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母後早逝嫡公主53
關燈
小
中
大
第53章 母後早逝嫡公主53
景華了卻心願打馬先行,巡防營統領看向九皇子,請他拿個主意。九皇子思索片刻,沒有說話,默認了景華的處置。嘉盛伯的頭顱就這樣高懸在城墻外,一代軍侯,死了都不能保存顏面,何其可悲。轉念一想他的妄行,又覺罪有應得,只能嘆一句何必呢?
“阿姐,先去面見父皇吧。”九皇子追上景華,小聲建議道。此時景華滿身狼狽,身上有傷、鬢發散亂、衣服破損,父皇見了如何能不心疼。
“儀容不整不可面聖,我先回慶雲宮梳洗。”大局已定,我不想在裝模作樣博同情。
景華剛換了新衣出來,高德已在門外求見。
“聽聞昨夜不安穩,父皇還未歇息嗎?怎麽這麽早就來宣我。”景華客氣道。
“啟稟殿下,陛下徹夜未眠,聽聞公主平安喜不自勝,特召公主前去呢。”高德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這是他的生存法則,無論對不受寵的妃妾,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後,他代表的是皇帝,自然能不卑不亢。如今也一樣,高德自問對慶雲宮一向和氣,並不擔心秋後算賬,只是也忍不住更恭敬幾分。這已經是一代大太監的涵養,君不見宮中其他人諂媚成什麽模樣。
皇帝在宣正殿後殿見了景華,後殿院中有寒梅綻放,皇帝就坐在暖亭裏,有暗香幽幽縈繞鼻尖。
景華到的時候,一位宮廷樂師正在彈琵琶,曲調輕緩悠揚,若有似無,令人不自覺放松。
“來了,坐。”皇帝示意景華坐下,又揮手停了樂曲。他右手按著自己的太陽穴,一副疼痛的樣子。
“父皇可是又頭疼了,女兒為您按一按可好?”
“父子相殘、兄弟反目,怎能不疼?”皇帝冷嘲。
景華還未接腔,周圍伺候的人已經跪了一地,聽這等言語,這是要他們的命啊。
皇帝不耐煩這些宮人,揮手斥退。高德領著人退下,宮人們個個恨不得長出飛毛腿,樂師連琵琶都忘了拿。
景華不接這茬,轉了話題道:“父皇息怒,幸而小九在國事上很有天賦,請父皇多教教他。小九繼承父祖之志,必定使我大鄭海晏河清、百姓和樂。”
“主少國疑,他坐得穩皇位嗎?”
“自然能。”
“若是他不能呢?”
“還有兒臣。兒臣若在,江山安穩。”
皇帝長舒一口氣,“這是你說的。”
“我說的。父皇放心,兒臣會輔佐小九的。”
到了這個地步,皇帝還能說什麽呢?若他是個昏君,隨便在幸存的皇子裏挑一個繼承皇位,或者扶持一個皇子和九皇子打擂臺都可以。可是他舍不得,舍不得拿江山社稷賭氣。一個精心培養十多年的皇子尚且擔心他承擔不起江山重任,倉促挑選出的皇子,更是拿祖宗家業開玩笑。
“你的婚事……”
“父皇放心,小九親政之前,我不會成親。”景華對這個很看得開,沒有一般少女的恨嫁,她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以兒臣的身份,挑誰都是下嫁。”
所以,皇帝也不必擔心她早早嫁人,心思偏向夫家。或者讓駙馬掌權,威脅皇權。
皇帝頹唐得揉了揉太陽穴,苦笑道:“既然你們姐弟都商議好了,那就這樣吧。”
景華從未見皇帝在他面前露出過這樣的疲態,心中也不是沒有感觸。他們父女今日都有些狼狽,一個徹夜未眠,子嗣相殘,心神震蕩,不能安眠假寐片刻。一個被追殺,性命危在旦夕,險象環生,好不容易死裏逃生,驚魂未定。
“父皇安心歇息吧,兒先告退了。”可再讓景華說一些違心的話,她已經不願意了。
“走吧,朕這個皇帝大約要在史書上留下罵名了。”
景華是了解皇帝的,他一生致力於青史留名,皇子叛亂於他而言是天大的汙點,對他的打擊極大。
“父皇勿憂,自古以來,皇室操戈屢見不鮮,我們不過其中之一罷了。沒有死人、沒有株連,朝堂安穩、不曾波及百姓,在史家眼裏不過是平平常常更替罷了。”
“你願意留老三一命?”
景華才知道皇帝在這兒等著呢,也不生氣,笑道:“小九和我說過,想留三哥一命。我想了又想,父皇定然不願見骨肉相殘,因此也同意了。”
“你還記著我這個父皇,可喜可賀。”皇帝的憤懣不能發洩,逮著景華諷刺。
“我又何必說假話呢?當初被刺殺,查清真相之後,最憤憤不平的是父皇息事寧人的態度。世上哪兒有不透風的墻,父皇以為能為他們擋風避雨多久?得封惠國公主和明王那天,女兒和小九在奉先殿跪了許久,不是酬謝祖宗,而是請母後聆聽我的悲哀。”
皇帝眼中也有淚水,“你讓朕如何?殺了老三給你賠禮嗎?”
“我知道,我都知道。反正我和小九沒有喪命不是嗎?四哥出來頂罪的時候,父皇很欣慰他們兄弟情深吧。道理我都知道,只是意難平啊。若是當年父皇查明真相,不需要把四哥發配皇陵做替罪羊,甚至不需要在朝堂上申斥三哥。就在殿內,關起門來,父皇令他給我和小九賠罪,罰他禁足幾年,再寬慰我和小九,一片慈父之心保全,我也心滿意足了。”
“是嗎?”皇帝不置可否,也許她說的是真的,可是當年皇帝怎麽敢賭他們兄弟姊妹能一笑泯恩仇。如今她是勝者,自然能高高在上原諒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光和勝利給了她寬容的權利。當時她會有這樣的心境嗎?
皇帝也乏了,不想談論這些狗屁倒竈的事情,在他生前,皇後和老三不死就行,死後的事情,聽天由命吧。
景華對皇帝還是有父女情分的,有算計,也有情分。看他頹唐,景華寬慰道:“父皇是明君,我們所有的爭鬥都在框架裏。再混賬,沒有人拿百姓做棋子;再憤怒,沒有人去勾結外族。朝臣們有隱晦的傾向,卻沒有人結黨。朝堂安穩,百姓和樂,這都是父皇的功勞。”
一切克制而謹慎,只因為上頭的人不可欺,他們便小心謹慎,心有底線。
“你在安慰朕?”皇帝好笑,貓哭耗子用在這裏是否貼切?
“是啊,女兒也曾濡慕父皇萬分。”景華沒克制住說了句更大的實話,“最令女兒寬慰的是,母後真的是病逝的。”
皇帝驚詫擡頭,難道這麽多年,她心裏一直以為有人殺了她的母親,一直懷揣著覆仇的想法嗎?若不是皇後那番話,他還洗不清殺妻的嫌疑了?
何其可悲,他以為景華再怎麽爭權奪利,總是信任他的,和她說過千萬遍的孝心一樣,沒想到啊……
皇帝真的不想再說什麽了,基本的信任都沒有,說再多都是枉然。
景華也楞住了,可能是寒梅幽香惑人,她怎麽把心底的大實話說出來了。片刻後,景華撿起樂師遺留的琵琶。
說來也奇怪,當初在海棠別宮的樹下,景華做了一支新曲,懷念母後,思念悵惘,被皇帝打斷,事後想續上卻怎麽也譜不出曲。
今日水到渠成,琵琶在手,那支曲子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琵琶音量高亢、聲如裂帛、引人追思、誘人歸家,懷遠追思之意盡在其中。
“這首曲子就叫《送別》吧。”
送別母後,您並未受害,請安息。送別過往算計爭鬥,我終於能做自己了。
……………………………………
二月初二龍擡頭是個好日子,一切混亂塵埃落定。陛下郊祭,立嫡子九皇子為太子,大赦天下,開恩科,為東宮選配屬官。
皇後廢為庶人,三皇子被廢為庶人。然後,太子登基,恩澤兄弟的時候,所有兄弟都升一級成了郡王,包括四皇子。
大家就看不明白了,這是個啥意思啊?
需要有人試探太子對三皇子一系的態度,惠國公主是繞不過去的。蕭家勇敢站出來,為同僚分憂。不站出來不行,曾經的嘉盛伯,嗯,皇帝想封他為嘉盛侯的旨意還沒來得及發出去,他的人頭還被掛在城墻上示眾。聽聞老國公夫人已經哭得暈過去幾次,至今下不來床,蕭老公爺也從邊關趕回來了。西寧公上本請求回京受審,只是陛下不許。
京畿重地,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總掛顆人頭在城墻上算怎麽回事兒?
所以,小朝會上,帝都府尹就堅強的問了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去看惠國公主。
陛下身體不好,坐在這裏也讓大太監高德輕緩揉著腦袋穴位,事情是坐在右側的太子處理,左側是惠國公主。以往陛下理政的時候,惠國公主旁邊伺候筆墨,也是有發言權的,如今只是更名正言順而已。
太子看向惠國公主,輕聲問道:“阿姐以為呢?”
“按律,示眾多久?”景華問道。
刑部侍郎拱手道:“三日到三十日不等。”
從元宵到如今,也小二十天了。景華頷首,“依律辦。嘉盛伯雖行差踏錯,卻也曾有功於國。賜他全屍下葬吧。嘉盛伯這一支流放西南,與西寧公無幹,還請父皇多加撫慰才是。”
後一句是對著閉目養神的皇帝說的。
“恩,太子看著辦吧。”皇帝毫不避諱表明自己身體不好,蕭家如今更期待的是新皇的示好吧!
“兒臣遵旨。”太子起身恭敬應下,越是勝券在握,太子就越是謹慎。
“偏將蕭誥上了守孝丁憂的折子,兒臣以為不妥,庶人蕭氏罪行,與蕭誥無關。”太子揚了揚蕭誥的折子,官員丁憂守孝的小事,何必送到他的案頭,都是投石問路。蕭誥乃是西寧公世子,是蕭家下一任掌權人,若是太子對蕭家心懷芥蒂,順勢批覆就是。
“你看著辦把。”皇帝還是這句話。
太子又看向姐姐,景華也讚同點頭:“大逆不道之人,怎配有人為他守孝。”
太子采納姐姐的建議,不許蕭誥守孝的折子,官員也只有父母去世才需要丁憂,其他人都是守孝而已。是否辭官、是否奪情,酌情處理。酌情二字,耐人詢問。蕭皇後被廢了皇位,貶為庶人,四皇子都不能為她守孝。皇家如此,怎麽臣民反而格外寬容呢?
官員們更懵了,要說高坐上首的太子和惠國公主對蕭家網開一面,那又是梟首示眾又是流放西南,若說不容情,對蕭家長房又如此厚恩。說看老國公的面子也不對,老國公垂垂老矣,陛下又龍體欠安,眼見太子潛龍飛天在即,這是唱哪一出?
官員們不明白不要緊,反正蕭家是青史留名了。
嘉盛伯追殺公主,是挺壞的,可史書上幹壞事兒的多了去了,廢立皇帝、殺王弒君的不勝枚舉,怎麽就輪到蕭家有姓名。大鄭朝從蕭家開了官府定十惡大罪之人,親人不許守孝的規定。後世頻頻有人提及,以此為先例。
私底下,景華是這樣對弟弟說的:“忠君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說天地君親師嗎?既然把親排在君之後,那就讓他們都記著忠君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景華了卻心願打馬先行,巡防營統領看向九皇子,請他拿個主意。九皇子思索片刻,沒有說話,默認了景華的處置。嘉盛伯的頭顱就這樣高懸在城墻外,一代軍侯,死了都不能保存顏面,何其可悲。轉念一想他的妄行,又覺罪有應得,只能嘆一句何必呢?
“阿姐,先去面見父皇吧。”九皇子追上景華,小聲建議道。此時景華滿身狼狽,身上有傷、鬢發散亂、衣服破損,父皇見了如何能不心疼。
“儀容不整不可面聖,我先回慶雲宮梳洗。”大局已定,我不想在裝模作樣博同情。
景華剛換了新衣出來,高德已在門外求見。
“聽聞昨夜不安穩,父皇還未歇息嗎?怎麽這麽早就來宣我。”景華客氣道。
“啟稟殿下,陛下徹夜未眠,聽聞公主平安喜不自勝,特召公主前去呢。”高德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這是他的生存法則,無論對不受寵的妃妾,還是高高在上的皇後,他代表的是皇帝,自然能不卑不亢。如今也一樣,高德自問對慶雲宮一向和氣,並不擔心秋後算賬,只是也忍不住更恭敬幾分。這已經是一代大太監的涵養,君不見宮中其他人諂媚成什麽模樣。
皇帝在宣正殿後殿見了景華,後殿院中有寒梅綻放,皇帝就坐在暖亭裏,有暗香幽幽縈繞鼻尖。
景華到的時候,一位宮廷樂師正在彈琵琶,曲調輕緩悠揚,若有似無,令人不自覺放松。
“來了,坐。”皇帝示意景華坐下,又揮手停了樂曲。他右手按著自己的太陽穴,一副疼痛的樣子。
“父皇可是又頭疼了,女兒為您按一按可好?”
“父子相殘、兄弟反目,怎能不疼?”皇帝冷嘲。
景華還未接腔,周圍伺候的人已經跪了一地,聽這等言語,這是要他們的命啊。
皇帝不耐煩這些宮人,揮手斥退。高德領著人退下,宮人們個個恨不得長出飛毛腿,樂師連琵琶都忘了拿。
景華不接這茬,轉了話題道:“父皇息怒,幸而小九在國事上很有天賦,請父皇多教教他。小九繼承父祖之志,必定使我大鄭海晏河清、百姓和樂。”
“主少國疑,他坐得穩皇位嗎?”
“自然能。”
“若是他不能呢?”
“還有兒臣。兒臣若在,江山安穩。”
皇帝長舒一口氣,“這是你說的。”
“我說的。父皇放心,兒臣會輔佐小九的。”
到了這個地步,皇帝還能說什麽呢?若他是個昏君,隨便在幸存的皇子裏挑一個繼承皇位,或者扶持一個皇子和九皇子打擂臺都可以。可是他舍不得,舍不得拿江山社稷賭氣。一個精心培養十多年的皇子尚且擔心他承擔不起江山重任,倉促挑選出的皇子,更是拿祖宗家業開玩笑。
“你的婚事……”
“父皇放心,小九親政之前,我不會成親。”景華對這個很看得開,沒有一般少女的恨嫁,她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以兒臣的身份,挑誰都是下嫁。”
所以,皇帝也不必擔心她早早嫁人,心思偏向夫家。或者讓駙馬掌權,威脅皇權。
皇帝頹唐得揉了揉太陽穴,苦笑道:“既然你們姐弟都商議好了,那就這樣吧。”
景華從未見皇帝在他面前露出過這樣的疲態,心中也不是沒有感觸。他們父女今日都有些狼狽,一個徹夜未眠,子嗣相殘,心神震蕩,不能安眠假寐片刻。一個被追殺,性命危在旦夕,險象環生,好不容易死裏逃生,驚魂未定。
“父皇安心歇息吧,兒先告退了。”可再讓景華說一些違心的話,她已經不願意了。
“走吧,朕這個皇帝大約要在史書上留下罵名了。”
景華是了解皇帝的,他一生致力於青史留名,皇子叛亂於他而言是天大的汙點,對他的打擊極大。
“父皇勿憂,自古以來,皇室操戈屢見不鮮,我們不過其中之一罷了。沒有死人、沒有株連,朝堂安穩、不曾波及百姓,在史家眼裏不過是平平常常更替罷了。”
“你願意留老三一命?”
景華才知道皇帝在這兒等著呢,也不生氣,笑道:“小九和我說過,想留三哥一命。我想了又想,父皇定然不願見骨肉相殘,因此也同意了。”
“你還記著我這個父皇,可喜可賀。”皇帝的憤懣不能發洩,逮著景華諷刺。
“我又何必說假話呢?當初被刺殺,查清真相之後,最憤憤不平的是父皇息事寧人的態度。世上哪兒有不透風的墻,父皇以為能為他們擋風避雨多久?得封惠國公主和明王那天,女兒和小九在奉先殿跪了許久,不是酬謝祖宗,而是請母後聆聽我的悲哀。”
皇帝眼中也有淚水,“你讓朕如何?殺了老三給你賠禮嗎?”
“我知道,我都知道。反正我和小九沒有喪命不是嗎?四哥出來頂罪的時候,父皇很欣慰他們兄弟情深吧。道理我都知道,只是意難平啊。若是當年父皇查明真相,不需要把四哥發配皇陵做替罪羊,甚至不需要在朝堂上申斥三哥。就在殿內,關起門來,父皇令他給我和小九賠罪,罰他禁足幾年,再寬慰我和小九,一片慈父之心保全,我也心滿意足了。”
“是嗎?”皇帝不置可否,也許她說的是真的,可是當年皇帝怎麽敢賭他們兄弟姊妹能一笑泯恩仇。如今她是勝者,自然能高高在上原諒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光和勝利給了她寬容的權利。當時她會有這樣的心境嗎?
皇帝也乏了,不想談論這些狗屁倒竈的事情,在他生前,皇後和老三不死就行,死後的事情,聽天由命吧。
景華對皇帝還是有父女情分的,有算計,也有情分。看他頹唐,景華寬慰道:“父皇是明君,我們所有的爭鬥都在框架裏。再混賬,沒有人拿百姓做棋子;再憤怒,沒有人去勾結外族。朝臣們有隱晦的傾向,卻沒有人結黨。朝堂安穩,百姓和樂,這都是父皇的功勞。”
一切克制而謹慎,只因為上頭的人不可欺,他們便小心謹慎,心有底線。
“你在安慰朕?”皇帝好笑,貓哭耗子用在這裏是否貼切?
“是啊,女兒也曾濡慕父皇萬分。”景華沒克制住說了句更大的實話,“最令女兒寬慰的是,母後真的是病逝的。”
皇帝驚詫擡頭,難道這麽多年,她心裏一直以為有人殺了她的母親,一直懷揣著覆仇的想法嗎?若不是皇後那番話,他還洗不清殺妻的嫌疑了?
何其可悲,他以為景華再怎麽爭權奪利,總是信任他的,和她說過千萬遍的孝心一樣,沒想到啊……
皇帝真的不想再說什麽了,基本的信任都沒有,說再多都是枉然。
景華也楞住了,可能是寒梅幽香惑人,她怎麽把心底的大實話說出來了。片刻後,景華撿起樂師遺留的琵琶。
說來也奇怪,當初在海棠別宮的樹下,景華做了一支新曲,懷念母後,思念悵惘,被皇帝打斷,事後想續上卻怎麽也譜不出曲。
今日水到渠成,琵琶在手,那支曲子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琵琶音量高亢、聲如裂帛、引人追思、誘人歸家,懷遠追思之意盡在其中。
“這首曲子就叫《送別》吧。”
送別母後,您並未受害,請安息。送別過往算計爭鬥,我終於能做自己了。
……………………………………
二月初二龍擡頭是個好日子,一切混亂塵埃落定。陛下郊祭,立嫡子九皇子為太子,大赦天下,開恩科,為東宮選配屬官。
皇後廢為庶人,三皇子被廢為庶人。然後,太子登基,恩澤兄弟的時候,所有兄弟都升一級成了郡王,包括四皇子。
大家就看不明白了,這是個啥意思啊?
需要有人試探太子對三皇子一系的態度,惠國公主是繞不過去的。蕭家勇敢站出來,為同僚分憂。不站出來不行,曾經的嘉盛伯,嗯,皇帝想封他為嘉盛侯的旨意還沒來得及發出去,他的人頭還被掛在城墻上示眾。聽聞老國公夫人已經哭得暈過去幾次,至今下不來床,蕭老公爺也從邊關趕回來了。西寧公上本請求回京受審,只是陛下不許。
京畿重地,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總掛顆人頭在城墻上算怎麽回事兒?
所以,小朝會上,帝都府尹就堅強的問了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去看惠國公主。
陛下身體不好,坐在這裏也讓大太監高德輕緩揉著腦袋穴位,事情是坐在右側的太子處理,左側是惠國公主。以往陛下理政的時候,惠國公主旁邊伺候筆墨,也是有發言權的,如今只是更名正言順而已。
太子看向惠國公主,輕聲問道:“阿姐以為呢?”
“按律,示眾多久?”景華問道。
刑部侍郎拱手道:“三日到三十日不等。”
從元宵到如今,也小二十天了。景華頷首,“依律辦。嘉盛伯雖行差踏錯,卻也曾有功於國。賜他全屍下葬吧。嘉盛伯這一支流放西南,與西寧公無幹,還請父皇多加撫慰才是。”
後一句是對著閉目養神的皇帝說的。
“恩,太子看著辦吧。”皇帝毫不避諱表明自己身體不好,蕭家如今更期待的是新皇的示好吧!
“兒臣遵旨。”太子起身恭敬應下,越是勝券在握,太子就越是謹慎。
“偏將蕭誥上了守孝丁憂的折子,兒臣以為不妥,庶人蕭氏罪行,與蕭誥無關。”太子揚了揚蕭誥的折子,官員丁憂守孝的小事,何必送到他的案頭,都是投石問路。蕭誥乃是西寧公世子,是蕭家下一任掌權人,若是太子對蕭家心懷芥蒂,順勢批覆就是。
“你看著辦把。”皇帝還是這句話。
太子又看向姐姐,景華也讚同點頭:“大逆不道之人,怎配有人為他守孝。”
太子采納姐姐的建議,不許蕭誥守孝的折子,官員也只有父母去世才需要丁憂,其他人都是守孝而已。是否辭官、是否奪情,酌情處理。酌情二字,耐人詢問。蕭皇後被廢了皇位,貶為庶人,四皇子都不能為她守孝。皇家如此,怎麽臣民反而格外寬容呢?
官員們更懵了,要說高坐上首的太子和惠國公主對蕭家網開一面,那又是梟首示眾又是流放西南,若說不容情,對蕭家長房又如此厚恩。說看老國公的面子也不對,老國公垂垂老矣,陛下又龍體欠安,眼見太子潛龍飛天在即,這是唱哪一出?
官員們不明白不要緊,反正蕭家是青史留名了。
嘉盛伯追殺公主,是挺壞的,可史書上幹壞事兒的多了去了,廢立皇帝、殺王弒君的不勝枚舉,怎麽就輪到蕭家有姓名。大鄭朝從蕭家開了官府定十惡大罪之人,親人不許守孝的規定。後世頻頻有人提及,以此為先例。
私底下,景華是這樣對弟弟說的:“忠君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說天地君親師嗎?既然把親排在君之後,那就讓他們都記著忠君吧。”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