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張居正退出文華殿……
關燈
小
中
大
第196章 張居正退出文華殿……
張居正退出文華殿,腦子裏只剩“奪情”二字。這個問題其實也困擾了他許久。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為,生老病死,不是他重生一回就能改變。
去年。張敬修回江陵參加鄉試,他讓妻子王氏一同回去。等張敬修鄉試結束,就帶著祖父母一同進京,讓他們以後都跟著自己在京師生活。
一來,不讓他爹在江陵為非作歹,敗壞他的名聲,二來,也能侍奉二老,讓他們多享幾年福。
“張閣老!張閣老!”
走出文華殿不遠,馮保追了上來。張居正向他點了點頭:“馮大伴。”
馮保與他並肩緩刑:“陛下從小就是個急性子,尚未親政,太後常說,還需元輔多費心。”
這話的意思是,朱翊鈞年紀還小,自幼萬千寵愛於一身,官員們這些小心思看得多了,自己當了皇帝,急著整頓吏治,許多方面考慮不夠周全,還需要張居正這個老政治家多多幫襯。
張居正躬身道:“謝太後隆恩。”
太後還讓馮保給他講姚崇的故事,朱翊鈞不讓講,馮保也就沒講。即使不講,張居正心中也如明鏡一般,對太後的心思了如指掌。
馮保想起正事:“是陛下讓我來給張閣老說一聲,大明疆域廣闊,官員們來自天南海北,丁憂一年,足夠讓他們返鄉安葬父母,走個來回。”
回家奔喪又不是游山玩水,就算走一趟瓊州府,一年時間也足夠了。
“不過,既然守制時間縮短為一年,那就將原本只發一半的俸祿改成全額發放,諸司衙門再根據情況,賞賜一些銀兩。”
張居正點頭應道:“陛下考慮周詳。”
果然不出所料,朱翊鈞把丁憂從三年改為一年的想法,一放到朝會上廷議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痛心疾首,這是在挑戰孔聖人的權威,大明兩百年基業,怎麽會教到他的手裏。就算丁憂期間俸祿減半變成全額又如何,給了賞賜又如何,那點錢能和對父母的孝道相提並論嗎?
朱翊鈞對他們如此激烈的反應並不意外,他高坐在龍椅上,對下面諸位大臣義憤填膺的控訴並不憤怒,心平氣和的聽完了。
“眾位愛卿說得在理,大家的孝心讓朕感動不已。身為君父怎能剝奪你們為父母盡孝的權利,是朕考慮不周,不近人情。”
“若不願意,仍按照以往的規矩來,父母離世,守制三年。”
“眾卿還有什麽意見?”
“???”
朱翊鈞目光掃過眾人,停頓片刻方才道:“退朝。”
他
說完就走,下面的文武大臣都懵了。剛才某些義正辭嚴,激烈反對的人,甚至在心裏咆哮:“不是啊皇上,你再堅持一下,我真的不想回家丁憂,你要不把那個一年也取消了。”
就連次輔呂調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那日在文華殿,小皇帝巴拉巴拉跟他說了一大堆,一副堅決要做“當代宰予”的模樣,這怎麽大臣稍微激烈的反對一下,皇上就妥協了?
只有張居正,面不改色的站在那裏。他很了解他的學生,縮短丁憂時間並非開玩笑,但也不是非得現在做。
先拋出個他們反應最激烈,最不能接受的,在朝堂上爭吵一番,皇上放低姿態妥協了,其他幾條照常推行。
很快,有官員就主動請辭的官員再回來需重新參加科舉考試,以及丁憂起覆需要觀證和考核這幾條上疏反對。
奏章堆了一桌子,朱翊鈞也不著急,一本一本看過來,有言辭溫和的,跟他講十年寒窗有多不易,朝廷有明文規定,考中舉人就是有功名在身,終身有效,除非被革除功名。
激烈一些的,甚至也同樣用請辭來威脅和對抗。
對於前者,朱翊鈞讓內閣匯總,統一回覆,若想要功名就不會辭官,辭官就等於功名也不想要了,任何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今天想走就走,明天想來就來,把朝廷當什麽了,心裏還有沒有君父?
對於後者,想走就走,不攔著。
至於這幾項新的政令,皇上在朝會上給了諸位大臣暢所欲言的機會,也親自詢問過是否有意見,大家都沒提,那就是沒有。
後面再想提,晚了。
張居正手底下有的是得意門生,許多都安排在科道官的位置上,除了對付政敵還能帶節奏。
之前丁憂的事情皇上都已經妥協了,各位不要得寸進尺。仔細想想,只要大家管住嘴,別跟以前一樣,稍不如意就撂挑子,這條規定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對於那些請辭的奏疏,內閣還沒有把同意的批覆發下去,就有人反悔了,表示自己太沖動,蒙受皇恩,理應為君分憂。
個別要面子,不願屈服的,張居正也不強求,想走就走,後面還有一堆改革,就不留著添堵了。
這件事平息下來,沒幾日,朱翊鈞又下發一道詔書,去年,全國各地征收上來的賦稅都有所增長。除去必要的開支和來年備用,國庫還有一些結餘,皇上打算給大家發點福利,漲漲俸祿。
最後還不忘給大臣們畫餅,大家好好幹,來年國庫充盈,俸祿還能漲。
那幾位請辭的
官員,人還沒離開京城就聽到了這個消息,悔得腸子都青了,他們也並非真的想辭官,就是擺一擺讀書人的姿態,皇上不允就是了,怎麽還真讓他們走。
想起來了,皇上還沒親政,都是內閣的主意。
戶部和禦馬監核算去年國庫收支,再呈給朱翊鈞。都以為他只會看結果,但朱翊鈞對他們的結果並不滿意。
朱翊鈞手裏拿著幾頁紙抖了抖,對馮保說道:“大伴,我覺得這太簡單了。”
馮保說道:“就這短短幾頁紙,戶部和禦馬監十多個人加起來,算了好些天,不簡單了。”
朱翊鈞卻道:“我想起幾年前歙縣的‘人丁絲絹’案,帥嘉謨一個人通過計算歷年賬冊,就能揭開一樁延續兩百年,涉及上百萬稅銀的大案。”
“我想,通過算學能看出來的,不能只是收了多少稅,花了多少錢,誰花的多了,誰花的少了。”
馮保點點頭:“數據分析的確能體現出許多問題,不過……”
不過,想要將數字加以匯總、理解並消化,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不僅需要數學,還需要強大的計算機。光靠人來概括和歸納,工作量太大,效率太低。
朱翊鈞問:“不過什麽?”
馮保笑道:“陛下想看什麽,告訴下面的臣工便是,其他的,讓他們去想辦法。”
朱翊鈞點點頭:“大伴說得對。”
“對了!那個帥嘉謨,我差點把他忘了,他鄉試過了嗎?”
這個問題讓禮部一查就知道了,帥嘉謨畢竟在國子監讀了幾年,鄉試過了,就是名次不太好。
朱翊鈞並不在意:“我也沒指望他入閣拜相,考過就好。”
“等他考中進士,就安排他去戶部,專門負責核算賦稅。”
戶部聽到這個消息差點嚇死,皇上這是安的什麽心,帥嘉謨要是像在歙縣那樣來把戶部的賬冊都算一遍,那還得了。
三月十五是殿試時間,皇帝親臨皇極殿,策題發下,考生開始作答。
朱翊鈞挨個看了一圈,看到了帥嘉謨,卻沒看到張敬修。
後來他問張居正才知道,張敬修會試落榜了。
帥嘉謨最終的成績也不理想,但按照朱翊鈞交代的,內閣先把人安排到戶部觀政,之後自然也會留在戶部,從主事做起。
朱翊鈞有時候看過戶部的題本,會宣他來文華殿,告訴他自己想看什麽,讓他回去準備。
帥嘉謨的確是個統計方面的人才,總能
根據朱翊鈞的要求,在短時間內呈上他想要的。
馮保想起此人在歷史上的遭遇,為民請命,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流放三千裏。
如今這樣,人盡其才,挺好。
帥嘉謨在算學方面確實很有天賦,朱翊鈞對馮保說道:“我現在覺得戶部也不適合他。”
馮保問:“那依陛下的意思,哪裏更適合他?”
朱翊鈞說了個馮保意料之外的地方:“國子監。”
“……”
就帥嘉謨那個三甲三百多名的成績,自己寫個八股文都只是勉勉強強,讓他去國子監做官,那和誤人子弟沒什麽區別。
但馮保明白朱翊鈞的意思:“殿下是想讓他去教授算學?”
朱翊鈞搖頭:“我還想讓他去兵部、工部、欽天監,甚至月港。”
“但我發現,我不能逮著他一個人用,我得讓他發掘更多和他一樣,精通算學之人。”
他算是發現了,朝中這些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官員,除了像張居正這樣,於治國方面特別有能力和遠見的,其他人除了誇誇其談,就只會寫彈章給他添堵。真正讓他們幹點事實,啥也幹不好。
不過不要緊,張先生的考成法自會教他們如何做官。
他發現像帥嘉謨這樣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雖然聖賢書讀得不怎麽樣,但是在需要計算的方面確實很好用。
就如同小時候大伴對他說的,算學是一切的基礎。就說一個考成法,從制定到落實,大臣們的考核、時限,哪一樣不需要算學?
尤其是掌管國家賦稅的戶部,那更是離不開數字,他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通過八股文,選拔一堆就會拿聖人之言在朝堂上吵架的文官。
不過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已經過去了,下次考試還早著呢,人才也並非隨便找找就能有,此時不能操之過急,得慢慢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張居正退出文華殿,腦子裏只剩“奪情”二字。這個問題其實也困擾了他許久。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為,生老病死,不是他重生一回就能改變。
去年。張敬修回江陵參加鄉試,他讓妻子王氏一同回去。等張敬修鄉試結束,就帶著祖父母一同進京,讓他們以後都跟著自己在京師生活。
一來,不讓他爹在江陵為非作歹,敗壞他的名聲,二來,也能侍奉二老,讓他們多享幾年福。
“張閣老!張閣老!”
走出文華殿不遠,馮保追了上來。張居正向他點了點頭:“馮大伴。”
馮保與他並肩緩刑:“陛下從小就是個急性子,尚未親政,太後常說,還需元輔多費心。”
這話的意思是,朱翊鈞年紀還小,自幼萬千寵愛於一身,官員們這些小心思看得多了,自己當了皇帝,急著整頓吏治,許多方面考慮不夠周全,還需要張居正這個老政治家多多幫襯。
張居正躬身道:“謝太後隆恩。”
太後還讓馮保給他講姚崇的故事,朱翊鈞不讓講,馮保也就沒講。即使不講,張居正心中也如明鏡一般,對太後的心思了如指掌。
馮保想起正事:“是陛下讓我來給張閣老說一聲,大明疆域廣闊,官員們來自天南海北,丁憂一年,足夠讓他們返鄉安葬父母,走個來回。”
回家奔喪又不是游山玩水,就算走一趟瓊州府,一年時間也足夠了。
“不過,既然守制時間縮短為一年,那就將原本只發一半的俸祿改成全額發放,諸司衙門再根據情況,賞賜一些銀兩。”
張居正點頭應道:“陛下考慮周詳。”
果然不出所料,朱翊鈞把丁憂從三年改為一年的想法,一放到朝會上廷議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痛心疾首,這是在挑戰孔聖人的權威,大明兩百年基業,怎麽會教到他的手裏。就算丁憂期間俸祿減半變成全額又如何,給了賞賜又如何,那點錢能和對父母的孝道相提並論嗎?
朱翊鈞對他們如此激烈的反應並不意外,他高坐在龍椅上,對下面諸位大臣義憤填膺的控訴並不憤怒,心平氣和的聽完了。
“眾位愛卿說得在理,大家的孝心讓朕感動不已。身為君父怎能剝奪你們為父母盡孝的權利,是朕考慮不周,不近人情。”
“若不願意,仍按照以往的規矩來,父母離世,守制三年。”
“眾卿還有什麽意見?”
“???”
朱翊鈞目光掃過眾人,停頓片刻方才道:“退朝。”
他
說完就走,下面的文武大臣都懵了。剛才某些義正辭嚴,激烈反對的人,甚至在心裏咆哮:“不是啊皇上,你再堅持一下,我真的不想回家丁憂,你要不把那個一年也取消了。”
就連次輔呂調陽也有些摸不著頭腦,那日在文華殿,小皇帝巴拉巴拉跟他說了一大堆,一副堅決要做“當代宰予”的模樣,這怎麽大臣稍微激烈的反對一下,皇上就妥協了?
只有張居正,面不改色的站在那裏。他很了解他的學生,縮短丁憂時間並非開玩笑,但也不是非得現在做。
先拋出個他們反應最激烈,最不能接受的,在朝堂上爭吵一番,皇上放低姿態妥協了,其他幾條照常推行。
很快,有官員就主動請辭的官員再回來需重新參加科舉考試,以及丁憂起覆需要觀證和考核這幾條上疏反對。
奏章堆了一桌子,朱翊鈞也不著急,一本一本看過來,有言辭溫和的,跟他講十年寒窗有多不易,朝廷有明文規定,考中舉人就是有功名在身,終身有效,除非被革除功名。
激烈一些的,甚至也同樣用請辭來威脅和對抗。
對於前者,朱翊鈞讓內閣匯總,統一回覆,若想要功名就不會辭官,辭官就等於功名也不想要了,任何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今天想走就走,明天想來就來,把朝廷當什麽了,心裏還有沒有君父?
對於後者,想走就走,不攔著。
至於這幾項新的政令,皇上在朝會上給了諸位大臣暢所欲言的機會,也親自詢問過是否有意見,大家都沒提,那就是沒有。
後面再想提,晚了。
張居正手底下有的是得意門生,許多都安排在科道官的位置上,除了對付政敵還能帶節奏。
之前丁憂的事情皇上都已經妥協了,各位不要得寸進尺。仔細想想,只要大家管住嘴,別跟以前一樣,稍不如意就撂挑子,這條規定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對於那些請辭的奏疏,內閣還沒有把同意的批覆發下去,就有人反悔了,表示自己太沖動,蒙受皇恩,理應為君分憂。
個別要面子,不願屈服的,張居正也不強求,想走就走,後面還有一堆改革,就不留著添堵了。
這件事平息下來,沒幾日,朱翊鈞又下發一道詔書,去年,全國各地征收上來的賦稅都有所增長。除去必要的開支和來年備用,國庫還有一些結餘,皇上打算給大家發點福利,漲漲俸祿。
最後還不忘給大臣們畫餅,大家好好幹,來年國庫充盈,俸祿還能漲。
那幾位請辭的
官員,人還沒離開京城就聽到了這個消息,悔得腸子都青了,他們也並非真的想辭官,就是擺一擺讀書人的姿態,皇上不允就是了,怎麽還真讓他們走。
想起來了,皇上還沒親政,都是內閣的主意。
戶部和禦馬監核算去年國庫收支,再呈給朱翊鈞。都以為他只會看結果,但朱翊鈞對他們的結果並不滿意。
朱翊鈞手裏拿著幾頁紙抖了抖,對馮保說道:“大伴,我覺得這太簡單了。”
馮保說道:“就這短短幾頁紙,戶部和禦馬監十多個人加起來,算了好些天,不簡單了。”
朱翊鈞卻道:“我想起幾年前歙縣的‘人丁絲絹’案,帥嘉謨一個人通過計算歷年賬冊,就能揭開一樁延續兩百年,涉及上百萬稅銀的大案。”
“我想,通過算學能看出來的,不能只是收了多少稅,花了多少錢,誰花的多了,誰花的少了。”
馮保點點頭:“數據分析的確能體現出許多問題,不過……”
不過,想要將數字加以匯總、理解並消化,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不僅需要數學,還需要強大的計算機。光靠人來概括和歸納,工作量太大,效率太低。
朱翊鈞問:“不過什麽?”
馮保笑道:“陛下想看什麽,告訴下面的臣工便是,其他的,讓他們去想辦法。”
朱翊鈞點點頭:“大伴說得對。”
“對了!那個帥嘉謨,我差點把他忘了,他鄉試過了嗎?”
這個問題讓禮部一查就知道了,帥嘉謨畢竟在國子監讀了幾年,鄉試過了,就是名次不太好。
朱翊鈞並不在意:“我也沒指望他入閣拜相,考過就好。”
“等他考中進士,就安排他去戶部,專門負責核算賦稅。”
戶部聽到這個消息差點嚇死,皇上這是安的什麽心,帥嘉謨要是像在歙縣那樣來把戶部的賬冊都算一遍,那還得了。
三月十五是殿試時間,皇帝親臨皇極殿,策題發下,考生開始作答。
朱翊鈞挨個看了一圈,看到了帥嘉謨,卻沒看到張敬修。
後來他問張居正才知道,張敬修會試落榜了。
帥嘉謨最終的成績也不理想,但按照朱翊鈞交代的,內閣先把人安排到戶部觀政,之後自然也會留在戶部,從主事做起。
朱翊鈞有時候看過戶部的題本,會宣他來文華殿,告訴他自己想看什麽,讓他回去準備。
帥嘉謨的確是個統計方面的人才,總能
根據朱翊鈞的要求,在短時間內呈上他想要的。
馮保想起此人在歷史上的遭遇,為民請命,卻沒有一個好的結局,流放三千裏。
如今這樣,人盡其才,挺好。
帥嘉謨在算學方面確實很有天賦,朱翊鈞對馮保說道:“我現在覺得戶部也不適合他。”
馮保問:“那依陛下的意思,哪裏更適合他?”
朱翊鈞說了個馮保意料之外的地方:“國子監。”
“……”
就帥嘉謨那個三甲三百多名的成績,自己寫個八股文都只是勉勉強強,讓他去國子監做官,那和誤人子弟沒什麽區別。
但馮保明白朱翊鈞的意思:“殿下是想讓他去教授算學?”
朱翊鈞搖頭:“我還想讓他去兵部、工部、欽天監,甚至月港。”
“但我發現,我不能逮著他一個人用,我得讓他發掘更多和他一樣,精通算學之人。”
他算是發現了,朝中這些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官員,除了像張居正這樣,於治國方面特別有能力和遠見的,其他人除了誇誇其談,就只會寫彈章給他添堵。真正讓他們幹點事實,啥也幹不好。
不過不要緊,張先生的考成法自會教他們如何做官。
他發現像帥嘉謨這樣有一技之長的人才,雖然聖賢書讀得不怎麽樣,但是在需要計算的方面確實很好用。
就如同小時候大伴對他說的,算學是一切的基礎。就說一個考成法,從制定到落實,大臣們的考核、時限,哪一樣不需要算學?
尤其是掌管國家賦稅的戶部,那更是離不開數字,他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通過八股文,選拔一堆就會拿聖人之言在朝堂上吵架的文官。
不過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已經過去了,下次考試還早著呢,人才也並非隨便找找就能有,此時不能操之過急,得慢慢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