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春心莫共花爭發(5)
關燈
小
中
大
秋日的黃昏,將攬勝宮染上了濃重的蒼涼和落魄,越顯這失了主人的宮殿晚景淒涼。一池的荷葉東倒西歪,大片大片的枯黃。短短月餘,已讓人記不住夏日的璀璨,粉紅點綴碧翠連天的繁囂。
攬勝宮乃先帝親自畫圖,召集了大雍所有的能工巧匠,傾盡了內帑,特意為惠宣皇後建造的宮殿。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處處精致至極,堪比南梁最美的宮殿。
明熙自小長在中宮,看到了太多不堪。先帝生性果斷,鮮少溫存,但極為敬重惠宣皇後,她幾乎從不過問後宮之事。有妃妾盛寵一時,若得罪了惠宣皇後被罰,武帝從不求情,但得罪皇後的妃妾,大多都不會覆寵。
惠宣皇後大多的時候,從不會為那些鶯鶯燕燕拈酸吃醋,治理後宮最是公平公道,可也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格,若不挑釁皇後的權威,不管外面為爭寵鬥得你死我活,都是不管的。若敢冒犯皇後的權威以及中宮的尊榮,不管多受寵,必然是要慘淡收場。
若說先武帝對惠宣皇後一點男女私情都沒有,定也不會。當初惠宣皇後執意將明熙養在中宮,寵愛到偏頗的地步。先帝非但不管,反而隨著惠宣皇後一起寵著明熙。不管誰生下的皇子,在惠宣皇後在世時,先帝都是冷冷淡淡的,沒有太喜歡的,也沒有不喜歡的。
一夕入了冷宮,是宮中許多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明熙也曾問過六福,但六福雖是嘆息連連,可卻閉口不提。明熙不能真的跑去問武帝,想來想去惠宣皇後的事,許是和泰寧帝有關,可也不能確定了。
太~~祖育有皇子七人,兩個未長成人,餘下五人,出自不同的四個嬪妃。□□皇後無子,抱養低賤宮人所出三子養在膝下,即是先皇武帝。
武帝出生,生母便去世了,自小養在中宮膝下,在兄弟之中,自覺高人一等,自然引起了其他母系強大的皇子不滿。二皇子與四皇子乃容妃所出,兄弟二人自小親厚,且母家甚為強勢,自然不將先帝看在眼中。
大皇子自持皇長子的身份,母家也是皇子當中唯一的士族庶女,母親身為貴妃,在後宮中甚至可與□□皇後並肩,皇長子自然不將婢生子放在眼中。五皇子母妃位卑,自身又十分平庸,反而與武帝關系最好的。
□□病入膏肓時,立三皇子為儲君,力排眾議將皇長子及二、四皇子押入其封地,五皇子因為年紀尚小,雖賜了封地,但仍留在京城。武帝在位近二十年,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三位王爺被打壓得擡不起頭來。惟獨五皇子在京城時,一心輔佐武帝奪位,在武帝坐穩皇位時,自請出京,得封誠王。
又歷時數年,誠王膝下無子,武帝常為此憂心。帝有四子,曾起意將其一過繼給誠王。因當時兩人均是壯年,雖有意,不曾深議。
武帝驟然駕崩,不等太子登基。一夕之間,嶺、楚、趙三王不約而同自封地帶重兵前來奔喪,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帝京區區五萬守衛,雖有安定城十萬京畿護衛軍,可這些人遠遠不是傾巢而動三王的對手,且勤王之軍,又有遠近之分,阻擋不及。太子雖拿出兵符,命個個關卡的將軍阻止三王進京,但三王同氣連枝,混合了幾十萬的兵力,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勢如破竹,奔京城而來。
帝京汲汲皇皇時,誠王力挽狂瀾,將三王斬殺圖南關外,收編了三王麾下餘下大軍。以雷霆之勢派人前往三王封地王府,斬殺三王家眷餘孽。至此,嶺、楚、趙頃刻間覆滅,封地王府雞犬不留。而後,誠王麾下兵馬共計四十萬,直奔帝京而來。帝京的朝臣,今夜還在為誠王斬殺三王歡呼,次日便收到誠王率兵進京的消息,一時間,朝廷慌作一團。任誰都想不到,近二十多年對先帝忠心耿耿的誠王也有此心思。
因實力太過懸殊,朝廷中主戰之人寥寥無幾。面多出數倍的大軍,太子策雖不曾失了往日的淡然,但也曾詢問眾臣解救之法,可惜眾臣都知大勢已去,此番不管結果如何,端看誠王心意,甚至有些人紛紛勸太子策投誠。利弊之處,在朝中分析了數遍,大多是誠王無子,太子又是子侄中僅剩血脈,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太子思索了三日,最後不忍大雍再起內亂,終依眾議。
誠王進京,太子殿下親率眾臣,大開城門,迎於城門處。不想,年過古稀,歷經□□、先帝兩代帝王的太子太傅程思達,當著眾臣兵勇百姓,痛斥誠王數宗罪,罵其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竊國之徒!其後,縱身一躍,身死殉道。
雖後來,誠王在太子多番謙讓跪求,勉為其難的登上了皇位,主持大局,但此事到底在誠王,也就是當今陛下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陛下已過不惑,膝下無子,子侄中只太子一脈,為了江山社稷,太子不能動。太子在三王之亂前不曾登基,在誠王勤王時不曾登基,何嘗不是留了一條後路,若是登基禪位,只怕不能善了。
可同樣的,陛下奪下了這看似懸空的皇位,可只要太子還活在這世上一日,都是懸在跟隨陛下功臣頭上的利劍。陛下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奪下皇位,對三位王爺也趕盡殺絕,看似與太子不相幹,可卻生生搶走了本屬於太子的皇位,若留其性命,等於種下了禍根。
陛下以雷霆手腕奪得皇位,但性情也是真的寬和仁慈,登基後,不曾動先帝投誠舊臣,幾乎保留了原有的體系,雖有新貴壓制,可直至此時,朝中舊臣的勢力依舊不可小窺。舊臣與跟隨陛下而來的新貴自然不同,不管出於什麽心思,都會力保太子無恙。直至陛下登基月餘後,朝臣們依然對太子的位置,還在爭論不休。
陛下登基的次月,太子因病重從景陽宮遷居謝貴妃所居臨華宮調養。惠宣皇後去世後,先帝也已將賀明熙送到臨華宮交給謝貴妃教養,只因先帝不願再見明熙,謝貴妃只將明熙主仆幾人安置在臨華宮一處院落裏。
雖如此,謝貴妃在日常上,也從不曾苛責過明熙。可惜那時明熙對謝貴妃滿懷敵意,兩年不肯接近她。先帝在廢後時立太子,也有言要立謝貴妃為後的意思,但太子立下後,立後之事不了了之,可在明熙心中,謝貴妃依然還是搶走了惠宣皇後位置的罪魁禍首。
臘月滴水成冰的冬夜裏,臨華宮驟然起火,借助風勢,燒毀了整座主殿。當時火勢非常大,外面圍了許多宮侍,只有稀稀落落的幾人朝火裏潑水,甚至沒有宮侍沖進去救人的。
明熙沒見到謝貴妃與太子,追問眾人,當知道二人還在主殿裏,頓時大怒,令人同自己一起進去救人。太子與貴妃若死在宮中,許是陛下暗中樂意見到的。但在當時,陛下已對明熙恩寵尤嘉,明熙若有意外,只怕會有不少人會被遷怒,可便是如此,因火勢已控制不住,也只有伺候明熙多年的宮侍肯跟進去救人。
那夜,明熙若晚去半刻,那麽臨華宮主殿裏十六人將不存其一。皇甫策被人挑斷了手腳筋,生死不明地昏迷在血泊中。謝貴妃被壓在橫梁下,明熙一行五人,嘗試搬起來柱子,先救謝貴妃。可火海中,謝貴妃哀求先將皇甫策救出去,明熙雖與謝貴妃並不親近,但又怎會不感念被她照顧了的這兩年,雖是不願,可也明白她的意思。
明熙和裴達只有先將皇甫策擡出去,剩下的三人去擡橫梁,明熙和裴達還沒出大殿時,整座主殿突然崩塌,將謝貴妃與明熙帶來的兩人埋在了裏面,只餘柳南一人脫險,但腿也燒傷了。三個人駕著皇甫策,從側門逃出主殿後,當時所有人都在殿前佯作救火,側面空無一人。
明熙有感謝貴妃的意外,當機立斷讓裴達和柳南,帶著尚有氣息的皇甫策趁亂出宮。裴達自小伺候明熙,自然也是感念先帝恩情,雖知道風險極大,但也不曾猶豫,拿著明熙的腰牌帶皇甫策出宮去,將人安置在柳南臨時租借的民房裏,暗中請帝京的大夫治傷。
兩日後,明熙以臨華宮大火之事,自請出宮,不願回賀家,在闌珊居自成一府,沒成想,倒是出奇的順利。如今想來,何嘗不是泰寧帝一直的暗暗相助,這才有了以後幾年,明熙便和皇甫策過上了朝夕相對,相互折磨的日子。
那時,皇甫策手腳筋俱斷,帝京知名的大夫診斷後紛紛斷言,日後養好了傷,也定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甚至雙腳都不能長時間的走路。養到最好,也最多騎馬拿筆。
皇甫策被救治了快兩個月,才算脫離了生命危險,可也一夜間失去了一切。清醒之後,不停追問謝貴妃的去處。明熙本也不打算告訴皇甫策,可惜不擅撒謊,幾句追問之下,慌亂的眼神洩露了謝貴妃的死訊。皇甫策聞訊後,萬念俱滅,一心求死。
明熙見皇甫策母子如此遭遇,實然心中也沒有了惠宣皇後的那些憤恨與遷怒了,且除了最後兩年的不聞不問,當年先帝待明熙甚至比幾個皇子都好。如今先帝子嗣只餘太子一個人,明熙如何也不忍心讓他再有事,只可惜敵視太久了,兩人都有了心結。
皇甫策懷疑明熙的用心,一度感覺明熙是泰寧帝派來軟禁監視他的,冷臉冷言自是不必說,甚至見明熙不辯駁,幾次惡言傷人。明熙本就不是有耐心之人,救下皇甫策時也不過是出於對先帝的感念與對當初謝貴妃的照顧,可每日面對皇甫策的冷臉與惡毒的言語,開始還因為皇甫策傷勢過重,有所隱忍,當他逐漸康覆後,自然不會隱忍。兩人數次爭執,都口不擇言到將這世上最惡毒的語言用在了彼此身上。
惠宣皇後暴斃後,明熙居住在臨華宮時,那時皇甫策已被立為太子,搬出了臨華宮,居於東景陽宮,但每每前去臨華宮請安時,路過明熙所居院落,總能對上那滿含憤恨的目光。明熙在惠宣皇後才去世沒多久,更是為了讓先帝對謝貴妃生惡,不惜在深秋之時澆井水以求高燒不退,為此甚至差點殞命。
皇甫策又怎會相信賀明熙的好心,剛被救回時,整夜噩夢連連,疑神疑鬼。甚至一度認為謝貴妃是明熙為了給惠宣皇後報仇害死的,可不管柳南和裴達如何解釋,皇甫策都不肯聽,明熙不但懶得解釋,甚至惡言相向,追問逼迫皇甫策:即便事實如此,你又能如何?
皇甫策在這種環境下,竟重新燃起了仇恨的鬥志。在一段時間裏,他對明熙的憤怒,甚至超過了奪走了他皇位的陛下。一日日的過下來了,皇甫策也逐漸康覆,手腳因保養的精心的緣故,倒是比當初大夫們說得最好的結果都好。
可兩個人的關系絲毫不見好,甚至越發地惡化了。不管怎麽說話,不管明熙多想千依百順,到最後都是對爭吵。直至今日,明熙依然還清晰地記得皇甫策氣到極點,每每望過來的眼神,那是炙啖血肉的冷酷與恨意。
也是自那以後,明熙再也不敢深想以後,因為心裏清楚地知道了,一旦皇甫策走出闌珊居,回到宮中後,那麽等待自己的也不就是無路可走,也許就是屍骨無存。可總也想不明白,兩人卻會走到這一步。
可即便此時,明熙從不怕皇甫策走出闌珊居回宮,怕是是那些不由自主的吸引與傾慕。或許更早更早之前,那些追隨的目光中,也不光是厭惡與憤怒吧。
皇甫策乃謝貴妃所出,謝閥外子,又是皇長子,雖不是嫡子,但也是身份最高的皇子。他性格看似溫順隨和,實然內在極為自恃自尊自傲。如皇甫策氣到極致的口不擇言,即便是死在臨華宮的大火裏,也不願再受這種折磨。如今回想起一切來,在兩個人相處的開始,明熙因不自知,種下便是苦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攬勝宮乃先帝親自畫圖,召集了大雍所有的能工巧匠,傾盡了內帑,特意為惠宣皇後建造的宮殿。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處處精致至極,堪比南梁最美的宮殿。
明熙自小長在中宮,看到了太多不堪。先帝生性果斷,鮮少溫存,但極為敬重惠宣皇後,她幾乎從不過問後宮之事。有妃妾盛寵一時,若得罪了惠宣皇後被罰,武帝從不求情,但得罪皇後的妃妾,大多都不會覆寵。
惠宣皇後大多的時候,從不會為那些鶯鶯燕燕拈酸吃醋,治理後宮最是公平公道,可也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格,若不挑釁皇後的權威,不管外面為爭寵鬥得你死我活,都是不管的。若敢冒犯皇後的權威以及中宮的尊榮,不管多受寵,必然是要慘淡收場。
若說先武帝對惠宣皇後一點男女私情都沒有,定也不會。當初惠宣皇後執意將明熙養在中宮,寵愛到偏頗的地步。先帝非但不管,反而隨著惠宣皇後一起寵著明熙。不管誰生下的皇子,在惠宣皇後在世時,先帝都是冷冷淡淡的,沒有太喜歡的,也沒有不喜歡的。
一夕入了冷宮,是宮中許多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明熙也曾問過六福,但六福雖是嘆息連連,可卻閉口不提。明熙不能真的跑去問武帝,想來想去惠宣皇後的事,許是和泰寧帝有關,可也不能確定了。
太~~祖育有皇子七人,兩個未長成人,餘下五人,出自不同的四個嬪妃。□□皇後無子,抱養低賤宮人所出三子養在膝下,即是先皇武帝。
武帝出生,生母便去世了,自小養在中宮膝下,在兄弟之中,自覺高人一等,自然引起了其他母系強大的皇子不滿。二皇子與四皇子乃容妃所出,兄弟二人自小親厚,且母家甚為強勢,自然不將先帝看在眼中。
大皇子自持皇長子的身份,母家也是皇子當中唯一的士族庶女,母親身為貴妃,在後宮中甚至可與□□皇後並肩,皇長子自然不將婢生子放在眼中。五皇子母妃位卑,自身又十分平庸,反而與武帝關系最好的。
□□病入膏肓時,立三皇子為儲君,力排眾議將皇長子及二、四皇子押入其封地,五皇子因為年紀尚小,雖賜了封地,但仍留在京城。武帝在位近二十年,開疆擴土勵精圖治,三位王爺被打壓得擡不起頭來。惟獨五皇子在京城時,一心輔佐武帝奪位,在武帝坐穩皇位時,自請出京,得封誠王。
又歷時數年,誠王膝下無子,武帝常為此憂心。帝有四子,曾起意將其一過繼給誠王。因當時兩人均是壯年,雖有意,不曾深議。
武帝驟然駕崩,不等太子登基。一夕之間,嶺、楚、趙三王不約而同自封地帶重兵前來奔喪,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帝京區區五萬守衛,雖有安定城十萬京畿護衛軍,可這些人遠遠不是傾巢而動三王的對手,且勤王之軍,又有遠近之分,阻擋不及。太子雖拿出兵符,命個個關卡的將軍阻止三王進京,但三王同氣連枝,混合了幾十萬的兵力,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勢如破竹,奔京城而來。
帝京汲汲皇皇時,誠王力挽狂瀾,將三王斬殺圖南關外,收編了三王麾下餘下大軍。以雷霆之勢派人前往三王封地王府,斬殺三王家眷餘孽。至此,嶺、楚、趙頃刻間覆滅,封地王府雞犬不留。而後,誠王麾下兵馬共計四十萬,直奔帝京而來。帝京的朝臣,今夜還在為誠王斬殺三王歡呼,次日便收到誠王率兵進京的消息,一時間,朝廷慌作一團。任誰都想不到,近二十多年對先帝忠心耿耿的誠王也有此心思。
因實力太過懸殊,朝廷中主戰之人寥寥無幾。面多出數倍的大軍,太子策雖不曾失了往日的淡然,但也曾詢問眾臣解救之法,可惜眾臣都知大勢已去,此番不管結果如何,端看誠王心意,甚至有些人紛紛勸太子策投誠。利弊之處,在朝中分析了數遍,大多是誠王無子,太子又是子侄中僅剩血脈,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太子思索了三日,最後不忍大雍再起內亂,終依眾議。
誠王進京,太子殿下親率眾臣,大開城門,迎於城門處。不想,年過古稀,歷經□□、先帝兩代帝王的太子太傅程思達,當著眾臣兵勇百姓,痛斥誠王數宗罪,罵其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竊國之徒!其後,縱身一躍,身死殉道。
雖後來,誠王在太子多番謙讓跪求,勉為其難的登上了皇位,主持大局,但此事到底在誠王,也就是當今陛下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陛下已過不惑,膝下無子,子侄中只太子一脈,為了江山社稷,太子不能動。太子在三王之亂前不曾登基,在誠王勤王時不曾登基,何嘗不是留了一條後路,若是登基禪位,只怕不能善了。
可同樣的,陛下奪下了這看似懸空的皇位,可只要太子還活在這世上一日,都是懸在跟隨陛下功臣頭上的利劍。陛下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奪下皇位,對三位王爺也趕盡殺絕,看似與太子不相幹,可卻生生搶走了本屬於太子的皇位,若留其性命,等於種下了禍根。
陛下以雷霆手腕奪得皇位,但性情也是真的寬和仁慈,登基後,不曾動先帝投誠舊臣,幾乎保留了原有的體系,雖有新貴壓制,可直至此時,朝中舊臣的勢力依舊不可小窺。舊臣與跟隨陛下而來的新貴自然不同,不管出於什麽心思,都會力保太子無恙。直至陛下登基月餘後,朝臣們依然對太子的位置,還在爭論不休。
陛下登基的次月,太子因病重從景陽宮遷居謝貴妃所居臨華宮調養。惠宣皇後去世後,先帝也已將賀明熙送到臨華宮交給謝貴妃教養,只因先帝不願再見明熙,謝貴妃只將明熙主仆幾人安置在臨華宮一處院落裏。
雖如此,謝貴妃在日常上,也從不曾苛責過明熙。可惜那時明熙對謝貴妃滿懷敵意,兩年不肯接近她。先帝在廢後時立太子,也有言要立謝貴妃為後的意思,但太子立下後,立後之事不了了之,可在明熙心中,謝貴妃依然還是搶走了惠宣皇後位置的罪魁禍首。
臘月滴水成冰的冬夜裏,臨華宮驟然起火,借助風勢,燒毀了整座主殿。當時火勢非常大,外面圍了許多宮侍,只有稀稀落落的幾人朝火裏潑水,甚至沒有宮侍沖進去救人的。
明熙沒見到謝貴妃與太子,追問眾人,當知道二人還在主殿裏,頓時大怒,令人同自己一起進去救人。太子與貴妃若死在宮中,許是陛下暗中樂意見到的。但在當時,陛下已對明熙恩寵尤嘉,明熙若有意外,只怕會有不少人會被遷怒,可便是如此,因火勢已控制不住,也只有伺候明熙多年的宮侍肯跟進去救人。
那夜,明熙若晚去半刻,那麽臨華宮主殿裏十六人將不存其一。皇甫策被人挑斷了手腳筋,生死不明地昏迷在血泊中。謝貴妃被壓在橫梁下,明熙一行五人,嘗試搬起來柱子,先救謝貴妃。可火海中,謝貴妃哀求先將皇甫策救出去,明熙雖與謝貴妃並不親近,但又怎會不感念被她照顧了的這兩年,雖是不願,可也明白她的意思。
明熙和裴達只有先將皇甫策擡出去,剩下的三人去擡橫梁,明熙和裴達還沒出大殿時,整座主殿突然崩塌,將謝貴妃與明熙帶來的兩人埋在了裏面,只餘柳南一人脫險,但腿也燒傷了。三個人駕著皇甫策,從側門逃出主殿後,當時所有人都在殿前佯作救火,側面空無一人。
明熙有感謝貴妃的意外,當機立斷讓裴達和柳南,帶著尚有氣息的皇甫策趁亂出宮。裴達自小伺候明熙,自然也是感念先帝恩情,雖知道風險極大,但也不曾猶豫,拿著明熙的腰牌帶皇甫策出宮去,將人安置在柳南臨時租借的民房裏,暗中請帝京的大夫治傷。
兩日後,明熙以臨華宮大火之事,自請出宮,不願回賀家,在闌珊居自成一府,沒成想,倒是出奇的順利。如今想來,何嘗不是泰寧帝一直的暗暗相助,這才有了以後幾年,明熙便和皇甫策過上了朝夕相對,相互折磨的日子。
那時,皇甫策手腳筋俱斷,帝京知名的大夫診斷後紛紛斷言,日後養好了傷,也定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甚至雙腳都不能長時間的走路。養到最好,也最多騎馬拿筆。
皇甫策被救治了快兩個月,才算脫離了生命危險,可也一夜間失去了一切。清醒之後,不停追問謝貴妃的去處。明熙本也不打算告訴皇甫策,可惜不擅撒謊,幾句追問之下,慌亂的眼神洩露了謝貴妃的死訊。皇甫策聞訊後,萬念俱滅,一心求死。
明熙見皇甫策母子如此遭遇,實然心中也沒有了惠宣皇後的那些憤恨與遷怒了,且除了最後兩年的不聞不問,當年先帝待明熙甚至比幾個皇子都好。如今先帝子嗣只餘太子一個人,明熙如何也不忍心讓他再有事,只可惜敵視太久了,兩人都有了心結。
皇甫策懷疑明熙的用心,一度感覺明熙是泰寧帝派來軟禁監視他的,冷臉冷言自是不必說,甚至見明熙不辯駁,幾次惡言傷人。明熙本就不是有耐心之人,救下皇甫策時也不過是出於對先帝的感念與對當初謝貴妃的照顧,可每日面對皇甫策的冷臉與惡毒的言語,開始還因為皇甫策傷勢過重,有所隱忍,當他逐漸康覆後,自然不會隱忍。兩人數次爭執,都口不擇言到將這世上最惡毒的語言用在了彼此身上。
惠宣皇後暴斃後,明熙居住在臨華宮時,那時皇甫策已被立為太子,搬出了臨華宮,居於東景陽宮,但每每前去臨華宮請安時,路過明熙所居院落,總能對上那滿含憤恨的目光。明熙在惠宣皇後才去世沒多久,更是為了讓先帝對謝貴妃生惡,不惜在深秋之時澆井水以求高燒不退,為此甚至差點殞命。
皇甫策又怎會相信賀明熙的好心,剛被救回時,整夜噩夢連連,疑神疑鬼。甚至一度認為謝貴妃是明熙為了給惠宣皇後報仇害死的,可不管柳南和裴達如何解釋,皇甫策都不肯聽,明熙不但懶得解釋,甚至惡言相向,追問逼迫皇甫策:即便事實如此,你又能如何?
皇甫策在這種環境下,竟重新燃起了仇恨的鬥志。在一段時間裏,他對明熙的憤怒,甚至超過了奪走了他皇位的陛下。一日日的過下來了,皇甫策也逐漸康覆,手腳因保養的精心的緣故,倒是比當初大夫們說得最好的結果都好。
可兩個人的關系絲毫不見好,甚至越發地惡化了。不管怎麽說話,不管明熙多想千依百順,到最後都是對爭吵。直至今日,明熙依然還清晰地記得皇甫策氣到極點,每每望過來的眼神,那是炙啖血肉的冷酷與恨意。
也是自那以後,明熙再也不敢深想以後,因為心裏清楚地知道了,一旦皇甫策走出闌珊居,回到宮中後,那麽等待自己的也不就是無路可走,也許就是屍骨無存。可總也想不明白,兩人卻會走到這一步。
可即便此時,明熙從不怕皇甫策走出闌珊居回宮,怕是是那些不由自主的吸引與傾慕。或許更早更早之前,那些追隨的目光中,也不光是厭惡與憤怒吧。
皇甫策乃謝貴妃所出,謝閥外子,又是皇長子,雖不是嫡子,但也是身份最高的皇子。他性格看似溫順隨和,實然內在極為自恃自尊自傲。如皇甫策氣到極致的口不擇言,即便是死在臨華宮的大火裏,也不願再受這種折磨。如今回想起一切來,在兩個人相處的開始,明熙因不自知,種下便是苦果。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