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關燈
小
中
大
“根據我的分析,在這起案件中,真正的被害者不是王曉明,而是藍舟。是王曉明用金錢收買藍舟,讓他來謀殺自己,然後堂而皇之地將他殺害——因為有過一次交手的經驗,王曉明清楚自己能夠輕而易舉地制服藍舟。藍舟正好急需用錢,他也並不缺乏殺人的勇氣,也許他並不知道要他殺人的人正是王曉明自己,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圈套,就這樣走上了死路。”
“我的推論說完之後,韓星臣感到十分震驚。他是一名優秀的刑警隊長,立即對該案重新展開了調查,調查的結果符合我的推論。當時負責調查的是兩個實習生,面對平生第一樁殺人案,他們格外地認真謹慎,不但搜集了現場證人的證詞和證物,而且還仔細詢問每一個相關人員,最後從藍舟的母親口裏得知,藍舟在案發前幾個星期曾經很興奮地說父親的醫藥費有著落了,並且說王曉明這回非給錢不可。當時由於藍舟殺人的事情有目共睹,這條線索被忽略過去了。現在,韓星臣重新拾起這條線索,通過調查發現,藍舟父親的醫藥費是由一個瘦高個的年輕人付的,而那瘦高個的年輕人又在案發前後和王曉明有來往,不僅如此,藍舟本人在案發前幾個星期,也一直和王曉明有來往。這情況越發引起韓星臣的興趣,深入調查下去,漸漸發現王曉明在一宗經濟罪案中犯罪的證據,而且這種證據有一部分恰好被藍舟掌握著,案發前三周,藍舟和那瘦高個的年輕人有過幾次接觸——這種三角關系讓韓星臣他們感到迷惑,尤其不清楚藍舟的犯罪動機。到了這個時候,韓信臣他們重新分析葵花樹小區的兇殺案,這才發現案件中許多反常的地方,漸漸得出和我之前同樣的推理,最後找到了證據,證實了我答應了。”
“接下來的兩周裏,瘦高個依照王曉明的指示,命令藍舟註意觀察王曉明的行動規律。案發當時,王曉明布置好一切之後,給瘦高個打了個電話,瘦高個立即電話通知藍舟行動,就這樣,藍舟最終鉆進了他們的圈套,王曉明順利地殺死了藍舟,案件進行得十分順利,毫無阻礙。”
“雖然現在真想大白,但死者已矣,兇手王曉明也在案件裁定後不久便失蹤了,至今音信全無。”
“老大,我的推理還算精彩吧?念在我勞苦功高,千裏奔波,克敵有功,想必定有獎賞,也不勞老大費心,我自動獎賞自己一個星期帶薪假期,你看過郵件之後,就算是同意了。”
看到最後一行字,東方忍不住笑了,這還真是安妲的行事風格。
“這丫頭推理能力還算不錯。”東方說。
“是啊,是不錯,”楊君說,“可惜還差了一著——她完全被自己的推理迷住了,一開始就忘記自己是去幹什麽了。”
東方忍俊不禁:“這倒是,她沒提到聚水坳的詛咒。”
她半點沒提到聚水坳,而這恰恰是楊君真正關心的。
雖然安妲滿心指望楊君就此放她去度假,卻還是收到了楊君的回信。沒多久,依照楊君信中指示,安妲又查到了些線索。
不出楊君所料,王曉明也是一名心理疾病患者,他的心理醫生也是斯華。藍舟是王曉明在2002年9月份特意招進公司的,這個時間和邱思民將杜莉萍招收進自己的公司同步;就在案發前兩個月左右,因為父親病重,藍舟打算過一兩個月便帶父親回聚水坳長住。
最有意思的是,和邱思民一樣,王曉明對藍舟的行為也實施了監控,安妲利用自己在北禹的私人關系,找到了負責監控的私家偵探,所提供的內容和關張向楊君提供的,如出一轍。
楊君特意詢問了王曉明罹患心理疾病的時間,答案是在2002年4月份。
至此,楊君需要的北禹方面的資料已經收集完備,基本和楊君的推測相符合。
安妲在信裏詢問這些資料有什麽用,楊君只回了四個字:“假期愉快。”
雖然沒有找到兇手,南番和北禹的調查卻具有重大的意義,根據杜莉萍和藍舟死亡案件中諸多的共同點,楊君分析建立了有關聚水坳詛咒案的犯罪基本模式:1、兇手罹患心理疾病,心理醫生是斯華——2、兇手建立公司——3、招收聚水坳在外地工作的人員進入公司,並實施監控——4、被害者提出要回聚水坳長住——5、利用被害者的性格弱點實施謀殺——6、兇手失蹤。
如果這個模式是聚水坳詛咒殺人的通式,可以推測,楊小惠和羅華的案件也應當符合這個模式。
回到南城之前,楊君已經先行和東君偵探社裏另外兩名偵探聯系,命令他們分別調查楊小惠和羅佳工作單位的情況。調查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楊小惠和羅佳均是由公司老總直接納入公司的——這兩人都不過是區區一個小女工,居然勞動老總親自招收,這本身就令人奇怪,公司的人也都記得格外清楚。
兩名公司老總的情況也符合楊君建立的模式:兩人都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心理醫生也都是斯華,在楊小惠和羅華出事後,兩位老總都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悄然不知所蹤。
“案子越來越大了。”東方說。
案子發展到現在,兩人都看出來了,他們所調查的案件,表面上是兩個案子,實際上卻是同一起案件中的不同分枝,楊君調查的是被害者致死的過程,而東方則調查的是被害者死後兇手的行蹤——只是在這之前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點。
“我們可以並案了。”楊君說。
東方點了點頭:“看來調查的方向得變一變。”
“方法也得變一變了。”楊君說。
案件調查至此,根據建立的模式,已經可以看出,單個人的被害,只是構築成案件的一個極小的環節,總體的案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分析系統本身的結構。這一點,在建立了犯罪的基本模式之後,已經變得相對比較容易了。
關於犯罪系統的第一個問題是:動機是什麽?
這是所有這一系列犯罪的共同問題。表面上看,是為了實現聚水坳的詛咒,但進一步分析,新的問題會覆蓋這個答案:為什麽要實現聚水坳的詛咒?這一系列犯罪都是人為而非神力,神行使自己的權力進行懲罰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麽人呢?人維護這樣一個詛咒,是為了什麽?
從聚水坳的詛咒內容中,不難看出,全部的詛咒都在強調一件事:外人不能在聚水坳停留三天以上。
“這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楊君說,“問題出在聚水坳——那裏一定有些什麽事情,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是的,”東方說,“還有一點,這些詛咒之中,將離開聚水坳太久的人視為外人,但是,這些離開聚水坳的本地人,每三個月回聚水坳一次,便可以消除詛咒——這說明了另外一件事。”
“沒錯,”楊君笑道,“這說明,發生在聚水坳的那件事,是以三個月為周期,進行著某種變化。”
不僅如此,從詛咒和案件發生的時間上分析,聚水坳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姑且稱之為“秘密”——“秘密”發生的時間,應當是與詛咒同步發生,也就是2003年1月1日。從2003年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現在已經是2006年1月14日,這期間,唯一提出想回聚水坳長住的四人都被謀殺了,說明“秘密”連續兩年都在進行中。
也許現在仍舊在進行。
因此,第一個問題已經明確了,如此龐大的犯罪系統的建立,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聚水坳的“秘密”。
由此產生的第一個目標也就確定了:弄明白聚水坳的“秘密”,也許許多問題就不言自喻了。
隨著犯罪模式的建立,另一個問題也漸漸變得重要起來了。起初,楊君以為這僅僅是聯系幾名被害者的一條線索,然而,面對眼前自己建立起來的模式,楊君發現,倘若撇開最初的動機不談,模式的啟動者,也就是第一個環節,正是斯華。表面上看,是斯華的病人,也就是那些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們展開了一系列的謀殺,但從模式上看,在謀殺正式開展之前,他們都找斯華治療過自己的心理疾病——斯華站在這個犯罪系統的源頭,先有斯華的出現,然後才有犯罪。如果僅僅是一兩名兇手符合這個特征,也許說不了什麽,然而,正是因為所有的兇手都符合這個條件,斯華才伴隨兇手一起站在了犯罪的初始地位。
斯華就像是一個結,將零散的兇手們集束到了一處。
斯華是不是就是案件的第一推動人呢?
或者案件另有一個第一推動人,斯華只是中間的一個主要環節,類似一個中繼器,將第一推動力繼續傳遞下去?
無論如何都應當存在一個第一推動人,只有存在這樣一個人,才能調動如此多的人,實施如此龐大而有系統的犯罪活動。無論這個人是不是斯華,他在犯罪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必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最令東方和楊君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模式中傳達的另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起初被忽略了,現在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所有已知的被害者,都是在準備回聚水坳之前就已經被監控了。從杜莉萍的案子來看,謀殺的布局,早在杜莉萍進入公司的那一刻就已經展開了。
這意味著什麽?
假如他們的動機推測是正確的,所有的謀殺都是為了阻止外人進入聚水坳,那麽,這些來自聚水坳、但已經成為聚水坳外人的人們,當他們還沒有產生回聚水坳長住的念頭,也就是還沒有形成兇手殺人的動機時,他們是不應當被謀殺的——既然如此,為什麽謀殺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布局了呢?
“他們在未雨綢繆。”楊君說。
謀殺,先於謀殺的動機而布局,只能說明,在動機產生之前的精密布局,都只是一種預防措施——防止動機的出現,或者說,時刻準備著動機的出現。
這一點真是前所未有的可怕,甚至令人感到恐懼。
這種預防式的謀殺布局,不但說明了構成系統的力量有多麽強大,同時也表明了謀殺的決心多麽堅決。為了謀殺一個人,不惜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可見他們需要維護的那個“秘密”本身具有多麽高的價值。
那究竟會是什麽樣的秘密?能令如此多的人為它服務?
兇手們采用的殺人方式也異常覆雜,實際上,使用其他的殺人手法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得多,他們不惜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謀殺一個普通的聚水坳村民,只能讓人想到一個目的——他們想讓這看起來很自然,他們不希望別人看出這是謀殺。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好處:第一,這會讓詛咒顯得更加真實,並且不會被人懷疑;第二,這事不會引來警察的註意。
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背後的那個秘密。
“聚水坳還有多少人在外邊工作?”東方問。
假如謀殺是預防式的,那就不僅僅會出現在已知的幾名死者身上,也許其他所有在外地的聚水坳村民都被這種背後的力量控制著,只要動機一產生,謀殺機制便會立即啟動。這件事令人感到恐懼,但同時,也是案件中最為鮮明的突破口——如果這種猜測是真的,在謀殺動機沒有產生時,兇手,以及他所控制的那個謀殺體系,一定處於待命狀態,而根據模式,兇手應當就是被害者公司的老總,也就是將被害者招進公司的人,通過這條線索,也許可以找到目前尚未行動、尚未失蹤的兇手。
至此,案件的調查出現了三個重要的方向:第一,聚水坳的秘密;第二,斯華的身份;第三,未失蹤的兇手。
相比當初的茫然無知,這三條線索看起來異常鮮明,幾乎讓人已經嗅到了結案的味道。楊君和東方都有點興奮,兩人互相望了一眼,又將目光投到桌上的犯罪模式上,仔細思考著還有什麽沒想到的。
誰都沒有再說話。
過了很久,東方緩緩道:“有一件事。”
“什麽?”
“楊小惠的案子,”東方說,“楊小惠的案子,是明顯的刑事案件——為什麽只有她的案子是明顯的刑事案件?為什麽兇手不怕因此引來警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的推論說完之後,韓星臣感到十分震驚。他是一名優秀的刑警隊長,立即對該案重新展開了調查,調查的結果符合我的推論。當時負責調查的是兩個實習生,面對平生第一樁殺人案,他們格外地認真謹慎,不但搜集了現場證人的證詞和證物,而且還仔細詢問每一個相關人員,最後從藍舟的母親口裏得知,藍舟在案發前幾個星期曾經很興奮地說父親的醫藥費有著落了,並且說王曉明這回非給錢不可。當時由於藍舟殺人的事情有目共睹,這條線索被忽略過去了。現在,韓星臣重新拾起這條線索,通過調查發現,藍舟父親的醫藥費是由一個瘦高個的年輕人付的,而那瘦高個的年輕人又在案發前後和王曉明有來往,不僅如此,藍舟本人在案發前幾個星期,也一直和王曉明有來往。這情況越發引起韓星臣的興趣,深入調查下去,漸漸發現王曉明在一宗經濟罪案中犯罪的證據,而且這種證據有一部分恰好被藍舟掌握著,案發前三周,藍舟和那瘦高個的年輕人有過幾次接觸——這種三角關系讓韓星臣他們感到迷惑,尤其不清楚藍舟的犯罪動機。到了這個時候,韓信臣他們重新分析葵花樹小區的兇殺案,這才發現案件中許多反常的地方,漸漸得出和我之前同樣的推理,最後找到了證據,證實了我答應了。”
“接下來的兩周裏,瘦高個依照王曉明的指示,命令藍舟註意觀察王曉明的行動規律。案發當時,王曉明布置好一切之後,給瘦高個打了個電話,瘦高個立即電話通知藍舟行動,就這樣,藍舟最終鉆進了他們的圈套,王曉明順利地殺死了藍舟,案件進行得十分順利,毫無阻礙。”
“雖然現在真想大白,但死者已矣,兇手王曉明也在案件裁定後不久便失蹤了,至今音信全無。”
“老大,我的推理還算精彩吧?念在我勞苦功高,千裏奔波,克敵有功,想必定有獎賞,也不勞老大費心,我自動獎賞自己一個星期帶薪假期,你看過郵件之後,就算是同意了。”
看到最後一行字,東方忍不住笑了,這還真是安妲的行事風格。
“這丫頭推理能力還算不錯。”東方說。
“是啊,是不錯,”楊君說,“可惜還差了一著——她完全被自己的推理迷住了,一開始就忘記自己是去幹什麽了。”
東方忍俊不禁:“這倒是,她沒提到聚水坳的詛咒。”
她半點沒提到聚水坳,而這恰恰是楊君真正關心的。
雖然安妲滿心指望楊君就此放她去度假,卻還是收到了楊君的回信。沒多久,依照楊君信中指示,安妲又查到了些線索。
不出楊君所料,王曉明也是一名心理疾病患者,他的心理醫生也是斯華。藍舟是王曉明在2002年9月份特意招進公司的,這個時間和邱思民將杜莉萍招收進自己的公司同步;就在案發前兩個月左右,因為父親病重,藍舟打算過一兩個月便帶父親回聚水坳長住。
最有意思的是,和邱思民一樣,王曉明對藍舟的行為也實施了監控,安妲利用自己在北禹的私人關系,找到了負責監控的私家偵探,所提供的內容和關張向楊君提供的,如出一轍。
楊君特意詢問了王曉明罹患心理疾病的時間,答案是在2002年4月份。
至此,楊君需要的北禹方面的資料已經收集完備,基本和楊君的推測相符合。
安妲在信裏詢問這些資料有什麽用,楊君只回了四個字:“假期愉快。”
雖然沒有找到兇手,南番和北禹的調查卻具有重大的意義,根據杜莉萍和藍舟死亡案件中諸多的共同點,楊君分析建立了有關聚水坳詛咒案的犯罪基本模式:1、兇手罹患心理疾病,心理醫生是斯華——2、兇手建立公司——3、招收聚水坳在外地工作的人員進入公司,並實施監控——4、被害者提出要回聚水坳長住——5、利用被害者的性格弱點實施謀殺——6、兇手失蹤。
如果這個模式是聚水坳詛咒殺人的通式,可以推測,楊小惠和羅華的案件也應當符合這個模式。
回到南城之前,楊君已經先行和東君偵探社裏另外兩名偵探聯系,命令他們分別調查楊小惠和羅佳工作單位的情況。調查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楊小惠和羅佳均是由公司老總直接納入公司的——這兩人都不過是區區一個小女工,居然勞動老總親自招收,這本身就令人奇怪,公司的人也都記得格外清楚。
兩名公司老總的情況也符合楊君建立的模式:兩人都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心理醫生也都是斯華,在楊小惠和羅華出事後,兩位老總都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悄然不知所蹤。
“案子越來越大了。”東方說。
案子發展到現在,兩人都看出來了,他們所調查的案件,表面上是兩個案子,實際上卻是同一起案件中的不同分枝,楊君調查的是被害者致死的過程,而東方則調查的是被害者死後兇手的行蹤——只是在這之前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點。
“我們可以並案了。”楊君說。
東方點了點頭:“看來調查的方向得變一變。”
“方法也得變一變了。”楊君說。
案件調查至此,根據建立的模式,已經可以看出,單個人的被害,只是構築成案件的一個極小的環節,總體的案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分析系統本身的結構。這一點,在建立了犯罪的基本模式之後,已經變得相對比較容易了。
關於犯罪系統的第一個問題是:動機是什麽?
這是所有這一系列犯罪的共同問題。表面上看,是為了實現聚水坳的詛咒,但進一步分析,新的問題會覆蓋這個答案:為什麽要實現聚水坳的詛咒?這一系列犯罪都是人為而非神力,神行使自己的權力進行懲罰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麽人呢?人維護這樣一個詛咒,是為了什麽?
從聚水坳的詛咒內容中,不難看出,全部的詛咒都在強調一件事:外人不能在聚水坳停留三天以上。
“這點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楊君說,“問題出在聚水坳——那裏一定有些什麽事情,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是的,”東方說,“還有一點,這些詛咒之中,將離開聚水坳太久的人視為外人,但是,這些離開聚水坳的本地人,每三個月回聚水坳一次,便可以消除詛咒——這說明了另外一件事。”
“沒錯,”楊君笑道,“這說明,發生在聚水坳的那件事,是以三個月為周期,進行著某種變化。”
不僅如此,從詛咒和案件發生的時間上分析,聚水坳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姑且稱之為“秘密”——“秘密”發生的時間,應當是與詛咒同步發生,也就是2003年1月1日。從2003年至今,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現在已經是2006年1月14日,這期間,唯一提出想回聚水坳長住的四人都被謀殺了,說明“秘密”連續兩年都在進行中。
也許現在仍舊在進行。
因此,第一個問題已經明確了,如此龐大的犯罪系統的建立,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聚水坳的“秘密”。
由此產生的第一個目標也就確定了:弄明白聚水坳的“秘密”,也許許多問題就不言自喻了。
隨著犯罪模式的建立,另一個問題也漸漸變得重要起來了。起初,楊君以為這僅僅是聯系幾名被害者的一條線索,然而,面對眼前自己建立起來的模式,楊君發現,倘若撇開最初的動機不談,模式的啟動者,也就是第一個環節,正是斯華。表面上看,是斯華的病人,也就是那些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們展開了一系列的謀殺,但從模式上看,在謀殺正式開展之前,他們都找斯華治療過自己的心理疾病——斯華站在這個犯罪系統的源頭,先有斯華的出現,然後才有犯罪。如果僅僅是一兩名兇手符合這個特征,也許說不了什麽,然而,正是因為所有的兇手都符合這個條件,斯華才伴隨兇手一起站在了犯罪的初始地位。
斯華就像是一個結,將零散的兇手們集束到了一處。
斯華是不是就是案件的第一推動人呢?
或者案件另有一個第一推動人,斯華只是中間的一個主要環節,類似一個中繼器,將第一推動力繼續傳遞下去?
無論如何都應當存在一個第一推動人,只有存在這樣一個人,才能調動如此多的人,實施如此龐大而有系統的犯罪活動。無論這個人是不是斯華,他在犯罪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必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最令東方和楊君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是模式中傳達的另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起初被忽略了,現在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所有已知的被害者,都是在準備回聚水坳之前就已經被監控了。從杜莉萍的案子來看,謀殺的布局,早在杜莉萍進入公司的那一刻就已經展開了。
這意味著什麽?
假如他們的動機推測是正確的,所有的謀殺都是為了阻止外人進入聚水坳,那麽,這些來自聚水坳、但已經成為聚水坳外人的人們,當他們還沒有產生回聚水坳長住的念頭,也就是還沒有形成兇手殺人的動機時,他們是不應當被謀殺的——既然如此,為什麽謀殺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布局了呢?
“他們在未雨綢繆。”楊君說。
謀殺,先於謀殺的動機而布局,只能說明,在動機產生之前的精密布局,都只是一種預防措施——防止動機的出現,或者說,時刻準備著動機的出現。
這一點真是前所未有的可怕,甚至令人感到恐懼。
這種預防式的謀殺布局,不但說明了構成系統的力量有多麽強大,同時也表明了謀殺的決心多麽堅決。為了謀殺一個人,不惜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可見他們需要維護的那個“秘密”本身具有多麽高的價值。
那究竟會是什麽樣的秘密?能令如此多的人為它服務?
兇手們采用的殺人方式也異常覆雜,實際上,使用其他的殺人手法會使事情變得簡單得多,他們不惜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來謀殺一個普通的聚水坳村民,只能讓人想到一個目的——他們想讓這看起來很自然,他們不希望別人看出這是謀殺。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好處:第一,這會讓詛咒顯得更加真實,並且不會被人懷疑;第二,這事不會引來警察的註意。
一切都是為了保護背後的那個秘密。
“聚水坳還有多少人在外邊工作?”東方問。
假如謀殺是預防式的,那就不僅僅會出現在已知的幾名死者身上,也許其他所有在外地的聚水坳村民都被這種背後的力量控制著,只要動機一產生,謀殺機制便會立即啟動。這件事令人感到恐懼,但同時,也是案件中最為鮮明的突破口——如果這種猜測是真的,在謀殺動機沒有產生時,兇手,以及他所控制的那個謀殺體系,一定處於待命狀態,而根據模式,兇手應當就是被害者公司的老總,也就是將被害者招進公司的人,通過這條線索,也許可以找到目前尚未行動、尚未失蹤的兇手。
至此,案件的調查出現了三個重要的方向:第一,聚水坳的秘密;第二,斯華的身份;第三,未失蹤的兇手。
相比當初的茫然無知,這三條線索看起來異常鮮明,幾乎讓人已經嗅到了結案的味道。楊君和東方都有點興奮,兩人互相望了一眼,又將目光投到桌上的犯罪模式上,仔細思考著還有什麽沒想到的。
誰都沒有再說話。
過了很久,東方緩緩道:“有一件事。”
“什麽?”
“楊小惠的案子,”東方說,“楊小惠的案子,是明顯的刑事案件——為什麽只有她的案子是明顯的刑事案件?為什麽兇手不怕因此引來警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