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文若進善
關燈
小
中
大
第293章 文若進善
“太尉慢行。”
黃門侍郎孔桂恭敬的將覲見結束的荀氏兄弟,送出長樂宮前殿,並伸手要親自扶荀柔登車。
荀柔並不覺得自己老到這般地步,擺手拒絕了他的好意,自己攀著車上繩索踏上車,又回身向堂兄邀請。
“彧欲往尚書臺。”立在車旁的荀彧搖頭。
“時候尚早,我想往太學一行,請阿兄與我一道。”荀柔已經不去想清早乘車至宮門前,看見堂兄已等候在側,並表示要陪他入見時候的心情。
反正有堂兄在,也挺好的,今天覲見可謂很平和、平靜、平淡。
就想要這樣的平淡!
“唯。”
既要巡視太學,那自然不同了。
荀彧揖手領命,攬轡登車。
馬車自殿臺漫道馳下,坐在車上的堂兄端坐目視前方,沈默不語。
荀柔稍一想就明白。
雖說方才沒有卻讓,但畢竟是禁中,禁中乘車算特賜,顯然讓一向守禮端方的堂兄不自在了。
“黃門侍郎……”荀柔起了個話頭,“當年,公達也曾做過,卻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天子近臣。”
黃門是出入天子起居宮殿,傳遞消息官吏,荀攸當初顯然沒有孔桂與天子這麽親近的距離,就坐在天子身側服侍,那幾乎是內官的位置。
“孔君為吏,常侍天子帷幄中。”荀彧委婉道。
……哇!
荀柔驚楞片刻,才明白堂兄的意思。
“……難怪……”難怪兄長之前會聯想到他,“咳,難怪此番歸京後,數次相見,此子頗不善於我。”
這是將他當情敵了?
荀柔先覺得荒謬,繼而發現,這是好事,哈!
不就沒他事了啊!
荀彧忍不住看來一眼,眉心一促。
荀柔正樂,頓時發現自己居然高興得忘行,似乎說漏了嘴。
不過他這會兒心情輕松,拊掌道,“是孔君誤會了!難怪,方才兩人坐得那樣近,原來如此!我可沒有龍陽之好!”
最後半句是向堂兄解釋的,他當然不想兄長誤會。
荀彧楞了一楞,忽而明白,堂弟未經情事,心性單純,將天子與孔桂之間看得簡單,當做男女之間的兩情相悅,沒聯想到自己身上。
如此,他也不必將其中齷齪點破。
“彧自然知道,”他搖搖頭,“我們原是一道長大。”
他豈會懷疑過堂弟品德。
荀柔大松了一口氣,看來是自己想多了,“如此,長安城中可得知?以後總不能再傳我的謠言了吧。”
這時代龍陽之好,雖不算普遍,也不能算不正常吧,終究不是大禁忌,更多是因為董賢汙名化。
原本他是對這種顏色謠言無所謂的。
從少年時期,他的緋聞在鄉裏不少,後來到雒陽,更傳言過他和靈帝、劉辯,他一向不當回事,直到他發現劉辯居然是真的!
那一刻心情,他不願回想,至此之後,再聽到謠言,心裏難免怪怪的。
但現在劉辯有對象,他就不必再枉擔虛名了。
“孔君似前漢孝武帝時韓王孫,性情頗為張揚。”
雖說馬車行駛間,不易被人竊聽,荀彧還是放低聲音。
韓王孫就是韓嫣了?
那豈不就是滿城皆知?
荀柔這下完全放心,取下系在傘柄上裹著皮毛隔熱的竹筒,取開塞子。
小半天連著說話,又沒飲水,喉嚨都幹得發癢。
雖然裹了一層羊皮隔熱,但盛在筒中的水還是涼了,只是比露天放著,稍帶餘溫,他仰頭喝了幾大口,又讓堂兄。
荀彧致謝,接來飲了幾口遞還。
“郭兄……這半年領導禦史臺,文若以為如何?”
馬車馳過一片宮室,大片房舍都是平房,沒有臺基,在巍峨的長樂宮、未央宮比較下,顯得低矮,只有三臺高高矗立,黑衣的文吏匆忙往來期間,抱著竹簡或捧著文書。
“郭廷尉精通律令,行事勤謹,半年中並無疏漏之處。”
“那就好……勤謹,莫不是事必有請吧?”荀柔忽而一悟。
郭氏世習律令,東漢立朝數為廷尉,當初是潁川名族,他荀家若不擡出老祖宗荀子,遠不能及。
只看當初,郭氏居住於潁川郡治所陽翟城中,學生千數,而荀氏居住在潁陰鄉裏,門庭清凈,足可以見。
廷尉郭鴻,是郭氏宗子,性情卻全無傲氣,自荀柔認識他起,就是一副沈穩的性子,先入郡府為獄曹,後入雒陽入廷尉,數十年間,穩步向上。
後來,雖說他殺掉董卓一步登天,提拔了這位鄉黨,但他坐上廷尉這一職也是實至名歸。
就是太謹慎了些。
“郭兄亦是為難。”荀彧欠身側頭過來,低聲解釋,“畢竟禦史臺責任太重,又易為君主所忌。”
什麽君主,不就是怕他荀太尉麽?
荀柔唇角一抽,卻也說不出他決不會多想……畢竟那可是監察全國消息的機關:特務頭子。
他也是有用完過後,將郭鴻升個虛職,光榮養老的想法,這也算善終了,可,堂兄似乎不讚同?
荀柔一時沈默,阿兄猜到他的想法了麽。
“我與大兄商議過,俱以為景文當出州郡。”
馬車馳出皇宮後,荀彧忽又道。
荀柔立即轉過頭。
“含光,族中其餘子弟,你用之,皆使守邊隘、歷州縣,有功績方拔擢,示眾以公心,故雖族中出仕者眾,卻使上下心服,可景文直入中樞,年少位居高品,卻功績不顯,實在顯得過於偏愛了。”
“文若此話,大有深意。”荀柔聲音不由自主一沈,“莫非朝中又有什麽言語!”
荀顥在廷尉五六年中,處置多少大案,怎麽算沒有功績,這是有人沒事找事?
荀彧望著堂弟冷下來的神情,聲音越發柔軟,“阿弟為政一向用心公平,並以官吏當知百姓疾苦,勸士子入鄉縣為吏,若使景文獨出於眾,非是愛之,實是害之。”
荀柔莫名一悚,想到三國志荀彧傳那句有名的“君子愛之以德,不宜如此。”
心思俱是一醒。
守廷尉府……並非他為小侄考慮,只是出於政治考量,而且還拔苗助長。
堂兄這番勸導,或許也為荀顥考慮,更多……卻是挽救他。
他的政治信譽,他在朝堂的名聲,以及他岌岌可危的人品。
因為郭鴻顯得敦厚樸實,他竟想將欺負老實人。
我將人……當做工具嗎?活生生的人?
荀柔捫心自問,心裏實在滋味難明。
“如此……就讓景文去涼州。”
羌、氐兩族新立縣,必會和各方產生矛盾,荀顥去涼州,正可以處理這件事,積累基層工作經驗,也未將來安置收覆少數民族打下基礎。
至於荀顥一走,廷尉自然就只能還是郭鴻。
荀彧輕舒一口氣,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我非愛景文,然兄與仲豫兄卻愛我。”荀柔低頭,牽住堂兄垂袖。
發號施令時間久了,果然容易落進剛愎自用的大坑,可如是待人,人又將如何看他?
也就是他哥,細心耐心,堅持打撈。
荀彧擡眸,已然是主宰九州生民的太尉,阿弟卻還會露出少時依戀之態,所以無論如何謠言,他一直相信,阿善心性質純如初,並未改變。
“天下之事繁雜萬端,含光總攬於一身,一時未察,我責當拾闕補遺。”他溫聲道“況兄弟之親,原當如此。”
“嗯,”荀柔筆畫著荀彧袖上經緯,“明歲東征,公達也留長安,征伐勞苦,自回來,他一直在家休息,必是勞累了。”
這回出征,一路上荀攸都在照顧他,軍務、政務都幫他擔了許多。
然而,年過四旬的荀攸,都能自稱老夫了。
況且,郭廷尉既然不幫忙,堂兄未免太辛苦。
想想從年初的政變到後來出征,還有他不能理事的好幾個月,穩定朝堂、安撫百姓、調度糧草、處理蝗災、招募兵勇、號令百官,隨著朝廷控制範圍的擴張,事情是越來越多,即使有尚書臺有六部尚書協助,但關鍵皆決於一人,稱日理萬機,絕非虛言。
荀彧點了點頭,這次卻無言語,尚書臺雖掌官吏,他卻一直謹慎,凡涉州郡及九卿,都只出建議,荀攸這個禦史中丞,自然也屬此列。
荀柔望向堂兄正襟危坐的樣子,也不知說什麽好。
明明同裏長大,工作、信念也並無太大分歧,也都與人友善,不知如何,荀彧與荀攸,就硬是關系親近不起來。
總覺得,小時候是有點子恩怨在身,如奪糕之仇,騙糖之恨……
他也不是沒仗著年紀小,直接問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堂兄閉口不談,拉他學習,溺死在知識的海洋,忘記自己的問題,公達非常平靜、非常耐心的一言不發註視著他,直到他主動更換話題。
所以,這一直是他心裏一個迷。
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解開。
……
太學設於長安城南,西漢時擴建到幾千間屋的規模,但在王莽之亂後,為赤眉軍所毀,只剩斷壁殘垣,辟雍與明堂皆被燒毀。
遷都長安過後,太學算是第二批修繕的建築。
不過出於節省民力,最開始也就是和百姓修繕民房一樣,將一般屋舍修一修能住人、存儲簡牘文章。
至於授課,博士們也只能學孔夫子,在樹下搭壇。
他至太學講歷史革新時,也還簡陋得很。
眼下,已完全變了樣子。
墻垣之外,先是大片壟畦整齊的土地,沿墻邊立塾舍,有幾個衣著短褐,頭上卻戴幘巾的老少,站在田邊說話。
得到消息的荀悅,親自大門前迎接,荀柔招呼他上車,軺車不如廂車寬敞,三兄弟挨挨擠擠還是坐下了。
進了太學大門,景象與上次所見的簡陋大不相同,道路縱橫,屋舍儼然,桑榆成陣,書聲朗朗。
荀悅指向遠處南墻,表示學習騎、射的校場在另一邊,又指向東,那面墻外有一片杏林,蔡邕的書臺建在那邊。
接著,又為他介紹了太學這半年主持數次公開辯論的成果。
荀柔才知道這件事,大為稱道,又不免嗔怪堂兄沒將之寫進信裏,讓他共襄盛舉。
再之後,他也少不了見了些得知消息前來拜見的博士學生,做出禮賢下士之風,關心詢問近況。
荀悅又向他介紹了一名博士。
名曰馬均,雖以經學為博士,卻善制工匠巧技,改良了上方局織綾機,以提高效率一倍。
年輕的馬博士有些口吃,荀柔許久沒碰物理學,聽他斷斷續續介紹,只剩不明覺厲。
但科研成果必須嘉獎,錢帛之外,當有爵祿,待審定後再行授與。
到此之時,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孔融突然起身離席,來到荀柔面前,問責今年新印的《尚書》,中有兩篇是古文尚書中的偽作,讓荀太尉必須給一個說法,否則
“孔融明日便當拂衣遁去,不食朝祿矣。”
作者有話要說:
失蹤已久的一句話小劇場:
荀彧:吾弟純情善良、乖巧可愛。
荀柔對曰:阿兄說得對!對對對!
看三國志時,看到荀令君對曹孟德簡直濾鏡那麽厚,十分不爽,但寫文,寫到令君對含光濾鏡也十分厚實,就好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太尉慢行。”
黃門侍郎孔桂恭敬的將覲見結束的荀氏兄弟,送出長樂宮前殿,並伸手要親自扶荀柔登車。
荀柔並不覺得自己老到這般地步,擺手拒絕了他的好意,自己攀著車上繩索踏上車,又回身向堂兄邀請。
“彧欲往尚書臺。”立在車旁的荀彧搖頭。
“時候尚早,我想往太學一行,請阿兄與我一道。”荀柔已經不去想清早乘車至宮門前,看見堂兄已等候在側,並表示要陪他入見時候的心情。
反正有堂兄在,也挺好的,今天覲見可謂很平和、平靜、平淡。
就想要這樣的平淡!
“唯。”
既要巡視太學,那自然不同了。
荀彧揖手領命,攬轡登車。
馬車自殿臺漫道馳下,坐在車上的堂兄端坐目視前方,沈默不語。
荀柔稍一想就明白。
雖說方才沒有卻讓,但畢竟是禁中,禁中乘車算特賜,顯然讓一向守禮端方的堂兄不自在了。
“黃門侍郎……”荀柔起了個話頭,“當年,公達也曾做過,卻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天子近臣。”
黃門是出入天子起居宮殿,傳遞消息官吏,荀攸當初顯然沒有孔桂與天子這麽親近的距離,就坐在天子身側服侍,那幾乎是內官的位置。
“孔君為吏,常侍天子帷幄中。”荀彧委婉道。
……哇!
荀柔驚楞片刻,才明白堂兄的意思。
“……難怪……”難怪兄長之前會聯想到他,“咳,難怪此番歸京後,數次相見,此子頗不善於我。”
這是將他當情敵了?
荀柔先覺得荒謬,繼而發現,這是好事,哈!
不就沒他事了啊!
荀彧忍不住看來一眼,眉心一促。
荀柔正樂,頓時發現自己居然高興得忘行,似乎說漏了嘴。
不過他這會兒心情輕松,拊掌道,“是孔君誤會了!難怪,方才兩人坐得那樣近,原來如此!我可沒有龍陽之好!”
最後半句是向堂兄解釋的,他當然不想兄長誤會。
荀彧楞了一楞,忽而明白,堂弟未經情事,心性單純,將天子與孔桂之間看得簡單,當做男女之間的兩情相悅,沒聯想到自己身上。
如此,他也不必將其中齷齪點破。
“彧自然知道,”他搖搖頭,“我們原是一道長大。”
他豈會懷疑過堂弟品德。
荀柔大松了一口氣,看來是自己想多了,“如此,長安城中可得知?以後總不能再傳我的謠言了吧。”
這時代龍陽之好,雖不算普遍,也不能算不正常吧,終究不是大禁忌,更多是因為董賢汙名化。
原本他是對這種顏色謠言無所謂的。
從少年時期,他的緋聞在鄉裏不少,後來到雒陽,更傳言過他和靈帝、劉辯,他一向不當回事,直到他發現劉辯居然是真的!
那一刻心情,他不願回想,至此之後,再聽到謠言,心裏難免怪怪的。
但現在劉辯有對象,他就不必再枉擔虛名了。
“孔君似前漢孝武帝時韓王孫,性情頗為張揚。”
雖說馬車行駛間,不易被人竊聽,荀彧還是放低聲音。
韓王孫就是韓嫣了?
那豈不就是滿城皆知?
荀柔這下完全放心,取下系在傘柄上裹著皮毛隔熱的竹筒,取開塞子。
小半天連著說話,又沒飲水,喉嚨都幹得發癢。
雖然裹了一層羊皮隔熱,但盛在筒中的水還是涼了,只是比露天放著,稍帶餘溫,他仰頭喝了幾大口,又讓堂兄。
荀彧致謝,接來飲了幾口遞還。
“郭兄……這半年領導禦史臺,文若以為如何?”
馬車馳過一片宮室,大片房舍都是平房,沒有臺基,在巍峨的長樂宮、未央宮比較下,顯得低矮,只有三臺高高矗立,黑衣的文吏匆忙往來期間,抱著竹簡或捧著文書。
“郭廷尉精通律令,行事勤謹,半年中並無疏漏之處。”
“那就好……勤謹,莫不是事必有請吧?”荀柔忽而一悟。
郭氏世習律令,東漢立朝數為廷尉,當初是潁川名族,他荀家若不擡出老祖宗荀子,遠不能及。
只看當初,郭氏居住於潁川郡治所陽翟城中,學生千數,而荀氏居住在潁陰鄉裏,門庭清凈,足可以見。
廷尉郭鴻,是郭氏宗子,性情卻全無傲氣,自荀柔認識他起,就是一副沈穩的性子,先入郡府為獄曹,後入雒陽入廷尉,數十年間,穩步向上。
後來,雖說他殺掉董卓一步登天,提拔了這位鄉黨,但他坐上廷尉這一職也是實至名歸。
就是太謹慎了些。
“郭兄亦是為難。”荀彧欠身側頭過來,低聲解釋,“畢竟禦史臺責任太重,又易為君主所忌。”
什麽君主,不就是怕他荀太尉麽?
荀柔唇角一抽,卻也說不出他決不會多想……畢竟那可是監察全國消息的機關:特務頭子。
他也是有用完過後,將郭鴻升個虛職,光榮養老的想法,這也算善終了,可,堂兄似乎不讚同?
荀柔一時沈默,阿兄猜到他的想法了麽。
“我與大兄商議過,俱以為景文當出州郡。”
馬車馳出皇宮後,荀彧忽又道。
荀柔立即轉過頭。
“含光,族中其餘子弟,你用之,皆使守邊隘、歷州縣,有功績方拔擢,示眾以公心,故雖族中出仕者眾,卻使上下心服,可景文直入中樞,年少位居高品,卻功績不顯,實在顯得過於偏愛了。”
“文若此話,大有深意。”荀柔聲音不由自主一沈,“莫非朝中又有什麽言語!”
荀顥在廷尉五六年中,處置多少大案,怎麽算沒有功績,這是有人沒事找事?
荀彧望著堂弟冷下來的神情,聲音越發柔軟,“阿弟為政一向用心公平,並以官吏當知百姓疾苦,勸士子入鄉縣為吏,若使景文獨出於眾,非是愛之,實是害之。”
荀柔莫名一悚,想到三國志荀彧傳那句有名的“君子愛之以德,不宜如此。”
心思俱是一醒。
守廷尉府……並非他為小侄考慮,只是出於政治考量,而且還拔苗助長。
堂兄這番勸導,或許也為荀顥考慮,更多……卻是挽救他。
他的政治信譽,他在朝堂的名聲,以及他岌岌可危的人品。
因為郭鴻顯得敦厚樸實,他竟想將欺負老實人。
我將人……當做工具嗎?活生生的人?
荀柔捫心自問,心裏實在滋味難明。
“如此……就讓景文去涼州。”
羌、氐兩族新立縣,必會和各方產生矛盾,荀顥去涼州,正可以處理這件事,積累基層工作經驗,也未將來安置收覆少數民族打下基礎。
至於荀顥一走,廷尉自然就只能還是郭鴻。
荀彧輕舒一口氣,微微一笑,“如此甚好。”
“我非愛景文,然兄與仲豫兄卻愛我。”荀柔低頭,牽住堂兄垂袖。
發號施令時間久了,果然容易落進剛愎自用的大坑,可如是待人,人又將如何看他?
也就是他哥,細心耐心,堅持打撈。
荀彧擡眸,已然是主宰九州生民的太尉,阿弟卻還會露出少時依戀之態,所以無論如何謠言,他一直相信,阿善心性質純如初,並未改變。
“天下之事繁雜萬端,含光總攬於一身,一時未察,我責當拾闕補遺。”他溫聲道“況兄弟之親,原當如此。”
“嗯,”荀柔筆畫著荀彧袖上經緯,“明歲東征,公達也留長安,征伐勞苦,自回來,他一直在家休息,必是勞累了。”
這回出征,一路上荀攸都在照顧他,軍務、政務都幫他擔了許多。
然而,年過四旬的荀攸,都能自稱老夫了。
況且,郭廷尉既然不幫忙,堂兄未免太辛苦。
想想從年初的政變到後來出征,還有他不能理事的好幾個月,穩定朝堂、安撫百姓、調度糧草、處理蝗災、招募兵勇、號令百官,隨著朝廷控制範圍的擴張,事情是越來越多,即使有尚書臺有六部尚書協助,但關鍵皆決於一人,稱日理萬機,絕非虛言。
荀彧點了點頭,這次卻無言語,尚書臺雖掌官吏,他卻一直謹慎,凡涉州郡及九卿,都只出建議,荀攸這個禦史中丞,自然也屬此列。
荀柔望向堂兄正襟危坐的樣子,也不知說什麽好。
明明同裏長大,工作、信念也並無太大分歧,也都與人友善,不知如何,荀彧與荀攸,就硬是關系親近不起來。
總覺得,小時候是有點子恩怨在身,如奪糕之仇,騙糖之恨……
他也不是沒仗著年紀小,直接問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堂兄閉口不談,拉他學習,溺死在知識的海洋,忘記自己的問題,公達非常平靜、非常耐心的一言不發註視著他,直到他主動更換話題。
所以,這一直是他心裏一個迷。
也不知道這輩子,還能不能解開。
……
太學設於長安城南,西漢時擴建到幾千間屋的規模,但在王莽之亂後,為赤眉軍所毀,只剩斷壁殘垣,辟雍與明堂皆被燒毀。
遷都長安過後,太學算是第二批修繕的建築。
不過出於節省民力,最開始也就是和百姓修繕民房一樣,將一般屋舍修一修能住人、存儲簡牘文章。
至於授課,博士們也只能學孔夫子,在樹下搭壇。
他至太學講歷史革新時,也還簡陋得很。
眼下,已完全變了樣子。
墻垣之外,先是大片壟畦整齊的土地,沿墻邊立塾舍,有幾個衣著短褐,頭上卻戴幘巾的老少,站在田邊說話。
得到消息的荀悅,親自大門前迎接,荀柔招呼他上車,軺車不如廂車寬敞,三兄弟挨挨擠擠還是坐下了。
進了太學大門,景象與上次所見的簡陋大不相同,道路縱橫,屋舍儼然,桑榆成陣,書聲朗朗。
荀悅指向遠處南墻,表示學習騎、射的校場在另一邊,又指向東,那面墻外有一片杏林,蔡邕的書臺建在那邊。
接著,又為他介紹了太學這半年主持數次公開辯論的成果。
荀柔才知道這件事,大為稱道,又不免嗔怪堂兄沒將之寫進信裏,讓他共襄盛舉。
再之後,他也少不了見了些得知消息前來拜見的博士學生,做出禮賢下士之風,關心詢問近況。
荀悅又向他介紹了一名博士。
名曰馬均,雖以經學為博士,卻善制工匠巧技,改良了上方局織綾機,以提高效率一倍。
年輕的馬博士有些口吃,荀柔許久沒碰物理學,聽他斷斷續續介紹,只剩不明覺厲。
但科研成果必須嘉獎,錢帛之外,當有爵祿,待審定後再行授與。
到此之時,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孔融突然起身離席,來到荀柔面前,問責今年新印的《尚書》,中有兩篇是古文尚書中的偽作,讓荀太尉必須給一個說法,否則
“孔融明日便當拂衣遁去,不食朝祿矣。”
作者有話要說:
失蹤已久的一句話小劇場:
荀彧:吾弟純情善良、乖巧可愛。
荀柔對曰:阿兄說得對!對對對!
看三國志時,看到荀令君對曹孟德簡直濾鏡那麽厚,十分不爽,但寫文,寫到令君對含光濾鏡也十分厚實,就好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