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荀氏三若
關燈
小
中
大
第143章 荀氏三若
“……國家逢亂,奸臣掌國,民不聊生,哀嚎遍地,如此種種,我等豈能旁觀?當此之時,本初公欲與諸君共興義師,掃清華夏,剿戮群兇,休若,你意如何?”
正堂之內,長須飄飄,面容清瘦,情緒高昂,端坐客位的文士,不是別人,正是荀衍游學陽翟之時結交的好友辛毗辛佐治。
此時若荀諶在場,大概會灑然一笑,再以玩笑的語氣問不知本初公所謂的諸君都有哪些人,這群兇之人……袁本初算沒算上他荀氏荀含光?
可惜荀友若於月前已從韓馥之邀遠赴冀州,陪坐左右的,只有滿臉肅殺的荀休若,和泰山崩前面色不改的荀文若。
“天下不靖,正當匡朝寧國,袁本初棄官奔走,動蕩社稷,以何號令天下群雄?”荀衍皺緊眉給昔日好友斟了一勺酒,“佐治兄,你與我家舊交,如今卻為袁氏客矣?”
他家自從荀柔入中樞,可是和中央朝廷綁在一起的。縱使如今董卓秉政,但只要一日他還將天子奉在禦座,他們就得認。
“休若,天下至此,本初公亦是不忍,方才挺身而出。”辛毗忍不住端起溫酒。
春寒料峭,飲了這一盞,他才覺得全身暖和起來。
“幽州、荊州、益州三地,尚無言語,中原卻流言風起,”荀衍硬色,手上卻又酌了一勺酒,“你與我,乃是通家之好,當知流言多有不實,袁紹興兵作亂,我荀氏豈能從之?”
被他刀鋒一般的語氣刮了一遍,又望一眼面前冒著熱氣的酒盞,辛毗露出一絲苦笑,“休若啊,你的酒可真不好喝啊。”
他把酒盞端起,一飲而盡,叮一聲擱在桌上。
“並非本初公欲亂天下,乃是天下苦漢久矣,你出潁川走走看看,九州亂像疊起,人心長草,再無覆興之念,大勢已然如此。
“我當然知道含光絕非阿附從惡之輩,論起來,潁川之中,我輩之內,含光絕對是執牛耳的人物,我眼看他長大,常覺高山仰止,如見汪洋,難測其高,不知其深。”他說這話神色當真誠懇真切,“可即使是含光,不也為董卓所制嗎?
“說不得也是天數,漢室將盡矣,”說道此處,辛毗不由一頓,這話心裏想,和說出口到底不同,忍不住找補一句,“此話非我所出,自二十年前,就常有如是言論,以賢家人物,豈能看不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袁氏四世三公,禮賢下士,眾心所望,而論當下,放眼望去,除本初公外,還有何人能蕩平天下,重定乾坤?”
“先前董卓大殺朝臣,含光未能阻止,中原大族難免有些怨言,荀氏遣使往釋,再由本初公從中調解,大家共襄義舉,豈不一好兩便?”
“此事重大,尚需族中商議。今日不能定論。”
“這是自然。”辛毗連連點頭,表示理解,“還請君家盡快決斷,早作打算。”
“不知,本初公已聯合多少英豪?”荀衍又替他倒了一盞。
“……這……”辛毗稍稍猶豫,畢竟是舊時好友,他也十分希望促成此事,放低聲音道,“王匡、橋瑁、鮑信、張超、曹操等十餘位,各有兵馬數萬,俱已響應,尚有韓府君,劉使君,劉幽州等處尚未答覆,少說也可聚得七八十萬大軍休若,此事你們當真要好好考慮啊。”
“……好。”荀衍慢了一拍,緩緩點頭,拍拍辛毗肩膀,“佐治慢行,還請稍用餐飯,讓衍略盡地主之誼。”
“不必,我還需趕回覆命,不能久留。”辛毗如何看不出此時荀衍心神不定,只是客氣之語。
“那就不耽誤佐治了。”荀衍並未挽留,只一路將辛毗送上馬車,做足禮數,這才返回。
再回堂中,他一絲輕笑,“袁本初竟會派佐治回潁川作說客,佐治之才豈在口舌,他也太不會用人。”
辛毗作為朋友不可不謂推心置腹,但做說客就顯得不太合格。
荀彧立於他身後,平靜道,“其兄辛評性格方正,而郭圖在潁川中人望有所不及,袁紹以辛君為使,並不奇怪。”
“含光寫信回來,說讓族中按兵不動,莫非也是預算袁紹將欲起兵?”荀衍緩步堂中。
荀彧束手立在一旁,並不回答,過了片刻道,“袁氏盟會,弟請前往一行。”
荀衍回轉身,大皺其眉,“這是為何?天子尚在,袁紹欲亂天下,在河東散布流言,擾亂人心,此等人豈能與之相屬?”
“辛佐治所言亦非並無道理”荀彧正作回答。
“袁紹怎麽會派人到我家來?”
頎長修偉,身披鶴氅的荀悅快步自外間進屋。
“仲豫大兄。”“大兄。”
荀彧與兄長一道向荀悅行禮。
“究竟是怎麽回事?”荀悅揖讓還禮,“六叔父聽得消息,令我前來問詢。”
“我本欲向叔父稟報,”荀彧恭敬道,“袁紹將欲起事,潁川地臨雒陽,為兵家必爭之地,他請辛佐治為說客,欲與我家結盟。”
荀悅眉頭頓時皺起來,“袁本初要謀逆?當速告知朝廷!”
“大兄所言甚是。”荀彧垂頭答應,“我與阿兄正商議此事。”
荀悅在屋內踱步思索,片時道,“袁紹不同與當初黃巾逆賊,其人四世三公,名播海內,稍有不慎,許有人將當年黨錮之事相比,以致海內動蕩,文若你寫信之時,讓含光務必小心謹慎,勿傷……天子明德。”
“是。”若果只如大兄這般,事情就簡單了。
荀悅又叮囑了幾句,都得荀彧點頭答應,最後張了張口,長嘆一聲,匆匆回去報與荀爽。
自各種謠言傳出,或道荀柔與董卓早有勾結,或道同流合汙把持朝政、欺淩天子,或道阿附董卓,為其黨羽,荀爽大病一場,之後就開門授課,講以《論語》、《孝經》等忠孝之論。
作為大儒,還是國頒正版印刷六經的註釋者,荀爽的招牌自然很硬,本來只教授荀氏族中及本縣子弟,潁川郡及附近郡縣的儒生聽聞,卻也都紛紛前來附學。
這還因為消息未曾傳開,若是私塾再開數月,恐怕再遠些州郡的儒生都會前來。
只是荀爽畢竟年歲已高,二子都不在身邊,荀采女兒身有些事情也不方便,荀悅便隨侍左右,為叔父助教,處理雜事。
“……文若,”眼看堂兄已離去,往日果決剛毅的荀休若,也忍不住露出踟躇,“你以為……袁氏是否有可能成事?”
剛才聽到辛毗口中許多甚至執掌軍權數年的人物,事關全族命運生死,他心下難免忐忑不安。
“袁紹,布衣之雄爾,外寬內忌,見小利而亡大義,能聚眾而不能用人,見其出奔雒陽,知其人必不能成大事!”
無數次深惟重慮、反覆思研,化為如今的沈定鎮靜。
荀彧輕輕揖禮,言語堅定,毫無猶豫。
荀衍緩緩吐出一口氣,“也不知,袁本初聚得多少豪傑之士。”
撇開荀氏立場,袁紹舉旗造反並非不能想象,或者說,早在二十年、三十年,朝廷威嚴敗落,在父輩一代就有所察覺。
在黃巾之亂後,越來越多人懷著這樣隱秘的緊張等待,望著愈加殘破的江山,和搖搖欲墜的社稷。
並非所有人都期待戰亂,只是不敢再相信朝廷還能覆興。
就是方才,恐怕堂兄也想問形勢究竟到何等地步,但最終,不知什麽緣故,到底沒問出口。
“正因如此,當趁此之機,前往查看清楚。”荀彧道。
荀衍嘆氣一聲,“看來文若你已下定決心。”
荀彧無聲再拜。
“我原以為你更想去雒陽。”荀衍道。
“書信一封足矣,袁紹出奔,含光當知有此一日。”
“也好,”荀衍想了想,“你也可以去見一見四弟,至今我不明白,他怎麽就答應跟從韓馥。”
“唯。”荀彧拜領。
千裏之外,在常山郡的荀諶,也正陪著韓馥見來自袁紹的說客郭圖。
兩人互相陰陽怪氣、打探一通,彼此都覺得正逢對手,旗鼓相當。
當然直到郭圖離開,沒得一句實在承諾。
不過,當初看見荀諶在此,他就明白今日不能得到結果,回去也足以交差也就夠了有荀氏在側,韓馥不倒向袁紹再正常不過。
不是他口舌不利,實在是對方搶占先機。
“友若詞鋒甚利,只是,”郭圖到底有氣,他向來持才,今日雖為形勢所屈,但畢竟未能成功,“你家主君果然敢與本初公相抗?”
“公則小心慢行。”荀諶笑容可掬將他禮送出門,卻一句多話也無。
見他全無破綻,郭圖自覺無趣,輕哼一聲,登車而去。
荀諶送了人回到郡府堂中,果然見韓馥滿地磨磚。
“友若,”韓馥見他,急忙走上前,“冀州、兗州、豫州、揚州……關東多郡已從袁紹,我若是不遂,恐為其所害……不如……不如我暫且答應下來……倒時候,少少出百十兵勇就是……”他越說聲氣越低,自己露出心虛。
荀諶看向眼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常山太守,未語先笑,“使君自料,專橫豪強,倒行逆施,比於董卓如何?”
“友若與我說笑,我雖不敏,卻非董卓那般為惡不仁!”被如此作比,韓馥竟也未生氣。
“使君以為,常山一郡,土地、人口、鹽鐵,比東郡、陳留等地,可有出眾之處?”
“……似不如也。”韓馥猶猶豫豫。
“既然如此,袁本初舉大義,乃為滅董,當南下司隸走魏郡、陳留,為何要莫名北上常山?他果如此,不攻董卓而襲取常山,豈還有大義可說?”
“況且,天子尚在,袁紹便陰結起兵,不過是謀反之徒,矯言而修飾,與賊寇何異?太守為天子所任,當代天子牧民,豈能跟從反賊?”
韓馥被他說的滿臉通紅,他本來就心虛,此時更覺智計不足,連忙擡袖掩面,想要逃走。
荀諶知道,今日必須完全打消韓馥的疑慮害怕,否則,對方畢竟才是常山太守,不知能做出什麽事來。
“再者,”他緩緩一笑,“使君莫非忘記,青州安樂郡守是我族兄,平原相劉備為我族弟推舉,幽州牧與我家常有往來,若袁紹果然攻來,如此難道還不夠保使君性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國家逢亂,奸臣掌國,民不聊生,哀嚎遍地,如此種種,我等豈能旁觀?當此之時,本初公欲與諸君共興義師,掃清華夏,剿戮群兇,休若,你意如何?”
正堂之內,長須飄飄,面容清瘦,情緒高昂,端坐客位的文士,不是別人,正是荀衍游學陽翟之時結交的好友辛毗辛佐治。
此時若荀諶在場,大概會灑然一笑,再以玩笑的語氣問不知本初公所謂的諸君都有哪些人,這群兇之人……袁本初算沒算上他荀氏荀含光?
可惜荀友若於月前已從韓馥之邀遠赴冀州,陪坐左右的,只有滿臉肅殺的荀休若,和泰山崩前面色不改的荀文若。
“天下不靖,正當匡朝寧國,袁本初棄官奔走,動蕩社稷,以何號令天下群雄?”荀衍皺緊眉給昔日好友斟了一勺酒,“佐治兄,你與我家舊交,如今卻為袁氏客矣?”
他家自從荀柔入中樞,可是和中央朝廷綁在一起的。縱使如今董卓秉政,但只要一日他還將天子奉在禦座,他們就得認。
“休若,天下至此,本初公亦是不忍,方才挺身而出。”辛毗忍不住端起溫酒。
春寒料峭,飲了這一盞,他才覺得全身暖和起來。
“幽州、荊州、益州三地,尚無言語,中原卻流言風起,”荀衍硬色,手上卻又酌了一勺酒,“你與我,乃是通家之好,當知流言多有不實,袁紹興兵作亂,我荀氏豈能從之?”
被他刀鋒一般的語氣刮了一遍,又望一眼面前冒著熱氣的酒盞,辛毗露出一絲苦笑,“休若啊,你的酒可真不好喝啊。”
他把酒盞端起,一飲而盡,叮一聲擱在桌上。
“並非本初公欲亂天下,乃是天下苦漢久矣,你出潁川走走看看,九州亂像疊起,人心長草,再無覆興之念,大勢已然如此。
“我當然知道含光絕非阿附從惡之輩,論起來,潁川之中,我輩之內,含光絕對是執牛耳的人物,我眼看他長大,常覺高山仰止,如見汪洋,難測其高,不知其深。”他說這話神色當真誠懇真切,“可即使是含光,不也為董卓所制嗎?
“說不得也是天數,漢室將盡矣,”說道此處,辛毗不由一頓,這話心裏想,和說出口到底不同,忍不住找補一句,“此話非我所出,自二十年前,就常有如是言論,以賢家人物,豈能看不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袁氏四世三公,禮賢下士,眾心所望,而論當下,放眼望去,除本初公外,還有何人能蕩平天下,重定乾坤?”
“先前董卓大殺朝臣,含光未能阻止,中原大族難免有些怨言,荀氏遣使往釋,再由本初公從中調解,大家共襄義舉,豈不一好兩便?”
“此事重大,尚需族中商議。今日不能定論。”
“這是自然。”辛毗連連點頭,表示理解,“還請君家盡快決斷,早作打算。”
“不知,本初公已聯合多少英豪?”荀衍又替他倒了一盞。
“……這……”辛毗稍稍猶豫,畢竟是舊時好友,他也十分希望促成此事,放低聲音道,“王匡、橋瑁、鮑信、張超、曹操等十餘位,各有兵馬數萬,俱已響應,尚有韓府君,劉使君,劉幽州等處尚未答覆,少說也可聚得七八十萬大軍休若,此事你們當真要好好考慮啊。”
“……好。”荀衍慢了一拍,緩緩點頭,拍拍辛毗肩膀,“佐治慢行,還請稍用餐飯,讓衍略盡地主之誼。”
“不必,我還需趕回覆命,不能久留。”辛毗如何看不出此時荀衍心神不定,只是客氣之語。
“那就不耽誤佐治了。”荀衍並未挽留,只一路將辛毗送上馬車,做足禮數,這才返回。
再回堂中,他一絲輕笑,“袁本初竟會派佐治回潁川作說客,佐治之才豈在口舌,他也太不會用人。”
辛毗作為朋友不可不謂推心置腹,但做說客就顯得不太合格。
荀彧立於他身後,平靜道,“其兄辛評性格方正,而郭圖在潁川中人望有所不及,袁紹以辛君為使,並不奇怪。”
“含光寫信回來,說讓族中按兵不動,莫非也是預算袁紹將欲起兵?”荀衍緩步堂中。
荀彧束手立在一旁,並不回答,過了片刻道,“袁氏盟會,弟請前往一行。”
荀衍回轉身,大皺其眉,“這是為何?天子尚在,袁紹欲亂天下,在河東散布流言,擾亂人心,此等人豈能與之相屬?”
“辛佐治所言亦非並無道理”荀彧正作回答。
“袁紹怎麽會派人到我家來?”
頎長修偉,身披鶴氅的荀悅快步自外間進屋。
“仲豫大兄。”“大兄。”
荀彧與兄長一道向荀悅行禮。
“究竟是怎麽回事?”荀悅揖讓還禮,“六叔父聽得消息,令我前來問詢。”
“我本欲向叔父稟報,”荀彧恭敬道,“袁紹將欲起事,潁川地臨雒陽,為兵家必爭之地,他請辛佐治為說客,欲與我家結盟。”
荀悅眉頭頓時皺起來,“袁本初要謀逆?當速告知朝廷!”
“大兄所言甚是。”荀彧垂頭答應,“我與阿兄正商議此事。”
荀悅在屋內踱步思索,片時道,“袁紹不同與當初黃巾逆賊,其人四世三公,名播海內,稍有不慎,許有人將當年黨錮之事相比,以致海內動蕩,文若你寫信之時,讓含光務必小心謹慎,勿傷……天子明德。”
“是。”若果只如大兄這般,事情就簡單了。
荀悅又叮囑了幾句,都得荀彧點頭答應,最後張了張口,長嘆一聲,匆匆回去報與荀爽。
自各種謠言傳出,或道荀柔與董卓早有勾結,或道同流合汙把持朝政、欺淩天子,或道阿附董卓,為其黨羽,荀爽大病一場,之後就開門授課,講以《論語》、《孝經》等忠孝之論。
作為大儒,還是國頒正版印刷六經的註釋者,荀爽的招牌自然很硬,本來只教授荀氏族中及本縣子弟,潁川郡及附近郡縣的儒生聽聞,卻也都紛紛前來附學。
這還因為消息未曾傳開,若是私塾再開數月,恐怕再遠些州郡的儒生都會前來。
只是荀爽畢竟年歲已高,二子都不在身邊,荀采女兒身有些事情也不方便,荀悅便隨侍左右,為叔父助教,處理雜事。
“……文若,”眼看堂兄已離去,往日果決剛毅的荀休若,也忍不住露出踟躇,“你以為……袁氏是否有可能成事?”
剛才聽到辛毗口中許多甚至執掌軍權數年的人物,事關全族命運生死,他心下難免忐忑不安。
“袁紹,布衣之雄爾,外寬內忌,見小利而亡大義,能聚眾而不能用人,見其出奔雒陽,知其人必不能成大事!”
無數次深惟重慮、反覆思研,化為如今的沈定鎮靜。
荀彧輕輕揖禮,言語堅定,毫無猶豫。
荀衍緩緩吐出一口氣,“也不知,袁本初聚得多少豪傑之士。”
撇開荀氏立場,袁紹舉旗造反並非不能想象,或者說,早在二十年、三十年,朝廷威嚴敗落,在父輩一代就有所察覺。
在黃巾之亂後,越來越多人懷著這樣隱秘的緊張等待,望著愈加殘破的江山,和搖搖欲墜的社稷。
並非所有人都期待戰亂,只是不敢再相信朝廷還能覆興。
就是方才,恐怕堂兄也想問形勢究竟到何等地步,但最終,不知什麽緣故,到底沒問出口。
“正因如此,當趁此之機,前往查看清楚。”荀彧道。
荀衍嘆氣一聲,“看來文若你已下定決心。”
荀彧無聲再拜。
“我原以為你更想去雒陽。”荀衍道。
“書信一封足矣,袁紹出奔,含光當知有此一日。”
“也好,”荀衍想了想,“你也可以去見一見四弟,至今我不明白,他怎麽就答應跟從韓馥。”
“唯。”荀彧拜領。
千裏之外,在常山郡的荀諶,也正陪著韓馥見來自袁紹的說客郭圖。
兩人互相陰陽怪氣、打探一通,彼此都覺得正逢對手,旗鼓相當。
當然直到郭圖離開,沒得一句實在承諾。
不過,當初看見荀諶在此,他就明白今日不能得到結果,回去也足以交差也就夠了有荀氏在側,韓馥不倒向袁紹再正常不過。
不是他口舌不利,實在是對方搶占先機。
“友若詞鋒甚利,只是,”郭圖到底有氣,他向來持才,今日雖為形勢所屈,但畢竟未能成功,“你家主君果然敢與本初公相抗?”
“公則小心慢行。”荀諶笑容可掬將他禮送出門,卻一句多話也無。
見他全無破綻,郭圖自覺無趣,輕哼一聲,登車而去。
荀諶送了人回到郡府堂中,果然見韓馥滿地磨磚。
“友若,”韓馥見他,急忙走上前,“冀州、兗州、豫州、揚州……關東多郡已從袁紹,我若是不遂,恐為其所害……不如……不如我暫且答應下來……倒時候,少少出百十兵勇就是……”他越說聲氣越低,自己露出心虛。
荀諶看向眼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常山太守,未語先笑,“使君自料,專橫豪強,倒行逆施,比於董卓如何?”
“友若與我說笑,我雖不敏,卻非董卓那般為惡不仁!”被如此作比,韓馥竟也未生氣。
“使君以為,常山一郡,土地、人口、鹽鐵,比東郡、陳留等地,可有出眾之處?”
“……似不如也。”韓馥猶猶豫豫。
“既然如此,袁本初舉大義,乃為滅董,當南下司隸走魏郡、陳留,為何要莫名北上常山?他果如此,不攻董卓而襲取常山,豈還有大義可說?”
“況且,天子尚在,袁紹便陰結起兵,不過是謀反之徒,矯言而修飾,與賊寇何異?太守為天子所任,當代天子牧民,豈能跟從反賊?”
韓馥被他說的滿臉通紅,他本來就心虛,此時更覺智計不足,連忙擡袖掩面,想要逃走。
荀諶知道,今日必須完全打消韓馥的疑慮害怕,否則,對方畢竟才是常山太守,不知能做出什麽事來。
“再者,”他緩緩一笑,“使君莫非忘記,青州安樂郡守是我族兄,平原相劉備為我族弟推舉,幽州牧與我家常有往來,若袁紹果然攻來,如此難道還不夠保使君性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