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紅妝粉飾
關燈
小
中
大
慕容恪抱著胳膊。沈吟起來。
傳聞中,高翼與那個殺胡狂人冉閔不清不楚,如果他們勾結在一起,會是個怎麽情形?
冉閔能戰,慕容恪還真不怕。因為冉閔思想裏仍擺不脫出身環境的影響,他身邊的儒生也會勸解他“仁恕”對敵,如此一來,勝利對冉閔反而是一種承受不了的代價,越勝利他的希望越渺茫。
但鐵弗高就不一樣了,他堅持“對敵不留情”,這手段可以讓三山每次都牢牢把握住勝利果實,讓敵人無法從失敗中汲取力量。這怎麽能成?
冉閔,關鍵還是在冉閔,在他身邊的官員身上。
冉閔所受的教育裏面,沒有“平等”這個詞。已經稱帝的他不認為其他國家有和他平等交往的資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冉閔認為其他國君都是自己的臣子。自己有權對其生殺予奪。
所以,冉閔封其手足李農為齊王,而後又殺了這個可以威脅其地位的人,即使導致乞活軍全面崩潰也再所不惜。
高翼是個非常倨傲的人,即使在他弱小不堪的時候,也不願將自己的尊嚴建立在別人的施舍之上。他對屬於自己的東西看得格外重。
所以,冉閔與高翼決不可能走在一起。只有同屬於胡族的政權,才會與一個實力相等的部族平等交往。
其實,這一切不能怨冉閔,他所受的教育裏,沒有一本書裏有“平等外交”這幾個字。冉閔不這樣看待其他君主,他身邊那些飽讀聖賢的官員也會提醒他如此做。
如果說冉閔是虎的話,漢王就是鷹。一個行走陸地,一個翺翔天空,或者,兩個人有相同的捕食目的,但他們絕不會把對方看作是兄弟。
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思維,兩個不同權利欲、不同人生觀的人,遠之則遜,近則相鬥。即使冉閔想親近高翼,高翼也會擔心成為“李農第二”……
“覆漢俗,定漢禮,立漢儀……哈哈哈哈……”,想到這裏,慕容恪長笑起來:“豎儒治國,前例在先——瞧瞧如今這中原,他們都把自己領到了絕路上。漢王挺聰明的一個人,我倒要看看,他要怎樣折騰?
你回去告訴他,我即將勒馬而入中原,掃蕩漢人。想分一杯羹的,快來跟我商量,晚了,我可不等他。”
黃朝宗微微搖頭:“王爺錯了,漢俗漢禮漢儀,這些不是儒學的功勞。它們自周禮。周天子在時,儒學不是顯學。豎儒貪天之功,將漢俗、漢禮、漢儀比之為儒學文化,他們禁止別家說話,所以諸子百家相辨無門,乃至今日之謬。
不過,儒生亂國,乃至今日遭亡國之痛,卻與儒學無關——我是指本初之儒學。
中原數經戰亂,又有始皇之焚書坑儒,周典零落。現在的儒學,都是故老口口相傳而成。故老相傳,是否正確,不得而知。當時錄書的皇帝是否照實而錄,也不得而知。
昔日,司馬遷做《史記》時曾多處引用《論語》,而今之《論語》卻不在他引用的那些話,為什麽?我等今日所見之儒學典籍,已全被篡改了,它已經不是本初之儒學。
三山所倡者,不是儒學之‘漢俗漢禮漢儀’;三山所禁者,不是本初之儒學。本初之儒學並不是亡國之術,相反,漢正因此而勃,驅逐匈奴西逃兩萬裏,從此不敢言犯漢,此所以謂之曰‘強漢’也。
所以,中原至今日敗亡之局面,不怨儒術,怨那‘尊孔’的豎儒董仲舒,自‘獨尊’之後,漢衰而胡興也。”
黃朝宗最後那句“漢衰而胡興”,簡直是戳慕容貴族的心窩子,但此時,慕容恪等人已無心追究細節。數百年來,草原部族一直保持著對強漢的尊敬,面對璀璨的漢(朝)文化,他們有著深深的自卑感。與此同時,眼看到手的中原,也令他們開始思索治國之術。
三山的勃起是慕容鮮卑一塊心病,見過三山建築的人,無不懾服在巍峨宏大面前。這是人類的共性,而高翼更將之提高到心理戰的高度。被心理戰打擊過的人,會不斷地出現自我催眠狀態。去盧浮宮參觀過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黃朝宗提到“強漢”二字,就好像是打開催眠術的鑰匙,它一下子解開了鮮卑人內心的文化自卑感,慕容恪慕容垂慕容評首先感到的是恐懼。
“據聞,黃相是漢王自中原帶回來的,請問,黃相故居何方?”慕容恪插入,直截了當地問。
黃朝宗不知慕容恪的意思,茫然地回答:“在下故居魯地。”
“魯地?!聖人之居所也”,慕容垂明白了他哥的意思,連忙追問:“如黃兄般見識的士子,魯地多嗎?”
黃朝宗一下子明白了。
他的侃侃而談,讓燕國貴族對征服中原的決定產生了恐懼。他們擔心,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草野隱伏著無數能人志士,當壓在他們頭上的zhuanzhi去除之後,正是他們可以大顯神通的時機。這些深厚文化底蘊積累的能量,一旦噴發而出,會把慕容族人吞噬的一幹二凈。
“似黃某之才,中原大地車載鬥量”,出於對故國的眷戀,黃朝宗不願對方知道真相,他誇張地說:“昔日,黃某在中原無以求生,不得已遠赴海外,幸賴吾王賞識,得以奔走朝堂,無他,唯唯諾諾而已。”
慕容恪再度笑了。
黃朝宗這話把牛吹破了。他說自己只是唯唯諾諾,遵從漢王的指示,照章辦事。這下,慕容恪放心了。燕國貴族也放心了,他們齊齊松了口氣。
“中原大地,似黃相之才車載鬥量,無妨;似鐵弗高之才,屈指可數,如此正好。黃相在中原,求唯唯諾諾亦不可得,豈能如今日般大展宏圖”,慕容恪仰天大笑:“我現在真羨慕宇文逸豆,他生了一個好女兒啊。”
見到燕國貴族的表情,黃朝宗也知道自己謙虛壞了,頓時冷汗下來了。
同一天稍早時候,三山島上,高翼正帶著一群金發碧眼的救護人員,巡視於鄴城拯救來的婦孺。
那些救護人員正是昔日羅馬醫護營士兵,他們剛擺脫奴隸身份,正竭力地展示自己所長,作為外行的高翼插不上手,他只好光察看島上的民政情況。
三山島現在已建設成一個隔離島,島上生活設施齊全,儼然一個小城市。凡抵達三山的人,都要在此停留數天,打掃好個人衛生才能進入三山,連出海的三山水兵也不例外。
自鄴城帶著累累傷痕抵達三山的婦孺,到了這裏,終於吃上了一頓飽飯。三山島上空房甚多,康浮屠與畢方舟各自帶領弟子,進行甄別安置工作,當然,他們也順帶安撫這些婦孺受傷的心靈。
現在雖然是冬天,島上卻並不冷。兩大宗教派別各自組織一群婦女,在沙灘上做一些能簡單的縫紉工作,她們涇渭分明地分成兩撥,邊勞作邊由為首者領誦著各自的經文。
高翼慢慢地踱到其中一夥人附近。這夥婦女做比丘尼打扮,高翼穿著普普通通,他的到來沒引起婦女的註意,她們低聲吟誦著:“文殊師利。問天王佛。今此女子。發無上正真道心以來久如。所行寂寞誓願高遠。定意若斯。
佛言。發無上正真道意以來。不可計也。勤力懷信常無放逸。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具足佛道。所行已備。隨諸佛教。於過去佛殖眾德本。供養無數億百千垓諸大聖尊。”
這是《諸佛要集經》,誕生於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高翼點了點頭,又慢慢地踱到另一堆婦女身邊,只聽他們在吟唱:“神啊,請您賜給我平靜的心,讓我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請您賜予我勇氣,讓我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也請您賜給我智慧,讓我有能力去分辨他們!”
這段祈禱詞很古老,當初,基督教初誕生時深受迫害,在顛沛流離中,基督徒們就用這段禱詞向神靈祈求。
現在是公元351年,基督教已成了強勢宗教。
女官管秀邁著小碎步跑來,見高翼聽得入神,她不敢打攪,便小心地立在高翼身邊,等待高翼回過神來。
其實,高翼早已發現管秀的來到,但考慮到這些婦女們已飽受驚嚇,他便故作不覺,邁著悠閑地步伐,若無其事地離開她們。
轉過幾個街頭,高翼才立住腳,用盡量溫柔的語氣問:“十三妹,何事稟報?”
管秀原名“十三女”,管秀這個名字是高翼給她起的。當高翼叫她“十三妹”時,說明他心情很不錯。不過,管秀卻被嚇了一跳,她滿臉羞紅,蠅聲細語地回了幾句話,高翼一個字都沒聽清。
“大點聲……你想問:我什麽時候發現你了?……不是,那你是在為遲遲不稟報而請罪?……不是,哭什麽?我是早發現你了,但我不想驚動那些女人,所以你做得很好。不許哭,把話說完再哭。”
管秀抽抽嗒嗒,哽咽地把話說完,高翼反覆確認了數次,才知道,原來是司馬燕容準備好的婚妝,打著登島看望鄴城婦孺的旗號,準備向高翼展示炫耀。
按說,照《禮記》規定,夫妻雙方在成婚前是不能相見的,同時,其婚儀就相當繁縟,大體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主要步驟,也叫“婚姻六禮”。
此外,《禮紀》還規定:“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認為婚禮造成了女方的離別之情和男方的世代交替,應該表現某種悲涼意味,因此既不應奏樂,也不應前往道賀。史載,現在的晉穆帝在不久後舉行的婚禮,就是一個“不樂不賀”的婚禮。
婚禮上,敲鑼打鼓的習俗正是從五胡亂華時期開始的,巧合的是,它恰恰是鮮卑人的傳統,是典型的“胡俗”。中國有記錄的最早奏樂婚禮出現在北魏,當時,大臣高允批評當朝的拓跋鮮卑貴族不肯遵行(漢人的)古禮,而在婚禮中奏樂奏歌,跳舞嬉戲,導致朝政有令不行。因這段話,“奏樂婚禮”得以載入史冊。
高翼不知道這些繁瑣的禮儀,他與文昭與高卉的婚禮用了現代習俗,沒想到這恰好與鮮卑風俗等同。等到他再次大婚時,本想享受個完全的古代婚禮,但不甘寂寞的他稍一過問,籌備的婚禮就變得不倫不類。這未嘗不是對他倡導再立漢俗的一個嘲諷。
私奔的司馬燕容不可能進行“婚姻六禮”,同時,婚禮大慶的做法,也不符合“不樂不賀”禮儀。但這些細節,在高翼的過問下,全亂套了。最終形成的婚典程序,還是一個循前例而行的現代程序——其中就包括婚裝展示。
當初,三山很窮困,高翼拿不出多餘的布絹裝點自己的新娘,而三山的裁縫把握不住他改制的服裝款式,為了不在婚禮上出醜,婚禮進行前,文昭穿上新裝讓準丈夫審核,並請來女伴進行評價。
眾人都沒想到的是,扣子的魅力無可阻擋,“時尚”這個詞借助扣子在中國登場,它老少男女通殺,由此,那場展示在其後數年裏被三山國民津津樂道。
女人都愛萬眾矚目的感覺,高卉隨後循例,司馬燕容也不甘寂寞,所以,雖然古禮中沒有這項,但既然高翼堅持來了“奏樂婚禮”,她也不反對再來一項“婚裝展示”。
反正私奔的她,已把該違反的禮俗全違反了。既然已經走到了這步,那麽,就由她樹立一個新婚俗——從此,傳統婚禮就比照如此。
這不正符合高翼常說的——時時進化,事事。
婚妝不能素面朝天,司馬燕容竭盡心力,按最嬌嬈的形象為自己精心妝飾——沒辦法,在這胡地,能幫上手的只有世家出身的管秀,但管秀懂得妝飾也不是皇族的妝飾,所以她只好親自捉刀。
海面上風很大,紅妝粉飾的司馬燕容緩步走下碼頭,看到遠處走來的高翼,她扯了扯毛茸茸的狐裘,讓那溫暖的毛皮更貼近玉色的脖頸,沖著一臉狐疑的高翼,她展示了一個柔柔的微笑。
“妖怪?……魔鬼?……神仙?”高翼小心翼翼地問:“抱歉,我好像認錯人了!”
所謂“紅妝粉飾”,紅妝指女子盛妝,也就是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是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末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紅妝粉飾”在晉朝是一種宮裝,只有宮裏女子才會如此打扮。這種打扮,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日本藝妓的裝扮——臉塗得像吊死鬼般慘白,再畫上腮紅,用濃墨描出寬寬的、仁丹胡式的眉毛,要多嚇人有多嚇人,簡直就是現實版的《靚女幽魂》,高翼沒有當場慘叫出來,那多虧他的意志力強悍。
“哇”,司馬燕容放聲大哭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黃朝宗正坐船返回三山,他現在心花怒放。
“遼東,有個整個遼東,一個新時代來臨了”,站在船頭,黃朝宗沖凜冽的寒風高聲吶喊,他熱血沸騰,心情振奮。
是的,一個新時代來臨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傳聞中,高翼與那個殺胡狂人冉閔不清不楚,如果他們勾結在一起,會是個怎麽情形?
冉閔能戰,慕容恪還真不怕。因為冉閔思想裏仍擺不脫出身環境的影響,他身邊的儒生也會勸解他“仁恕”對敵,如此一來,勝利對冉閔反而是一種承受不了的代價,越勝利他的希望越渺茫。
但鐵弗高就不一樣了,他堅持“對敵不留情”,這手段可以讓三山每次都牢牢把握住勝利果實,讓敵人無法從失敗中汲取力量。這怎麽能成?
冉閔,關鍵還是在冉閔,在他身邊的官員身上。
冉閔所受的教育裏面,沒有“平等”這個詞。已經稱帝的他不認為其他國家有和他平等交往的資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冉閔認為其他國君都是自己的臣子。自己有權對其生殺予奪。
所以,冉閔封其手足李農為齊王,而後又殺了這個可以威脅其地位的人,即使導致乞活軍全面崩潰也再所不惜。
高翼是個非常倨傲的人,即使在他弱小不堪的時候,也不願將自己的尊嚴建立在別人的施舍之上。他對屬於自己的東西看得格外重。
所以,冉閔與高翼決不可能走在一起。只有同屬於胡族的政權,才會與一個實力相等的部族平等交往。
其實,這一切不能怨冉閔,他所受的教育裏,沒有一本書裏有“平等外交”這幾個字。冉閔不這樣看待其他君主,他身邊那些飽讀聖賢的官員也會提醒他如此做。
如果說冉閔是虎的話,漢王就是鷹。一個行走陸地,一個翺翔天空,或者,兩個人有相同的捕食目的,但他們絕不會把對方看作是兄弟。
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思維,兩個不同權利欲、不同人生觀的人,遠之則遜,近則相鬥。即使冉閔想親近高翼,高翼也會擔心成為“李農第二”……
“覆漢俗,定漢禮,立漢儀……哈哈哈哈……”,想到這裏,慕容恪長笑起來:“豎儒治國,前例在先——瞧瞧如今這中原,他們都把自己領到了絕路上。漢王挺聰明的一個人,我倒要看看,他要怎樣折騰?
你回去告訴他,我即將勒馬而入中原,掃蕩漢人。想分一杯羹的,快來跟我商量,晚了,我可不等他。”
黃朝宗微微搖頭:“王爺錯了,漢俗漢禮漢儀,這些不是儒學的功勞。它們自周禮。周天子在時,儒學不是顯學。豎儒貪天之功,將漢俗、漢禮、漢儀比之為儒學文化,他們禁止別家說話,所以諸子百家相辨無門,乃至今日之謬。
不過,儒生亂國,乃至今日遭亡國之痛,卻與儒學無關——我是指本初之儒學。
中原數經戰亂,又有始皇之焚書坑儒,周典零落。現在的儒學,都是故老口口相傳而成。故老相傳,是否正確,不得而知。當時錄書的皇帝是否照實而錄,也不得而知。
昔日,司馬遷做《史記》時曾多處引用《論語》,而今之《論語》卻不在他引用的那些話,為什麽?我等今日所見之儒學典籍,已全被篡改了,它已經不是本初之儒學。
三山所倡者,不是儒學之‘漢俗漢禮漢儀’;三山所禁者,不是本初之儒學。本初之儒學並不是亡國之術,相反,漢正因此而勃,驅逐匈奴西逃兩萬裏,從此不敢言犯漢,此所以謂之曰‘強漢’也。
所以,中原至今日敗亡之局面,不怨儒術,怨那‘尊孔’的豎儒董仲舒,自‘獨尊’之後,漢衰而胡興也。”
黃朝宗最後那句“漢衰而胡興”,簡直是戳慕容貴族的心窩子,但此時,慕容恪等人已無心追究細節。數百年來,草原部族一直保持著對強漢的尊敬,面對璀璨的漢(朝)文化,他們有著深深的自卑感。與此同時,眼看到手的中原,也令他們開始思索治國之術。
三山的勃起是慕容鮮卑一塊心病,見過三山建築的人,無不懾服在巍峨宏大面前。這是人類的共性,而高翼更將之提高到心理戰的高度。被心理戰打擊過的人,會不斷地出現自我催眠狀態。去盧浮宮參觀過的人都有這種感覺。
黃朝宗提到“強漢”二字,就好像是打開催眠術的鑰匙,它一下子解開了鮮卑人內心的文化自卑感,慕容恪慕容垂慕容評首先感到的是恐懼。
“據聞,黃相是漢王自中原帶回來的,請問,黃相故居何方?”慕容恪插入,直截了當地問。
黃朝宗不知慕容恪的意思,茫然地回答:“在下故居魯地。”
“魯地?!聖人之居所也”,慕容垂明白了他哥的意思,連忙追問:“如黃兄般見識的士子,魯地多嗎?”
黃朝宗一下子明白了。
他的侃侃而談,讓燕國貴族對征服中原的決定產生了恐懼。他們擔心,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草野隱伏著無數能人志士,當壓在他們頭上的zhuanzhi去除之後,正是他們可以大顯神通的時機。這些深厚文化底蘊積累的能量,一旦噴發而出,會把慕容族人吞噬的一幹二凈。
“似黃某之才,中原大地車載鬥量”,出於對故國的眷戀,黃朝宗不願對方知道真相,他誇張地說:“昔日,黃某在中原無以求生,不得已遠赴海外,幸賴吾王賞識,得以奔走朝堂,無他,唯唯諾諾而已。”
慕容恪再度笑了。
黃朝宗這話把牛吹破了。他說自己只是唯唯諾諾,遵從漢王的指示,照章辦事。這下,慕容恪放心了。燕國貴族也放心了,他們齊齊松了口氣。
“中原大地,似黃相之才車載鬥量,無妨;似鐵弗高之才,屈指可數,如此正好。黃相在中原,求唯唯諾諾亦不可得,豈能如今日般大展宏圖”,慕容恪仰天大笑:“我現在真羨慕宇文逸豆,他生了一個好女兒啊。”
見到燕國貴族的表情,黃朝宗也知道自己謙虛壞了,頓時冷汗下來了。
同一天稍早時候,三山島上,高翼正帶著一群金發碧眼的救護人員,巡視於鄴城拯救來的婦孺。
那些救護人員正是昔日羅馬醫護營士兵,他們剛擺脫奴隸身份,正竭力地展示自己所長,作為外行的高翼插不上手,他只好光察看島上的民政情況。
三山島現在已建設成一個隔離島,島上生活設施齊全,儼然一個小城市。凡抵達三山的人,都要在此停留數天,打掃好個人衛生才能進入三山,連出海的三山水兵也不例外。
自鄴城帶著累累傷痕抵達三山的婦孺,到了這裏,終於吃上了一頓飽飯。三山島上空房甚多,康浮屠與畢方舟各自帶領弟子,進行甄別安置工作,當然,他們也順帶安撫這些婦孺受傷的心靈。
現在雖然是冬天,島上卻並不冷。兩大宗教派別各自組織一群婦女,在沙灘上做一些能簡單的縫紉工作,她們涇渭分明地分成兩撥,邊勞作邊由為首者領誦著各自的經文。
高翼慢慢地踱到其中一夥人附近。這夥婦女做比丘尼打扮,高翼穿著普普通通,他的到來沒引起婦女的註意,她們低聲吟誦著:“文殊師利。問天王佛。今此女子。發無上正真道心以來久如。所行寂寞誓願高遠。定意若斯。
佛言。發無上正真道意以來。不可計也。勤力懷信常無放逸。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具足佛道。所行已備。隨諸佛教。於過去佛殖眾德本。供養無數億百千垓諸大聖尊。”
這是《諸佛要集經》,誕生於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經。
高翼點了點頭,又慢慢地踱到另一堆婦女身邊,只聽他們在吟唱:“神啊,請您賜給我平靜的心,讓我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請您賜予我勇氣,讓我去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也請您賜給我智慧,讓我有能力去分辨他們!”
這段祈禱詞很古老,當初,基督教初誕生時深受迫害,在顛沛流離中,基督徒們就用這段禱詞向神靈祈求。
現在是公元351年,基督教已成了強勢宗教。
女官管秀邁著小碎步跑來,見高翼聽得入神,她不敢打攪,便小心地立在高翼身邊,等待高翼回過神來。
其實,高翼早已發現管秀的來到,但考慮到這些婦女們已飽受驚嚇,他便故作不覺,邁著悠閑地步伐,若無其事地離開她們。
轉過幾個街頭,高翼才立住腳,用盡量溫柔的語氣問:“十三妹,何事稟報?”
管秀原名“十三女”,管秀這個名字是高翼給她起的。當高翼叫她“十三妹”時,說明他心情很不錯。不過,管秀卻被嚇了一跳,她滿臉羞紅,蠅聲細語地回了幾句話,高翼一個字都沒聽清。
“大點聲……你想問:我什麽時候發現你了?……不是,那你是在為遲遲不稟報而請罪?……不是,哭什麽?我是早發現你了,但我不想驚動那些女人,所以你做得很好。不許哭,把話說完再哭。”
管秀抽抽嗒嗒,哽咽地把話說完,高翼反覆確認了數次,才知道,原來是司馬燕容準備好的婚妝,打著登島看望鄴城婦孺的旗號,準備向高翼展示炫耀。
按說,照《禮記》規定,夫妻雙方在成婚前是不能相見的,同時,其婚儀就相當繁縟,大體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主要步驟,也叫“婚姻六禮”。
此外,《禮紀》還規定:“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認為婚禮造成了女方的離別之情和男方的世代交替,應該表現某種悲涼意味,因此既不應奏樂,也不應前往道賀。史載,現在的晉穆帝在不久後舉行的婚禮,就是一個“不樂不賀”的婚禮。
婚禮上,敲鑼打鼓的習俗正是從五胡亂華時期開始的,巧合的是,它恰恰是鮮卑人的傳統,是典型的“胡俗”。中國有記錄的最早奏樂婚禮出現在北魏,當時,大臣高允批評當朝的拓跋鮮卑貴族不肯遵行(漢人的)古禮,而在婚禮中奏樂奏歌,跳舞嬉戲,導致朝政有令不行。因這段話,“奏樂婚禮”得以載入史冊。
高翼不知道這些繁瑣的禮儀,他與文昭與高卉的婚禮用了現代習俗,沒想到這恰好與鮮卑風俗等同。等到他再次大婚時,本想享受個完全的古代婚禮,但不甘寂寞的他稍一過問,籌備的婚禮就變得不倫不類。這未嘗不是對他倡導再立漢俗的一個嘲諷。
私奔的司馬燕容不可能進行“婚姻六禮”,同時,婚禮大慶的做法,也不符合“不樂不賀”禮儀。但這些細節,在高翼的過問下,全亂套了。最終形成的婚典程序,還是一個循前例而行的現代程序——其中就包括婚裝展示。
當初,三山很窮困,高翼拿不出多餘的布絹裝點自己的新娘,而三山的裁縫把握不住他改制的服裝款式,為了不在婚禮上出醜,婚禮進行前,文昭穿上新裝讓準丈夫審核,並請來女伴進行評價。
眾人都沒想到的是,扣子的魅力無可阻擋,“時尚”這個詞借助扣子在中國登場,它老少男女通殺,由此,那場展示在其後數年裏被三山國民津津樂道。
女人都愛萬眾矚目的感覺,高卉隨後循例,司馬燕容也不甘寂寞,所以,雖然古禮中沒有這項,但既然高翼堅持來了“奏樂婚禮”,她也不反對再來一項“婚裝展示”。
反正私奔的她,已把該違反的禮俗全違反了。既然已經走到了這步,那麽,就由她樹立一個新婚俗——從此,傳統婚禮就比照如此。
這不正符合高翼常說的——時時進化,事事。
婚妝不能素面朝天,司馬燕容竭盡心力,按最嬌嬈的形象為自己精心妝飾——沒辦法,在這胡地,能幫上手的只有世家出身的管秀,但管秀懂得妝飾也不是皇族的妝飾,所以她只好親自捉刀。
海面上風很大,紅妝粉飾的司馬燕容緩步走下碼頭,看到遠處走來的高翼,她扯了扯毛茸茸的狐裘,讓那溫暖的毛皮更貼近玉色的脖頸,沖著一臉狐疑的高翼,她展示了一個柔柔的微笑。
“妖怪?……魔鬼?……神仙?”高翼小心翼翼地問:“抱歉,我好像認錯人了!”
所謂“紅妝粉飾”,紅妝指女子盛妝,也就是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是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末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紅妝粉飾”在晉朝是一種宮裝,只有宮裏女子才會如此打扮。這種打扮,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日本藝妓的裝扮——臉塗得像吊死鬼般慘白,再畫上腮紅,用濃墨描出寬寬的、仁丹胡式的眉毛,要多嚇人有多嚇人,簡直就是現實版的《靚女幽魂》,高翼沒有當場慘叫出來,那多虧他的意志力強悍。
“哇”,司馬燕容放聲大哭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黃朝宗正坐船返回三山,他現在心花怒放。
“遼東,有個整個遼東,一個新時代來臨了”,站在船頭,黃朝宗沖凜冽的寒風高聲吶喊,他熱血沸騰,心情振奮。
是的,一個新時代來臨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