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母後早逝嫡公主46
關燈
小
中
大
第46章 母後早逝嫡公主46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突然溫文爾雅起來,不論前朝後宮。一夕之間,大朝會不像菜市場一樣吵鬧了,有矛盾的朝臣突然懂得了克制二字真意,後宮妃嬪謙虛和睦比親姐妹還要好,連下頭宮女內侍都比平常和氣些,見人三分笑。
突然之間,人人都成了聖賢一般。
沒有人懷疑陛下是想吊著他們,因為從宣正殿傳出消息,陛下起居內殿的紫檀木桌上有一塊桌屏,上面記著好些朝臣的名字。陛下如今已經開始在那些名字上畫圈,朝堂上也伴隨著一些人事變動,年輕精幹又能為的臣子升了品級,一看就是為儲君做輔臣。禮部收到命令,起草了封太子儀典的條陳供陛下參考,已經改過兩稿,還要進一步審閱。
這些如同一盤好菜出鍋前飄出的香味,聞著味兒的人都安安靜靜等待著。
雖然公認最有可能的儲君人選在三皇子與九皇子之間,可身為皇子,誰每個念想呢?普通人還想想著走到路上撿二兩銀子呢,皇子盼著皇位無可厚非。大皇子身為長子,又誕育長孫,一個長字,占了不少先機。五皇子、六皇子母妃都是貴妃,身份尊貴,母家勢大,自認也有一爭之力。七皇子八皇子等年幼的皇子一看九皇子都有機會,他們的母妃正值聖寵,所謂幼子得寵,他們難道不能爭嗎?
還有這些皇子身後的外家、朝臣,人人一顆熱炭般的心,摩拳擦掌,只等著大展拳腳。
沒想到事情不是從朝中開始的,而是從邊關開始的。
安穩度過了炎熱的夏季,就在陛下聖壽將至的時候,北境傳來急報,蠻人南下叩邊。不是例行劫掠,而是三十萬大軍齊齊出動,大戰一觸即發。
宣正殿,皇帝支起指節,節奏緩慢得敲著龍案,問道:“你們怎麽看?”
殿內,左邊列著六部尚書、三法司高官和可堪出戰的諸位勳貴爵爺,右邊是皇子們站成一排,唯一的一個女眷是站在皇帝身邊,為皇帝磨墨的惠國公主。
皇帝沒點明問誰,一時之間大殿內只聽得墨錠和硯臺摩擦的細碎聲音。
景華放下墨錠,打破沈默,笑道:“父皇的考題這樣大,諸位兄弟、朝臣都不知道怎麽答了,不如先議定是戰是和?”
朝臣們早就聽說過惠國公主受寵,軍國大事,一個公主能旁聽已經足夠證明。可皇帝同意惠國公主的建議,讓人先議戰和,還是讓人吃驚。眾人紛紛在心裏把惠國公主的重要性又往上提了提。
戶部尚書出列報了一遍今年的稅收和支出,算了一筆賬。若是此時出兵,大約需要多少銀子。對比今年盈餘,不讚成出兵的意思昭然若揭。
吏部尚書唐駙馬卻有不同意見,這位老狐貍也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和戶部尚書一樣,列舉了這些年培養的年輕官員和將才,這些年輕的臣子已經在小規模的戰爭和地方民政上做出了成績,若是派到邊關,能最大限度保證勝利。
是戰是和都有人表態了,剩下眾人就放心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總結起來大約是武將願意戰,文臣願意和。派系不同的官員在主戰主和的大框架下還有許多不同,也許他們沒有主觀為自己謀好處的意思,可屁股決定腦袋,立場從來是不可回避的。願意戰的不一定是保家衛國之心炙熱,也有建立功勳張揚武功的野望。情願和的人也不一定是貪生怕死沒有骨氣,算算戰和之間付出的差距,為國政者,不常要背鍋挨罵嗎?
景華站在禦階上,看著朝臣們威嚴的面容,或慷慨陳詞、或老成持重,心中莫名有種當裁判的錯覺。
朝臣們大概都發表了一遍看法,在軍中聲望最高的西寧公府蕭老國公卻沒有開口。老國公年高德劭,被賜坐論政,他卻微瞇著眼睛,好似被殿中暖氣熏得睡著了一般。
皇帝如同沒看到老國公的失禮,轉頭問兒子們。
這時候是按照長幼來發言的,第一個是大皇子。大皇子已經蓄須,唇上有兩片小胡子,看著沈穩可靠許多。入朝觀政多年,他經手的都是無趕緊要的小事,左也行右也行,無傷大雅。如今驟然壓力加身,還沒有兄弟們的發言做鋪墊,實在有些就緊張。
大皇子不自覺咽了咽口水,恭敬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我大鄭天朝上國,禮法正統,居中央而撫四夷,實該立下德威,令四方臣服,方顯大國氣象。”
“你的意思是打?”皇帝問道。
大皇子看了看皇帝的臉色,看不出什麽來,又去看景華的臉色,他以為二妹妹一個小姑娘總要露出點什麽。沒想到景華只是微笑站在皇帝身邊,連眼睛都沒有多眨動。
大皇子補充道:“立德威雖然重要,但事情不可一概而論,凡事當以事論事,區別對待。若是關邊戰備不足以應對此次戰役,先議和為大軍爭取時間才是上上之選。”
“那時就和?”
“以事論事、見機行事,靈活變通……”
皇帝不置可否懶得聽了,“老三呢?”
被皇帝打斷,還有許多話想說的大皇子無奈退回殿內,腦海中不停後悔,該少鋪墊幾句的,自己還有好幾句精妙的見解沒說,若是再給他一些時間,一定能讓父皇刮目相看。
“如今立國雖已五十載,可南方魚米之鄉收歸國境才不到二十年,人心不穩。若是此時開戰,糧草從何而來?去年兩湖夏季旱災、冬季冰災,糧食減產五成,父皇連連下旨減免稅賦,若是大戰必要增加稅賦,百姓何辜?大戰還要抽丁,比加稅賦更讓百姓懼怕。即便不抽丁,也要征發徭役運送軍糧物資。若走陸路人吃馬嚼,十石到北境只餘三石;若走水路,運河不通,工部只疏浚了京城周邊行省,正是產糧地的蜀中和閩南尚未疏通,海運只存於前朝史書中,風險太大。如此算來,運糧都成困難。還有,如今已是秋季,北境的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南方士兵多不抗寒,若要戰只能抽調北方士兵,保暖是一個大問題,只士卒衣物幹柴又是一大筆開銷。如此種種,朝廷負擔太重。反之,若是以逸待勞,據城以守,等到冬日冰雪封城,蠻人也難以攻下城池。蠻人也是人,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仙,凍狠了自然也就退兵了。大哥說得對,若是到不得已時,還能以議和作為幌子拖延時間。不是兒臣們不行君子之道,而是與蠻人沒什麽道義可講。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此事。”
“兒臣還有一點私心,父皇聖壽將至,不值得為跳梁小醜影響大好局面。兒臣一片孝心,望父皇明鑒。”
三皇子想來是做了一番功課的,說得很全面,很能支撐他主和的觀點。
爾後幾位皇子的發言大同小異,他們事先都沒接到消息,即興作答太考驗捷才。有個現成的模板在,幾位弟弟在三哥的觀點上增減,不功不過。
最後,到了九皇子。
皇帝聽兒子們說車軲轆話已經聽煩了,以手支額,撐著腦袋歪在龍椅上,漫不經心道:“最後了,小九~”
九皇子之後再無皇子列席,不是皇帝沒有其他皇子了,而是其他皇子都沒到。十皇子八歲夭折,十一皇子年歲更小,最小的十五皇子還在繈褓。
小時候,景華看著兄弟姐妹的排行,總懷疑母後受到針對,不然怎麽就二皇兄夭折了。後來才知道,皇家夭折的孩子是不序齒的,二皇子因為是嫡子而破例。皇子們七歲的時候為其打造身份玉牒,七歲已經是養住的年歲了,十皇子是意外中的大不幸。這倆是皇帝名下唯二夭折而序齒的皇子。
剩下的皇子年紀太小,不夠資格論政。或者說,不夠資格爭奪太子之位。正是皇帝考察儲君人選的時候,每一個問題都不是尋常對答,是對儲君的考驗。
“兒臣主戰,一切困難都能克服。”九皇子的話擲地有聲,把微瞇著眼睛假寐的朝臣都吵醒了。皇子們再有見解也不過孩子,在朝臣老狐貍看來有許多不成熟之處,可在陛下考校兒子的場合,他們只有假裝每個皇子龍孫都是金口玉言。
九皇子是第一個把戰、和挑明的人,他的觀點和他一樣年輕銳利,鋒芒畢露。
“論戰力,西北有大姐夫,東北有西寧公,此二者皆國朝良將,屢立戰功,深受將士愛戴,對蠻人作戰方式、北境地形都十分熟悉,麾下也俱是百戰之師,若是開戰,不弱於人。”
“論糧草,北境也有軍屯,若是開戰,需要朝廷從其他地方補足的糧草並不多。只要把戰事控制在第二年開春之前,不會影響當地春耕。補足的糧草也不需要從蜀中、閩南這樣遠的行省調用,從京畿周邊行省調用,所用軍糧與明年賦稅抵扣。其他行省按比例增加,以補足明年總體賦稅即可。明年沒有大戰威脅,施行起來更從容。”
“論人心。我朝初立,若是容忍蠻人一次次劫掠百姓,恐人心盡失。我朝既為教化禮儀之邦、威加四海,德傳萬邦。自己底子不夠硬,憑什麽立中原待四方來朝。”
“兒臣想用這一場大勝,做父皇聖壽最好的賀禮。”
完美,和三皇子的觀點完全爭鋒相對。
拋開那些和稀泥的、耍太極的墻頭草,和立儲一樣是戰是和,結論也將從他們中間產生。
朝臣們看出了皇帝考校皇子的深意,一個個修了閉口禪,只當自己是啞巴。
皇帝沒好氣看了一眼這些老狐貍,令眾人退下。
殿中只剩景華,回宮之後,她每日在宣正殿盡孝,如今許多皇帝的命令都通過她傳達各級,所以,此次議事,她才能如此巧合的出現在這裏。
用膳過後,皇帝進了補藥休息,景華還是沒有對大戰發表任何看法。皇帝笑問:“你倒是不著急?”
“女兒當然不急,總有人會出來陳述厲害,有人出謀劃策,最後不過是一人決斷而已。”
皇帝一怔,繼而大喜,哈哈大笑道:“好見解,好心性,若為皇子,可做儲君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突然溫文爾雅起來,不論前朝後宮。一夕之間,大朝會不像菜市場一樣吵鬧了,有矛盾的朝臣突然懂得了克制二字真意,後宮妃嬪謙虛和睦比親姐妹還要好,連下頭宮女內侍都比平常和氣些,見人三分笑。
突然之間,人人都成了聖賢一般。
沒有人懷疑陛下是想吊著他們,因為從宣正殿傳出消息,陛下起居內殿的紫檀木桌上有一塊桌屏,上面記著好些朝臣的名字。陛下如今已經開始在那些名字上畫圈,朝堂上也伴隨著一些人事變動,年輕精幹又能為的臣子升了品級,一看就是為儲君做輔臣。禮部收到命令,起草了封太子儀典的條陳供陛下參考,已經改過兩稿,還要進一步審閱。
這些如同一盤好菜出鍋前飄出的香味,聞著味兒的人都安安靜靜等待著。
雖然公認最有可能的儲君人選在三皇子與九皇子之間,可身為皇子,誰每個念想呢?普通人還想想著走到路上撿二兩銀子呢,皇子盼著皇位無可厚非。大皇子身為長子,又誕育長孫,一個長字,占了不少先機。五皇子、六皇子母妃都是貴妃,身份尊貴,母家勢大,自認也有一爭之力。七皇子八皇子等年幼的皇子一看九皇子都有機會,他們的母妃正值聖寵,所謂幼子得寵,他們難道不能爭嗎?
還有這些皇子身後的外家、朝臣,人人一顆熱炭般的心,摩拳擦掌,只等著大展拳腳。
沒想到事情不是從朝中開始的,而是從邊關開始的。
安穩度過了炎熱的夏季,就在陛下聖壽將至的時候,北境傳來急報,蠻人南下叩邊。不是例行劫掠,而是三十萬大軍齊齊出動,大戰一觸即發。
宣正殿,皇帝支起指節,節奏緩慢得敲著龍案,問道:“你們怎麽看?”
殿內,左邊列著六部尚書、三法司高官和可堪出戰的諸位勳貴爵爺,右邊是皇子們站成一排,唯一的一個女眷是站在皇帝身邊,為皇帝磨墨的惠國公主。
皇帝沒點明問誰,一時之間大殿內只聽得墨錠和硯臺摩擦的細碎聲音。
景華放下墨錠,打破沈默,笑道:“父皇的考題這樣大,諸位兄弟、朝臣都不知道怎麽答了,不如先議定是戰是和?”
朝臣們早就聽說過惠國公主受寵,軍國大事,一個公主能旁聽已經足夠證明。可皇帝同意惠國公主的建議,讓人先議戰和,還是讓人吃驚。眾人紛紛在心裏把惠國公主的重要性又往上提了提。
戶部尚書出列報了一遍今年的稅收和支出,算了一筆賬。若是此時出兵,大約需要多少銀子。對比今年盈餘,不讚成出兵的意思昭然若揭。
吏部尚書唐駙馬卻有不同意見,這位老狐貍也沒有直接反對,只是和戶部尚書一樣,列舉了這些年培養的年輕官員和將才,這些年輕的臣子已經在小規模的戰爭和地方民政上做出了成績,若是派到邊關,能最大限度保證勝利。
是戰是和都有人表態了,剩下眾人就放心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總結起來大約是武將願意戰,文臣願意和。派系不同的官員在主戰主和的大框架下還有許多不同,也許他們沒有主觀為自己謀好處的意思,可屁股決定腦袋,立場從來是不可回避的。願意戰的不一定是保家衛國之心炙熱,也有建立功勳張揚武功的野望。情願和的人也不一定是貪生怕死沒有骨氣,算算戰和之間付出的差距,為國政者,不常要背鍋挨罵嗎?
景華站在禦階上,看著朝臣們威嚴的面容,或慷慨陳詞、或老成持重,心中莫名有種當裁判的錯覺。
朝臣們大概都發表了一遍看法,在軍中聲望最高的西寧公府蕭老國公卻沒有開口。老國公年高德劭,被賜坐論政,他卻微瞇著眼睛,好似被殿中暖氣熏得睡著了一般。
皇帝如同沒看到老國公的失禮,轉頭問兒子們。
這時候是按照長幼來發言的,第一個是大皇子。大皇子已經蓄須,唇上有兩片小胡子,看著沈穩可靠許多。入朝觀政多年,他經手的都是無趕緊要的小事,左也行右也行,無傷大雅。如今驟然壓力加身,還沒有兄弟們的發言做鋪墊,實在有些就緊張。
大皇子不自覺咽了咽口水,恭敬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我大鄭天朝上國,禮法正統,居中央而撫四夷,實該立下德威,令四方臣服,方顯大國氣象。”
“你的意思是打?”皇帝問道。
大皇子看了看皇帝的臉色,看不出什麽來,又去看景華的臉色,他以為二妹妹一個小姑娘總要露出點什麽。沒想到景華只是微笑站在皇帝身邊,連眼睛都沒有多眨動。
大皇子補充道:“立德威雖然重要,但事情不可一概而論,凡事當以事論事,區別對待。若是關邊戰備不足以應對此次戰役,先議和為大軍爭取時間才是上上之選。”
“那時就和?”
“以事論事、見機行事,靈活變通……”
皇帝不置可否懶得聽了,“老三呢?”
被皇帝打斷,還有許多話想說的大皇子無奈退回殿內,腦海中不停後悔,該少鋪墊幾句的,自己還有好幾句精妙的見解沒說,若是再給他一些時間,一定能讓父皇刮目相看。
“如今立國雖已五十載,可南方魚米之鄉收歸國境才不到二十年,人心不穩。若是此時開戰,糧草從何而來?去年兩湖夏季旱災、冬季冰災,糧食減產五成,父皇連連下旨減免稅賦,若是大戰必要增加稅賦,百姓何辜?大戰還要抽丁,比加稅賦更讓百姓懼怕。即便不抽丁,也要征發徭役運送軍糧物資。若走陸路人吃馬嚼,十石到北境只餘三石;若走水路,運河不通,工部只疏浚了京城周邊行省,正是產糧地的蜀中和閩南尚未疏通,海運只存於前朝史書中,風險太大。如此算來,運糧都成困難。還有,如今已是秋季,北境的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南方士兵多不抗寒,若要戰只能抽調北方士兵,保暖是一個大問題,只士卒衣物幹柴又是一大筆開銷。如此種種,朝廷負擔太重。反之,若是以逸待勞,據城以守,等到冬日冰雪封城,蠻人也難以攻下城池。蠻人也是人,不是刀槍不入的神仙,凍狠了自然也就退兵了。大哥說得對,若是到不得已時,還能以議和作為幌子拖延時間。不是兒臣們不行君子之道,而是與蠻人沒什麽道義可講。如此,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解決此事。”
“兒臣還有一點私心,父皇聖壽將至,不值得為跳梁小醜影響大好局面。兒臣一片孝心,望父皇明鑒。”
三皇子想來是做了一番功課的,說得很全面,很能支撐他主和的觀點。
爾後幾位皇子的發言大同小異,他們事先都沒接到消息,即興作答太考驗捷才。有個現成的模板在,幾位弟弟在三哥的觀點上增減,不功不過。
最後,到了九皇子。
皇帝聽兒子們說車軲轆話已經聽煩了,以手支額,撐著腦袋歪在龍椅上,漫不經心道:“最後了,小九~”
九皇子之後再無皇子列席,不是皇帝沒有其他皇子了,而是其他皇子都沒到。十皇子八歲夭折,十一皇子年歲更小,最小的十五皇子還在繈褓。
小時候,景華看著兄弟姐妹的排行,總懷疑母後受到針對,不然怎麽就二皇兄夭折了。後來才知道,皇家夭折的孩子是不序齒的,二皇子因為是嫡子而破例。皇子們七歲的時候為其打造身份玉牒,七歲已經是養住的年歲了,十皇子是意外中的大不幸。這倆是皇帝名下唯二夭折而序齒的皇子。
剩下的皇子年紀太小,不夠資格論政。或者說,不夠資格爭奪太子之位。正是皇帝考察儲君人選的時候,每一個問題都不是尋常對答,是對儲君的考驗。
“兒臣主戰,一切困難都能克服。”九皇子的話擲地有聲,把微瞇著眼睛假寐的朝臣都吵醒了。皇子們再有見解也不過孩子,在朝臣老狐貍看來有許多不成熟之處,可在陛下考校兒子的場合,他們只有假裝每個皇子龍孫都是金口玉言。
九皇子是第一個把戰、和挑明的人,他的觀點和他一樣年輕銳利,鋒芒畢露。
“論戰力,西北有大姐夫,東北有西寧公,此二者皆國朝良將,屢立戰功,深受將士愛戴,對蠻人作戰方式、北境地形都十分熟悉,麾下也俱是百戰之師,若是開戰,不弱於人。”
“論糧草,北境也有軍屯,若是開戰,需要朝廷從其他地方補足的糧草並不多。只要把戰事控制在第二年開春之前,不會影響當地春耕。補足的糧草也不需要從蜀中、閩南這樣遠的行省調用,從京畿周邊行省調用,所用軍糧與明年賦稅抵扣。其他行省按比例增加,以補足明年總體賦稅即可。明年沒有大戰威脅,施行起來更從容。”
“論人心。我朝初立,若是容忍蠻人一次次劫掠百姓,恐人心盡失。我朝既為教化禮儀之邦、威加四海,德傳萬邦。自己底子不夠硬,憑什麽立中原待四方來朝。”
“兒臣想用這一場大勝,做父皇聖壽最好的賀禮。”
完美,和三皇子的觀點完全爭鋒相對。
拋開那些和稀泥的、耍太極的墻頭草,和立儲一樣是戰是和,結論也將從他們中間產生。
朝臣們看出了皇帝考校皇子的深意,一個個修了閉口禪,只當自己是啞巴。
皇帝沒好氣看了一眼這些老狐貍,令眾人退下。
殿中只剩景華,回宮之後,她每日在宣正殿盡孝,如今許多皇帝的命令都通過她傳達各級,所以,此次議事,她才能如此巧合的出現在這裏。
用膳過後,皇帝進了補藥休息,景華還是沒有對大戰發表任何看法。皇帝笑問:“你倒是不著急?”
“女兒當然不急,總有人會出來陳述厲害,有人出謀劃策,最後不過是一人決斷而已。”
皇帝一怔,繼而大喜,哈哈大笑道:“好見解,好心性,若為皇子,可做儲君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