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第335章 七十八
七月廿五。
子時已過,大理寺的公堂依然燈火通明。
賀鴻錦被單獨提審,戴著鐐銬跪在堂中,往日打理整潔的胡須蓬亂骯臟,不怒自威的雙目緊緊閉攏、掛著重重的眼袋。
在他前方,盛環頌早早讓人搬了兩把椅子來坐,翹著二郎腿不緊不慢地喝茶,手邊還擺著一桌吃食。
熬嘛,看看誰能熬過誰。從昨日申時到現在,他反正不困不餓。
可大理寺卿忍不住了,圍著賀鴻錦轉著圈地說:“老賀啊,今日都廿五了,你還在等什麽?你就把你知道的全都說出來吧,我好盡快安排你和你家人最後再見一面。”
賀鴻錦一動不動,仿若未聞。
“還有誰參與了舞弊?啊?”大理寺卿第不知道多少次重覆問起這句話。這個案子最關鍵的問題不查清,他們沒法兒結案。
“要是到上朝的時候你還冥頑不靈,陛下發怒,對你的懲罰可就難以估量了。你知道你府上被查封了吧?嫂子偷偷遣人出府四處求情,我只當不知道,因為註定沒有結果,沒有人敢對你伸出援手。為什麽,你難道會不明白?”
“你就算不為你自己的下場著想,你也要為你發妻和子女考慮考慮吧?他們是死是生,全在你一念之間吶。”
賀鴻錦緩緩睜開眼,大理寺卿一喜,火急火燎道:“你可考慮好了?”
“無稽之談,空穴來風,我從何說起。”給出的卻是毫無新意的回答。
大理寺卿一梗,握拳捶了下空氣,“妻子家族皆不顧,我真不明白,誰值得你這麽護?”
賀鴻錦再度閉上眼。
這個挺過了幾輪刑審的老刑名打死不開口,他們沒有其他佐證,便撬不出任何東西。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走,眼看就要來不及,盛環頌不得不遣自己人去向崔相爺匯報情況。下屬領命,拿了一頂鬥笠扣頭上,快跑而去。
不知何時,夜雲兜不住沈水,化作細雨霏霏。
崔連壁在西華門前等了小半個時辰,厚重的宮門終於打開一扇。何萍快步走出,從他的長隨手裏接過傘,替他遮雨引路,“崔相爺久等,請。”
兩人抄最近的宮道,一路無話,雨落油紙也悄無聲息。
到抱樸殿,何萍將要止步,才說:“陛下一夜未睡,正在打坐,您直接去後殿即可。”
崔連壁皺起眉頭,走進前殿,恰逢順喜端著寶匣銀碗從隔門出來。他看到那些東西,眉間折痕愈深,低聲問:“陛下又開始進丹了?”
老太監張了張口,叫一聲“崔相爺”,低下頭從他身邊繞過。
李青姜的針灸療愈之法太慢,皇帝等不及,加之欽天監獻上了新的丹方,便順理成章停藥進丹。一步一步,老太監都看在眼裏,卻不可與任何人說。
崔連壁停步順了順情緒,才去後殿道場。
皇帝盤於道臺上,面色泛紅。他上前行完禮,才發現對方身上穿的不是尋常改化的道袍,而是一身得羅。
明德帝聽見他的聲音,撒開手腳,聲氣頗足:“你來,可是舞弊案有結果了?”
崔連壁將帶來的紙卷呈上,說:“五份卷子,晏永貞出了一份,賀鴻錦出了一份,剩下三份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明德帝拿著那三篇文章,來回對比了幾次,“他兩個都沒說是誰?”
“晏永貞不知情,賀鴻錦知情卻不肯吐露。”崔連壁說起來有些難堪,“以家眷親族相要挾,都沒能讓他松口。”
“有種。”明德帝點了點頭,又拿起一篇文章從頭看。
這種態度讓崔連壁察覺到一絲微妙,但他還沒有琢磨出個所以然,皇帝便將紙卷揉搓成團,一把扔向敞開的大窗。
紙團偏了些,撞到窗欞,彈回來跌落在地板上。
“既然他不肯說,那就別讓他說了。”明德帝冷冰冰地說。
崔連壁睨了睨被丟棄的紙卷,詢問:“都算在阮成庸頭上?”
明德帝走下道臺,一步一權衡,“阮成庸作為主謀,收回朝廷對他的贈銜和撫恤,戮屍,夷三族。另兩個作為從犯,擇日處斬,賀鴻錦冥頑不靈,妻妾與子女流徙寧西軍馬場,待民亂一平即刻上路。至於晏永貞,朕記得他妻子早已與他和離,只剩個兒子在刑部供職,前幾日還想舉告賀鴻錦,可見不曾同流合汙。罷了,就念在晏永貞自首的份上,罪不及他兒子。至於聖旨,就崔卿替朕擬吧。”
“就不往下查了嗎?”崔連壁對這個處置已有預料,但真聽到皇帝這麽安排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多問一句。若是不需要往下查,兵部和大理寺早兩天就完全可以結案,何需多費這兩日功夫?
明德帝說:“北黎的使團暫擬八月初二抵京。你也知道,他們名為結盟而來,實則必然存著窺伺的心思,目的就是看看我大宣與西涼一戰之後,是強是弱,有無可乘之機。所以必須在他們到達之前,了結所有的事,包括行刑。”
真的嗎?只是為了不向外邦使團示弱?還是另有緣由,譬如心知肚明參與舞弊的剩下一方是誰?
崔連壁心裏疑雲重重。自他成為右相之後,就越來越看不透皇帝。若是秦毓章在時,他有所疑惑一定會找對方問個明白,如今卻因種種顧慮而三緘其口。
“臣遵旨。”他拱手道,順勢再問:“如此說來,賀今行的案子是否也該早些定論?”
明德帝走到他身邊,“你怎麽看?”
崔連壁答:“依臣之見,此事不在於那個案子,而是江南的新政能否繼續推行下去的較量。”
他停頓幾息,斟酌道:“陛下,類如王氏這樣的地方豪族並不鮮見,對國家和朝廷扒骨吸髓,流毒太深,不可聽之任之。所以新政不當被放棄,至少現在,必須存在下去。”
“是啊,案子不過是個幌子,沒有這個由頭也會有其他。”明德帝繼續向前走,“朕的侍衛頭子接手審查了幾日,也沒挖出點別的來,讓朕心裏很矛盾。”
崔連壁轉過身目光跟隨,見皇帝走向殿外。他心神一動,快步追上問,“臣愚鈍,不知陛下憂在何處?”
明德帝沒有回答,走到廊下停步,望向如深淵一般的夜空。
後廊沒有內侍和侍衛,左右各兩座石罩宮燈,照亮落在它們周圍的夜雨,比崔連壁進宮時的雨要密上一些。他也不再追問,陪侍在皇帝斜側後半步,默默觀雨。
“崔英。”明德帝忽然叫他。
崔連壁一個激靈,“臣在。”
“你覺得朕還能活多久?”
崔連壁一驚,立刻掀袍跪下,“陛下正當年。”
明德帝垂眸看他,半晌,俯身拍拍他的肩,轉身進殿,留下一句:“去用早膳吧。”
崔連壁跪在原地,回首望皇帝青黑的背影,燈影憧憧,竟令他感到些許暈眩。
他撐著大腿慢慢爬起來,自覺吃力許多。
夜雨再密一層。
雨打在一把傘上滴滴答答地響,打在一連串銜如長龍的油傘、鬥笠和蓑衣上,反而被更加密密麻麻的人聲消解了。
永定門外,無數百姓排隊等著進城。
有來自關廂和京畿郊縣的,有從天南海北各路州趕來的,這等中雨完全不能阻攔他們的腳步。
牧野鐮一行人租的馬車也在其中。這匪兵把之前朝廷發的賞銀花盡了,一路租最好最快的船,晝夜不停,才於昨夜抵達泊橋渡。本想休息一晚,可楊語鹹和王老伯都不肯,要連夜趕到永定門排隊。
城門大約寅時過幾刻才開,他張大嘴打了個長長的哈欠,掀起車簾對裏說:“等會兒進城之後先去驛館,找我們將軍吧?”
楊語鹹則說:“我打算直接去找賀冬。”
王老伯不知道驛館在京城哪裏,也不知道賀冬是誰,他只想著一件事:“要不還是先去官府打聽清楚小賀大人的情況吧?那牢裏不是什麽好地方,能少待一個時辰也好啊。”
楊語鹹安撫道:“老伯放心,我們去找冬師傅就能直接了解現在的情況,官府不一定輕易理會咱們。”
王老伯聽說不會耽擱,點點頭沒有再插嘴,心口卻還是吊著。他長在稷州,一輩子沒去過江南路以外的地方,一路都拘謹得很,越接近越緊張。他攏著孫女的胳膊收了收,小女孩倒是靠著車窗,捏著窗簾一角,從縫隙裏打量外面的世界。
不知過了多久,隊伍終於移動起來,他們像樹上的蝸牛一樣,緩緩爬進城門洞。
渡口租的馬車得在城門處還,幾個人下了車,牧野鐮獨自去找車行。楊語鹹去買些熱食做早點,因為雨又變大了天氣有些冷,就讓另一對祖孫在挨著城墻的一排官廨屋檐下等。
目之所及都是雨具,近處遠處都是行人,走商的訪親的游玩的,屋檐下也站了不少。
天色沒有亮敞的意思,各式燈籠搖晃,人聲混雨聲嘈雜不已。王老伯心裏愈加焦躁沒底,觀察一會兒,小心地碰了碰他旁邊的小販,用蹩腳的官話問:“這位兄弟,你知道官府怎麽走嗎?”
然而對方不知是哪裏來的人聽不大懂他的話,莫名其妙地看他兩眼,說了句什麽,他也聽不明白。
他擠出個笑表達自己的善意,帶著孫女往後退了半步,不知撞到誰引來一聲怒斥。他不敢轉頭去看,嘴裏連連念叨著“不好意思”,將孫女緊緊抱在懷裏。
“這位老伯,你是要問路嗎?”熟悉的方言從另一邊傳來,仿佛天降仙樂。一位文士模樣的男人撐著傘站在屋檐之外,笑道:“我曾在稷州待過幾年,對京城也算熟悉,不知你們要去哪兒?”
王老伯趕忙說:“我們想去官府。”
男人說:“官府也分六部九門,不知老伯想去的是哪一個衙門?”
“這……”王老伯面露茫然,什麽六什麽九,“官府就是官府啊,管我們老百姓的官府,主持公道的官府!”
男人繼續說:“你別急,這樣吧,你找官府是要做什麽?我看看哪個衙門管你這方面的事。”
“哦哦。”王老伯吞了下口水:“我們是來申冤的。”
“申冤?”對方帶笑的面容變得凝重,“那得去大理寺。”
王老伯記下這個地方,又問:“這個大理寺,怎麽走哇?”
男人說:“我有馬車,送你們過去吧。”
“這,這得多麻煩你啊?”王老伯猶豫。孫女抱著他的大腿,仰視這個過分好心的陌生人:“謝謝你,但你給我們指路就行,我和爺爺自己能走。”
“小姑娘還挺警惕,但你知道,從這裏到順天府有多遠嗎?你倆腿著去,到中午也不一定能走到。”男人低頭,微笑著解釋:“我姓齊,叫齊子回,曾在稷州的西山書院當教書先生。小西山你們應該知道吧?”
孫女不是稷州人,聽鄉親說過兩回這個書院,但還是不信:“爺爺,不能隨便跟著陌生人走。”
齊子回失笑,側身指向不遠處停在一起的兩輛馬車,“我到城門來,是為了接小西山的李學監和幾個學生。你們要是不信我的身份,不妨去問問他們。”
那邊車上師生一共六人,在入夏時去寧西路游學,結果遭逢暴亂,經歷了不少挫折才從朔州逃出來,進入京畿。因盤纏行李被搶,不得不就近投奔昔日的同僚。
“可是李蘭開李先生?”王老伯連忙伸頭張望。那年重明湖水患,李先生代表西山書院來接濟鄉親們,他是見過的。
“除了他還能有誰?”齊子回終於說動這對祖孫,跟著他去見李蘭開。
異地逢老鄉,各有辛酸淚。
李蘭開衣衫襤褸,疲憊消瘦,仍先行詢問老人:“敢問老伯遭遇了何等冤屈,不惜從稷州上京來申冤?”
王老伯說:“不是我自己,是我們小賀大人,他被大大地冤枉了。”
“小賀大人?可是賀今行?”李蘭開勉勵這一屆學生時,總是說起上一屆的並蒂雙元。得了肯定的回答後,也跟著擔憂道:“他怎麽了?”
齊子回近來一直在京城,便將來龍去脈都與他說了,最後看向王老伯:“如果是為了賀今行的話,那我們不能去大理寺,大理寺管不了他這件事。”
“那誰能管呢?”王老伯乍喜又落,急道:“難道這麽大的京城,還比不上我們稷州,沒有個擊鼓鳴冤的地方嗎?”
“有自然是有的,應天門就有座登聞鼓。但我不建議您去。”齊子回遲疑道,“此事從長計議為好。”
“不行,不行……”王老伯飛快地搖頭,坐牢是有可能被砍頭的啊,怎麽能慢慢來?他心裏焦急,手上發抖,手裏撐的傘也搖搖欲墜。隨即,他不顧齊先生勸挽,牽著孫女,毅然決然離開城門。
“老伯——”齊子回勸不住人,問李蘭開,“怎麽辦?我去追,你先帶學生們去薈芳館?”
李蘭開有些放心不下,但他身為學監不能放任學生們不管,只得囑咐他小心。
雨砸下來,劈裏啪啦,在冥冥中濺起燦爛的水花。
晨鐘悠鳴,穿過沈沈的雨幕,仿佛被黏上了一層無形的負擔一般,使人惴惴不安。
朝官們收了傘,從內侍擡來的筐子裏取條熱帕子擦過頭臉,理凈形容,有序地進入崇和殿。
排班列隊,恭迎聖駕,同往常任何一個朝會都沒有區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罷。”明德帝展臂叫起,而後才落座於龍椅。他身著明黃朝服,頭戴冕旒,氣色不見絲毫不妥之處。
和前些日子相比,似乎又有些明顯的不同。
文武百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屏息凝神,等著盛環頌與大理寺卿出列,上奏舞弊案的案情。
誰知這兩位一動不動,叫人忍不住偷瞄他倆是不是還沒睡醒。
猜測四起之時,明德帝開口:“宣旨罷。”
“遵命。”崔連壁應聲出列,走到大殿中央,面朝齊齊跪下的百官,展開一卷蓋了大印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設科舉,為察賢舉能,遴選英才;三年一屆,中者敕官賦職,無不寄望其為民謀福。今歲一科,副考晏永貞,受阮成庸之脅迫,連通賀鴻錦之流,洩露買賣考題,提供親筆答卷,幫助考生作弊,視律法如無物、朕之命令如戲言,令朕失望透頂,百姓亦不能再信之。今親審其案,判決如下:主謀阮成庸,收回朝廷對其贈銜和撫恤,處戮屍之刑,夷三族,抄沒家產。從犯賀鴻錦,擇日處斬,其妻、妾、七歲以上子女皆流徙寧西軍馬場。從犯晏永貞,擇日處斬,念其自首,供罪不諱,揭發有功,罪不及親眷。其餘一應案犯,皆按律論罪,及時行刑……”
崔相爺聲如洪鐘,氣場威嚴,最後一句“欽此”落下,一眾官員久久不能回神。
阮成庸早已暴斃不提,賀鴻錦和晏永貞竟然就這麽幹脆利落地被下令砍頭——自四月以來,這兩位是第幾個?
一位又一位高官大員的人頭接連落地,讓很多官員縱有疑問,卻萬萬不敢開口上奏。
好在明德帝了解他們的心思,待崔連壁宣完旨意,便點大理寺卿向大家宣告更多的案情細節。
宋大人的講述雖然平鋪直敘,但也算詳實細致,對同僚們的好奇心有個交代。
舞弊案的處置結果宣告完畢,王正玄進奏北黎使團即將到達的消息,將一應接待事宜議定。
這時,刑部李侍郎站出來說:“陛下,既然外邦使節將至,為了展現我朝上下一心、欣欣向榮的風貌,民間瘋傳的流言都要肅清,產生流言的源頭大案也最好都要處理掉,所以賀今行蓄奴一案……”
他還未說完,斜刺裏插出一句話將他打斷,“臣對此案也有要事上奏。”
李侍郎一看,站出來在中道和他並列的,乃是昨晚才在刑部獄見過面的王玡天。加之他又想到上朝前得到的消息說,會有人與他打配合,便以為王玡天也得到了指示。
“那就由王大人來說吧。”他習慣性奉承,讓出位置退回班列。
王玡天向禦座拱手道:“陛下,這宗案子確立,有賴於一名被賀今行‘贖買’的婦人舉證。賀今行下獄之時,曾言那婦人生存不易,托臣照拂對方,臣答應他並照做了。昨日,有位老者帶著那名婦人找到臣,想要翻供。婦人說她是受人脅迫,逼不得已才誣陷小賀大人,小賀大人除了解救她那一回,於她再無任何幹系。”
“王大人你說什麽?”李侍郎傻眼,疾聲道:“那消息上可不是說這麽的啊!”
王玡天嘴角微微升起一點弧度,不緊不慢道:“那李大人說說,是什麽消息、怎麽說的?”
“你,你——”李侍郎“你”啊“我”的說不明白,幾步跳出來向皇帝說:“陛下,王大人說的這些我都不知情啊!”
王玡天笑了:“那婦人私下找的我,李大人當然不可能知道了,你要是知情才奇怪吧?”
李侍郎一噎,引得明德帝皺眉:“你腦子是不是還沒清醒?退下。”
“陛下息怒!”這人又趕忙回列。
前一排的王正玄見狀,趁機轉頭小聲質問王玡天:“那婦人真來找你了?我怎麽完全沒從你那兒聽到一絲半點消息。”
後者答:“不過一小事,相爺公務繁忙,沒聽說也正常。”
“小事?”王正玄看他的目光裏充滿懷疑,“你又搞什麽名堂?”
王玡天卻不回他了,再度向上首:“陛下,臣把人帶來了,請容許通傳上殿。”
明德帝嗤笑,玩味道:“一個個都把朕這裏當什麽,滿口胡言亂語想說就說,想翻就翻,成何體統?既然她敢翻供,那就傳上來看看,誰給她的膽子當朝欺君!”
“是。”順喜領命,吩咐下去。
一聲接一聲的唱名傳出大殿,廣場以東,連片的殿宇屋脊上空泛起漸變的灰白。
大雨放緩了時間,但無法阻止天亮。
沈寂一夜的薈芳館於辰正開放,三三兩兩結隊的士子們魚貫而入。
他們帶來的傘沒有放在桶裏,而是垂掛在圍著照壁三尺、懸於地面三尺的網兜中,下方是專門開鑿的溝渠,瀝下的雨水滴進渠中驚動游魚;或是就著撐圓的傘花沿廊檐吊高一丈,既能遮擋斜灑游廊的風雨,也可將專門題在傘內面字與畫展示給往來之人。
上一場雨已過去好幾日,在傘上花了心思的士子們終於有了再次一較高下的機會。這小小的傘就像召開文會之後的整座館閣,無處不風雅,風雅之中無不暗含機鋒。
直到辯議將開,負責主持的館丞宣讀完文會的規矩,照例環視全場高聲詢問:“廿五第一場,哪位賢才有膽量敢為人先,上臺來占據擂主之位?”
話落下,士子們都有些踟躕。文會已論十八日,好起論調的大都被說遍了,這兩日就冒出不少生僻或者難辯的題義。首擂固然易出風頭,但若是一兩炷香就被攻下來,那就揚名不成反倒丟大臉了。
一些士子便互相推舉謙讓起來,這時,忽然有人朗聲說:“我來。”
聲如古琴泛音,登時引眾人側目,紛紛望向源頭。
只見入口處繪著“蘭亭雅集”的照壁前,有個修長的人影撐著一柄油紙傘向他們走來。傘面純素,連顏色都是用舊的姜黃。
如此不隨大流的做派,若說是因囊中羞澀,可這人又身著一套明青漸碧的錦袍,簪一支色近松綠的玉簪,不似家底欠豐。再觀行走氣度,斯文從容顯然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可細品起來又與這裏有些格格不入。
“這人是誰?”不少疑問環繞臺榭水閣發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於這個突然出現的人。
他不踏兩側游廊,徑直沐著雨從中庭走向高臺,踏上臺才收了傘將其靠著柱子放下。
館丞目露讚許地迎他,“後生有膽氣,不妨報出名來,讓眾人知曉。”
他拱手向館丞,向他面對的士子們作禮,轉過身再向另一面的士子們一禮,袍袖如翅羽揚起又伏落。
“稷州裴明憫,見過諸位同道中人。”
籍貫與姓名一出,臺下四面皆驚。
“原來是裴小君子,怪不得有如此風姿。”
讚嘆過後,立馬聯系起當前時事。
“裴公子上月不是扶靈回稷州了嗎?怎會出現在此?”
“你可已聽說舞弊案另爆隱情,被翻出來重審了?”
“你爹孟檀公是被潑了臟水!”
“你是因為這件事到京城來的嗎?”
“不知令尊身體可好?”
……
半座薈芳館都炸開了鍋,許多疑問一股腦兒地湧向裴明憫,卻沒有給他留出回答的空間。
一名坐席在游廊的士子踩上欄桿,吸引了周圍的註意力,他拱手道:“在下曾受孟檀公一書之恩,今朝目睹他受如此汙蔑,正愁不知如何為他出這一口氣,裴公子就來了。如果裴公子打算為孟檀公做些什麽,不論何事,某都願助公子一臂之力,還望勿要拒絕。”
“對!”另一個方向也有人站到桌案上,“孟檀公就算辭去相位,亦是清流鴻儒,執士林之牛耳,豈能繼續蒙受汙名?”
“咱們不僅要為孟檀公雪冤,還應該聯名上書請求陛下讓那些奸賊付出代價!否則縱容了這一遭,我等讀書人日後不知還會遭何等壓迫。”
“說得好!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聯名書加上我們幾個!”
……
群情憤起之快,不過盞茶功夫,這群年輕人為主的士子們便商議起如何寫這封聯名書。
館丞旁觀一切,微微皺了皺眉,但並沒有出面阻止,而是派一名小廝將館中發生的事情去匯報給忠義侯。
眾人的議論也有了結果,“裴公子既然在此,我等就不能越俎代庖。聯名書如何寫就,理當由裴公子執筆,遂裴公子心意。”
話頭終於拋回給裴明憫,他沒有應下,也沒有拒絕,而是說:“諸位,請容我先回答你們的問題。”
他走到高臺邊緣,面朝問他父親身體的那幾位,“多謝各位關懷。我父親守在我祖父靈前,人雖憔悴,卻萬不敢倒下,尚能勉力支持。”
然後轉問他上京緣由的那幾位,“我上京確是為了求一個舞弊案的真相。外界傳言,我父親身沾舞弊嫌疑,我祖父以命作保,才保我父親全身而退。可我相信我父親的為人,斷不會做出科舉舞弊這樣的事,來辱我裴氏的家風門楣。我祖父心有雄獅,待我恩深似海,我亦不能忍受他被當作諷刺取笑的談資。”
“我叔父說,晚輩對親長的孝順,生前孝於行,身後孝於心。在我祖父靈前守著,不如上京來查清舞弊的真相,更能告慰他在天之靈。”
“我認同叔父的話,也這麽做了。但其實我走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該怎麽做’的問題,我更多地是咽不下這口氣。我想,既然我問心無愧,那為什麽不來證明給朝廷和天下人看——我稷州裴氏代代清名,擾亂科舉的疑罪,我裴氏不認。模棱兩可的安撫,我裴澗不要。借祖宗恩蔭避禍這種不孝且窩囊的事,我裴澗不屑,也不會幹。”
他咬字不自覺重了些,然後極為自制地迅速平緩語氣,“我在路上吃了些苦頭,但我從沒後悔過。事實也如我所堅信,舞弊案非我父親裴孟檀主使。”
話到最後,聲音輕如鴻毛,卻令滿座寂靜,唯有霖雨如鈴。
這時,有人趁機說:“裴兄性情堅貞,為祖、父不惜己身,著實令在下敬仰。如此,更不能白費……”
還是不忘勸他上書。
“聽我說完,好嗎?”裴明憫打斷,態度平和地註視插話的人,直到對方目光躲閃,才繼續說下去。
“從我離開稷州那天算起,至今已有大半月。然而直到晏永貞自曝之後,我才得知舞弊案真相竟是如此。幕後主使是我根本沒有想到過的人,我感到驚愕、憤怒,恨不得立刻跑到那兩個人面前質問他們,為什麽要陷害我父親?但冷靜下來,進一步了解事實之後,我漸漸打消了這種沖動的想法。”
“因為陛下已經下令,由兵部尚書盛大人和大理寺卿宋大人聯合重審這個案子。我認可陛下的處置,相信這兩位大人不會徇私,也相信朝廷會還我父親一個清白。待真兇被宣判,天下人自然明白孰是孰非。”
““各位的好意,裴澗記在心中,在此謝過。但我來到薈芳館,並不是為了向大家求援,而是想與大家切磋。”
最後,他看向提議由他起頭寫聯名書的那一位,“薈芳館文會乃士林盛事,我在進京的路上便聽說此地文才匯聚,今日一瞧,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哪位仁兄願賞臉賜教?”
他說是“不知哪位”,目光卻直直地盯著一個人,大家都看得出來,便一齊半恭維半攛掇那名士子出頭。
這人被架到高處不得不應,先報過出身姓名,再略作思索,搶先道:“文會召開這些日子以來,已論過經典,論過時事,論過刑獄、論過食貨,論過地方……再撿前人言論沒多大意思。在下知曉裴兄曾隨禮部使團出使南越北黎,所以想與你論一論外事,不知可行?”
“求之不得。”裴明憫拱手讓他占先:“請講。”
士子便笑道:“孫武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外交之策排在第二位。雖說是兵法,可也能化用到外事上,先伐謀再伐交。即先行以謀略分化瓦解其內部,或用間引仇或利色相誘,再趁其虛弱時遣使節相交,優勢便在於我方。若是籌謀得當,甚至能免了出使磋商這一環節,豈不省便?”
這人顯然做過功課,思路與忠義侯在前兩個月南越事上的看法大致相同,除了投其所好難有別的解釋。
朝廷對南越的政策已有定論,不論這人是否知曉,裴明憫都不願再過多掰扯,“兄臺所言兵法,乃是戰時之策。通常來說,外事有賴以軍事做後盾。但古有‘晏子使楚’‘完璧歸趙’,今有我朝與北黎締盟、援助南越,可見外事成敗並非完全視軍事力量而定。它的意義,更在於不動兵戈而達成朝政目的,進則維系兩邦太平,退則守護國家威嚴與存亡。”
“強權相壓,權術相欺,固可占一時上風、取一時暴利。可被欺壓的外邦百姓必定懷恨在心,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反撲,對邊境的軍民來說,無異於不知起止的折磨。”
“哪有這麽誇張?”對方反駁:“我強他弱,邊軍武裝到位,還怕小股的騷擾襲擊嗎?若是要杜絕反撲,只要令其疲於內患無暇他顧,並非難事。”
裴明憫搖頭,“成事哪有如此簡單?你說武裝邊軍,可眼下國庫空虛,百姓負擔沈重,誰來撐起巨額的軍備開銷?若是有得選,誰又願意一輩子都活在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陰影下?兄臺說得如此輕松,只因為你家在江北,而非三方邊疆。”
對方本就逐漸難看的臉色直接沈到底,“可裴兄亦是中原稷州人氏,談什麽換位思考,為邊疆百姓說話?你又沒有去——”
他飛快的語速突然卡住,裴明憫確實去過南越走過北黎,為這兩趟出使所寫的心得文章還曾刊在報上,在場許多人都看過。
裴明憫不再理會他,環視在場所有人,“諸位,外事代表一國形象。我大宣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在外事上何須因一時之利而囿於旁門左道?若想萬國歸心來朝,既要自強不息,也當奉行仁義。同舟共濟,才能長治久安。”
話落,立即有人合掌道:“裴兄說得好,君子當行王道,不可一味鉆研小人做法。”
大家就此交流起來,又有人問:“只是我朝如今才歷戰事,又在近期與南、北、西北三邊皆有過齟齬,邦交局勢尚不明朗。不知裴兄對此有何看法?”
帶著使團下南越的顧元錚尚未有任何消息傳回京,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裴明憫拒了使節之位、由顧元錚所替,以及北黎人的使團就要抵達雩關。
裴明憫沈吟片刻,認真道:“南越國小且封閉,我朝剛剛援助他們的起義軍推翻貴族暴政,正可趁此機會與其互通有無,傳入我儒道禮義,幫助其移風易俗,潛移默化地使其百姓認可我朝文化與習俗,誠心歸附我朝。北黎與我朝隔牙山而望,連接的合撒草原水草豐茂,可與其建交通商,做大牧草、牛羊與毛織物一類的生意,不止能避免牙山一帶的百姓被騷擾、襲擊、劫掠,還可以帶動改善他們的生活。西涼人聚居地遠在淙河之畔,與我朝隔著沙漠戈壁,卻世代不忘侵略我大宣的土地,其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所以要鞏固仙慈關,不忘前事之痛,不廢軍備。來日若其有意修好,也不可放松警惕。就算重開互市,也要嚴格限制規模以及商貨流出,不能令他們覆元太快。”
“簡言之,小者相融,中者相交,大者相抗。剛剛那位兄臺所提用計離間之法,正適用於西涼,只是西涼王都太遠,以我朝現狀難免有些鞭長莫及。”
先前那名士子正要掩面離開,聽到最後一句話,腳步一頓,驚喜地回頭。
問出這個問題的士子自沈浸中回神,拱手作揖:“裴兄之言淺義深,令在下多有啟發,受教。”
裴明憫卻沒有笑納也沒有自謙,只是沈默地對禮。
館丞率先鼓掌,在他直起身的時候,全場每個角落都為他響起掌聲。
此議罷,又一名士子站出來,“我是江南淮州人氏,自西北爆發戰爭以來,江南雖有因水患而得的田賦丁稅減免,但實際上新添的其他名目的賦稅加起來,並不比從前低。我與我的家人是這麽想的,江南魚米之鄉、底子富庶勝過其他路州,若是西北失守也必定唇亡齒寒,所以為了支援前線,稅賦高一些也願意咬牙支撐。”
“今年戰事結束之後,麥收以來,情況終於有所緩解。大家都以為能松一口氣,結果又立馬要推行改稅。哪怕有許輕名許大人掌舵,我等心中也有些沒底,不知前路是好是壞,該支持還是該反對?”
裴明憫疊掌以答:“我已許久未至江南地方,無法對地方具體事務置評。但我明白一個道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任何事物要想長青不敗,都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危難之時若不思變革,依然固守成規,那就只有死路一條。我也不能預測改稅的成敗,但大致可以理解朝廷為什麽將試點選在江南路,江南因重繪魚鱗冊、重登黃冊不久而適宜變革,還有爾等這樣在重壓之下仍然顧全大局的人……”
這也是在場不少士子所關心的話題,哪怕已經議論過一回,但因為在臺上的人不一樣,仍然豎耳以聽。
雨聲漸漸變作畫外音,帶著悠長的餘韻似要遠去。
忽然“篤篤”兩聲,禁軍豎矛撴地,打破了崇和殿裏的死寂,“陛下,人已帶到。”
百官回神,只覺殿外欻欻的雨勢好像又變大了。
高居在大殿深處的明德帝似無所覺,左手把玩著銅錢,垂眼睥睨被帶到陛前的老者。在場官員已被清洗過幾輪,認得這老人的極少,可他卻是記憶猶新啊。
老人也昂頭望著他,一揚遠山紫的舊袍袖,“草民張厭深。”
在他身邊的婦人穿著粗麻衣裳,拘謹地縮著頭,“草民袁杏娘。”
兩人一齊行禮叩拜,“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厭深啊張厭深。”明德帝停頓許久,慨嘆:“多少年不見了?朕還記得你辭教文華殿、掛冠而去之時,放過話,永世不再回朝堂。”
張厭深也是嘆息:“年少輕狂之語,草民早已自省,作不得真。”
“嘖。”明德帝面露譏諷,“起來罷。纖老弱婦,萬一跪出好歹來,又要成朕的不是了。”
“謝陛下。”張厭深跪得不易起身也不易,靠身旁婦人攙了他一把。
王正玄盯著他們,不懷好意道:“張老先生現在無官無職,閑人一個,不頤養天年,怎麽也跑來摻和朝廷大事?”
張厭深道:“回王相的話,草民以教書為生,曾於十四年秋冬短暫教導過賀今行。師生相處雖短,情誼卻深。我知他的性情,斷不會做傳聞之事,定是另有內情,故而四下走訪查證。最後不出我所料,真相並非表象。”
他拿出一份狀紙,雙手舉起,“陛下,草民了解到此前定案有兩名人證,一個是我身邊的袁娘子,還有一個是安化場的地頭蛇。這蛇頭也是受人脅迫,不得不陷害。被我找上之後,他有意悔改,但因前幾日在賭坊與賭客產生糾紛,混戰中被毆打重傷,正在臥床休養,無法身到。所以特地寫下一份供狀,畫了押,交給草民。”
王正玄徹底回過味來,今兒唱這一出,是真要給賀今行翻案。他剜一眼做媒介的王玡天,嘲道:“什麽糾紛混戰?我看多半是你們屈打成招。”
王玡天面不改色地受了這一剜。
“有些人鎮日打雁,都能被大雁啄了眼。更何況安化場每日多少糾紛,靠拳頭說話的,自個兒折進去實屬尋常。”張厭深淡淡地說,將供狀再舉高一些,“請陛下垂閱。”
明德帝被催促,才動了動手指,讓順喜去把供狀取上來。
下方的崔連壁本欲出班上奏,見狀,站定雙腳不再動彈。
在他對面班列的忠義侯也垂著眼,如大殿角落的燈樹一般,對殿上發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連眼神也不曾多舍予。
張厭深亦沒有關註殿上的官員,他今日回到朝堂上只有一件事一個目的。他說:“袁娘子,請把賀今行為你等贖身一事的真相,以及你遭遇到的脅迫,一一如實稟報給陛下和諸位大人吧。”
婦人便小心翼翼擡起頭來,說:“我本住在安化場的暗巷,靠伺候兵馬司的兵爺們過活。十四年冬天,有一日送客出門,與小賀大人打了個照面。又過幾個月,聽說兵馬司出了大事,好一旬都沒有兵爺來我們這邊。正當大家不知該怎麽辦的時候,陳老大突然把賣身契還給我們,讓我們離開暗巷。同時有人接引我們,與正陽門胭脂鋪的祺羅掌櫃搭上線,送我們到掌櫃的莊子幹活,住大通鋪,包餐飯,還有月錢可領。除了少數幾個姐妹後來選擇回鄉去,我和其他人都留在了莊上。直到半月前,有人找到我……”
“等等。”王正玄打斷她,問:“你們就這麽簡單上岸從良了?”
婦人連忙點頭,“是的,若能做良家子,誰願下水任人糟踐呢?我本來也不敢相信這麽容易就脫離了暗巷,提心吊膽過上好幾個月,沒見哪個突然跳出來要我付出代價,祺羅掌櫃為人豪爽對大家也很好,就放心過日子了。”
王正玄笑道:“說得這麽好,本官怎麽不信吶?這天底下豈有白吃的宴席,白得的幫助?我看你翻供是假,受脅迫是真。只不是被脅迫來編些故事,以欺騙朝上百官、欺騙陛下。”
婦人忙道:“草民剛剛說的都是真話,絕沒有一句謊話。”
張厭深也笑笑,說:“上天準許庸官和冗官坐吃皇糧、白拿俸祿,袁娘子不過是得人相助,能挺直腰桿掙一口飯吃、掙一間屋子遮風擋雨。所得尚不及他們千萬之一,上天又怎會不許?
“張厭深!”王正玄喝道:“我敬你年邁,稱你一聲先生,你可別倚老賣老。”
張厭深再次笑了笑,說:“袁娘子繼續講,不必理會旁的。”
氣得王正玄一個倒仰,盛環頌在他背後接了他一把,低聲說:“王相爺,您堂堂一右相,人又沒含沙射影內涵你,何必計較這些,有點難看了。”
“就你大方?”王正玄白人一眼,甩袖子回去。倒是沒再繼續發怒,也端起範兒來,不鹹不淡地乜斜那婦人一眼。
他倒不怕自己被咬出來,反正做事的人跟他隔了起碼三層,保險很足。只是本來以為盡在掌控的事情突然出現意外,讓他很不爽快,又在心中罵了他大侄子幾句。
婦人被他乜得瑟縮了一下,但仍然鼓著勇氣繼續說:“直到半月前,我出莊子去采買,有幾個男人攔下我,問了我好些事,又要求我替他們做一件事。我一開始不肯,他們竟找到了我丈夫那個爛人,威脅我要是不按他們說的辦,就讓我丈夫再把我賣到別地的窯子去。我當時特別害怕,所以就……就聽信他們的話,昧著良心,誣陷了小賀大人。”
她滿臉悔恨,叉著的雙手快把衣角絞爛。
明德帝聽完,不甚驚訝,反而有些好奇:“那照你這麽說,你現在怎麽就不怕了?”
婦人深吸一口氣,想起前兩日,裴家公子找到她的情形。
她哭著解釋:“……我只是不想再被賣進暗巷那樣的地方,過地獄一樣的生活。人都說青天老爺父母官,父母拋棄我,青天也不照拂我,我若不自私一些為自己打算,誰來為我打算?”
裴明憫神情嚴肅:“你說沒有人為你著想過,那今行算什麽?若非他一念之善,我今日不會站在這裏與你說這些。”
她何嘗不知,可只有這樣說才能讓她心裏好受些。她捂住臉,難過得彎下腰去。
裴明憫靜看她半晌,輕嘆:“罷了,你可知道你前夫在哪兒?”
她緩了好久,才垂著頭說:“或許在哪家賭坊吧,他是個賭鬼。”
裴明憫道:“好,只要還在外城就行。我馬上派人去尋他,尋到了再找個由頭直接打死,免你後顧之憂。”
她驚疑不已,慌亂道:“他,他其實……”
“憐憫要給值得的人,有些人不值得。”裴明憫打斷她,一字一頓地說:“這個道理希望袁娘子能明白。”
她怔怔地點頭。翌日便看到了前夫的屍體,連帶那份拿捏了她許多年的已經破爛的聘書。
聘書被她放進火盆裏燒幹凈了,然後她跟著裴家公子離開藏身之處,去見了張先生。
再然後,便是在這金殿之上向皇帝陳情。她回答說:“自從在殿上誣陷了小賀大人之後,我每時每刻都在後悔和痛苦之中。爹娘棄我,丈夫負我,可小賀大人沒有害過我,還將我拉出泥潭。我卻這樣對他,簡直枉為人類。”
她重重地喘口氣,按照張先生教她的話說:“我實在受不了了,所以在張先生找到我的時候,將實情全都告訴了他。”
明德帝勾起一邊唇角,淡笑道:“突然良心發現?怕是找到了新的後盾,許了你新的承諾吧。”
“陛下火眼金睛,所言極是!”觀察等待許久的李侍郎立馬站出來,說:“袁氏,你現在改口還來得及。要是咬死翻供,那你先前就是欺君,按罪該砍頭!”
婦人閉了閉腫脹的雙眼,“就算大人要判我死罪,也好過讓我一輩子活在愧疚與悔恨之中。”
“你還懂以退為進呢?”李侍郎一臉稀奇地上下打量,“我勸你趕緊說出是誰攛掇你翻供的,還能將功補過,減輕罪行。”
“我沒有受誰指使,我是良心過意不去!我知道我害了小賀大人,所以想盡力補救。”婦人提高聲音,“大人你聽不懂官話嗎?非要說些莫名其妙的話。”
“放肆,你朝誰大呼小叫呢?”李侍郎斥道,朝左右同僚說:“看看,這真是個瘋婆子。”又拱手向皇帝,“陛下,口供豈是一介瘋婦發瘋說改就能改的?要是如此隨意,那我們刑部也不要判案了,整天陪著這些刁民過家家酒得了。”
張厭深微微皺眉,正要開口,婦人卻似受到了什麽刺激一般,在他之前說:“我沒有瘋!”
她伸出發抖的手指著李侍郎,“那些讀書人常說君子坦蕩蕩,大人的地位是比我高、比我過得光鮮,可我比你光明,我的良心比你多一些,我沒有靠騙靠搶過日子,靠說人是瘋子來堵人嘴欺負人,比你更算君子!”
她“撲通”跪到地上,青磚冷而硬,磕得她眼前發黑,卻要拼了命地望向禦座,撕聲道:“陛下,大人們都說您愛民如子,草民難道不是您的子民嗎?我從前的經歷再是低賤不堪,那也不是我想要我願意的啊。難道因為這一條,就連堂堂正正為自己做下的錯事悔改、想要彌補,都不行嗎?”
天底下豈有這樣蠻橫的道理?
明德帝動作一頓,這才真有幾分驚詫。頓了頓,開口道:“行了,朕自嘲兩句朕這大殿成了菜市,你們還當真啦?”
李侍郎即道:“陛下,這瘋婦咆哮公堂,理應即刻拖下去!”
“閉嘴,人家比你有個人樣。”明德帝冰冷地瞥他一眼,“還不滾下去?”
李侍郎渾身上沖的熱血當即涼透,不解道:“不是,陛下,我……”
卻不敢辯解到底,怕讓陛下怒氣更盛。只能窩囊地退回班列,暗自發誓再也不出聲。
崔連壁走到婦人身邊,欠身問:“袁氏,本官問你,如何能證明你所說為真?”
趁著大家註意力集中到前面,王正玄又往他侄子的位置剜去一眼。
他說什麽來著?就不能那麽早放過這些女人,現在好了,被人家逮住機會策反了吧?
然而王玡天只留給他一張側臉,目光不知落在何處,根本沒有接收到他的責問。
張厭深將婦人拉起來,遞給她一條手帕,“孩子,別怕,把臉擦擦。”
“謝謝先生。”婦人小聲說,把臉擦幹凈了,從懷中小心地拿出一份契書,展開遞給崔相爺,“這份賣身契是我和安化場的,自我離開暗巷之後就在我自己手中。我一直沒有銷毀,本是防備我那前夫哪日找上門來,我就交給掌櫃的,讓掌櫃的捏著身契,幫忙把他趕走。”
崔連壁接過契書,仔細看了兩遍,再問:“那你與賀今行,到底是什麽關系?”
婦人答:“草民與小賀大人只見過兩回,一次是在暗巷,一次就是本月十五那天。”
崔連壁:“沒有任何其他聯系?”
婦人搖頭,甚至第一個照面連說話都沒有,十五那天也只說了兩句。
王正玄旁聽完整,仍然不信:“怎麽可能?”
崔連壁一時竟不知該如何作想。他轉過身面向皇帝,看了看禦座上那塊“正大光明”的牌匾,“陛下,這份賣身契是真的。既一直在她自己手中,那賀今行確與她沒有任何幹系。您可要看看?”
明德帝親自掌了眼,確認不是作假,將契書緩緩放到禦案上,“袁氏,朕問你,是誰在幕後指使你?”
婦人回憶道:“他們從沒有透露過身份,草民只是偶然偷偷聽到有人提過一句‘相爺’。”
王正玄差點原地起跳, “你這無恥婦人,放你、你什麽意思?要改口翻供也就算了,還想把臟水潑到我頭上?”
“王相爺。”張厭深挪了半步,遮住王正玄的視線,“袁娘子只提了一句‘相爺’,又沒說是你,你就被激得跳出來大吵大鬧,實在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啊。且看崔相爺,問心無愧,何時何地都能鎮定自如。”
“真是倒反天罡。”王正玄揣著手冷笑,“都是老狐貍,裝什麽小白兔?是不是你讓她這麽說的,目的又是什麽,你自己清楚,反而怪起本相多想來了?”
張厭深端正地看他,就在前者以為他要放什麽狠話的時候,他輕飄飄地說:“王相總是在不該多想的地方,想太多。”
“你——”
“你別激動。”崔連壁截過他的話,“這件事到底是由策劃指使,確實應該好好查一下。陛下,既然證明賀今行沒有蓄奴的行為,是否要放他出來?”
王正玄不同意:“既然要查,還沒查明,怎能現在就把人放出來?”
“王相莫急。”張厭深反倒成了最從容的那一個,對著禦座和匾額說:“草民還有一件大事,欲稟告陛下。”
明德帝撚轉銅錢,似在深思,對底下的恍若未聞。
崔連壁替君開口:“還有何事?”
張厭深道:“此事涉及嬴宣大統,由草民來述不大妥當,請陛下先傳先秦王妃之父謝延卿上殿。”
盛環頌奇道:“謝老?他不是致仕回江南了麽?”怎麽突然來京,且他竟然沒有及時發覺……
王正玄嗤道:“張厭深,說案子呢,你扯什麽謝延卿扯什麽先秦王妃?他們能有什麽關系,你不會是想說他是——”
他臉色陡變。
和他有著同樣反應的還有今日在列的許多朝臣,他們未必都知曉近二十年前的皇室內亂,但人人皆知“大統”二字的分量。
驚訝至極的吸氣聲響起一片。
與此同時,禦座一側的角落、某扇屏風之後,親自值守朝會的陳林轉身從小門出了崇和殿。他喚來隨侍吩咐了兩句話,隨侍立即往西回駐地,他本人則撿了頂鬥笠就往東向的禦道而去。
守在另一側角落的,是今兒特地換了班的陸雙樓。他一直隱晦地關註著自己的統領,見人一走,立刻跟出了殿。取鬥笠蓑衣花費了一點時間,再去追只能瞧見一個模糊的背影。但那影子化成灰他也能認出來,跟近了反而怕對方發現。
出了東華門便轉南,他直覺對方肯定是奔著刑部衙門去的,心下一緊。
肩膀忽然被人從側方拍了一下,他欲拔刀之時,對方及時出聲叫他:“雙樓。”
這聲音太熟悉了,不用看臉,就知道是他剛進漆吾衛就認識的搭檔。
“你回來幹什麽,不要命了?”陸雙樓按刀低喝,卻沒有因此停留。
黎肆以為他在出任務,按著他的步調快走,一邊說:“遠走高飛是好,但京城這會兒這麽兇險,讓我扔下你們不顧,我心裏總打鼓啊。你這是在幹什麽?你今天不是該在北城巡守麽,我還打算上去找你,結果在這兒就遇見了。”
“有福不去享,上趕著來找苦吃,你有病?”陸雙樓罵道,迅速說道:“我在跟蹤陳林,你別跟我一起。你去駐地到刑部衙門最近的那條路,要是有同僚過來,你想辦法盡量把他們拖住,能拖多久拖多久。”
“我還沒開始感動呢,你就給我安排要命的任務了。”黎肆抱怨,“你倆撕破臉了?”
陸雙樓面罩冰雪,“現在還沒有。”
“現在沒有,那就是等會兒就有了?”黎肆下意識要抹把臉,摸到冷膩感才想起臉上是張人皮面具,他心裏真沒底也真有些急,“你一個人能行嗎?你還有傷啊。”
“不然,直接等死?成敗就在今日,你我都別掉鏈子。”陸雙樓撩下話,抄小巷與他拉開距離。
黎肆停在原地,傘壓到肩上慢慢地轉。事到如今,他也想不出什麽辦法還能繼續穩住陳林,只能硬碰硬——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碰唄!
他轉過三市口,繼續沿著大街散步一般往前踏。
既然生死難料,不如先悠哉一把。
因著大雨,街上行人不多,寬敞得人與車皆可以隨意走馳。
兩輛馬車直抵達內城西南的薈芳館,從車上下來一群形容淒慘的中年男人和半大少年,像門房展露過身份後,便被殷勤迎進。
館內一場辯議正好落下尾聲,眾士子瞧見一行人從旁過,紛紛揚首問道:“可是積玉書院的學友們到了?”
那邊回答“是”,因路途辛勞,要先去後苑沐浴梳洗,沒有多停留。
士子們深為理解,目送一行人離開,卻不見熟悉的儒生。
“子回先生去接人,怎麽也沒有一道回來?”
正向館丞匯報此事的門房聽見,解釋說:“子回先生在永定門遇到一位從稷州上京城伸冤的老翁,念其老邁而伸之以援手,跟著一起去應天門了,或許要下午些才能回來。”
“伸冤?”大家在生活中幾乎都沒聽過這個詞兒,新鮮無比,“不知這老翁有何冤屈,稷宣之路千裏迢迢,身體扛得住麽?”
館丞道:“這就不知了,他們沒說。”
“那就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再問問,我們還是繼續辯義吧。”大家對文會的興致更高。
館丞便預備主持下一場,獨立高臺的裴明憫卻拱手道:“在下想起一件事,需得快些趕去應天門,不能在此多留,所以這一場就不參加了。”
“裴兄怎地這就要走?”當即有數名士子站出來挽留,“裴兄博學多識,今日幾場議題都有獨到見解,發人深省,我等還想與您多多交流。若是事情不急,不若先派書童過去?”
裴明憫自懷中取出薄薄幾張疊得極其齊整的舊紙,“正要向大家說明,我方才所提的見略,皆非出自於我,而是出自於這一封已經呈到陛下面前的《諫興亡疏》。”
“什麽?”不止挽留的那幾人,全場所有士子包括館丞在內都驚愕非常,讓他們感到竟不是自創的學說。
裴明憫展開那幾張卷了毛邊兒的紙,高高舉起,“先有此疏諫上,再有開捐,再有改稅打頭、於江南試行的新政。諸位若感興趣,我便交予館丞,張貼在館內,供大家覽閱。”
大家還是難以置信:“裴兄在開玩笑吧?原作者怎麽可能不是你?”
“如果真不是你,那你為什麽要在文會上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裴明憫收回手臂,將紙疏拿到眼前。他看著那些熟悉的字跡,說:“因為我想為寫下這封諫疏的人證明,他的才學與見地不弱於任何人,他提出的觀點是切實可行的,有希望改變現狀的。只要讓大家了解他,就很容易讓大家再進一步地理解他、支持他。”
有人急問:“誰人有如此能耐?”
“進此疏者,”裴明憫平靜地回答:“是身在刑部大獄裏的賀今行。”
“怎麽可能!”眾人聽說答案,比先前聽說裴明憫不是原作者還要駭異不少,短暫的震驚過後,都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此人與裴兄同科分魁,有此學識倒也不算稀奇。”
“只是品行卻不像他提出的那些學說那樣,憂國憂民,兩袖清風。”
“說得有理,不然蓄奴作何解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裴明憫聞言,肅容厲聲道:“那一巷婦人,是賀今行出於憐憫,借著整治兵馬司的東風,迫使安化場放了人,從頭到尾並無半文錢的交易。我曾親身參與其中,為那些脫出泥潭的婦人提供庇護,難道我也是為了暗地裏蓄奴嗎?”
他堂堂裴氏子,自然沒人認為他也會這麽做。
“裴兄竟也參與其中?如此重要的消息,朝中流出的消息裏為何沒有說過?”
“可我聽聞賀今行在朝會上都親口承認了,也是假的?”
裴明憫不恥道:“他為何要承認?不過是有人拿那些婦人的前途要挾他,逼他不得不認罷了。”
士子們面面相覷,越聽越不像假的,可要讓他們相信也莫名有些難為情,“當真?”
裴明憫緩了緩,高聲道:“諸位從四大門進城的時候,可曾看見立於城門旁的巨幅告示欄?那是賀今行授官後做的第一件事,挑選了一眾實惠客棧與各個面向百姓的衙門所在的主要街巷,重新實地繪制圖集,並做好標註,只為讓初來乍到的旅人少受坑騙。”
“諸位之中可有人居住於禮部提供的學旅?旅舍原本只有幾間,年久失修條件惡劣,也是他上書請求擴建規模,重新修整,以減輕部分學子上京科考或是游學的壓力。”
一些士子對此有印象,後知後覺道:“我們以為是早就有所規定的舊制,竟然有賴於這位嗎……”
裴明憫無可奈何地笑了一下,有些難過:“言之鑿鑿,不如行之切切。這樣的小事不止在宣京,在江南在西北他都做過很多。朝廷因他斬首西涼太子的軍功拔擢他,人人皆知人人稱頌。為什麽在這樁破綻百出的誣陷上,反而又那麽輕易地就不信他了?”
“他父母早喪,伶仃求學,通身所長何不能養活自己?若他當真貪圖享樂,何至於自請外放邊陲?何至於要在江南在西北那麽拼命?又何至於為官三四年仍身無儲蓄,刑部都搜不出幾兩紋銀?”
“萬方於他何加焉?惟赤心慈悲,不舍黎民矣。”
他將紙疏交給館丞,向眾人疊掌道:“我相信朝廷能辨忠奸,懲惡揚善。本次朝會,此案或許就有結果,我是定要去應天門等的。今日借今行之說,與諸位同道論過,澗受益良多,已心滿意足。學海無涯,文氣長存,澗與諸位來日有緣再會。”
利落一拜,便撿起自己的油紙傘,走下高臺。
天已大亮,逼退了雨勢,雨幕不知何時變得輕透。
“裴兄等等!”有名士子跳下游廊叫住他,“若裴兄所言非虛,那賀今行如此被冤枉,我等同為清流士子,不能坐視不理。我願與裴兄同去。”
左右的士子也紛紛道:“是啊,不如同去!若是判決不公,我等還可一起幫忙申辯一二。”
裴明憫隔著細雨相對,唯有執傘相拜,停步以候。
這些年輕士子們飛快地去取下自己的傘,匯聚到他身邊,再一齊走出薈芳館。
絢麗的傘面相連成畫,山水花鳥相映,將初秋冷雨渲染成春日甘霖。
一個盤髻的姑子攙扶著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緩緩走進崇和大殿,靴底在青磚上暈濕一步又一步痕跡。
老人自然是謝延卿,他比前次覆職的時候更加衰老,一舉一動都帶著些哆嗦。攙他的姑子也並不年輕,眉眼皆是風霜,行完禮站起來主動說:“陛下可還記得奴婢?當年宮中和秦王府的各大宴席上,奴婢曾隨王妃見過陛下不止一回。”
明德帝盯著她打量了半晌,才從久遠的記憶裏找出個人像來,狐疑道:“持、鴛?”
這個名字令崔連壁回頭看了她一眼。
“陛下好記性。”持鴛面帶微笑,一身素裳不掩大方,微微側臉向崔相爺:“奴婢是先秦王府內總管、先秦王妃的陪嫁侍女持鴛,而非殷侯夫人因思念長姐而給貼身侍女改名的那位持鴛。”
明德帝擰眉道:“朕以為你隨你主人殉了。”
皇帝沒有對這個說辭表現異議,崔連壁便信以為真,不再糾結名字這點小事。
持鴛福身道:“托我家王妃庇佑,奴婢得以帶著小主子逃出生天。在撫養小主子長大認祖歸宗以前,奴婢說什麽也不能去死。”
小主子。
一個詞激起千層浪。
因為有張厭深預告,崔連壁倒也沒有太過震驚。他第一反應是去看忠義侯,後者卻還是那副無悲無喜無驚無怒的石像模樣。
怪了,這等極有可能影響儲位承嗣的大事都不能令其波動分毫?
早就知道,還是?
其他大臣的反應則比他劇烈得多,王正玄疾聲道:“陛下,皇家血脈何其貴重,就算這兩人一個是先秦王妃的父親,一個是她身邊老仆,也不能由著他們指誰是先秦王遺子,誰就是吧?”
他的話引起不少官員附和,“是啊!陛下,事關國祚,不能如此輕易如此草率!”
明德帝緊攥銅錢,圓滑的黃金輪廓膈著掌心,“朕記得那場大火,秦王妃是一屍兩命。”
當時不止一名漆吾衛親眼看著秦王妃在大火中自焚,最終只餘些許堅硬大塊的屍骨,其中還有一塊小兒頭骨——這些都是他從先帝和陳林那裏得知的,秦王一脈出事的時候,他還是不聲不響的閑王。
他銳利的目光鎖定持鴛,“你如何能夠帶著孩子逃脫。”
持鴛頂著皇帝和眾臣無形的審判,鎮定道:“秦王府正殿底下挖有一條密道。那日大火,我由密道進入正殿,幫助王妃坼剖取子,隨後帶著孩子逃亡江南。我在清河縣東躲西藏三個月,才等到老爺回祖宅,將小主子交給老爺。”
張先生說,不能直接牽扯到殷侯夫婦。否則,手握重兵的邊軍主帥暗中撫養皇室遺孤,必將引來許多不清不白的猜疑,扯上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們商量著將遙陵改成了清河。
謝延卿適時請罪,顫巍巍跪下去,“臣欺瞞陛下十九年,自知罪不可赦,任由陛下懲處,絕無怨言。”
明德帝沒有制止,“可朕記得很清楚,那賀今行戶碟上的祖籍可是凈州砂嶺,在西北。”
謝延卿回答:“我們把孩子送到西北,本是想借殷侯之便,再送孩子回京證明身份。但殷侯認為他不能插手幹涉朝政,拒絕為孩子作保,只答應可以送他到稷州讀書。陛下也知道,當時我謝家一貧如洗,還有個孫子要供。我們就退而求其次,要了賀三老爺私生子的身份。”
王正玄一拍巴掌,“好啊,原來殷侯幾年前就知道啦!陛下——”
他看向皇帝,卻被豎掌示意噤聲。
明德帝按在膝蓋上的手屈指敲了又敲,嘆道:“殷侯糊塗啊。人人皆知朕這一脈子嗣雕零,朕又如何會嫌棄多一個血脈之親?”
接著,話鋒一轉:“不過,你說有地道,為何當年前往秦王府查看的人沒能發現?”
持鴛答:“奴婢從地道離開時,王妃便將入口封死了,大殿又被焚毀,從殿中輕易勘察不出。密道向左,從大殿左側抱廈斜對的空地往下挖,就能挖到中空。王妃怕屍骨被發現端倪,還特地將一只被落梁砸死的貓……抱在懷中。”
“貓?”明德帝聽得想笑,先帝能被貓骨頭糊弄過去?不對,他神情一凝,將銅錢丟到禦案上,點了盛環頌的名字。
盛環頌和他堂官一樣,詫異之餘,不動聲色地註意著王玡天的反應。他認定王氏叔侄當中做侄兒的比叔叔狡詐,如今就驗證了他的看法。
王玡天要是沒有提前知道這個消息,他能主動提起張厭深,給他們機會翻供?
要是他王玡天這麽大公無私,他盛環頌就能當場把這個笏板吃咯!
正想著,皇帝一聲點兵,他下意識應道:“臣在!”
聲音大得整座大殿都是一滯。
幸好明德帝沒心情跟他計較,冷聲吩咐:“持朕口諭,開秦王府,查看是否有這麽一條地道。”
“是。”盛環頌領命,點了一隊禁軍,走東華門直往秦王府舊址而去。
大雨轉小之後的宣京城籠著一層清潤水霧,四下都是淡淡的,新鮮靈動。
應天門前圍著一群百姓,準確地說,是圍著廣場上那一座登聞鼓。
此鼓自太祖時期便設立在皇城前,二百年間鼓面不知換了幾回,被敲過不知幾回。至少本朝年間,居住在正陽門內外的百姓還未曾聽見過它的響聲。
現在竟來了一老翁,雙手抱著鼓槌,要去敲鼓。
走街串巷賣傘的挑夫把擔子放在腳邊,笑說:“老頭兒,你馱著背,都夠不到那鼓面啊。”
登聞鼓立得高,底下有踏板,但王老伯站上踏板還是夠不到。
路過被吸引來的其他百姓說:“賣傘的,我看你挑子裏不就有張凳子麽,借老人家使使唄。”
“行啊。”
王老伯得到一把小方凳,孫女扶著他踩上凳,又用雙手托舉他拿鼓槌的手。掄起來敲下去,“咚”的一聲,不小也不大。
就這,也耗費了老人不少的力氣,一槌下來就得靠著大鼓直喘氣。
圍觀的老百姓直搖頭:“我看你就沒多少力氣,怎麽還想到來敲登聞鼓,告禦狀吶?”
“老人家,還是省省力氣,回去吧啊。”
“我可不能回去。”王老伯說,他花了幾十文才雇車把他祖孫送到這裏,怎麽能輕易就走了呢?更何況,他說:“我幹孫子,被官府誤會了,抓進牢裏要砍頭。你們說,我能不來嗎?”
眾人稀奇道:“謔,你幹孫子犯了什麽事兒啊,竟然要砍頭!”
“什麽事兒都沒犯!”王老伯說,試著重新提槌,“我孫兒是個頂好的人!”
要吃飽了才有力氣,但他和孫女沒顧得上吃早飯,馬車跑得飛快又太過顛簸。
幾下之後,鼓沒怎麽響,倒是把應天門值守的禁軍招過來了,“剛剛是誰在擊鼓?”
“我,是我。”王老伯看見官差,以為是來問自己冤情,趕忙滑下板凳踏板,迎上去,“我有冤要伸,官爺。”
“你敲的是吧?”為首的禁軍確認一遍,下令:“把他帶走!”
另兩名禁軍立即走向王老伯。
“為什麽抓我?”王老伯沒明白發生了什麽,趕忙到處躲避,“我沒犯事啊!你們抓我幹什麽!”
孫女跟著一起躲,邊躲邊喊:“我爺爺沒犯事,官差亂抓人!”
在場其他老百姓也幫他爺倆攔人,“你們當差的要抓人,總得拿出個條令來吧?不分青紅皂白就欺負老頭小孩,未免太過分了啊。”
場面一時鬧哄起來。
兩個禁軍被圍在人墻裏,左右出不得,一怒之下揮起長矛。
“官差打人啦!”不知誰喊了一聲,老百姓們頓時也抄起扁擔板凳之類的家夥什。
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之時,齊子回及時趕到,“住手!”
他連傘都來不及打,下車就立馬擠進人群,擠到王老伯身邊,“你們沒事兒吧?”
確認這對祖孫沒受傷,齊子回才去找禁軍:“我乃薈芳館教諭齊子回,敢問官爺,不知這位老人所犯何事,你們要帶走他?”
“齊先生。”禁軍聽說是薈芳館的先生,頓時客氣許多,“按律,擊鼓上奏者,需杖三十。這老人自己承認敲了登聞鼓,我們才拿他的。”
齊子回一聽,頓時皺起眉。他也知道這條律例,先前勸說王老伯從長計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方拿人有理有據,並非胡來。他不好以勢壓人,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便忝臉拱手道:“幾位官爺,我等知曉律例,無意阻止公幹。但是這位老人年逾古稀,必定受不住杖刑,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禁軍不肯,“之所以有此規定,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擊鼓,浪費公器,豈能因為對象年齡不同就隨意免責?”
齊子回便問:“那可否由他人相替?”
禁軍還是不肯,“誰擊鼓誰伸冤誰受刑,這是規矩。若是由別人來替,那到時候引人上殿奏對,該引誰?齊先生,我們也是按律行事,您就別為難我們了。否則上面問責,我們當真擔待不起。”
齊子回面露難色,暗自思索該怎麽辦。
在旁的老百姓聽完他們的對話,都稀奇道:“官爺們這話說的,拿雞毛蒜皮去煩擾陛下,要挨板子沒毛病。可如果確定上奏的是大事,也要打板子,會不會太不講道理了?”
“對啊,你們三十棍直接把人打死了,那人還伸什麽冤吶?自個兒不就成冤魂一縷了。”
“老頭兒,你那幹孫子被判了什麽罪,有多大的冤情?不如說出來讓大夥兒分辨分辨,該不該擊這登聞鼓。”
眾人都看向王老伯,包括那幾個禁軍。
老人囫圇說:“我也不曉得什麽罪名啊,傳的是什麽蓄奴,什麽犯禁之類的話。”他搞半天也沒搞懂,只堅信一樣道理,“可我了解那孩子,不可能幹出一件壞事的。”
百姓們樂了,“真是奇了怪了,你都不知道判的什麽罪,有多大水分,那你替人伸什麽冤?莫不是連順天府衙門都不知道朝哪邊開的吧?”
“你說是幹孫子,那就不是親生的嘛!不是親生的還費這麽大勁兒,何必呢?現在還把自個兒搭進去了。”
“休要胡說!”王老伯嚷道:“我們關系可好,不是親生,比親生的還好!”
買傘的火上澆油:“怎麽個好法?人都說慈母多敗兒,說不定只是你覺得他好,實際上他壞得流膿!不然官府怎麽要抓他,還要砍頭?”
“你放屁!官府的要抓他,那肯定是官府的人弄錯了!”王老伯要去捂那賣傘的嘴,可那小子腳滑,他追不上,只得停下來。他揩了把汗,幹脆取下鬥笠,滿頭白發冒著熱氣,將細雨熱成煙。
他氣喘籲籲地說:“你們不了解,不明白。我啊,老家在重明湖邊兒上,那年半夜裏漲大水,是他和他兄弟到我們村裏挨家挨戶地敲門,把大家喊醒,帶著大家到山上躲了災。”
“原來是救了你一回,你早說嘛。”大家豁然開朗,“至誠寺裏的師父們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那幹孫子倒也算得上是個好人。”
王老伯只是擺擺手,悵然道:“我和孫子孫女人沒事,家裏屋子卻被淹毀了,只能拖家帶口去江南找我做生意的兒子。本以為要在江南過老,結果沒一年,太平大壩又垮了。”
日子才好起來就忽然一下徹底沒了,急轉直下,聽得無人不唏噓,“老頭你可真夠倒黴的,走哪兒都遭災。”
“不過幾災幾難都能活下來,咱瞧著你這命夠硬,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是,我命硬。我全家三代人都被洪水沖跑了,就剩我一個老貨撿了條命。”王老伯說起舊事,總是淌淚,“我就想,是不是我命不好克到了我的後人哪?我要跟我兒子一起去死,是他把我攔下來,說這不是我的錯,叫我好好活下去。”
誰不想好好活?可人的日子越難,越是要有個念想才能活下去。他抹了把眼睛,“我想回老家,他就送我回去,又幫我找房子拿回田地。後來他去了很遠的地方,也一直托其他人照看我。”
“他心裏如此惦記我,我能不惦記他嗎?如今他遭大難,我不來營救,那我還是個人嗎?””
圍觀百姓有的共情嘆道:“如此算來,他救你不止一回,你們緣分這麽深,怪不得你要來替他伸冤。”
有的覺得不對,“等等,你頭次說是在稷州,二次說是在江南,怎麽去哪兒都能遇到你那幹孫子啊?老頭兒,你別是編故事來了。”
“他是當官兒的啊。”王老伯提起這件事,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說他在騙人,頓時氣壯起來,“哦,不對,在稷州的時候還是學生,在讀書。後來在江南,他已經考中了,當上了官兒,和欽差們一塊兒來救災的。”
他皺巴巴的臉上煥發出一些光彩,“我跟你們說,他啊,書讀得可好了,一考就考中了狀元。我們那兒十裏八鄉的小夫妻教孩子,都以他為榜樣。”
“狀元?”一說出這個身份,好些人都覺得耳熟,“老人家,你說的不會就是前些天被抓下獄的那個吧?姓賀,賀什麽來著?”
“賀今行!”
不知誰喊出這個名字,大家紛紛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王老伯連連點頭:“對,是他,你們也認得?”
“嗨,這事兒京裏早就傳遍了。”
“我也想起來了,不過這事兒沒聽說有個什麽後續的,難道刑部還沒查清楚?”
“要是按這老頭的說法,那賀今行是個大好人啊,指不定真是被冤枉的?”
“我之前就覺得,能在西涼軍的包圍之中偷渡到西涼人的地盤上把他們太子給宰了的人,如此堅韌,怎麽可能會私自蓄奴嘛。”
“而且人家之前一直在外地做官,回京才幾個月,沒道理白花錢養一大幫人。”
“我看這位升遷快得跟竄天猴似的,是不是擋了誰的道,才被設計?”
“也不是沒可能啊,官場上的腌臜自古有之。反正官府判錯案子是常有的事,就前幾年兵馬司裁撤那會兒,翻出多少冤假錯案啊。”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分析,王老伯聽了幾耳朵,他不關心為什麽,他只想知道怎麽才能解救那個孩子。他牽著孫女擠出人群,走到禁軍跟前,哀聲問:“是不是挨了板子,就能見到斷公案的大老爺?
禁軍聽他講述生存不易,也生出些惻隱之心:“這,按律是受刑之後即可被引奏,但你這麽大年紀……”
老人不管那許多,抓住他的手說:“那我跟你們去挨板子。”
齊子回趕緊攔他,“老伯,你可別沖動,不能去。”又問禁軍頭領:“這位大人,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頭領十分為難,咬牙道:“最多最多,給他減到十杖。”
圍觀的百姓們聽見,噓他道:“別說十杖,再減一半這老頭的身板也挺不住。要咱們說,他就敲了半吊子的兩三下,挨一杖意思意思得了!反正你們幹的做樣子的事兒也不少。”
這反而讓對方不快:“什麽叫做樣子?十杖還不夠意思?”
這時,人群外圍傳來一道洪亮的男聲,“十杖什麽意思,你們要打誰?”
一個比周圍人群要高出半個頭的男人撥開左右,走到老人身邊,“你爺倆跑得夠快,叫老子好找。”
“牧哥兒。”王老伯瞧見他過來,低頭蹭了一下肩膀。沒有被他嚇到,反而有些沒告訴他就自個兒先走了的難為情,又有些人生地不熟的委屈。
“我又沒說要找你算賬,下次記得等等我們就行。”牧野鐮看著只覺得他像個小孩兒,那點惱怒化作無奈。他把自己的鬥笠扣到老人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抓抓了頭發,轉頭四下問:“怎麽回事兒啊?”
因他身材高大,右眼還有一道炸開的疤痕,通身都寫著“刺頭”兩個字。圍觀群眾紛紛跟他拉開距離,禁軍也警惕註目。
唯有齊子回見他和王老伯認識,估摸著是一起的,就跟他說清了情況。
“擊鼓就要挨打,不擊鼓還挨不了,是吧?行。”牧野鐮也不廢話,找到鼓槌,拿起來就一槌敲到鼓上,“咚——”
鼓聲鏗鏘震動,甚至掀起小圈的氣浪吹開最裏一層人的額發,引人嘖嘖稱奇。
牧野鐮手上加力再一槌,卻是“啪嚓”一聲,鼓面破裂,槌頭陷進去,一下還拔不出來。他楞了楞,問禁軍們:“什麽破鼓,你們裝鼓的貪了多少錢啊?”
禁軍怒道:“放肆,你損毀公物,還敢造謠誹謗公差!”
“行啦行啦,誰還不是吃公家飯的啊。”牧野鐮不以為意,就把鼓槌丟在那兒,“我也敲了你們這勞什子破鼓,可以代替那個老頭受杖刑了吧?”
越來越多的百姓被吸引聚集過來,齊喊道:“讓他替,讓他替。”
禁軍頭領受激道:“行,你小子有種,我就準你替刑。也不多搞你,還是十杖!”
“我要叫一聲,我就是孫子。”牧野鐮呵呵冷笑,跟他們去另一邊的空地。臨走前袖子被拉了一下,他回頭見是王老伯,咧嘴道:“沒事啦,十棍子打你身上要你命,打我身上也就打了,跟貓撲了一下似的。”
他輕輕彈開老人的手指,走到指定位置,單膝跪地,半脫上衣露出脊背。
“趕緊地,別磨蹭,兄弟我還有事兒呢。”
“咱們實打實不做樣子,你可別被打趴下!”
左右兩名禁軍以矛做棍,高斜著舉起,在陰雨中投下不甚明晰的細長影子。
影子自地牢入口滑下石階,愈往下,愈與黑暗相融。
緊隨其後的腳步毫無聲響,所過之處的壁燈只微微一顫,似吹在耳旁的風拂過。
賀今行睜開雙眼,反手按上身後的墻壁,慢慢把自己撐起來。老師餵的藥讓他睡了不知多久,或許有兩三個時辰,難得蓄積了一些力氣。
陳林正好走到他所在的牢房前,面向他,“看來你意識到了。”
賀今行定定地直視著對方,面如鬼祟,喑啞的聲音細如游絲:“我師父說過,用刀的人,總會有一股無法收斂的氣息。”
陳林松開鬥笠系帶,任其自頭頂向後滑落,右手握上刀柄,“這就是他自認勝過我的原因,因為他用劍?”
話落,寒光一閃,執汝刀出鞘,劈開木柵似的牢門,直劈向最裏的人和石壁。
門柱四分五裂的崩潰聲中,刀風先一步而至。賀今行仰頭沿墻朝角落連續翻轉,長刀劈上石壁,刃一橫緊追向他,“刺啦”出一梭子火星,卡到死角才止。
“陳統領不在崇和殿,到這地牢裏來,不怕陛下懷疑?”
賀今行不願將飛鳥師父與他相提並論。
視野未定,刀尖殘影便如蛆附骨。他矮身縮頭,腳下一滑,與刀鋒貼面相錯,自對方臂下空當逃脫。
“殺了你更重要。”
執汝刀過長,墻角狹窄難以改換刀勢,陳林半旋身往後撤出一步,順勢平抹出刀。
“單殺我一個?”
賀今行還未完全起身,便被迫再度下腰,手撐到地上,挺腰再起時撒出一大把枯草,試圖遮擋對方視線。
“本想多留你幾日。”
陳林絲毫不亂,對著展開的草莖連劈幾刀,不忘撩刀下探,防得滴水不漏。
賀今行連退兩步站穩身形,伸手夾住幾段草莖,註入真氣當作飛鏢甩出。隨即借著這半息的掩護,握拳打向對方握刀的手腕。
他沒想過能直接傷及對方,只想先行打落兵器。
“但你們要把舊事翻出來。”
哪知陳林突然側身收刀,左手擡握,一拳轟飛那幾截枯草莖,須臾又展拳為掌,虛招化實一掌擊在他胸口。
變招實在太快,賀今行躲閃不及只得回臂格擋,巨大的蠻力瞬間將他擊飛。
他摔到對墻上,滾下地,和整座牢房震顫的聲音重合。
“本座就只能即刻送你上路。”
陳林橫左臂於胸前,將刀背架上鐵制的護臂緩緩擦過,鋥亮的刀尖垂落指地。
誰在翻舊事,翻出來給誰看?
草莖炸成碎屑漫天飛舞,沒有好過的傷齊齊作痛,賀今行抓住心口衣襟蜷成一團,左右翻滾都不得丁點兒好受。他只能死死咬住下唇,神情極度扭曲。白如金紙的臉頰上猶有昨夜的淚痕未消,似神秘的圖騰紋路。
“很痛苦吧?”陳林很了解親自過手的刑罰會有怎樣的效果,向他邁出一步,“死了就能解脫。”
賀今行張了張口,鮮血爭先恐後地冒出。他眼前一陣陣發黑,不得不捂住嘴,無餘力再作出回答。
陳林再近一步,執汝刀斜起兩寸。
“統領且慢!”電光石火間,走道裏傳來一聲叫喊讓他動作一滯。
陸雙樓狂奔至牢房前,低頭抱拳道:“陛下宣召,讓您即刻回崇和殿。”
他低著頭,指尖在發抖,餘音於狹窄的地牢裏回蕩,猶在發顫。
“陛下?”陳林轉過身,哈哈大笑,“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換了班,就是為了監視、跟蹤本座?這些日子你做的那些事,本座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顯露,只是為了抓你個現行,好教陛下也無話可說。”
他挽刀指向陸雙樓,“既然你上趕著來找死,那本座就如你所願,先清理門戶!”
話未說完,便掄刀暴起。
陸雙樓冷笑,也懶得繼續那令人作嘔的偽裝,拔刀迎上。
規制相同的兩把執汝刀交鋒,於相互劈砍格擋之時不斷地發出錚鳴,激昂猛烈似琵琶急弦。
牢房本就狹小,加上過道也不過丈方,兩旁壁燈的火焰在刀風掌氣下抖個不停。
陳林不耐煩了,雙手握住刀柄,掄出全力。
陸雙樓照常架刀相抵,鋒刃相觸的剎那,他手中那把執汝刀發出哀戚的嗡鳴。下一刻,便徹底崩裂。
他立即拉開身位,雙眼睜圓,看著另一把刀的刀尖從自己鼻前劃過,同時帶起猛烈的罡風,掀得他一個倒翻,拄刀插地,生生往後滑出尺餘才止。
斷掉的那截刀刃落地跳了幾跳,跌到賀今行身邊,引得他指頭動了動。
陳林沒有分出多餘的眼神,再次連掄長刀,向叛徒當頭斬下。
陸雙樓躲閃不及,大喝道:“同窗,劈他肋下!”
陳林眼神一利,立刻引刀後防。然而一回頭,卻見賀今行還躺在原地,閉著眼似已昏迷。
陸雙樓借機脫困,握緊剩下半截執汝刀,再度欺身而上。
陳林動了怒:“敢詐本座!”
“兵不厭詐,誰叫你蠢!”陸雙樓罵道,拿斷刀做長匕、短劍使,一戳一刺皆不留餘力。
然而斷刀到底短一半,他本就不及陳林功力深厚,此時更是左支右絀,幾回合便添幾道刀傷。再幾個回合,就被逼至牢房一方角落。
長刀迎面刺來,陸雙樓避無可避,扭曲腰椎,使刀尖堪堪錯開自己的心口,刺進右胸上方。
陳林再一使力,執汝刀貼著他後背的蝴蝶骨穿出,釘入墻磚縫隙。
陸雙樓嘔出大口大口的血,奮力喊道:“同窗,就是現在!”
陳林這一次不為所動,下一刻,就察覺到身後突襲來的勁風。他當即察覺上當,欲抽刀回砍,握刀的雙手卻似被鉗住,動彈不得。
正眼一看,陸雙樓死死抓住他的雙手,甚至不惜將他拉向自己。
穿胸的長刀再進一寸,這名日常行事冷漠的青年似感覺不到割肉的劇痛,綻開冷冽笑容,嘴唇張合吐出幾個無聲的字。
“你、去、死、吧。”
雪亮的刀刃自斜後方切進陳林的脖頸,切開皮肉,切斷血脈,直到卡在骨頭裏——若非執刃的人氣力不繼,必讓他頭顱與軀幹分家。
他雙眼鼓出,嘴巴剛剛張開,沒能發出一個“啊”的音節,便徹底沒了氣兒。
死一般的寂靜,令扭脖子帶得衣料摩擦的細微響動都清晰可聞,卻沒能壓制崇和殿裏愈漸熱切的氣氛。
寂若無人,只因滿殿盡是人欲。
從瀟瀟雨歇到雲收日來,在一眾文武伸長脖子的等待之中,盛環頌去而覆返,跪到禦階前:“回稟陛下,是真的。”
一語掀起狂濤駭浪,早就在肚子裏嘀咕不已的眾臣終於能明著變臉。
“竟然是真的!那豈不是——”
他們紛紛望向皇帝,期盼能率先從皇帝的某個神態或動作之中,看出帝心所向。
明德帝眼裏只有一人,只問他:“你何時知道這個秘密?”
張厭深回答:“大約四年前。”
明德帝再問:“為何不報?”也問謝延卿:“還有你,隱瞞這麽久,是何居心?”
張厭深答:“臣居山野,不通政局,無可報也。”
謝延卿答:“臣,不敢。”
“不敢報,還是不敢隱瞞,不敢有居心?”明德帝拆解他的話,半晌未得回答,頓覺無趣,揮手道:“謝老爺子年齡大了,膽也破了,罷。給謝老爺子賜座,免得讓人跪暈咯。”
“謝陛下體恤。”謝延卿叩恩。
內侍們搬上來一張圓凳,扶著他坐下,他再不開口。
此舉仿佛透露出一個信號,引得群臣一半人心浮動,一半警惕非常。
明德帝還是不理會他們,再問:“張厭深,你好一個‘居山野’。你從何處得知賀今行是秦王遺孤,又出於何種原因成為他的老師?誰在暗中幫你?回答朕,若有一句謊言,朕誅你九族。”
皇帝看得分明,並不認為謝延卿是今日局面的主導人物,相反,謝老爺子多半受他眼中這個老狐貍的指使。
因此,平平一句話說到最後,帶起了滔天的殺意。
剛剛還在打算為新出的先秦王遺孤說話、以此討個好彩頭的官員們,又趕緊打消了念頭,繼續觀望。
原本支持忠義侯的官員們則都時刻註意著侯爺的動向,不論是貶是賀,都要緊隨其後。
張厭深八風不動,回道:“先帝以國士托付草民,故草民許以國士報之。嬴宣江山延續,四十年來半點不敢忘懷,如今總算能勉強稱一句‘問心無愧’。”
他所說正中明德帝所想,後者被激得一拍龍椅扶手,“放肆!國祚延續豈由爾等無德庶民置喙。”
恰此時,一名禁軍進殿匯報:“陛下,應天門有一老者敲響登聞鼓,為賀今行鳴冤,吸引圍觀民眾過百,都堵在廣場上為其助威。屬下們已按律對其行杖責,不知下一步是引奏上殿還是?”
明德帝一聽,額上頓時青筋暴跳。他看向盛環頌,後者當即領命隨禁軍去處理。
盛大人還未走出寶殿,又一名禁軍從應天門匆匆趕過來,稟告:“陛下,本該在薈芳館參加文會的士子們也來了,說是要等候賀今行一案的處置結果。我們實在勸不回去,不知是直接驅散還是?”
明德帝的神色徹底暗下來,眸光幽晦:“這些也是你的手筆?”
張厭深斂去心驚,微微笑道:“陛下,草民再能算,也算不到這些。但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想來為世子鳴不平的人們就是如此吧。”
“愛人者,人恒愛之?”明德帝淡淡道,“你倒是說教起朕來。”
“陛下多心了,草民有感而發,無意陛下。”張厭深,“皇帝貴為天子,三軍之主帥,四方之主君,萬事、萬物、萬種權柄都匍匐於禦座之下任由驅使,誰配說之教之?”
“若居君之位,承天之命,卻惶惶不可終日,疑身邊人、疑朝中臣、疑天下萬民,棄十方庶務於不顧,鎮日追尋縹緲長生之道,是明君否?是天命否?可長居帝位否?”
明德帝暴怒,豁然起身,“來人!速速將這個逆賊拖下去!”
禁軍出列,群臣除卻前列跪倒一大片,“陛下息怒。”
“陛下有怒,草民願以死息之,不須勞動禁軍。”張厭深也跪了下去,這一回跪得很順暢,他揚聲道:“惟請陛下迎世子歸朝,澄清世子冤屈,勿因草民之故而牽連怪罪世子。”
“豈有此理!”明德帝指著他,從脖頸一側到眼下的臉皮先後抽動,從齒縫裏發出聲音:“你在威脅朕嗎?”
張厭深話已盡,展臂揚袖,雙掌貼上青磚,再重重地叩頭。
一下,兩下,三下……
先是朱砂樣的一點,再是紅花似的一小朵,源源不斷的血流出來。
殷紅炫目。
賀今行松開手,向後踉蹌幾步,跌坐在地。
沒有他的支撐,陳林的軀體轟然倒地。
從陳林脖頸流出的鮮血一點一滴落地,浸入磚縫,浸在厚土,浸在他砰砰地要跳出胸膛的心臟。
就像忽然缺了塊肉一樣,他按住心口。
陳林是死透了。
但他還不能倒下,他的視野仍在旋轉,他努力看向墻角。
“同窗。”陸雙樓被釘在墻上,左手伸到背後摸到墻,將自己在刀上慢慢往後挪,挪到背靠著墻,便不能再動。
這裏沒有止血的條件,他不能立刻把刀拔出來,否則很快就會流血而死。
他長長地喘口氣,說:“你快走。”
“走哪兒去?”賀今行聽見了,回他。
陸雙樓說:“今兒要來這的,可不止陳林一個。”
“來就來吧。”賀今行緩了緩,膝行到另一邊墻根下,手貼在墻上四下摸索。
“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我不想看到你死。”陸雙樓好久好久沒有這樣安靜地看著他,什麽都不用想,“不然我死了,你也死了,好虧啊。”
“不會的。”賀今行的喉嚨像有刀在割,多說一個字就多被割一刀。
他摸索半天,終於摳出一顆琉璃珠子,轉身去陸雙樓那邊,幾步路仿佛走了幾輩子。
“你還有後手嗎?那就好……”陸雙樓升起些希望,努力將眼睛睜得更大,好看清那張明明越來越近卻越來越模糊的面容。
黑暗從四面八方向他的視線焦點圍攏,他伸出手揮舞,試圖驅散黑暗。
“同窗……”
你還在嗎?
他沒能問出聲,有只手將一粒冰涼的藥丸按進他嘴裏,再點了點他的下頜。
“咽。”賀今行的聲音忽遠忽近,“你不會死。”
“活下去。”
賀今行架起他的左臂,以免他的身體因昏迷而下墜,同時在他耳邊低低地念禱。
“為了你娘。”
“為了你自己。”
陸雙樓沈重的雙眼自行合上,兩縷鬢發無知無覺地垂落臉龐。
為什麽,就不能說一句,為你活下去呢?
“老天爺!”有人幫他吶喊出聲,從牢房外面奔到他們面前,左看右看,“都還活著嗎?”
賀今行不認得這張臉,但記得這個聲音,好像是他這位同窗身邊的搭檔,叫作“黎肆”的人?總之不管是誰,他沒有感覺到惡意,便微微偏了偏頭,示意對方來替自己。
已半昏迷的陸雙樓不知從何得來一點氣力,竟掀起眼皮看了黎肆一眼,“你……”
黎肆換下賀今行,一邊解釋:“這事兒真不能怪我。見面沒說兩句,那幾個孫子拔刀就砍,我一個人攔不住啊……你還能堅持麽?不能的話我就松手了?”
“廢物。”陸雙樓最後罵了一句,徹底垂下頭。
聲若蚊訥,但黎肆聽見了,滿頭大汗地松口氣,“還能罵人就行,容我想想,怎麽救你……等等,小賀大人這是要去哪兒?”
賀今行一手提陳林的刀,一手抱著刀鞘,剛剛走出牢房,停下來靠著沒被劈倒的木頭柱子,囫圇地回答他:“去殺人。”
他嘴裏還幹嚼著一把藥丸,就是張厭深昨晚給他那個小瓷瓶,裏面剩的藥全都被他倒進嘴裏了。反正是補藥加一點迷藥,正好補氣又能麻痹知覺。
“對,是有一批漆吾衛過來了,不過你這樣,”黎肆有些焦慮,但又不能跟著他一起去,不然他們陸頭兒也要成屍體了,他小聲說:“能行麽?”
他本是想過來通風報信,讓陸雙樓別和陳林起沖突,倆人一起想辦法怎麽搪塞過去。結果過來一看,陳林已經是具屍體,活著的也沒怎麽占到便宜。
“能。”賀今行說完,繼續往前走。
剛到入口處就遇到兩個下來查看情況的衙役,對方看到他跟活見鬼似的嚇了一大跳,然後才分辨出是誰:“賀今行?你怎麽出來了?快回你的牢房!”
賀今行腳步不停,刀鞘出手左右一拍,便將圍上來試圖抓捕他的兩人擊退。
倆衙役“哎喲”叫喚著,互相把對方拉起來,追著他出去,“你不能跑!跑了罪加一等!”
然而剛爬上臺階,就看到院子裏黑漆漆一片。打眼以為是烏雲壓城,定睛一看,全是捉刀在手的黑衣人,少說也有小二十。
“你們、你們是什麽人?”衙役們沒敢再往前,站在賀今行身後,其中一個踮腳喊道:“膽敢擅闖刑部衙門,抓住了全都得打板子!”
某個黑衣人瞥了他一眼,手腕一翻。
兩枚飛鏢破空襲向衙役,賀今行揮刀打落,側眸道:“退回去。”
“哦,好,好。”那個衙役吞了吞口水,趕緊往後退,順手扯了一把呆子似的同僚。
賀今行不再管那倆衙役,全神貫註握緊刀與刀鞘。
身後是地牢,他只需要防守身前。
情況不算太壞。
對峙片刻,兩名黑衣人率先暴起發難,一左一右掄刀朝他揮砍而來。
賀今行左手刀鞘作盾,右手長刀作矛,一擋一挑,便輕輕化解。
那兩人試探一回,當即退下,另有五人補上前,一齊出刀劈來。
他們相互間隔一臂寬,連起來便拉成長索。賀今行將長刀揮作滿圓也不能全防,漏了最左側一柄,手腕反扭以刀鞘相格才免於左臂挨上一刀。他不得不後退半步,縮小自己需要顧及的範圍。
那五人又同時撤走,旋身掄刀再劈。
他們仿佛共用一個大腦,進攻撤退,劈砍撩刺,全部整齊劃一。
賀今行借了陳林佩刀之利,勉強應付。直到他發現自己已經後退到下地牢的臺階前,再退半步,便要踏空。
他當然也可以撤下去,然而一旦下撤,他將再無半點勝算——身在地牢裏的所有人,他的朋友、無辜的衙役、不知是否犯了死罪的囚犯,都要葬身於此。
對方也發現了,又一波試探之後,確定他不會再退。另有五人出列矮身作墩,先前那五人齊齊後撤,幾步助跑蹬上同僚膝蓋、肩膀,同僚們蓄力而起起,如同發射炮彈一般,助他們飛上三丈之高。
五把金刀一起高揚,攜千斤墜頂之勢,淩空斬向同一個目標。
賀今行亦雙手握刀,緩緩豎刃,並向前踏出一步。
退一步,是死;進一步,向死求生。
黑衣迎風如烏鴉展翅,蔽日的鴉羽之中,忽有一點明光乍現。
流動的清風停滯一瞬,隨即被一柄寒刃裹挾著狂湧而來,洞穿半空中一名漆吾衛的胸膛。猶去勢不止,直釘到刑部大獄的匾額上,正中一個“獄”字。
血雨紛紛揚揚,壓陣的其他黑衣人才看清那是一柄長.槍。
賀今行抓住陡露的破綻,沒有選擇滯留廢掉其他人,而是拔步沖向包圍圈最弱的一點。
他蓄意已久,只為此刻突圍。
白刃相接,殺招對殺招,雙方都為殺掉彼此兒拼命。
痛,還是痛快?所有的感覺都離他遠去,他揮刀向前,仿佛自己也是一柄兵器,不懼刀俎加身。
直到力竭,什麽都握不住。
一雙有力的手臂接住他,隨他一起屈膝半跪於地。
縱馬持槍的軍衛從他們身邊走過,結陣將他們護衛在圓心。
賀今行仿佛得到了天賜的力量,抓住對方的臂膀。他看到麻做的孝衣,看到纏裹在頭上的白布,看到熬紅的雙眼中一點淚光,映出他顫抖的倒影。
一聲哽咽鉆進他耳朵,輕如木芙蓉的一片花瓣。
他擡起左手,很快被對方握住,帶著他的手貼上自己的臉頰。
大顆的眼淚墜落在他指尖。
賀今行蓋住那雙眼睛,掌心被浸淚的眼睫濡濕。
“我在,”他將額頭抵上手背,在交融的呼吸中呢喃:“橫之,我在。”
我在等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七月廿五。
子時已過,大理寺的公堂依然燈火通明。
賀鴻錦被單獨提審,戴著鐐銬跪在堂中,往日打理整潔的胡須蓬亂骯臟,不怒自威的雙目緊緊閉攏、掛著重重的眼袋。
在他前方,盛環頌早早讓人搬了兩把椅子來坐,翹著二郎腿不緊不慢地喝茶,手邊還擺著一桌吃食。
熬嘛,看看誰能熬過誰。從昨日申時到現在,他反正不困不餓。
可大理寺卿忍不住了,圍著賀鴻錦轉著圈地說:“老賀啊,今日都廿五了,你還在等什麽?你就把你知道的全都說出來吧,我好盡快安排你和你家人最後再見一面。”
賀鴻錦一動不動,仿若未聞。
“還有誰參與了舞弊?啊?”大理寺卿第不知道多少次重覆問起這句話。這個案子最關鍵的問題不查清,他們沒法兒結案。
“要是到上朝的時候你還冥頑不靈,陛下發怒,對你的懲罰可就難以估量了。你知道你府上被查封了吧?嫂子偷偷遣人出府四處求情,我只當不知道,因為註定沒有結果,沒有人敢對你伸出援手。為什麽,你難道會不明白?”
“你就算不為你自己的下場著想,你也要為你發妻和子女考慮考慮吧?他們是死是生,全在你一念之間吶。”
賀鴻錦緩緩睜開眼,大理寺卿一喜,火急火燎道:“你可考慮好了?”
“無稽之談,空穴來風,我從何說起。”給出的卻是毫無新意的回答。
大理寺卿一梗,握拳捶了下空氣,“妻子家族皆不顧,我真不明白,誰值得你這麽護?”
賀鴻錦再度閉上眼。
這個挺過了幾輪刑審的老刑名打死不開口,他們沒有其他佐證,便撬不出任何東西。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走,眼看就要來不及,盛環頌不得不遣自己人去向崔相爺匯報情況。下屬領命,拿了一頂鬥笠扣頭上,快跑而去。
不知何時,夜雲兜不住沈水,化作細雨霏霏。
崔連壁在西華門前等了小半個時辰,厚重的宮門終於打開一扇。何萍快步走出,從他的長隨手裏接過傘,替他遮雨引路,“崔相爺久等,請。”
兩人抄最近的宮道,一路無話,雨落油紙也悄無聲息。
到抱樸殿,何萍將要止步,才說:“陛下一夜未睡,正在打坐,您直接去後殿即可。”
崔連壁皺起眉頭,走進前殿,恰逢順喜端著寶匣銀碗從隔門出來。他看到那些東西,眉間折痕愈深,低聲問:“陛下又開始進丹了?”
老太監張了張口,叫一聲“崔相爺”,低下頭從他身邊繞過。
李青姜的針灸療愈之法太慢,皇帝等不及,加之欽天監獻上了新的丹方,便順理成章停藥進丹。一步一步,老太監都看在眼裏,卻不可與任何人說。
崔連壁停步順了順情緒,才去後殿道場。
皇帝盤於道臺上,面色泛紅。他上前行完禮,才發現對方身上穿的不是尋常改化的道袍,而是一身得羅。
明德帝聽見他的聲音,撒開手腳,聲氣頗足:“你來,可是舞弊案有結果了?”
崔連壁將帶來的紙卷呈上,說:“五份卷子,晏永貞出了一份,賀鴻錦出了一份,剩下三份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明德帝拿著那三篇文章,來回對比了幾次,“他兩個都沒說是誰?”
“晏永貞不知情,賀鴻錦知情卻不肯吐露。”崔連壁說起來有些難堪,“以家眷親族相要挾,都沒能讓他松口。”
“有種。”明德帝點了點頭,又拿起一篇文章從頭看。
這種態度讓崔連壁察覺到一絲微妙,但他還沒有琢磨出個所以然,皇帝便將紙卷揉搓成團,一把扔向敞開的大窗。
紙團偏了些,撞到窗欞,彈回來跌落在地板上。
“既然他不肯說,那就別讓他說了。”明德帝冷冰冰地說。
崔連壁睨了睨被丟棄的紙卷,詢問:“都算在阮成庸頭上?”
明德帝走下道臺,一步一權衡,“阮成庸作為主謀,收回朝廷對他的贈銜和撫恤,戮屍,夷三族。另兩個作為從犯,擇日處斬,賀鴻錦冥頑不靈,妻妾與子女流徙寧西軍馬場,待民亂一平即刻上路。至於晏永貞,朕記得他妻子早已與他和離,只剩個兒子在刑部供職,前幾日還想舉告賀鴻錦,可見不曾同流合汙。罷了,就念在晏永貞自首的份上,罪不及他兒子。至於聖旨,就崔卿替朕擬吧。”
“就不往下查了嗎?”崔連壁對這個處置已有預料,但真聽到皇帝這麽安排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多問一句。若是不需要往下查,兵部和大理寺早兩天就完全可以結案,何需多費這兩日功夫?
明德帝說:“北黎的使團暫擬八月初二抵京。你也知道,他們名為結盟而來,實則必然存著窺伺的心思,目的就是看看我大宣與西涼一戰之後,是強是弱,有無可乘之機。所以必須在他們到達之前,了結所有的事,包括行刑。”
真的嗎?只是為了不向外邦使團示弱?還是另有緣由,譬如心知肚明參與舞弊的剩下一方是誰?
崔連壁心裏疑雲重重。自他成為右相之後,就越來越看不透皇帝。若是秦毓章在時,他有所疑惑一定會找對方問個明白,如今卻因種種顧慮而三緘其口。
“臣遵旨。”他拱手道,順勢再問:“如此說來,賀今行的案子是否也該早些定論?”
明德帝走到他身邊,“你怎麽看?”
崔連壁答:“依臣之見,此事不在於那個案子,而是江南的新政能否繼續推行下去的較量。”
他停頓幾息,斟酌道:“陛下,類如王氏這樣的地方豪族並不鮮見,對國家和朝廷扒骨吸髓,流毒太深,不可聽之任之。所以新政不當被放棄,至少現在,必須存在下去。”
“是啊,案子不過是個幌子,沒有這個由頭也會有其他。”明德帝繼續向前走,“朕的侍衛頭子接手審查了幾日,也沒挖出點別的來,讓朕心裏很矛盾。”
崔連壁轉過身目光跟隨,見皇帝走向殿外。他心神一動,快步追上問,“臣愚鈍,不知陛下憂在何處?”
明德帝沒有回答,走到廊下停步,望向如深淵一般的夜空。
後廊沒有內侍和侍衛,左右各兩座石罩宮燈,照亮落在它們周圍的夜雨,比崔連壁進宮時的雨要密上一些。他也不再追問,陪侍在皇帝斜側後半步,默默觀雨。
“崔英。”明德帝忽然叫他。
崔連壁一個激靈,“臣在。”
“你覺得朕還能活多久?”
崔連壁一驚,立刻掀袍跪下,“陛下正當年。”
明德帝垂眸看他,半晌,俯身拍拍他的肩,轉身進殿,留下一句:“去用早膳吧。”
崔連壁跪在原地,回首望皇帝青黑的背影,燈影憧憧,竟令他感到些許暈眩。
他撐著大腿慢慢爬起來,自覺吃力許多。
夜雨再密一層。
雨打在一把傘上滴滴答答地響,打在一連串銜如長龍的油傘、鬥笠和蓑衣上,反而被更加密密麻麻的人聲消解了。
永定門外,無數百姓排隊等著進城。
有來自關廂和京畿郊縣的,有從天南海北各路州趕來的,這等中雨完全不能阻攔他們的腳步。
牧野鐮一行人租的馬車也在其中。這匪兵把之前朝廷發的賞銀花盡了,一路租最好最快的船,晝夜不停,才於昨夜抵達泊橋渡。本想休息一晚,可楊語鹹和王老伯都不肯,要連夜趕到永定門排隊。
城門大約寅時過幾刻才開,他張大嘴打了個長長的哈欠,掀起車簾對裏說:“等會兒進城之後先去驛館,找我們將軍吧?”
楊語鹹則說:“我打算直接去找賀冬。”
王老伯不知道驛館在京城哪裏,也不知道賀冬是誰,他只想著一件事:“要不還是先去官府打聽清楚小賀大人的情況吧?那牢裏不是什麽好地方,能少待一個時辰也好啊。”
楊語鹹安撫道:“老伯放心,我們去找冬師傅就能直接了解現在的情況,官府不一定輕易理會咱們。”
王老伯聽說不會耽擱,點點頭沒有再插嘴,心口卻還是吊著。他長在稷州,一輩子沒去過江南路以外的地方,一路都拘謹得很,越接近越緊張。他攏著孫女的胳膊收了收,小女孩倒是靠著車窗,捏著窗簾一角,從縫隙裏打量外面的世界。
不知過了多久,隊伍終於移動起來,他們像樹上的蝸牛一樣,緩緩爬進城門洞。
渡口租的馬車得在城門處還,幾個人下了車,牧野鐮獨自去找車行。楊語鹹去買些熱食做早點,因為雨又變大了天氣有些冷,就讓另一對祖孫在挨著城墻的一排官廨屋檐下等。
目之所及都是雨具,近處遠處都是行人,走商的訪親的游玩的,屋檐下也站了不少。
天色沒有亮敞的意思,各式燈籠搖晃,人聲混雨聲嘈雜不已。王老伯心裏愈加焦躁沒底,觀察一會兒,小心地碰了碰他旁邊的小販,用蹩腳的官話問:“這位兄弟,你知道官府怎麽走嗎?”
然而對方不知是哪裏來的人聽不大懂他的話,莫名其妙地看他兩眼,說了句什麽,他也聽不明白。
他擠出個笑表達自己的善意,帶著孫女往後退了半步,不知撞到誰引來一聲怒斥。他不敢轉頭去看,嘴裏連連念叨著“不好意思”,將孫女緊緊抱在懷裏。
“這位老伯,你是要問路嗎?”熟悉的方言從另一邊傳來,仿佛天降仙樂。一位文士模樣的男人撐著傘站在屋檐之外,笑道:“我曾在稷州待過幾年,對京城也算熟悉,不知你們要去哪兒?”
王老伯趕忙說:“我們想去官府。”
男人說:“官府也分六部九門,不知老伯想去的是哪一個衙門?”
“這……”王老伯面露茫然,什麽六什麽九,“官府就是官府啊,管我們老百姓的官府,主持公道的官府!”
男人繼續說:“你別急,這樣吧,你找官府是要做什麽?我看看哪個衙門管你這方面的事。”
“哦哦。”王老伯吞了下口水:“我們是來申冤的。”
“申冤?”對方帶笑的面容變得凝重,“那得去大理寺。”
王老伯記下這個地方,又問:“這個大理寺,怎麽走哇?”
男人說:“我有馬車,送你們過去吧。”
“這,這得多麻煩你啊?”王老伯猶豫。孫女抱著他的大腿,仰視這個過分好心的陌生人:“謝謝你,但你給我們指路就行,我和爺爺自己能走。”
“小姑娘還挺警惕,但你知道,從這裏到順天府有多遠嗎?你倆腿著去,到中午也不一定能走到。”男人低頭,微笑著解釋:“我姓齊,叫齊子回,曾在稷州的西山書院當教書先生。小西山你們應該知道吧?”
孫女不是稷州人,聽鄉親說過兩回這個書院,但還是不信:“爺爺,不能隨便跟著陌生人走。”
齊子回失笑,側身指向不遠處停在一起的兩輛馬車,“我到城門來,是為了接小西山的李學監和幾個學生。你們要是不信我的身份,不妨去問問他們。”
那邊車上師生一共六人,在入夏時去寧西路游學,結果遭逢暴亂,經歷了不少挫折才從朔州逃出來,進入京畿。因盤纏行李被搶,不得不就近投奔昔日的同僚。
“可是李蘭開李先生?”王老伯連忙伸頭張望。那年重明湖水患,李先生代表西山書院來接濟鄉親們,他是見過的。
“除了他還能有誰?”齊子回終於說動這對祖孫,跟著他去見李蘭開。
異地逢老鄉,各有辛酸淚。
李蘭開衣衫襤褸,疲憊消瘦,仍先行詢問老人:“敢問老伯遭遇了何等冤屈,不惜從稷州上京來申冤?”
王老伯說:“不是我自己,是我們小賀大人,他被大大地冤枉了。”
“小賀大人?可是賀今行?”李蘭開勉勵這一屆學生時,總是說起上一屆的並蒂雙元。得了肯定的回答後,也跟著擔憂道:“他怎麽了?”
齊子回近來一直在京城,便將來龍去脈都與他說了,最後看向王老伯:“如果是為了賀今行的話,那我們不能去大理寺,大理寺管不了他這件事。”
“那誰能管呢?”王老伯乍喜又落,急道:“難道這麽大的京城,還比不上我們稷州,沒有個擊鼓鳴冤的地方嗎?”
“有自然是有的,應天門就有座登聞鼓。但我不建議您去。”齊子回遲疑道,“此事從長計議為好。”
“不行,不行……”王老伯飛快地搖頭,坐牢是有可能被砍頭的啊,怎麽能慢慢來?他心裏焦急,手上發抖,手裏撐的傘也搖搖欲墜。隨即,他不顧齊先生勸挽,牽著孫女,毅然決然離開城門。
“老伯——”齊子回勸不住人,問李蘭開,“怎麽辦?我去追,你先帶學生們去薈芳館?”
李蘭開有些放心不下,但他身為學監不能放任學生們不管,只得囑咐他小心。
雨砸下來,劈裏啪啦,在冥冥中濺起燦爛的水花。
晨鐘悠鳴,穿過沈沈的雨幕,仿佛被黏上了一層無形的負擔一般,使人惴惴不安。
朝官們收了傘,從內侍擡來的筐子裏取條熱帕子擦過頭臉,理凈形容,有序地進入崇和殿。
排班列隊,恭迎聖駕,同往常任何一個朝會都沒有區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罷。”明德帝展臂叫起,而後才落座於龍椅。他身著明黃朝服,頭戴冕旒,氣色不見絲毫不妥之處。
和前些日子相比,似乎又有些明顯的不同。
文武百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屏息凝神,等著盛環頌與大理寺卿出列,上奏舞弊案的案情。
誰知這兩位一動不動,叫人忍不住偷瞄他倆是不是還沒睡醒。
猜測四起之時,明德帝開口:“宣旨罷。”
“遵命。”崔連壁應聲出列,走到大殿中央,面朝齊齊跪下的百官,展開一卷蓋了大印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設科舉,為察賢舉能,遴選英才;三年一屆,中者敕官賦職,無不寄望其為民謀福。今歲一科,副考晏永貞,受阮成庸之脅迫,連通賀鴻錦之流,洩露買賣考題,提供親筆答卷,幫助考生作弊,視律法如無物、朕之命令如戲言,令朕失望透頂,百姓亦不能再信之。今親審其案,判決如下:主謀阮成庸,收回朝廷對其贈銜和撫恤,處戮屍之刑,夷三族,抄沒家產。從犯賀鴻錦,擇日處斬,其妻、妾、七歲以上子女皆流徙寧西軍馬場。從犯晏永貞,擇日處斬,念其自首,供罪不諱,揭發有功,罪不及親眷。其餘一應案犯,皆按律論罪,及時行刑……”
崔相爺聲如洪鐘,氣場威嚴,最後一句“欽此”落下,一眾官員久久不能回神。
阮成庸早已暴斃不提,賀鴻錦和晏永貞竟然就這麽幹脆利落地被下令砍頭——自四月以來,這兩位是第幾個?
一位又一位高官大員的人頭接連落地,讓很多官員縱有疑問,卻萬萬不敢開口上奏。
好在明德帝了解他們的心思,待崔連壁宣完旨意,便點大理寺卿向大家宣告更多的案情細節。
宋大人的講述雖然平鋪直敘,但也算詳實細致,對同僚們的好奇心有個交代。
舞弊案的處置結果宣告完畢,王正玄進奏北黎使團即將到達的消息,將一應接待事宜議定。
這時,刑部李侍郎站出來說:“陛下,既然外邦使節將至,為了展現我朝上下一心、欣欣向榮的風貌,民間瘋傳的流言都要肅清,產生流言的源頭大案也最好都要處理掉,所以賀今行蓄奴一案……”
他還未說完,斜刺裏插出一句話將他打斷,“臣對此案也有要事上奏。”
李侍郎一看,站出來在中道和他並列的,乃是昨晚才在刑部獄見過面的王玡天。加之他又想到上朝前得到的消息說,會有人與他打配合,便以為王玡天也得到了指示。
“那就由王大人來說吧。”他習慣性奉承,讓出位置退回班列。
王玡天向禦座拱手道:“陛下,這宗案子確立,有賴於一名被賀今行‘贖買’的婦人舉證。賀今行下獄之時,曾言那婦人生存不易,托臣照拂對方,臣答應他並照做了。昨日,有位老者帶著那名婦人找到臣,想要翻供。婦人說她是受人脅迫,逼不得已才誣陷小賀大人,小賀大人除了解救她那一回,於她再無任何幹系。”
“王大人你說什麽?”李侍郎傻眼,疾聲道:“那消息上可不是說這麽的啊!”
王玡天嘴角微微升起一點弧度,不緊不慢道:“那李大人說說,是什麽消息、怎麽說的?”
“你,你——”李侍郎“你”啊“我”的說不明白,幾步跳出來向皇帝說:“陛下,王大人說的這些我都不知情啊!”
王玡天笑了:“那婦人私下找的我,李大人當然不可能知道了,你要是知情才奇怪吧?”
李侍郎一噎,引得明德帝皺眉:“你腦子是不是還沒清醒?退下。”
“陛下息怒!”這人又趕忙回列。
前一排的王正玄見狀,趁機轉頭小聲質問王玡天:“那婦人真來找你了?我怎麽完全沒從你那兒聽到一絲半點消息。”
後者答:“不過一小事,相爺公務繁忙,沒聽說也正常。”
“小事?”王正玄看他的目光裏充滿懷疑,“你又搞什麽名堂?”
王玡天卻不回他了,再度向上首:“陛下,臣把人帶來了,請容許通傳上殿。”
明德帝嗤笑,玩味道:“一個個都把朕這裏當什麽,滿口胡言亂語想說就說,想翻就翻,成何體統?既然她敢翻供,那就傳上來看看,誰給她的膽子當朝欺君!”
“是。”順喜領命,吩咐下去。
一聲接一聲的唱名傳出大殿,廣場以東,連片的殿宇屋脊上空泛起漸變的灰白。
大雨放緩了時間,但無法阻止天亮。
沈寂一夜的薈芳館於辰正開放,三三兩兩結隊的士子們魚貫而入。
他們帶來的傘沒有放在桶裏,而是垂掛在圍著照壁三尺、懸於地面三尺的網兜中,下方是專門開鑿的溝渠,瀝下的雨水滴進渠中驚動游魚;或是就著撐圓的傘花沿廊檐吊高一丈,既能遮擋斜灑游廊的風雨,也可將專門題在傘內面字與畫展示給往來之人。
上一場雨已過去好幾日,在傘上花了心思的士子們終於有了再次一較高下的機會。這小小的傘就像召開文會之後的整座館閣,無處不風雅,風雅之中無不暗含機鋒。
直到辯議將開,負責主持的館丞宣讀完文會的規矩,照例環視全場高聲詢問:“廿五第一場,哪位賢才有膽量敢為人先,上臺來占據擂主之位?”
話落下,士子們都有些踟躕。文會已論十八日,好起論調的大都被說遍了,這兩日就冒出不少生僻或者難辯的題義。首擂固然易出風頭,但若是一兩炷香就被攻下來,那就揚名不成反倒丟大臉了。
一些士子便互相推舉謙讓起來,這時,忽然有人朗聲說:“我來。”
聲如古琴泛音,登時引眾人側目,紛紛望向源頭。
只見入口處繪著“蘭亭雅集”的照壁前,有個修長的人影撐著一柄油紙傘向他們走來。傘面純素,連顏色都是用舊的姜黃。
如此不隨大流的做派,若說是因囊中羞澀,可這人又身著一套明青漸碧的錦袍,簪一支色近松綠的玉簪,不似家底欠豐。再觀行走氣度,斯文從容顯然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可細品起來又與這裏有些格格不入。
“這人是誰?”不少疑問環繞臺榭水閣發出,所有的目光都聚焦於這個突然出現的人。
他不踏兩側游廊,徑直沐著雨從中庭走向高臺,踏上臺才收了傘將其靠著柱子放下。
館丞目露讚許地迎他,“後生有膽氣,不妨報出名來,讓眾人知曉。”
他拱手向館丞,向他面對的士子們作禮,轉過身再向另一面的士子們一禮,袍袖如翅羽揚起又伏落。
“稷州裴明憫,見過諸位同道中人。”
籍貫與姓名一出,臺下四面皆驚。
“原來是裴小君子,怪不得有如此風姿。”
讚嘆過後,立馬聯系起當前時事。
“裴公子上月不是扶靈回稷州了嗎?怎會出現在此?”
“你可已聽說舞弊案另爆隱情,被翻出來重審了?”
“你爹孟檀公是被潑了臟水!”
“你是因為這件事到京城來的嗎?”
“不知令尊身體可好?”
……
半座薈芳館都炸開了鍋,許多疑問一股腦兒地湧向裴明憫,卻沒有給他留出回答的空間。
一名坐席在游廊的士子踩上欄桿,吸引了周圍的註意力,他拱手道:“在下曾受孟檀公一書之恩,今朝目睹他受如此汙蔑,正愁不知如何為他出這一口氣,裴公子就來了。如果裴公子打算為孟檀公做些什麽,不論何事,某都願助公子一臂之力,還望勿要拒絕。”
“對!”另一個方向也有人站到桌案上,“孟檀公就算辭去相位,亦是清流鴻儒,執士林之牛耳,豈能繼續蒙受汙名?”
“咱們不僅要為孟檀公雪冤,還應該聯名上書請求陛下讓那些奸賊付出代價!否則縱容了這一遭,我等讀書人日後不知還會遭何等壓迫。”
“說得好!我們也不能袖手旁觀,聯名書加上我們幾個!”
……
群情憤起之快,不過盞茶功夫,這群年輕人為主的士子們便商議起如何寫這封聯名書。
館丞旁觀一切,微微皺了皺眉,但並沒有出面阻止,而是派一名小廝將館中發生的事情去匯報給忠義侯。
眾人的議論也有了結果,“裴公子既然在此,我等就不能越俎代庖。聯名書如何寫就,理當由裴公子執筆,遂裴公子心意。”
話頭終於拋回給裴明憫,他沒有應下,也沒有拒絕,而是說:“諸位,請容我先回答你們的問題。”
他走到高臺邊緣,面朝問他父親身體的那幾位,“多謝各位關懷。我父親守在我祖父靈前,人雖憔悴,卻萬不敢倒下,尚能勉力支持。”
然後轉問他上京緣由的那幾位,“我上京確是為了求一個舞弊案的真相。外界傳言,我父親身沾舞弊嫌疑,我祖父以命作保,才保我父親全身而退。可我相信我父親的為人,斷不會做出科舉舞弊這樣的事,來辱我裴氏的家風門楣。我祖父心有雄獅,待我恩深似海,我亦不能忍受他被當作諷刺取笑的談資。”
“我叔父說,晚輩對親長的孝順,生前孝於行,身後孝於心。在我祖父靈前守著,不如上京來查清舞弊的真相,更能告慰他在天之靈。”
“我認同叔父的話,也這麽做了。但其實我走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該怎麽做’的問題,我更多地是咽不下這口氣。我想,既然我問心無愧,那為什麽不來證明給朝廷和天下人看——我稷州裴氏代代清名,擾亂科舉的疑罪,我裴氏不認。模棱兩可的安撫,我裴澗不要。借祖宗恩蔭避禍這種不孝且窩囊的事,我裴澗不屑,也不會幹。”
他咬字不自覺重了些,然後極為自制地迅速平緩語氣,“我在路上吃了些苦頭,但我從沒後悔過。事實也如我所堅信,舞弊案非我父親裴孟檀主使。”
話到最後,聲音輕如鴻毛,卻令滿座寂靜,唯有霖雨如鈴。
這時,有人趁機說:“裴兄性情堅貞,為祖、父不惜己身,著實令在下敬仰。如此,更不能白費……”
還是不忘勸他上書。
“聽我說完,好嗎?”裴明憫打斷,態度平和地註視插話的人,直到對方目光躲閃,才繼續說下去。
“從我離開稷州那天算起,至今已有大半月。然而直到晏永貞自曝之後,我才得知舞弊案真相竟是如此。幕後主使是我根本沒有想到過的人,我感到驚愕、憤怒,恨不得立刻跑到那兩個人面前質問他們,為什麽要陷害我父親?但冷靜下來,進一步了解事實之後,我漸漸打消了這種沖動的想法。”
“因為陛下已經下令,由兵部尚書盛大人和大理寺卿宋大人聯合重審這個案子。我認可陛下的處置,相信這兩位大人不會徇私,也相信朝廷會還我父親一個清白。待真兇被宣判,天下人自然明白孰是孰非。”
““各位的好意,裴澗記在心中,在此謝過。但我來到薈芳館,並不是為了向大家求援,而是想與大家切磋。”
最後,他看向提議由他起頭寫聯名書的那一位,“薈芳館文會乃士林盛事,我在進京的路上便聽說此地文才匯聚,今日一瞧,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哪位仁兄願賞臉賜教?”
他說是“不知哪位”,目光卻直直地盯著一個人,大家都看得出來,便一齊半恭維半攛掇那名士子出頭。
這人被架到高處不得不應,先報過出身姓名,再略作思索,搶先道:“文會召開這些日子以來,已論過經典,論過時事,論過刑獄、論過食貨,論過地方……再撿前人言論沒多大意思。在下知曉裴兄曾隨禮部使團出使南越北黎,所以想與你論一論外事,不知可行?”
“求之不得。”裴明憫拱手讓他占先:“請講。”
士子便笑道:“孫武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外交之策排在第二位。雖說是兵法,可也能化用到外事上,先伐謀再伐交。即先行以謀略分化瓦解其內部,或用間引仇或利色相誘,再趁其虛弱時遣使節相交,優勢便在於我方。若是籌謀得當,甚至能免了出使磋商這一環節,豈不省便?”
這人顯然做過功課,思路與忠義侯在前兩個月南越事上的看法大致相同,除了投其所好難有別的解釋。
朝廷對南越的政策已有定論,不論這人是否知曉,裴明憫都不願再過多掰扯,“兄臺所言兵法,乃是戰時之策。通常來說,外事有賴以軍事做後盾。但古有‘晏子使楚’‘完璧歸趙’,今有我朝與北黎締盟、援助南越,可見外事成敗並非完全視軍事力量而定。它的意義,更在於不動兵戈而達成朝政目的,進則維系兩邦太平,退則守護國家威嚴與存亡。”
“強權相壓,權術相欺,固可占一時上風、取一時暴利。可被欺壓的外邦百姓必定懷恨在心,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反撲,對邊境的軍民來說,無異於不知起止的折磨。”
“哪有這麽誇張?”對方反駁:“我強他弱,邊軍武裝到位,還怕小股的騷擾襲擊嗎?若是要杜絕反撲,只要令其疲於內患無暇他顧,並非難事。”
裴明憫搖頭,“成事哪有如此簡單?你說武裝邊軍,可眼下國庫空虛,百姓負擔沈重,誰來撐起巨額的軍備開銷?若是有得選,誰又願意一輩子都活在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陰影下?兄臺說得如此輕松,只因為你家在江北,而非三方邊疆。”
對方本就逐漸難看的臉色直接沈到底,“可裴兄亦是中原稷州人氏,談什麽換位思考,為邊疆百姓說話?你又沒有去——”
他飛快的語速突然卡住,裴明憫確實去過南越走過北黎,為這兩趟出使所寫的心得文章還曾刊在報上,在場許多人都看過。
裴明憫不再理會他,環視在場所有人,“諸位,外事代表一國形象。我大宣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在外事上何須因一時之利而囿於旁門左道?若想萬國歸心來朝,既要自強不息,也當奉行仁義。同舟共濟,才能長治久安。”
話落,立即有人合掌道:“裴兄說得好,君子當行王道,不可一味鉆研小人做法。”
大家就此交流起來,又有人問:“只是我朝如今才歷戰事,又在近期與南、北、西北三邊皆有過齟齬,邦交局勢尚不明朗。不知裴兄對此有何看法?”
帶著使團下南越的顧元錚尚未有任何消息傳回京,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裴明憫拒了使節之位、由顧元錚所替,以及北黎人的使團就要抵達雩關。
裴明憫沈吟片刻,認真道:“南越國小且封閉,我朝剛剛援助他們的起義軍推翻貴族暴政,正可趁此機會與其互通有無,傳入我儒道禮義,幫助其移風易俗,潛移默化地使其百姓認可我朝文化與習俗,誠心歸附我朝。北黎與我朝隔牙山而望,連接的合撒草原水草豐茂,可與其建交通商,做大牧草、牛羊與毛織物一類的生意,不止能避免牙山一帶的百姓被騷擾、襲擊、劫掠,還可以帶動改善他們的生活。西涼人聚居地遠在淙河之畔,與我朝隔著沙漠戈壁,卻世代不忘侵略我大宣的土地,其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所以要鞏固仙慈關,不忘前事之痛,不廢軍備。來日若其有意修好,也不可放松警惕。就算重開互市,也要嚴格限制規模以及商貨流出,不能令他們覆元太快。”
“簡言之,小者相融,中者相交,大者相抗。剛剛那位兄臺所提用計離間之法,正適用於西涼,只是西涼王都太遠,以我朝現狀難免有些鞭長莫及。”
先前那名士子正要掩面離開,聽到最後一句話,腳步一頓,驚喜地回頭。
問出這個問題的士子自沈浸中回神,拱手作揖:“裴兄之言淺義深,令在下多有啟發,受教。”
裴明憫卻沒有笑納也沒有自謙,只是沈默地對禮。
館丞率先鼓掌,在他直起身的時候,全場每個角落都為他響起掌聲。
此議罷,又一名士子站出來,“我是江南淮州人氏,自西北爆發戰爭以來,江南雖有因水患而得的田賦丁稅減免,但實際上新添的其他名目的賦稅加起來,並不比從前低。我與我的家人是這麽想的,江南魚米之鄉、底子富庶勝過其他路州,若是西北失守也必定唇亡齒寒,所以為了支援前線,稅賦高一些也願意咬牙支撐。”
“今年戰事結束之後,麥收以來,情況終於有所緩解。大家都以為能松一口氣,結果又立馬要推行改稅。哪怕有許輕名許大人掌舵,我等心中也有些沒底,不知前路是好是壞,該支持還是該反對?”
裴明憫疊掌以答:“我已許久未至江南地方,無法對地方具體事務置評。但我明白一個道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任何事物要想長青不敗,都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危難之時若不思變革,依然固守成規,那就只有死路一條。我也不能預測改稅的成敗,但大致可以理解朝廷為什麽將試點選在江南路,江南因重繪魚鱗冊、重登黃冊不久而適宜變革,還有爾等這樣在重壓之下仍然顧全大局的人……”
這也是在場不少士子所關心的話題,哪怕已經議論過一回,但因為在臺上的人不一樣,仍然豎耳以聽。
雨聲漸漸變作畫外音,帶著悠長的餘韻似要遠去。
忽然“篤篤”兩聲,禁軍豎矛撴地,打破了崇和殿裏的死寂,“陛下,人已帶到。”
百官回神,只覺殿外欻欻的雨勢好像又變大了。
高居在大殿深處的明德帝似無所覺,左手把玩著銅錢,垂眼睥睨被帶到陛前的老者。在場官員已被清洗過幾輪,認得這老人的極少,可他卻是記憶猶新啊。
老人也昂頭望著他,一揚遠山紫的舊袍袖,“草民張厭深。”
在他身邊的婦人穿著粗麻衣裳,拘謹地縮著頭,“草民袁杏娘。”
兩人一齊行禮叩拜,“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厭深啊張厭深。”明德帝停頓許久,慨嘆:“多少年不見了?朕還記得你辭教文華殿、掛冠而去之時,放過話,永世不再回朝堂。”
張厭深也是嘆息:“年少輕狂之語,草民早已自省,作不得真。”
“嘖。”明德帝面露譏諷,“起來罷。纖老弱婦,萬一跪出好歹來,又要成朕的不是了。”
“謝陛下。”張厭深跪得不易起身也不易,靠身旁婦人攙了他一把。
王正玄盯著他們,不懷好意道:“張老先生現在無官無職,閑人一個,不頤養天年,怎麽也跑來摻和朝廷大事?”
張厭深道:“回王相的話,草民以教書為生,曾於十四年秋冬短暫教導過賀今行。師生相處雖短,情誼卻深。我知他的性情,斷不會做傳聞之事,定是另有內情,故而四下走訪查證。最後不出我所料,真相並非表象。”
他拿出一份狀紙,雙手舉起,“陛下,草民了解到此前定案有兩名人證,一個是我身邊的袁娘子,還有一個是安化場的地頭蛇。這蛇頭也是受人脅迫,不得不陷害。被我找上之後,他有意悔改,但因前幾日在賭坊與賭客產生糾紛,混戰中被毆打重傷,正在臥床休養,無法身到。所以特地寫下一份供狀,畫了押,交給草民。”
王正玄徹底回過味來,今兒唱這一出,是真要給賀今行翻案。他剜一眼做媒介的王玡天,嘲道:“什麽糾紛混戰?我看多半是你們屈打成招。”
王玡天面不改色地受了這一剜。
“有些人鎮日打雁,都能被大雁啄了眼。更何況安化場每日多少糾紛,靠拳頭說話的,自個兒折進去實屬尋常。”張厭深淡淡地說,將供狀再舉高一些,“請陛下垂閱。”
明德帝被催促,才動了動手指,讓順喜去把供狀取上來。
下方的崔連壁本欲出班上奏,見狀,站定雙腳不再動彈。
在他對面班列的忠義侯也垂著眼,如大殿角落的燈樹一般,對殿上發生的一切都漠不關心,連眼神也不曾多舍予。
張厭深亦沒有關註殿上的官員,他今日回到朝堂上只有一件事一個目的。他說:“袁娘子,請把賀今行為你等贖身一事的真相,以及你遭遇到的脅迫,一一如實稟報給陛下和諸位大人吧。”
婦人便小心翼翼擡起頭來,說:“我本住在安化場的暗巷,靠伺候兵馬司的兵爺們過活。十四年冬天,有一日送客出門,與小賀大人打了個照面。又過幾個月,聽說兵馬司出了大事,好一旬都沒有兵爺來我們這邊。正當大家不知該怎麽辦的時候,陳老大突然把賣身契還給我們,讓我們離開暗巷。同時有人接引我們,與正陽門胭脂鋪的祺羅掌櫃搭上線,送我們到掌櫃的莊子幹活,住大通鋪,包餐飯,還有月錢可領。除了少數幾個姐妹後來選擇回鄉去,我和其他人都留在了莊上。直到半月前,有人找到我……”
“等等。”王正玄打斷她,問:“你們就這麽簡單上岸從良了?”
婦人連忙點頭,“是的,若能做良家子,誰願下水任人糟踐呢?我本來也不敢相信這麽容易就脫離了暗巷,提心吊膽過上好幾個月,沒見哪個突然跳出來要我付出代價,祺羅掌櫃為人豪爽對大家也很好,就放心過日子了。”
王正玄笑道:“說得這麽好,本官怎麽不信吶?這天底下豈有白吃的宴席,白得的幫助?我看你翻供是假,受脅迫是真。只不是被脅迫來編些故事,以欺騙朝上百官、欺騙陛下。”
婦人忙道:“草民剛剛說的都是真話,絕沒有一句謊話。”
張厭深也笑笑,說:“上天準許庸官和冗官坐吃皇糧、白拿俸祿,袁娘子不過是得人相助,能挺直腰桿掙一口飯吃、掙一間屋子遮風擋雨。所得尚不及他們千萬之一,上天又怎會不許?
“張厭深!”王正玄喝道:“我敬你年邁,稱你一聲先生,你可別倚老賣老。”
張厭深再次笑了笑,說:“袁娘子繼續講,不必理會旁的。”
氣得王正玄一個倒仰,盛環頌在他背後接了他一把,低聲說:“王相爺,您堂堂一右相,人又沒含沙射影內涵你,何必計較這些,有點難看了。”
“就你大方?”王正玄白人一眼,甩袖子回去。倒是沒再繼續發怒,也端起範兒來,不鹹不淡地乜斜那婦人一眼。
他倒不怕自己被咬出來,反正做事的人跟他隔了起碼三層,保險很足。只是本來以為盡在掌控的事情突然出現意外,讓他很不爽快,又在心中罵了他大侄子幾句。
婦人被他乜得瑟縮了一下,但仍然鼓著勇氣繼續說:“直到半月前,我出莊子去采買,有幾個男人攔下我,問了我好些事,又要求我替他們做一件事。我一開始不肯,他們竟找到了我丈夫那個爛人,威脅我要是不按他們說的辦,就讓我丈夫再把我賣到別地的窯子去。我當時特別害怕,所以就……就聽信他們的話,昧著良心,誣陷了小賀大人。”
她滿臉悔恨,叉著的雙手快把衣角絞爛。
明德帝聽完,不甚驚訝,反而有些好奇:“那照你這麽說,你現在怎麽就不怕了?”
婦人深吸一口氣,想起前兩日,裴家公子找到她的情形。
她哭著解釋:“……我只是不想再被賣進暗巷那樣的地方,過地獄一樣的生活。人都說青天老爺父母官,父母拋棄我,青天也不照拂我,我若不自私一些為自己打算,誰來為我打算?”
裴明憫神情嚴肅:“你說沒有人為你著想過,那今行算什麽?若非他一念之善,我今日不會站在這裏與你說這些。”
她何嘗不知,可只有這樣說才能讓她心裏好受些。她捂住臉,難過得彎下腰去。
裴明憫靜看她半晌,輕嘆:“罷了,你可知道你前夫在哪兒?”
她緩了好久,才垂著頭說:“或許在哪家賭坊吧,他是個賭鬼。”
裴明憫道:“好,只要還在外城就行。我馬上派人去尋他,尋到了再找個由頭直接打死,免你後顧之憂。”
她驚疑不已,慌亂道:“他,他其實……”
“憐憫要給值得的人,有些人不值得。”裴明憫打斷她,一字一頓地說:“這個道理希望袁娘子能明白。”
她怔怔地點頭。翌日便看到了前夫的屍體,連帶那份拿捏了她許多年的已經破爛的聘書。
聘書被她放進火盆裏燒幹凈了,然後她跟著裴家公子離開藏身之處,去見了張先生。
再然後,便是在這金殿之上向皇帝陳情。她回答說:“自從在殿上誣陷了小賀大人之後,我每時每刻都在後悔和痛苦之中。爹娘棄我,丈夫負我,可小賀大人沒有害過我,還將我拉出泥潭。我卻這樣對他,簡直枉為人類。”
她重重地喘口氣,按照張先生教她的話說:“我實在受不了了,所以在張先生找到我的時候,將實情全都告訴了他。”
明德帝勾起一邊唇角,淡笑道:“突然良心發現?怕是找到了新的後盾,許了你新的承諾吧。”
“陛下火眼金睛,所言極是!”觀察等待許久的李侍郎立馬站出來,說:“袁氏,你現在改口還來得及。要是咬死翻供,那你先前就是欺君,按罪該砍頭!”
婦人閉了閉腫脹的雙眼,“就算大人要判我死罪,也好過讓我一輩子活在愧疚與悔恨之中。”
“你還懂以退為進呢?”李侍郎一臉稀奇地上下打量,“我勸你趕緊說出是誰攛掇你翻供的,還能將功補過,減輕罪行。”
“我沒有受誰指使,我是良心過意不去!我知道我害了小賀大人,所以想盡力補救。”婦人提高聲音,“大人你聽不懂官話嗎?非要說些莫名其妙的話。”
“放肆,你朝誰大呼小叫呢?”李侍郎斥道,朝左右同僚說:“看看,這真是個瘋婆子。”又拱手向皇帝,“陛下,口供豈是一介瘋婦發瘋說改就能改的?要是如此隨意,那我們刑部也不要判案了,整天陪著這些刁民過家家酒得了。”
張厭深微微皺眉,正要開口,婦人卻似受到了什麽刺激一般,在他之前說:“我沒有瘋!”
她伸出發抖的手指著李侍郎,“那些讀書人常說君子坦蕩蕩,大人的地位是比我高、比我過得光鮮,可我比你光明,我的良心比你多一些,我沒有靠騙靠搶過日子,靠說人是瘋子來堵人嘴欺負人,比你更算君子!”
她“撲通”跪到地上,青磚冷而硬,磕得她眼前發黑,卻要拼了命地望向禦座,撕聲道:“陛下,大人們都說您愛民如子,草民難道不是您的子民嗎?我從前的經歷再是低賤不堪,那也不是我想要我願意的啊。難道因為這一條,就連堂堂正正為自己做下的錯事悔改、想要彌補,都不行嗎?”
天底下豈有這樣蠻橫的道理?
明德帝動作一頓,這才真有幾分驚詫。頓了頓,開口道:“行了,朕自嘲兩句朕這大殿成了菜市,你們還當真啦?”
李侍郎即道:“陛下,這瘋婦咆哮公堂,理應即刻拖下去!”
“閉嘴,人家比你有個人樣。”明德帝冰冷地瞥他一眼,“還不滾下去?”
李侍郎渾身上沖的熱血當即涼透,不解道:“不是,陛下,我……”
卻不敢辯解到底,怕讓陛下怒氣更盛。只能窩囊地退回班列,暗自發誓再也不出聲。
崔連壁走到婦人身邊,欠身問:“袁氏,本官問你,如何能證明你所說為真?”
趁著大家註意力集中到前面,王正玄又往他侄子的位置剜去一眼。
他說什麽來著?就不能那麽早放過這些女人,現在好了,被人家逮住機會策反了吧?
然而王玡天只留給他一張側臉,目光不知落在何處,根本沒有接收到他的責問。
張厭深將婦人拉起來,遞給她一條手帕,“孩子,別怕,把臉擦擦。”
“謝謝先生。”婦人小聲說,把臉擦幹凈了,從懷中小心地拿出一份契書,展開遞給崔相爺,“這份賣身契是我和安化場的,自我離開暗巷之後就在我自己手中。我一直沒有銷毀,本是防備我那前夫哪日找上門來,我就交給掌櫃的,讓掌櫃的捏著身契,幫忙把他趕走。”
崔連壁接過契書,仔細看了兩遍,再問:“那你與賀今行,到底是什麽關系?”
婦人答:“草民與小賀大人只見過兩回,一次是在暗巷,一次就是本月十五那天。”
崔連壁:“沒有任何其他聯系?”
婦人搖頭,甚至第一個照面連說話都沒有,十五那天也只說了兩句。
王正玄旁聽完整,仍然不信:“怎麽可能?”
崔連壁一時竟不知該如何作想。他轉過身面向皇帝,看了看禦座上那塊“正大光明”的牌匾,“陛下,這份賣身契是真的。既一直在她自己手中,那賀今行確與她沒有任何幹系。您可要看看?”
明德帝親自掌了眼,確認不是作假,將契書緩緩放到禦案上,“袁氏,朕問你,是誰在幕後指使你?”
婦人回憶道:“他們從沒有透露過身份,草民只是偶然偷偷聽到有人提過一句‘相爺’。”
王正玄差點原地起跳, “你這無恥婦人,放你、你什麽意思?要改口翻供也就算了,還想把臟水潑到我頭上?”
“王相爺。”張厭深挪了半步,遮住王正玄的視線,“袁娘子只提了一句‘相爺’,又沒說是你,你就被激得跳出來大吵大鬧,實在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啊。且看崔相爺,問心無愧,何時何地都能鎮定自如。”
“真是倒反天罡。”王正玄揣著手冷笑,“都是老狐貍,裝什麽小白兔?是不是你讓她這麽說的,目的又是什麽,你自己清楚,反而怪起本相多想來了?”
張厭深端正地看他,就在前者以為他要放什麽狠話的時候,他輕飄飄地說:“王相總是在不該多想的地方,想太多。”
“你——”
“你別激動。”崔連壁截過他的話,“這件事到底是由策劃指使,確實應該好好查一下。陛下,既然證明賀今行沒有蓄奴的行為,是否要放他出來?”
王正玄不同意:“既然要查,還沒查明,怎能現在就把人放出來?”
“王相莫急。”張厭深反倒成了最從容的那一個,對著禦座和匾額說:“草民還有一件大事,欲稟告陛下。”
明德帝撚轉銅錢,似在深思,對底下的恍若未聞。
崔連壁替君開口:“還有何事?”
張厭深道:“此事涉及嬴宣大統,由草民來述不大妥當,請陛下先傳先秦王妃之父謝延卿上殿。”
盛環頌奇道:“謝老?他不是致仕回江南了麽?”怎麽突然來京,且他竟然沒有及時發覺……
王正玄嗤道:“張厭深,說案子呢,你扯什麽謝延卿扯什麽先秦王妃?他們能有什麽關系,你不會是想說他是——”
他臉色陡變。
和他有著同樣反應的還有今日在列的許多朝臣,他們未必都知曉近二十年前的皇室內亂,但人人皆知“大統”二字的分量。
驚訝至極的吸氣聲響起一片。
與此同時,禦座一側的角落、某扇屏風之後,親自值守朝會的陳林轉身從小門出了崇和殿。他喚來隨侍吩咐了兩句話,隨侍立即往西回駐地,他本人則撿了頂鬥笠就往東向的禦道而去。
守在另一側角落的,是今兒特地換了班的陸雙樓。他一直隱晦地關註著自己的統領,見人一走,立刻跟出了殿。取鬥笠蓑衣花費了一點時間,再去追只能瞧見一個模糊的背影。但那影子化成灰他也能認出來,跟近了反而怕對方發現。
出了東華門便轉南,他直覺對方肯定是奔著刑部衙門去的,心下一緊。
肩膀忽然被人從側方拍了一下,他欲拔刀之時,對方及時出聲叫他:“雙樓。”
這聲音太熟悉了,不用看臉,就知道是他剛進漆吾衛就認識的搭檔。
“你回來幹什麽,不要命了?”陸雙樓按刀低喝,卻沒有因此停留。
黎肆以為他在出任務,按著他的步調快走,一邊說:“遠走高飛是好,但京城這會兒這麽兇險,讓我扔下你們不顧,我心裏總打鼓啊。你這是在幹什麽?你今天不是該在北城巡守麽,我還打算上去找你,結果在這兒就遇見了。”
“有福不去享,上趕著來找苦吃,你有病?”陸雙樓罵道,迅速說道:“我在跟蹤陳林,你別跟我一起。你去駐地到刑部衙門最近的那條路,要是有同僚過來,你想辦法盡量把他們拖住,能拖多久拖多久。”
“我還沒開始感動呢,你就給我安排要命的任務了。”黎肆抱怨,“你倆撕破臉了?”
陸雙樓面罩冰雪,“現在還沒有。”
“現在沒有,那就是等會兒就有了?”黎肆下意識要抹把臉,摸到冷膩感才想起臉上是張人皮面具,他心裏真沒底也真有些急,“你一個人能行嗎?你還有傷啊。”
“不然,直接等死?成敗就在今日,你我都別掉鏈子。”陸雙樓撩下話,抄小巷與他拉開距離。
黎肆停在原地,傘壓到肩上慢慢地轉。事到如今,他也想不出什麽辦法還能繼續穩住陳林,只能硬碰硬——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碰唄!
他轉過三市口,繼續沿著大街散步一般往前踏。
既然生死難料,不如先悠哉一把。
因著大雨,街上行人不多,寬敞得人與車皆可以隨意走馳。
兩輛馬車直抵達內城西南的薈芳館,從車上下來一群形容淒慘的中年男人和半大少年,像門房展露過身份後,便被殷勤迎進。
館內一場辯議正好落下尾聲,眾士子瞧見一行人從旁過,紛紛揚首問道:“可是積玉書院的學友們到了?”
那邊回答“是”,因路途辛勞,要先去後苑沐浴梳洗,沒有多停留。
士子們深為理解,目送一行人離開,卻不見熟悉的儒生。
“子回先生去接人,怎麽也沒有一道回來?”
正向館丞匯報此事的門房聽見,解釋說:“子回先生在永定門遇到一位從稷州上京城伸冤的老翁,念其老邁而伸之以援手,跟著一起去應天門了,或許要下午些才能回來。”
“伸冤?”大家在生活中幾乎都沒聽過這個詞兒,新鮮無比,“不知這老翁有何冤屈,稷宣之路千裏迢迢,身體扛得住麽?”
館丞道:“這就不知了,他們沒說。”
“那就等他們出來的時候再問問,我們還是繼續辯義吧。”大家對文會的興致更高。
館丞便預備主持下一場,獨立高臺的裴明憫卻拱手道:“在下想起一件事,需得快些趕去應天門,不能在此多留,所以這一場就不參加了。”
“裴兄怎地這就要走?”當即有數名士子站出來挽留,“裴兄博學多識,今日幾場議題都有獨到見解,發人深省,我等還想與您多多交流。若是事情不急,不若先派書童過去?”
裴明憫自懷中取出薄薄幾張疊得極其齊整的舊紙,“正要向大家說明,我方才所提的見略,皆非出自於我,而是出自於這一封已經呈到陛下面前的《諫興亡疏》。”
“什麽?”不止挽留的那幾人,全場所有士子包括館丞在內都驚愕非常,讓他們感到竟不是自創的學說。
裴明憫展開那幾張卷了毛邊兒的紙,高高舉起,“先有此疏諫上,再有開捐,再有改稅打頭、於江南試行的新政。諸位若感興趣,我便交予館丞,張貼在館內,供大家覽閱。”
大家還是難以置信:“裴兄在開玩笑吧?原作者怎麽可能不是你?”
“如果真不是你,那你為什麽要在文會上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裴明憫收回手臂,將紙疏拿到眼前。他看著那些熟悉的字跡,說:“因為我想為寫下這封諫疏的人證明,他的才學與見地不弱於任何人,他提出的觀點是切實可行的,有希望改變現狀的。只要讓大家了解他,就很容易讓大家再進一步地理解他、支持他。”
有人急問:“誰人有如此能耐?”
“進此疏者,”裴明憫平靜地回答:“是身在刑部大獄裏的賀今行。”
“怎麽可能!”眾人聽說答案,比先前聽說裴明憫不是原作者還要駭異不少,短暫的震驚過後,都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此人與裴兄同科分魁,有此學識倒也不算稀奇。”
“只是品行卻不像他提出的那些學說那樣,憂國憂民,兩袖清風。”
“說得有理,不然蓄奴作何解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裴明憫聞言,肅容厲聲道:“那一巷婦人,是賀今行出於憐憫,借著整治兵馬司的東風,迫使安化場放了人,從頭到尾並無半文錢的交易。我曾親身參與其中,為那些脫出泥潭的婦人提供庇護,難道我也是為了暗地裏蓄奴嗎?”
他堂堂裴氏子,自然沒人認為他也會這麽做。
“裴兄竟也參與其中?如此重要的消息,朝中流出的消息裏為何沒有說過?”
“可我聽聞賀今行在朝會上都親口承認了,也是假的?”
裴明憫不恥道:“他為何要承認?不過是有人拿那些婦人的前途要挾他,逼他不得不認罷了。”
士子們面面相覷,越聽越不像假的,可要讓他們相信也莫名有些難為情,“當真?”
裴明憫緩了緩,高聲道:“諸位從四大門進城的時候,可曾看見立於城門旁的巨幅告示欄?那是賀今行授官後做的第一件事,挑選了一眾實惠客棧與各個面向百姓的衙門所在的主要街巷,重新實地繪制圖集,並做好標註,只為讓初來乍到的旅人少受坑騙。”
“諸位之中可有人居住於禮部提供的學旅?旅舍原本只有幾間,年久失修條件惡劣,也是他上書請求擴建規模,重新修整,以減輕部分學子上京科考或是游學的壓力。”
一些士子對此有印象,後知後覺道:“我們以為是早就有所規定的舊制,竟然有賴於這位嗎……”
裴明憫無可奈何地笑了一下,有些難過:“言之鑿鑿,不如行之切切。這樣的小事不止在宣京,在江南在西北他都做過很多。朝廷因他斬首西涼太子的軍功拔擢他,人人皆知人人稱頌。為什麽在這樁破綻百出的誣陷上,反而又那麽輕易地就不信他了?”
“他父母早喪,伶仃求學,通身所長何不能養活自己?若他當真貪圖享樂,何至於自請外放邊陲?何至於要在江南在西北那麽拼命?又何至於為官三四年仍身無儲蓄,刑部都搜不出幾兩紋銀?”
“萬方於他何加焉?惟赤心慈悲,不舍黎民矣。”
他將紙疏交給館丞,向眾人疊掌道:“我相信朝廷能辨忠奸,懲惡揚善。本次朝會,此案或許就有結果,我是定要去應天門等的。今日借今行之說,與諸位同道論過,澗受益良多,已心滿意足。學海無涯,文氣長存,澗與諸位來日有緣再會。”
利落一拜,便撿起自己的油紙傘,走下高臺。
天已大亮,逼退了雨勢,雨幕不知何時變得輕透。
“裴兄等等!”有名士子跳下游廊叫住他,“若裴兄所言非虛,那賀今行如此被冤枉,我等同為清流士子,不能坐視不理。我願與裴兄同去。”
左右的士子也紛紛道:“是啊,不如同去!若是判決不公,我等還可一起幫忙申辯一二。”
裴明憫隔著細雨相對,唯有執傘相拜,停步以候。
這些年輕士子們飛快地去取下自己的傘,匯聚到他身邊,再一齊走出薈芳館。
絢麗的傘面相連成畫,山水花鳥相映,將初秋冷雨渲染成春日甘霖。
一個盤髻的姑子攙扶著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緩緩走進崇和大殿,靴底在青磚上暈濕一步又一步痕跡。
老人自然是謝延卿,他比前次覆職的時候更加衰老,一舉一動都帶著些哆嗦。攙他的姑子也並不年輕,眉眼皆是風霜,行完禮站起來主動說:“陛下可還記得奴婢?當年宮中和秦王府的各大宴席上,奴婢曾隨王妃見過陛下不止一回。”
明德帝盯著她打量了半晌,才從久遠的記憶裏找出個人像來,狐疑道:“持、鴛?”
這個名字令崔連壁回頭看了她一眼。
“陛下好記性。”持鴛面帶微笑,一身素裳不掩大方,微微側臉向崔相爺:“奴婢是先秦王府內總管、先秦王妃的陪嫁侍女持鴛,而非殷侯夫人因思念長姐而給貼身侍女改名的那位持鴛。”
明德帝擰眉道:“朕以為你隨你主人殉了。”
皇帝沒有對這個說辭表現異議,崔連壁便信以為真,不再糾結名字這點小事。
持鴛福身道:“托我家王妃庇佑,奴婢得以帶著小主子逃出生天。在撫養小主子長大認祖歸宗以前,奴婢說什麽也不能去死。”
小主子。
一個詞激起千層浪。
因為有張厭深預告,崔連壁倒也沒有太過震驚。他第一反應是去看忠義侯,後者卻還是那副無悲無喜無驚無怒的石像模樣。
怪了,這等極有可能影響儲位承嗣的大事都不能令其波動分毫?
早就知道,還是?
其他大臣的反應則比他劇烈得多,王正玄疾聲道:“陛下,皇家血脈何其貴重,就算這兩人一個是先秦王妃的父親,一個是她身邊老仆,也不能由著他們指誰是先秦王遺子,誰就是吧?”
他的話引起不少官員附和,“是啊!陛下,事關國祚,不能如此輕易如此草率!”
明德帝緊攥銅錢,圓滑的黃金輪廓膈著掌心,“朕記得那場大火,秦王妃是一屍兩命。”
當時不止一名漆吾衛親眼看著秦王妃在大火中自焚,最終只餘些許堅硬大塊的屍骨,其中還有一塊小兒頭骨——這些都是他從先帝和陳林那裏得知的,秦王一脈出事的時候,他還是不聲不響的閑王。
他銳利的目光鎖定持鴛,“你如何能夠帶著孩子逃脫。”
持鴛頂著皇帝和眾臣無形的審判,鎮定道:“秦王府正殿底下挖有一條密道。那日大火,我由密道進入正殿,幫助王妃坼剖取子,隨後帶著孩子逃亡江南。我在清河縣東躲西藏三個月,才等到老爺回祖宅,將小主子交給老爺。”
張先生說,不能直接牽扯到殷侯夫婦。否則,手握重兵的邊軍主帥暗中撫養皇室遺孤,必將引來許多不清不白的猜疑,扯上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他們商量著將遙陵改成了清河。
謝延卿適時請罪,顫巍巍跪下去,“臣欺瞞陛下十九年,自知罪不可赦,任由陛下懲處,絕無怨言。”
明德帝沒有制止,“可朕記得很清楚,那賀今行戶碟上的祖籍可是凈州砂嶺,在西北。”
謝延卿回答:“我們把孩子送到西北,本是想借殷侯之便,再送孩子回京證明身份。但殷侯認為他不能插手幹涉朝政,拒絕為孩子作保,只答應可以送他到稷州讀書。陛下也知道,當時我謝家一貧如洗,還有個孫子要供。我們就退而求其次,要了賀三老爺私生子的身份。”
王正玄一拍巴掌,“好啊,原來殷侯幾年前就知道啦!陛下——”
他看向皇帝,卻被豎掌示意噤聲。
明德帝按在膝蓋上的手屈指敲了又敲,嘆道:“殷侯糊塗啊。人人皆知朕這一脈子嗣雕零,朕又如何會嫌棄多一個血脈之親?”
接著,話鋒一轉:“不過,你說有地道,為何當年前往秦王府查看的人沒能發現?”
持鴛答:“奴婢從地道離開時,王妃便將入口封死了,大殿又被焚毀,從殿中輕易勘察不出。密道向左,從大殿左側抱廈斜對的空地往下挖,就能挖到中空。王妃怕屍骨被發現端倪,還特地將一只被落梁砸死的貓……抱在懷中。”
“貓?”明德帝聽得想笑,先帝能被貓骨頭糊弄過去?不對,他神情一凝,將銅錢丟到禦案上,點了盛環頌的名字。
盛環頌和他堂官一樣,詫異之餘,不動聲色地註意著王玡天的反應。他認定王氏叔侄當中做侄兒的比叔叔狡詐,如今就驗證了他的看法。
王玡天要是沒有提前知道這個消息,他能主動提起張厭深,給他們機會翻供?
要是他王玡天這麽大公無私,他盛環頌就能當場把這個笏板吃咯!
正想著,皇帝一聲點兵,他下意識應道:“臣在!”
聲音大得整座大殿都是一滯。
幸好明德帝沒心情跟他計較,冷聲吩咐:“持朕口諭,開秦王府,查看是否有這麽一條地道。”
“是。”盛環頌領命,點了一隊禁軍,走東華門直往秦王府舊址而去。
大雨轉小之後的宣京城籠著一層清潤水霧,四下都是淡淡的,新鮮靈動。
應天門前圍著一群百姓,準確地說,是圍著廣場上那一座登聞鼓。
此鼓自太祖時期便設立在皇城前,二百年間鼓面不知換了幾回,被敲過不知幾回。至少本朝年間,居住在正陽門內外的百姓還未曾聽見過它的響聲。
現在竟來了一老翁,雙手抱著鼓槌,要去敲鼓。
走街串巷賣傘的挑夫把擔子放在腳邊,笑說:“老頭兒,你馱著背,都夠不到那鼓面啊。”
登聞鼓立得高,底下有踏板,但王老伯站上踏板還是夠不到。
路過被吸引來的其他百姓說:“賣傘的,我看你挑子裏不就有張凳子麽,借老人家使使唄。”
“行啊。”
王老伯得到一把小方凳,孫女扶著他踩上凳,又用雙手托舉他拿鼓槌的手。掄起來敲下去,“咚”的一聲,不小也不大。
就這,也耗費了老人不少的力氣,一槌下來就得靠著大鼓直喘氣。
圍觀的老百姓直搖頭:“我看你就沒多少力氣,怎麽還想到來敲登聞鼓,告禦狀吶?”
“老人家,還是省省力氣,回去吧啊。”
“我可不能回去。”王老伯說,他花了幾十文才雇車把他祖孫送到這裏,怎麽能輕易就走了呢?更何況,他說:“我幹孫子,被官府誤會了,抓進牢裏要砍頭。你們說,我能不來嗎?”
眾人稀奇道:“謔,你幹孫子犯了什麽事兒啊,竟然要砍頭!”
“什麽事兒都沒犯!”王老伯說,試著重新提槌,“我孫兒是個頂好的人!”
要吃飽了才有力氣,但他和孫女沒顧得上吃早飯,馬車跑得飛快又太過顛簸。
幾下之後,鼓沒怎麽響,倒是把應天門值守的禁軍招過來了,“剛剛是誰在擊鼓?”
“我,是我。”王老伯看見官差,以為是來問自己冤情,趕忙滑下板凳踏板,迎上去,“我有冤要伸,官爺。”
“你敲的是吧?”為首的禁軍確認一遍,下令:“把他帶走!”
另兩名禁軍立即走向王老伯。
“為什麽抓我?”王老伯沒明白發生了什麽,趕忙到處躲避,“我沒犯事啊!你們抓我幹什麽!”
孫女跟著一起躲,邊躲邊喊:“我爺爺沒犯事,官差亂抓人!”
在場其他老百姓也幫他爺倆攔人,“你們當差的要抓人,總得拿出個條令來吧?不分青紅皂白就欺負老頭小孩,未免太過分了啊。”
場面一時鬧哄起來。
兩個禁軍被圍在人墻裏,左右出不得,一怒之下揮起長矛。
“官差打人啦!”不知誰喊了一聲,老百姓們頓時也抄起扁擔板凳之類的家夥什。
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之時,齊子回及時趕到,“住手!”
他連傘都來不及打,下車就立馬擠進人群,擠到王老伯身邊,“你們沒事兒吧?”
確認這對祖孫沒受傷,齊子回才去找禁軍:“我乃薈芳館教諭齊子回,敢問官爺,不知這位老人所犯何事,你們要帶走他?”
“齊先生。”禁軍聽說是薈芳館的先生,頓時客氣許多,“按律,擊鼓上奏者,需杖三十。這老人自己承認敲了登聞鼓,我們才拿他的。”
齊子回一聽,頓時皺起眉。他也知道這條律例,先前勸說王老伯從長計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方拿人有理有據,並非胡來。他不好以勢壓人,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便忝臉拱手道:“幾位官爺,我等知曉律例,無意阻止公幹。但是這位老人年逾古稀,必定受不住杖刑,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禁軍不肯,“之所以有此規定,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擊鼓,浪費公器,豈能因為對象年齡不同就隨意免責?”
齊子回便問:“那可否由他人相替?”
禁軍還是不肯,“誰擊鼓誰伸冤誰受刑,這是規矩。若是由別人來替,那到時候引人上殿奏對,該引誰?齊先生,我們也是按律行事,您就別為難我們了。否則上面問責,我們當真擔待不起。”
齊子回面露難色,暗自思索該怎麽辦。
在旁的老百姓聽完他們的對話,都稀奇道:“官爺們這話說的,拿雞毛蒜皮去煩擾陛下,要挨板子沒毛病。可如果確定上奏的是大事,也要打板子,會不會太不講道理了?”
“對啊,你們三十棍直接把人打死了,那人還伸什麽冤吶?自個兒不就成冤魂一縷了。”
“老頭兒,你那幹孫子被判了什麽罪,有多大的冤情?不如說出來讓大夥兒分辨分辨,該不該擊這登聞鼓。”
眾人都看向王老伯,包括那幾個禁軍。
老人囫圇說:“我也不曉得什麽罪名啊,傳的是什麽蓄奴,什麽犯禁之類的話。”他搞半天也沒搞懂,只堅信一樣道理,“可我了解那孩子,不可能幹出一件壞事的。”
百姓們樂了,“真是奇了怪了,你都不知道判的什麽罪,有多大水分,那你替人伸什麽冤?莫不是連順天府衙門都不知道朝哪邊開的吧?”
“你說是幹孫子,那就不是親生的嘛!不是親生的還費這麽大勁兒,何必呢?現在還把自個兒搭進去了。”
“休要胡說!”王老伯嚷道:“我們關系可好,不是親生,比親生的還好!”
買傘的火上澆油:“怎麽個好法?人都說慈母多敗兒,說不定只是你覺得他好,實際上他壞得流膿!不然官府怎麽要抓他,還要砍頭?”
“你放屁!官府的要抓他,那肯定是官府的人弄錯了!”王老伯要去捂那賣傘的嘴,可那小子腳滑,他追不上,只得停下來。他揩了把汗,幹脆取下鬥笠,滿頭白發冒著熱氣,將細雨熱成煙。
他氣喘籲籲地說:“你們不了解,不明白。我啊,老家在重明湖邊兒上,那年半夜裏漲大水,是他和他兄弟到我們村裏挨家挨戶地敲門,把大家喊醒,帶著大家到山上躲了災。”
“原來是救了你一回,你早說嘛。”大家豁然開朗,“至誠寺裏的師父們都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那幹孫子倒也算得上是個好人。”
王老伯只是擺擺手,悵然道:“我和孫子孫女人沒事,家裏屋子卻被淹毀了,只能拖家帶口去江南找我做生意的兒子。本以為要在江南過老,結果沒一年,太平大壩又垮了。”
日子才好起來就忽然一下徹底沒了,急轉直下,聽得無人不唏噓,“老頭你可真夠倒黴的,走哪兒都遭災。”
“不過幾災幾難都能活下來,咱瞧著你這命夠硬,還能再活個幾十年!”
“是,我命硬。我全家三代人都被洪水沖跑了,就剩我一個老貨撿了條命。”王老伯說起舊事,總是淌淚,“我就想,是不是我命不好克到了我的後人哪?我要跟我兒子一起去死,是他把我攔下來,說這不是我的錯,叫我好好活下去。”
誰不想好好活?可人的日子越難,越是要有個念想才能活下去。他抹了把眼睛,“我想回老家,他就送我回去,又幫我找房子拿回田地。後來他去了很遠的地方,也一直托其他人照看我。”
“他心裏如此惦記我,我能不惦記他嗎?如今他遭大難,我不來營救,那我還是個人嗎?””
圍觀百姓有的共情嘆道:“如此算來,他救你不止一回,你們緣分這麽深,怪不得你要來替他伸冤。”
有的覺得不對,“等等,你頭次說是在稷州,二次說是在江南,怎麽去哪兒都能遇到你那幹孫子啊?老頭兒,你別是編故事來了。”
“他是當官兒的啊。”王老伯提起這件事,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有人說他在騙人,頓時氣壯起來,“哦,不對,在稷州的時候還是學生,在讀書。後來在江南,他已經考中了,當上了官兒,和欽差們一塊兒來救災的。”
他皺巴巴的臉上煥發出一些光彩,“我跟你們說,他啊,書讀得可好了,一考就考中了狀元。我們那兒十裏八鄉的小夫妻教孩子,都以他為榜樣。”
“狀元?”一說出這個身份,好些人都覺得耳熟,“老人家,你說的不會就是前些天被抓下獄的那個吧?姓賀,賀什麽來著?”
“賀今行!”
不知誰喊出這個名字,大家紛紛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王老伯連連點頭:“對,是他,你們也認得?”
“嗨,這事兒京裏早就傳遍了。”
“我也想起來了,不過這事兒沒聽說有個什麽後續的,難道刑部還沒查清楚?”
“要是按這老頭的說法,那賀今行是個大好人啊,指不定真是被冤枉的?”
“我之前就覺得,能在西涼軍的包圍之中偷渡到西涼人的地盤上把他們太子給宰了的人,如此堅韌,怎麽可能會私自蓄奴嘛。”
“而且人家之前一直在外地做官,回京才幾個月,沒道理白花錢養一大幫人。”
“我看這位升遷快得跟竄天猴似的,是不是擋了誰的道,才被設計?”
“也不是沒可能啊,官場上的腌臜自古有之。反正官府判錯案子是常有的事,就前幾年兵馬司裁撤那會兒,翻出多少冤假錯案啊。”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激烈分析,王老伯聽了幾耳朵,他不關心為什麽,他只想知道怎麽才能解救那個孩子。他牽著孫女擠出人群,走到禁軍跟前,哀聲問:“是不是挨了板子,就能見到斷公案的大老爺?
禁軍聽他講述生存不易,也生出些惻隱之心:“這,按律是受刑之後即可被引奏,但你這麽大年紀……”
老人不管那許多,抓住他的手說:“那我跟你們去挨板子。”
齊子回趕緊攔他,“老伯,你可別沖動,不能去。”又問禁軍頭領:“這位大人,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嗎?”
頭領十分為難,咬牙道:“最多最多,給他減到十杖。”
圍觀的百姓們聽見,噓他道:“別說十杖,再減一半這老頭的身板也挺不住。要咱們說,他就敲了半吊子的兩三下,挨一杖意思意思得了!反正你們幹的做樣子的事兒也不少。”
這反而讓對方不快:“什麽叫做樣子?十杖還不夠意思?”
這時,人群外圍傳來一道洪亮的男聲,“十杖什麽意思,你們要打誰?”
一個比周圍人群要高出半個頭的男人撥開左右,走到老人身邊,“你爺倆跑得夠快,叫老子好找。”
“牧哥兒。”王老伯瞧見他過來,低頭蹭了一下肩膀。沒有被他嚇到,反而有些沒告訴他就自個兒先走了的難為情,又有些人生地不熟的委屈。
“我又沒說要找你算賬,下次記得等等我們就行。”牧野鐮看著只覺得他像個小孩兒,那點惱怒化作無奈。他把自己的鬥笠扣到老人頭上,一手叉腰,一手抓抓了頭發,轉頭四下問:“怎麽回事兒啊?”
因他身材高大,右眼還有一道炸開的疤痕,通身都寫著“刺頭”兩個字。圍觀群眾紛紛跟他拉開距離,禁軍也警惕註目。
唯有齊子回見他和王老伯認識,估摸著是一起的,就跟他說清了情況。
“擊鼓就要挨打,不擊鼓還挨不了,是吧?行。”牧野鐮也不廢話,找到鼓槌,拿起來就一槌敲到鼓上,“咚——”
鼓聲鏗鏘震動,甚至掀起小圈的氣浪吹開最裏一層人的額發,引人嘖嘖稱奇。
牧野鐮手上加力再一槌,卻是“啪嚓”一聲,鼓面破裂,槌頭陷進去,一下還拔不出來。他楞了楞,問禁軍們:“什麽破鼓,你們裝鼓的貪了多少錢啊?”
禁軍怒道:“放肆,你損毀公物,還敢造謠誹謗公差!”
“行啦行啦,誰還不是吃公家飯的啊。”牧野鐮不以為意,就把鼓槌丟在那兒,“我也敲了你們這勞什子破鼓,可以代替那個老頭受杖刑了吧?”
越來越多的百姓被吸引聚集過來,齊喊道:“讓他替,讓他替。”
禁軍頭領受激道:“行,你小子有種,我就準你替刑。也不多搞你,還是十杖!”
“我要叫一聲,我就是孫子。”牧野鐮呵呵冷笑,跟他們去另一邊的空地。臨走前袖子被拉了一下,他回頭見是王老伯,咧嘴道:“沒事啦,十棍子打你身上要你命,打我身上也就打了,跟貓撲了一下似的。”
他輕輕彈開老人的手指,走到指定位置,單膝跪地,半脫上衣露出脊背。
“趕緊地,別磨蹭,兄弟我還有事兒呢。”
“咱們實打實不做樣子,你可別被打趴下!”
左右兩名禁軍以矛做棍,高斜著舉起,在陰雨中投下不甚明晰的細長影子。
影子自地牢入口滑下石階,愈往下,愈與黑暗相融。
緊隨其後的腳步毫無聲響,所過之處的壁燈只微微一顫,似吹在耳旁的風拂過。
賀今行睜開雙眼,反手按上身後的墻壁,慢慢把自己撐起來。老師餵的藥讓他睡了不知多久,或許有兩三個時辰,難得蓄積了一些力氣。
陳林正好走到他所在的牢房前,面向他,“看來你意識到了。”
賀今行定定地直視著對方,面如鬼祟,喑啞的聲音細如游絲:“我師父說過,用刀的人,總會有一股無法收斂的氣息。”
陳林松開鬥笠系帶,任其自頭頂向後滑落,右手握上刀柄,“這就是他自認勝過我的原因,因為他用劍?”
話落,寒光一閃,執汝刀出鞘,劈開木柵似的牢門,直劈向最裏的人和石壁。
門柱四分五裂的崩潰聲中,刀風先一步而至。賀今行仰頭沿墻朝角落連續翻轉,長刀劈上石壁,刃一橫緊追向他,“刺啦”出一梭子火星,卡到死角才止。
“陳統領不在崇和殿,到這地牢裏來,不怕陛下懷疑?”
賀今行不願將飛鳥師父與他相提並論。
視野未定,刀尖殘影便如蛆附骨。他矮身縮頭,腳下一滑,與刀鋒貼面相錯,自對方臂下空當逃脫。
“殺了你更重要。”
執汝刀過長,墻角狹窄難以改換刀勢,陳林半旋身往後撤出一步,順勢平抹出刀。
“單殺我一個?”
賀今行還未完全起身,便被迫再度下腰,手撐到地上,挺腰再起時撒出一大把枯草,試圖遮擋對方視線。
“本想多留你幾日。”
陳林絲毫不亂,對著展開的草莖連劈幾刀,不忘撩刀下探,防得滴水不漏。
賀今行連退兩步站穩身形,伸手夾住幾段草莖,註入真氣當作飛鏢甩出。隨即借著這半息的掩護,握拳打向對方握刀的手腕。
他沒想過能直接傷及對方,只想先行打落兵器。
“但你們要把舊事翻出來。”
哪知陳林突然側身收刀,左手擡握,一拳轟飛那幾截枯草莖,須臾又展拳為掌,虛招化實一掌擊在他胸口。
變招實在太快,賀今行躲閃不及只得回臂格擋,巨大的蠻力瞬間將他擊飛。
他摔到對墻上,滾下地,和整座牢房震顫的聲音重合。
“本座就只能即刻送你上路。”
陳林橫左臂於胸前,將刀背架上鐵制的護臂緩緩擦過,鋥亮的刀尖垂落指地。
誰在翻舊事,翻出來給誰看?
草莖炸成碎屑漫天飛舞,沒有好過的傷齊齊作痛,賀今行抓住心口衣襟蜷成一團,左右翻滾都不得丁點兒好受。他只能死死咬住下唇,神情極度扭曲。白如金紙的臉頰上猶有昨夜的淚痕未消,似神秘的圖騰紋路。
“很痛苦吧?”陳林很了解親自過手的刑罰會有怎樣的效果,向他邁出一步,“死了就能解脫。”
賀今行張了張口,鮮血爭先恐後地冒出。他眼前一陣陣發黑,不得不捂住嘴,無餘力再作出回答。
陳林再近一步,執汝刀斜起兩寸。
“統領且慢!”電光石火間,走道裏傳來一聲叫喊讓他動作一滯。
陸雙樓狂奔至牢房前,低頭抱拳道:“陛下宣召,讓您即刻回崇和殿。”
他低著頭,指尖在發抖,餘音於狹窄的地牢裏回蕩,猶在發顫。
“陛下?”陳林轉過身,哈哈大笑,“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換了班,就是為了監視、跟蹤本座?這些日子你做的那些事,本座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顯露,只是為了抓你個現行,好教陛下也無話可說。”
他挽刀指向陸雙樓,“既然你上趕著來找死,那本座就如你所願,先清理門戶!”
話未說完,便掄刀暴起。
陸雙樓冷笑,也懶得繼續那令人作嘔的偽裝,拔刀迎上。
規制相同的兩把執汝刀交鋒,於相互劈砍格擋之時不斷地發出錚鳴,激昂猛烈似琵琶急弦。
牢房本就狹小,加上過道也不過丈方,兩旁壁燈的火焰在刀風掌氣下抖個不停。
陳林不耐煩了,雙手握住刀柄,掄出全力。
陸雙樓照常架刀相抵,鋒刃相觸的剎那,他手中那把執汝刀發出哀戚的嗡鳴。下一刻,便徹底崩裂。
他立即拉開身位,雙眼睜圓,看著另一把刀的刀尖從自己鼻前劃過,同時帶起猛烈的罡風,掀得他一個倒翻,拄刀插地,生生往後滑出尺餘才止。
斷掉的那截刀刃落地跳了幾跳,跌到賀今行身邊,引得他指頭動了動。
陳林沒有分出多餘的眼神,再次連掄長刀,向叛徒當頭斬下。
陸雙樓躲閃不及,大喝道:“同窗,劈他肋下!”
陳林眼神一利,立刻引刀後防。然而一回頭,卻見賀今行還躺在原地,閉著眼似已昏迷。
陸雙樓借機脫困,握緊剩下半截執汝刀,再度欺身而上。
陳林動了怒:“敢詐本座!”
“兵不厭詐,誰叫你蠢!”陸雙樓罵道,拿斷刀做長匕、短劍使,一戳一刺皆不留餘力。
然而斷刀到底短一半,他本就不及陳林功力深厚,此時更是左支右絀,幾回合便添幾道刀傷。再幾個回合,就被逼至牢房一方角落。
長刀迎面刺來,陸雙樓避無可避,扭曲腰椎,使刀尖堪堪錯開自己的心口,刺進右胸上方。
陳林再一使力,執汝刀貼著他後背的蝴蝶骨穿出,釘入墻磚縫隙。
陸雙樓嘔出大口大口的血,奮力喊道:“同窗,就是現在!”
陳林這一次不為所動,下一刻,就察覺到身後突襲來的勁風。他當即察覺上當,欲抽刀回砍,握刀的雙手卻似被鉗住,動彈不得。
正眼一看,陸雙樓死死抓住他的雙手,甚至不惜將他拉向自己。
穿胸的長刀再進一寸,這名日常行事冷漠的青年似感覺不到割肉的劇痛,綻開冷冽笑容,嘴唇張合吐出幾個無聲的字。
“你、去、死、吧。”
雪亮的刀刃自斜後方切進陳林的脖頸,切開皮肉,切斷血脈,直到卡在骨頭裏——若非執刃的人氣力不繼,必讓他頭顱與軀幹分家。
他雙眼鼓出,嘴巴剛剛張開,沒能發出一個“啊”的音節,便徹底沒了氣兒。
死一般的寂靜,令扭脖子帶得衣料摩擦的細微響動都清晰可聞,卻沒能壓制崇和殿裏愈漸熱切的氣氛。
寂若無人,只因滿殿盡是人欲。
從瀟瀟雨歇到雲收日來,在一眾文武伸長脖子的等待之中,盛環頌去而覆返,跪到禦階前:“回稟陛下,是真的。”
一語掀起狂濤駭浪,早就在肚子裏嘀咕不已的眾臣終於能明著變臉。
“竟然是真的!那豈不是——”
他們紛紛望向皇帝,期盼能率先從皇帝的某個神態或動作之中,看出帝心所向。
明德帝眼裏只有一人,只問他:“你何時知道這個秘密?”
張厭深回答:“大約四年前。”
明德帝再問:“為何不報?”也問謝延卿:“還有你,隱瞞這麽久,是何居心?”
張厭深答:“臣居山野,不通政局,無可報也。”
謝延卿答:“臣,不敢。”
“不敢報,還是不敢隱瞞,不敢有居心?”明德帝拆解他的話,半晌未得回答,頓覺無趣,揮手道:“謝老爺子年齡大了,膽也破了,罷。給謝老爺子賜座,免得讓人跪暈咯。”
“謝陛下體恤。”謝延卿叩恩。
內侍們搬上來一張圓凳,扶著他坐下,他再不開口。
此舉仿佛透露出一個信號,引得群臣一半人心浮動,一半警惕非常。
明德帝還是不理會他們,再問:“張厭深,你好一個‘居山野’。你從何處得知賀今行是秦王遺孤,又出於何種原因成為他的老師?誰在暗中幫你?回答朕,若有一句謊言,朕誅你九族。”
皇帝看得分明,並不認為謝延卿是今日局面的主導人物,相反,謝老爺子多半受他眼中這個老狐貍的指使。
因此,平平一句話說到最後,帶起了滔天的殺意。
剛剛還在打算為新出的先秦王遺孤說話、以此討個好彩頭的官員們,又趕緊打消了念頭,繼續觀望。
原本支持忠義侯的官員們則都時刻註意著侯爺的動向,不論是貶是賀,都要緊隨其後。
張厭深八風不動,回道:“先帝以國士托付草民,故草民許以國士報之。嬴宣江山延續,四十年來半點不敢忘懷,如今總算能勉強稱一句‘問心無愧’。”
他所說正中明德帝所想,後者被激得一拍龍椅扶手,“放肆!國祚延續豈由爾等無德庶民置喙。”
恰此時,一名禁軍進殿匯報:“陛下,應天門有一老者敲響登聞鼓,為賀今行鳴冤,吸引圍觀民眾過百,都堵在廣場上為其助威。屬下們已按律對其行杖責,不知下一步是引奏上殿還是?”
明德帝一聽,額上頓時青筋暴跳。他看向盛環頌,後者當即領命隨禁軍去處理。
盛大人還未走出寶殿,又一名禁軍從應天門匆匆趕過來,稟告:“陛下,本該在薈芳館參加文會的士子們也來了,說是要等候賀今行一案的處置結果。我們實在勸不回去,不知是直接驅散還是?”
明德帝的神色徹底暗下來,眸光幽晦:“這些也是你的手筆?”
張厭深斂去心驚,微微笑道:“陛下,草民再能算,也算不到這些。但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想來為世子鳴不平的人們就是如此吧。”
“愛人者,人恒愛之?”明德帝淡淡道,“你倒是說教起朕來。”
“陛下多心了,草民有感而發,無意陛下。”張厭深,“皇帝貴為天子,三軍之主帥,四方之主君,萬事、萬物、萬種權柄都匍匐於禦座之下任由驅使,誰配說之教之?”
“若居君之位,承天之命,卻惶惶不可終日,疑身邊人、疑朝中臣、疑天下萬民,棄十方庶務於不顧,鎮日追尋縹緲長生之道,是明君否?是天命否?可長居帝位否?”
明德帝暴怒,豁然起身,“來人!速速將這個逆賊拖下去!”
禁軍出列,群臣除卻前列跪倒一大片,“陛下息怒。”
“陛下有怒,草民願以死息之,不須勞動禁軍。”張厭深也跪了下去,這一回跪得很順暢,他揚聲道:“惟請陛下迎世子歸朝,澄清世子冤屈,勿因草民之故而牽連怪罪世子。”
“豈有此理!”明德帝指著他,從脖頸一側到眼下的臉皮先後抽動,從齒縫裏發出聲音:“你在威脅朕嗎?”
張厭深話已盡,展臂揚袖,雙掌貼上青磚,再重重地叩頭。
一下,兩下,三下……
先是朱砂樣的一點,再是紅花似的一小朵,源源不斷的血流出來。
殷紅炫目。
賀今行松開手,向後踉蹌幾步,跌坐在地。
沒有他的支撐,陳林的軀體轟然倒地。
從陳林脖頸流出的鮮血一點一滴落地,浸入磚縫,浸在厚土,浸在他砰砰地要跳出胸膛的心臟。
就像忽然缺了塊肉一樣,他按住心口。
陳林是死透了。
但他還不能倒下,他的視野仍在旋轉,他努力看向墻角。
“同窗。”陸雙樓被釘在墻上,左手伸到背後摸到墻,將自己在刀上慢慢往後挪,挪到背靠著墻,便不能再動。
這裏沒有止血的條件,他不能立刻把刀拔出來,否則很快就會流血而死。
他長長地喘口氣,說:“你快走。”
“走哪兒去?”賀今行聽見了,回他。
陸雙樓說:“今兒要來這的,可不止陳林一個。”
“來就來吧。”賀今行緩了緩,膝行到另一邊墻根下,手貼在墻上四下摸索。
“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我不想看到你死。”陸雙樓好久好久沒有這樣安靜地看著他,什麽都不用想,“不然我死了,你也死了,好虧啊。”
“不會的。”賀今行的喉嚨像有刀在割,多說一個字就多被割一刀。
他摸索半天,終於摳出一顆琉璃珠子,轉身去陸雙樓那邊,幾步路仿佛走了幾輩子。
“你還有後手嗎?那就好……”陸雙樓升起些希望,努力將眼睛睜得更大,好看清那張明明越來越近卻越來越模糊的面容。
黑暗從四面八方向他的視線焦點圍攏,他伸出手揮舞,試圖驅散黑暗。
“同窗……”
你還在嗎?
他沒能問出聲,有只手將一粒冰涼的藥丸按進他嘴裏,再點了點他的下頜。
“咽。”賀今行的聲音忽遠忽近,“你不會死。”
“活下去。”
賀今行架起他的左臂,以免他的身體因昏迷而下墜,同時在他耳邊低低地念禱。
“為了你娘。”
“為了你自己。”
陸雙樓沈重的雙眼自行合上,兩縷鬢發無知無覺地垂落臉龐。
為什麽,就不能說一句,為你活下去呢?
“老天爺!”有人幫他吶喊出聲,從牢房外面奔到他們面前,左看右看,“都還活著嗎?”
賀今行不認得這張臉,但記得這個聲音,好像是他這位同窗身邊的搭檔,叫作“黎肆”的人?總之不管是誰,他沒有感覺到惡意,便微微偏了偏頭,示意對方來替自己。
已半昏迷的陸雙樓不知從何得來一點氣力,竟掀起眼皮看了黎肆一眼,“你……”
黎肆換下賀今行,一邊解釋:“這事兒真不能怪我。見面沒說兩句,那幾個孫子拔刀就砍,我一個人攔不住啊……你還能堅持麽?不能的話我就松手了?”
“廢物。”陸雙樓最後罵了一句,徹底垂下頭。
聲若蚊訥,但黎肆聽見了,滿頭大汗地松口氣,“還能罵人就行,容我想想,怎麽救你……等等,小賀大人這是要去哪兒?”
賀今行一手提陳林的刀,一手抱著刀鞘,剛剛走出牢房,停下來靠著沒被劈倒的木頭柱子,囫圇地回答他:“去殺人。”
他嘴裏還幹嚼著一把藥丸,就是張厭深昨晚給他那個小瓷瓶,裏面剩的藥全都被他倒進嘴裏了。反正是補藥加一點迷藥,正好補氣又能麻痹知覺。
“對,是有一批漆吾衛過來了,不過你這樣,”黎肆有些焦慮,但又不能跟著他一起去,不然他們陸頭兒也要成屍體了,他小聲說:“能行麽?”
他本是想過來通風報信,讓陸雙樓別和陳林起沖突,倆人一起想辦法怎麽搪塞過去。結果過來一看,陳林已經是具屍體,活著的也沒怎麽占到便宜。
“能。”賀今行說完,繼續往前走。
剛到入口處就遇到兩個下來查看情況的衙役,對方看到他跟活見鬼似的嚇了一大跳,然後才分辨出是誰:“賀今行?你怎麽出來了?快回你的牢房!”
賀今行腳步不停,刀鞘出手左右一拍,便將圍上來試圖抓捕他的兩人擊退。
倆衙役“哎喲”叫喚著,互相把對方拉起來,追著他出去,“你不能跑!跑了罪加一等!”
然而剛爬上臺階,就看到院子裏黑漆漆一片。打眼以為是烏雲壓城,定睛一看,全是捉刀在手的黑衣人,少說也有小二十。
“你們、你們是什麽人?”衙役們沒敢再往前,站在賀今行身後,其中一個踮腳喊道:“膽敢擅闖刑部衙門,抓住了全都得打板子!”
某個黑衣人瞥了他一眼,手腕一翻。
兩枚飛鏢破空襲向衙役,賀今行揮刀打落,側眸道:“退回去。”
“哦,好,好。”那個衙役吞了吞口水,趕緊往後退,順手扯了一把呆子似的同僚。
賀今行不再管那倆衙役,全神貫註握緊刀與刀鞘。
身後是地牢,他只需要防守身前。
情況不算太壞。
對峙片刻,兩名黑衣人率先暴起發難,一左一右掄刀朝他揮砍而來。
賀今行左手刀鞘作盾,右手長刀作矛,一擋一挑,便輕輕化解。
那兩人試探一回,當即退下,另有五人補上前,一齊出刀劈來。
他們相互間隔一臂寬,連起來便拉成長索。賀今行將長刀揮作滿圓也不能全防,漏了最左側一柄,手腕反扭以刀鞘相格才免於左臂挨上一刀。他不得不後退半步,縮小自己需要顧及的範圍。
那五人又同時撤走,旋身掄刀再劈。
他們仿佛共用一個大腦,進攻撤退,劈砍撩刺,全部整齊劃一。
賀今行借了陳林佩刀之利,勉強應付。直到他發現自己已經後退到下地牢的臺階前,再退半步,便要踏空。
他當然也可以撤下去,然而一旦下撤,他將再無半點勝算——身在地牢裏的所有人,他的朋友、無辜的衙役、不知是否犯了死罪的囚犯,都要葬身於此。
對方也發現了,又一波試探之後,確定他不會再退。另有五人出列矮身作墩,先前那五人齊齊後撤,幾步助跑蹬上同僚膝蓋、肩膀,同僚們蓄力而起起,如同發射炮彈一般,助他們飛上三丈之高。
五把金刀一起高揚,攜千斤墜頂之勢,淩空斬向同一個目標。
賀今行亦雙手握刀,緩緩豎刃,並向前踏出一步。
退一步,是死;進一步,向死求生。
黑衣迎風如烏鴉展翅,蔽日的鴉羽之中,忽有一點明光乍現。
流動的清風停滯一瞬,隨即被一柄寒刃裹挾著狂湧而來,洞穿半空中一名漆吾衛的胸膛。猶去勢不止,直釘到刑部大獄的匾額上,正中一個“獄”字。
血雨紛紛揚揚,壓陣的其他黑衣人才看清那是一柄長.槍。
賀今行抓住陡露的破綻,沒有選擇滯留廢掉其他人,而是拔步沖向包圍圈最弱的一點。
他蓄意已久,只為此刻突圍。
白刃相接,殺招對殺招,雙方都為殺掉彼此兒拼命。
痛,還是痛快?所有的感覺都離他遠去,他揮刀向前,仿佛自己也是一柄兵器,不懼刀俎加身。
直到力竭,什麽都握不住。
一雙有力的手臂接住他,隨他一起屈膝半跪於地。
縱馬持槍的軍衛從他們身邊走過,結陣將他們護衛在圓心。
賀今行仿佛得到了天賜的力量,抓住對方的臂膀。他看到麻做的孝衣,看到纏裹在頭上的白布,看到熬紅的雙眼中一點淚光,映出他顫抖的倒影。
一聲哽咽鉆進他耳朵,輕如木芙蓉的一片花瓣。
他擡起左手,很快被對方握住,帶著他的手貼上自己的臉頰。
大顆的眼淚墜落在他指尖。
賀今行蓋住那雙眼睛,掌心被浸淚的眼睫濡濕。
“我在,”他將額頭抵上手背,在交融的呼吸中呢喃:“橫之,我在。”
我在等你。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