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關燈
小
中
大
慕容雋問得尖銳。但這種事沒法跟異族講道理,因為他們覺得,每年夏天他們去搶劫漢人一次,這是傳統,這是天經地義。因為漢人是用鋤頭耕作,而他們是用刀劍耕作,用刀劍去收割漢人的收獲。
這是在歷史中已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詞,叫“打秋風”,“打草谷”,“打秋圍”。
歷史延綿1500年,這種搶劫仍然是個“正義”的詞。比如:你家有房子有地,吃得好穿得好,而我饑寒交迫,你比我生活過得好,你就有罪。我就應該住進你家的房子,穿上你的保暖內衣,享用你的老婆與鐵鍋,還要鎮壓你的反抗,這叫“打土豪分田地”。
在慕容雋看來,自己的軍隊出去燒殺搶劫,這不是罪,而是征集秋糧,是政府行為。三山反對自己的燒殺搶劫,是大逆不道,是抗拒自己的統治,任你把天說下來,也說不過這個理。
這是傳統,鮮卑族的傳統,傳統是要維護的,它延續了一千多年,鮮卑應該將其繼續發揚一千多年。現在,抵達歐洲的匈奴,也正在發揚這一傳統。
傳統,不容許改變。
陳浩根本沒打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他來之前,高翼已經叮囑過了。在“打土豪”上較真毫無意義,因為這些人沒有財產權概念,所以與他們辯論搶劫的對錯,純粹是浪費時間。
“我家大王說過”,陳浩悠悠地回答:“我三山國小力弱,與大國爭勝,乃是自不量力、狂妄悖逆,但我三山人心似鐵,若做到‘不求戰勝,但求不敗’,卻輕而易舉。”
陳浩昂起頭,語氣裏充滿自豪與自傲:“我三山,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你便是落了我們牙、歪了我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們手,天賜與我們這幾般兒歹癥候,我等只要一息尚存,決不許片甲在我們地裏折騰。
三山求和,我王讓我來強燕問問:燕肯許和麽?若燕許,則我三山永作藩籬,朝朝納貢,歲歲稱臣。若燕不許,我國我民戰至最後一息,也不容許他人進入我三山漢國的田地。
我王說了,要想進入三山,只有一個方法:從漢國黎民的屍體上踏過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不過,他們得到的只會是一個廢墟,沒有人煙的廢墟。”
慕容雋惡狠狠地盯著陳浩,陳浩毫不退縮與他對視。
可算有機會了,青史留名啊。在燕國王庭指斥燕王,史書會記下重重一筆。風骨,我的風骨會萬世景仰——陳浩調整著姿勢,擺出他認為最莊嚴的神情,毫不回避地與燕王對視。
你還比說,陳浩瘦弱的身軀,此刻真顯露出一種淩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一種不惜魚死網破也要討個尊嚴的絕然。
你還別說,歷朝歷代中,雖然有風骨的儒士比守貞的寡婦數量還少,但中華民族從不缺乏頂天立地的鐵血脊梁。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歷數十二位古代先賢“時窮節乃現”的“天地正氣”象征,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顏常山舌”是指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賊的壯烈事跡,而“張睢陽齒”則講得是唐將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陳浩現在就是一付怒發沖冠,目眥欲裂的咆哮張巡形象。三山特有的軍禮服穿在他身上,赤紅色的毛呢上裝綴滿了晶亮的銅扣、黃色的勳帶漫不經心地斜貫胸前,黑色的馬褲、鋥亮的馬靴、桀驁不馴的短發,處處顯露出威武不屈的誓死決心。
慕容恪忽然在一片沈寂中走近慕容雋身邊,在他耳邊低低耳語。旋即,慕容雋笑了,他笑得肆無忌憚。
“昔日,鐵弗高在三山收攏宇文殘孽,我本以為,積翠山東麓荒無人煙,土地貧乏,加之風暴不已,任鐵弗高怎麽折騰,也不過是個蕞爾小臣,邈彼荒域。沒想到,三年,這才三年,鐵弗高已敢跟我說:‘不求戰勝,但求不敗’。
我聽說,他是從十名侍衛起家的,現今已有七萬之眾。七萬人竟敢對我說要當‘銅豌豆’,我燕國盡起兵馬有百萬之眾,一人吐口吐沫,也淹死你們三山了,你敢一戰嗎?”慕容雋嚴厲起來。
陳浩欲言又止。
他本想說:你們燕國既定的戰略是南下中原,肯為我三山耗盡兵力嗎?耗得起嗎?
但是,他來之前,高翼反覆警告:這是燕國的長遠戰略企圖,千萬不能點穿這點,以免讓燕國警惕,並把漢國當作影響戰略規劃的大敵。所以他忍了忍,把這話咽了回去。
陳浩的欲言又止沒有影響慕容雋,草原民族尊講的是威武不屈的強者,三山的不屈不符合儒學綱常,但正符合草原民族的文化。
“三山既願永做臣子,我給你們這個機會”,慕容雋霸氣十足地說:“每年納貢錢百萬貫,甲千付,刀2000,戰馬一萬匹,糧30萬石,此喻。令鐵弗高回覆。”
陳浩沈默片刻,平靜地回答:“不用我家大王回覆,我現在就可答覆你:我三山願意一戰,生死由天。”
慕容恪厲聲喝斥:“好膽,信不信我提兵百萬踏平三山。”
陳浩拱手對慕容恪說:“將軍之能,我家大王早已知曉。但我漢國只有人口七萬,卻要負擔‘錢百萬,甲千付,刀2000,戰馬一萬匹,糧30萬石’,且不說糧馬兵甲,僅錢一項,我三山需人均承擔20錢。
此前,晉國封我漢國為‘西安平縣侯、鷹揚將軍’,只不過索貢錢五十萬貫。燕之於晉,不過一‘樂浪公’也。竟索錢百萬貫,此為僭越大罪,我漢國不願與聞。
況且,漢國既已貢晉,再貢燕國,黎民負擔過重,生不如死。故而我漢國寧願一戰,唯願死中求生。”
陳浩是不是地叫囂“死戰”,反而使燕國君臣猶豫起來。
兩萬精銳騎兵深入漢國,一戰之下,慕容宜被俘,2萬精騎被殺的一幹二凈,這讓燕國君臣摸不清漢國的實力。
遼東不是江南,冬天,沒有棉衣保暖的軍隊在野外待不住的。
自皇甫真出使漢國以後,燕國上下邊對漢國堡壘的堅固有了清醒的認識。要想攻克這樣的石堡,除了偷襲與曠日持久的圍城以外,別無他法。但是,遼東的天氣限制,讓軍隊無法成年累月地圍城。而三山強大的水軍,讓出於峽腳漢國像個硬胡桃一樣難啃。
夏天圍不住,冬天必須撤圍。三山的糧草供應全依靠海外,打三山,必須先剪除其羽翼,才能困住他們。
燕國本以為漢國的羽翼只有高句麗,因此,當高句麗出兵丸都的消息傳來,燕國上下群情激奮,都建議出兵懲罰高句麗,封鎖三山糧食與鐵器的輸入。然而,陳浩剛才所說“漢國已向晉國稱臣”的消息,讓他們徹底無措。
漢之不可勝矣。
即便是燕國攻下了高句麗,漢國也可從南方的晉國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
一時之間,燕國這些草原文化、農耕文明下成長起來的大賢們,對於三山這種純海洋文化發展起來的國度,有種無可奈何的無力感。
三山,明明是一片無法回旋的死地,怎麽靠幾片小舟、幾個石頭城堡,竟讓我燕國空有百萬軍隊,卻拿他沒辦法?
打!狠下心去,動員全國軍力去打,絕對可以打勝,這連那個鐵弗高也承認。但打勝了又能怎樣,得到一個一片廢墟的漢國,又能怎樣?
氐族,羌族,拓跋鮮卑,契丹,庫莫奚……這些族人向狼群一般窺伺在強燕的周圍,打勝了弱小的漢國,贏得了一片廢墟,若是軍力損耗過大,那麽,誰將是下一場戰爭的幸存者?
陳浩的強硬,若擱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受了這氣,僅為了爭一口氣,他們也要舉國動員,發動征討,徹底打消對方的囂張氣焰。
可擱燕國,卻行不通。
慕容恪是誰?當世的不敗戰神,他雖然不知道人世間有“戰略”這個詞,但他的戰略眼光卻非同凡響。當初,燕國還很弱小的時候,他能夠制定出先攻高句麗,依靠自高句麗的劫獲壯大自己,然後奇兵突出,直搗宇文鮮卑王庭,擊敗了遠比自己強大的宇文鮮卑。
而宇文部戰敗後,從宇文部中分裂出來的契丹八部、庫莫奚五部,就與現在的燕國實力相差無幾。可想而知當初宇文部的實力。
一個連這樣強大的敵人都能戰勝的人,他不會審勢度勢?誰信?
“晉國遠在天邊,我燕國近在咫尺”,慕容恪眼光一閃,反與陳浩在細節上糾纏不休:“漢國向晉納貢五十萬貫,舉國上下毫無異議,向我燕國納貢卻叫苦連連。我燕國是晉朝的不貢之國,受命統領整個遼東,漢國憑什麽不貢?”
肯討論貢賦問題,說明燕國有和解之心。
陳浩心中一喜,拱手回答:“我漢國不是不貢,既已講和,燕強我弱,我家大王早有納貢稱臣的覺悟,可燕國索取超出了我漢國的承受能力,故而,我漢國寧願一戰。”
慕容恪不愧是風華絕代,他一開口,大殿上再無人摻合。燕國君臣都等待他繼續說下去。只見慕容恪“嫵媚”地一笑,說:“好,既然漢國願意屈服,那就比照晉國的貢賦數量,向我燕國納貢!”
什麽是僭越,這就是僭越。剛才慕容恪說話時,陳浩已覺得不妥,現在他知道那裏不妥了。
慕容恪身為臣下,卻公然拿晉國比較,要求獲得與晉國相等的貢賦。這是不臣,這是大不敬,這是謀逆。
陳浩的目光在殿中漢臣臉上一一掃過,他們的母國受到侮辱,但他們臉上卻沒有受辱的表情,反而一個個躍躍欲試,很心安理得。
“晉國索貢50萬貫,是有原因的”,陳浩緩緩地說:“晉國鑄錢不足,需要我國輸送。而我國納貢之後,獲得了朝廷鹽鐵專賣權,可自由在晉國銷售鹽鐵。
此外,朝廷還準許我們四個地方設立專市,自由出售三山商品,自行管理商戶與市場治安,官府只遣稅官入市收稅。
所以,這50萬貫錢,相當於購買朝廷的鹽鐵專賣權與市場管理權。燕國要等同朝廷,是否願給我們相同待遇。”
“等同朝廷”,這個詞已字字誅心了,可燕國君臣的心思不在這上面。陳浩話裏透出的信息,讓他們垂涎,讓他們心動。
“鑄錢不足”“鹽鐵”、“商品”、“收稅”,這些詞那個不令他們心動。
在這個殺戮時代,誰還有心思生產,大家都忙著打土豪分田地聶。亂世裏,搶劫是唯一成本低廉的活——不需要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需要織機徹夜響不停,只需要把刀一亮,什麽都到手了。
朝廷缺鑄錢,缺鹽鐵,缺商品,燕國也缺,連糧食都缺。這時代人人都去搶劫,所有人都被搶一茬後,自然會出現“人為‘自然災害’”,田地荒蕪,糧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搶無可搶。
三山,那片荒蕪人煙、貧瘠邊遠,風暴不斷的窮鄉僻壤,若能每年帶來五十萬貫的收入,而燕國所需要做的就是躺在那裏數錢,如此美事誰能拒絕?
“‘開椎場,互市,統一貨幣,容許市場自管’,是不,朝廷可以做到,我燕國也可以做到”,慕容恪話趕話地說:“晉國準許你們在四地開專市,我燕國各郡府都可讓你們設專市。五十萬貫貢賦,沒得商量,否則就是對我大燕的侮辱。”
燕國容許和解就是陳浩的勝利,五十萬貫數目尚在他的底線之上,不過,陳浩不知道打通商路給國家帶來的利益,他只覺得七萬人的小國,要承擔百萬稅賦,實在過於沈重,故而忍不住想再爭取一下。
“晉,天子之所在也,下國小臣,捐輸50萬貫,已力不能及。燕國能否再寬容點?至於開椎場,互市,等等,已超出了小臣的管轄。小臣會急報吾王,另遣人手與燕國商討互市事宜。”
陳浩是真沒職權談論互市通商問題,三山官吏職責分明,這事屬於商務部管轄。高翼拿他當送死之人,根本沒想到給他配上商務部官員。但陳浩越拒絕,燕國君臣越覺得急不可耐。
“50萬貫沒有商量,漢國錢不夠可以用貨物抵償。我燕國百姓交易,常用以物換物方式,對鑄錢的需要並不迫切,孤準予你們以貨抵償。”慕容雋一錘定音。
兩萬精銳的鮮血白流了?
確實,在胡人眼裏,士卒就是奴隸,是臉上刺字的物件,是搶劫的消耗品。誰關心?
“至於我的宜弟……呲”,慕容雋發出一聲譏笑。慕容宜可算毀了,胡人以勇力決定地位,敗軍之將,即使他是王族,此後也將毫無地位:“天寒地凍的,你們不著急送回來,讓他待到開春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是在歷史中已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詞,叫“打秋風”,“打草谷”,“打秋圍”。
歷史延綿1500年,這種搶劫仍然是個“正義”的詞。比如:你家有房子有地,吃得好穿得好,而我饑寒交迫,你比我生活過得好,你就有罪。我就應該住進你家的房子,穿上你的保暖內衣,享用你的老婆與鐵鍋,還要鎮壓你的反抗,這叫“打土豪分田地”。
在慕容雋看來,自己的軍隊出去燒殺搶劫,這不是罪,而是征集秋糧,是政府行為。三山反對自己的燒殺搶劫,是大逆不道,是抗拒自己的統治,任你把天說下來,也說不過這個理。
這是傳統,鮮卑族的傳統,傳統是要維護的,它延續了一千多年,鮮卑應該將其繼續發揚一千多年。現在,抵達歐洲的匈奴,也正在發揚這一傳統。
傳統,不容許改變。
陳浩根本沒打算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他來之前,高翼已經叮囑過了。在“打土豪”上較真毫無意義,因為這些人沒有財產權概念,所以與他們辯論搶劫的對錯,純粹是浪費時間。
“我家大王說過”,陳浩悠悠地回答:“我三山國小力弱,與大國爭勝,乃是自不量力、狂妄悖逆,但我三山人心似鐵,若做到‘不求戰勝,但求不敗’,卻輕而易舉。”
陳浩昂起頭,語氣裏充滿自豪與自傲:“我三山,就是一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你便是落了我們牙、歪了我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們手,天賜與我們這幾般兒歹癥候,我等只要一息尚存,決不許片甲在我們地裏折騰。
三山求和,我王讓我來強燕問問:燕肯許和麽?若燕許,則我三山永作藩籬,朝朝納貢,歲歲稱臣。若燕不許,我國我民戰至最後一息,也不容許他人進入我三山漢國的田地。
我王說了,要想進入三山,只有一個方法:從漢國黎民的屍體上踏過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不過,他們得到的只會是一個廢墟,沒有人煙的廢墟。”
慕容雋惡狠狠地盯著陳浩,陳浩毫不退縮與他對視。
可算有機會了,青史留名啊。在燕國王庭指斥燕王,史書會記下重重一筆。風骨,我的風骨會萬世景仰——陳浩調整著姿勢,擺出他認為最莊嚴的神情,毫不回避地與燕王對視。
你還比說,陳浩瘦弱的身軀,此刻真顯露出一種淩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一種不惜魚死網破也要討個尊嚴的絕然。
你還別說,歷朝歷代中,雖然有風骨的儒士比守貞的寡婦數量還少,但中華民族從不缺乏頂天立地的鐵血脊梁。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歷數十二位古代先賢“時窮節乃現”的“天地正氣”象征,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顏常山舌”是指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賊的壯烈事跡,而“張睢陽齒”則講得是唐將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
陳浩現在就是一付怒發沖冠,目眥欲裂的咆哮張巡形象。三山特有的軍禮服穿在他身上,赤紅色的毛呢上裝綴滿了晶亮的銅扣、黃色的勳帶漫不經心地斜貫胸前,黑色的馬褲、鋥亮的馬靴、桀驁不馴的短發,處處顯露出威武不屈的誓死決心。
慕容恪忽然在一片沈寂中走近慕容雋身邊,在他耳邊低低耳語。旋即,慕容雋笑了,他笑得肆無忌憚。
“昔日,鐵弗高在三山收攏宇文殘孽,我本以為,積翠山東麓荒無人煙,土地貧乏,加之風暴不已,任鐵弗高怎麽折騰,也不過是個蕞爾小臣,邈彼荒域。沒想到,三年,這才三年,鐵弗高已敢跟我說:‘不求戰勝,但求不敗’。
我聽說,他是從十名侍衛起家的,現今已有七萬之眾。七萬人竟敢對我說要當‘銅豌豆’,我燕國盡起兵馬有百萬之眾,一人吐口吐沫,也淹死你們三山了,你敢一戰嗎?”慕容雋嚴厲起來。
陳浩欲言又止。
他本想說:你們燕國既定的戰略是南下中原,肯為我三山耗盡兵力嗎?耗得起嗎?
但是,他來之前,高翼反覆警告:這是燕國的長遠戰略企圖,千萬不能點穿這點,以免讓燕國警惕,並把漢國當作影響戰略規劃的大敵。所以他忍了忍,把這話咽了回去。
陳浩的欲言又止沒有影響慕容雋,草原民族尊講的是威武不屈的強者,三山的不屈不符合儒學綱常,但正符合草原民族的文化。
“三山既願永做臣子,我給你們這個機會”,慕容雋霸氣十足地說:“每年納貢錢百萬貫,甲千付,刀2000,戰馬一萬匹,糧30萬石,此喻。令鐵弗高回覆。”
陳浩沈默片刻,平靜地回答:“不用我家大王回覆,我現在就可答覆你:我三山願意一戰,生死由天。”
慕容恪厲聲喝斥:“好膽,信不信我提兵百萬踏平三山。”
陳浩拱手對慕容恪說:“將軍之能,我家大王早已知曉。但我漢國只有人口七萬,卻要負擔‘錢百萬,甲千付,刀2000,戰馬一萬匹,糧30萬石’,且不說糧馬兵甲,僅錢一項,我三山需人均承擔20錢。
此前,晉國封我漢國為‘西安平縣侯、鷹揚將軍’,只不過索貢錢五十萬貫。燕之於晉,不過一‘樂浪公’也。竟索錢百萬貫,此為僭越大罪,我漢國不願與聞。
況且,漢國既已貢晉,再貢燕國,黎民負擔過重,生不如死。故而我漢國寧願一戰,唯願死中求生。”
陳浩是不是地叫囂“死戰”,反而使燕國君臣猶豫起來。
兩萬精銳騎兵深入漢國,一戰之下,慕容宜被俘,2萬精騎被殺的一幹二凈,這讓燕國君臣摸不清漢國的實力。
遼東不是江南,冬天,沒有棉衣保暖的軍隊在野外待不住的。
自皇甫真出使漢國以後,燕國上下邊對漢國堡壘的堅固有了清醒的認識。要想攻克這樣的石堡,除了偷襲與曠日持久的圍城以外,別無他法。但是,遼東的天氣限制,讓軍隊無法成年累月地圍城。而三山強大的水軍,讓出於峽腳漢國像個硬胡桃一樣難啃。
夏天圍不住,冬天必須撤圍。三山的糧草供應全依靠海外,打三山,必須先剪除其羽翼,才能困住他們。
燕國本以為漢國的羽翼只有高句麗,因此,當高句麗出兵丸都的消息傳來,燕國上下群情激奮,都建議出兵懲罰高句麗,封鎖三山糧食與鐵器的輸入。然而,陳浩剛才所說“漢國已向晉國稱臣”的消息,讓他們徹底無措。
漢之不可勝矣。
即便是燕國攻下了高句麗,漢國也可從南方的晉國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
一時之間,燕國這些草原文化、農耕文明下成長起來的大賢們,對於三山這種純海洋文化發展起來的國度,有種無可奈何的無力感。
三山,明明是一片無法回旋的死地,怎麽靠幾片小舟、幾個石頭城堡,竟讓我燕國空有百萬軍隊,卻拿他沒辦法?
打!狠下心去,動員全國軍力去打,絕對可以打勝,這連那個鐵弗高也承認。但打勝了又能怎樣,得到一個一片廢墟的漢國,又能怎樣?
氐族,羌族,拓跋鮮卑,契丹,庫莫奚……這些族人向狼群一般窺伺在強燕的周圍,打勝了弱小的漢國,贏得了一片廢墟,若是軍力損耗過大,那麽,誰將是下一場戰爭的幸存者?
陳浩的強硬,若擱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受了這氣,僅為了爭一口氣,他們也要舉國動員,發動征討,徹底打消對方的囂張氣焰。
可擱燕國,卻行不通。
慕容恪是誰?當世的不敗戰神,他雖然不知道人世間有“戰略”這個詞,但他的戰略眼光卻非同凡響。當初,燕國還很弱小的時候,他能夠制定出先攻高句麗,依靠自高句麗的劫獲壯大自己,然後奇兵突出,直搗宇文鮮卑王庭,擊敗了遠比自己強大的宇文鮮卑。
而宇文部戰敗後,從宇文部中分裂出來的契丹八部、庫莫奚五部,就與現在的燕國實力相差無幾。可想而知當初宇文部的實力。
一個連這樣強大的敵人都能戰勝的人,他不會審勢度勢?誰信?
“晉國遠在天邊,我燕國近在咫尺”,慕容恪眼光一閃,反與陳浩在細節上糾纏不休:“漢國向晉納貢五十萬貫,舉國上下毫無異議,向我燕國納貢卻叫苦連連。我燕國是晉朝的不貢之國,受命統領整個遼東,漢國憑什麽不貢?”
肯討論貢賦問題,說明燕國有和解之心。
陳浩心中一喜,拱手回答:“我漢國不是不貢,既已講和,燕強我弱,我家大王早有納貢稱臣的覺悟,可燕國索取超出了我漢國的承受能力,故而,我漢國寧願一戰。”
慕容恪不愧是風華絕代,他一開口,大殿上再無人摻合。燕國君臣都等待他繼續說下去。只見慕容恪“嫵媚”地一笑,說:“好,既然漢國願意屈服,那就比照晉國的貢賦數量,向我燕國納貢!”
什麽是僭越,這就是僭越。剛才慕容恪說話時,陳浩已覺得不妥,現在他知道那裏不妥了。
慕容恪身為臣下,卻公然拿晉國比較,要求獲得與晉國相等的貢賦。這是不臣,這是大不敬,這是謀逆。
陳浩的目光在殿中漢臣臉上一一掃過,他們的母國受到侮辱,但他們臉上卻沒有受辱的表情,反而一個個躍躍欲試,很心安理得。
“晉國索貢50萬貫,是有原因的”,陳浩緩緩地說:“晉國鑄錢不足,需要我國輸送。而我國納貢之後,獲得了朝廷鹽鐵專賣權,可自由在晉國銷售鹽鐵。
此外,朝廷還準許我們四個地方設立專市,自由出售三山商品,自行管理商戶與市場治安,官府只遣稅官入市收稅。
所以,這50萬貫錢,相當於購買朝廷的鹽鐵專賣權與市場管理權。燕國要等同朝廷,是否願給我們相同待遇。”
“等同朝廷”,這個詞已字字誅心了,可燕國君臣的心思不在這上面。陳浩話裏透出的信息,讓他們垂涎,讓他們心動。
“鑄錢不足”“鹽鐵”、“商品”、“收稅”,這些詞那個不令他們心動。
在這個殺戮時代,誰還有心思生產,大家都忙著打土豪分田地聶。亂世裏,搶劫是唯一成本低廉的活——不需要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需要織機徹夜響不停,只需要把刀一亮,什麽都到手了。
朝廷缺鑄錢,缺鹽鐵,缺商品,燕國也缺,連糧食都缺。這時代人人都去搶劫,所有人都被搶一茬後,自然會出現“人為‘自然災害’”,田地荒蕪,糧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搶無可搶。
三山,那片荒蕪人煙、貧瘠邊遠,風暴不斷的窮鄉僻壤,若能每年帶來五十萬貫的收入,而燕國所需要做的就是躺在那裏數錢,如此美事誰能拒絕?
“‘開椎場,互市,統一貨幣,容許市場自管’,是不,朝廷可以做到,我燕國也可以做到”,慕容恪話趕話地說:“晉國準許你們在四地開專市,我燕國各郡府都可讓你們設專市。五十萬貫貢賦,沒得商量,否則就是對我大燕的侮辱。”
燕國容許和解就是陳浩的勝利,五十萬貫數目尚在他的底線之上,不過,陳浩不知道打通商路給國家帶來的利益,他只覺得七萬人的小國,要承擔百萬稅賦,實在過於沈重,故而忍不住想再爭取一下。
“晉,天子之所在也,下國小臣,捐輸50萬貫,已力不能及。燕國能否再寬容點?至於開椎場,互市,等等,已超出了小臣的管轄。小臣會急報吾王,另遣人手與燕國商討互市事宜。”
陳浩是真沒職權談論互市通商問題,三山官吏職責分明,這事屬於商務部管轄。高翼拿他當送死之人,根本沒想到給他配上商務部官員。但陳浩越拒絕,燕國君臣越覺得急不可耐。
“50萬貫沒有商量,漢國錢不夠可以用貨物抵償。我燕國百姓交易,常用以物換物方式,對鑄錢的需要並不迫切,孤準予你們以貨抵償。”慕容雋一錘定音。
兩萬精銳的鮮血白流了?
確實,在胡人眼裏,士卒就是奴隸,是臉上刺字的物件,是搶劫的消耗品。誰關心?
“至於我的宜弟……呲”,慕容雋發出一聲譏笑。慕容宜可算毀了,胡人以勇力決定地位,敗軍之將,即使他是王族,此後也將毫無地位:“天寒地凍的,你們不著急送回來,讓他待到開春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