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 第 55 章
關燈
小
中
大
55 第 55 章
◎“你能與我共傘嗎?”◎
聖文帝崩逝於孟春時節一個有些寒冷的夜裏。
那天晚上, 寒風肆虐,皇城之上烽火次第燃起,掛起了一片片白幡。
跪在禦史臺前的眾臣和百姓枯等一夜, 終於在黎明破曉前等來了一道罪己詔。
一時之間,孟春寂夜的禦史臺前,涕淚俱下。
明黃色的詔書帶著一代君王的全部罪責被載入史冊,可那長眠於山間的八萬枯骨卻再也回不來了。
鼓樓上的鐘聲敲滿了三萬下,長安依舊是那個長安,偶有行人因鐘聲在朱雀大街駐足,卻只發出一聲鄙夷的輕笑。
亂世裏,權貴如食客, 百姓似食羹,沒有人會為一個昏庸的君王哭泣。
這一年正月二十,十二皇子李禦即位。
這位尚且年少的新君並沒有依照祖制於次年修改年號, 而是登基第三日,便匆匆將年號改為昭寧, 自此, 是為昭寧元年。
“承平二十年始,山河動蕩,大梁於亂世中風雨飄搖十年之久,承平這個年號,沒必要再有第三十年了。”
帝王的聲音響徹大殿, 群臣默然,繼而山呼萬歲。
呼聲就著長風從皇宮傳至興寧坊, 又穿過大街小巷, 直到遍布長安城。
橋妧枝坐在秋千上, 耳邊閃過呼呼風聲, 仰頭去看樹杈間那抹新綠。
短短幾日,那抹淡綠變得更加濃墨重彩,它的四周亦隱約有新綠冒出。
橋妧枝有些失落,春神已至,長安卻還是沒有下雨。
秋千搖晃,她將額頭輕抵在藤蔓上,忽感一股很淡很淡的潮意。
她睜眼,細看之下,方見秋千的藤蔓上不知何時凝上了一層水珠。
她一怔,突然如釋重負。
昭寧元年初始,名為大梁的車輪在歷史的洪流中走過了一段泥濘又顛簸的路。
上一年糧食收成不好,山匪頻頻作亂,百姓民不聊生。正月底,萬年縣及周邊六縣爆發了一場饑荒,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
新帝雖年少,卻殺伐果斷,一面派軍剿匪一面開倉賑災,白花花銀兩如流水一樣往下撥,方才勉強穩住了動蕩的民心。
橋大人忙得腳不沾地,一連數日未曾回府。
橋妧枝白日裏與橋夫人出城施粥,偶爾空閑便又去政事堂為橋大人送飯,極少有閑下來的時候。
於是在她無暇註意時,庭院中的合歡樹不知不覺間蒙上了一層新綠,轉眼已是三月。
晌午時分,橋妧枝拎著空蕩蕩的食盒從政事堂出來,乘車沿著巷口往回走,卻不想行至禮部時,馬車緩緩停下。
馬夫回身道:“女郎,前面人太多,馬車過不去,我們要繞路了。”
橋妧枝探頭出來,看到禮部東墻之下圍了烏泱泱一群人。
她問:“今日是什麽日子?”
馬夫笑呵呵回答:“今日是會試放榜日,參加春闈的舉人都聚在這裏看榜,鬧哄哄好不熱鬧。”
橋妧枝一怔,這才意識到,冬去春來,轉眼間春闈都已經結束了。
“往南走。”
她想起什麽,對馬夫道:“沿著朱雀大街一直走,我們先去一趟城南。”
馬車立即掉頭,穿過一條狹窄的小路,最終停在城南有名的兇肆門口。
秦掌櫃正在撥動算珠記賬,一擡頭,看到立在門前的女子,驚詫道:“東家?”
連忙放下賬本起身迎接,秦掌櫃道:“女郎今日來得巧,小的正在整理賬目,不會兒女郎便能過目。”
橋妧枝從腰間摘下荷包遞給他,搖了搖頭,“賬本便不看了,我是來補賬的。”
秦掌櫃沒接,轉身將賬本拿過來,對她道:“女郎有所不知,上個月,朝廷已經將拖欠將士的賻物下放了,今後女郎便不用再來補賬。”
“已經發放了?”
掌櫃點頭,輕嘆道:“先帝拖欠了一年的賻物,新帝不到三月便全部發放,何其諷刺。”
他說完,自覺失言,連忙又道:“這段時日兇肆生意好,還有不少餘銀,等這個月結束,小的便將銀兩送去相國府。”
朝廷下發賻物是好事,那些沒有被她及時尋到的將士家眷拿到賻物,也能早日過得好一些。
橋妧枝眉眼彎起,沒有收回荷包,而是拿起許多紙紮物塞進馬車,對馬夫道:“張伯,你先帶著東西回府,我想去朱雀大街走一走,阿娘若是問起,你如實說便可。”
張伯往那些紙紮上多看了兩眼,沒有多說什麽,只叮囑道:“三月正逢倒春寒,女郎衣著單薄,早些回去。”
說完,馬鞭揚起,車輪搖搖晃晃往前滾動,越走越遠。
橋妧枝告別了秦掌櫃,獨自一人沿著朱雀大街往回走。
長街喧鬧,人潮湧動,她與無數人擦肩而過,最終順著香氣,停在一個賣糖炒栗子的攤販前。
“女郎來得巧,這是最後一筐栗子,明日再來買可就沒有了。”
小販將滾燙的炒栗子放進紙袋,憨厚笑道:“女郎想要再吃,便只能等到八九月份栗子成熟時才行,不過那時候都是飽滿的鮮栗,炒起來比如今的舊栗好吃得多。”
橋妧枝笑笑:“那還真是巧,還好我今日來了。”
她接過裝滿栗子的油紙,感受著裏面的滾燙,如以往一樣,轉身走進一間熱鬧的茶樓。
依舊坐在角落的位置,雜亂的交談聲不絕於耳,她處在其中,好似沸水中的孤舟。
指尖沾取茶水在桌案上寫寫畫畫,水漬斷斷續續最終留下八十的字樣。
八十日,自聖文帝崩逝,沈寄時去枉死城已經過了八十日了。
這八十日換算成黃泉時間,便是八十年,竟比她們相識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她總是告訴自己殊途同歸,可如今細想,才發現陰陽所隔是天塹。
她尚且還好,可沈寄時呢,應當會比她難受的多吧。
對面突然坐下一人,橋妧枝心不在焉地擡頭,卻不想,對上了一張蒼白又熟悉的臉。
她一怔,手邊茶杯晃動,一時不察,溫熱的茶水洋洋灑灑打濕了袖口。
忘了去擦衣袖上的茶水,她目光片刻不移,打量著突然出現的鬼魅。
眼前郎君蒼白而消瘦,身上帶著一股翩翩公子的溫潤氣質,見她看過來,禮貌輕笑。
很奇怪,當初沈寄時用這張臉時,她總懷疑他是不是她的沈小將軍,可如今同樣的臉出現在她面前,她卻能肯定眼前人不是沈寄時。
沒有出聲,她慢悠悠收回目光,從紙袋中捧出一把栗子,放到真正的沈郎君面前。
“這位姑娘。”鬼郎君遲疑道:“你果然看得到我。”
沈郎君看了一眼她頭頂上的絨花,抱拳道:“今日唐突了女郎,只是在下前幾日在林間游蕩,於城外土地廟碰到一個名叫窈娘的女子。”
橋妧枝剝栗子的手一頓,眼睛飛快地眨了眨,大概猜到,窈娘應當是將這只鬼認成了沈寄時。
果然,沈郎君繼續道:“她見到在下第一眼,似乎有些怕我,隔著很遠與我說話,催著我來城內尋一個頭戴鵝黃色絨花的女郎。”
他有些羞赧,尷尬道:“某並非長安人士,本家乃是千裏外的平州,長安城內並無數人。只是那位姑娘催得著急,我便有些好奇,前來問問呢,不知女郎可認得在下?”
他已死一年之久,印象裏,不曾見過這個面容姣好的女郎。
橋妧枝失笑,反問回去:“那郎君認得我嗎?”
沈郎君搖頭,“印象中不曾見過,某還未入長安便客死他鄉,想來應當是不識得女郎的。”
橋妧枝為他續上一杯茶,歉意道:“沈郎君,是窈娘認錯了人,你我並非故人。”
聞言沈郎君思緒一頓,不由得回想自己剛剛有沒有說過自己的姓氏,可興許是死的時間有些久,腦子不夠用,他竟已經想不起來了。
“原來如此,竟是認錯了人。”
搖了搖頭,他猶豫片刻,還是道:“但是見了女郎,在下還想拜托女郎幫一個忙。”
怕她拒絕,沈郎君緊接著道:“沈某生前乃是平州商賈,雖無權勢,但有家財萬貫,女郎若是能將我屍骨送回家鄉,必有重金酬謝。”
橋妧枝眸光微閃,將指尖茶水擦幹,有些詫異,“郎君屍骨沒有被送回平州嗎?”
沈郎君搖頭,“死得突然,屍骨還在城外山間,如今只有我知道在何處,身死許久,所剩唯一執念,也只有魂歸故裏。”
魂歸故裏啊......
橋妧枝下意識向東看去,千萬裏外,還有八萬將士埋骨在他鄉。
—
三月底,草木青青,長安城外的小山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
窈娘坐在樹枝上,看著樹下餘燼隨風飄遠,不好意思道:“沒想到認錯了人,他原來不是你喜歡的人啊。”
橋妧枝將買來的胭脂投到火盆裏,不慎在意地搖了搖頭:“你沒見過沈寄時真容,認錯也正常。”
聞言窈娘有些唏噓,晃了晃腿,小聲道:“原來那個魙鬼就是赫赫有名的長寧侯啊,怪不得身上殺氣那麽重。”
橋妧枝仰頭,詫異道:“你知道他?”
“冠勇三軍的長寧侯嘛。”
窈娘托腮,回憶起來,“做鬼無趣,我以前無聊時總會去長安城游蕩,好幾次看到一個少年負槍縱馬出城,身上殺氣騰騰,那模樣,三尺之內鬼怪都不敢進他身。”
橋妧枝被逗得笑出聲,想了想,還是為他辯駁:“他只是看起來比較兇。”
“是對你不兇吧。”
窈娘也咯咯笑起來,等笑夠了,才問:“那你最後將那位沈郎君的屍骨送回平州了嗎?”
“十日前就已經送到平州了,他家中人很感謝,送了許多名貴的茶葉。”
橋妧枝想起什麽,從袖中掏出幾本書,問窈娘:“你托我帶來的書險些忘了給你,說起來,你何時喜歡看這種晦澀難懂的書了?”
“不是我看。”
窈娘從樹枝上飄下來,抱著那些書指了指立在遠處的鬼郎君,幽幽道:“喏,是給他看的。”
她神色有些別扭,“前幾日春闈放榜,他看起來有些難過,我便想將這書送給他。”
橋妧枝順著她指的方向看了看,問:“他喜歡看這些書?”
“他生前是個書生,很有才學。”
窈娘眼中露出一抹哀傷,“十年前,正值春闈,可沒想到東胡人打進了長安,朝廷逃到了蜀州,科舉也沒了。他寒窗苦讀數十年,到頭來卻沒辦法考試,只好上街賣字畫為生。”
她低頭將淚珠抹去,吸了吸鼻子道:“那個時候,百姓艱難,字畫根本賣不出去,他賺不到錢便只能去做幫工,沒想到第二年開春時染了重病,病死在這個破舊的土地廟裏。”
說到底,那十年,有這般遭遇的又何止他一人。
橋妧枝壓下眼底酸澀,低聲問:“他為什麽沒有去投胎?”
“誰知道呢,興許是不想吧。”
窈娘飛快整理好情緒,輕哼一聲,“他若是早點去投胎,再等幾年,說不定都能高中狀元了。我可沒有騙你,他真的很有才學。”
好似察覺到窈娘的目光,鬼書生似有所感地回頭,沖她笑了笑。
窈娘神色一頓,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
她本能地想躲去少女身後,可餘光瞄到她頭上閃爍了一瞬的絨花,又悻悻縮回了僵硬的身子。
都怪破絨花,她都不敢近女郎的身。
橋妧枝離開前將土地廟好好打掃了一番,對窈娘道:“我這次燒了很多,清明便不來了。”
窈娘眨了眨眼,遺憾道:“不來了嗎?當真不來了嗎?清明那日鬼市可熱鬧了,還想帶你去看看呢。”
“不來了,清明那日,我要去接人。”
“接誰啊?”窈娘好奇,“是沈小將軍要回來了嗎?”
橋妧枝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我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回來,但是窈娘,浮屠峪中那八萬將士的遺骸要回長安了。”
昏君之死不足以平民憤,三月初,橋丞相上奏,欲將沈家軍將士遺骸送回長安,奏折送上去的第二日,帝王準奏。
於是長安至冀州遙遙千裏,重山疊嶂間,多了一條回家的路。
昭寧元年的第一場雨,降落在清明時節的清晨。
天還未亮,雨水透過半開的木窗打進屋內,氳透了桌案上沒有寫完的信,墨汁暈開,將上面的字跡弄得模糊不清。
橋妧枝是被屋檐下懸掛的玉片風鈴吵醒的,一睜眼,水汽撲面而來,她越過木窗伸手去接,掌心很快便蓄了一窪水。
原來是下雨了,一場可以濯去世間浮塵的春雨,悄然降臨在昭寧元年的清明。
她身穿單衣走到庭院中,衣衫很快便被涿透,可她沒有理,立在合歡樹下,小心翼翼去翻地上的泥土。
埋著酒釀的那塊土壤開始變得松軟潮濕,最晚清明一過,就必須要將它挖出來。
其實早就應該挖出來了,是她想再等一等沈寄時,所以一拖再拖。
那就再等一日吧,柔順的發絲緊緊貼在臉上,有些癢,她一邊用手蹭一邊想,今日過後,他若是還沒回來,她就將酒釀挖出來,自己喝。
這場雨一直沒有停,一直到巳時,雨勢隱有漸大的趨勢。
好想要將積攢了一年的雨水一股腦放到今日,長安百姓喜不自勝,可當他們看到城門前懸掛的白幡,喜悅中又多了幾分不可名狀的苦澀。
清明時節,風雨如晦。
長安城門大開,被雨打濕的白幡變得沈重,卻依舊能被風揚起,巨大的棺槨裝載著八萬將士僅剩的遺骸回到長安。
百姓林立在街巷兩側,不知何時,春雨中夾雜了斷斷續續的嗚咽聲,直到後來,嗚咽聲越來越大,漸漸席卷了整個長安。
橋妧枝撐著竹傘跟在棺槨後,恍惚間,好像回到了沈寄時躺在棺槨裏被帶回長安那一日。
只是那時,那場雨比今日要大的多,大到淋濕了她整顆心。
雨水串成珠簾順著竹傘流下,眼前景象忽然變得模糊。
淡色裙擺被雨水打濕,行走間沾染了長街上的泥塵,她卻無暇顧及,只撐傘跟著百姓向前走。
“橋脈脈。”
忽有熟悉的聲音穿過雨幕傳至耳畔,橋妧枝腳步微頓,沒有擡頭。
“橋脈脈。”
聲音再次傳來,這一次,語氣中多了幾分無奈。
傘面輕晃,緩緩向上擡起,露出少女那雙濕潤又明亮的圓眸。
她猛地睜大雙眸,透過重重雨幕,看到熟悉的少年抱臂立在街角,劍眉輕挑,神采飛揚。
那張一向桀驁不馴的臉多了幾分沈穩,可看著她的目光,一如當年。
“橋脈脈,今日雨真大啊。”
他輕聲說:“你能與我共傘嗎?”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
假的!!!
這是構思時想好的正文完,但是我更想正文甜了再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你能與我共傘嗎?”◎
聖文帝崩逝於孟春時節一個有些寒冷的夜裏。
那天晚上, 寒風肆虐,皇城之上烽火次第燃起,掛起了一片片白幡。
跪在禦史臺前的眾臣和百姓枯等一夜, 終於在黎明破曉前等來了一道罪己詔。
一時之間,孟春寂夜的禦史臺前,涕淚俱下。
明黃色的詔書帶著一代君王的全部罪責被載入史冊,可那長眠於山間的八萬枯骨卻再也回不來了。
鼓樓上的鐘聲敲滿了三萬下,長安依舊是那個長安,偶有行人因鐘聲在朱雀大街駐足,卻只發出一聲鄙夷的輕笑。
亂世裏,權貴如食客, 百姓似食羹,沒有人會為一個昏庸的君王哭泣。
這一年正月二十,十二皇子李禦即位。
這位尚且年少的新君並沒有依照祖制於次年修改年號, 而是登基第三日,便匆匆將年號改為昭寧, 自此, 是為昭寧元年。
“承平二十年始,山河動蕩,大梁於亂世中風雨飄搖十年之久,承平這個年號,沒必要再有第三十年了。”
帝王的聲音響徹大殿, 群臣默然,繼而山呼萬歲。
呼聲就著長風從皇宮傳至興寧坊, 又穿過大街小巷, 直到遍布長安城。
橋妧枝坐在秋千上, 耳邊閃過呼呼風聲, 仰頭去看樹杈間那抹新綠。
短短幾日,那抹淡綠變得更加濃墨重彩,它的四周亦隱約有新綠冒出。
橋妧枝有些失落,春神已至,長安卻還是沒有下雨。
秋千搖晃,她將額頭輕抵在藤蔓上,忽感一股很淡很淡的潮意。
她睜眼,細看之下,方見秋千的藤蔓上不知何時凝上了一層水珠。
她一怔,突然如釋重負。
昭寧元年初始,名為大梁的車輪在歷史的洪流中走過了一段泥濘又顛簸的路。
上一年糧食收成不好,山匪頻頻作亂,百姓民不聊生。正月底,萬年縣及周邊六縣爆發了一場饑荒,百姓食不果腹,怨聲載道。
新帝雖年少,卻殺伐果斷,一面派軍剿匪一面開倉賑災,白花花銀兩如流水一樣往下撥,方才勉強穩住了動蕩的民心。
橋大人忙得腳不沾地,一連數日未曾回府。
橋妧枝白日裏與橋夫人出城施粥,偶爾空閑便又去政事堂為橋大人送飯,極少有閑下來的時候。
於是在她無暇註意時,庭院中的合歡樹不知不覺間蒙上了一層新綠,轉眼已是三月。
晌午時分,橋妧枝拎著空蕩蕩的食盒從政事堂出來,乘車沿著巷口往回走,卻不想行至禮部時,馬車緩緩停下。
馬夫回身道:“女郎,前面人太多,馬車過不去,我們要繞路了。”
橋妧枝探頭出來,看到禮部東墻之下圍了烏泱泱一群人。
她問:“今日是什麽日子?”
馬夫笑呵呵回答:“今日是會試放榜日,參加春闈的舉人都聚在這裏看榜,鬧哄哄好不熱鬧。”
橋妧枝一怔,這才意識到,冬去春來,轉眼間春闈都已經結束了。
“往南走。”
她想起什麽,對馬夫道:“沿著朱雀大街一直走,我們先去一趟城南。”
馬車立即掉頭,穿過一條狹窄的小路,最終停在城南有名的兇肆門口。
秦掌櫃正在撥動算珠記賬,一擡頭,看到立在門前的女子,驚詫道:“東家?”
連忙放下賬本起身迎接,秦掌櫃道:“女郎今日來得巧,小的正在整理賬目,不會兒女郎便能過目。”
橋妧枝從腰間摘下荷包遞給他,搖了搖頭,“賬本便不看了,我是來補賬的。”
秦掌櫃沒接,轉身將賬本拿過來,對她道:“女郎有所不知,上個月,朝廷已經將拖欠將士的賻物下放了,今後女郎便不用再來補賬。”
“已經發放了?”
掌櫃點頭,輕嘆道:“先帝拖欠了一年的賻物,新帝不到三月便全部發放,何其諷刺。”
他說完,自覺失言,連忙又道:“這段時日兇肆生意好,還有不少餘銀,等這個月結束,小的便將銀兩送去相國府。”
朝廷下發賻物是好事,那些沒有被她及時尋到的將士家眷拿到賻物,也能早日過得好一些。
橋妧枝眉眼彎起,沒有收回荷包,而是拿起許多紙紮物塞進馬車,對馬夫道:“張伯,你先帶著東西回府,我想去朱雀大街走一走,阿娘若是問起,你如實說便可。”
張伯往那些紙紮上多看了兩眼,沒有多說什麽,只叮囑道:“三月正逢倒春寒,女郎衣著單薄,早些回去。”
說完,馬鞭揚起,車輪搖搖晃晃往前滾動,越走越遠。
橋妧枝告別了秦掌櫃,獨自一人沿著朱雀大街往回走。
長街喧鬧,人潮湧動,她與無數人擦肩而過,最終順著香氣,停在一個賣糖炒栗子的攤販前。
“女郎來得巧,這是最後一筐栗子,明日再來買可就沒有了。”
小販將滾燙的炒栗子放進紙袋,憨厚笑道:“女郎想要再吃,便只能等到八九月份栗子成熟時才行,不過那時候都是飽滿的鮮栗,炒起來比如今的舊栗好吃得多。”
橋妧枝笑笑:“那還真是巧,還好我今日來了。”
她接過裝滿栗子的油紙,感受著裏面的滾燙,如以往一樣,轉身走進一間熱鬧的茶樓。
依舊坐在角落的位置,雜亂的交談聲不絕於耳,她處在其中,好似沸水中的孤舟。
指尖沾取茶水在桌案上寫寫畫畫,水漬斷斷續續最終留下八十的字樣。
八十日,自聖文帝崩逝,沈寄時去枉死城已經過了八十日了。
這八十日換算成黃泉時間,便是八十年,竟比她們相識的時間還要長得多。
她總是告訴自己殊途同歸,可如今細想,才發現陰陽所隔是天塹。
她尚且還好,可沈寄時呢,應當會比她難受的多吧。
對面突然坐下一人,橋妧枝心不在焉地擡頭,卻不想,對上了一張蒼白又熟悉的臉。
她一怔,手邊茶杯晃動,一時不察,溫熱的茶水洋洋灑灑打濕了袖口。
忘了去擦衣袖上的茶水,她目光片刻不移,打量著突然出現的鬼魅。
眼前郎君蒼白而消瘦,身上帶著一股翩翩公子的溫潤氣質,見她看過來,禮貌輕笑。
很奇怪,當初沈寄時用這張臉時,她總懷疑他是不是她的沈小將軍,可如今同樣的臉出現在她面前,她卻能肯定眼前人不是沈寄時。
沒有出聲,她慢悠悠收回目光,從紙袋中捧出一把栗子,放到真正的沈郎君面前。
“這位姑娘。”鬼郎君遲疑道:“你果然看得到我。”
沈郎君看了一眼她頭頂上的絨花,抱拳道:“今日唐突了女郎,只是在下前幾日在林間游蕩,於城外土地廟碰到一個名叫窈娘的女子。”
橋妧枝剝栗子的手一頓,眼睛飛快地眨了眨,大概猜到,窈娘應當是將這只鬼認成了沈寄時。
果然,沈郎君繼續道:“她見到在下第一眼,似乎有些怕我,隔著很遠與我說話,催著我來城內尋一個頭戴鵝黃色絨花的女郎。”
他有些羞赧,尷尬道:“某並非長安人士,本家乃是千裏外的平州,長安城內並無數人。只是那位姑娘催得著急,我便有些好奇,前來問問呢,不知女郎可認得在下?”
他已死一年之久,印象裏,不曾見過這個面容姣好的女郎。
橋妧枝失笑,反問回去:“那郎君認得我嗎?”
沈郎君搖頭,“印象中不曾見過,某還未入長安便客死他鄉,想來應當是不識得女郎的。”
橋妧枝為他續上一杯茶,歉意道:“沈郎君,是窈娘認錯了人,你我並非故人。”
聞言沈郎君思緒一頓,不由得回想自己剛剛有沒有說過自己的姓氏,可興許是死的時間有些久,腦子不夠用,他竟已經想不起來了。
“原來如此,竟是認錯了人。”
搖了搖頭,他猶豫片刻,還是道:“但是見了女郎,在下還想拜托女郎幫一個忙。”
怕她拒絕,沈郎君緊接著道:“沈某生前乃是平州商賈,雖無權勢,但有家財萬貫,女郎若是能將我屍骨送回家鄉,必有重金酬謝。”
橋妧枝眸光微閃,將指尖茶水擦幹,有些詫異,“郎君屍骨沒有被送回平州嗎?”
沈郎君搖頭,“死得突然,屍骨還在城外山間,如今只有我知道在何處,身死許久,所剩唯一執念,也只有魂歸故裏。”
魂歸故裏啊......
橋妧枝下意識向東看去,千萬裏外,還有八萬將士埋骨在他鄉。
—
三月底,草木青青,長安城外的小山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
窈娘坐在樹枝上,看著樹下餘燼隨風飄遠,不好意思道:“沒想到認錯了人,他原來不是你喜歡的人啊。”
橋妧枝將買來的胭脂投到火盆裏,不慎在意地搖了搖頭:“你沒見過沈寄時真容,認錯也正常。”
聞言窈娘有些唏噓,晃了晃腿,小聲道:“原來那個魙鬼就是赫赫有名的長寧侯啊,怪不得身上殺氣那麽重。”
橋妧枝仰頭,詫異道:“你知道他?”
“冠勇三軍的長寧侯嘛。”
窈娘托腮,回憶起來,“做鬼無趣,我以前無聊時總會去長安城游蕩,好幾次看到一個少年負槍縱馬出城,身上殺氣騰騰,那模樣,三尺之內鬼怪都不敢進他身。”
橋妧枝被逗得笑出聲,想了想,還是為他辯駁:“他只是看起來比較兇。”
“是對你不兇吧。”
窈娘也咯咯笑起來,等笑夠了,才問:“那你最後將那位沈郎君的屍骨送回平州了嗎?”
“十日前就已經送到平州了,他家中人很感謝,送了許多名貴的茶葉。”
橋妧枝想起什麽,從袖中掏出幾本書,問窈娘:“你托我帶來的書險些忘了給你,說起來,你何時喜歡看這種晦澀難懂的書了?”
“不是我看。”
窈娘從樹枝上飄下來,抱著那些書指了指立在遠處的鬼郎君,幽幽道:“喏,是給他看的。”
她神色有些別扭,“前幾日春闈放榜,他看起來有些難過,我便想將這書送給他。”
橋妧枝順著她指的方向看了看,問:“他喜歡看這些書?”
“他生前是個書生,很有才學。”
窈娘眼中露出一抹哀傷,“十年前,正值春闈,可沒想到東胡人打進了長安,朝廷逃到了蜀州,科舉也沒了。他寒窗苦讀數十年,到頭來卻沒辦法考試,只好上街賣字畫為生。”
她低頭將淚珠抹去,吸了吸鼻子道:“那個時候,百姓艱難,字畫根本賣不出去,他賺不到錢便只能去做幫工,沒想到第二年開春時染了重病,病死在這個破舊的土地廟裏。”
說到底,那十年,有這般遭遇的又何止他一人。
橋妧枝壓下眼底酸澀,低聲問:“他為什麽沒有去投胎?”
“誰知道呢,興許是不想吧。”
窈娘飛快整理好情緒,輕哼一聲,“他若是早點去投胎,再等幾年,說不定都能高中狀元了。我可沒有騙你,他真的很有才學。”
好似察覺到窈娘的目光,鬼書生似有所感地回頭,沖她笑了笑。
窈娘神色一頓,蒼白的臉上閃過一絲不自然。
她本能地想躲去少女身後,可餘光瞄到她頭上閃爍了一瞬的絨花,又悻悻縮回了僵硬的身子。
都怪破絨花,她都不敢近女郎的身。
橋妧枝離開前將土地廟好好打掃了一番,對窈娘道:“我這次燒了很多,清明便不來了。”
窈娘眨了眨眼,遺憾道:“不來了嗎?當真不來了嗎?清明那日鬼市可熱鬧了,還想帶你去看看呢。”
“不來了,清明那日,我要去接人。”
“接誰啊?”窈娘好奇,“是沈小將軍要回來了嗎?”
橋妧枝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我不知道他什麽時候回來,但是窈娘,浮屠峪中那八萬將士的遺骸要回長安了。”
昏君之死不足以平民憤,三月初,橋丞相上奏,欲將沈家軍將士遺骸送回長安,奏折送上去的第二日,帝王準奏。
於是長安至冀州遙遙千裏,重山疊嶂間,多了一條回家的路。
昭寧元年的第一場雨,降落在清明時節的清晨。
天還未亮,雨水透過半開的木窗打進屋內,氳透了桌案上沒有寫完的信,墨汁暈開,將上面的字跡弄得模糊不清。
橋妧枝是被屋檐下懸掛的玉片風鈴吵醒的,一睜眼,水汽撲面而來,她越過木窗伸手去接,掌心很快便蓄了一窪水。
原來是下雨了,一場可以濯去世間浮塵的春雨,悄然降臨在昭寧元年的清明。
她身穿單衣走到庭院中,衣衫很快便被涿透,可她沒有理,立在合歡樹下,小心翼翼去翻地上的泥土。
埋著酒釀的那塊土壤開始變得松軟潮濕,最晚清明一過,就必須要將它挖出來。
其實早就應該挖出來了,是她想再等一等沈寄時,所以一拖再拖。
那就再等一日吧,柔順的發絲緊緊貼在臉上,有些癢,她一邊用手蹭一邊想,今日過後,他若是還沒回來,她就將酒釀挖出來,自己喝。
這場雨一直沒有停,一直到巳時,雨勢隱有漸大的趨勢。
好想要將積攢了一年的雨水一股腦放到今日,長安百姓喜不自勝,可當他們看到城門前懸掛的白幡,喜悅中又多了幾分不可名狀的苦澀。
清明時節,風雨如晦。
長安城門大開,被雨打濕的白幡變得沈重,卻依舊能被風揚起,巨大的棺槨裝載著八萬將士僅剩的遺骸回到長安。
百姓林立在街巷兩側,不知何時,春雨中夾雜了斷斷續續的嗚咽聲,直到後來,嗚咽聲越來越大,漸漸席卷了整個長安。
橋妧枝撐著竹傘跟在棺槨後,恍惚間,好像回到了沈寄時躺在棺槨裏被帶回長安那一日。
只是那時,那場雨比今日要大的多,大到淋濕了她整顆心。
雨水串成珠簾順著竹傘流下,眼前景象忽然變得模糊。
淡色裙擺被雨水打濕,行走間沾染了長街上的泥塵,她卻無暇顧及,只撐傘跟著百姓向前走。
“橋脈脈。”
忽有熟悉的聲音穿過雨幕傳至耳畔,橋妧枝腳步微頓,沒有擡頭。
“橋脈脈。”
聲音再次傳來,這一次,語氣中多了幾分無奈。
傘面輕晃,緩緩向上擡起,露出少女那雙濕潤又明亮的圓眸。
她猛地睜大雙眸,透過重重雨幕,看到熟悉的少年抱臂立在街角,劍眉輕挑,神采飛揚。
那張一向桀驁不馴的臉多了幾分沈穩,可看著她的目光,一如當年。
“橋脈脈,今日雨真大啊。”
他輕聲說:“你能與我共傘嗎?”
【作者有話說】
正文完.....
假的!!!
這是構思時想好的正文完,但是我更想正文甜了再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