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太師
關燈
小
中
大
龐太師
熙寧三年,王安石家的次子王旁也要行冠禮了。
王安石專門給自己的老師歐陽修寫信請為次子賜字,歐陽修為其賜字元橫,為寬廣之意,“以橫於天下”。
可王旁也不知是因為即將科舉心思不寧還是對自己這個字不太滿意,就連冠禮上都不太高興的樣子,仿佛只是為了勉強著應付客人做一個假笑男孩。
王旁王元橫如若此番能一次登科,就將成為王家最年輕的進士。
王臱覺得自己這二哥簡直努力的不像話,過年的時候都沒好好過,年夜飯都是人在心思不在的,年後就更過了,怕是每天也就睡兩個時辰的樣子。
可惜天不隨人願,王旁還是落榜了。
在西京講學的叔叔王安國還寫信來安慰說,“不怕不怕,小子還年輕,叔叔我四十一歲才登科不也挺好的,哈哈。有真才實學,總有發光的一天,好孩子不灰心哈。”可惜這好像並沒有安慰到王旁同學,情緒還是陰郁的很,整日憋在房中溫書,好似下次科舉不是三年以後而是迫在眉睫了一般。
吳瓊和王安石兩口子倒是不怒不惱也不焦慮,開始歡歡喜喜的幫兒子王旁張羅婚事。
之前兩口子沒早早給兒子定親,是想著這要是早訂下來了,兒子若和他爹爹哥哥一樣遇到了自己中意的人,到時候在退親什麽的也是麻煩還容易有損姑娘家和自己家的名聲。
可如今這次子也眼瞅著二十了,除了去書院,整天跟個閨中小姐一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朋友不多,也不喜和朋友們聚,比妹妹王臱出門的機會還少,到哪裏認識什麽姑娘去。只得爹娘多操心了。
王安石素來和司馬光要好,一直想結個兒女親家,可惜司馬十二夫婦無女,二子還都不幸早夭。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在司馬光二十出頭的時候就病逝在晉州知府任上,其後司馬光多受龐籍舉薦照拂,兩人如師徒,如父子,又如忘年摯友。
因龐籍以太子太保致仕,大家多尊稱一聲龐太師,封潁國公。
龐籍去世後,司馬光待其家人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樣多有照拂。
如今聽聞王安石再給次子說親,正巧龐籍次子龐元英的長女龐淑孫今年十六也是及笄待嫁,司馬十二便琢磨著牽條紅線。
說起來這龐元英的妻子還是前任參知政事(預備宰相)吳育的次女。吳育也是王安石親家吳充的長兄,大女婿吳安持的大伯。所以算起來,這龐元英算是王安石女兒王旉的堂姐夫,龐淑孫也是可以叫次子王旁一聲小舅舅的,但這只是姻親也沒有血緣關系,王安石也不是在乎這些的人。
這龐淑孫吳瓊先前在司馬府上也是見過的,記得是個活潑的小姑娘,滿臉的喜氣,看著就叫人高興,若是能中和幾分自家旁兒那陰郁性子是再好不過的了。
龐籍以“曉律令,長於吏事”著稱,早年在軍中之時,治軍頗嚴“持法深峭,軍中有犯,或斷斬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但卻“治民頗有惠愛”。
早年帶著兒子龐元魯、龐元英在軍中歷練時,便發現自己這倆兒子和自己都不太一樣,許是早間陪伴太少的緣故,隨了母親邊氏,乃是個溫吞性子,殺伐的場面看都看不得。
龐元英至和二年(1055)仁宗賜了同進士,與哥哥龐元魯一起進了禮部,可惜沒過多久哥哥龐元魯就在太常寺任上病故了。餘下的弟妹都是繼母劉氏所出,雖說劉氏也是個正派之人,從未虧待過先頭邊氏留下的兩兄弟,龐元英與弟妹平時也多有往來,但終歸比不了與同胞兄長自幼喪母相依的親厚與依仗之感,遇事時自己再也躲不到什麽人身後去了。
如今龐元英在光祿寺丞任上已幹了多年,比不得王安石、王雱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沒有自己父親龐籍那樣的智謀權衡和強硬手段,但也是個世家出身的踏實人,為官多年雖未見斐然功績,卻也無甚過錯。
不過,話說回來,就禮部這些活,這幾年光皇帝就換了三個,還為了“皇伯”和“皇考”的名分爭來爭去鬧了多時,光祿寺天天上下朝臣多少雙眼睛盯著,能安安穩穩的在任上多年還未叫人挑出什麽過錯,已是屬實極難得了的。
女兒龐淑孫這個活潑性子,一半是天生一半是寵出來的。
母親邊氏去世時龐元英年級尚幼,自己都記不太清母親的樣子,但據家中的老人說,龐家這個長孫女啊長的極像她過世的祖母邊氏,就連父親龐籍也是默認的了。
不知是不是人老了就會變得戀舊,還是這隔代親是真的無人可免,文武雙全叱咤朝廷的龐太師在自己這位孫女面前可謂是溫柔極了,致仕之後更是以古稀之齡專職陪玩,幾乎可以說是予取予求,那待遇可是龐元英小時候想都沒想過的。
這就導致龐淑孫一點兒也不像自己父親那乍一看長得豐神俊朗聊確是有些木訥的性子,而是像個小太陽一樣,到處跑跑跳跳,敢說敢做,天不怕地不怕的,卻也知道底線在哪裏,知道如何討巧賣乖哄長輩們開心。
王安石如今已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是多少人巴結不來的,配龐家從門戶上定然也是配的上的。次子雖說一時沒有功名,但還年輕,幼通詩書也絕對不算笨的,長相雖不似兄長和父親那般剛毅,但也有著王家人祖傳的濃眉大眼的周正模樣,名聲也是長輩喜歡的那種踏實孩子,半分放浪也沒有的,又有司馬家做媒,這門親事就這麽成了。
臱兒一開始受前世電視劇的影響對龐太師一家的第一印象著實不太好,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敬而遠之的。可後來因為司馬伯伯的緣故和龐家也有了些往來,發現電視劇怕是有些離譜了的。漸漸也就接受了包大人可以臉不黑也沒有月牙,那龐家也可以是好人的這個設定,和龐家人關系處的都還不錯。
尤其是龐家嫂嫂進門之後,自家二哥是個冷冷的性子,龐淑孫說上半天,王旁也回不了幾句,長嫂蕭氏雖說是個妙人,但對妯娌和妹妹也是實屬智商碾壓只是單方面的逗弄玩不到一起去。臱兒就成了和二嫂關系最親近的人,兩人經常一起看書玩鬧。
在家事上司馬夫婦還是樂意幫王旁張羅,對常來司馬家找書看的臱兒和龐氏也是和顏悅色歡喜的很,可在朝堂之事上,司馬君實和王介甫可是爭了個不可開交。註1.
王安石和司馬光雖然都是一心為國,但兩人政見多有不和。王安石覺得司馬光有時當真是個老迂腐,在生財之道上兩人也是一人開元一人節流爭個不停。
一日陛下問:“漢常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
司馬光答:“寧獨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漢武取高帝約束紛更,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孝宜之政,漢業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
司馬光還說: “布法象魏,布舊法也。諸侯變禮易樂者,王巡守則誅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公卿侍從皆在此,願陛下問之。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執政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也?”
大概就是說:諸侯變易禮樂,天子一旦察覺就要誅殺他。況且治理天下就比如治理住宅,壞了就加以修整,不是嚴重毀壞就不重新建造。公卿侍從百官都在這裏,希望陛下問問他們。三司使執掌天下財政,沒有才能的可罷黜,不能讓執政大臣侵占其事。現在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是為什麽呢?註2.
司馬光說:“平民舉錢出息,尚能蠶食下戶,況懸官督責之威乎!”
怕官欺負民。
呂惠卿說:“青苗法,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強也。”
司馬光說“:愚民知取債之利,不知還債之害,非獨縣官不強,富民亦不強也。”
怕民還不了錢。
皇帝趙頊說:“今天下洶洶者,孫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
司馬光說:“然。陛下當論其是非。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惠卿以為是耳,陛下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邪“
皇帝趙頊詢問王安石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倒也沒說什麽好話:“光外托刷上之名,內懷附之下實。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與國論,此消長之大機也。光才豈能害政,但在高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韓信立漢赤幟,趙卒氣奪,今用光,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
現在是改革的關鍵階段,如果讓光光當大官的話,他就會是反對改革的一面旗幟,對改革政令的推行那會是大大的不好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熙寧三年,王安石家的次子王旁也要行冠禮了。
王安石專門給自己的老師歐陽修寫信請為次子賜字,歐陽修為其賜字元橫,為寬廣之意,“以橫於天下”。
可王旁也不知是因為即將科舉心思不寧還是對自己這個字不太滿意,就連冠禮上都不太高興的樣子,仿佛只是為了勉強著應付客人做一個假笑男孩。
王旁王元橫如若此番能一次登科,就將成為王家最年輕的進士。
王臱覺得自己這二哥簡直努力的不像話,過年的時候都沒好好過,年夜飯都是人在心思不在的,年後就更過了,怕是每天也就睡兩個時辰的樣子。
可惜天不隨人願,王旁還是落榜了。
在西京講學的叔叔王安國還寫信來安慰說,“不怕不怕,小子還年輕,叔叔我四十一歲才登科不也挺好的,哈哈。有真才實學,總有發光的一天,好孩子不灰心哈。”可惜這好像並沒有安慰到王旁同學,情緒還是陰郁的很,整日憋在房中溫書,好似下次科舉不是三年以後而是迫在眉睫了一般。
吳瓊和王安石兩口子倒是不怒不惱也不焦慮,開始歡歡喜喜的幫兒子王旁張羅婚事。
之前兩口子沒早早給兒子定親,是想著這要是早訂下來了,兒子若和他爹爹哥哥一樣遇到了自己中意的人,到時候在退親什麽的也是麻煩還容易有損姑娘家和自己家的名聲。
可如今這次子也眼瞅著二十了,除了去書院,整天跟個閨中小姐一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朋友不多,也不喜和朋友們聚,比妹妹王臱出門的機會還少,到哪裏認識什麽姑娘去。只得爹娘多操心了。
王安石素來和司馬光要好,一直想結個兒女親家,可惜司馬十二夫婦無女,二子還都不幸早夭。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在司馬光二十出頭的時候就病逝在晉州知府任上,其後司馬光多受龐籍舉薦照拂,兩人如師徒,如父子,又如忘年摯友。
因龐籍以太子太保致仕,大家多尊稱一聲龐太師,封潁國公。
龐籍去世後,司馬光待其家人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樣多有照拂。
如今聽聞王安石再給次子說親,正巧龐籍次子龐元英的長女龐淑孫今年十六也是及笄待嫁,司馬十二便琢磨著牽條紅線。
說起來這龐元英的妻子還是前任參知政事(預備宰相)吳育的次女。吳育也是王安石親家吳充的長兄,大女婿吳安持的大伯。所以算起來,這龐元英算是王安石女兒王旉的堂姐夫,龐淑孫也是可以叫次子王旁一聲小舅舅的,但這只是姻親也沒有血緣關系,王安石也不是在乎這些的人。
這龐淑孫吳瓊先前在司馬府上也是見過的,記得是個活潑的小姑娘,滿臉的喜氣,看著就叫人高興,若是能中和幾分自家旁兒那陰郁性子是再好不過的了。
龐籍以“曉律令,長於吏事”著稱,早年在軍中之時,治軍頗嚴“持法深峭,軍中有犯,或斷斬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但卻“治民頗有惠愛”。
早年帶著兒子龐元魯、龐元英在軍中歷練時,便發現自己這倆兒子和自己都不太一樣,許是早間陪伴太少的緣故,隨了母親邊氏,乃是個溫吞性子,殺伐的場面看都看不得。
龐元英至和二年(1055)仁宗賜了同進士,與哥哥龐元魯一起進了禮部,可惜沒過多久哥哥龐元魯就在太常寺任上病故了。餘下的弟妹都是繼母劉氏所出,雖說劉氏也是個正派之人,從未虧待過先頭邊氏留下的兩兄弟,龐元英與弟妹平時也多有往來,但終歸比不了與同胞兄長自幼喪母相依的親厚與依仗之感,遇事時自己再也躲不到什麽人身後去了。
如今龐元英在光祿寺丞任上已幹了多年,比不得王安石、王雱這樣的天縱之才,也沒有自己父親龐籍那樣的智謀權衡和強硬手段,但也是個世家出身的踏實人,為官多年雖未見斐然功績,卻也無甚過錯。
不過,話說回來,就禮部這些活,這幾年光皇帝就換了三個,還為了“皇伯”和“皇考”的名分爭來爭去鬧了多時,光祿寺天天上下朝臣多少雙眼睛盯著,能安安穩穩的在任上多年還未叫人挑出什麽過錯,已是屬實極難得了的。
女兒龐淑孫這個活潑性子,一半是天生一半是寵出來的。
母親邊氏去世時龐元英年級尚幼,自己都記不太清母親的樣子,但據家中的老人說,龐家這個長孫女啊長的極像她過世的祖母邊氏,就連父親龐籍也是默認的了。
不知是不是人老了就會變得戀舊,還是這隔代親是真的無人可免,文武雙全叱咤朝廷的龐太師在自己這位孫女面前可謂是溫柔極了,致仕之後更是以古稀之齡專職陪玩,幾乎可以說是予取予求,那待遇可是龐元英小時候想都沒想過的。
這就導致龐淑孫一點兒也不像自己父親那乍一看長得豐神俊朗聊確是有些木訥的性子,而是像個小太陽一樣,到處跑跑跳跳,敢說敢做,天不怕地不怕的,卻也知道底線在哪裏,知道如何討巧賣乖哄長輩們開心。
王安石如今已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是多少人巴結不來的,配龐家從門戶上定然也是配的上的。次子雖說一時沒有功名,但還年輕,幼通詩書也絕對不算笨的,長相雖不似兄長和父親那般剛毅,但也有著王家人祖傳的濃眉大眼的周正模樣,名聲也是長輩喜歡的那種踏實孩子,半分放浪也沒有的,又有司馬家做媒,這門親事就這麽成了。
臱兒一開始受前世電視劇的影響對龐太師一家的第一印象著實不太好,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敬而遠之的。可後來因為司馬伯伯的緣故和龐家也有了些往來,發現電視劇怕是有些離譜了的。漸漸也就接受了包大人可以臉不黑也沒有月牙,那龐家也可以是好人的這個設定,和龐家人關系處的都還不錯。
尤其是龐家嫂嫂進門之後,自家二哥是個冷冷的性子,龐淑孫說上半天,王旁也回不了幾句,長嫂蕭氏雖說是個妙人,但對妯娌和妹妹也是實屬智商碾壓只是單方面的逗弄玩不到一起去。臱兒就成了和二嫂關系最親近的人,兩人經常一起看書玩鬧。
在家事上司馬夫婦還是樂意幫王旁張羅,對常來司馬家找書看的臱兒和龐氏也是和顏悅色歡喜的很,可在朝堂之事上,司馬君實和王介甫可是爭了個不可開交。註1.
王安石和司馬光雖然都是一心為國,但兩人政見多有不和。王安石覺得司馬光有時當真是個老迂腐,在生財之道上兩人也是一人開元一人節流爭個不停。
一日陛下問:“漢常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
司馬光答:“寧獨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漢武取高帝約束紛更,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孝宜之政,漢業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
司馬光還說: “布法象魏,布舊法也。諸侯變禮易樂者,王巡守則誅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公卿侍從皆在此,願陛下問之。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執政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也?”
大概就是說:諸侯變易禮樂,天子一旦察覺就要誅殺他。況且治理天下就比如治理住宅,壞了就加以修整,不是嚴重毀壞就不重新建造。公卿侍從百官都在這裏,希望陛下問問他們。三司使執掌天下財政,沒有才能的可罷黜,不能讓執政大臣侵占其事。現在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是為什麽呢?註2.
司馬光說:“平民舉錢出息,尚能蠶食下戶,況懸官督責之威乎!”
怕官欺負民。
呂惠卿說:“青苗法,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強也。”
司馬光說“:愚民知取債之利,不知還債之害,非獨縣官不強,富民亦不強也。”
怕民還不了錢。
皇帝趙頊說:“今天下洶洶者,孫叔敖所謂’國之有是,眾之所惡’也。”
司馬光說:“然。陛下當論其是非。今條例司所為,獨安石、韓絳、惠卿以為是耳,陛下豈能獨與此三人共為天下邪“
皇帝趙頊詢問王安石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倒也沒說什麽好話:“光外托刷上之名,內懷附之下實。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與國論,此消長之大機也。光才豈能害政,但在高位,則異論之人倚以為重。韓信立漢赤幟,趙卒氣奪,今用光,是與異論者立赤幟也。”
現在是改革的關鍵階段,如果讓光光當大官的話,他就會是反對改革的一面旗幟,對改革政令的推行那會是大大的不好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