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文種空墓
關燈
小
中
大
李巖料定,如果他爹李崇明或安柔有問題,甚至兩人都是日本間諜,那麽只要李巖一出山谷,山外的日本人就會得到那最後兩個劍冢的具體位置,從而把所有七只劍冢中的古劍盜竊一空。
日本人侵占了華東大部分地區,在他們勢力控制範圍內,想弄到那幾把價值連城的青銅越王古劍並不是難事,李巖也沒這個實力去阻止,因此,李巖並不是想得到最後兩個劍冢中的青銅越王古劍,他心急如焚的是,他必須在日本人下手前,搶先一步得到最後兩個神秘陶器的形狀和數據,雖然此刻他並不清楚神秘陶器到底有什麽作用。
自然,他不可能輕易把這個秘密告訴劉一手,這並不是他不信任劉一手,而是他明白,這個秘密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洩露的危險,李巖決不願意大意失荊州。
劉一手這時也明白了李巖為啥讓他把劍拿出劍冢而且還有高舉著觀察一會的原因了,李巖如所料不差,那他們雖然沒有留意到有人暗中跟蹤他們,但他們身後肯定有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在註視著他們。只要李巖還不完全解開所謂吳越大墓的秘密,那他對日本人還是有用處的,日本人就不會輕易對他和劉一手動手。
可是,如果李巖找不到最後兩個劍冢,那他對日本人也失去了意義,這同樣很危險。可他如果要敢帶走劍冢中的古劍,日本人必然急紅了眼,會立即對李巖下手,奪走那些稀世古劍。
李巖取出古劍在空中比劃著,就是做給暗中盯住他們的日本人看的,讓日本人覺得李巖的探寶還是蠻有成效的,會留著李巖讓他給日本人找出更多的寶藏;把古劍又放回劍冢中,就是讓日本人覺得那些青銅越王劍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從而放棄對李巖和劉一手痛下殺手的念頭。
雖然李巖的身手不錯,劉一手也很機靈,可血肉之軀怎麽會敵得過日本間諜的現代化武器?想明白這一層,劉一手除了更佩服李巖外,同時也為自己僥幸撿得一條性命而背心涼嗖嗖的。
得到了七只神秘陶器的尺寸後,李巖已經盡數毀了那些小陶器。在把這個小秘密深藏於己心後,李巖安心來到紹興,倒不是真的敷衍李崇明和安柔,而是他真動了好奇心,想查找文種墓,從中發現有關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一些秘密。
他斷定真正的文種墓應該不是越王勾踐公開厚葬文種的那座墓,可李巖又無法找到真正的文種墓,所以他決定先去探尋那座被世人所熟知的文種墓。
《越絕書》上記載,文種伏劍而亡後,被越王勾踐下旨在種山上厚葬。“種山者,句踐所葬大夫種也。樓船卒二千人,鈞足羨,葬之三蓬下。種將死,自策:‘後有賢者,百年而至,置我三蓬,自章後世。’句踐葬之,食傳三賢。”
各種史書上也明確記載,種山因文種下葬於此而得名,時間一久,因方言關系,被許多人也誤會成是‘重山’,又因種山在越王勾踐城的西面,因此又被當年的會稽人(即今紹興)稱為‘西山’。後因南宋期間在紹興設紹興府,故又稱種山為‘府山’,這一名稱一直沒用至今。讓人驚訝的是,到了清代因康熙皇帝南巡曾駐蹕於此,府山又更名為‘興隆山’,這一稱謂倒很少讓後人所用。
府山,位於紹興市區西北部,系一處崛起於平原上的侏羅紀凝灰巖孤丘,呈西南-東北走向。李巖在山腳下仰視府山,見它周長不過一公裏,最高峰海拔也不足百米,心中大感驚訝,感嘆傳聞中赫赫有名的一代名臣文種安葬地竟然如此渺小。
《越中雜識?陵墓》書中記載:“越大夫文種墓,在臥龍山。種伏劍死,越人哀之,葬於山之北麓,潮水至,失其屍。今北麓有坎,相傳即種葬處。”
雖然文種墓被毀,可李巖和劉一手卻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了一座簇新的文種墓。李巖看墓前的碑文,這才知道這是日本人沒打來前,時任國民政府紹興縣長的賀揚靈因慕文種英名而拔款重修的文種墓,並親撰墓碑。
劉一手聽李巖向他敘說了史載和親眼看到了碑文後,不覺悵然若失。這座文種墓對他和李巖還有意義嗎?不要說墓中的陪葬品和文種的屍骨了,就算是衣冠冢也算不上。
李巖卻嘴角露出神秘的笑容,而且頗為得意。劉一手大惑不解,追問原因,李巖這才嘿嘿一聲道:“劉一手,我在安吉山谷中早就推測了,文種墓可能就是掩世人耳目的,當年文種死後,根本就沒葬在這府山墓中。”
劉一手大感不解,可又立即興奮了起來。李巖指著墓碑上的文字道:“劉一手,既然當年越王勾踐下旨厚葬文種,那這文種墓能修得如此差勁嗎?怎麽能讓一場潮水沖毀?”
劉一手楞了下笑道:“李巖,我原來只聽說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一直覺得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在聽你講了那麽多故事後,才知他是一個心胸狹小的人。嘿嘿,只怕越王勾踐嘴上說厚葬文種,私下卻舍不得錢銀,匆匆挖了個坑敷衍一下罷了。”
李巖笑著點了點頭,接著又道:“一場潮水就沖毀了文種墓,而且沖走了他的屍身,這也太過滑稽了。我現在更敢肯定了,這墓根本就是一個空穴,裏面不可能有文種的屍骨。我原來以為是文種的家人偷偷把文種屍身葬到了別處,還一直擔心我這個猜想不靠譜,因為越王猜忌心重,他怎麽可能沒有耳目監視文種府上一切呢?嘿嘿,現在我明白了,定是當年越王勾踐巴不得文種家人這麽做,暗中還配合了他家人呢!”
劉一手不解,李巖又道:“越王勾踐暗中逼死了文種,表面上又要假惺惺厚葬文種,這是做給天下百姓看的,其實他哪肯讓文種真的葬於府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日本人侵占了華東大部分地區,在他們勢力控制範圍內,想弄到那幾把價值連城的青銅越王古劍並不是難事,李巖也沒這個實力去阻止,因此,李巖並不是想得到最後兩個劍冢中的青銅越王古劍,他心急如焚的是,他必須在日本人下手前,搶先一步得到最後兩個神秘陶器的形狀和數據,雖然此刻他並不清楚神秘陶器到底有什麽作用。
自然,他不可能輕易把這個秘密告訴劉一手,這並不是他不信任劉一手,而是他明白,這個秘密多一人知道就多一分洩露的危險,李巖決不願意大意失荊州。
劉一手這時也明白了李巖為啥讓他把劍拿出劍冢而且還有高舉著觀察一會的原因了,李巖如所料不差,那他們雖然沒有留意到有人暗中跟蹤他們,但他們身後肯定有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在註視著他們。只要李巖還不完全解開所謂吳越大墓的秘密,那他對日本人還是有用處的,日本人就不會輕易對他和劉一手動手。
可是,如果李巖找不到最後兩個劍冢,那他對日本人也失去了意義,這同樣很危險。可他如果要敢帶走劍冢中的古劍,日本人必然急紅了眼,會立即對李巖下手,奪走那些稀世古劍。
李巖取出古劍在空中比劃著,就是做給暗中盯住他們的日本人看的,讓日本人覺得李巖的探寶還是蠻有成效的,會留著李巖讓他給日本人找出更多的寶藏;把古劍又放回劍冢中,就是讓日本人覺得那些青銅越王劍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從而放棄對李巖和劉一手痛下殺手的念頭。
雖然李巖的身手不錯,劉一手也很機靈,可血肉之軀怎麽會敵得過日本間諜的現代化武器?想明白這一層,劉一手除了更佩服李巖外,同時也為自己僥幸撿得一條性命而背心涼嗖嗖的。
得到了七只神秘陶器的尺寸後,李巖已經盡數毀了那些小陶器。在把這個小秘密深藏於己心後,李巖安心來到紹興,倒不是真的敷衍李崇明和安柔,而是他真動了好奇心,想查找文種墓,從中發現有關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一些秘密。
他斷定真正的文種墓應該不是越王勾踐公開厚葬文種的那座墓,可李巖又無法找到真正的文種墓,所以他決定先去探尋那座被世人所熟知的文種墓。
《越絕書》上記載,文種伏劍而亡後,被越王勾踐下旨在種山上厚葬。“種山者,句踐所葬大夫種也。樓船卒二千人,鈞足羨,葬之三蓬下。種將死,自策:‘後有賢者,百年而至,置我三蓬,自章後世。’句踐葬之,食傳三賢。”
各種史書上也明確記載,種山因文種下葬於此而得名,時間一久,因方言關系,被許多人也誤會成是‘重山’,又因種山在越王勾踐城的西面,因此又被當年的會稽人(即今紹興)稱為‘西山’。後因南宋期間在紹興設紹興府,故又稱種山為‘府山’,這一名稱一直沒用至今。讓人驚訝的是,到了清代因康熙皇帝南巡曾駐蹕於此,府山又更名為‘興隆山’,這一稱謂倒很少讓後人所用。
府山,位於紹興市區西北部,系一處崛起於平原上的侏羅紀凝灰巖孤丘,呈西南-東北走向。李巖在山腳下仰視府山,見它周長不過一公裏,最高峰海拔也不足百米,心中大感驚訝,感嘆傳聞中赫赫有名的一代名臣文種安葬地竟然如此渺小。
《越中雜識?陵墓》書中記載:“越大夫文種墓,在臥龍山。種伏劍死,越人哀之,葬於山之北麓,潮水至,失其屍。今北麓有坎,相傳即種葬處。”
雖然文種墓被毀,可李巖和劉一手卻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了一座簇新的文種墓。李巖看墓前的碑文,這才知道這是日本人沒打來前,時任國民政府紹興縣長的賀揚靈因慕文種英名而拔款重修的文種墓,並親撰墓碑。
劉一手聽李巖向他敘說了史載和親眼看到了碑文後,不覺悵然若失。這座文種墓對他和李巖還有意義嗎?不要說墓中的陪葬品和文種的屍骨了,就算是衣冠冢也算不上。
李巖卻嘴角露出神秘的笑容,而且頗為得意。劉一手大惑不解,追問原因,李巖這才嘿嘿一聲道:“劉一手,我在安吉山谷中早就推測了,文種墓可能就是掩世人耳目的,當年文種死後,根本就沒葬在這府山墓中。”
劉一手大感不解,可又立即興奮了起來。李巖指著墓碑上的文字道:“劉一手,既然當年越王勾踐下旨厚葬文種,那這文種墓能修得如此差勁嗎?怎麽能讓一場潮水沖毀?”
劉一手楞了下笑道:“李巖,我原來只聽說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一直覺得他是了不起的英雄,在聽你講了那麽多故事後,才知他是一個心胸狹小的人。嘿嘿,只怕越王勾踐嘴上說厚葬文種,私下卻舍不得錢銀,匆匆挖了個坑敷衍一下罷了。”
李巖笑著點了點頭,接著又道:“一場潮水就沖毀了文種墓,而且沖走了他的屍身,這也太過滑稽了。我現在更敢肯定了,這墓根本就是一個空穴,裏面不可能有文種的屍骨。我原來以為是文種的家人偷偷把文種屍身葬到了別處,還一直擔心我這個猜想不靠譜,因為越王猜忌心重,他怎麽可能沒有耳目監視文種府上一切呢?嘿嘿,現在我明白了,定是當年越王勾踐巴不得文種家人這麽做,暗中還配合了他家人呢!”
劉一手不解,李巖又道:“越王勾踐暗中逼死了文種,表面上又要假惺惺厚葬文種,這是做給天下百姓看的,其實他哪肯讓文種真的葬於府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