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魔獸》——第二波即將到來!
關燈
小
中
大
《阿爾薩斯》是魔獸大電影的開篇之作,分成了三部曲,分別講述了阿爾薩斯的成長,墮落,以及最終成為巫妖王的過程。
第一部於去年上映,趕在魔獸全球火爆的時候,一舉拿下了全球6億多美元的票房,回本不成問題,還有得賺。所以甚至都不用周方遠提醒,暴雪方面直接開啟了第二部的拍攝方案,同時第三部也在籌備之中,按照暴雪的意思,很明顯是準備兩部連拍的,只是後來不知道怎麽的,就只拍了一部。不過無所謂啦,周方遠本來就計劃好了,就算是賠錢,他也會堅持拍攝下去。他有心將魔獸系列大電影全都拍出來,甚至包括各種外傳和電視劇等等,這麽大的一個ip,原時空暴雪浪費掉了,他如今可不會浪費掉。
原時空,暴雪真的是走了太多臭棋了,雖說很多時候當事後諸葛亮其實也沒啥意思,但話又說回來了,為啥其他公司很多時候都能作對的選擇,偏偏在暴雪這邊就無法成功呢?
游戲方面就不說了,10年之後,暴雪的游戲每況愈下,已經漸漸的額淪落為二流廠商了。
就說電影,其實暴雪的電影計劃挺早的,原時空也是06年的時候就確定了拍攝計劃。然後就是整整三年的音信全無,最後在2009年山姆·雷米接下導演重任,不過後來因為與暴雪產生故事分歧而告吹。導演烏維·鮑爾聲稱申請了這份工作,卻被告知,“我們不會出售電影版權,特別是不會賣給你。”當然這個話是烏維對外宣稱的,暴雪到底說沒說過這話,就沒人知道了,不過想來當時暴雪的態度估計也不會太好,不然也不至於傳出這樣的風聲來。
就這樣,一直拖到2014年,才終於找到導演鄧肯·瓊斯來拍攝魔獸電影。鄧肯是好導演沒錯,他在2009年以小制作科幻片《月球》開始嶄露頭角,並憑借2011年的《源代碼》進軍好萊塢。改編《魔獸》對他來說是導演工作的一步飛躍,不過對於這位雄心勃勃的導演來說也絕非意外,想來或許也並非難事。
只是最後……交上來的答卷實在無法讓人滿意。
但你不能說導演不用心,事實上,當時整個劇組都非常的投入,使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擺設過程也絕對不簡單。
該片以arri alexa xt攝影機,片門全開模式下的arrira格式拍攝。
《魔獸》是攝影指導西蒙·達根,他的作品還有諸如《了不起的蓋茨比》和《我,機器人》等,這是用open gate模式下的arrira格式拍攝的首批影片之一。該相機的全3.4k感應區可以記錄最高的分辨率,一直到4k,又或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特效鏡頭的細節最大化。
影片除了一個有景觀和河流的外景地以及暴風城外部現場的部分,整個電影都是在一個攝影棚內拍攝。主要拍攝始於2014年初,時間為18周,涵蓋了mammothstudios,bridgestudios以及溫哥華內及附近的外景地,2014年5月關機。
因為故事範圍太大,拍攝外景的想法很早就被駁回了。“我們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攝影棚為中心的,這是從一開始的設計理念,”美工設計師bocquet說。“鄧肯想創造所有的環境,建立力所能及的東西然後在用cg擴展……但仍保持現場真實可信,這樣觀眾會相信我們是在外景地,而不是在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
因此,他還專門設計建造了90套不同的現場,用以拍攝。
另外,在巨型藍幕之前的森林充當了多個外景地。建造艾爾文森林意味著首先在溫莎公園勘景,在那裏有一棵600年的老橡樹,直徑為6英尺。然後,施工隊伍要建造有這棵樹兩倍大小的另外九棵樹——直徑為12英尺。合成森林大到足以讓戰士騎在馬背上馳騁,它建在一個巨大的藍色屏幕前,允許六種不同背景將其作為六個相當不同的外景地使用。黑色沼澤叢林內創建了120英尺的沼澤樹木,那個環境大部分是cg構建的。
卡拉讚的大圖書館同樣主要是cg構成,但仍需要布景師團隊創造3000多個卷軸和書籍來填充第一層的物理書架。暴風城集市的新鮮農產品必須從加利福尼亞州運到遠在溫哥華的制作現場。“農產品會反映時間,因此白菜要保留外面一層葉子,而不是像超市裏的那樣完美;洋蔥和大蒜都必須有綠色的芽和根,”威爾科克斯說。“我們購買的土豆必須沾著泥巴,甚至水果都有著星星點點的枝葉等殘留物,看起來不那麽完美。”在德拉諾,獸人古爾丹的帳篷有50英尺寬,外面覆蓋著手工制作的土耳其羊毛毯。這個現場是基於劇組提供的圖案在土耳其的群山中建造,然後郵寄到溫哥華。而艾澤拉斯軍械庫需要超過200面盾,750把劍,300根戟,以及其他裝備。
服裝設計師mayes rubeo管理溫哥華和墨西哥的工作室,從意大利、德國、法國、墨西哥,印度和中國的650多種單獨的服飾元素中采購。接近100套的暴風城軍隊盔甲都在新西蘭威塔工作室制作,使用聚氨酯作為輕量級組件,以減輕對演員的負擔。獸人裝甲是用天然紗線配以“部落質感”創造。裝甲士兵的馬是用泡沫和塑料在英國搭建的,根據動物的物理掃描測量而成,馬鞍在西班牙制作。
超大型獸人參與電影的特效鏡頭有接近1300個,這些獸人每個都有兩米多高。為了得到正確的演出,導演鄧肯·瓊斯想拍攝扮演獸人的演員和扮演人類的演員同行,這意味著動作捕捉技術被用於檢查最終拍攝的樣子。多部攝影機被隱藏在現場的多個地方,多達125臺攝影機分布在艾爾文森林,為了在他們身穿帶動作標記的緊身衣時捕捉肢體動作。這些動作被實時處理,使得攝影機取景器可以顯示與成片中獸人相似的影像。
等等等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得出來,電影劇組不可謂不用心,小到一個道具,大到一片叢林,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導演和演員都特別的用心,然而……拍出來的片子,觀眾就是不買賬,為什麽呢?
對於《魔獸》這樣一部特效大片來說,傳統市場北美反而成了滑鐵盧,大洋彼岸的華夏市場反倒是成為最後的救世主——如同面臨部落入侵的艾澤拉斯大陸,這裏是完成拯救的最後希望之地。這又是為什麽呢?
《魔獸》真的只是一部粉絲電影嗎,在它的熱賣背後,到底和互聯網社群有著怎樣的內在關聯?決定它能否實現業內人士和游戲玩家“國內20億人民幣起”票房預期的,到底是誰?
有人將《魔獸》國內的票房成功簡單歸結為玩家的洪荒之力爆發,可是在《魔獸》之前,並沒有游戲改編電影在國內市場大賣的先例,難道那些游戲改編電影就沒有粉絲嗎。所有電影市場的游戲規則,都是由那些引發票房狂熱的電影改變的。《魔獸》顯然就是這麽一部改變規則的爆款電影,那麽它究竟改變了哪些游戲規則。
更重要的是,為什麽這個《魔獸》票房神話只在國內上演。
華夏市場為什麽成為《魔獸》救世主。
《魔獸》的投資加宣發超過2.5億美元,要達到收支平衡全球票房起碼要超過5億美元。根據影片在各大市場的走勢,預計其北美最終落點在6000萬,其總海外市場(不含內地)可能止步2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只有確保內地市場收2.5億美元,其最終全球成績才能達到及格線。
幸運的是,在原時空裏,《魔獸》在華夏的票房也許已經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首日票房3億,午夜場票房4980萬,成功超越《美人魚》,沖至內地影史第二名,僅低於《速激7》午夜場5247萬,首日票房3.9億的成績。從長假開始,《魔獸》連續3天保持超12萬場的排片規模,上座率超40%,票房占比80%以上。其票房走勢一路向前,在最快破6億紀錄上,《魔獸》超越《速激7》成功登頂。
更重要的是,在4日累計票房上,《魔獸》達到了驚人的9.55億,已經創造了史上最快破8億票房紀錄。
可惜的是,隨著長假收尾,其粉絲屬性強烈的票房特點已經開始顯現。《魔獸》票房在長假第二天,單日2.1億較前一天下跌將近30%,第三天1.4億再跌超過30%。相對於同期《x戰警:天啟》的小幅逆跌,只能說《魔獸》的超跌確實印證了此前多數影評人的判斷。
國內外專業媒體較為集中的負面評論是:“劇情簡單”、世界觀簡陋以及“和游戲沒啥關聯”,但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說,這樣的評論其實已經聽得耳朵都起繭了。
《魔獸》是一部偉大的商業電影嗎?當然也不是,像《指環王》這種真正偉大的商業電影,肯定不會在影評人那裏收獲那麽多爛番茄。
《魔獸》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出在了故事和場面上。
想讓普通觀眾透過無數的《魔獸》裝束、覆雜的種族和勢力範圍、魔法咒語拎出情節主線顯然是個艱巨的任務。但鄧肯·瓊斯沒有時間照顧好這麽多角色人物和角色背景故事,結果就是整個故事被打造成一出華麗的啟示錄,卻給人為高潮而高潮的感覺,普通觀眾最終沒有被這個故事搞到嗨起來。
更可惜的是,鄧肯·瓊斯拍出了大場面,卻沒有拍出《指環王》千軍對決的史詩感。可如果不抱過高期待,只是去看一部好萊塢大制作的話,《魔獸》的簡單世界觀和簡單粗暴大場面完全可以滿足國內觀眾對大片的觀影需求——它不夠好,可還遠遠談不上爛。
至於說《魔獸》在國內票房的大爆,這個需要具體分析。
有一種業界觀點認為:對於《魔獸》這樣史詩級游戲ip大片,雖然玩家粉絲熱度爆表,但在大眾市場觀眾缺失嚴重,對於女性觀眾兒童老年觀眾來說門檻過高,因此在粉絲集中消費後,票房必然急速下墜。這種觀點的前提在於:《魔獸》是一部粉絲電影。但它真的只是一部粉絲電影嗎。
有必要認識導演鄧肯·瓊斯和他的前任——山姆·雷米。因為兩個導演的創作方向,決定了《魔獸》是一部大眾商業電影,還是一部粉絲電影。
鄧肯·瓊斯的代表作是《月球》和《源代碼》,他的電影風格,嚴肅、冰冷、充滿哲學思辨。山姆·雷米的代表作是《鬼玩人》和托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三部曲,他的電影,熱鬧、燃爆、充滿暴力快感和惡趣味。無論怎麽看,《魔獸》的導演似乎都更應該是山姆·雷米才對,可是環球影業最終選擇的是鄧肯·瓊斯。山姆·雷米原本想拍的更接近游戲迷的盼望,看他的片名就知道——《魔獸世界:巫妖王的崛起》,說的是阿爾薩斯從一個正直善良的王子墮落成巫妖王,後來冰封王座的故事,也就是周方遠最終選擇的這一段故事線。
可是當鄧肯·瓊斯加入時,他想成為將游戲翻譯成電影的人,讓魔獸粉絲能把這部電影展示給那些不了解魔獸世界觀的人看。所以他選擇了第一次人獸大戰作為故事,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許更方便進入這個魔獸的世界。影片特效也正中觀眾的嗨點,影片超過2000個特效鏡頭物有所值,獸人造型每個毛孔都神還原游戲。投資巨大的實景搭建與特效制作也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地。許多觀眾都說,即使不太了解魔獸歷史,但不得不說動畫非常棒。
實事求是的說,《魔獸》帶給觀眾的是一次合格但不夠沸騰的演出。但是一部合格的《魔獸》,難道還不值普通觀眾的一張電影票嗎。
歸根結底,魔獸的失敗,劇情是一方面,時間是另一方面。劇情方面,沒有選擇最合適的切入點,時間方面,最狂熱的那些玩家們已經結婚生子,電影上映的時候,市面上最火的而游戲是擼啊擼,是新生代的玩家。事實上在魔獸最紅火的那些年,就算是沒玩過魔獸的路人,只要是個年輕人,十有八九也聽說過死亡騎士和巫妖王這樣的名稱,再者說,前期的魔獸歷史,是完全可以用外傳或者電視劇來彌補的,總之,原時空的《魔獸》很失敗,暴雪甚至將版權都收了回去,不許再拍續集。
現如今呢,跟著游戲一起上線,魔獸系列電影終於迎來了新的高潮,第一部全球票房六億美元,成本1.5億,投資方凈賺五千萬,並且和游戲形成了很好的聯動。如今,第二部也已經拍攝完成,巫妖王的故事即將進入高潮,2.0的劇情也即將更新,魔獸ip即將進入新的高潮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第一部於去年上映,趕在魔獸全球火爆的時候,一舉拿下了全球6億多美元的票房,回本不成問題,還有得賺。所以甚至都不用周方遠提醒,暴雪方面直接開啟了第二部的拍攝方案,同時第三部也在籌備之中,按照暴雪的意思,很明顯是準備兩部連拍的,只是後來不知道怎麽的,就只拍了一部。不過無所謂啦,周方遠本來就計劃好了,就算是賠錢,他也會堅持拍攝下去。他有心將魔獸系列大電影全都拍出來,甚至包括各種外傳和電視劇等等,這麽大的一個ip,原時空暴雪浪費掉了,他如今可不會浪費掉。
原時空,暴雪真的是走了太多臭棋了,雖說很多時候當事後諸葛亮其實也沒啥意思,但話又說回來了,為啥其他公司很多時候都能作對的選擇,偏偏在暴雪這邊就無法成功呢?
游戲方面就不說了,10年之後,暴雪的游戲每況愈下,已經漸漸的額淪落為二流廠商了。
就說電影,其實暴雪的電影計劃挺早的,原時空也是06年的時候就確定了拍攝計劃。然後就是整整三年的音信全無,最後在2009年山姆·雷米接下導演重任,不過後來因為與暴雪產生故事分歧而告吹。導演烏維·鮑爾聲稱申請了這份工作,卻被告知,“我們不會出售電影版權,特別是不會賣給你。”當然這個話是烏維對外宣稱的,暴雪到底說沒說過這話,就沒人知道了,不過想來當時暴雪的態度估計也不會太好,不然也不至於傳出這樣的風聲來。
就這樣,一直拖到2014年,才終於找到導演鄧肯·瓊斯來拍攝魔獸電影。鄧肯是好導演沒錯,他在2009年以小制作科幻片《月球》開始嶄露頭角,並憑借2011年的《源代碼》進軍好萊塢。改編《魔獸》對他來說是導演工作的一步飛躍,不過對於這位雄心勃勃的導演來說也絕非意外,想來或許也並非難事。
只是最後……交上來的答卷實在無法讓人滿意。
但你不能說導演不用心,事實上,當時整個劇組都非常的投入,使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擺設過程也絕對不簡單。
該片以arri alexa xt攝影機,片門全開模式下的arrira格式拍攝。
《魔獸》是攝影指導西蒙·達根,他的作品還有諸如《了不起的蓋茨比》和《我,機器人》等,這是用open gate模式下的arrira格式拍攝的首批影片之一。該相機的全3.4k感應區可以記錄最高的分辨率,一直到4k,又或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特效鏡頭的細節最大化。
影片除了一個有景觀和河流的外景地以及暴風城外部現場的部分,整個電影都是在一個攝影棚內拍攝。主要拍攝始於2014年初,時間為18周,涵蓋了mammothstudios,bridgestudios以及溫哥華內及附近的外景地,2014年5月關機。
因為故事範圍太大,拍攝外景的想法很早就被駁回了。“我們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攝影棚為中心的,這是從一開始的設計理念,”美工設計師bocquet說。“鄧肯想創造所有的環境,建立力所能及的東西然後在用cg擴展……但仍保持現場真實可信,這樣觀眾會相信我們是在外景地,而不是在創造一個幻想的世界。”
因此,他還專門設計建造了90套不同的現場,用以拍攝。
另外,在巨型藍幕之前的森林充當了多個外景地。建造艾爾文森林意味著首先在溫莎公園勘景,在那裏有一棵600年的老橡樹,直徑為6英尺。然後,施工隊伍要建造有這棵樹兩倍大小的另外九棵樹——直徑為12英尺。合成森林大到足以讓戰士騎在馬背上馳騁,它建在一個巨大的藍色屏幕前,允許六種不同背景將其作為六個相當不同的外景地使用。黑色沼澤叢林內創建了120英尺的沼澤樹木,那個環境大部分是cg構建的。
卡拉讚的大圖書館同樣主要是cg構成,但仍需要布景師團隊創造3000多個卷軸和書籍來填充第一層的物理書架。暴風城集市的新鮮農產品必須從加利福尼亞州運到遠在溫哥華的制作現場。“農產品會反映時間,因此白菜要保留外面一層葉子,而不是像超市裏的那樣完美;洋蔥和大蒜都必須有綠色的芽和根,”威爾科克斯說。“我們購買的土豆必須沾著泥巴,甚至水果都有著星星點點的枝葉等殘留物,看起來不那麽完美。”在德拉諾,獸人古爾丹的帳篷有50英尺寬,外面覆蓋著手工制作的土耳其羊毛毯。這個現場是基於劇組提供的圖案在土耳其的群山中建造,然後郵寄到溫哥華。而艾澤拉斯軍械庫需要超過200面盾,750把劍,300根戟,以及其他裝備。
服裝設計師mayes rubeo管理溫哥華和墨西哥的工作室,從意大利、德國、法國、墨西哥,印度和中國的650多種單獨的服飾元素中采購。接近100套的暴風城軍隊盔甲都在新西蘭威塔工作室制作,使用聚氨酯作為輕量級組件,以減輕對演員的負擔。獸人裝甲是用天然紗線配以“部落質感”創造。裝甲士兵的馬是用泡沫和塑料在英國搭建的,根據動物的物理掃描測量而成,馬鞍在西班牙制作。
超大型獸人參與電影的特效鏡頭有接近1300個,這些獸人每個都有兩米多高。為了得到正確的演出,導演鄧肯·瓊斯想拍攝扮演獸人的演員和扮演人類的演員同行,這意味著動作捕捉技術被用於檢查最終拍攝的樣子。多部攝影機被隱藏在現場的多個地方,多達125臺攝影機分布在艾爾文森林,為了在他們身穿帶動作標記的緊身衣時捕捉肢體動作。這些動作被實時處理,使得攝影機取景器可以顯示與成片中獸人相似的影像。
等等等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得出來,電影劇組不可謂不用心,小到一個道具,大到一片叢林,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導演和演員都特別的用心,然而……拍出來的片子,觀眾就是不買賬,為什麽呢?
對於《魔獸》這樣一部特效大片來說,傳統市場北美反而成了滑鐵盧,大洋彼岸的華夏市場反倒是成為最後的救世主——如同面臨部落入侵的艾澤拉斯大陸,這裏是完成拯救的最後希望之地。這又是為什麽呢?
《魔獸》真的只是一部粉絲電影嗎,在它的熱賣背後,到底和互聯網社群有著怎樣的內在關聯?決定它能否實現業內人士和游戲玩家“國內20億人民幣起”票房預期的,到底是誰?
有人將《魔獸》國內的票房成功簡單歸結為玩家的洪荒之力爆發,可是在《魔獸》之前,並沒有游戲改編電影在國內市場大賣的先例,難道那些游戲改編電影就沒有粉絲嗎。所有電影市場的游戲規則,都是由那些引發票房狂熱的電影改變的。《魔獸》顯然就是這麽一部改變規則的爆款電影,那麽它究竟改變了哪些游戲規則。
更重要的是,為什麽這個《魔獸》票房神話只在國內上演。
華夏市場為什麽成為《魔獸》救世主。
《魔獸》的投資加宣發超過2.5億美元,要達到收支平衡全球票房起碼要超過5億美元。根據影片在各大市場的走勢,預計其北美最終落點在6000萬,其總海外市場(不含內地)可能止步2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只有確保內地市場收2.5億美元,其最終全球成績才能達到及格線。
幸運的是,在原時空裏,《魔獸》在華夏的票房也許已經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首日票房3億,午夜場票房4980萬,成功超越《美人魚》,沖至內地影史第二名,僅低於《速激7》午夜場5247萬,首日票房3.9億的成績。從長假開始,《魔獸》連續3天保持超12萬場的排片規模,上座率超40%,票房占比80%以上。其票房走勢一路向前,在最快破6億紀錄上,《魔獸》超越《速激7》成功登頂。
更重要的是,在4日累計票房上,《魔獸》達到了驚人的9.55億,已經創造了史上最快破8億票房紀錄。
可惜的是,隨著長假收尾,其粉絲屬性強烈的票房特點已經開始顯現。《魔獸》票房在長假第二天,單日2.1億較前一天下跌將近30%,第三天1.4億再跌超過30%。相對於同期《x戰警:天啟》的小幅逆跌,只能說《魔獸》的超跌確實印證了此前多數影評人的判斷。
國內外專業媒體較為集中的負面評論是:“劇情簡單”、世界觀簡陋以及“和游戲沒啥關聯”,但對於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說,這樣的評論其實已經聽得耳朵都起繭了。
《魔獸》是一部偉大的商業電影嗎?當然也不是,像《指環王》這種真正偉大的商業電影,肯定不會在影評人那裏收獲那麽多爛番茄。
《魔獸》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出在了故事和場面上。
想讓普通觀眾透過無數的《魔獸》裝束、覆雜的種族和勢力範圍、魔法咒語拎出情節主線顯然是個艱巨的任務。但鄧肯·瓊斯沒有時間照顧好這麽多角色人物和角色背景故事,結果就是整個故事被打造成一出華麗的啟示錄,卻給人為高潮而高潮的感覺,普通觀眾最終沒有被這個故事搞到嗨起來。
更可惜的是,鄧肯·瓊斯拍出了大場面,卻沒有拍出《指環王》千軍對決的史詩感。可如果不抱過高期待,只是去看一部好萊塢大制作的話,《魔獸》的簡單世界觀和簡單粗暴大場面完全可以滿足國內觀眾對大片的觀影需求——它不夠好,可還遠遠談不上爛。
至於說《魔獸》在國內票房的大爆,這個需要具體分析。
有一種業界觀點認為:對於《魔獸》這樣史詩級游戲ip大片,雖然玩家粉絲熱度爆表,但在大眾市場觀眾缺失嚴重,對於女性觀眾兒童老年觀眾來說門檻過高,因此在粉絲集中消費後,票房必然急速下墜。這種觀點的前提在於:《魔獸》是一部粉絲電影。但它真的只是一部粉絲電影嗎。
有必要認識導演鄧肯·瓊斯和他的前任——山姆·雷米。因為兩個導演的創作方向,決定了《魔獸》是一部大眾商業電影,還是一部粉絲電影。
鄧肯·瓊斯的代表作是《月球》和《源代碼》,他的電影風格,嚴肅、冰冷、充滿哲學思辨。山姆·雷米的代表作是《鬼玩人》和托比馬奎爾版的《蜘蛛俠》三部曲,他的電影,熱鬧、燃爆、充滿暴力快感和惡趣味。無論怎麽看,《魔獸》的導演似乎都更應該是山姆·雷米才對,可是環球影業最終選擇的是鄧肯·瓊斯。山姆·雷米原本想拍的更接近游戲迷的盼望,看他的片名就知道——《魔獸世界:巫妖王的崛起》,說的是阿爾薩斯從一個正直善良的王子墮落成巫妖王,後來冰封王座的故事,也就是周方遠最終選擇的這一段故事線。
可是當鄧肯·瓊斯加入時,他想成為將游戲翻譯成電影的人,讓魔獸粉絲能把這部電影展示給那些不了解魔獸世界觀的人看。所以他選擇了第一次人獸大戰作為故事,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也許更方便進入這個魔獸的世界。影片特效也正中觀眾的嗨點,影片超過2000個特效鏡頭物有所值,獸人造型每個毛孔都神還原游戲。投資巨大的實景搭建與特效制作也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地。許多觀眾都說,即使不太了解魔獸歷史,但不得不說動畫非常棒。
實事求是的說,《魔獸》帶給觀眾的是一次合格但不夠沸騰的演出。但是一部合格的《魔獸》,難道還不值普通觀眾的一張電影票嗎。
歸根結底,魔獸的失敗,劇情是一方面,時間是另一方面。劇情方面,沒有選擇最合適的切入點,時間方面,最狂熱的那些玩家們已經結婚生子,電影上映的時候,市面上最火的而游戲是擼啊擼,是新生代的玩家。事實上在魔獸最紅火的那些年,就算是沒玩過魔獸的路人,只要是個年輕人,十有八九也聽說過死亡騎士和巫妖王這樣的名稱,再者說,前期的魔獸歷史,是完全可以用外傳或者電視劇來彌補的,總之,原時空的《魔獸》很失敗,暴雪甚至將版權都收了回去,不許再拍續集。
現如今呢,跟著游戲一起上線,魔獸系列電影終於迎來了新的高潮,第一部全球票房六億美元,成本1.5億,投資方凈賺五千萬,並且和游戲形成了很好的聯動。如今,第二部也已經拍攝完成,巫妖王的故事即將進入高潮,2.0的劇情也即將更新,魔獸ip即將進入新的高潮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