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97章 十九

關燈
第197章 十九

檐鈴被風吹動,雪花跌到廊上,裴明憫依舊跪得筆直。

父親已經拂袖離開,他沒有受到任何責罰,但他覺得自己應當跪在這裏。

他想起了小時候。

五六歲的時候,在稷州荔園。爺爺給他和芷因講《論語》的學而篇,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就是在家裏要孝順父母親長,出了門要尊敬兄姐友愛弟妹。

他把“出入”與“孝悌”四個字拆開理解,忽然覺得有些不好,問爺爺:“那阿澗是不是不孝順?”

比他小了大半歲的六妹妹也惴惴不安地點頭:“芷因也沒有孝順阿爹和阿娘。”

裴老爺子稀奇地問他們為什麽,得到因為爹娘不在家裏,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孝順爹娘的回答後,哈哈大笑,差點把眼淚都笑出來,“我的乖乖喲,那是你們爹娘不成器,怎麽能怪到你們頭上呢?”

兩個小孩兒不懂,眼巴巴地望著他們的爺爺。

爺爺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人,什麽都會,什麽都懂。他倆有什麽不明白的問題、有什麽想要的東西,只要告訴爺爺,就一定能得到解決。

爺爺果然慢慢地收了笑,說:“孝順有很多種。對親長事之以禮,不違抗他們的命令,把他們的疾病苦痛放在心上,替他們解決難事,都是孝順。”

“就像孔聖人因人制宜地回答弟子問一樣,你們自然和書裏也是不一樣的。阿澗的爹娘在宣京騰不出手來,六兒的爹娘要游歷天下,你們留在爺爺身邊,就是對爹娘的孝順。嗯,也是對爺爺我的孝順。”

芷因聽得似懂非懂,但不知為什麽就是覺得有些難過:“阿爹和阿娘不喜歡我嗎?”

裴老爺子摸摸她的頭發,溫聲說:“他們當然喜歡你們,天底下哪兒有不愛自己骨血的父母?只是一個人的所有感情都是有限的,對你們的爹娘來說,他們還有比照顧你們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須暫時把你們放下。”

阿澗又問:“為什麽要放下,而不能在一起呢?他們不能回稷州,但我們可以去找他們呀。”他知道自己和六妹妹不能獨自離家太遠,所以又補充說:“爺爺可以帶我們去。”

裴老爺子已顯出老態的臉上再一次溢出笑來:“爺爺確實可以帶你們去大宣的任何地方。但是你爹要留在宣京,那爺爺就不能再待在那裏。所以阿澗想去的話,爺爺只能派人送你去。”

他想念很久沒有見面的爹娘,但也很喜歡和爺爺待在一起,頓時猶豫不決。與此同時,疑惑更甚:“爺爺從宣京回到稷州,爹爹就從稷州到了宣京。為什麽不能都在稷州,一定要去宣京嗎?”

團團圓圓不好嗎?荔園很大,可以住下很多人。

裴老爺子深深地頷首,指著亭臺外面的一株大樹,“你們看這樹,它的根紮在地裏,養分也從地裏來。然而最美麗的花朵,卻開在高高的枝頭,最接近天空與太陽的地方。因為越高的地方才能越好地接受陽光雨露,結出最豐碩的果實。我們裴家就像這棵樹,根在稷州,花兒卻必須開在宣京。哪怕暫時被西風壓倒,也不影響整棵樹枝繁葉茂。現在開花兒的是你們爹娘,日後就是你們,所以不必太過想念爹娘。”

暑氣蒸騰的時節,難得涼風陣陣,吹得滿樹枝葉與花朵一齊嘩嘩作響。

阿澗仰頭盯著那些花朵,然後轉動目光,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那爹爹孝順您了嗎?”

“你爹在宣京把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坐穩了,就是對他老子最大的孝順。”老爺子不急著把這些給他們說明白,孩子嘛。

他隨手把書一放,站起來:“今日天氣好,不讀書了,爺爺帶你們去釣魚。”

見倆小孩兒下意識看向他沒翻過一頁的書,“聖賢書這東西,用處有兩個,一個是放到文廟裏供著,另一個就是教你們這樣小的小孩兒。但孟夫子自己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你們長大以後,要是遇到什麽事兒和這書上說的不一樣,拿不準主意,那就把書扔到一邊兒去,信你們自己的。當然,必須是在你們長大以後。”

爺爺釣魚從不失手。但裴明憫已經記不得那天釣到了多少魚,只記得爺爺帶笑的面容,一下就轉到給他取字的那一天。

爺爺說,明憫啊,就是君子明而憫。

庭院裏大雪紛紛揚揚,他想著爺爺,卻忽然聽見他娘急促的聲音。

“兒子!”裴夫人一進院子就看到兒子跪在檐廊上的身影,翠色長衫外一件袍子也沒披,立即提著衣裙奔過去。

他也立即抓著琴桌一角站起來,“母親。”

“這麽大的雪,好好地跪什麽跪?”她帶著哭腔把他攬進懷裏,他躬身靜靜地依偎著她,手還撐在琴桌上。

裴夫人穩定好情緒才緩緩把他放開,然後紅著眼眶說:“別和你爹計較,啊。”

裴明憫站穩了,搖頭:“是兒子的過錯,與父親無關。”

他把母親送回正院,再回來,小廝奉上一只信筒:“老太爺的信。”

算算日子也該到了,但他仍舊十分驚喜,讓小廝自去領賞,接過信筒邊拆邊往院裏走,看到一半卻停下腳步。

“先楚王妃是承平張氏女,張……”他說著看了一眼北面屋檐上的高天。

第二日一早,便冒著雪出城去了至誠寺。

晨間照常與弘海法師飲茶論道的張厭深聽小沙彌來報,剛進嘴的一口茶在喉嚨哽了一下。

“裴方雎這老小子,喝他一壺茶,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徹底咽到肚子裏。”他茶杯正好空了,說著就要再斟一杯。

弘海法師卻先一步把自己的茶壺端走,豎掌道:“張施主,一飲一啄,不可恣意。”

張厭深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飛快地伸長手臂掂了一下茶壺底,不高興地說:“分明就是法師想獨喝這最後一杯。”

弘海法師不應他,笑瞇瞇地向他擺擺手,碎步離開禪房。

“張先生好。”裴明憫放下帶來的一套鵝絨護膝,端正地行禮,在老人示意之後才坐下。

張厭深慈愛地看著他,一把年紀的人對於剛剛長大的雛鳥總是無限包容,更何況是個品行學問樣貌皆優的孩子。算起來,應該是他白賺了裴方雎的便宜。

裴明憫道出來意:“翰林院奉陛下之命修中慶史,避不開先帝的諸多兒女,尤其是最為出色的那幾位。但我查看了所有我能查看的卷宗記錄,關於諸王的事跡眾說紛紜,有些說法自相矛盾,或互為駁斥,真假難辨。所以我想向親歷過中慶年的人打聽真實。我寫信向我爺爺求助,他老人家回了信,卻讓我來找您,說您肯定比他清楚。”

他舔了下嘴唇,稍作停頓,“爺爺說,您是承平張家人,是先楚王妃的叔叔。在諸皇子封王開府之前,曾任過他們的老師。”

一老一少四目相對,張厭深目光灼灼,卻不是針對眼前少年,“你們宋大學士把這樣的任務分配給你,真是人盡其用。”

他盤腿坐正了,一舉一動透出些許寧西世族的影子,頷首道:“不錯,先楚王妃是我嫡親兄長的女兒,在我未脫離家族之前,她很親近我。我沒有兒女,視她如親生。”

裴明憫有些驚訝,暗道,難怪不曾聽人把張先生和承平張氏一並提起。但他沒有開口,而是保持著傾聽的姿態。

張厭深繼續說:“不過你爺爺說他不知多少,那是在誑你。我和他同年入的翰林院,後來同時升任侍講學士,給諸皇子皇女講學,那時候他們就已經有分立之勢。只是你爺爺深谙中立之道,曉得推拒,且長袖善舞,從不公開站隊。”

裴明憫聽到這些評價,很快反應過來爺爺的用意,露出羞赧的笑,但還是維護自己的爺爺:“爺爺只是說不如您清楚。”

若是裴方雎當面跟他這麽說,張厭深一定要指著這老頭的鼻子罵他狡猾,和他論一場。但現在他面前的是裴方雎的孫子,他不愛掃孩子們的面子,但笑不語。

裴明憫輕咳一聲,又問:“那在先生您看來,諸位皇子皇女是什麽樣的人?”

張厭深斂了笑,陷入遙遠的回憶之中,將那些再不能相見的故人娓娓道來,“近十位皇子裏面,大皇子文敏,二皇子武勇,六皇子天資稍遜於前兩位兄弟但很能隱忍;而幾位公主裏面,當屬大公主晉陽最為純和堅韌,二公主樂陽最為溫順善良。除此之外,先帝其他子女都是平庸之輩,不當一提。”

先帝後宮充盈,宮妃肚子爭氣,皇子比皇女多,且年齡差距並不是很大,長子與幼子相差不過十二歲。

但直到長子及冠,也不曾立儲。

張厭深接到為皇子女講學的聖諭,正是滿懷抱負、想要一展宏圖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熟讀經綸、並立志貫徹先賢理想的文人能拒絕成為帝師的誘惑,哪怕只是有些微的可能。

在一眾學士裏,先帝獨獨給他畫了一張大餅——朕看你張厭深少有神童之名,大了驚才絕艷,講學深入淺出,又別有趣味,很適合替朕教導朕的這些孩子,朕也相信你一定能教出一位令朕滿意的皇子——卿有大才,朕倚為信——就這八個字,他毅然決然地咬了上去,猶豫片刻都覺得自己是在辜負陛下信任。

那時大皇子剛過十歲,二皇子稍小一些,九歲半。連帶一幹年齡差不多的伴讀,有裴家的,謝家的,傅家的,秦家的,總之都是四姓八望極高的出身。當時的四姓還是嬴裴顧謝,秦家在八望之末,沾了宮中寵妃的光,才能送進來一個沈默寡言的小孩。

這些孩子本就是精力旺盛的的年紀,優越的家世更讓他們天不怕地不怕,敷衍課業,頂撞先生,欺負同窗——也就是秦家少年,還要先下手向先帝告狀。

好在先帝深谙自己兒子們的德性,脾氣比二兒子還要暴躁,小的一來求他這個老的出面撐腰,他不管好賴先把人一頓揍,揍得人沒真要緊的事不敢往他宮裏跑。

張厭深大為感動,把下輩子的毅力與好脾氣都提前挪過來,用了整整半年時間,才把這幫混小子訓得服帖。讓他們至少在明面上尊師長友同窗,認真聽講好好完成課業。

“我在文華殿教了兩年,然後請辭。”張厭深寥寥數語便結束了這段經歷。

“為什麽?”裴明憫下意識問,“先生博學而包容,教導學生各因其材,在明憫看來,是天生的師者。”

如果不辭,今日堂上朱紫,未必沒有張氏一席。

“你所認識的是現在的我,與年輕時的我並不相同。”張厭深淡淡地微笑,嘴角疊起的紋路裏充滿無限的遺憾。

“我之所以請辭,是因為我發現,在皇子們聰穎能幹的表象之下,大皇子狹隘,二皇子好鬥,六皇子隱戾,而他們卓絕的天賦不僅沒能壓制他們的劣性,反助長其肆意妄為。我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改變他們,我是個不合格的老師,我辜負了先帝的期望,自然無顏再做皇子師。”

如果是現在的他,一定不會就此離開文華殿。但年輕的時候,總有太多拿不起放不下的自尊心和羞恥感。明知自己走後不會再有人在學堂上壓制這些孩子,但當他發現自己一直被學生欺騙,且學生對此習以為常的時候,他的心仿佛被一下子敲了個稀巴爛,再也無法忍受,片刻都不願再待下去。

為人師表,循循善誘,他做得確實不夠。

裴明憫聽出其中飽含的種種憂郁情緒,不禁想要安慰對方,“先生。”

“都是往事,只剩這一點唏噓而已。”張厭深反過來用眼神安撫他,然後靈光一閃似的說:“今日薈芳館重開,你我不如前往一觀。”

江南水患期間,為鼓勵國子監士子說服家族捐獻賑災銀款,忠義侯許諾在未來三年重開薈芳館供他們覽閱藏書、觀賞珍玩,並於館內為他們立碑著傳。

這是當時遠在江南的忠義侯托謝靈意之口向國子監諸生轉達的意思,裴明憫與晏塵水懷著同樣的目的在國子監與謝靈意撞上,親耳所聽。

裴明憫噤聲,起身疊掌相請。

兩人乘坐他來時坐的馬車回去,從安定門入城,直奔薈芳館。

薈芳館在內城西南角,這一帶皇家別院世家宅邸眾多,很少有平民百姓從此經過,今日也是如此。

然而離目的地越近,馬車行得越慢。裴明憫看到街道上有眾多年輕士子,因風急雪重,都打著傘,各式各樣的披風底下露出一截國子監生統一的襕衫下擺,說明他們此時的身份相同。

他的馬車上烙有裴氏的家徽,已經有人看過來,因此只看了一眼便放下車簾,道:“學生聽說,忠義侯還特地請了雲時先生坐鎮薈芳館。”

張厭深頷首道:“青川路雲時,先儒傳人,經學大家,正適合做薈芳館的一面招牌。”

裴明憫自然也明白這其中的分量,“就是不知侯爺是怎麽請動的。”

“雲時這一生別無所好,唯嗜書而已。他願意為明辨樓的藏書進小西山做先生,自然也能為薈芳館的藏書應忠義侯所請。”

張厭深與路雲時打過好幾年交道,後者是再純粹不過的人。若是路雲時看完了薈芳館裏的書,轉頭就去萃英閣,他也不會感到絲毫的驚訝。

“雲時先生曠達如許。”裴明憫也跟著點頭笑道。卻聽車廂外壁忽然被敲了敲,他掀簾看去,馬背上的少年壓著身子,也趁機掃了一眼車廂裏。

“要不要去我家?”卻是秦幼合。

這人定親之後,就好似失蹤了一般。不過裴明憫與對方也並不是能時常走動的關系,近來又忙,沒有註意到也很正常。

他想了想,回頭問過張厭深,便吩咐車夫跟著對方走。

裴家在這片也有宅子,但相對於薈芳館的位置,就不如秦家的別院好。

到了地方,張厭深下馬車的時候,秦幼合拱手叫了一句:“張先生。”

老人回以溫和的笑,然後被小心地引進宅院登上高樓,最頂層四面皆能開窗。其中兩面,都能看到薈芳館的大門。

而一片窗下的窄榻上,屈膝橫躺著個少年人。聽見聲兒,拿起放在懷中的酒壺向樓梯口一送,然後收回到自己頭臉上方,手腕一傾,便張口接酒。

可惜位置沒對準,上好的燒酒直接淋到了他鼻子上。

秦幼合正好看到這一幕,驚嚇地跑過去,一邊把人拉起來,一邊快速地小聲說:“蓮子,人來了,你別喝了!快起來。”

“嗯?”顧蓮子隨手扔了壺,挺腰而起,按著太陽穴看向來人。

裴明憫與他照了個正面,今日真真切切地第一次驚訝道:“顧兄?怎麽沒到底下去?”

“不是有謝靈意麽。”顧蓮子瞬間清醒,屋裏一直備著盆水,他掬水潑臉,洗去滿臉的酒液與疲憊,“這種場合,翰林院編修,比我這個一事無成的邊將之子,更合適。”

從樓上看下去,薈芳館大門前張旗結彩,十分隆重。

忠義侯尚未到,在現場主持的是一名著青袍的年輕人。裴明憫認得,正是他在翰林院的同僚,謝靈意。

顧蓮子嗤了一聲,收回視線,恰與最後上來的張厭深四目相對,“……張,先生。”

他計劃裏只有裴明憫。他肩膀動了動,僵硬得好似剛剛被壓麻了一般,最終舉起來做了個拱手禮。

張厭深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柔和無比,“年輕人,嗜酒傷你身。不如騎馬射箭,在懷王山下,秋石圍場,平定門外,至誠寺前,都能容你馳騁。”

顧蓮子聞言楞住,心底卻電轉過許多念頭,好一會兒才低聲說:“謝謝先生。”

然後走到一扇窗前,靠著柱子,臉朝向窗外。

秦幼合說不用管這人,另兩人就與他一起站在另一邊窗前,觀薈芳館前愈發熱鬧的長街。

張厭深說:“你們應該都知道今日開館的前因,但可知薈芳館為何會到忠義侯手上?”

裴明憫搖頭,“這本是‘楚王館’,但從我有印象開始,它就在忠義侯名下。賜肯定是陛下賜的,但原因卻很模糊。”

“這得從先帝給諸子封王說起。”張厭深微微一笑,負手道:“薈芳館本是皇家最大的藏書與講學之處,屬於整個皇室,而不是哪一個皇室成員私有。”

“先帝早年子嗣不豐,頭先的兩個皇子未等上玉碟排族譜便夭折,導致先帝一度不願臨幸後宮。直到大皇子意外出生,安然無恙地學會了說話,朝野內外才松一口氣。到他年滿十五,先帝封其為親王,賜號為楚;這本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先帝為磨礪大皇子脾性,同時封了二皇子為秦王。楚王乃長子,十分不滿與秦王同時封王,秦王亦不肯示弱,與其針鋒相對。楚王為證明自己與眾兄弟不同,向先帝討要一處別院,先帝讓他在京中隨便挑,他選中了薈芳館。”

“先帝是有大氣度之人,金口玉言,準了。楚王十分欣喜,因此大宴弟妹與當時京中的青年才俊。秦王也參加了,然後宴席到一半就進宮去向皇帝討要萃英閣。萃英閣和薈芳館的用處相同,只是比後者小一些。”

裴明憫知道這一段故事,因此也產生了許多疑惑:“根據多種記載,秦王並不是好詩書經義典籍之人,他完全可以要圍場或者其他地方大的別院,但他卻要了萃英閣,還把萃英閣經營成了能與‘楚王館’分庭抗禮的‘秦王閣’。”

張厭深:“秦王是非常地不愛讀書,文章都是逼著他寫。他自幼力氣遠大於常人,酷愛舞刀弄槍,十五歲就能舉五石的石鎖,開三石的弓。和先帝一般,是天生的勇士。”

“這麽厲害?”秦幼合平日裏從不主動涉獵這些宮闈秘史,首次聽說,不由讚嘆。

“作為武人來說,確實很厲害,但也不是舉世無雙。”接他話的卻是顧蓮子,依舊朝著窗外,“我爹、我顧氏上數三百年,像秦王一樣厲害的人有很多。”

張厭深轉向這孩子,“你爹和秦王打過一回,勝負不知,不過那都在他們十幾歲還沒有徹底長大的時候。因為秦王及冠之後,就很少在京城,武功到底進步成什麽樣,只有那些西涼人和北黎人才知道。而你爹也很少有來京城的機會。”

他稍微提了兩句,就拐回正題:“或許也是因練武影響,秦王性格直率且沖動,楚王一激他,他必定要和楚王作對。”他說到這裏,笑了一下,“楚王其實只是向秦王炫耀,也沒想到陛下真的會把萃英閣劃給秦王。”

而顧蓮子的腦海裏卻因“十幾歲”那幾個字,一直回響著那幾句話。他並不了解他的爹娘,更不知他們年輕時的經歷與愛恨。他們給他的只有一個令他又愛又痛又恨的姓氏,令他在這種時候依舊忍不住提起。

然而在聽到張厭深說他爹“沒有徹底長大”的時候,他卻升起一種十分矛盾的感覺。顧穰生那個混蛋,和秦王切磋比武,會贏還是輸?輸了未免顯得沒用,但贏了也不好。他會怎麽做?

“先帝真是……”裴明憫則不知該如何形容,才能避免對先帝的不敬之罪。

在得到父皇恩賞後,大宴弟妹與好友並廣而告之的第二日,就被狠狠甩了一巴掌,哪怕先帝的本意或許只是想一視同仁,但楚王之郁悶可想而知。

張厭深也只能無奈地笑笑,把這段揭過去,“至於萃英閣被叫‘秦王閣’,並不是因為秦王,而是因為秦王妃。只是他們夫妻一體,大家並不怎麽在意起因,後來就這麽傳下去了。”

樓下長街忽然湧入一隊兵馬司的兵員,清出了一條道,忠義侯府的馬車終於隨即到來。

謝靈意與借調來的幾個禮部官員一同迎上去,前來觀禮的諸多監生、士子自覺地分列兩邊。

遠遠看去,人才濟濟,馬車連成線,傘花更是挨作一片。

張厭深看了半晌,感慨萬千:“先帝年間,尤其是中期,名臣如雨,猛將如雲,巾幗亦不讓須眉,是何等的盛世。而那時的薈芳館,每日來往人流也不比此時此刻差半分啊。”

“世事輪轉,榮枯有數,盛極一時,接著就會衰退。”裴明憫亦有感觸,卻不知是因為什麽。

張厭深嘆了口氣:“明憫說得沒錯。楚王向先帝討要薈芳館,先帝給了;轉頭秦王就來要萃英閣,先帝也給了。底下的皇子們難免會對兄長生出不滿的意見,或者是陛下也會這麽對他們的錯覺。其他還好,待到六皇子封齊王,壓在頭上他的兩位皇兄已經及冠,一個娶了承平張氏的嫡長女,進入吏部;一個娶了清河謝氏的嫡長女,進入軍中,他更加難以企及。同時,他在先帝那裏,也討不到什麽好處了。”

先帝並非不愛他第六個兒子,只是他作為一國之君,朝堂與戰場已經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實在有限,能夠分給子女的就那麽多,先出生的孩子占了先機,越往後出生的孩子能分到的就越少。

“我早些說過齊王隱戾。他在宮中確實能忍,但那是因為有先帝和他的兄長壓著他,在他封王之後無所束縛,府上每年無端死亡的奴婢以百計,已然變成了暴虐。他未顯露之時,常暗中挑撥兄弟相爭,楚王也因此漸漸變得睚眥必報,再加上秦王被前兩人或聯手或各自針對,三方明爭暗鬥,殃不及他們本人,卻令許多文臣武將雕零。”

“我向先帝進言,當盡快立儲。否則以諸王個性,必起鬩墻之禍。”

秦幼合聽故事一般,他一停,就趕忙催促:“先帝怎麽說?”

裴明憫說:“先帝在位時,並沒有下過任何立儲的詔令。”

張厭深想起那一天,他去見皇帝。他已經不是官,不能穿官袍,所以穿上了他最新裁的衣裳,衣裳顏色是他最喜歡的遠山紫。

他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告訴先帝,好的壞的,都毫無保留。他知道先帝不會因言語而怪罪於他。

先帝甚至沒有生氣,認真地跟他說,不行,不能立儲。

先帝說,張卿啊,朕這兩個兒子朕自己知道,做個宰相做個兵馬大元帥是夠格的,但繼承大位治天下不行啊。阿逍太過計較,阿迢只想著打仗,都是不成器的,還不如晉陽。但女兒不好當皇帝啊,晉陽也不想和她兄弟們爭。你說朕立誰好?不管立誰,另外的都不服氣啊,都有禍患,我又不忍心打殺他們其中哪一個,萬一殺錯了怎麽辦?不如就讓他們爭吧,誰贏了誰就是下一個皇帝。

先帝跟他說了好久的話,語氣就像是面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掙紮無果之後全盤接受的平靜,平靜到讓他差點懷疑是不是替身。

張厭深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果,令他大受打擊。

在他眼裏,先帝文治武功,對內保天下太平四海富庶,對外一度像太祖一般打到了西涼國都所在的婆羅山下。

先帝是如此的天縱英才,但他的兒子們都不堪儲位!

這是何等的悲哀?

他張厭深,聖人弟子,天子門生,不能接受。

秦幼合見他不接著講,摸著下巴自己想自己的:“先帝那麽多兒子,總能挑出一個立儲吧,楚王齊王不好,秦王也不行嗎?聽起來他都是被動反擊,而且我覺得先帝是不是最喜歡秦王啊?要什麽給什麽,賜婚的王妃出身也是最好的。”

人只要有心,就會有偏愛。張厭深承認在一眾皇子裏,他自己是偏愛秦王的,甚至因此反對過家族與楚王的聯姻。他也知道肯定不止自己一個人這麽想。

但那些都是過去好久的事了,現在的他只說:“為人臣,不敢揣測君心偏向。秦王待人實誠,滴水恩也湧泉報,但他太沖動,也太過好戰。先帝能南征北戰是因為有上一朝的積累,且西征之後,已有民疲國敝之兆。若是秦王上位,再接著窮兵黷武,對百姓和王朝都將是滅頂之災。”

先帝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到底什麽時候意識到的,張厭深卻摸不準了。

“總之先帝沒有立儲,諸王之爭就這麽持續了下去,爭奪的禍端漸漸從文臣武將牽連到他們的兄弟姐妹。到最後,齊王謀逆,楚王被刺,秦王戰死,薈芳館和萃英閣沒落,產業重歸皇帝內庫。”

秦幼合:“那這館就是咱們陛下的了。”

裴明憫卻要敏銳得多,皺眉思索道:“是不是與天化二年的中秋刺殺案有關?”

窗外喧囂驟停,儀式進行到關鍵之處。他們一起看去,忠義侯擡手按在薈芳館兩扇厚重的楠木門上,緩慢卻堅定地推開了大門。

張厭深隨著他的動作說:“當今陛下繼位之初,也遭遇過一次刺殺,也是在宮宴上。但有漆吾衛在,刺客依然沒能刺殺成功。刺客與漆吾衛纏鬥中欲刺太後,千鈞一發之際,樂陽公主替太後擋下了致命的一刀。小侯爺幼年接連喪父又喪母,太後對此心痛不已。陛下將他接入宮中,放在景和宮裏由皇後撫養長大,並將薈芳館和樂陽公主府都留給了他。”

“怪哉,就算是為撫恤,為什麽會想到把薈芳館給淳懿呢?”秦幼合還是不明白,說完卻忽然靈機一動,拍了下欄桿,“難道陛下在學先帝,把淳懿哥視為長子?”

“噗!”顧蓮子趕忙偏頭,一口酒噴到了窗欞上,才回過來教訓:“秦幼合,不該說的話,少說兩句。”

“哦。”秦幼合向他“拉上”自己的嘴巴。

張厭深眼睛裏流轉著難以言喻的光芒,看他故意逗趣的動作還帶著孩子氣,顯然只是隨口一句,便也沒有再說什麽。

儀式已經到了入館祭祀階段,裴明憫的註意力都放在薈芳館。

顧蓮子看著這似松柏一般的背影,突然叫道:“裴四公子。”

在對方回頭之前,他把自己抻直了,從酒箱裏隨手拎起一只瓷瓶,走了過去。

一方銀盤三杯酒,送到時,杯盤裏都盛著著雪。

今冬的第一場雪大得不同尋常。凡有異象,皆昭示著變數將生。但無論吉兇,都與此時此事無關。

嬴淳懿拈起第一杯,傾倒在地。

敬先賢、祖宗和所有有名的無名的死者,薪火不衰。

第二杯,敬向在場所有前來捧場的士子與監生。

敬江南水患中所有慷慨募捐之人,也敬所有辛勤救災與奮力求生之人。

他雙手持杯,一飲而盡。

第三杯,留待三年後的鹿鳴宴,再與在座諸位英才共飲。

嬴淳懿把酒杯放回銀盤,八名工匠用運來一座覆著紅綢布的龐然大物。

“本侯曾托小謝大人許諾,為所有募捐之人立碑著傳。”他邊說邊收緊五指攥住紅綢一角,話落,猛地掀開整面綢布。

一面半丈長寬一丈高的巨大石碑顯露在眾人面前,玄黑的大理石面被刻滿了細密的小字,筆法遒勁,刀工淩厲,觀之賞心悅目。

“碑已鑄成,至於立在哪裏,不該由本侯決定,而該由諸位一起商議。”

薈芳館裏再一次人聲鼎沸,到處可見激烈地讚嘆與討論。

館內最大的藏書樓裏,采光最好的位置,擺上了一張寬大的書案,案後坐著一位大約不惑之年的儒士,著雲水藍長袍,未戴冠,束以同色發帶。

第一批進來的士子看到他,紛紛眼睛一亮,小跑過去,躬身作揖:“雲時先生!”

路雲時聞言擡眼,小幅度地點頭致意。

“您看的是程正叔的易傳。”其中一人註意到他手中的書,“學生曾讀過半卷抄本,沒想到真跡竟然收錄在此。”

路雲時把書遞給對方,這人茫然地接了,不解為什麽要給自己。

“你可以先看,但要小心翻閱。”路雲時說。

案上堆了一摞書,他隨手再拿一本翻開。他翻到哪裏,就從哪裏開始讀,若是後面看不懂,再往前翻也來得及。

士子惶恐,忙道這怎麽可以,哪有學生奪先生書的,不合禮。

路雲時搖頭,“一本書而已。”然後指了一個方向,“你們要坐的話,那邊有椅凳。”

士子們紛紛搬了方凳過來,先前那個又大膽地問:“學生愚笨,遇到看不懂的,可以請教先生嗎?”

“可以。”路雲時當即應道。

大家便歡喜地圍繞著他坐成一圈,在剛開的一塵不染的館閣裏,讀起書來。

而另一邊,嬴淳懿回到建在深處的內院,這一部分是先楚王在拿到薈芳館後所擴,在今春過後,對他來說僅有閑坐片刻或者更換衣衫的作用。

半個時辰後,謝靈意求見,送來幾張被勾畫過的圖紙,“士子們圈了幾個地方,請侯爺您做最終的決定。”

侯爺已經換了一套常服,兩指夾過圖紙,微微一揚,“小謝大人可有高見?”

謝靈意:“並無。”

他回答得太幹脆,嬴淳懿挑眉道:“你也捐了不少。刻名你不要,選址你也不參與,那你辛苦忙活這一遭,幾乎是半點好處都沒得。”

“江南是下官祖地,伸以援手是應該的。”謝靈意拱手道:“請侯爺知曉,矜要的不是碑上名,而是手中權。”

“小謝大人倒是直接。”嬴淳懿把圖紙放到桌上,“那就恕本侯也直言相回,要握權,小謝大人投入秦毓章麾下,定然會升得更快一些。秦相爺是你座師,你投他也不算攀附。”

謝靈意臉頰抽動了一下,神色木然地說:“秦氏與我,有血仇。”

嬴淳懿提起茶壺的動作頓住了,他偏過頭,看著謝靈意說:“對,差點忘了,你們兩家是有仇。”

然後他倒了一杯熱茶,屈臂高舉,再落到對方眼下。

“這一回你既沒得多少好處,那本侯就先請你喝一杯熱茶罷。雪大天冷,暖暖。”

謝靈意垂下眼皮,盯著熱氣裊裊的茶水,片刻後擡起雙手接下,仰脖喝幹。

“多謝侯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