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4章 世範

關燈
第84章 世範

自然不是。

雖然並未刻意選擇,但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洛陽雅言,規範禮儀行為,這些孩子絕非庸人,其父母能脫離瘋狂熱烈的宗教氣氛,也絕非短視毫無心算之父母。

他們如今大多成了孤兒,被荀家收養,但荀柔從未想過將他們變成家中的奴仆佃戶。

若只是想找幹活的人,他當初何必費這麽多功夫。

刻意控制下,僅有的五個成年男子,都是受傷殘疾,被分配看門守院之類邊緣活計。八個婦人擁有本民族勤勞樸實的傳統美德,都在族中找到幹活的地方。

除此之外,四十餘少年男女,都站在他面前。

說是男女,其實只有五個女孩子,大多都是男孩,小的五六歲,大的十五六歲。平時隨守衛操練,做些跑腿洗衣掃灑等雜活,也幫著農時下地。

原本暫時這樣安排,讓他們先安定踏實下來,回歸正常的生活節奏,順便在荀家氣氛下熏陶禮儀和組織紀律。沒想到阿姊卻放在心上,知道他交過他們一些字和禮儀,便三不五時教一教他們。

所以此時,站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幹凈、整齊、識禮規矩的少年和孩童。

他真得好好感謝阿姊。

雖說也偶爾教一教荀家孩子,但這些孩童,荀柔準備換一個教法。他願稱之為實踐教學2.0版,區別於,教劉辯的1.0版花架子。

天寒沒有食蔬,他帶著這群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磨豆做豆腐。

豆腐這種美食,早在兩百年前西漢,就被發明出來,但由於制作工藝覆雜,或者說,東漢時期的民間,還沒有多餘的勞動資源浪費在加工食物,僅使之更美味上,故而還只是上流社會食物,未得到普及。

所以,當他說起,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豆腐是什麽。

“這是一種美味的豆制食物,雪白細膩,綿滑如脂,輕白如雪,食之如有肉味。”荀柔抱著軟軟的小侄女荀襄,身邊侄兒荀欷抱著,他家頤養天年的老兔子,嚼幹草嚼得目空一切。

他哥和嫂嫂也是心大,居然將兩個小侄也丟給他。

一聲清晰響亮的吸口水聲,在孩子群中響起。

荀柔微微一笑,用筆沾了墨,捏著荀襄的手,在木板上寫下“豆腐”二字,然後將板豎起來。

“此物三百年前,由前漢淮南王發明。其人在煉丹之時,不甚將石膏粉倒入豆漿,水中凝結出如霧如花的白色絲絮。淮南王以為這是豆漿腐壞,沒想到這種白色絮物,綿軟可口,大出所料。他驚訝之後,也覺得有趣湊巧,故以豆腐名之。”

“大家應都見過,家中若有肉,當懸於梁上,置於通風之處,若將肉堆積在室內,置之於地,則肉必壞爛,腐之一字,其意正是變壞變爛。”

“然字意如此,豆腐二字,連在一處,卻絕非腐壞之意,成為一個好詞。”

“淮南王制仙丹不成,誤打誤撞,制出美食,的確巧合。然雖名巧合,非其人也未必有此成。

門口冒出一個,荀氏特有的清秀可愛的小腦袋。

荀柔看了一眼,又望向一院子懵懂眼神,微微一笑,“有人,若礙於陳見,見豆漿凝絮,以為腐壞,就不細心觀察,則不能發現其並未腐壞酸敗,若觀察之後,不加好奇之心、探索之心,不大膽嘗試,則不知其美味。若嘗試之後,不落筆記錄為文,則後世不可知。”

簌簌。

又伸出兩只腦袋。

“聖人有言格物在先,方能致知,致知之要在於誠意,正心不移方能誠意。學以格物為始,今日格物則從制作豆腐開始吧。”

荀柔終於忍住笑,向外面的小蘑菇頭招招手。

於是

門後一拖一拽,禮儀端方的走出三個小豆丁。

當然,真的儀態端莊的小朋友,是不會這樣探頭,也不會呼啦啦跑過來。

荀柔摸摸領頭的小朋友,他有一雙肖似其父的幽黑雙瞳,臉頰卻圓潤,組合在一起,有種乖巧呆萌的可愛。

正是親爹已然包袱款款去往雒陽,如今成為留守兒童的荀緝。

“叔祖。”荀緝乖乖行禮,擡起頭來,“是祖父讓我來的。”

他口中祖父,正是荀攸的叔父荀衢,荀攸自幼由其養大,與親父子無疑。

荀衢當年喜歡喝得醉醺醺唱《長鋏歸來》,家中如何勸導都不願少飲,如今開了黨錮,他卻多病纏身,家裏如何也不讓他出仕,他親兒子荀祈,為了防止親爹老驥伏櫪、志在千裏,被郡中征辟都不敢去,就守家裏。

“叔祖。”他身旁的荀仹,小小圓臉靦腆緋紅,偷偷打量荀柔,乃是荀祈之子。

“阿叔。”最後一個,卻是他家隔壁七兄荀宜的小兒子荀錚,小朋友頂著一張肖似其父,仙氣飄飄的臉蛋,卻得了這麽一個,一敲一響,鐵骨錚錚的名字。

他宜兄,果然是不走尋常路。

來都來了,自然要招待,荀柔讓小朋友自己去拿一只盞,給他們一人倒一盞蜜水,除此之外,就和其他孩童一樣的待遇,有活幫忙一起。

院中閑置已久的石磨,用清水沖洗幹凈,顯露出灰白細膩的本色。

此時北方多用碾,這石磨還是荀柔小時候,向父親撒嬌,找行商專門帶回來的。

只是家裏人少,也沒有那麽多勞動力資源揮霍,連麥子都直接煮粥做飯,而少磨粉,這座石磨自然更長久不使用了。

豆子是昨天荀柔先泡上的,此時已經飽滿。

年幼孩子將已經泡漲的大豆,一勺一勺舀入石磨上口,少年們輪換著推磨盤,誰也沒偷懶,都動作飛快,讓荀柔不得不時常提醒他們動作慢一些。

在少年們推磨之時,荀柔並沒閑著,推磨和倒豆子都是重覆勞動,並不費腦,他以淮南王為端,隨口將漢景帝、漢武帝前後歷史大事,講故事一般道來。

重點自然是主父偃,桑弘羊,東方朔,衛青等寒門出身大臣。

他們本身代表著漢武時社會政治、經濟、雜學以及軍事的重要部分。

西漢貧寒出生的高官並不少,固然因為開國功臣,多被劉邦呂雉這對夫妻殺死,也是因為當時基礎教育實施好。百姓家子弟,能靠讀書、本事出頭,百姓自然願意送其子入學。

翻開史書,西漢出身普通人家的三公九卿,恐怕比唐朝還多。

但到了東漢時期,尋常出身的公卿,反而減少了。雲臺二十八將,就是二十八個掌握資源的大族,再加上其他跟劉秀打江山的大姓,有錢人家生得多,三公加九卿,統共才十二個,他們自己都不夠分。

內卷,這就是紅果果東漢內卷。

豆漿磨了兩只桶,今天足夠,荀柔喊停,“接下來,來幾個有力氣的,用粗布過濾豆漿,將豆渣留在布上,盡量將漿液擠出。”

他低頭向荀襄,“阿音也去幫忙,好嗎?”

“好。”荀襄乖巧點點頭,然後很實在地抱住木桶。

“小心”廖化正要提醒小姑娘,桶中重量不輕,就見她一把將木桶抱了起來。

……嗯。

“快,快來與我牽布。”廖化連忙轉頭向同伴喊,又見荀欷也快步上來幫忙。

廖化似乎覺得不對,卻又說不出來。

“嘩啦”豆漿傾倒下來。

“倒慢一點。”荀柔指點道。

“好的。”荀襄乖巧的答著,將桶往回端一些,旁邊楞楞站著的幾個小姑娘,這才反應過來,上前幫忙。

太自然了,一切太自然了,荀家的小童和他們一起舀豆子,荀家的姑娘能端起木桶,荀家的少年同他們並肩勞作,這難道是真的嗎。

廖化忍不住去看,坐在屋檐邊,摸著兔子,含笑望著一切的荀公子。

淡黃、酥松的豆渣,被留在粗布上,湊近一聞就有淡淡豆香味。

扯著粗布的一個少年忍不住,伸手抓了一把塞進嘴裏,塞完之後,一擡頭,卻正見荀柔將他看得正著,頓時露出驚慌害怕的表情,哆嗦著就要給他跪下。

如果荀柔要培養科學家,這時候就該教育他科學的行動嚴謹,不能沒有充分保護措施隨意嘗試,但他的目的並不在此。

“味道如何?”荀柔含笑問。

少年眼中驚慌,噎了滿嘴,搖搖頭。

“無妨,”荀柔聲音溫和,“你雖是無令而行,然此亦怪我不曾講明規矩,既未明規矩,就不算有錯,不過今日之後,凡有上令在此,誰人都不可任意妄行,若不聽命行事,則要受懲罰,大家可聽明白?”

“明白。”荀欷笑嘻嘻的第一個回答。

除他之外,幾個荀家子弟,都毫無猶豫,荀緝甚至拱手正禮一揖。

有他們作示範,其他孩子也零零落落的喊出“明白。”

“豆中漿去,所剩為豆渣,此物也可食用,”荀柔不急著規矩,“待晚飯時蒸熟,大家也嘗一嘗味道。”

接下來就是煮豆漿,打浮末,取豆皮。

急火糊鍋,這個過程也需慢慢來,於是煮著豆漿,荀柔又將可食用豆子品種,需如何種植,以及祭祀之中豆子的用法挨著講了一遍。

“記載制作豆腐的書中說,入石膏稍許則凝成絮,卻未明言該入多少,今日我們便來試出,豆腐該放多少石膏合適。”

十只木盆依次放好,每盆中倒入一樣多的豆漿,以木勺為石膏計量,每盆依次遞增,攪拌,然後以木板蓋好靜置。

最後,最少三盆豆腐都不成型,中間幾盆由嫩到老,口感不同,最後兩盆則發黑發苦,不能吃。

荀柔將兔子放到一邊,在檐下鋪開白紙,讓荀欷執筆,教他如何寫實驗報告,“題目寫,以不同劑量石膏點豆腐之實驗結果報告,接下來依次為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所謂目的,就是今日實驗之目的所在。

“舊書中,不能盡言豆腐制作之法,則世間制作此物,從前無準繩規矩,今日我們試出之豆腐制法,明定石膏比例標準,則當成為世之範式,後人可依次例而行。”

荀柔沒用什麽深奧詞句,故而這句話,這裏所有大小少年童子,自然全都能聽懂了。

聽懂了,自然一片嘩然。

“世之範式?”

“以後的人,都要照我們來?”

“這不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事嗎?”

荀欷也驚訝擡頭,“阿叔?”

“這有何奇怪,有巢氏為巢,人方知以此避禽獸蟲蛇,燧人氏造火,人方知以此化腥,倉頡造字之前,世上並無字,孔聖在日,諸侯各封其國,聖人也未必能知天下有一日,為郡縣之制。”

“大學中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為人如此,為此天下亦如此。為一分,便有一分新,雖小事,亦為可也,誰人都當得這天下第一之人,誰人都能為天下之範。”

【為天下之先者,當天下之範,人人盡可為之,人人盡可為聖人也。《實踐範式》荀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