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光祿之弊(二更)

關燈
光祿之弊(二更)

七月末, 宮中早桂悄然開了。

從紫禁城到西苑的路上,便種著不少桂花樹。

而桂花一旦盛放,總是香的熱熱鬧鬧, 似不肯無人知曉的寂寞開謝,總是一時不落地縈繞在人的鼻尖。

高朝溪哪怕坐在轎子裏都聞見了:又是一年秋天到了。

她掀開轎簾令停下, 親自下轎選了一支折下, 對旁邊抹雲笑道:“陛下這幾日為了光祿寺的事兒正煩躁, 折支新桂給陛下賞玩吧。”

抹雲在旁點頭讚同,與自家娘娘閑話:“不知今日,陛下眼睛有沒有再好些。”

如今皇帝並不是全然不能視物, 而是時靈時不靈——

起初皇帝目不能視了三四日後,忽然在某日午睡醒後雙眼大亮。據高朝溪聽說, 皇帝當即就開開心心溜達到無逸殿去了。

朝臣們俱是被皇帝感動的當場落淚。

結果皇帝才看了一份奏疏,當場頭疼起來, 並且又開始眼前發黑。在群臣的苦勸下, 皇帝再次回到安寧宮養病。

之後, 皇帝心情就很不好,對當日的飲食極不滿。

當時午膳正好是高朝溪在陪伴聖駕,看了看桌子,深知皇帝為什麽不滿,這滿桌子的菜肴竟然都是出自尚膳監,而不是小廚房。

原本皇帝的飲食都是貼心的王先生一手包辦,再後來王振進去抄經, 金英和興安為了在皇帝面前顯得比王振有用,也都精細地調理小廚房。

尚膳監倒也每日按例送來菜肴, 但多半是擺著好看的,皇帝每次只嘗一兩道感興趣的菜, 其餘都全賞人了。

可近來,興安跟金英都被皇帝指派去郕王處。

皇帝也一直在吃太醫院要求的清湯寡水病號餐。直到今日眼睛好了,才心血來潮叫尚膳監上了一桌禦席。

然後……尚膳監正常發揮。

試膳布菜的宦官,按照皇帝的要求,挨個給皇帝碗碟中放上菜肴。

皇帝吃到第七道菜的時候,終於摔了筷子。

高朝溪在宮裏待久了,自是知道尚膳監的作風:無論什麽珍饈殊味,做法都差不多。

這些菜都會提前做好,在爐上溫著。

因怕清蒸清燉的菜,被主子們嘗出不新鮮。所以尚膳監所有的菜肴都有個共同的特點甚至是味道,那就是‘燔炙釀厚’,即多用熏烤的做法,然後淋上各色味道重的醬汁。

比如讓皇帝摔筷子的菜,就是一盞燕窩鴿蛋。

這道菜是必須得清燉才上佳,高朝溪的小廚房就會做這道菜。

結果尚膳監上的大概是不知道啥時候的預制菜,依舊秉承著他們過去的做法:熬一大鍋豬油,到了各宮用膳的點兒,就給每道溫吞吞的菜上澆一大勺——這不,就從溫菜變成熱菜了?也嘗不出新不新鮮來了,畢竟,豬油糊嘴。

說起來,姜離當日的氣惱,也不全是作偽。

被豬油糊了個夠嗆的她是真的心疼食材。她所在的華夏,托袁爺爺這種神仙下凡的福,絕大部分同胞都已經不會餓肚子了,但大家還是以珍惜糧食為榮,也很熱愛美食。

而在她認真研究過尚膳監的制菜後,發現根本就是暴殄天物!

高朝溪記得皇帝當即就把尚膳監的人叫來問責,而尚膳監絕不肯獨自背這個鍋,叩首委屈回稟道:尚膳監是負責做皇帝的菜沒錯,但所用之物,別說主食材了,就算是香料,都得由光祿寺供給。

新不新鮮的,他們也沒法子啊。

這還不算,做法他們也不能自由發揮,什麽食材用什麽烹飪之法,用什麽搭配,也全都是光祿寺寫好了單子,他們這些內庖太監只能照辦!*

尚膳監也久知道宮內主子都嫌棄他們的菜,但他們也心裏苦哇。

而且……

尚膳監的宦官也不知是跟光祿寺關系不好口不擇言,還是秉承著‘我倒黴大家都得死’的優良傳統,直接跟皇帝告狀道——

陛下明鑒哇,我們尚膳監雖然做的難吃,但您看是不是雞鴨沒少大腿,燕窩也是滿滿一碗,不但不偷工減料,而且起碼都是熟的吧。

可就在幾月前,朝鮮使臣來朝貢,光祿寺上的宴席肉都是生豬肉,酒都是摻水的,不應該說,水裏都是摻酒的!

他們隨宴的宦官親眼看著,尚膳監信誓旦旦道:“那些外夷使臣都沒動筷子!”

這事兒姜離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想想朝鮮使臣會記載:啊,好失望,原來中華是美食荒漠。

血壓高了。

大英竟是我自己。

姜離就從那日起,非要整治光祿寺不可。

尤其是在聽高朝溪在旁提起光祿寺的廚子數目。

“咦,光祿寺如今九千多名廚役呢,比起太宗皇帝當年多了一倍還多,竟然還忙不過來。連外邦使臣的宴席也如此荒疏,實在是有失體統。”

姜離:“九千個廚子每日就做出這等菜來?!那光祿寺關門算了!”都別拿朝廷俸祿了,回家吃自己吧。

尚膳監的宦官完美把鍋轉走,還不忘抹著眼淚補刀道:“陛下若肯整飭光祿寺,實是奴等的福氣。”

儼然一副他們也是受害者的模樣。

尚膳監雖是一推二五六,冤枉的好似那竇娥一般。但姜離也是深谙職場之道的人,並不全信。

姜離也不自己去跟這些人鬥心眼,親自去查宮中禦膳的貓膩——轉手就將尚膳監交給了皇後,讓她再選一些會算賬,在家也料理過家務的妃嬪、出色的宮人出來,整一整尚膳監。

姜離當時想起的就是王熙鳳料理寧國府的情節。

她相信這偌大的後宮,如鳳姐兒般有管事理家之才,但卻無事可管只能閑坐荒廢的嬪妃宮女,只怕多如繁星。

何況這並不是什麽額外的負擔,而是與她們生活質量切實相關的事。

誰不願意每日吃的好一些呢。

果然自皇後領了這件事去,嬪妃們那真是響應者如雲,一言以蔽之:天下苦尚膳監久矣!

需知,原本太祖的《皇明祖訓》有定,連皇後都是“只許內治宮中諸婦女人,宮門外一應事務,毋得幹預!”[1]

尚膳監是與外頭官衙頗多關聯的部門,原來哪裏有妃嬪插手的道理?

妃嬪們名義上是主子,實則這些‘各監’還會反過來挾制她們。

人非草木,總有動了口舌之欲的時候。然而她們但凡想吃一口份例外的東西,都得真金白銀地掏錢。

甚至有些地位低的妃嬪,拿出銀子來,都得看人臉色。

如今也算是風水輪流轉,皇帝親自下旨讓她們反過來管著尚膳監!

**

高朝溪帶著一支桂花進入了安寧宮。

說起來,這些日子後宮最大的事兒,就是眾嬪妃常聚在皇後娘娘處,討論尚膳監的弊政。

但高朝溪更特殊一點。

她沒有加入整治尚膳監小分隊——

因她通文書,皇帝這些日子常叫她來代寫口諭。最開始聽到皇帝此意時,高朝溪當時就驚了,下意識慌忙請辭:後宮不得幹政,是她們剛進宮就被耳提面命的最要緊的鐵律之一。

結果還沒開口,忽然想起來太祖的牌子被皇帝撤了……

而皇帝直接把朱筆塞給她:“朕懶怠見朝臣。”

皇帝不但口述讓她落筆,還就跟她隨口商議起整治光祿寺的事兒來。

“朕原本以為,歷代先帝都因為要明君的名聲,並不好去因膳食粗陋去整治光祿寺,所以才讓光祿寺越發憊懶過分。”

想做明君,不但不能改善夥食,甚至別人提出來,都得拒絕。比如仁宗皇帝,光祿寺曾主動提出過,南京有種果子貍很好吃,要不我們給陛下弄點來吃。

結果仁宗皇帝言辭拒絕:表示“飲食細故,不幹大體”,不得為此興師動眾。口舌之欲不重要,太祖皇帝留下來的規矩嘛,東西能吃就行。

姜離聽聞此事後深刻懷疑:不會是因太祖朱元璋出身的緣故,按照他覺得能吃就行的標準定下來,所以光祿寺才這麽擺爛的吧……

但後來叫來光祿寺的官員一問,才知這其中問題之多,牽扯之廣。

面對皇帝責問‘九千多廚子,怎麽就能把宮宴做成這樣!’

光祿寺官員竟然也是特別委屈,當場摘了烏紗帽表示:雖然光祿寺掛名九千多廚役,但其實……真正在光祿寺做事的只有幾百人,能做成這樣已經是盡力了。

而皇帝再問,光祿寺為何有這麽多人掛名吃空餉,光祿寺官員寧願辭官也不敢多說了。

甚至表示請皇帝治罪吧。

姜離:那這件事就覆雜了。看來不只是什麽消極怠工的問題,而是牽涉甚廣。

當即拿定了方案:太麻煩了,找個人幹。她負責提供除了實際幫助以外的一切權力。

*

高朝溪還未進門就能聽見聲樂細細。

入內後就見殿內坐了十來個樂人在演奏,笙簫琴笛俱全。

皇帝正悠閑靠在枕上,邊吃美貌宮女剝好的葡萄,邊在愛貓身上打拍子,看起來舒適的不得了。

高朝溪笑道:“臣妾來之前,見皇後娘娘和諸位姐妹們都忙的團團轉。”

“還是陛下高樂。”

“想來陛下是終於找到合意的人,將光祿寺的事兒交托出去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