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線
關燈
小
中
大
熊荊與孔鮒兩人的對答太快,旁人根本插不上嘴,孔鮒並不能辨過熊荊。儒家之說好似一個處處是縫的竹簸箕,不縝密也不結實,稍微用力一戳,就能戳出一個大洞。
學說如此,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儒家自孔子以來,乃至秦後墮落成為儒術,都想著要制約皇權,同時又追求一個君明臣賢、國泰民安,‘老吾老、幼我幼’的烏托邦大同世界。這樣的大同世界曾由王莽建立過,然後迅速倒臺。
倒臺的原因在於文人總是以為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因為君明臣賢,行仁政就可以王天下。熊荊卻非常清楚,國泰民安只是因為軍事和經濟,這兩者的基礎都是技術,而不是什麽賢明和仁政。但要想跟儒家說技術,從孔子把真六藝變假六藝起,就是對牛彈琴了。
熊荊覺得儒家是對牛彈琴,孔鮒聽聞熊荊說出‘勇信即貴族,辛勞皆奴隸’這樣不仁不義的話時,心瞬間墜入到谷地,他也覺得再勸熊荊是對牛彈琴,毫無希望。
孔鮒如此作想,朝廷內的朝臣絕大多數都在點頭。貴族是一點也不辛勞的,越辛勞的人身份通常就越卑賤,越可能是奴隸。也只有奴隸,才會通過出賣體力謀求衣食,貴族往往是以流血為代價得到賞賜和封邑,兩者的差別就在這裏。
當然群臣中也有不點頭的,在一旁喃喃了半天的昭黍這時候說道:“臣不知也。若不辛勞,我楚人何以為食?若辛勞皆為奴隸,我楚國辛勞之人多矣……”
“虎不食草,只需食肉。”熊荊收劍。收劍後他又道:“但願我楚人永不辛勞,從不耕種。”
他的話很多臣子聽不懂,可他自己卻懂了——他此時才明白某部書裏的某個家族為何會說:‘e.do.not.so!’耕種是奴隸幹的事情,他們強取就可以了,這就好像老虎不吃草,吃羊就可以了。越辛勞越耕種,奴性就越重;多吃草不吃肉,羊性就越重。奈何遠古的智慧熬不出心靈雞湯,哲理漸漸被人遺忘。
“寡人所憂,乃憂當前之政他日為人篡改,或行秦制,或行周禮。”孔鮒等人已悻悻退下,熊荊繼續之前的話題。“試問卿等有何策?”
“臣等……”熊荊提出問題,問題是要群臣解決的。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乃是常事,熊荊死後,廢敖制行他制並非沒有可能。這樣的事情怎麽防止?這樣的事情沒辦法防止。
臘祭之日,秦軍已入方城,熊荊提出這樣的議題,每一個朝臣散朝後都憂心忡忡。熊荊回到正寢,一登階看到了堂中站立的趙妃,也變得憂心忡忡。
“拜見母後。”熊荊無奈中行禮。“孩兒出游,夜深未能告於母後,只留一書,請母後贖罪。”
出走前熊荊是留了書的,但給趙妃的時間故意延遲,這樣的先斬後奏顯然讓趙妃很不滿。她冷著臉道:“大王既視母後為無物,何以返?”
“請母後贖罪。”熊荊再拜,他越發覺得自己安置羋玹的辦法無比正確。
“羋玹何在?”趙妃好像沒有看到兒子的伏拜,她現在恨極了羋玹。
“羋玹?”熊荊仰頭看著她,不知道她找羋玹何意。
“羋玹之媵傷王後贏南,此必是羋玹唆使。”趙妃道。“司敗已押其媵,正尋羋玹。大王乃一國之君,不當包庇有罪之人。”
“啊?”熊荊入宮連衣服都沒換就去視朝,沒想到竟發生這樣的事情。
“大王欲包庇罪人否?”趙妃再道。在她看來一切都是羋玹的錯,只要羋玹死了,一切就能恢覆正常。
“孩兒不敢。”熊荊忙道。“然羋玹之媵傷贏南,此、此當有司敗左尹問審……”
“羋玹人在何處?”趙妃不想聽兒子的解釋,她只想找到羋玹。見熊荊沈默不答,她再道:“大王乃楚國之王,豈能因私情罔顧國法!”
“羋玹之媵傷及贏南,此民事之刑,與國法無涉。”熊荊不服氣的爭辯,腦子裏則在想此事該怎麽辦。他忽然很想笑,他以前叮囑各氏要雇一名好的訟人,自己卻忘記了這一點。
“贏南是王後,是大王之妻!”趙妃喊了起來,她覺得兒子已經被羋玹迷的失了魂魄。“大王即便不喜贏南,也要顧王廷之顏面。”
“即便贏南是孩兒之妻,是楚國王後,也不可因此罔顧國法啊。”熊荊道。“此案當有司敗審理,王廷不應幹涉。孩兒此刻便親往左尹府相問,以知悉其情。”
熊荊一點也不想與趙妃獨對,趙妃是母後,他是兒子,他永遠處於一個不利的位置。他也盡量不想母子進入那些人安排好的僵局。他這邊起身欲至左尹府,趙妃卻道:“此事可由司敗審理,然有鑒於此,羋玹不可嫁入楚宮。”
趙妃話出口後,熊荊擡起頭看了母後一眼,然後才低下,他沈沈應了一聲:“唯。”這才趨步出堂,走下階去。
趙妃聽到兒子答應,輕輕舒了口氣。贏南面頰之傷已被昃離妥善修補縫合,按昃離的說法,傷愈後只會有一道紅色的印子,於容貌無礙。贏南無事,以此拒絕羋玹嫁入楚宮,也算是壞事變成了好事。此時的趙妃,還不知道早上視朝時兒子已將孔謙等人推崇的周禮與秦制並列,揪出來當了靶子,正朝朝臣正在商議出妥善的辦法,
*
“大王竟如此言之?!”紀郢宋府,聽完兒子敘述的宋玉膛目結舌。他是太傅,太傅是大王的老師,屬於王廷之臣而非楚國朝臣,故而不需視朝。宋義與孔鮒作為大王的文侍立於正朝,實際他們沒有資格在正朝上發言。
“然也。”下朝的宋義匆匆回府,一見到父親就一股腦的把早上視朝的事情說了出來。父親這邊不讓羋玹嫁入王宮,大王立即把周禮拎出來當靶子,如此劇烈的爭鬥讓宋義有些害怕,他道:“孩兒以為,不允羋玹嫁予大王,此過也。”
“胡言!”宋玉怒斥。“同姓豈能嫁娶?唯有立王後嫡子為太子,彼時你與孔鮒為太傅,方有一線生計。”
一不做,二不休。宋玉雖然不想直接與熊荊爭鬥,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退讓的問題了。一旦退讓,孔氏可以退回魯地,宋氏又能退回哪裏?宋地?
從先君莊王到現在,三百多年來作為王廷親信的宋氏已和楚國、已和王廷融為一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楚國第三十三世楚王、第四十三位國君竟然違背自先君武王以來的傳統,建立早就被武王廢棄的敖制。
雖然宋玉這些近臣也分封了土地、各氏還配發了魏國降卒,可他們又怎能比得過項氏、若敖氏、蔡氏、鄂氏、沈尹氏、媯氏、蒍氏……,這些久為縣公邑尹擁有縣卒的貴族?覆郢之戰得好處的全是他們和那些譽士。
宋氏不善戎事,如果不做文官,不寫辭賦,子孫會有什麽出息?到時候只會和新崛起的媯景以前一樣,落魄到做一個小小門閽。媯景能做門閽,他兒子能做門閽嗎?他兒子能做門閽,他孫子能做門閽嗎?等三世孫的時候,就要和庶民無異了吧?
屈氏、昭氏、景氏,這些以前的王廷近臣全都面臨著衰微的結局。只是有些氏族在奮力訓練私卒,有些則如同宋氏,只能寄希望於早日廢除敖制,重振王權。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再得重用。而要想重振王權,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一統天下。
文臣聯合君主,用全天下的資源收買甚至是直接消滅當初一起打天下的貴族,以確保王權的穩固,這是亙古不變的套路。武王設縣便是如此,莊王聯合蒍氏滅若敖氏也是如此,延至一千年後的杯酒釋兵權還是如此。
熊荊一道詔命可以背棄王廷五百年來聯合文臣壓制貴族的傳統,但由這個傳統滋生的氏族卻不會因為他的一道詔命而消失。這些氏族必然會設法扭轉國政的方向,熊荊在位時不能實現,那就要在熊荊兒子即位後實現。宋玉說的一線生計,就是太子身上的一線生機。
他如此著想,正寢中等到熊荊返回的鹖冠子則是另一種說辭:“大王欲為一女子毀國乎?”
“老師為何說笑?”熊荊面帶笑容,贏南之案他已經了解了,左尹府認為此與羋玹無涉。
“大王怎會以為老叟說笑?”鹖冠子本想以毀國先聲奪人,可惜他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大王為一女子棄社稷於不顧,此非毀國乎?”
“老師繆矣。”熊荊臉上還是笑意。“楚國內外和諧、君臣無間、將卒用命,社稷安矣。唯獨有人欲以楚國社稷為母錢,以行彼等心中之空想。老師不知此事否?”
差一張楚紙就要把事情說破了,熊荊不說破鹖冠子也不說破:“大王不欲以母錢生子錢否?”
“不佞自然願意。”熊荊點頭。“然,子錢有金有銀,有銅有鐵,有陶有瓦,中原皆陶瓦之地,以爰金之母錢而得陶瓦之子錢,豈能言盈?”
“大王欲如何?”鹖冠子不勸了,反問道。“欲廢周禮否?”
“不佞不欲如何。周禮乃修身之禮,非治國之禮;乃親戚之禮,非外交之禮。”熊荊道。“有人欲以賤為貴,以周禮代楚政,以文臣抑武將,豈能得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學說如此,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儒家自孔子以來,乃至秦後墮落成為儒術,都想著要制約皇權,同時又追求一個君明臣賢、國泰民安,‘老吾老、幼我幼’的烏托邦大同世界。這樣的大同世界曾由王莽建立過,然後迅速倒臺。
倒臺的原因在於文人總是以為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因為君明臣賢,行仁政就可以王天下。熊荊卻非常清楚,國泰民安只是因為軍事和經濟,這兩者的基礎都是技術,而不是什麽賢明和仁政。但要想跟儒家說技術,從孔子把真六藝變假六藝起,就是對牛彈琴了。
熊荊覺得儒家是對牛彈琴,孔鮒聽聞熊荊說出‘勇信即貴族,辛勞皆奴隸’這樣不仁不義的話時,心瞬間墜入到谷地,他也覺得再勸熊荊是對牛彈琴,毫無希望。
孔鮒如此作想,朝廷內的朝臣絕大多數都在點頭。貴族是一點也不辛勞的,越辛勞的人身份通常就越卑賤,越可能是奴隸。也只有奴隸,才會通過出賣體力謀求衣食,貴族往往是以流血為代價得到賞賜和封邑,兩者的差別就在這裏。
當然群臣中也有不點頭的,在一旁喃喃了半天的昭黍這時候說道:“臣不知也。若不辛勞,我楚人何以為食?若辛勞皆為奴隸,我楚國辛勞之人多矣……”
“虎不食草,只需食肉。”熊荊收劍。收劍後他又道:“但願我楚人永不辛勞,從不耕種。”
他的話很多臣子聽不懂,可他自己卻懂了——他此時才明白某部書裏的某個家族為何會說:‘e.do.not.so!’耕種是奴隸幹的事情,他們強取就可以了,這就好像老虎不吃草,吃羊就可以了。越辛勞越耕種,奴性就越重;多吃草不吃肉,羊性就越重。奈何遠古的智慧熬不出心靈雞湯,哲理漸漸被人遺忘。
“寡人所憂,乃憂當前之政他日為人篡改,或行秦制,或行周禮。”孔鮒等人已悻悻退下,熊荊繼續之前的話題。“試問卿等有何策?”
“臣等……”熊荊提出問題,問題是要群臣解決的。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乃是常事,熊荊死後,廢敖制行他制並非沒有可能。這樣的事情怎麽防止?這樣的事情沒辦法防止。
臘祭之日,秦軍已入方城,熊荊提出這樣的議題,每一個朝臣散朝後都憂心忡忡。熊荊回到正寢,一登階看到了堂中站立的趙妃,也變得憂心忡忡。
“拜見母後。”熊荊無奈中行禮。“孩兒出游,夜深未能告於母後,只留一書,請母後贖罪。”
出走前熊荊是留了書的,但給趙妃的時間故意延遲,這樣的先斬後奏顯然讓趙妃很不滿。她冷著臉道:“大王既視母後為無物,何以返?”
“請母後贖罪。”熊荊再拜,他越發覺得自己安置羋玹的辦法無比正確。
“羋玹何在?”趙妃好像沒有看到兒子的伏拜,她現在恨極了羋玹。
“羋玹?”熊荊仰頭看著她,不知道她找羋玹何意。
“羋玹之媵傷王後贏南,此必是羋玹唆使。”趙妃道。“司敗已押其媵,正尋羋玹。大王乃一國之君,不當包庇有罪之人。”
“啊?”熊荊入宮連衣服都沒換就去視朝,沒想到竟發生這樣的事情。
“大王欲包庇罪人否?”趙妃再道。在她看來一切都是羋玹的錯,只要羋玹死了,一切就能恢覆正常。
“孩兒不敢。”熊荊忙道。“然羋玹之媵傷贏南,此、此當有司敗左尹問審……”
“羋玹人在何處?”趙妃不想聽兒子的解釋,她只想找到羋玹。見熊荊沈默不答,她再道:“大王乃楚國之王,豈能因私情罔顧國法!”
“羋玹之媵傷及贏南,此民事之刑,與國法無涉。”熊荊不服氣的爭辯,腦子裏則在想此事該怎麽辦。他忽然很想笑,他以前叮囑各氏要雇一名好的訟人,自己卻忘記了這一點。
“贏南是王後,是大王之妻!”趙妃喊了起來,她覺得兒子已經被羋玹迷的失了魂魄。“大王即便不喜贏南,也要顧王廷之顏面。”
“即便贏南是孩兒之妻,是楚國王後,也不可因此罔顧國法啊。”熊荊道。“此案當有司敗審理,王廷不應幹涉。孩兒此刻便親往左尹府相問,以知悉其情。”
熊荊一點也不想與趙妃獨對,趙妃是母後,他是兒子,他永遠處於一個不利的位置。他也盡量不想母子進入那些人安排好的僵局。他這邊起身欲至左尹府,趙妃卻道:“此事可由司敗審理,然有鑒於此,羋玹不可嫁入楚宮。”
趙妃話出口後,熊荊擡起頭看了母後一眼,然後才低下,他沈沈應了一聲:“唯。”這才趨步出堂,走下階去。
趙妃聽到兒子答應,輕輕舒了口氣。贏南面頰之傷已被昃離妥善修補縫合,按昃離的說法,傷愈後只會有一道紅色的印子,於容貌無礙。贏南無事,以此拒絕羋玹嫁入楚宮,也算是壞事變成了好事。此時的趙妃,還不知道早上視朝時兒子已將孔謙等人推崇的周禮與秦制並列,揪出來當了靶子,正朝朝臣正在商議出妥善的辦法,
*
“大王竟如此言之?!”紀郢宋府,聽完兒子敘述的宋玉膛目結舌。他是太傅,太傅是大王的老師,屬於王廷之臣而非楚國朝臣,故而不需視朝。宋義與孔鮒作為大王的文侍立於正朝,實際他們沒有資格在正朝上發言。
“然也。”下朝的宋義匆匆回府,一見到父親就一股腦的把早上視朝的事情說了出來。父親這邊不讓羋玹嫁入王宮,大王立即把周禮拎出來當靶子,如此劇烈的爭鬥讓宋義有些害怕,他道:“孩兒以為,不允羋玹嫁予大王,此過也。”
“胡言!”宋玉怒斥。“同姓豈能嫁娶?唯有立王後嫡子為太子,彼時你與孔鮒為太傅,方有一線生計。”
一不做,二不休。宋玉雖然不想直接與熊荊爭鬥,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退讓的問題了。一旦退讓,孔氏可以退回魯地,宋氏又能退回哪裏?宋地?
從先君莊王到現在,三百多年來作為王廷親信的宋氏已和楚國、已和王廷融為一體。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楚國第三十三世楚王、第四十三位國君竟然違背自先君武王以來的傳統,建立早就被武王廢棄的敖制。
雖然宋玉這些近臣也分封了土地、各氏還配發了魏國降卒,可他們又怎能比得過項氏、若敖氏、蔡氏、鄂氏、沈尹氏、媯氏、蒍氏……,這些久為縣公邑尹擁有縣卒的貴族?覆郢之戰得好處的全是他們和那些譽士。
宋氏不善戎事,如果不做文官,不寫辭賦,子孫會有什麽出息?到時候只會和新崛起的媯景以前一樣,落魄到做一個小小門閽。媯景能做門閽,他兒子能做門閽嗎?他兒子能做門閽,他孫子能做門閽嗎?等三世孫的時候,就要和庶民無異了吧?
屈氏、昭氏、景氏,這些以前的王廷近臣全都面臨著衰微的結局。只是有些氏族在奮力訓練私卒,有些則如同宋氏,只能寄希望於早日廢除敖制,重振王權。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再得重用。而要想重振王權,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一統天下。
文臣聯合君主,用全天下的資源收買甚至是直接消滅當初一起打天下的貴族,以確保王權的穩固,這是亙古不變的套路。武王設縣便是如此,莊王聯合蒍氏滅若敖氏也是如此,延至一千年後的杯酒釋兵權還是如此。
熊荊一道詔命可以背棄王廷五百年來聯合文臣壓制貴族的傳統,但由這個傳統滋生的氏族卻不會因為他的一道詔命而消失。這些氏族必然會設法扭轉國政的方向,熊荊在位時不能實現,那就要在熊荊兒子即位後實現。宋玉說的一線生計,就是太子身上的一線生機。
他如此著想,正寢中等到熊荊返回的鹖冠子則是另一種說辭:“大王欲為一女子毀國乎?”
“老師為何說笑?”熊荊面帶笑容,贏南之案他已經了解了,左尹府認為此與羋玹無涉。
“大王怎會以為老叟說笑?”鹖冠子本想以毀國先聲奪人,可惜他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大王為一女子棄社稷於不顧,此非毀國乎?”
“老師繆矣。”熊荊臉上還是笑意。“楚國內外和諧、君臣無間、將卒用命,社稷安矣。唯獨有人欲以楚國社稷為母錢,以行彼等心中之空想。老師不知此事否?”
差一張楚紙就要把事情說破了,熊荊不說破鹖冠子也不說破:“大王不欲以母錢生子錢否?”
“不佞自然願意。”熊荊點頭。“然,子錢有金有銀,有銅有鐵,有陶有瓦,中原皆陶瓦之地,以爰金之母錢而得陶瓦之子錢,豈能言盈?”
“大王欲如何?”鹖冠子不勸了,反問道。“欲廢周禮否?”
“不佞不欲如何。周禮乃修身之禮,非治國之禮;乃親戚之禮,非外交之禮。”熊荊道。“有人欲以賤為貴,以周禮代楚政,以文臣抑武將,豈能得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