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59章 戰略變

關燈
第259章 戰略變

夏時晝長,急也不再這一時,荀柔接了軍報,請荀攸回禦史臺處理公務,自己也先沈思一回,待暑氣漸退,日影偏斜,再請他與荀彧到家中。

晚飯三盤兩盞,不算奢侈,也並不簡陋,菜是腌春筍,拌黃瓜,飯為藿羹,飲則淡酒,但有一碟小鯽魚數枚,乃是從當日從昆明池中捕得,裹以小麥細粉糊,用胡麻油煎至表面金黃,骨刺盡酥。

炸魚放在後世,讓無數減肥人士愛恨交織,而眼下則足以讓時代驚艷。

前一天,荀柔讓廚下用這種方法做出炸雞、炸魚宴請涼州使者,就當場俘獲了馬超等一眾青年的心。

不過,考慮到材料與做工,炸物雖不必熊掌、駝峰等高奢,但在這個時代,也絕對可以堂皇擺在宴席上作主菜。

今日不算宴席,故本時代餐飲文化中,豐富的醬料並沒有鋪展出來,荀文若案上是醬色清亮的甜醯,荀公達小盤中則只配一碟雪白細鹽。

荀柔好容易搞出來萬惡炸物,自己卻一次都沒嘗過,照舊只能吃藿菜魚羹,只是加一枚蛋心金黃瑩潤的荷包蛋,聊以**而已。

話說,現今他家中的庖廚,正是因為煮荷包蛋恰到好處而被聘用。

原本的庖廚,在跨年那場風波後,就被連帶其他許多雜役一起辭退了,一段時間裏,都是隔壁荀文若家派來支應的,後來家中人口又添,再加上也有宴會需要,也不方便一直借人,這才重新找了專業人士,不過這一回選的廚師,從前服務於公侯門第,技巧水平之高超,著實讓自以為見過世面的荀柔都大開眼界。

所謂食不語,三人各自沈默的進食完畢,漱口凈手過後,即開始討論今天的正題。

“小叔父若行,攸請追隨。”

“含光此行,彧請同往。”

荀柔坐於榻上,望著肅立請願的兩人,心中明白他們的擔憂,失笑搖頭。

“文若總督糧草,坐鎮朝堂,公達監察百官,總攬內外,如何能輕離長安?”

軍中不可無帥。

然而,如今阿音違背兵法行事的緣故,也很容易想明白。

其一,袁紹大軍人數龐大,戰力懸殊,其二,秋時將至天氣轉陰,其三,朝廷各軍營帳驕兵悍將不馴,最後,荀襄亦自有進取之心。

臨河東則逼關中,當荀柔將底線放至關中,黃河天塹一線時,未免也是對荀襄領兵的不信任。

但這也是現實,畢竟營中驍勇的並州、涼州軍,回溯身家,多是在黃巾起義時就嶄露頭角,他最初也不過是依仗所謂朝廷大義才讓這些人聽命。

至於阿音,功勳並不足蓋過這些人,況且還是女子之身,至於大義,自然也有,但未免顯得薄了幾分,當時也是不得已,揠苗助長。

荀襄能帶領這樣的兵馬,將袁紹阻於河東,其間並無多少失誤,功勞已經足夠,所以,拋開無用的擔憂,無論她因什麽緣故輕身往戰,荀柔出於私人情誼,都願意支持。

同時,出於客觀考量,此時他也必須去軍中。

軍中失帥,大敵當前,他這個太尉,怎能一直安坐後方?

這一點,二人顯然也都想明白,故全無阻攔之意。

不過,兩人相視一眼,一向寡言遲重的荀攸,卻先率先開口,“尚書令坐鎮中樞安排糧草調運,自不能離長安,”他向荀彧一揖,又道,“然攸既既總攬消息,其中軍務最為緊要,自當跟隨太尉前往軍中,以備咨詢。”

“況且,小叔父眼下,亦需必要時,有人代攝軍務。”他向榻一禮,肅然道,“私以為,非攸莫屬。”

此話無錯,荀柔只得問,“如此,禦史臺監察百官,何人可代公達為之?”

“郭廷尉掌邢獄數年,用心公正,深谙律法,足可震懾百官。”荀攸立即回答。

郭鴻出身邢名之族,在廷尉任上數年,可謂兢兢業業,的確是個完美無缺的人選。

人選既出,此事也就不必再論,剩下就該討論軍情。

畢竟相隔近千裏,細節模糊,馬上將至陣前,到時候一切清楚,此時也討論不到具體作戰。

不過,袁紹膽敢分兵兩路,露出罅隙,這是一點,其帳下重謀臣軍士派系不同,相互之間頗有齟齬,是第二,袁紹雖發了一道檄文,但河北士族認得袁紹,士卒百姓卻非完全不認漢天子,這道檄文雖將荀柔寫得十惡不赦,但荀柔自來懂得民間輿論重要,所以先前曾一再指示荀攸,下了大功夫在此處,因此檄文也未必能全然使軍民深信,故其出兵立根不穩,這是第三。

這些都是戰時可用之處,卻也不是重點。

重點卻是

“我原意使阿音東阻袁紹,令其自潰而退,袁紹傾兵來攻關中,不能得,其重眾必散,其勢必散。不過眼下,我卻不再做此打算

“今秋,我就要破袁紹,覆冀州。”

屋中陷入一時沈默。

這是戰略上的改變。

“我原本是想先穩定關中,以使百姓有生息安穩之地,無論西征涼州,或是南下益州,雖因時機而發,亦是為保守關中,以期關中穩固,民生發展,再訓練兵馬,徐圖中原,亦不致百姓因兵馬過於疲敝。”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形勢變化,當初我寫文釋矛盾論,談主、次矛盾,朝廷西遷,內外俱不安定,自然以此為主,如今內患暫除,軍民用命,首位之事,自然便是諸侯,此次若非阿音忽而進兵,我原也準備待明、後年,積攢些倉糧、兵械,在行東征,既除袁紹也炫耀武威,以免使諸侯越發坐大。”

“曹孟德初入兗州,何敢望徐,劉玄德初仕中山,又豈有幽州之意,至於劉表,獨騎入荊州,至於祀孔定經,也不過是其野心勃勃,卻又膽怯,只敢心裏偷生異念,觀諸人舊跡,亦非亂天下者,而至於今日,亦是時局所致。”

話到這地步,荀攸、荀彧亦無反駁之辭,都默默讚同,只心中各自沈思本身職責,如何應政略做出調整改變。

這其中,第一個要變的,自是稅賦、征兵。

若想今歲改變天下格局,先前商議的兩廂勉強的賦稅,自然就不足了,征兵也不能再像先前一樣不痛不癢。

“為振奮兵士,當許以軍功授田。”荀彧沈吟片刻,擡眸望來。

荀柔沈默了,有秦朝前車之鑒,軍功授田的好處、壞處,本朝賢人早分析得清楚。

不過畢竟是戰時。

縱使過去數年,他一力維持關中穩定,但天下畢竟還是戰亂的局面。

總來說,如今人口雕敝,軍功授田阻力不大,朝廷也可以做出承諾,從遠一些看,新興軍功階層,對原本東漢以來興盛的舊名門、公族、豪強,也是一種制衡,但長遠看,這是一種豪強土地兼並的開端。

不過,世事俱有兩面性,眼下的主要矛盾還是在統一上,所以荀柔還是點頭讚同。

“所謂上下同心,共渡難關罷。”

剩下便是諸如張濟、姜峻留守長安,協助尚書臺維持關中穩定,張魯攜漢中兵卒往左馮翊戍守,防備北面的羌氐與鮮卑境外部落,而左馮翊都尉楊奉,則加輔國將軍,領本郡守軍往河東支援。

這是考慮到漢中兵不熟悉關中氣候又遠道而來,水土不服且士氣不足,而左馮翊府兵戰意自不必提,楊奉在之前長安內亂時,與楊彪一樣搖擺兩端,雖沒真的鬧事,卻也難以再信任他鎮守一方。

天光轉暗,兩個侍從擡著滿架油燈,放在榻邊。

蘭脂濃香襲人,荀柔胸口一悶,徒勞的揮了揮手,也沒什麽作用,只得忍耐著繼續商議。

官爵改革正行,他這一走,又帶走公達,長安這邊只有委於堂兄文若獨稱大局,再加上還有涼州馬氏歸附,都需先大略定下方略,故而事情一議,便至深夜。

最後,只剩下益州這個不上不下的地方。

雖則這一回順利平定了叛亂,但益州天然地理位置決定,此處難以處置,作亂隨時可能產生,而關中朝廷對此卻是鞭長莫及。

三人討論一程,總無萬全之法,荀柔但見時辰愈晚,終於決定暫時將此擱置。

“不如將此題咨詢太學眾博士?”荀彧想了想道。

荀柔一挑眉,他是不大相信這些沒有實幹經驗的太學老先生的。

“如此,不如加入秋後策試題中?”荀攸提議道。

“……好罷。”比起太學碩儒,人群中倒有人或許提出點建議,“安定益州不在一時,”荀柔忍不住疲倦,打了個呵欠,“望文若與公達,與我同心協力,先顧眼下袁本初。”

見此,二人俱起身,準備告辭。

將去之前,荀彧心下微微躊躇片刻,雙手交握於廣袖下開口,“含光,明日入宮覲見,你心中可有章程?”

荀柔擡頭望去,燈火中,玉質凝輝的堂兄,依舊是大漢的尚書令。

他輕輕頷首,在心中告誡自己不要多想,“阿兄放心,我知道分寸。”

次日,日近正午,載著大漢太尉的軒車,停在武帝所建的雙鳳闕舊址前。

荀柔步下馬車,車前正立著一塊巨石,上面正是“執政為民天下為公”,八個嵌金大字。

早得到消息,親自冠帶迎候的姜峻快步走上前來,拱手一禮,“太尉。”

荀柔頷首回禮,卻駐步望向那八個字。

他心中清楚,立這八個字在此,究竟有多少作用,根本不在於其他,而在於他能否成功。

但不管如何,他已披肝瀝膽展現給天下人了。

剩下只有踐行。

荀柔繞過巨石,再次登車,這一次,馬車順暢的馳入了宮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