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夢(上)
關燈
小
中
大
張靜嫻在馬車進門前交代老張和玉函不許把剛才發生的事說出去。老張用僅剩的一只眼非常誠懇的看著張靜嫻勸到:“七小姐,以後可不敢再這麽大膽,老太太生前反覆交代世道越亂越要小心謹慎。”
張靜嫻點點頭謝過老張。老張是好意,她知道,不管她心裏聽不到聽得進去,她都應該感謝有這麽一個人在老太太去世之後還願意出言提醒她。
當天晚上張靜嫻幾乎是做了一整晚的噩夢:奔跑、逃避、傷心、哭泣、死亡。早晨醒了之後伸手一摸,枕巾濕了大半邊。她對著鏡子無奈的看了看鏡子裏紅腫的雙眼,喚來玉函,告訴她早飯在房裏吃,上午也要在房中繡花練字哪兒也不去。
玉函答應了剛往外走到門口,張靜嫻突然又把她叫回來,斟酌了一下說:“你多留意點外面的事,看有沒有國先生他們的消息,比如……”張靜嫻忽然說不下去了 。
玉函難得的心領神會,接口道:“被抓了?”
張靜嫻心裏隱隱難過,勉強點了點頭,揮手讓玉函出去。
小丫頭走了之後張靜嫻一個人坐在窗旁發呆。呆著呆著,她攤開宣紙,拿起毛筆在紙上細細勾畫起來。只寥寥幾筆,一個劍眉星目、嘴角含笑、端坐在榕樹下的男人形象躍然於紙上。長袍從膝蓋上行雲流水一般的垂下,下擺處露出半把槍柄。
張靜嫻看著畫上的男子出神,片刻後被自己的一聲嘆息驚醒,她仿佛突然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麽,像做賊害怕被發現一樣用手虛掩在畫上,然後擡起頭緊張的四下看了看,見屋裏除她之外再無別人,這才松了口氣。她挪開掩在畫紙上的手,想了想,提筆寫下“國夫人”三個字,然後戀戀不舍的把畫紙撕了個細碎。
忽然遠處傳來一聲淒厲的尖叫,嚇得張靜嫻心臟跟著猛烈一跳,她迅速把紙屑扔進紙簍裏,定了定神出門往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
這聲尖叫意味著張家又出事了。發出叫聲的是女人,說明事件性質屬於後宅陰私;尖叫傳來的方向是二房所在位置,張靜嫻據此斷定是二房發生了惡性事件。
張家大院兒每年都會出幾檔子事,老太太在的時候用雷厲手段壓制各房女人們,女人們不得不藏著尾巴,暗中咬牙切齒但並不敢太出格。可是自從老太太不在這一年,前前後後已經擡出去好幾個人了,有丫鬟有仆婦也有通房侍妾。
“這一聲尖叫不知道是替哪一個冤死鬼開路呢。”張靜嫻心中想著人已經走出院落,她對站在門口張望的小燕兒說:“你好好守著三姑娘不要亂跑,我去看看。晚上我讓玉函找你玩兒。”
小燕兒和玉函年紀差不多,聽了張靜嫻的話臉稍稍紅了一下,回屋裏陪著張靜慧去了。
張靜嫻沒有纏足,走路風格迅速而且穩當。老太太生前規定張家的姑娘一律不纏足,為此張家沒少被人恥笑,包括她的三個兒媳婦。可老太太年輕時就是踩著一雙天足和張老太爺一起走南闖北跑生意,才奠定了她在張家說一不二的地位。可惜兒媳婦們不知道是真的不懂還是不想懂,她們統一在老太太過世後讓十歲以下的女孩子纏足。
張靜嫻還沒走到二房院門就已經聽見撕心裂肺的哭聲,而後就看見從裏面跑出來的玉函。玉函年紀小,加上張靜嫻不太拘束她,所以這小丫頭反而比自己的主人在張家還混得開。
玉函迎面攔住張靜嫻,低聲說:“哭的是冬梅,她的孩子沒了。”
張靜嫻聽後半天沒說出話來。
這時大奶奶領著人也過來了。按理說老太太過世之後大奶奶作為長房長媳應該可以榮升為張家輩分最高的女人,可惜她在面對利益紛爭時腦子糊塗,做事拎不清,家族地位不被兩位弟妹認可。
大奶奶見到張靜嫻和玉函後,皺著眉頭訓斥玉函:“女孩子家家不要到處亂跑,還不好生陪著你們小姐回房去。我們靜慧是不是在看書?瞧瞧,這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樣子。”
張靜嫻不願意給大奶奶過多發揮的餘地,再者知道是冬梅的孩子沒有了她感覺這件事不好往裏摻和,幹脆借著大奶奶的胡茬打道回府,於是她恭敬的稱呼一聲“伯娘”然後帶著玉函轉身往回走。
剛走出去沒兩步身後傳來大奶奶不低不高、剛剛好能被她聽清的音量說:“還以為是老太太活著的時候呢,哪兒都有她!”
大奶奶身邊的丫鬟配合著發出幾聲嗤笑。
張靜嫻權當沒聽見。身為長房長媳居然對一個後輩逞口舌之利,哪有半點當家主母還有的氣度。張靜嫻心中不齒腳下步伐加快。
午飯時,二房發生的事已經傳遍了整個張宅。
張靜嫻的消息來自於玉函。她一向在自己房裏吃飯,從不去三房長輩面前立規矩。老太太剛過世那段時間,三少奶奶一開始還意意思思的讓人叫過兩回,見張靜嫻知情識趣的堅持不過去她也就不叫了。這對母女倆的關系好像從來就沒有親熱過。不止三奶奶,連同大奶奶和二奶奶也一樣,要說她們對年僅十五歲的張靜嫻有多仇恨這根本談不上,可是她們一看到張靜嫻就想起老太太,想起老太太就想起自己的種種不愉快。老太太已經死了,可是老太太生前積威甚重,施加在她們身上和心裏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去世而馬上撤銷,於是三個兒媳婦就把對矛頭對準了老太太立下的各種規矩、對準了老太太生前倚重的張靜嫻。
玉函一邊伺候張靜嫻吃飯,一邊嘰嘰喳喳的把她聽到的事情說了一遍。這孩子性格跳脫,語言表達上也有些詞不達意,往往一句話說不清楚的時候就會配合肢體語言。她說到冬梅淒厲的哭喊時就會呲牙咧嘴配上一個她自以為貼切的表情,說到冬梅和婉蓮姨娘廝打時詞匯更顯貧瘠於是就幹脆自己張牙舞爪一番,以便讓自己的小姐明白兩個女人的廝打是如何進行的。婉蓮姨娘就是二奶奶的那位堂妹,因為和冬梅同時查出來有孕,二奶奶後來親自上門求了來做姨娘。
張靜嫻聽見冬梅找婉蓮姨娘的麻煩時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心裏暗自嘆氣,但是她什麽也沒說。她看事情看得太明白,所以特別厭惡這些陰私,從不想往裏面摻和。只要事情不惹到她身上,她是有多遠躲多遠。
何況冬梅和婉蓮姨娘兩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只是二奶奶這一招實在太陰損了,把無辜的孩子牽扯進來。可是再一想到她去年流產的男嬰,張靜嫻對二奶奶的做法也只能搖頭嘆氣。
在張家,男人們負責掙錢、負責哄老婆、負責花天酒地、負責作死,但是他們手上卻是幹凈的,幾乎沒有要過人命;與此相反的是嫁到張家的女人們,幾乎人人一手的血腥,來自同類的血腥。她們殘殺同類的目的就是爭奪那幾個花天酒地、一心作死的男人。
張靜嫻猜測二房的事搞不好才剛剛開頭,這一輪不死上兩三個怕是沒這麽輕松結束。
她想到這裏,放下飯碗囑咐玉函:“這一段時間不許和二房的任何一個人接觸,最好走路都不要經過二房。你要是沒事就去前院打聽打聽外面的消息。”
玉函對張靜嫻話中隱含的警告似懂非懂,好在她聽不懂卻也無條件照做;而後半句打聽外面消息的話立刻讓玉函高興起來。
午飯過後,張靜嫻要休息,於是玉函叫上隔壁房的小燕兒一起玩兒去了。傍晚,她果然帶回來消息——日本人加強了巡查,夜裏的宵禁也更嚴格了,原因是死了一個朝鮮翻譯官。不過沒有“國先生”或者“民先生”的消息。
張靜嫻聽後略微放下心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是,到了第二天上午,張靜慧又一次被日本人接去看病,可是一直到傍晚也沒有送回來。到了晚上掌燈時張靜嫻還沒看見張靜慧回房,就趕緊讓人去通知大老爺。老太太過世一周年後,各房的稱謂往上擡了一級,原先的大少爺大少奶奶改稱為大老爺大奶奶,三少爺三少奶奶改為三老爺三奶奶。
下人很快回覆張靜嫻,說大老爺知道了,讓七小姐早點休息,別的什麽也沒交代。張靜嫻待下人走了之後揮手摔碎了心愛的茶盞,然後一個人坐著生悶氣。她除了生悶氣毫無辦法可想。
張靜慧是大房的三小姐,大老爺自己都不擔心女兒,哪裏輪得到她這個三房的過繼女操心?可是一個未出閣的黃花大閨女硬是被留在日本鬼子家裏過夜,這還能見到活人嗎?就算能活著回來,她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
第二天,張靜慧沒有回來,反倒是日本人來張家拿走了一些張靜慧日常用慣了的衣物和家什,並且把丫鬟小燕兒也一並帶走了。傭人們看見大老爺親自跑前跑後幫日本人張羅,忍不住在背後嚼舌頭,說的話異常難聽。
午飯時,玉函照例一邊伺候張靜嫻吃飯一邊匯報張家動態,說完後她一臉嚴肅的補充道:“這件事處處透著邪乎。”
張靜嫻第一次從玉函的嘴裏聽到這麽貼切的詞匯——邪乎。
確實邪乎。張靜嫻從來不認為張靜慧能治病,但是日本人為什麽隔三差五就接她過去?如今城裏剛死了一個朝鮮翻譯官,奉天全城戒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空前緊張的氣氛,日本人卻把張靜慧留下了。早不留晚不留偏偏在這個時候。
張靜嫻猜測:張靜慧的生命應該是沒危險,很有可能比在張家的待遇還好。至於為什麽她就不知道了。
事實證明張靜嫻猜對了。張家下人偶然在街上看見丫頭小燕兒買彩線,穿一身和服,打扮成日本女人的樣子,身後居然還跟著一個衛兵。小燕兒見到熟人卻不敢多說話,只是說她們現在挺好的,就匆匆離開。
得知張靜慧目前挺好的,張靜嫻才徹底松了一口氣。幾乎是與此同時,從大房正式傳出關於張靜慧真實身世的說法,據說是大老爺親口對大奶奶坦白的。原來十八年前大老爺遇到一個受重傷的日本女人,女人馬上要死了,就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了大老爺。大老爺本來不想接,但是他發現這個日本女人的衣著和首飾與他以前見過的日本女人不一樣,顯然身份更高貴。大老爺一輩子膽小,那一天居然難得勇敢一次,他明知道日本女人和她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個大麻煩,但他還是一時心軟把孩子抱回了張家,並且聽老太太的話直接養在大奶奶膝下。
十八年過去了,張靜慧終於又被日本人領了回去。她到底是什麽身份沒有人告訴張家,但她肯定是日本人這一點已經不用懷疑。
直到這時,張家的人才後知後覺,為什麽一年到頭只知道繡花連句正常話抖擻說不全的三小姐居然能給日本高官看病;為什麽奉天城裏大部分中國人都在過著食物配給的日子,張家居然是少數的、還能像以前一樣正常吃飯的人家。原來這一切都是托了張靜慧和大老爺的福。
當大老爺發現他和大奶奶的私房話傳的滿宅子都是之後,立刻動手處置了幾個下人,同時命令所有人不得再提這件事。不是說張家的混賬大老爺有多麽高尚的民族家國情節,只不過是因為那個時候所有奉天城裏的人都感覺到了危機。
也就是差不多從那天開始,張宅終於和奉天城裏其他中國人一樣,過上了配給的日子。
日本人的食物配給制終於讓張家和其他人家一樣陷入缺衣少食的窘境。首先是下人的口糧一步到位直接降到高粱糠和豆餅。緊接著各房主人的飯食也降到災荒年間的水平——窩窩頭配鹹蛋,隔一天吃一次白面,三天吃一回大米。但是數量只能達到“半飽”的程度。以往主子們吃都不願意吃的大米白面,如今成了解饞和改善生活的珍稀之物。除了食物和衣物之外,進入冬天後連取暖用的煤和木材也要統一配給。而且出入城門更加困難,連自己出城去山上砍柴也做不到。張家勉強還能燒炕,但是溫度遠遠不夠“暖和”,只能達到凍不死。
偏偏這一年的冬天也格外冷,大概因為人們吃的東西減少,皮肉也變得“薄”了,根本抵擋不住刺骨的寒冷。奉天城裏每天都有凍死的人。民夫一早拉著板車在城裏轉一圈,出城時車上至少擺十幾具屍體。
張家人大概覺得漫長的寒冬日子實在難熬,不甘寂寞起來,仿佛和奉天城約好似的一同邁入混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張靜嫻點點頭謝過老張。老張是好意,她知道,不管她心裏聽不到聽得進去,她都應該感謝有這麽一個人在老太太去世之後還願意出言提醒她。
當天晚上張靜嫻幾乎是做了一整晚的噩夢:奔跑、逃避、傷心、哭泣、死亡。早晨醒了之後伸手一摸,枕巾濕了大半邊。她對著鏡子無奈的看了看鏡子裏紅腫的雙眼,喚來玉函,告訴她早飯在房裏吃,上午也要在房中繡花練字哪兒也不去。
玉函答應了剛往外走到門口,張靜嫻突然又把她叫回來,斟酌了一下說:“你多留意點外面的事,看有沒有國先生他們的消息,比如……”張靜嫻忽然說不下去了 。
玉函難得的心領神會,接口道:“被抓了?”
張靜嫻心裏隱隱難過,勉強點了點頭,揮手讓玉函出去。
小丫頭走了之後張靜嫻一個人坐在窗旁發呆。呆著呆著,她攤開宣紙,拿起毛筆在紙上細細勾畫起來。只寥寥幾筆,一個劍眉星目、嘴角含笑、端坐在榕樹下的男人形象躍然於紙上。長袍從膝蓋上行雲流水一般的垂下,下擺處露出半把槍柄。
張靜嫻看著畫上的男子出神,片刻後被自己的一聲嘆息驚醒,她仿佛突然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麽,像做賊害怕被發現一樣用手虛掩在畫上,然後擡起頭緊張的四下看了看,見屋裏除她之外再無別人,這才松了口氣。她挪開掩在畫紙上的手,想了想,提筆寫下“國夫人”三個字,然後戀戀不舍的把畫紙撕了個細碎。
忽然遠處傳來一聲淒厲的尖叫,嚇得張靜嫻心臟跟著猛烈一跳,她迅速把紙屑扔進紙簍裏,定了定神出門往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
這聲尖叫意味著張家又出事了。發出叫聲的是女人,說明事件性質屬於後宅陰私;尖叫傳來的方向是二房所在位置,張靜嫻據此斷定是二房發生了惡性事件。
張家大院兒每年都會出幾檔子事,老太太在的時候用雷厲手段壓制各房女人們,女人們不得不藏著尾巴,暗中咬牙切齒但並不敢太出格。可是自從老太太不在這一年,前前後後已經擡出去好幾個人了,有丫鬟有仆婦也有通房侍妾。
“這一聲尖叫不知道是替哪一個冤死鬼開路呢。”張靜嫻心中想著人已經走出院落,她對站在門口張望的小燕兒說:“你好好守著三姑娘不要亂跑,我去看看。晚上我讓玉函找你玩兒。”
小燕兒和玉函年紀差不多,聽了張靜嫻的話臉稍稍紅了一下,回屋裏陪著張靜慧去了。
張靜嫻沒有纏足,走路風格迅速而且穩當。老太太生前規定張家的姑娘一律不纏足,為此張家沒少被人恥笑,包括她的三個兒媳婦。可老太太年輕時就是踩著一雙天足和張老太爺一起走南闖北跑生意,才奠定了她在張家說一不二的地位。可惜兒媳婦們不知道是真的不懂還是不想懂,她們統一在老太太過世後讓十歲以下的女孩子纏足。
張靜嫻還沒走到二房院門就已經聽見撕心裂肺的哭聲,而後就看見從裏面跑出來的玉函。玉函年紀小,加上張靜嫻不太拘束她,所以這小丫頭反而比自己的主人在張家還混得開。
玉函迎面攔住張靜嫻,低聲說:“哭的是冬梅,她的孩子沒了。”
張靜嫻聽後半天沒說出話來。
這時大奶奶領著人也過來了。按理說老太太過世之後大奶奶作為長房長媳應該可以榮升為張家輩分最高的女人,可惜她在面對利益紛爭時腦子糊塗,做事拎不清,家族地位不被兩位弟妹認可。
大奶奶見到張靜嫻和玉函後,皺著眉頭訓斥玉函:“女孩子家家不要到處亂跑,還不好生陪著你們小姐回房去。我們靜慧是不是在看書?瞧瞧,這才是大家閨秀該有的樣子。”
張靜嫻不願意給大奶奶過多發揮的餘地,再者知道是冬梅的孩子沒有了她感覺這件事不好往裏摻和,幹脆借著大奶奶的胡茬打道回府,於是她恭敬的稱呼一聲“伯娘”然後帶著玉函轉身往回走。
剛走出去沒兩步身後傳來大奶奶不低不高、剛剛好能被她聽清的音量說:“還以為是老太太活著的時候呢,哪兒都有她!”
大奶奶身邊的丫鬟配合著發出幾聲嗤笑。
張靜嫻權當沒聽見。身為長房長媳居然對一個後輩逞口舌之利,哪有半點當家主母還有的氣度。張靜嫻心中不齒腳下步伐加快。
午飯時,二房發生的事已經傳遍了整個張宅。
張靜嫻的消息來自於玉函。她一向在自己房裏吃飯,從不去三房長輩面前立規矩。老太太剛過世那段時間,三少奶奶一開始還意意思思的讓人叫過兩回,見張靜嫻知情識趣的堅持不過去她也就不叫了。這對母女倆的關系好像從來就沒有親熱過。不止三奶奶,連同大奶奶和二奶奶也一樣,要說她們對年僅十五歲的張靜嫻有多仇恨這根本談不上,可是她們一看到張靜嫻就想起老太太,想起老太太就想起自己的種種不愉快。老太太已經死了,可是老太太生前積威甚重,施加在她們身上和心裏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去世而馬上撤銷,於是三個兒媳婦就把對矛頭對準了老太太立下的各種規矩、對準了老太太生前倚重的張靜嫻。
玉函一邊伺候張靜嫻吃飯,一邊嘰嘰喳喳的把她聽到的事情說了一遍。這孩子性格跳脫,語言表達上也有些詞不達意,往往一句話說不清楚的時候就會配合肢體語言。她說到冬梅淒厲的哭喊時就會呲牙咧嘴配上一個她自以為貼切的表情,說到冬梅和婉蓮姨娘廝打時詞匯更顯貧瘠於是就幹脆自己張牙舞爪一番,以便讓自己的小姐明白兩個女人的廝打是如何進行的。婉蓮姨娘就是二奶奶的那位堂妹,因為和冬梅同時查出來有孕,二奶奶後來親自上門求了來做姨娘。
張靜嫻聽見冬梅找婉蓮姨娘的麻煩時忍不住皺了皺眉頭,心裏暗自嘆氣,但是她什麽也沒說。她看事情看得太明白,所以特別厭惡這些陰私,從不想往裏面摻和。只要事情不惹到她身上,她是有多遠躲多遠。
何況冬梅和婉蓮姨娘兩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只是二奶奶這一招實在太陰損了,把無辜的孩子牽扯進來。可是再一想到她去年流產的男嬰,張靜嫻對二奶奶的做法也只能搖頭嘆氣。
在張家,男人們負責掙錢、負責哄老婆、負責花天酒地、負責作死,但是他們手上卻是幹凈的,幾乎沒有要過人命;與此相反的是嫁到張家的女人們,幾乎人人一手的血腥,來自同類的血腥。她們殘殺同類的目的就是爭奪那幾個花天酒地、一心作死的男人。
張靜嫻猜測二房的事搞不好才剛剛開頭,這一輪不死上兩三個怕是沒這麽輕松結束。
她想到這裏,放下飯碗囑咐玉函:“這一段時間不許和二房的任何一個人接觸,最好走路都不要經過二房。你要是沒事就去前院打聽打聽外面的消息。”
玉函對張靜嫻話中隱含的警告似懂非懂,好在她聽不懂卻也無條件照做;而後半句打聽外面消息的話立刻讓玉函高興起來。
午飯過後,張靜嫻要休息,於是玉函叫上隔壁房的小燕兒一起玩兒去了。傍晚,她果然帶回來消息——日本人加強了巡查,夜裏的宵禁也更嚴格了,原因是死了一個朝鮮翻譯官。不過沒有“國先生”或者“民先生”的消息。
張靜嫻聽後略微放下心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是,到了第二天上午,張靜慧又一次被日本人接去看病,可是一直到傍晚也沒有送回來。到了晚上掌燈時張靜嫻還沒看見張靜慧回房,就趕緊讓人去通知大老爺。老太太過世一周年後,各房的稱謂往上擡了一級,原先的大少爺大少奶奶改稱為大老爺大奶奶,三少爺三少奶奶改為三老爺三奶奶。
下人很快回覆張靜嫻,說大老爺知道了,讓七小姐早點休息,別的什麽也沒交代。張靜嫻待下人走了之後揮手摔碎了心愛的茶盞,然後一個人坐著生悶氣。她除了生悶氣毫無辦法可想。
張靜慧是大房的三小姐,大老爺自己都不擔心女兒,哪裏輪得到她這個三房的過繼女操心?可是一個未出閣的黃花大閨女硬是被留在日本鬼子家裏過夜,這還能見到活人嗎?就算能活著回來,她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
第二天,張靜慧沒有回來,反倒是日本人來張家拿走了一些張靜慧日常用慣了的衣物和家什,並且把丫鬟小燕兒也一並帶走了。傭人們看見大老爺親自跑前跑後幫日本人張羅,忍不住在背後嚼舌頭,說的話異常難聽。
午飯時,玉函照例一邊伺候張靜嫻吃飯一邊匯報張家動態,說完後她一臉嚴肅的補充道:“這件事處處透著邪乎。”
張靜嫻第一次從玉函的嘴裏聽到這麽貼切的詞匯——邪乎。
確實邪乎。張靜嫻從來不認為張靜慧能治病,但是日本人為什麽隔三差五就接她過去?如今城裏剛死了一個朝鮮翻譯官,奉天全城戒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空前緊張的氣氛,日本人卻把張靜慧留下了。早不留晚不留偏偏在這個時候。
張靜嫻猜測:張靜慧的生命應該是沒危險,很有可能比在張家的待遇還好。至於為什麽她就不知道了。
事實證明張靜嫻猜對了。張家下人偶然在街上看見丫頭小燕兒買彩線,穿一身和服,打扮成日本女人的樣子,身後居然還跟著一個衛兵。小燕兒見到熟人卻不敢多說話,只是說她們現在挺好的,就匆匆離開。
得知張靜慧目前挺好的,張靜嫻才徹底松了一口氣。幾乎是與此同時,從大房正式傳出關於張靜慧真實身世的說法,據說是大老爺親口對大奶奶坦白的。原來十八年前大老爺遇到一個受重傷的日本女人,女人馬上要死了,就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了大老爺。大老爺本來不想接,但是他發現這個日本女人的衣著和首飾與他以前見過的日本女人不一樣,顯然身份更高貴。大老爺一輩子膽小,那一天居然難得勇敢一次,他明知道日本女人和她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個大麻煩,但他還是一時心軟把孩子抱回了張家,並且聽老太太的話直接養在大奶奶膝下。
十八年過去了,張靜慧終於又被日本人領了回去。她到底是什麽身份沒有人告訴張家,但她肯定是日本人這一點已經不用懷疑。
直到這時,張家的人才後知後覺,為什麽一年到頭只知道繡花連句正常話抖擻說不全的三小姐居然能給日本高官看病;為什麽奉天城裏大部分中國人都在過著食物配給的日子,張家居然是少數的、還能像以前一樣正常吃飯的人家。原來這一切都是托了張靜慧和大老爺的福。
當大老爺發現他和大奶奶的私房話傳的滿宅子都是之後,立刻動手處置了幾個下人,同時命令所有人不得再提這件事。不是說張家的混賬大老爺有多麽高尚的民族家國情節,只不過是因為那個時候所有奉天城裏的人都感覺到了危機。
也就是差不多從那天開始,張宅終於和奉天城裏其他中國人一樣,過上了配給的日子。
日本人的食物配給制終於讓張家和其他人家一樣陷入缺衣少食的窘境。首先是下人的口糧一步到位直接降到高粱糠和豆餅。緊接著各房主人的飯食也降到災荒年間的水平——窩窩頭配鹹蛋,隔一天吃一次白面,三天吃一回大米。但是數量只能達到“半飽”的程度。以往主子們吃都不願意吃的大米白面,如今成了解饞和改善生活的珍稀之物。除了食物和衣物之外,進入冬天後連取暖用的煤和木材也要統一配給。而且出入城門更加困難,連自己出城去山上砍柴也做不到。張家勉強還能燒炕,但是溫度遠遠不夠“暖和”,只能達到凍不死。
偏偏這一年的冬天也格外冷,大概因為人們吃的東西減少,皮肉也變得“薄”了,根本抵擋不住刺骨的寒冷。奉天城裏每天都有凍死的人。民夫一早拉著板車在城裏轉一圈,出城時車上至少擺十幾具屍體。
張家人大概覺得漫長的寒冬日子實在難熬,不甘寂寞起來,仿佛和奉天城約好似的一同邁入混亂。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