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30章 順勢而為

關燈
第230章 順勢而為

益州南部的山嶺上,是棕櫚與竹木搭建搭建的半敞的大屋。

篝火都高高支在樁架上,而不直接堆在平地。

舍內鋪滿柔軟的絨墊,但無其他家具,荀襄學著當地人盤腿而坐,越過半熟猶帶半透明色的雉肉,拾起旁邊一盤未曾見過的菜蔬。

承在蕉葉上的菜蔬未經烹煮,還帶著新鮮露珠,顏色漂亮,下段玉白,上端赤紫,莖端一片翠葉,邊緣帶赤,很顯祥瑞。

中年羌族首領,頂著一根三尺長雉尾,穿著無袖的短褂,端著濁酒,熱情的笑著直接抓了一把草莖,向她示意,塞進嘴裏大嚼。

明白了。

荀襄點點頭,將心一橫,咬下一口葉片。!

猝不及防的奇怪味道迅速在口中蔓延。

不,與其說是味道,不如說是氣味。

草葉本身只是尋常草葉的甘與澀,但卻逸散出奇怪的氣味。

古怪,濃烈,像鮮魚刮鱗片時的土腥,瞬間填滿口腔溢出鼻腔,讓她覺得自己好像就是那條正在現殺活宰的魚。

不止首領,帶著銀飾的首領夫人,長老,衛從,無論男女,都哈哈大笑,屋中充滿了愉快的空氣,顯然他們不止一次,用這種美食捉弄過來往的商販。

要是吐出來

“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荀襄努力咀嚼著草葉,莫名想起好多年以前叔父給他們講過得笑話,那時候也還少年意氣的叔父,不時就會說些這樣俏皮又含深意的話。

其實,吃著吃著,也不是不能接受。

她抓起一把,也學著方才首領的樣子大嚼起來。

一口吃得多些,竟覺頗有異鮮,微帶回甘。

有些上頭。

這個“上頭”,似乎也是從前叔父說的。

她身旁一邊擺著二十匹素帛,還有車上的一石鹽,都是用來和此地交換糧食用的,帛是定金,待糧食收驗無誤後,再將鹽交付。

這些山林間的小部落,淳樸又狡猾。

與他們既要真誠,又要小心,有時候,他們甚至更像是生活在森林裏的動物,試探著彼此的強弱和態度,以此做出相應動作。

不過,總要比成都的豪族大商人好打交道。

叔父書信中讓她小心商人收買的盜徒,大概是她一路翻山越嶺倒未曾見到,更平坦一路的阿平卻是險象疊生。

各種肉幹、粢米、黍以及采集的果實與種子……部落大多數的糧食都收集過來,由部落中的青壯幫忙安放車中。

在南方的山嶺,越冬不似北邊嚴酷,有山有水之處,人就不會被餓死。

但他們沒有鹽,織不出細柔的布帛,磨不出鋒利的鐵刃,不通時事,代代不變,自以為足,卻不知世事變幻,被平原地區遠拋在身後。

見到這些部族,她才明白叔父所謂,時代向前,歷史揚棄,教化之道。

也許曾經,這些部族的生活與平原並無太大區別,甚至更加安逸穩定,可到今日,他們已與平原百姓的生活天差地別。

夕陽將落,荀襄宴罷歸營,拿出一片帛,磨墨,提筆:

“寨戊申:羌族,壬未西向九十裏,約百人,男女相等,無鹽、鐵、無蠶,以木棉為布,染藍紅,食稗、粟……禦獸熊、騶虞……”

“……騶虞……?”

一盞精致的銅雁釭燈靜靜蹲在案上,雁首低回,雁口半張護著燈焰,免受風擾。

荀柔跪坐在案前,想起據說坑慘了蚩尤的黑白動物,圓絨絨,一推就咕嚕咕嚕從山坡上往下滾,唇角忍不住微微上翹,疲憊的精神淺淺舒展。

益州多山亦多寨,百十裏就是個山寨,人數從百人到千人不等,科技生產力固然落後,卻也不甚困苦,恰似太史公所謂“無饑饉之患,無積聚多貧”的地方,光看這些地方男女比例就能看出。

食物被綿綿不斷送到成都,積少成多,他讓兩人不必拘於適合儲存的谷糧,買回的食物也有肉、幹果、根莖……還有活的牲口。

豐富的地形,造就益州豐富的食物種類,不適合保存的在成都平價販售,可以擠兌過高的糧價市場,給糧商制造壓力,同時,得了錢就換購本地商品,如蜀錦、蜀刀、精巧器物。

一方面,安撫民心,糧商擡價,成都百姓跟著受苦,也對朝廷產生怨言,

另一方面,買得這些東西,只要運出巴蜀,自可以換得百十倍利,操作計算得當,可以將采買中產生的溢價給填平。

他並不比他們更懂商業運作,但國家貿易的巨大優勢,足以對聯盟制造壓力不必計較短時間內效益,只要在整個金融活動總結算為贏,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今日賬目已厘清,”坐在案另一面的荀宜,將填好的賬冊遞過來,“請看。”

冊上條目一道道寫得清楚,出入陳列,一目了然。

“既已放棄從荊州收糧,就此手段采買來糧食,要支撐關中之用,恐怕還有些艱難。”荀宜淡淡陳述道,在燈火映照下,眉目清渺沖和,不沾一點煙火氣。

誰能看出他這位堂兄竟然貨殖之道上是一把好手,若非兄長在信中舉薦,他都不曉得阿錚喜好經濟之道,原來都是家學。

荀柔握拳抵著唇,“我知道。”

他自然已經發現,不能只靠這些細水長流。

關東諸郡亦遭蝗災,荊州糧價飛漲,由其道路通達,不需擡價早比益州還長得高。

他放棄了從荊州購換糧食,幸好開辟出隴右市場,給河東布帛另外出路,而一直負責銷售置換渠道的堂兄,則被他緊急調來益州幫忙。

在金融上他已經荒廢很多年,能提出大概方向,但具體怎麽操作才能不虧本,必需要專業人士。

“應該……等不了多久了。”且不說小規模的糧商是否會動搖,去漢中的使者,也該帶回消息。

荀宜淡淡看他一眼,將案上微冒白氣得木椀推過去,“已晾涼了。”

“……是。”他又不是三歲小孩,才不會躲藥好嘛,“之後益州貨殖往來,全交給七兄主持,阿平隨我回長安,阿音帶兵留守,維持諸族關系,旦有事,你吩咐於她。”

“明白。”荀宜把椀又向他推進三寸。

……

“可見得城外那軍營已添至千頭牦牛?聽說營寨中新紮下帳篷都填滿了!”

“誰知那些山裏土人居然有這麽多糧!”

“一隊不過百人而已,山上那幾家這回怎都如此無能?莫非嫌錢少?”

“荀氏也雇土人護衛,山上少鹽,一石鹽能雇五個青壯,他們又舍得撫恤,死一人給帛三匹,土人再無不願,都願效死。”

“這般胡鬧耗費人力財物,一石糧豈止值三千?既如此闊綽,還不如當初答應我等。”

“誰說不是。”

“聽說太尉還收了許多蜀錦、金銀器、丹砂、鹽鐵之類……這般算來,未必虧本吧……”也不知誰輕輕說了一句。

方才還討論得熱鬧的眾糧商,於是一默。

在益州,誰家要有個幾百人能翻山越嶺的商隊,都能財源廣進,而太尉荀含光足足領了一萬人。

“聽說,還將那個女人……送去漢中。”又有一人輕輕道,“漢中倉庫盈滿,若是兩邊交易……”

商家消息靈通,聚會之人大多早就知曉這些消息,各自心中也都估算過出納盈虧。

此時說出來,自是有人按捺不住。

在別地的豪族都以屯糧保值當錢,但在益州,屯鹽、屯銅鐵,屯金銀,卻實在少人屯糧,益州的糧食,要賣出去才值錢,在本地叫不上價。

百姓隨便上山下水,就夠裹腹,價高了便無人買。

好些糧商致富,也是這些年依靠朝廷大筆采買。

“漢廷向來不善益州,輸糧抽役,未曾稍歇,如今又如此逼迫,太無道理!”有人心中不平則鳴,“我等絕不可如他之意!”

亦有人低頭默默無語。

益州潮濕,糧食不易粗存,若再生黴壞,價格恐怕又要降低。

個人心中,自有權衡。

益州商人如此,漢中張魯,張公祺面對太尉荀柔派來的使者,心中也正起伏難定。

弱冠青年翩翩一禮,一身玄色官袍,腰間僅懸一枚小印,簡素清雅。

“太尉道,張公祺守漢中之地,能撫育群生,春夏禁屠,此為大仁,教民向善,罪則三宥,為大德,作義舍以救急困,此為大義,於亂世之中,守漢中,存仁義之道,有大功德於百姓,於國家,於天下,他素敬張君,希望等回長安之時,路過漢中,能與張君一敘。”

若不從爭奪天下的角度來看,張魯在這個時代,著實是難得的人才,許多政治理念和手段,甚至可以說是超越時代的。

其人治理漢中,比劉焉在益州作得好得多,雖說少不了宗教參與,但頗有點柏拉圖的《理想國》的味道,自為“師君”,以教中祭酒治理百姓,導惡勸善,令民自首罪過,原諒三次罪過,而後再施懲罰,漢中道旁但造義舍,至義米肉,供路人取用,甚至還在春秋兩個生長季節,禁止屠殺,有可持續發展的長久思維,

“如今劉益州病故,成都不安,太尉以為,太夫人留於成都,恐不相宜,故特遣某護送夫人至張太守處,使君母子團聚。”

“……太尉果這般說?”張魯心虛不安的望著眼前儀表堂堂的使者。

他方才已經接到了母親與弟弟,母親看上去無恙,但荀太尉如此簡單將母親送回,還如此褒獎誇讚,一句申斥之語也無,一點都不拿捏,讓他不敢相信,總懷疑其中是否有什麽陰謀。

“當然,如今少府下設恤孤寺,便是太尉所倡,太尉盛讚張君義舍之舉,以為張君乃是君子,與君子交,當以真誠坦蕩。”裴潛儀容清雅,文質彬彬,說話目不斜視,視人神情專凝,很容易讓人感到真誠,心生好感。

即使張魯,也漸漸被打動。

宴請過後,就同意等不久太尉回朝路過漢中時,出城拜見,至於從漢中平價糶谷以濟關中,與前一條相比,也就不算什麽了。

“阿兄,怎能輕易降了他。”張魯之弟張衛尚在抱怨。

一旁的閻圃卻已改變看法,“荀太尉赦劉氏一子,兵不血刃穩定巴蜀,正是孫子所謂’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之中’以無事取天下‘者。何為’無事‘,上兵伐謀,取其勢也。”

“便不稱此,”他看向張魯,一針見血點破,“太尉北有關中,西有隴右,南有蜀地,主公若不投之,難道投東面劉表嗎?”

“況太尉荀含光,向來重用降將,如段忠明、賈文和等輩,俱委重任,取材選官,不以名門,多論實幹,如常伯槐、徐元直等人,出身微寒,亦得重用,以在下之見,今日那使者未必虛言,主公治理漢中有效,人民殷富,盜賊不作,此天下共見,入朝為官,它日未必不可殿上論道,成為施政天下,萬民敬仰的公卿。”

張魯緩緩吐出一口氣,最後一絲不甘也釋然。

他向張衛擺擺手,“我意已決,荀太尉有義,送母親來歸,我豈能相負,況如此,漢中百姓免受兵燹之災,不亦可乎?”

他並無爭奪天下之心,如今到這地步,降於朝廷,似乎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

但想起當初閻圃曾給他過主意,要為敗而後降,以此為功,再想如今時移世易,不由咀嚼那句“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孫子這一句與他向來所精研《道德經》竟恰相應和,讓他越見深心。

張魯歸順的消息傳來,終於讓益州糧商再坐不住。

市中糧價一日三跌,很快跌至五百錢一石。

這價格,在當下也就可以了,而悄悄找上門來的糧商,甚至願意降至四百五十錢一石,擔心荀太尉有了離關中更近的漢中糧倉,便放棄從蜀中運糧。

不過,他們自不知,荀柔正握著長安的“好”消息擔憂:九月,桑覆生椹,人得以食,河東近年多植桑木,民得飽腹,追思蓋因太尉之故,故多稱太尉之德。

已是九月寒露時節,桑覆生椹,天氣回溫,又是天象錯亂,明年蝗蟲是否會卷土重來,實在令人不得不擔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