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戰爭和平
關燈
小
中
大
第309章 戰爭和平
宛陵,還要堅持到何時?
秋陽在天,站在宛陵城墻之上的袁將李豐松了松頜下盔甲系繩,望著在射程之外擊鼓叫罵的朝廷軍隊,既苦悶又茫然,打不起精神。
自三日前,袁將軍長子被壓到城下,擡給他們看得清清楚楚,城內已失去鬥志,雖然糧草軍械尚充足,但全無用處,連每日上城頭鼓舞氣勢的袁將軍,也不再現身。
朝廷軍隊卻不攻城,遠處飄揚的赤旗,炊煙裊裊,人馬聲囂,像是要在此落地生根。
李豐甚至有些怨恨。
只需三五百兵卒輕輕一叩,宛陵就會敞開大門歡迎王師,可大漢朝廷荀太尉卻連這一點兵力都吝惜,四面喧囂的營寨就駐守在那裏,鞭撻煎熬城中每一顆人心。
不過,也快到極限了。
宛城的油蠟,袁將軍來後就被收繳入將軍府,於是在夕陽餘暉盡沒後,滿城黑壓壓的一片,只有最高處將軍府透出點點光明。
可如今這一招已擋不住人心浮動了,夜裏巡邏,李豐總能覺得那些陰暗的屋檐下,有碎碎的低語,而他自己,也對著那些摸黑竄過的黑影視而不見。
提醒送飯的梆子“當當”敲響。
士卒們不等將軍下令,一窩蜂湧下城樓。
李豐不想追究,便準備按住親衛,轉頭卻發現親衛隊伍也都一臉麻木倦怠,全無整頓士伍的意思,不免更加意興闌珊。
快來吧!
無論誰,來結束一切。
他受袁將軍知遇之恩,守到最後一刻,竭盡忠義報效就是。
作為將領,李豐不必和士伍爭搶,很快有侍從將飯食送上城墻。
除了一大碗摻著殼的麥飯,酸鹹腌菜,今天竟還有一條半尺長腌魚。
“袁將軍深知守城將士辛苦,特將府中所存,不止將軍,也分賜將士們,希望諸君同心同德,共克艱難。”送來飲食的張炯笑得親切和藹。
李豐連忙拱手道謝。
張炯是袁將軍寵臣,不止是士人,還懂讖緯法術,是高居廟堂的人物。
他再看親衛士卒,每人都得了一小條腌魚,雖然不過是寸長的小魚,但人人都歡喜。
宛陵封城後,城中糧草雖未短,但也需控制,鹽供應馬匹,作為將軍好歹每天還有腌菜,士卒們卻很長時間沒吃到鹽了。
不必像袁將軍進膳那樣講究,要有席有案,還要女樂助興,李豐往地上一坐,以手待著大吃大嚼,一掃而光。
吃完收拾好,日頭也向西偏了。
李豐領著親衛在城墻上巡視了一圈,該來換崗的將軍楊宏遲遲不至,不遠處朝廷軍營炊煙裊裊,飄散過來的氣味仿佛帶著肉香,讓他又覺得很餓。
竟漸餓得腹痛起來,眼前發白,頭暈沈沈,腿腳也漸軟得不聽使喚。
李豐連忙扶住城墻。
這時候,他要再不發現不對,未免就太過遲鈍,可已經來不及。
身後“噗通”一聲接著一聲。
他艱難回頭,落在視野中最後的,是幾個歪七擰八摔倒的甲衣身影。
來不及產生什麽情緒反應,疼痛與眩暈便使他不受控制的摔倒、抽搐起來。
眼前黑得什麽也看不見了,濕熱的液體在鼻、耳裏流動。
李豐脖子梗直,眼前仿佛閃過那一年上巳。
春草碧絲,春光明媚。
袁將軍騎著烏黑駿馬,揮鞭在前,縱馬奔馳,他拼命跑,跑得肺裏全是火燒,一直跟在將軍身後,超過同僚,終於贏得一句垂問:“好健士!報上姓名!”
又是一年上巳,低垂桑枝下,女子烏發挽髻,皮膚潔白,眉眼靈動,輕輕一眨,像閃著光芒,她伸出纖細綿軟的手,拉住他的衣袖,明明那樣輕,他的卻不由自主被帶倒下
喉間“咯咯”響聲忽然一止,烏血已蜿蜒流淌成溪,經過漫長掙紮的痛苦軀體,終於凝視著一個方向,靜止不動了。
城墻之下,城門“吱呀吱呀”被終於被推開。
於此同時的將軍府,果然正歌舞起興。
金獸爐內燃著馥郁的香,絲竹悠揚,彩衣女伎手執紅蓮翩翩起舞。
袁術醉醺醺的摟著姬妾往喉嚨裏一杯接一杯灌著美酒,直到冠帶不整的文官沖進殿,不管不顧的跪下大喊:“主公,西門破了,漢朝軍隊進城了!我們快逃吧!”
袁術醉眼朦朧的擡起頭,茫然了一會兒,忽然清醒,他推開侍妾,一下站起來:“荀含光竟攻城了!”
他不是打算不攻城麽?
“不!是守將打開城門投降,放了漢軍進來!主公,此時城中混亂,快同我一道逃走吧!”師宜官伏身再拜,擡起頭眼淚縱橫,“再耽誤來不及了!”
“逃?往何處去?”
袁術踉蹌了兩步,精神卻完全清醒,扶著木衣綈錦的蘭锜架大聲道,“四面,何處不是羅網?我袁公路,如何落到這等地步?
“啊!”
他仰頭大吼,聲音淒厲。
主記師宜官,侍妾,並方才還翩翩舞蹈的女伎,全都嗚嗚哭泣起來。
袁術卻面無表情,神情冷靜的從架上,取下了配刀。
宛陵城果然小,這一會兒功夫,外面的喧鬧已經傳來。
……
荀柔乘馬車緩緩馳進宛陵敞開的城門。
這座小城,墻高不過一丈,道寬不過兩轍,擡眼一望就能看見對面的城墻。
道路上沒有多少屍體,只是空氣中飄散的腥臭味道,提醒著這座城池已被圍困數月。
未曾經歷激戰的宛陵,終究還算保全,並不像當初的鄴城滿目慘烈。
“此條道路直通將軍府,罪臣安排了人看守府門,袁將軍……不,袁賊必在府內。”張炯徒步跟隨在車旁,態度十分殷切。
荀柔看他這張猥瑣的面孔,就很厭煩。
“聽聞當年向袁公路解釋所謂’代漢者,當塗高也‘,就是張君?”
一句話把張炯說得當即跪地,他揮手讓親衛將之押解下去。
宛陵城中裏巷已被封鎖,過程很順利,城中沒有抵抗,只有一些湧至巷口的人,在士兵之後大喊饒命。
馬車沒有停止,徑直抵將軍府,這裏也已被先行官清理。
荀襄站在門口迎候,扶他下了馬車。
“袁公路已自盡而亡,府中府庫我已派人接管,府中男女皆已關入偏室,孫將軍說要去袁氏主簿閻象府邸,搜查私兵,我沒有阻攔。”
荀柔勉強點點頭。
破城後劫掠是一向地方諸侯的慣例,講一時講不通。
曹孟德本人不算愛財,士卒只要在城外,危害就要小些,可再將孫堅攔在城外,就顯得太刻意了。
他將荀襄安插在前,讓她以人數優勢,盡快接管更多地方,以及最關鍵的將軍府。
出於種種原因,孫堅不會和荀襄爭搶,可也需得讓出些地方,避免孫文臺覺得他想吃獨食。
“看著些,若有士兵亂躥,以軍法就地誅殺。”荀柔嘆了口氣,覺得自己越來越偽善。
戰後他想讓孫堅離開江東,現在不便過分沖突,只好犧牲袁術附翼了。
“是!”荀襄抱拳一禮,轉頭傳令下屬。
荀柔在士卒簇擁下走入這座府邸。
與北方宅院畢竟不同,前院是個大蓮池,此時還有紅蓮盛開,幾座石橋如飛虹跨過池上。
紅花綠葉映照,池水清且漣漪。
袁術卻已在池後的大殿中死去。
士卒為荀柔揭開草席,露出袁公路已蒼老松弛的臉,只有頜下五寸長須雖沾了血,還是修剪得精致模樣。
當年相貌堂堂的天子殿上臣,已為征戰、顛沛、酒色磨成另一幅模樣。
低聲呻喚在忽而在一張席下響起。
荀柔走過去,士卒已將草席掀開,露出一個須發蒼白的老者,胸前衣襟破損一長道,看上去是被刀砍傷,傷口還在往外冒血。
老人睜開眼,艱難道,“荀……太尉……”
“你認得我。”荀柔確定。
“罪臣……師宜官……曾為雒陽……鴻都門學生……見過……太尉……”
鴻都門學,這個遙遠的名詞,喚醒了荀柔舊年記憶。
這張蒼老的臉,也漸漸與記憶對上。
他們並無私交,但那是一段很悠閑的時光。
在當時的雒陽城,師宜官並非籍籍無名之輩。其極擅八分書,書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在鴻都門學士中數第一。
其人又好酒,常飲市中,興來就書於酒家壁上,若欲觀看,需當買酒,於是觀者雲集,而待酒多賣出去了,他又使人將字鏟去。
這是當時雒陽軼事,瀟灑得一塌糊塗。
荀柔聽過,也曾好奇湊過熱鬧,只是更喜歡鐘繇的典雅古韻。
不過,鴻都門學生這一身份,在當時並不為主流接納,包括荀氏在內許多士族,都認為這些人不走正途,以帝寵取祿。
他也曾吐槽靈帝,辦學明明是為排斥士人,占據臣吏份額,卻又不招真正有才能的平民子弟,盡數取書法、篆刻、音律等不務正業的藝術人才,想要改革,卻成了供天子個人享受的工具,靈帝劉宏這個人,簡直沒救了。
果然,後來事實證實了這個想法,鴻都門學沒幾年就辦不下去了,當初風光出任地方的學生也都漸漸消失在官場。
到靈帝疾病漸成,無心宴樂,留在雒陽的鴻都門學士也漸漸消失,不是黯然出京,就是成了依附某豪門的槍手,失去姓名。
曾經在雒陽名噪一時的師宜官,也是在那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大概也是從那時候依附袁術。
“師公,可還有什麽遺言?”荀柔蹲下來,輕聲問。
師宜官衣襟被鮮血浸透,看不出傷口深淺,但對方唇邊冒出的血沫,卻顯示臟腑必已重傷。
所以縱使還醒著,運氣卻不如他,因為此處並沒有一個能施展起死回生之術的華佗。
“老朽一生……不合時宜,志大才疏,誤者……良多……”師宜官嘶啞聲音道,“自知罪深……不敢乞恕……妻子俱沒……亦無所求……只求速死。”
荀柔答應了,讓親衛上前了結師宜官的痛苦,自己卻負手緩步走出堂屋。
整個宛陵,煙塵動地,所有人似乎都有自己職責所在,只有他竟忽然空閑了。
袁術是最後一個占據地方諸侯,他一死,天下就全然收歸朝廷掌控。
天下要太平了。
……天下,太平了麽?
漢靈帝原也為社會結構改良做過努力,雄心勃勃出京的鴻都門學士中,也未必沒有人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而他如今也十分明白,要選拔沒有門第的黔首平民,是多麽困難。
經書固然重要,但王莽亂漢後,荀氏等士族的家族教育遠不止此,“讀律諷令,治作請奏,對向跪拜”,他許多習以為常之事,皆是“家成室就”,故與諸兄弟才“招署輒能”。【1】
消息閉塞的時代,平民沒有機會見識這些,而經書裏也沒有這樣的學問。
他所有成功的拔擢,幾乎全部來自軍中。
然而天下,就要太平了。
其實眼下還好。
順利的話,接下來十年,百廢待興,正需要人才的時候,二十年,開始繁榮,只要努力就有收獲,接著三十年,四十年……
一切都太平安定的社會,是一潭死水,逐漸發臭。
並非沒有聰明人看到這一點。
然而,和平生活的人,缺乏反思,安定中長大的人,缺少勇氣孤註一擲的勇氣。
他看見歷史,所以也看見未來。
不會有永遠的和平,只有永遠的鬥爭。
而如果能擁有永遠的鬥爭,也足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1】註:出自《論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宛陵,還要堅持到何時?
秋陽在天,站在宛陵城墻之上的袁將李豐松了松頜下盔甲系繩,望著在射程之外擊鼓叫罵的朝廷軍隊,既苦悶又茫然,打不起精神。
自三日前,袁將軍長子被壓到城下,擡給他們看得清清楚楚,城內已失去鬥志,雖然糧草軍械尚充足,但全無用處,連每日上城頭鼓舞氣勢的袁將軍,也不再現身。
朝廷軍隊卻不攻城,遠處飄揚的赤旗,炊煙裊裊,人馬聲囂,像是要在此落地生根。
李豐甚至有些怨恨。
只需三五百兵卒輕輕一叩,宛陵就會敞開大門歡迎王師,可大漢朝廷荀太尉卻連這一點兵力都吝惜,四面喧囂的營寨就駐守在那裏,鞭撻煎熬城中每一顆人心。
不過,也快到極限了。
宛城的油蠟,袁將軍來後就被收繳入將軍府,於是在夕陽餘暉盡沒後,滿城黑壓壓的一片,只有最高處將軍府透出點點光明。
可如今這一招已擋不住人心浮動了,夜裏巡邏,李豐總能覺得那些陰暗的屋檐下,有碎碎的低語,而他自己,也對著那些摸黑竄過的黑影視而不見。
提醒送飯的梆子“當當”敲響。
士卒們不等將軍下令,一窩蜂湧下城樓。
李豐不想追究,便準備按住親衛,轉頭卻發現親衛隊伍也都一臉麻木倦怠,全無整頓士伍的意思,不免更加意興闌珊。
快來吧!
無論誰,來結束一切。
他受袁將軍知遇之恩,守到最後一刻,竭盡忠義報效就是。
作為將領,李豐不必和士伍爭搶,很快有侍從將飯食送上城墻。
除了一大碗摻著殼的麥飯,酸鹹腌菜,今天竟還有一條半尺長腌魚。
“袁將軍深知守城將士辛苦,特將府中所存,不止將軍,也分賜將士們,希望諸君同心同德,共克艱難。”送來飲食的張炯笑得親切和藹。
李豐連忙拱手道謝。
張炯是袁將軍寵臣,不止是士人,還懂讖緯法術,是高居廟堂的人物。
他再看親衛士卒,每人都得了一小條腌魚,雖然不過是寸長的小魚,但人人都歡喜。
宛陵封城後,城中糧草雖未短,但也需控制,鹽供應馬匹,作為將軍好歹每天還有腌菜,士卒們卻很長時間沒吃到鹽了。
不必像袁將軍進膳那樣講究,要有席有案,還要女樂助興,李豐往地上一坐,以手待著大吃大嚼,一掃而光。
吃完收拾好,日頭也向西偏了。
李豐領著親衛在城墻上巡視了一圈,該來換崗的將軍楊宏遲遲不至,不遠處朝廷軍營炊煙裊裊,飄散過來的氣味仿佛帶著肉香,讓他又覺得很餓。
竟漸餓得腹痛起來,眼前發白,頭暈沈沈,腿腳也漸軟得不聽使喚。
李豐連忙扶住城墻。
這時候,他要再不發現不對,未免就太過遲鈍,可已經來不及。
身後“噗通”一聲接著一聲。
他艱難回頭,落在視野中最後的,是幾個歪七擰八摔倒的甲衣身影。
來不及產生什麽情緒反應,疼痛與眩暈便使他不受控制的摔倒、抽搐起來。
眼前黑得什麽也看不見了,濕熱的液體在鼻、耳裏流動。
李豐脖子梗直,眼前仿佛閃過那一年上巳。
春草碧絲,春光明媚。
袁將軍騎著烏黑駿馬,揮鞭在前,縱馬奔馳,他拼命跑,跑得肺裏全是火燒,一直跟在將軍身後,超過同僚,終於贏得一句垂問:“好健士!報上姓名!”
又是一年上巳,低垂桑枝下,女子烏發挽髻,皮膚潔白,眉眼靈動,輕輕一眨,像閃著光芒,她伸出纖細綿軟的手,拉住他的衣袖,明明那樣輕,他的卻不由自主被帶倒下
喉間“咯咯”響聲忽然一止,烏血已蜿蜒流淌成溪,經過漫長掙紮的痛苦軀體,終於凝視著一個方向,靜止不動了。
城墻之下,城門“吱呀吱呀”被終於被推開。
於此同時的將軍府,果然正歌舞起興。
金獸爐內燃著馥郁的香,絲竹悠揚,彩衣女伎手執紅蓮翩翩起舞。
袁術醉醺醺的摟著姬妾往喉嚨裏一杯接一杯灌著美酒,直到冠帶不整的文官沖進殿,不管不顧的跪下大喊:“主公,西門破了,漢朝軍隊進城了!我們快逃吧!”
袁術醉眼朦朧的擡起頭,茫然了一會兒,忽然清醒,他推開侍妾,一下站起來:“荀含光竟攻城了!”
他不是打算不攻城麽?
“不!是守將打開城門投降,放了漢軍進來!主公,此時城中混亂,快同我一道逃走吧!”師宜官伏身再拜,擡起頭眼淚縱橫,“再耽誤來不及了!”
“逃?往何處去?”
袁術踉蹌了兩步,精神卻完全清醒,扶著木衣綈錦的蘭锜架大聲道,“四面,何處不是羅網?我袁公路,如何落到這等地步?
“啊!”
他仰頭大吼,聲音淒厲。
主記師宜官,侍妾,並方才還翩翩舞蹈的女伎,全都嗚嗚哭泣起來。
袁術卻面無表情,神情冷靜的從架上,取下了配刀。
宛陵城果然小,這一會兒功夫,外面的喧鬧已經傳來。
……
荀柔乘馬車緩緩馳進宛陵敞開的城門。
這座小城,墻高不過一丈,道寬不過兩轍,擡眼一望就能看見對面的城墻。
道路上沒有多少屍體,只是空氣中飄散的腥臭味道,提醒著這座城池已被圍困數月。
未曾經歷激戰的宛陵,終究還算保全,並不像當初的鄴城滿目慘烈。
“此條道路直通將軍府,罪臣安排了人看守府門,袁將軍……不,袁賊必在府內。”張炯徒步跟隨在車旁,態度十分殷切。
荀柔看他這張猥瑣的面孔,就很厭煩。
“聽聞當年向袁公路解釋所謂’代漢者,當塗高也‘,就是張君?”
一句話把張炯說得當即跪地,他揮手讓親衛將之押解下去。
宛陵城中裏巷已被封鎖,過程很順利,城中沒有抵抗,只有一些湧至巷口的人,在士兵之後大喊饒命。
馬車沒有停止,徑直抵將軍府,這裏也已被先行官清理。
荀襄站在門口迎候,扶他下了馬車。
“袁公路已自盡而亡,府中府庫我已派人接管,府中男女皆已關入偏室,孫將軍說要去袁氏主簿閻象府邸,搜查私兵,我沒有阻攔。”
荀柔勉強點點頭。
破城後劫掠是一向地方諸侯的慣例,講一時講不通。
曹孟德本人不算愛財,士卒只要在城外,危害就要小些,可再將孫堅攔在城外,就顯得太刻意了。
他將荀襄安插在前,讓她以人數優勢,盡快接管更多地方,以及最關鍵的將軍府。
出於種種原因,孫堅不會和荀襄爭搶,可也需得讓出些地方,避免孫文臺覺得他想吃獨食。
“看著些,若有士兵亂躥,以軍法就地誅殺。”荀柔嘆了口氣,覺得自己越來越偽善。
戰後他想讓孫堅離開江東,現在不便過分沖突,只好犧牲袁術附翼了。
“是!”荀襄抱拳一禮,轉頭傳令下屬。
荀柔在士卒簇擁下走入這座府邸。
與北方宅院畢竟不同,前院是個大蓮池,此時還有紅蓮盛開,幾座石橋如飛虹跨過池上。
紅花綠葉映照,池水清且漣漪。
袁術卻已在池後的大殿中死去。
士卒為荀柔揭開草席,露出袁公路已蒼老松弛的臉,只有頜下五寸長須雖沾了血,還是修剪得精致模樣。
當年相貌堂堂的天子殿上臣,已為征戰、顛沛、酒色磨成另一幅模樣。
低聲呻喚在忽而在一張席下響起。
荀柔走過去,士卒已將草席掀開,露出一個須發蒼白的老者,胸前衣襟破損一長道,看上去是被刀砍傷,傷口還在往外冒血。
老人睜開眼,艱難道,“荀……太尉……”
“你認得我。”荀柔確定。
“罪臣……師宜官……曾為雒陽……鴻都門學生……見過……太尉……”
鴻都門學,這個遙遠的名詞,喚醒了荀柔舊年記憶。
這張蒼老的臉,也漸漸與記憶對上。
他們並無私交,但那是一段很悠閑的時光。
在當時的雒陽城,師宜官並非籍籍無名之輩。其極擅八分書,書如雕翅未息,翩翩自逝,在鴻都門學士中數第一。
其人又好酒,常飲市中,興來就書於酒家壁上,若欲觀看,需當買酒,於是觀者雲集,而待酒多賣出去了,他又使人將字鏟去。
這是當時雒陽軼事,瀟灑得一塌糊塗。
荀柔聽過,也曾好奇湊過熱鬧,只是更喜歡鐘繇的典雅古韻。
不過,鴻都門學生這一身份,在當時並不為主流接納,包括荀氏在內許多士族,都認為這些人不走正途,以帝寵取祿。
他也曾吐槽靈帝,辦學明明是為排斥士人,占據臣吏份額,卻又不招真正有才能的平民子弟,盡數取書法、篆刻、音律等不務正業的藝術人才,想要改革,卻成了供天子個人享受的工具,靈帝劉宏這個人,簡直沒救了。
果然,後來事實證實了這個想法,鴻都門學沒幾年就辦不下去了,當初風光出任地方的學生也都漸漸消失在官場。
到靈帝疾病漸成,無心宴樂,留在雒陽的鴻都門學士也漸漸消失,不是黯然出京,就是成了依附某豪門的槍手,失去姓名。
曾經在雒陽名噪一時的師宜官,也是在那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大概也是從那時候依附袁術。
“師公,可還有什麽遺言?”荀柔蹲下來,輕聲問。
師宜官衣襟被鮮血浸透,看不出傷口深淺,但對方唇邊冒出的血沫,卻顯示臟腑必已重傷。
所以縱使還醒著,運氣卻不如他,因為此處並沒有一個能施展起死回生之術的華佗。
“老朽一生……不合時宜,志大才疏,誤者……良多……”師宜官嘶啞聲音道,“自知罪深……不敢乞恕……妻子俱沒……亦無所求……只求速死。”
荀柔答應了,讓親衛上前了結師宜官的痛苦,自己卻負手緩步走出堂屋。
整個宛陵,煙塵動地,所有人似乎都有自己職責所在,只有他竟忽然空閑了。
袁術是最後一個占據地方諸侯,他一死,天下就全然收歸朝廷掌控。
天下要太平了。
……天下,太平了麽?
漢靈帝原也為社會結構改良做過努力,雄心勃勃出京的鴻都門學士中,也未必沒有人是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而他如今也十分明白,要選拔沒有門第的黔首平民,是多麽困難。
經書固然重要,但王莽亂漢後,荀氏等士族的家族教育遠不止此,“讀律諷令,治作請奏,對向跪拜”,他許多習以為常之事,皆是“家成室就”,故與諸兄弟才“招署輒能”。【1】
消息閉塞的時代,平民沒有機會見識這些,而經書裏也沒有這樣的學問。
他所有成功的拔擢,幾乎全部來自軍中。
然而天下,就要太平了。
其實眼下還好。
順利的話,接下來十年,百廢待興,正需要人才的時候,二十年,開始繁榮,只要努力就有收獲,接著三十年,四十年……
一切都太平安定的社會,是一潭死水,逐漸發臭。
並非沒有聰明人看到這一點。
然而,和平生活的人,缺乏反思,安定中長大的人,缺少勇氣孤註一擲的勇氣。
他看見歷史,所以也看見未來。
不會有永遠的和平,只有永遠的鬥爭。
而如果能擁有永遠的鬥爭,也足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1】註:出自《論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