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唯有工作,唯有奮鬥
關燈
小
中
大
第28章 唯有工作,唯有奮鬥
平靜美好的日子過了兩年多。
2012年春節,他們照例計劃先回濟南,再到黃岡,忙著大包小包給父母買禮物。張曼媽媽打來電話:“我和你爸今年想去北京看看。你和小軒先回濟南,不用來咱家了。你們打算正月初幾從濟南回北京,我們就那天到北京。”
張曼一邊接電話一邊思忖,之前叫爸媽來北京玩,他們怎麽也不肯,說長途勞累不願出門,怎麽這次主動提出要來呢?她當然在電話裏說好,“那我和大軒正月初五回北京,我幫你們訂機票。”
那時北京到湖北還沒有開通高鐵,黃岡又落後地連個機場都沒有。多虧離武漢近,張曼幫父母訂了從武漢到北京的機票。他們從黃岡坐個大巴就能到武漢,坐上飛機到首都機場,她就在那裏接他們了。
每次到宋軒家過年都是熱鬧非凡的。他們趕著一場又一場的大家族家宴、親戚吃請、朋友聚會。呆到正月初五早晨,他們從濟南開著小別克直接到北京首都機場,接上張曼爸媽,剛剛好。
爸媽的到來,張曼自然喜出望外。接下來幾天,張曼和宋軒帶他們去吃全聚德,逛天安門,轉故宮,把日程安排地滿滿的,生怕錯過北京的每一幀精彩。每年她和宋軒把年假都會用到春節上,兩人到正月初十才上班,正好陪爸媽多逛逛。
張曼的爸媽似乎有心事,玩地時候也不盡興,有些心不在焉的敷衍。連“榆木疙瘩”宋軒都看出來了,“曼曼,你爸媽好像不太高興啊?你要不要問問他們怎麽了?”
一天吃過晚飯,張曼把媽媽拉到書房。還沒問,媽媽就開始抹眼淚:“你爺爺病了,是癌癥,一個月前剛查出來的……”
媽媽還沒說完,張曼就明白了,他們需要治療費用。爸爸在鄉鎮政府做小科員,為人太過正直,且不善言辭,一輩子都沒升過職。
在她讀大學時,他拿著每月 1800 元的工資,要供張曼讀書,還要養活一家人,生活的捉襟見肘可想而知。現在公務員待遇稍好,他工齡又長,工資已經突破 3500 元了。但是,對於爺爺癌癥的治療,一樣是杯水車薪。
爺爺是張曼心中最溫暖的一抹記憶。爸爸之前一直在部隊當兵,到了張曼六歲才轉業,在老家政府謀了一份差事,張曼和媽媽也跟著住進黨委家屬院。那時候,他們都管鄉鎮政府叫“黨委”。
小時候的張曼,是爺爺帶大的。爸爸不在家,媽媽還要種地挖藕,操持一家人的生活。春天,爺爺就帶著張曼在農村田野上撒歡兒,到處跑個不停;夏天,爺爺又帶她去小河邊玩水,清涼的溪水沒過小腿,別提多舒服了;秋天,又帶她到地裏掰玉米,張曼一路掰一路扔,咯咯笑個不停,就是傳說中的小猴子掰苞米;冬天,她最喜歡的是和爺爺偎在墻角曬太陽,一坐就是一上午,爺爺會拿來一塊姑姑送給他的糖酥或者餅幹,悄悄塞到張曼手裏,她吃著吃著心裏就樂開了花,這也太好吃了吧。陽光灑到爺倆身上,倆人都心滿意足地瞇著眼,仰著頭,享受著這一刻的冬日暖陽。
媽媽磕磕絆絆地說完,張曼的胸口已經被堵地說不出話來,淚水奪眶而出。為爺爺,也為爸爸媽媽。讓一生倔強的爸爸低下頭來求女兒,讓心裏只有女兒的媽媽來開口要錢,他們內心該經歷了怎樣的煎熬和難堪,才好不容易把這個話說出來。
他們不遠千裏,跑到北京,只為某個時刻能鼓起勇氣向女兒張口。
張曼半年前被提為網站新聞頻道的副主編,現在月薪 15000,每月把社保公積金七七八八扣完,到手只有 1 萬出頭。她和宋軒一直管著各自的工資卡。張曼負責每月 3800 元的房貸,宋軒負責家裏的日常開銷。
生活中總是有許多花錢的地方,比如,中午和同事們輪流打牙祭請客,周末和朋友們逛街買衣服。這兩年多下來,張曼也就攢了 10 萬塊錢。她立即把這 10 萬塊錢轉到爸爸銀行卡上。自從結婚後,她每年春節都給父母包 1 萬塊錢的紅包,買各種實用禮物。她一直是眾人稱讚的孝順女兒。
第二天,張曼爸媽就走了。張曼本來也想跟著回去看望爺爺。但此時顯然留在北京賺錢更重要。她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宋軒。她張不開口。而且,張口又怎樣呢?難道讓他去找爸媽借錢不成?
宋軒爸媽樂意幫助的,是宋軒和張曼的小家,而不是張曼自己背後的老家。這一點分寸,她還是有的。
而且,宋軒有了穩定工作又結婚之後,已經開始拒絕爸媽的資助。當時在濟南舉辦婚禮得了 30 萬份子錢,宋軒堅決不要,都和父母推紅了臉,“這都是你們的朋友和關系,不是沖著我和曼曼來的”;
後來,他們買了一輛七八萬塊錢的別克凱越,還貸款買的,說“三年無息分期很劃算”,弄地宋軒爸媽哭笑不得,“若是知道你們想買車,怎麽著也要幫你們從凱越換到君越”,宋軒說“就知道你們這麽想,所以先買後奏”。
張曼對此沒有任何不同意見。她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獨立自強,要積極奮鬥,長大後要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父母養你長大供你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工作之後怎能繼續“啃老”呢?
之前她還和宋軒探討過,你爸媽總是給你錢,買房裝修都是他們的錢,連你在家備考還給生活費,你有沒有特別不好意思啊?宋軒剛開始聽她說完,眼神裏寫滿意外,等想了一會兒才緩緩說:“是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張曼不知道的是,那次她和宋軒聊完後,為了讓她看得起,宋軒才決定不繼續“啃老”的。在宋軒的成長歷程中,以前爸媽年輕時,是爺爺奶奶幫助、扶持;現在自己還年輕,爸媽正好有能力,幫助一下也正常;將來宋軒和張曼有了孩子,他們也會這麽幫助孩子。宋軒覺得,這是家庭裏愛的流動,一代代人的成長。
宋軒本來就是物欲很小的人。現在房子買完婚也結了工作又穩定,沒什麽花錢的地方,自然也不需要“啃老”了。
宋軒爸媽也很有意思,總是變著法子貼補他們。
這次回去過年,全家坐在客廳看電視,宋軒爸爸隨意打開茶幾抽屜,“咦,這裏怎麽還有一張加油卡?怎麽是中國石化的?我平時都加中國石油的,這卡哪兒來的都忘了。小軒,你加中國石化的吧?你拿去吧,不然放家裏都浪費了。”
宋軒伸手接過來。坐在旁邊的張曼喵了一眼,謔,一張卡 1 萬呢。今年他們的小別克夠用了。
還有宋軒媽媽,收到一個快遞大盒子。打開一看,是一個 LV 斜肩挎背包。“你小姨說要送我個春節禮物,你看看,送了一個這樣的包。這個小包也太時尚了,哪兒適合我用?曼曼,你拿著用吧,上班背著也方便。不然放在我這兒只能在櫃子裏落灰。”
宋軒坐在一旁偷笑,明明前天他去倒垃圾時發現了恒隆廣場的購物小票,肯定是媽媽買了讓櫃員快遞的。
所以,張曼能和宋軒說什麽呢?他的爸媽已經為他們做的足夠多,而她的爸媽還需要他們伸手幫助。兩相對比,她什麽也說不出口。
而且,你讓一個他的爺爺生病住高幹病房、每天絡繹不絕看望的人,來理解自己的爺爺生病還需要湊錢治療的這件事,也是一件難為他的事情吧。
張曼的自尊心也在隱隱作崇。她告訴了宋軒,月薪 4500 的宋軒只能去找他爸媽。這才結婚不到三年,這種家境拖累就開始顯形了。按照宋軒爸媽的教養,表面上應該不會說什麽,內心肯定也是犯嘀咕的。張曼受不了這樣的畫面。
那怎麽辦?唯有自己好好工作,唯有個人努力奮鬥。
2012年初,移動互聯網浪潮悄然而來,張曼所在的門戶網站在籌備移動新聞客戶端。張曼主動請纓,帶著三四個年輕小編就到了新部門。所有人都昏天黑地的加班。除了正常新聞編輯推送,她們幾個主管每天都在看移動端的數據、流量,開會討論如何能獲得更多用戶、分食更大市場。
張曼一下子忙起來,打亂了過往工作生活節奏。她經常早晨七點出門,晚上九點還在辦公室開會加班,等到家都十點了。剛開始,宋軒還等她吃飯,倆人吃完晚飯都 11 點了,再忙不疊地洗漱、睡覺。第二天早晨匆匆出門,繼續這樣的循環。
後來,他們發現這對兩人都是一種煎熬。宋軒做好晚飯,熱了涼,涼了熱,自己肚子早就餓的咕咕叫,還要一遍遍微信問張曼什麽時候回來,久而久之,心裏就憋了一肚子氣;張曼本來可以在辦公室和同事一起吃盒飯,不用非得饑腸轆轆地趕到家吃宋軒做的飯,開會時還要一次次被宋軒“還要多久”的微信打斷,感覺有些得不償失。
過了兩個星期,他們就中止了這種方式。宋軒晚上 5 點就下班,他在單位食堂吃完晚飯,坐地鐵晃晃悠悠地回家看看電視讀讀書;張曼安心加班,和同事們一起吃盒飯,也不再急著回家。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他們發現,彼此的話變少了,似乎真的成為合租室友,每人有著自己的平行世界。平時張曼忙著上班;周末忙著補覺,或者在家對著電腦繼續加班。宋軒則自己去奧森跑步,在家看球賽,或者研究《山海經》裏的那些古聞奇事。
有一個周末,難得張曼不加班,她一覺睡到自然醒,已經是上午 11 點。要是在以前,喜歡早起的宋軒肯定在廚房,煎牛排烤面包,忙地不亦樂乎。端餐上桌,招呼張曼吃飯,倆人面對面吃一頓慢悠悠地 Brunch。客廳一定放著久石讓的音樂,他倆都非常喜歡那首《人生的旋轉木馬》。
然而,宋軒竟然不在家,只有張曼一個人。她打開冰箱,空空如也。他們已經好久沒有在家一起吃飯了。她給宋軒發微信,問他在哪兒。宋軒回微信,在十渡(北京郊區的世界地質公園),和朋友約了一起來玩。
張曼有些傷神,宋軒之前至少問過她三次要不要周末去十渡。她都否決了。他終於不願意等她,自己去了。
那天晚上,宋軒從十渡回來。張曼炒了兩個菜,煮了粥,等他吃晚飯。他卻說自己在外邊吃過了,讓張曼自己吃,一個人徑自坐在沙發上看球賽。
他們終於要面對問題。
“大軒,我可能工作還要忙一段時間。”
“之前呆的部門可以按時下班,為什麽非要換部門呢?”
“移動化是趨勢,是未來,來到這個部門,感覺前途能更好一些。雖然加班,也有季度獎金了,之前部門都沒有季度獎金。上個季度發了 2 萬的獎金。”
“生活不是只有工作。而且,長期這麽忙,身體也受不了。”
一場談話,無疾而終。因為她手機來了技術同事的微信,說她們客戶端 Push(推送)功能出了 Bug,正在搶修,要她通知小組編輯先停止推送,並檢測一下之前是否出現推送失誤。她低頭抱著手機急匆匆去書房處理突發狀況,留在客廳的宋軒氣得重新打開電視看球賽。
愛情若是一場荷爾蒙沖動,婚姻就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他們剛離開起跑線不久,卻發現兩人想去的目的地可能不同。
對於未來的生活,他們有些茫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平靜美好的日子過了兩年多。
2012年春節,他們照例計劃先回濟南,再到黃岡,忙著大包小包給父母買禮物。張曼媽媽打來電話:“我和你爸今年想去北京看看。你和小軒先回濟南,不用來咱家了。你們打算正月初幾從濟南回北京,我們就那天到北京。”
張曼一邊接電話一邊思忖,之前叫爸媽來北京玩,他們怎麽也不肯,說長途勞累不願出門,怎麽這次主動提出要來呢?她當然在電話裏說好,“那我和大軒正月初五回北京,我幫你們訂機票。”
那時北京到湖北還沒有開通高鐵,黃岡又落後地連個機場都沒有。多虧離武漢近,張曼幫父母訂了從武漢到北京的機票。他們從黃岡坐個大巴就能到武漢,坐上飛機到首都機場,她就在那裏接他們了。
每次到宋軒家過年都是熱鬧非凡的。他們趕著一場又一場的大家族家宴、親戚吃請、朋友聚會。呆到正月初五早晨,他們從濟南開著小別克直接到北京首都機場,接上張曼爸媽,剛剛好。
爸媽的到來,張曼自然喜出望外。接下來幾天,張曼和宋軒帶他們去吃全聚德,逛天安門,轉故宮,把日程安排地滿滿的,生怕錯過北京的每一幀精彩。每年她和宋軒把年假都會用到春節上,兩人到正月初十才上班,正好陪爸媽多逛逛。
張曼的爸媽似乎有心事,玩地時候也不盡興,有些心不在焉的敷衍。連“榆木疙瘩”宋軒都看出來了,“曼曼,你爸媽好像不太高興啊?你要不要問問他們怎麽了?”
一天吃過晚飯,張曼把媽媽拉到書房。還沒問,媽媽就開始抹眼淚:“你爺爺病了,是癌癥,一個月前剛查出來的……”
媽媽還沒說完,張曼就明白了,他們需要治療費用。爸爸在鄉鎮政府做小科員,為人太過正直,且不善言辭,一輩子都沒升過職。
在她讀大學時,他拿著每月 1800 元的工資,要供張曼讀書,還要養活一家人,生活的捉襟見肘可想而知。現在公務員待遇稍好,他工齡又長,工資已經突破 3500 元了。但是,對於爺爺癌癥的治療,一樣是杯水車薪。
爺爺是張曼心中最溫暖的一抹記憶。爸爸之前一直在部隊當兵,到了張曼六歲才轉業,在老家政府謀了一份差事,張曼和媽媽也跟著住進黨委家屬院。那時候,他們都管鄉鎮政府叫“黨委”。
小時候的張曼,是爺爺帶大的。爸爸不在家,媽媽還要種地挖藕,操持一家人的生活。春天,爺爺就帶著張曼在農村田野上撒歡兒,到處跑個不停;夏天,爺爺又帶她去小河邊玩水,清涼的溪水沒過小腿,別提多舒服了;秋天,又帶她到地裏掰玉米,張曼一路掰一路扔,咯咯笑個不停,就是傳說中的小猴子掰苞米;冬天,她最喜歡的是和爺爺偎在墻角曬太陽,一坐就是一上午,爺爺會拿來一塊姑姑送給他的糖酥或者餅幹,悄悄塞到張曼手裏,她吃著吃著心裏就樂開了花,這也太好吃了吧。陽光灑到爺倆身上,倆人都心滿意足地瞇著眼,仰著頭,享受著這一刻的冬日暖陽。
媽媽磕磕絆絆地說完,張曼的胸口已經被堵地說不出話來,淚水奪眶而出。為爺爺,也為爸爸媽媽。讓一生倔強的爸爸低下頭來求女兒,讓心裏只有女兒的媽媽來開口要錢,他們內心該經歷了怎樣的煎熬和難堪,才好不容易把這個話說出來。
他們不遠千裏,跑到北京,只為某個時刻能鼓起勇氣向女兒張口。
張曼半年前被提為網站新聞頻道的副主編,現在月薪 15000,每月把社保公積金七七八八扣完,到手只有 1 萬出頭。她和宋軒一直管著各自的工資卡。張曼負責每月 3800 元的房貸,宋軒負責家裏的日常開銷。
生活中總是有許多花錢的地方,比如,中午和同事們輪流打牙祭請客,周末和朋友們逛街買衣服。這兩年多下來,張曼也就攢了 10 萬塊錢。她立即把這 10 萬塊錢轉到爸爸銀行卡上。自從結婚後,她每年春節都給父母包 1 萬塊錢的紅包,買各種實用禮物。她一直是眾人稱讚的孝順女兒。
第二天,張曼爸媽就走了。張曼本來也想跟著回去看望爺爺。但此時顯然留在北京賺錢更重要。她沒有把這件事情告訴宋軒。她張不開口。而且,張口又怎樣呢?難道讓他去找爸媽借錢不成?
宋軒爸媽樂意幫助的,是宋軒和張曼的小家,而不是張曼自己背後的老家。這一點分寸,她還是有的。
而且,宋軒有了穩定工作又結婚之後,已經開始拒絕爸媽的資助。當時在濟南舉辦婚禮得了 30 萬份子錢,宋軒堅決不要,都和父母推紅了臉,“這都是你們的朋友和關系,不是沖著我和曼曼來的”;
後來,他們買了一輛七八萬塊錢的別克凱越,還貸款買的,說“三年無息分期很劃算”,弄地宋軒爸媽哭笑不得,“若是知道你們想買車,怎麽著也要幫你們從凱越換到君越”,宋軒說“就知道你們這麽想,所以先買後奏”。
張曼對此沒有任何不同意見。她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獨立自強,要積極奮鬥,長大後要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父母養你長大供你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工作之後怎能繼續“啃老”呢?
之前她還和宋軒探討過,你爸媽總是給你錢,買房裝修都是他們的錢,連你在家備考還給生活費,你有沒有特別不好意思啊?宋軒剛開始聽她說完,眼神裏寫滿意外,等想了一會兒才緩緩說:“是有點不好意思。”
其實,張曼不知道的是,那次她和宋軒聊完後,為了讓她看得起,宋軒才決定不繼續“啃老”的。在宋軒的成長歷程中,以前爸媽年輕時,是爺爺奶奶幫助、扶持;現在自己還年輕,爸媽正好有能力,幫助一下也正常;將來宋軒和張曼有了孩子,他們也會這麽幫助孩子。宋軒覺得,這是家庭裏愛的流動,一代代人的成長。
宋軒本來就是物欲很小的人。現在房子買完婚也結了工作又穩定,沒什麽花錢的地方,自然也不需要“啃老”了。
宋軒爸媽也很有意思,總是變著法子貼補他們。
這次回去過年,全家坐在客廳看電視,宋軒爸爸隨意打開茶幾抽屜,“咦,這裏怎麽還有一張加油卡?怎麽是中國石化的?我平時都加中國石油的,這卡哪兒來的都忘了。小軒,你加中國石化的吧?你拿去吧,不然放家裏都浪費了。”
宋軒伸手接過來。坐在旁邊的張曼喵了一眼,謔,一張卡 1 萬呢。今年他們的小別克夠用了。
還有宋軒媽媽,收到一個快遞大盒子。打開一看,是一個 LV 斜肩挎背包。“你小姨說要送我個春節禮物,你看看,送了一個這樣的包。這個小包也太時尚了,哪兒適合我用?曼曼,你拿著用吧,上班背著也方便。不然放在我這兒只能在櫃子裏落灰。”
宋軒坐在一旁偷笑,明明前天他去倒垃圾時發現了恒隆廣場的購物小票,肯定是媽媽買了讓櫃員快遞的。
所以,張曼能和宋軒說什麽呢?他的爸媽已經為他們做的足夠多,而她的爸媽還需要他們伸手幫助。兩相對比,她什麽也說不出口。
而且,你讓一個他的爺爺生病住高幹病房、每天絡繹不絕看望的人,來理解自己的爺爺生病還需要湊錢治療的這件事,也是一件難為他的事情吧。
張曼的自尊心也在隱隱作崇。她告訴了宋軒,月薪 4500 的宋軒只能去找他爸媽。這才結婚不到三年,這種家境拖累就開始顯形了。按照宋軒爸媽的教養,表面上應該不會說什麽,內心肯定也是犯嘀咕的。張曼受不了這樣的畫面。
那怎麽辦?唯有自己好好工作,唯有個人努力奮鬥。
2012年初,移動互聯網浪潮悄然而來,張曼所在的門戶網站在籌備移動新聞客戶端。張曼主動請纓,帶著三四個年輕小編就到了新部門。所有人都昏天黑地的加班。除了正常新聞編輯推送,她們幾個主管每天都在看移動端的數據、流量,開會討論如何能獲得更多用戶、分食更大市場。
張曼一下子忙起來,打亂了過往工作生活節奏。她經常早晨七點出門,晚上九點還在辦公室開會加班,等到家都十點了。剛開始,宋軒還等她吃飯,倆人吃完晚飯都 11 點了,再忙不疊地洗漱、睡覺。第二天早晨匆匆出門,繼續這樣的循環。
後來,他們發現這對兩人都是一種煎熬。宋軒做好晚飯,熱了涼,涼了熱,自己肚子早就餓的咕咕叫,還要一遍遍微信問張曼什麽時候回來,久而久之,心裏就憋了一肚子氣;張曼本來可以在辦公室和同事一起吃盒飯,不用非得饑腸轆轆地趕到家吃宋軒做的飯,開會時還要一次次被宋軒“還要多久”的微信打斷,感覺有些得不償失。
過了兩個星期,他們就中止了這種方式。宋軒晚上 5 點就下班,他在單位食堂吃完晚飯,坐地鐵晃晃悠悠地回家看看電視讀讀書;張曼安心加班,和同事們一起吃盒飯,也不再急著回家。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他們發現,彼此的話變少了,似乎真的成為合租室友,每人有著自己的平行世界。平時張曼忙著上班;周末忙著補覺,或者在家對著電腦繼續加班。宋軒則自己去奧森跑步,在家看球賽,或者研究《山海經》裏的那些古聞奇事。
有一個周末,難得張曼不加班,她一覺睡到自然醒,已經是上午 11 點。要是在以前,喜歡早起的宋軒肯定在廚房,煎牛排烤面包,忙地不亦樂乎。端餐上桌,招呼張曼吃飯,倆人面對面吃一頓慢悠悠地 Brunch。客廳一定放著久石讓的音樂,他倆都非常喜歡那首《人生的旋轉木馬》。
然而,宋軒竟然不在家,只有張曼一個人。她打開冰箱,空空如也。他們已經好久沒有在家一起吃飯了。她給宋軒發微信,問他在哪兒。宋軒回微信,在十渡(北京郊區的世界地質公園),和朋友約了一起來玩。
張曼有些傷神,宋軒之前至少問過她三次要不要周末去十渡。她都否決了。他終於不願意等她,自己去了。
那天晚上,宋軒從十渡回來。張曼炒了兩個菜,煮了粥,等他吃晚飯。他卻說自己在外邊吃過了,讓張曼自己吃,一個人徑自坐在沙發上看球賽。
他們終於要面對問題。
“大軒,我可能工作還要忙一段時間。”
“之前呆的部門可以按時下班,為什麽非要換部門呢?”
“移動化是趨勢,是未來,來到這個部門,感覺前途能更好一些。雖然加班,也有季度獎金了,之前部門都沒有季度獎金。上個季度發了 2 萬的獎金。”
“生活不是只有工作。而且,長期這麽忙,身體也受不了。”
一場談話,無疾而終。因為她手機來了技術同事的微信,說她們客戶端 Push(推送)功能出了 Bug,正在搶修,要她通知小組編輯先停止推送,並檢測一下之前是否出現推送失誤。她低頭抱著手機急匆匆去書房處理突發狀況,留在客廳的宋軒氣得重新打開電視看球賽。
愛情若是一場荷爾蒙沖動,婚姻就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他們剛離開起跑線不久,卻發現兩人想去的目的地可能不同。
對於未來的生活,他們有些茫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