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遍地王爵
關燈
小
中
大
大喬懷孕了,加上張揚稱王,完全可以稱得上雙喜臨門,只是並州官員們的反應卻算不上熱烈。
說來也奇怪,當初他們急吼吼地逼著張揚娶親,又急著讓張揚多生幾個孩子出來,等真到了這一天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卻很平淡,和當初蔡琰懷孕的時候一樣,遇到了便恭喜兩句,做個樣子,遇不到就裝作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原因其實也簡單,張揚只有一個兒子的時候他們覺得不保險,所以急著讓他娶親、生子,等到這件事成為現實,那說明不管是張揚,還是大喬,身體上沒什麽問題,這一胎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之後還能繼續生,那還有什麽可著急的。
再者說,大喬懷孕你要是急吼吼的上門去恭喜,很容易給旁人一種諂媚的感覺,或者說,你是不是準備支持大喬肚子裏這個?張征的儲位如今看起來穩固的很,大喬肚子裏那個是男是女還不清楚,現在押寶,太急切了。況且張揚才不過三十歲,按照這個年頭人們的壽命,最少還有三四十年可活,你這麽急不可耐,讓他怎麽想?所以說,大喬懷孕這件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當成一件大事來對待。
倒是喬老頭直接住進了晉王府中,不過沒什麽人會去說他的閑話,自家女兒有了身孕,當爹的過來照顧一下,有什麽問題?
張揚這的耳根子很清凈,不過他卻不打算打消前往涼州的念頭。按孫思邈的診斷來看,大喬懷孕不過剛剛一兩個月,離生產還有好一段時間。張揚只是準備去涼州看看春耕,並不打算一直呆在涼州,所以從時間上來說,很充足,等他趕回來,估計還得再等等才能看到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出生。
再者說,因為一個孩子而置天下大事於不顧,那是昏君所為,張揚以後是不是昏君還不好說,不過照目前來看,他雖然遠遠比不上原本歷史中的朱元璋勤勉,但任何的公務也都沒落下,這個昏君的帽子暫時還帶不到他的頭上。
孫思邈又住進了晉陽府,這位如今是並州第一名醫,除了教授學生之外,醫護營不在戰時便歸他統屬。也就是說,你的大軍之中,配備多少的醫護兵,攜帶多少藥草,都得他說了算。所以在整個並州,將軍們可能會去找寇準瞪著眼睛討要糧草、兵甲,可能回去找劉伯溫詢問策略,但絕對沒一個敢於得罪孫思邈。否則帶到大軍中的醫護兵人數少了,那可是要被全軍將士念叨的。
大喬交給孫思邈照看,張揚很放心,藥王畢竟是藥王,在華佗和張仲景不見人影的現在,孫思邈便是稱上一句天下第一名醫也不為過,照看個孕婦不過是小意思罷了。這也就是張揚,看在他大力推廣醫學的份上孫思邈才答應下來,若是換個人,哪怕是皇後懷孕,孫思邈都不一定搭理。
田豐不出意料的找上了門來,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張揚剛剛稱王的緣故,這位難得的沒有開噴,不過還是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並不讚同張揚前往涼州。
理由也很充分,除了秦始皇之外,還有哪個皇帝會沒事到處亂跑?
張揚雖然剛剛稱王,但是並州上下的官員已經自覺自發地將他擺到了一個皇帝的位置上,所有人都清楚,這不過是遲早的事罷了,若是不擺正自己的位置...這種人還有什麽前途可言嗎?
對於田豐這個倔脾氣,張揚深知不能硬頂的道理,於是委婉地表明了如今是亂世,和天下太平的時候不能比,總不能以後他都老老實實的呆在晉陽,都不親自領軍吧?
兩個人心平氣和地談論了一番,意見也最終達成了一致,涼州還是要去,不過時間卻不可避免地推遲了一些,一直等到並州的春耕開始之後,也就是三月底,張揚才能啟程。
而在這期間,天下的形勢也迎來了一輪新的變化。
各地的細作陸續傳回消息,先是呂布在軍中直接接受了劉辯的詔書,正式成為齊王,算是張揚之後,天下第二個稱王的家夥。
緊接著袁紹、劉表、劉璋、孫策、張魯的使者齊聚許昌,請求封王。
和並州的上下一心不同,許昌城中暗流湧動,荀彧詭異地保持了沈默,將接待各方使者的任務交給了太中大夫孔融。可惜的是,能夠被派來出使的,哪一個不是人精,旁的或許不清楚,但許昌城由誰做主還是清清楚楚的。沒人願意和孔融這等根本沒有實權的家夥浪費口舌,求見荀彧不成之後,所有的使者都沈寂了下來,既不退走,也不願繼續商談此事,完全是一副你荀彧不跟我們談,我們就賴在許昌不走了的架勢。
孔融在各處使者處來回奔波,費盡口舌,嘴上和腳底不知磨出多少大泡,但卻一點效果都沒有。
無奈之下的孔融只得前往楊府之中,請出了年逾九十的老太傅楊賜。可惜的是,各方使者都對楊賜表達了尊重之意,但真要讓各方諸侯放棄稱王,對不起,沒門。
只要一提起此事,所有的使者都不約而同的顧左右而言他,整齊的就像事先演練過無數次一般,把老頭楊賜氣得差點沒當場過去。
這一下,許昌城中的漢室老臣全部麻爪,也讓他們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想讓這班諸侯放棄稱王是根本不可能的,若是許昌不答應,他們立刻就會趕去晉陽,天下的皇帝可不只劉協一位呢。
為了維持劉協的正統之位,到最後包括楊賜、孔融這等真正的漢室忠臣也只能無奈地答應了下來。不過這個名義他們卻不願背負,所以這些使者就如同皮球一般,又被他們一腳踹回給了荀彧。
荀彧同樣也不願接手此事,他雖然已經被郭嘉所說服,但聽之任之是一回事,自己擼起袖子上陣又是一回事,他荀彧不搗亂就是好事,還想讓他親自和這些使者相談?做夢!
於是乎,這個皮球又被踢給了蔣幹。
蔣幹沒什麽挑揀的資本,而且他也沒什麽心理負擔,很快就進入角色之中,和各路使者打得一片火熱。
就在此時,董昭進宮了。
於是乎,天下第三個王者出現,丞相曹操晉位魏王。和張揚不同的是,曹操很快就組建了自己的一套班底,他手下的人才不缺,沒有職位,或者說職位不合適的大有人在,如今晉位為王,正好能安置他們,算得上一舉兩得。
在曹操之後,各鎮諸侯的王位很快確定下來,袁紹晉位為趙王,劉表為楚王,劉璋為蜀王,孫策為吳王,可惜的是,占據漢中的張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封為漢王,於是乎,他只得了一個漢中王的稱號,算是天下諸侯中最次的一等,也符合實力的對比。
各位新晉王爵並沒有張揚和曹操的煩惱,他們不曾擁立皇帝,自然也不需要分開朝廷和王屬的官員,只需要將原本的官員升升官便可,畢竟不管之前是什麽官位,都比不上王爵能封的官大不是?
一場鬧劇下來,除了那班漢室老臣之外,算得上皆大歡喜,大漢也正式步入王爵多如狗的大勢之中,戰國諸侯割據的一幕再次上演,就連各鎮諸侯的王號都和當年差不多。
消息傳來的很多,也十分的詳盡,這倒不是賈詡的情報工作做得有多好,而是所有人都沒有隱瞞的意思,各種消息漫天飛舞,想要不知道都難。
同時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天下諸侯的性格。
呂布稱王的禮儀很簡單,直接就在軍中辦了,甚至都沒有邀請徐州的世家前來觀禮。典型的軍閥作風,如果沒有田豐等人的堅持,張揚想來也是這麽一套。
其他人則正式了很多,袁紹是世家出身,對禮儀頗為看重,自然不會馬虎,孫策差了一些,他家算不得世家,只能算是豪強,自然比不上袁紹。
劉表和劉璋則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子孫,雖然是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旁支,但總比其他人來得正統一些。
曹操的稱王之禮十分簡練,也沒有如同張揚一般祭祀天地,只是祭祀了一下自家祖宗便算完事。
最有意思的當屬漢中張魯,他的王禮除了正常規格之外,還好好的裝神弄鬼了一番,看起來他是準備將政教合一的思路貫徹到底。
不過這一切都和晉王殿下沒有太大的關系,在看完這場鬧劇之後,迎著四月初的春風,張揚終於帶領著自家兒子踏上了西進涼州的行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說來也奇怪,當初他們急吼吼地逼著張揚娶親,又急著讓張揚多生幾個孩子出來,等真到了這一天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卻很平淡,和當初蔡琰懷孕的時候一樣,遇到了便恭喜兩句,做個樣子,遇不到就裝作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原因其實也簡單,張揚只有一個兒子的時候他們覺得不保險,所以急著讓他娶親、生子,等到這件事成為現實,那說明不管是張揚,還是大喬,身體上沒什麽問題,這一胎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之後還能繼續生,那還有什麽可著急的。
再者說,大喬懷孕你要是急吼吼的上門去恭喜,很容易給旁人一種諂媚的感覺,或者說,你是不是準備支持大喬肚子裏這個?張征的儲位如今看起來穩固的很,大喬肚子裏那個是男是女還不清楚,現在押寶,太急切了。況且張揚才不過三十歲,按照這個年頭人們的壽命,最少還有三四十年可活,你這麽急不可耐,讓他怎麽想?所以說,大喬懷孕這件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當成一件大事來對待。
倒是喬老頭直接住進了晉王府中,不過沒什麽人會去說他的閑話,自家女兒有了身孕,當爹的過來照顧一下,有什麽問題?
張揚這的耳根子很清凈,不過他卻不打算打消前往涼州的念頭。按孫思邈的診斷來看,大喬懷孕不過剛剛一兩個月,離生產還有好一段時間。張揚只是準備去涼州看看春耕,並不打算一直呆在涼州,所以從時間上來說,很充足,等他趕回來,估計還得再等等才能看到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出生。
再者說,因為一個孩子而置天下大事於不顧,那是昏君所為,張揚以後是不是昏君還不好說,不過照目前來看,他雖然遠遠比不上原本歷史中的朱元璋勤勉,但任何的公務也都沒落下,這個昏君的帽子暫時還帶不到他的頭上。
孫思邈又住進了晉陽府,這位如今是並州第一名醫,除了教授學生之外,醫護營不在戰時便歸他統屬。也就是說,你的大軍之中,配備多少的醫護兵,攜帶多少藥草,都得他說了算。所以在整個並州,將軍們可能會去找寇準瞪著眼睛討要糧草、兵甲,可能回去找劉伯溫詢問策略,但絕對沒一個敢於得罪孫思邈。否則帶到大軍中的醫護兵人數少了,那可是要被全軍將士念叨的。
大喬交給孫思邈照看,張揚很放心,藥王畢竟是藥王,在華佗和張仲景不見人影的現在,孫思邈便是稱上一句天下第一名醫也不為過,照看個孕婦不過是小意思罷了。這也就是張揚,看在他大力推廣醫學的份上孫思邈才答應下來,若是換個人,哪怕是皇後懷孕,孫思邈都不一定搭理。
田豐不出意料的找上了門來,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張揚剛剛稱王的緣故,這位難得的沒有開噴,不過還是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並不讚同張揚前往涼州。
理由也很充分,除了秦始皇之外,還有哪個皇帝會沒事到處亂跑?
張揚雖然剛剛稱王,但是並州上下的官員已經自覺自發地將他擺到了一個皇帝的位置上,所有人都清楚,這不過是遲早的事罷了,若是不擺正自己的位置...這種人還有什麽前途可言嗎?
對於田豐這個倔脾氣,張揚深知不能硬頂的道理,於是委婉地表明了如今是亂世,和天下太平的時候不能比,總不能以後他都老老實實的呆在晉陽,都不親自領軍吧?
兩個人心平氣和地談論了一番,意見也最終達成了一致,涼州還是要去,不過時間卻不可避免地推遲了一些,一直等到並州的春耕開始之後,也就是三月底,張揚才能啟程。
而在這期間,天下的形勢也迎來了一輪新的變化。
各地的細作陸續傳回消息,先是呂布在軍中直接接受了劉辯的詔書,正式成為齊王,算是張揚之後,天下第二個稱王的家夥。
緊接著袁紹、劉表、劉璋、孫策、張魯的使者齊聚許昌,請求封王。
和並州的上下一心不同,許昌城中暗流湧動,荀彧詭異地保持了沈默,將接待各方使者的任務交給了太中大夫孔融。可惜的是,能夠被派來出使的,哪一個不是人精,旁的或許不清楚,但許昌城由誰做主還是清清楚楚的。沒人願意和孔融這等根本沒有實權的家夥浪費口舌,求見荀彧不成之後,所有的使者都沈寂了下來,既不退走,也不願繼續商談此事,完全是一副你荀彧不跟我們談,我們就賴在許昌不走了的架勢。
孔融在各處使者處來回奔波,費盡口舌,嘴上和腳底不知磨出多少大泡,但卻一點效果都沒有。
無奈之下的孔融只得前往楊府之中,請出了年逾九十的老太傅楊賜。可惜的是,各方使者都對楊賜表達了尊重之意,但真要讓各方諸侯放棄稱王,對不起,沒門。
只要一提起此事,所有的使者都不約而同的顧左右而言他,整齊的就像事先演練過無數次一般,把老頭楊賜氣得差點沒當場過去。
這一下,許昌城中的漢室老臣全部麻爪,也讓他們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想讓這班諸侯放棄稱王是根本不可能的,若是許昌不答應,他們立刻就會趕去晉陽,天下的皇帝可不只劉協一位呢。
為了維持劉協的正統之位,到最後包括楊賜、孔融這等真正的漢室忠臣也只能無奈地答應了下來。不過這個名義他們卻不願背負,所以這些使者就如同皮球一般,又被他們一腳踹回給了荀彧。
荀彧同樣也不願接手此事,他雖然已經被郭嘉所說服,但聽之任之是一回事,自己擼起袖子上陣又是一回事,他荀彧不搗亂就是好事,還想讓他親自和這些使者相談?做夢!
於是乎,這個皮球又被踢給了蔣幹。
蔣幹沒什麽挑揀的資本,而且他也沒什麽心理負擔,很快就進入角色之中,和各路使者打得一片火熱。
就在此時,董昭進宮了。
於是乎,天下第三個王者出現,丞相曹操晉位魏王。和張揚不同的是,曹操很快就組建了自己的一套班底,他手下的人才不缺,沒有職位,或者說職位不合適的大有人在,如今晉位為王,正好能安置他們,算得上一舉兩得。
在曹操之後,各鎮諸侯的王位很快確定下來,袁紹晉位為趙王,劉表為楚王,劉璋為蜀王,孫策為吳王,可惜的是,占據漢中的張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封為漢王,於是乎,他只得了一個漢中王的稱號,算是天下諸侯中最次的一等,也符合實力的對比。
各位新晉王爵並沒有張揚和曹操的煩惱,他們不曾擁立皇帝,自然也不需要分開朝廷和王屬的官員,只需要將原本的官員升升官便可,畢竟不管之前是什麽官位,都比不上王爵能封的官大不是?
一場鬧劇下來,除了那班漢室老臣之外,算得上皆大歡喜,大漢也正式步入王爵多如狗的大勢之中,戰國諸侯割據的一幕再次上演,就連各鎮諸侯的王號都和當年差不多。
消息傳來的很多,也十分的詳盡,這倒不是賈詡的情報工作做得有多好,而是所有人都沒有隱瞞的意思,各種消息漫天飛舞,想要不知道都難。
同時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天下諸侯的性格。
呂布稱王的禮儀很簡單,直接就在軍中辦了,甚至都沒有邀請徐州的世家前來觀禮。典型的軍閥作風,如果沒有田豐等人的堅持,張揚想來也是這麽一套。
其他人則正式了很多,袁紹是世家出身,對禮儀頗為看重,自然不會馬虎,孫策差了一些,他家算不得世家,只能算是豪強,自然比不上袁紹。
劉表和劉璋則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子孫,雖然是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旁支,但總比其他人來得正統一些。
曹操的稱王之禮十分簡練,也沒有如同張揚一般祭祀天地,只是祭祀了一下自家祖宗便算完事。
最有意思的當屬漢中張魯,他的王禮除了正常規格之外,還好好的裝神弄鬼了一番,看起來他是準備將政教合一的思路貫徹到底。
不過這一切都和晉王殿下沒有太大的關系,在看完這場鬧劇之後,迎著四月初的春風,張揚終於帶領著自家兒子踏上了西進涼州的行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