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白養一個好大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七章 白養一個好大兒
中秋節到了,夏予竹拎著大包小包去舅舅家做客。六十多歲的舅舅,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兒子們繼承了老人家耿直善良的品行,踏踏實實的工作,本本分分地做人。大兒子劉大林是村裏的會計,同時也是一名貨運司機,多年來他經常外出跑長途,主要是給鳳城市發電廠拉煤。劉大林在鳳城有一套商品樓,但是平時他都住在村子裏,和父親是前後院。
小兒子劉小林在北京上的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國企上班,當了一名京漂。後來劉小林找了北京的獨生女做女朋友,成為了北京的女婿。劉小林的岳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裏有房有車,結婚的時候女方家沒有提任何的條件,什麽彩禮呀、房子呀、車子呀只字不提。對此,舅舅老兩口心裏惴惴不安,總感覺小兒子像占了兒媳家便宜似的,古往今來,誰家娶媳婦不花錢呀!所以在他們結婚的時候,舅舅堅持給了兒媳婦十五萬塊錢,讓他們在北京辦婚宴。
劉小林結婚後小兩口很少回老家,即使回來小兒媳婦也不在家裏住,而是住在鳳城溫泉大酒店。搞得舅舅舅媽心裏很不舒服,但是又不好說什麽。小兒媳不愛說話,性格溫溫柔柔的,她和舅舅舅媽客客氣氣,看起來不像一家人。
前些天,夏予竹聽媽媽說劉小林懷孕了,舅舅舅媽聞之欣喜若狂,摩拳擦掌準備去北京給兒媳婦伺候月子,看小孫子,可是據說小兒媳不同意讓這兩位老人幫他們看孩子,她想請保姆,說保姆伺候月子照顧孩子更加專業。她說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舅媽的熱臉貼了一個冷屁股,心裏很不舒服,天天怏怏不樂的。最近夏予竹又聽說,似乎小兒媳一家想讓孩子出生後隨母姓,據說劉小林好像並不反對,他振振有詞地說,姓名只是一個人的符號,姓什麽無所謂。
舅舅聽說未來的小孫子不能姓劉後,勃然大怒,把小兒子臭罵一頓,劈頭蓋臉一頓狂風暴雨,搞得小兒子幾個月來對老兩口躲躲閃閃,不敢接他們的電話。
兩位老人家就不明白了,他們在村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平時腰板兒挺得筆直,說話落到地上也會砸一個坑,怎麽自家的子孫後人就不能姓劉了吶?只要想起這事,老人家就如鯁在喉,天天心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家的鍋底t都有灰。
舅媽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夏予竹小的時候喜歡住在舅舅家,舅媽很疼愛這個乖巧的外甥女,把她當自家閨女一樣對待。逢年過節,舅舅家是夏予竹肯定會親自去拜訪的,正所謂你疼我小,我疼你老。
舅舅舅媽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兩人常年在地裏勞作,他們的臉上手上充滿陽光的味道。他們見到夏予竹很高興,親熱地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舅媽慈愛地看著夏予竹說:“小竹子咋瘦啦?多吃點兒飯哈,咱不減肥!”
“好的,舅媽,聽你的,我不減肥哦!中秋節了,過來看望您老人家。”
“真是好孩子喲!舅媽沒白疼你!”
“前些天,聽你大林哥說你家要拆遷的事情,打算啥時候搬家呀?”舅舅問道。
“應該很快吧,我們的街坊鄰居差不多都搬走了。”
“大林說你家還有一個空院子,多大面積?為什麽不建成房子呀?只有房子最後才能給拆遷款嘛。”舅舅不放心地說。
夏予竹笑了:“小翊不同意再蓋房子了,他說那叫違建。他們單位經常去拆違建,身為公職人員,總不能知法犯法吧。”
“真是個傻孩子!我們村也要拆遷了,你瞧現在這個村子,很多人家都偷摸地忙著蓋房,有的人把自家院子全部都建成了房子,一進門黑咕隆咚的像鬼屋!”舅媽在一邊絮絮叨叨。
夏予竹接過來舅舅遞給她的一盒牛奶,像小時候一樣,偎在舅舅身邊喝牛奶:“舅舅,古城改造和你們這裏不太一樣的,我們城裏的房子都有土地證和房產證,雙證齊全噢。”
舅舅舅媽圍在夏予竹的旁邊,三個人聊的熱火朝天。二老對她家拆遷獻計獻策,夏予竹認真聽講,雖然他們的建議事實上於事無補,沒多少用處,但是這種普通、平凡、瑣碎的情感,讓人感到親切踏實。
夏予竹從舅舅家回來,在姚家大門口,看到三叔三嬸兒和鄰居郭吉騰在聊天。郭吉騰家住在姚家老宅子的東邊,他家也是一座二層小樓,他們一家三口和八十多歲的老娘住在一起。他家也在拆遷範圍之內,和六子一樣,他是第一批在拆遷協議書上簽字的居民,也領到了政府的獎勵金。但是因為他家所處的位置被規劃為廣場,他早一天晚一天搬家,並不會影響到古城改造的施工進程。
他的老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癥,會不定時的犯迷糊。老人清醒的時候就嚷嚷不搬家,哭天扯地,賭咒發誓地說死也要死在這裏;犯病的時候又會誰都不認識,找不到回家的路。郭吉騰心疼母親,知道她故土難舍,所以他向拆遷辦申請了暫住,雙方協商好了,
只要政府需要,他家隨時搬離,現在他們只是住在鳳凰閣西大街,方便照顧老母親而已。
凡事有幸運兒,也有倒黴蛋兒,一切皆有定數。
郭吉騰就是拆遷居民之中的幸運兒,他家的兩層小樓,按規定政府補償給他家了兩套八十平的安置房。這兩套房子,他準備一套給兒子做婚房,一套自己和老母親住。
此刻,他們幾位站在街上聊性正濃。
“左右鄰居們都搬走了,我得把我家四周的清理一下子。”郭吉騰生就一副公鴨嗓,他一開口,仿佛自帶混響效果。
三叔的傷還沒有完全好利索,他用一條白繃帶吊著一只胳膊到處逛蕩,他現在的樣子,讓人想起抗戰片裏在戰場負傷的老戰士。
“周圍就剩下你一家人了,都是你的地盤兒,你想咋整就咋整!”
“小翊一家如果再搬走的話,就只有我們兩家老鄰居做伴兒嘍!唉!大家各奔東西了!”三嬸兒有一些傷感。
“對,就剩我們老哥倆兒嘍!”郭吉騰說。
不久,郭吉騰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他家周圍的磚頭瓦礫清理成一堆,看起來整潔幹凈多了,現在整條胡同就是他家的了。那些曾經光鮮亮麗的店面和漂亮的房子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廢墟中,破碎的玻璃,散落的書籍和被風化的大理石桌面,見證了這裏的興衰。
他在胡同口按了一個鐵柵欄,把它當成了他家的第一道門。他家東邊兒原來也是一條胡同,胡同的南墻是糧局,隨著老居民的搬遷,那條胡同就廢棄了,成為了一條死胡同。幾年後,郭吉騰就把那條胡同,借著糧局的院墻,蓋起一溜的平房。他找人精心裝修了一下子,按上空調,置辦了相應的家具,開起了民宿,起名叫“鳳城人家”。他本以為隨著鳳凰閣老城區的改造,原有的旅店已經搬遷或關閉,物以稀為貴,在此開一家民宿,應該可以吸引絕大多數的觀光客光臨。但是因為鳳城鳳凰閣古城區拆遷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需要歷時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交通不便,居民稀少,缺少煙火氣,來鳳城游玩的游客更是寥若星辰,不成氣候,所以他家的民宿門可羅雀,最後無疾而終了。
常言道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換一個思路去思考,會發明無數的可能。後來,郭吉騰又轉行經營起飯店,命名為“老城裏飯館”。你還別說,他家的民宿改飯店之後,從此柳暗花明,大批食客光顧,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游客,但是大部分是鳳凰閣地區遷走的老居民,他們來此地尋舊,想看一看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吃一口地道的老城裏的。在他和郭嫂兩個人的經營之下,小店兒生意蒸蒸日上,郭吉騰成為了鳳凰閣古城改造的大贏家。
郭吉騰幹了半輩子廚師,做飯是一把好手,他家的小飯店以家常菜為主,主打一個“老味兒”,像老虎雞子,兩吃丸子,鳳城酥肉等等,來他這裏吃飯,絕對讓你找到老城裏的味道。讓小店紅紅火火的另一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這個店的老板娘郭嫂。郭嫂是一位下崗職工,她雖然已步入中年,但是卻依然細腰長頸,身姿輕盈,身體沒有一點發福的跡象,她那微卷的栗色長發,幹凈明亮的眼睛,溫柔的聲音,讓人如沐春風,令人賓至如歸,老板娘被稱為“鳳城西施”,她是老城裏飯館”一張靚麗的名片,讓飯館更加的活色生香,小店的生意如此的興隆離了她不行。
多年之後“老城裏飯館”還一直在營業,後來郭吉騰家的二層樓也沒有拆除,被幸運地保留了下來。多年後姚錦翊和夏予竹會時不時地光顧這家小店,來這裏尋找老家的感覺,聽一聽老鄰居的嘮叨,那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地方,是心靈居住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中秋節到了,夏予竹拎著大包小包去舅舅家做客。六十多歲的舅舅,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民。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兒子們繼承了老人家耿直善良的品行,踏踏實實的工作,本本分分地做人。大兒子劉大林是村裏的會計,同時也是一名貨運司機,多年來他經常外出跑長途,主要是給鳳城市發電廠拉煤。劉大林在鳳城有一套商品樓,但是平時他都住在村子裏,和父親是前後院。
小兒子劉小林在北京上的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國企上班,當了一名京漂。後來劉小林找了北京的獨生女做女朋友,成為了北京的女婿。劉小林的岳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裏有房有車,結婚的時候女方家沒有提任何的條件,什麽彩禮呀、房子呀、車子呀只字不提。對此,舅舅老兩口心裏惴惴不安,總感覺小兒子像占了兒媳家便宜似的,古往今來,誰家娶媳婦不花錢呀!所以在他們結婚的時候,舅舅堅持給了兒媳婦十五萬塊錢,讓他們在北京辦婚宴。
劉小林結婚後小兩口很少回老家,即使回來小兒媳婦也不在家裏住,而是住在鳳城溫泉大酒店。搞得舅舅舅媽心裏很不舒服,但是又不好說什麽。小兒媳不愛說話,性格溫溫柔柔的,她和舅舅舅媽客客氣氣,看起來不像一家人。
前些天,夏予竹聽媽媽說劉小林懷孕了,舅舅舅媽聞之欣喜若狂,摩拳擦掌準備去北京給兒媳婦伺候月子,看小孫子,可是據說小兒媳不同意讓這兩位老人幫他們看孩子,她想請保姆,說保姆伺候月子照顧孩子更加專業。她說專業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舅媽的熱臉貼了一個冷屁股,心裏很不舒服,天天怏怏不樂的。最近夏予竹又聽說,似乎小兒媳一家想讓孩子出生後隨母姓,據說劉小林好像並不反對,他振振有詞地說,姓名只是一個人的符號,姓什麽無所謂。
舅舅聽說未來的小孫子不能姓劉後,勃然大怒,把小兒子臭罵一頓,劈頭蓋臉一頓狂風暴雨,搞得小兒子幾個月來對老兩口躲躲閃閃,不敢接他們的電話。
兩位老人家就不明白了,他們在村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平時腰板兒挺得筆直,說話落到地上也會砸一個坑,怎麽自家的子孫後人就不能姓劉了吶?只要想起這事,老人家就如鯁在喉,天天心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家的鍋底t都有灰。
舅媽是一個熱情開朗的人,夏予竹小的時候喜歡住在舅舅家,舅媽很疼愛這個乖巧的外甥女,把她當自家閨女一樣對待。逢年過節,舅舅家是夏予竹肯定會親自去拜訪的,正所謂你疼我小,我疼你老。
舅舅舅媽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兩人常年在地裏勞作,他們的臉上手上充滿陽光的味道。他們見到夏予竹很高興,親熱地拉著她的手噓寒問暖。舅媽慈愛地看著夏予竹說:“小竹子咋瘦啦?多吃點兒飯哈,咱不減肥!”
“好的,舅媽,聽你的,我不減肥哦!中秋節了,過來看望您老人家。”
“真是好孩子喲!舅媽沒白疼你!”
“前些天,聽你大林哥說你家要拆遷的事情,打算啥時候搬家呀?”舅舅問道。
“應該很快吧,我們的街坊鄰居差不多都搬走了。”
“大林說你家還有一個空院子,多大面積?為什麽不建成房子呀?只有房子最後才能給拆遷款嘛。”舅舅不放心地說。
夏予竹笑了:“小翊不同意再蓋房子了,他說那叫違建。他們單位經常去拆違建,身為公職人員,總不能知法犯法吧。”
“真是個傻孩子!我們村也要拆遷了,你瞧現在這個村子,很多人家都偷摸地忙著蓋房,有的人把自家院子全部都建成了房子,一進門黑咕隆咚的像鬼屋!”舅媽在一邊絮絮叨叨。
夏予竹接過來舅舅遞給她的一盒牛奶,像小時候一樣,偎在舅舅身邊喝牛奶:“舅舅,古城改造和你們這裏不太一樣的,我們城裏的房子都有土地證和房產證,雙證齊全噢。”
舅舅舅媽圍在夏予竹的旁邊,三個人聊的熱火朝天。二老對她家拆遷獻計獻策,夏予竹認真聽講,雖然他們的建議事實上於事無補,沒多少用處,但是這種普通、平凡、瑣碎的情感,讓人感到親切踏實。
夏予竹從舅舅家回來,在姚家大門口,看到三叔三嬸兒和鄰居郭吉騰在聊天。郭吉騰家住在姚家老宅子的東邊,他家也是一座二層小樓,他們一家三口和八十多歲的老娘住在一起。他家也在拆遷範圍之內,和六子一樣,他是第一批在拆遷協議書上簽字的居民,也領到了政府的獎勵金。但是因為他家所處的位置被規劃為廣場,他早一天晚一天搬家,並不會影響到古城改造的施工進程。
他的老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癥,會不定時的犯迷糊。老人清醒的時候就嚷嚷不搬家,哭天扯地,賭咒發誓地說死也要死在這裏;犯病的時候又會誰都不認識,找不到回家的路。郭吉騰心疼母親,知道她故土難舍,所以他向拆遷辦申請了暫住,雙方協商好了,
只要政府需要,他家隨時搬離,現在他們只是住在鳳凰閣西大街,方便照顧老母親而已。
凡事有幸運兒,也有倒黴蛋兒,一切皆有定數。
郭吉騰就是拆遷居民之中的幸運兒,他家的兩層小樓,按規定政府補償給他家了兩套八十平的安置房。這兩套房子,他準備一套給兒子做婚房,一套自己和老母親住。
此刻,他們幾位站在街上聊性正濃。
“左右鄰居們都搬走了,我得把我家四周的清理一下子。”郭吉騰生就一副公鴨嗓,他一開口,仿佛自帶混響效果。
三叔的傷還沒有完全好利索,他用一條白繃帶吊著一只胳膊到處逛蕩,他現在的樣子,讓人想起抗戰片裏在戰場負傷的老戰士。
“周圍就剩下你一家人了,都是你的地盤兒,你想咋整就咋整!”
“小翊一家如果再搬走的話,就只有我們兩家老鄰居做伴兒嘍!唉!大家各奔東西了!”三嬸兒有一些傷感。
“對,就剩我們老哥倆兒嘍!”郭吉騰說。
不久,郭吉騰花了兩天的時間把他家周圍的磚頭瓦礫清理成一堆,看起來整潔幹凈多了,現在整條胡同就是他家的了。那些曾經光鮮亮麗的店面和漂亮的房子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廢墟中,破碎的玻璃,散落的書籍和被風化的大理石桌面,見證了這裏的興衰。
他在胡同口按了一個鐵柵欄,把它當成了他家的第一道門。他家東邊兒原來也是一條胡同,胡同的南墻是糧局,隨著老居民的搬遷,那條胡同就廢棄了,成為了一條死胡同。幾年後,郭吉騰就把那條胡同,借著糧局的院墻,蓋起一溜的平房。他找人精心裝修了一下子,按上空調,置辦了相應的家具,開起了民宿,起名叫“鳳城人家”。他本以為隨著鳳凰閣老城區的改造,原有的旅店已經搬遷或關閉,物以稀為貴,在此開一家民宿,應該可以吸引絕大多數的觀光客光臨。但是因為鳳城鳳凰閣古城區拆遷和重建是一個大工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需要歷時幾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交通不便,居民稀少,缺少煙火氣,來鳳城游玩的游客更是寥若星辰,不成氣候,所以他家的民宿門可羅雀,最後無疾而終了。
常言道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換一個思路去思考,會發明無數的可能。後來,郭吉騰又轉行經營起飯店,命名為“老城裏飯館”。你還別說,他家的民宿改飯店之後,從此柳暗花明,大批食客光顧,有一部分是外地的游客,但是大部分是鳳凰閣地區遷走的老居民,他們來此地尋舊,想看一看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吃一口地道的老城裏的。在他和郭嫂兩個人的經營之下,小店兒生意蒸蒸日上,郭吉騰成為了鳳凰閣古城改造的大贏家。
郭吉騰幹了半輩子廚師,做飯是一把好手,他家的小飯店以家常菜為主,主打一個“老味兒”,像老虎雞子,兩吃丸子,鳳城酥肉等等,來他這裏吃飯,絕對讓你找到老城裏的味道。讓小店紅紅火火的另一原因,也不得不提,就是這個店的老板娘郭嫂。郭嫂是一位下崗職工,她雖然已步入中年,但是卻依然細腰長頸,身姿輕盈,身體沒有一點發福的跡象,她那微卷的栗色長發,幹凈明亮的眼睛,溫柔的聲音,讓人如沐春風,令人賓至如歸,老板娘被稱為“鳳城西施”,她是老城裏飯館”一張靚麗的名片,讓飯館更加的活色生香,小店的生意如此的興隆離了她不行。
多年之後“老城裏飯館”還一直在營業,後來郭吉騰家的二層樓也沒有拆除,被幸運地保留了下來。多年後姚錦翊和夏予竹會時不時地光顧這家小店,來這裏尋找老家的感覺,聽一聽老鄰居的嘮叨,那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地方,是心靈居住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