號(“貝加爾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四月十七日下水,九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活動。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八個月的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共發射三百三十六發主炮炮彈,重創美海軍“猶他”號戰列艦。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退役,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呼倫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五月十一日下水,十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造重創,返回直布羅陀要塞途中沈沒。

“滇池”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六月七日下水,十月三十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活動。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九個月的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在擊沈英國柏勒羅豐級“魯莽”號,重創“華麗”號與“柏勒羅豐”號之後戰沈。後來,該艦被追授“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這也是整個大戰期間,唯一在戰沈後被追授最高榮譽勳章的戰艦。

“烏倫古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十一日下水,十二月二十四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八個月的改進。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二月,在訓練中與裝甲巡洋艦“南通”號相撞,艦艏嚴重受損,被迫接受為期十個月的大修,錯過了“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退役,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該艦也是帝國所有在一戰前建成服役的戰列艦中,唯一沒有參加過重大海戰的戰艦。

“巢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十五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一日下水,十一月三十日建成,編入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八個月的改進。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重創日本“攝津”號戰列艦。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表現英勇,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退役,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紮陵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戰沈。

“伊犁湖”號(“巴爾喀什湖”號):明歷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三十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九月十一日下水,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二十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九個月的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表現優異,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條約規定,該艦退役,並於兩年後出售拆解。

興凱湖級戰列艦在帝國早期四級戰列艦中,建造數量最多,性能最先進,戰場表現最為活躍。其中“滇池”號與“巢湖”號的表現最為搶眼。隨著大量新技術,以及新設計的出現,興凱湖級戰列艦成為了帝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批無畏艦。

泰山級(五岳級):

“泰山”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下水,次年八月九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擊沈日本“河內”號戰列艦,重創“比睿”號戰列巡洋艦,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擊沈英國“海王”號戰列艦,榮獲“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十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全面改進。明歷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3年)八月九日,服役滿二十五年的當日,該艦光榮退役封存。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重新服役,在接受為期八個月的改進之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衡山”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九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水,次年九月十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擊沈美國“密歇根”號戰列艦,重創“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之後,被魚雷擊沈。

“華山”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一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二月十五日下水,次年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回到帝國,接受為期半年的大修與改進。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擊沈美國“北達科他”號戰列艦,重創日本“金剛”號戰列巡洋艦,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十月,返回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全面改進。明歷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3年)八月二十二日,服役滿二十五年的當天,該艦光榮退役封存。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重新服役,在接受為期一年的改進之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恒山”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八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一月三日下水,十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與姊妹艦“泰山”號聯手重創日本“比睿”號戰列巡洋艦,並擊沈一艘日本裝甲巡洋艦,榮獲“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遭受重創。同年十一月,該艦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此後,該艦一直作為帝國海軍新技術實驗艦在海軍中服役。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該艦作為帝國海軍最先完成動員的主力艦之一,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嵩山”號:明歷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八月八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二十九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參加“馬羅基海戰”。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獅城,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同年十二月,返回高雄造船廠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大修。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重創數艘敵艦,並且在艦隊撤退時擔任後衛,表現英勇,擊沈敵三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榮獲“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明歷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服役滿二十五年的當天,該艦光榮退役封存。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完成改進之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在帝國海軍中,五艘“泰山”級戰列艦屬於軍備競賽的急切需要,以及新技術誕生前,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過渡型戰艦,但是五艘戰艦在戰爭中的表現都非常優秀,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沈的“衡山”號之外,另外四艘都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

昆侖山級:

“昆侖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四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四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先後重創美國“特拉華”號戰列艦,英國“大力神”號戰列艦。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在保衛直布羅陀要塞的“休達海戰”中,擊沈法國“法蘭西”號戰列艦,重創西班牙“海梅一世”號戰列艦。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並且擔任艦隊旗艦。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擔任第三分艦隊旗艦,戰沈。

“長白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十一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九月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一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重創日本“扶桑”號與“山城”號戰列艦,擊沈日本兩艘裝甲巡洋艦。同年十一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大修。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三月,返回大連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為帝國海軍急先鋒,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祁連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十五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九月三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二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並且擔任遠征艦隊旗艦。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參加“馬羅基海戰”。十二月參加“休達海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該艦一直以直布羅陀要塞為母港,在北大西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五月,回到廣州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六十七年(公元1935年),在直布羅陀港接受為期八個月的第二次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巴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九日在青島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二十三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因錯誤轉向,遭到三艘敵艦的集中轟擊,遭受重創。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在返航途徑亞松森島時沈沒。

“武夷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五月一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九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因為跟隨“大巴山”號進行錯誤轉向,遭到兩艘敵艦集中轟擊,失去動力,後被己方驅逐艦用魚雷擊沈。

“阿尼馬卿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七月二十一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八月九日服役,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重創日本“霧島”號戰列巡洋艦。十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大修。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先重創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再擊沈美國“亞利桑那”號戰列艦,隨後被美國“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重創。明歷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六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為帝國海軍急先鋒,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岷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三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五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八月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為掩護“武夷山”號,該艦遭到數艘敵艦集中轟擊後沈沒。該艦也是“馬羅基海戰”中,帝國海軍戰沈的第一艘戰列艦。後來,該艦被追授“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

“唐古拉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十七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七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九月十三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在“馬羅基海戰”中,為掩護“大巴山”號,該艦脫離編隊,遭到敵艦圍攻,中五條魚雷,在“岷山”號沈沒之後約十五分鐘戰沈。後來,該艦被追授“帝國海軍集體榮譽勳章”。

“天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青島造船廠動工建造,次年十一月十一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九月二十一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協助姊妹艦“阿尼馬卿山”號重創日本“霧島”號戰列巡洋艦。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昆侖山”號戰沈後,擔任第三分艦隊旗艦,並且重創日本“日向”號戰列艦,後被“伊勢”號重創。年底,返回青島造船廠,進行大修。明歷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三月,再次返回青島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的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為帝國海軍急先鋒,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興安嶺”號:明歷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一日在高雄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八日下水,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十月二十七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歷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編入帝國遠征艦隊,先後參加“馬羅基海戰”與“休達海戰”,並且擊沈意大利“加富爾公爵”號與“萊昂納多·達芬奇”號戰列艦。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國,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重創日本“榛名”號戰列巡洋艦。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明歷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四月,返回高雄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昆侖級是帝國海軍歷史上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現代戰列艦,該艦采用了大量新技術與新工藝,在設計上也相當出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世界各國建造的戰列艦中性能最好的。正是如此,十艘昆侖級戰列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撐起了帝國海軍的脊梁,不管在北大西洋,還是西太平洋,該級戰艦都非常活躍。一戰後,僅存的五艘該級戰艦繼續服役,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有不俗的表現。

秦嶺級(甲型):

“秦嶺”號: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三日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月八日下水,次年四月七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動。明歷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參加“與論島海戰”,在“長白山”號聯手重創日本“扶桑”號與“山城”號戰列艦之後,舵機被毀,被迫提前撤出戰鬥。明歷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參加“爪哇海戰”,在與美國“密西西比”號的第三輪交手中,舵機再次被毀,被迫撤出戰鬥。明歷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廠,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大修與全面改進。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別山”號:明歷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八日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三日下水,次年五月三日建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