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與君同袍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9章 與君同袍
“阿兄……”
荀柔下意識伸手,想去撈那一滴淚,然而他理所當然的失敗了。
荀彧冰霜滿面,雙手緊緊握住堂弟,垂下眼眸,一言不發。
一時間,氣氛有些過於沈悶。
“風雨既去……又見君子……我心、則夷……不知兄長、如何咳咳咳咳”
荀柔發誓,他絕不是有意賣慘,是真誠的想緩解一下氣氛,奈何嗓子不給力,咳嗽帶動胸肺,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他只剩趴著喘氣。
荀彧眉心深蹙,坐起身撫著荀柔胸口替他順氣,親手接過侍從端來的藥盞,執勺送至他唇邊。
荀柔頓時受寵若驚。
長大過後,就算兄弟之間,文若堂兄也謹克禮儀,保持上下之分,少有親密之舉,這個動作,在他記憶裏,三歲以後就再沒出現。
他低頭飲藥,口中麻木,也嘗不出什麽味道,心下生出莫名忐忑,“阿兄……這是何處?”
地鋪青磚,屏風彩繪,榻雕雲足,低奢風格莫名有些眼熟,顯然不是之前借宿的孔君家宅。
“……你自己府邸都認不出?”荀彧硬邦邦的回答。
“……啊……”一說起來,好像是他住了好幾個月的屋子,荀柔小有些尷尬,“只是阿兄……咳咳……阿兄……如何來此?”
自他醒來,一直對此迷惑不解。
劫後餘生再見親人,他當然甚是欣喜,但設想中,堂兄收到消息,若還沒有像歷史後來那樣欣賞曹操,可以向東找兄長荀棐,協助穩定北面,又或者向西直入關到長安,前往中樞朝廷。
如今雒陽只有段煨,天子西遷,此地失去戰略地位,更有兵亂寇匪,已成雞肋。
荀彧唇角瞬間繃緊。
若是兄長友若在此,或許輕松戲謔一句“來給你收屍”將事情一帶過去,他卻玩笑不出。
董卓,國之奸賊,擾亂社稷,戕害忠良,殘虐百姓,多少忠義之士前仆後繼,卻只能舍生取義,堂弟殺之,普天同慶!
他應當讚賞他的忠義,欽佩他的勇氣,欣慰他光耀門楣,然而,收到消息之時,他驚駭無措,悲戚難抑,竟全生不出一絲歡喜。
他該前往長安覲見天子,不該憑一時沖動來雒陽,不該以私心擾意……但他若是不來……差一點,只差一點,就是生死永訣……
荀彧神色越發凜冽,手上一勺接著一勺,外人若見,恐怕得以為,這碗藥裏被他投毒。
荀柔偷偷覷著堂兄,見他執勺的手,關節都捏到發白,卻仍舊隱忍不發,心裏原本慶幸漸漸變得不是滋味,竟覺得,這還不如讓兄長痛快訓斥他一頓。
暗自唾棄自己有毛病,他輕輕抓著兄長的袖子扯了扯,“阿兄……我知錯。”
“匹夫之勇!”荀彧終於重重的將勺摔進碗裏,“你,荀含光,你果然好一個釜底抽薪!兄弟間也瞞得一絲不露!蒙學《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豈想過叔父,想過兄弟?”
荀柔發現自己居然長長松了一口氣。
這種上趕著找罵,被罵過後居然神清氣爽的行為,實在是,羞恥又尷尬,而更令人尷尬的是,堂兄明顯也發現了。
荀彧一口氣出了,又沒全出,堵得不上不下,不知該說什麽,只好把氣自己嘆出來,“你究竟獨自謀劃多久?為何不與兄弟商議?可曾考慮叔父年邁,如何忍受喪子之痛?就不怕不怕死無葬身之地,魂無所依?”
“是兄長憐我……”意識到堂兄仿佛是專門來替他收屍的,荀柔立即要多乖巧有多老實。
他自己帶入了一下自家兄弟有意找死,自己還偏不能忍心他曝屍荒野,懷著悲憤的心情,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往之收斂……
嗯……艹,他只能想到一種植物,文若居然不想打他,簡直太溫柔了……
“阿兄,日後…我再不會如此。”荀柔扯著堂兄的袖口。
在怯懦中仿徨,在猶豫中退縮,在放縱中庸碌,為自己信仰,不曾有哪怕一次努力,最後心懷不甘卻要故作灑脫……如今他真的清醒了。
“如此最好。”荀彧深深的註視他,緩緩點頭,“元華先生道你的肺疾一直不愈,又誤用寒藥,恐難治療,”說道此處,他微微皺眉,“我已傳書家中,尋仲景兄前來。”
顯然華佗的開胸之術,他哥是不太欣賞得來。
荀柔放松了心情,疲憊立即湧上來,他眨眨眼睛,已覺氣弱,“阿兄,雒陽……咳咳……還是段煨……掌管?”
身上不適倒還能忍,這說話太忒廢勁了。
“不必擔心,段將軍願降,已將董卓屍首懸南門示眾,開宣明告百姓。”
這就是投名狀了,荀柔點點頭。
荀彧替他理了理被子,將手掌覆在他眼瞼上,輕聲道,“你將段煨留於雒陽,難道不是正因深知其人?好生靜養,勿要勞神,我請元華先生來看你。”
“雒陽,並非久留…之地。”荀柔抓住荀彧之手,費力開口。
雒陽雖建八關,但有八處關要,已顯示它易攻難守的地勢,連董卓都正是因為分兵被他所趁,更何況北方還有匈奴,隨時可能趁虛而入。
“山東諸侯暫時不會西來,百姓眷戀舊園不可急促,我已請人傳信曹君”
“不行!咳咳咳”這怕不要成“挾天子以令諸侯2.0”版!荀柔按住震疼的胸口,“曹孟德性情急暴,行事無忌,野心勃勃,與袁氏不異,豈能與之相謀!”
“孟德兄雖隨袁氏起事,卻心向朝廷,盟誓之後,諸侯俱不願出兵,相互推諉,唯其人獨率本部攻打虎牢關,雖敗尤不為恥!其人明達寬宏,雄才偉略,乃是超世之英傑,況且,”荀彧緊緊蹙眉,深深不解與不悅,“含光,孟德兄引你為摯友,對你坦蕩無隱,言辭推崇,常有幫助,你怎會如此評價他?此豈為君子之道?”
“我”從前不被理解的無奈,再次湧上心頭,卻令荀柔驟然警醒。
知道得太多,有時候,反而會影響判斷。就像當初,他一心以為何進必死,以為董卓定會入京,以為董卓得勢不可阻擋……他以為得太多,做得太少,在已經相信事情一定會發生的前提下行動,最後事情真的發生了,便理所當然的認為,不是自己沒有嘗試,而是本來不可改變。
歸根到底,仍是膽怯。
曹操不是一日生出的野心,也不是一心想奪取帝位之人,那個位置,只以位置而言,從來沒有什麽了不起,就像歷史上漢獻帝,不過是個笑話。
他們追求的從來不只是勝利,不只是那個座位,甚至不只是那個位置代表的滔天的權勢。
所以,以最終目標而論,他與曹操,他們其實應該算是對手的。
在這一刻,荀柔突然意識到許多,又明白了許多,那些過去浮在表面淺薄的一層下,是更深厚的,仿佛刻入炎黃血脈中的本能。
他們一直、一直的理想改造、改變、成就整個世界。
曹操是一個足以令人敬佩、以之為榮的對手,而他們的爭鬥,也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更和平的方式進行。
荀柔緩緩放松下來,呼吸漸漸平緩,他咳嗽了兩聲,輕聲道,“……孟德在虎牢關戰敗,仍有兵馬?”
“幾近於無。”荀彧聲音仍然沈肅,“不過,曹將軍已往丹陽募兵。”
“帶了……多少錢?”
“不多。”
“丹陽兵,知錢,不知義,難成。”荀柔搖頭,緩了口氣,“阿音……帶了多少人?”
“一千騎兵,二千步卒。”
“足以,以此……請曹將軍為將……送百姓入關,如何?”荀柔向兄長問道。
荀彧在他方才問時,便已經明白堂弟之意,只是聽見他如此打算,還是微微生出詫異。
“是我之錯,阿兄,”荀柔一字一字,艱難的緩緩道,“還請日後,兄長一直如今日一般,直言我之過錯。”
荀彧察覺出堂弟的不同尋常,微微蹙眉,沒有開口。
“世無饑饉……國泰民安……天下大同,”荀柔頓了一頓,除了天下大同,他還沒有找到,更準確,更清晰,更讓此時代的人能夠明白的詞,形容自己的信仰理想,“阿兄,我以為……如此盛世……是可以期待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荀彧註視著堂弟,接著他念誦下去,那些他們幼時早已倒背如流的句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謀閉不興,盜竊亂賊不作,外戶不閉,是謂大同。”【註】
“阿兄,此生……不能盡成之志向,”荀柔彎彎眼角,緩緩伸出手,“兄長,可願與我偕行。”
“豈曰無衣?”荀彧輕輕一笑,輕巧得仿佛不是往日沈穩的荀文若,他再次握住堂弟的手,“敢與君同袍。”
作者有話要說:
【註】出自禮運大同篇。
史書上沒有青梅煮酒,卻有共論英雄,天下諸侯,曹操獨許劉玄德。以我之理解,便是此章,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一統天下,從來不是終點,所求也並非只是至高的位置和權利,而是要以自己的理念來創造出更好的世界。實際上,我以為,古來聖明之君,大抵是如此。
所以說,孫權在境界上,的確差了這二位一籌。
在赤壁過後,曹操有些改變,而其本人也又許多詬病,但不可否認,他直到最後沒有稱帝,沒有走最後一步,也足以讓人欽佩。
再來一句,曹家二代目,與親爹,顯然也有相當差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阿兄……”
荀柔下意識伸手,想去撈那一滴淚,然而他理所當然的失敗了。
荀彧冰霜滿面,雙手緊緊握住堂弟,垂下眼眸,一言不發。
一時間,氣氛有些過於沈悶。
“風雨既去……又見君子……我心、則夷……不知兄長、如何咳咳咳咳”
荀柔發誓,他絕不是有意賣慘,是真誠的想緩解一下氣氛,奈何嗓子不給力,咳嗽帶動胸肺,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他只剩趴著喘氣。
荀彧眉心深蹙,坐起身撫著荀柔胸口替他順氣,親手接過侍從端來的藥盞,執勺送至他唇邊。
荀柔頓時受寵若驚。
長大過後,就算兄弟之間,文若堂兄也謹克禮儀,保持上下之分,少有親密之舉,這個動作,在他記憶裏,三歲以後就再沒出現。
他低頭飲藥,口中麻木,也嘗不出什麽味道,心下生出莫名忐忑,“阿兄……這是何處?”
地鋪青磚,屏風彩繪,榻雕雲足,低奢風格莫名有些眼熟,顯然不是之前借宿的孔君家宅。
“……你自己府邸都認不出?”荀彧硬邦邦的回答。
“……啊……”一說起來,好像是他住了好幾個月的屋子,荀柔小有些尷尬,“只是阿兄……咳咳……阿兄……如何來此?”
自他醒來,一直對此迷惑不解。
劫後餘生再見親人,他當然甚是欣喜,但設想中,堂兄收到消息,若還沒有像歷史後來那樣欣賞曹操,可以向東找兄長荀棐,協助穩定北面,又或者向西直入關到長安,前往中樞朝廷。
如今雒陽只有段煨,天子西遷,此地失去戰略地位,更有兵亂寇匪,已成雞肋。
荀彧唇角瞬間繃緊。
若是兄長友若在此,或許輕松戲謔一句“來給你收屍”將事情一帶過去,他卻玩笑不出。
董卓,國之奸賊,擾亂社稷,戕害忠良,殘虐百姓,多少忠義之士前仆後繼,卻只能舍生取義,堂弟殺之,普天同慶!
他應當讚賞他的忠義,欽佩他的勇氣,欣慰他光耀門楣,然而,收到消息之時,他驚駭無措,悲戚難抑,竟全生不出一絲歡喜。
他該前往長安覲見天子,不該憑一時沖動來雒陽,不該以私心擾意……但他若是不來……差一點,只差一點,就是生死永訣……
荀彧神色越發凜冽,手上一勺接著一勺,外人若見,恐怕得以為,這碗藥裏被他投毒。
荀柔偷偷覷著堂兄,見他執勺的手,關節都捏到發白,卻仍舊隱忍不發,心裏原本慶幸漸漸變得不是滋味,竟覺得,這還不如讓兄長痛快訓斥他一頓。
暗自唾棄自己有毛病,他輕輕抓著兄長的袖子扯了扯,“阿兄……我知錯。”
“匹夫之勇!”荀彧終於重重的將勺摔進碗裏,“你,荀含光,你果然好一個釜底抽薪!兄弟間也瞞得一絲不露!蒙學《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豈想過叔父,想過兄弟?”
荀柔發現自己居然長長松了一口氣。
這種上趕著找罵,被罵過後居然神清氣爽的行為,實在是,羞恥又尷尬,而更令人尷尬的是,堂兄明顯也發現了。
荀彧一口氣出了,又沒全出,堵得不上不下,不知該說什麽,只好把氣自己嘆出來,“你究竟獨自謀劃多久?為何不與兄弟商議?可曾考慮叔父年邁,如何忍受喪子之痛?就不怕不怕死無葬身之地,魂無所依?”
“是兄長憐我……”意識到堂兄仿佛是專門來替他收屍的,荀柔立即要多乖巧有多老實。
他自己帶入了一下自家兄弟有意找死,自己還偏不能忍心他曝屍荒野,懷著悲憤的心情,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往之收斂……
嗯……艹,他只能想到一種植物,文若居然不想打他,簡直太溫柔了……
“阿兄,日後…我再不會如此。”荀柔扯著堂兄的袖口。
在怯懦中仿徨,在猶豫中退縮,在放縱中庸碌,為自己信仰,不曾有哪怕一次努力,最後心懷不甘卻要故作灑脫……如今他真的清醒了。
“如此最好。”荀彧深深的註視他,緩緩點頭,“元華先生道你的肺疾一直不愈,又誤用寒藥,恐難治療,”說道此處,他微微皺眉,“我已傳書家中,尋仲景兄前來。”
顯然華佗的開胸之術,他哥是不太欣賞得來。
荀柔放松了心情,疲憊立即湧上來,他眨眨眼睛,已覺氣弱,“阿兄,雒陽……咳咳……還是段煨……掌管?”
身上不適倒還能忍,這說話太忒廢勁了。
“不必擔心,段將軍願降,已將董卓屍首懸南門示眾,開宣明告百姓。”
這就是投名狀了,荀柔點點頭。
荀彧替他理了理被子,將手掌覆在他眼瞼上,輕聲道,“你將段煨留於雒陽,難道不是正因深知其人?好生靜養,勿要勞神,我請元華先生來看你。”
“雒陽,並非久留…之地。”荀柔抓住荀彧之手,費力開口。
雒陽雖建八關,但有八處關要,已顯示它易攻難守的地勢,連董卓都正是因為分兵被他所趁,更何況北方還有匈奴,隨時可能趁虛而入。
“山東諸侯暫時不會西來,百姓眷戀舊園不可急促,我已請人傳信曹君”
“不行!咳咳咳”這怕不要成“挾天子以令諸侯2.0”版!荀柔按住震疼的胸口,“曹孟德性情急暴,行事無忌,野心勃勃,與袁氏不異,豈能與之相謀!”
“孟德兄雖隨袁氏起事,卻心向朝廷,盟誓之後,諸侯俱不願出兵,相互推諉,唯其人獨率本部攻打虎牢關,雖敗尤不為恥!其人明達寬宏,雄才偉略,乃是超世之英傑,況且,”荀彧緊緊蹙眉,深深不解與不悅,“含光,孟德兄引你為摯友,對你坦蕩無隱,言辭推崇,常有幫助,你怎會如此評價他?此豈為君子之道?”
“我”從前不被理解的無奈,再次湧上心頭,卻令荀柔驟然警醒。
知道得太多,有時候,反而會影響判斷。就像當初,他一心以為何進必死,以為董卓定會入京,以為董卓得勢不可阻擋……他以為得太多,做得太少,在已經相信事情一定會發生的前提下行動,最後事情真的發生了,便理所當然的認為,不是自己沒有嘗試,而是本來不可改變。
歸根到底,仍是膽怯。
曹操不是一日生出的野心,也不是一心想奪取帝位之人,那個位置,只以位置而言,從來沒有什麽了不起,就像歷史上漢獻帝,不過是個笑話。
他們追求的從來不只是勝利,不只是那個座位,甚至不只是那個位置代表的滔天的權勢。
所以,以最終目標而論,他與曹操,他們其實應該算是對手的。
在這一刻,荀柔突然意識到許多,又明白了許多,那些過去浮在表面淺薄的一層下,是更深厚的,仿佛刻入炎黃血脈中的本能。
他們一直、一直的理想改造、改變、成就整個世界。
曹操是一個足以令人敬佩、以之為榮的對手,而他們的爭鬥,也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更和平的方式進行。
荀柔緩緩放松下來,呼吸漸漸平緩,他咳嗽了兩聲,輕聲道,“……孟德在虎牢關戰敗,仍有兵馬?”
“幾近於無。”荀彧聲音仍然沈肅,“不過,曹將軍已往丹陽募兵。”
“帶了……多少錢?”
“不多。”
“丹陽兵,知錢,不知義,難成。”荀柔搖頭,緩了口氣,“阿音……帶了多少人?”
“一千騎兵,二千步卒。”
“足以,以此……請曹將軍為將……送百姓入關,如何?”荀柔向兄長問道。
荀彧在他方才問時,便已經明白堂弟之意,只是聽見他如此打算,還是微微生出詫異。
“是我之錯,阿兄,”荀柔一字一字,艱難的緩緩道,“還請日後,兄長一直如今日一般,直言我之過錯。”
荀彧察覺出堂弟的不同尋常,微微蹙眉,沒有開口。
“世無饑饉……國泰民安……天下大同,”荀柔頓了一頓,除了天下大同,他還沒有找到,更準確,更清晰,更讓此時代的人能夠明白的詞,形容自己的信仰理想,“阿兄,我以為……如此盛世……是可以期待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荀彧註視著堂弟,接著他念誦下去,那些他們幼時早已倒背如流的句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謀閉不興,盜竊亂賊不作,外戶不閉,是謂大同。”【註】
“阿兄,此生……不能盡成之志向,”荀柔彎彎眼角,緩緩伸出手,“兄長,可願與我偕行。”
“豈曰無衣?”荀彧輕輕一笑,輕巧得仿佛不是往日沈穩的荀文若,他再次握住堂弟的手,“敢與君同袍。”
作者有話要說:
【註】出自禮運大同篇。
史書上沒有青梅煮酒,卻有共論英雄,天下諸侯,曹操獨許劉玄德。以我之理解,便是此章,對於他們這樣的人,一統天下,從來不是終點,所求也並非只是至高的位置和權利,而是要以自己的理念來創造出更好的世界。實際上,我以為,古來聖明之君,大抵是如此。
所以說,孫權在境界上,的確差了這二位一籌。
在赤壁過後,曹操有些改變,而其本人也又許多詬病,但不可否認,他直到最後沒有稱帝,沒有走最後一步,也足以讓人欽佩。
再來一句,曹家二代目,與親爹,顯然也有相當差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